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控制电路和食物处理机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3:33


控制电路和食物处理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路控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控制电路和食物处理机。

背景技术

目前面条机行业中电机是直接使用断强电的方式来进行控制,这种控制方案,可靠性不高,存在安全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了一种控制电路之一。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在于,提供了一种控制电路之二。

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在于,提供了一种食物处理机。

有鉴于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控制电路,包括:电机驱动电路,具有第一连接端,在第一连接端接地的情况下,电机驱动电路正常运行;盖体检测电路,用于检测盖体的开合状态,具有第二连接端,其中,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连接;其中,在盖体处于开启状态的情况下,盖体检测电路拉动第一连接端悬置,在盖体处于闭合状态的情况下,盖体检测电路拉动第一连接端接地。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包含了用于控制电机运行的电机驱动电路、用于检测盖体开合状态的盖体检测电路,由于盖体检测电路与电机驱动电路的第一连接端连接,因此,盖体的开合状态会反馈到电机驱动电路上,如在盖体处于开启状态时,盖体检测电路拉动第一连接端悬置,使得电机驱动电路无法正常运行,反之,在盖体处于闭合状态的情况下,盖体检测电路拉动第一连接端接地,使得电机驱动电路满足正常运行的条件,从而正常运行。

在此过程中,门体的开合状态直接影响到了电机驱动电路是否正常运行,因此,可以减少了在盖体处于开启状态下电机驱动电路控制电机运行的几率,从而提高电机控制的安全性。

此外,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利用盖体检测电路与电机驱动电路的连接关系,实现电机的控制,其属于利用弱电检测,并根据弱电检测结果控制强电的过程,确保了电机控制的安全规范。

另外,本申请提出的控制电路还包括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盖体检测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为第二连接端,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接地;第一电源;检测开关,具有第一端脚和第二端脚,第一端脚与第一电源和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第二端脚接地;其中,在盖体处于开启状态的情况下,第一端脚和第二端脚不连通,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和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断开,第一连接端悬置,在盖体处于闭合状态的情况下,第一端脚和第二端脚连通,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和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连通,第一连接端接地。

在该技术方案中,盖体处于开启状态和闭合状态能够利用检测开关的状态来表征,具体地,在盖体处于开启状态的情况下,第一端脚和第二端脚不连通,反之,在盖体处于闭合状态的情况下,第一端脚和第二端脚连通,因此,可以利用检测开关中的第一端脚和第二端脚是否连通来知悉盖体的开合状态,从而实现盖体的开合状态的获取。

利用设置的第一电源将检测开关中第一端脚和第二端脚是否连通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给第一开关管,以通过控制第一开关管动作的方式切换第一连接端的状态。具体地,在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和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断开的情况下,第二连接端未通过第一开关管接地,因此,与第二连接端连接的第一连接端悬置,反之,在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和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连通的情况下,第二连接端通过第一开关管接地,因此,与第二连接端连接的第一连接端也接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的第一开关管、第一电源和检测开关实现了盖体的开合状态的获取以及将盖体的开合状态转化为可被电路元器件识别的电信号,进而实现了第一连接端悬置和接地的控制,在此过程中,第一连接端悬置和接地的控制的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确保了控制电路的可靠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端脚、第一电源和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之间具有连接点,盖体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一电容,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连接点连接,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第二端脚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电容,以便利用第一电容来限制第一开关管的响应速度。具体地,在盖体处于开启状态时,第一电源会向第一电容充电,随着充电的进行,第一电容两端的电压不断升高,直至不能再升高;反之,在盖体处于闭合状态时,由于检测开关的第一端脚和第二端脚连通,第一电容通过检测开关与接地点形成回路,此时,第一电容中存储的电能不断释放,对应的第一电容两端的电压不断下降,在下降到满足第一开关管的导通电压时,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和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连通,此时,将电机驱动电路的第一连接端接地。

在上述过程中,第一电容的充电和放电需要一个时间,而该时间可以作为控制电路的延缓时间,以便避免电机驱动电路频繁在正常运行和非正常运行的状态下切换,从而提高了控制电路运行的可靠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端脚、第一电源和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之间具有连接点,盖体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一电阻,位于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与连接点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电阻,以便限制流经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的电流,从而避免第一开关管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因过流而出现损坏的几率,从而提高了控制电路运行的可靠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端脚、第一电源和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之间具有连接点,盖体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二电阻,位于第一电源与连接点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限定设置第二电阻,以便利用第二电阻来合理设置连接点处的电压,降低了因连接点处的电压过大使得在控制电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风险的几率。

此外,在第一电容和第二电阻同时存在的情况下,第一电阻限制第一电源为第一电容进行充电时的充电电流的大小,避免在充电过程中,因充电电流过大,使得第一电源和/或第一电容出现故障,可以理解的是,设置的第二电阻能够减小第一电容充电时的充电电流,确保了控制电路运行时的稳定性。

在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第二电阻的取值可以根据实际使用场景进行取值,其具体取值大小在此不再进行限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端脚、第一电源和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之间具有连接点,盖体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三电阻,位于连接点与第一端脚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三电阻,以便利用第三电阻来限制流经检测开关上的电流大小,避免在检测开关的第一端脚与第二端脚连通时,因流经的电流过大,使得检测开关出现故障,可以理解的是,设置的第三电阻能够减小检测开关运行时的流经电流,确保了控制电路运行时的稳定性。

此外,在盖体处于关闭状态时,利用设置第三电阻加快第一电容中电能的释放速度,从而提高控制电路整体控制的响应速度,提高控制电路的使用体验。

在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电机驱动电路包括:至少两个供电线路,每一供电线路包括两个子端子;至少两个继电器,与至少两个供电线路一一对应,每一继电器包括第一静触点、第二静触点和动触点,第一静触点、第二静触点分别与对应的两个子端子连接,动触点用于与电机连接;至少两个开关器件,与继电器一一对应,每一开关器件的第一端与对应的继电器连接,每一开关器件的第二端为第一连接端,每一开关器件用于控制对应的继电器切换动触点与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的连接状态,以切换电机的转动方向。

在该技术方案中,给出了电机驱动电路的具体结构,具体地,通过限定包含的供电线路,且每个供电线路包括两个子端子,以便在继电器与子端子连接后,可以利用动触点与第一静触点、第二静触点的连接状态实现电机的正转、反转的控制。

具体地,在其中一个可能的技术方案中,在开关器件导通时,继电器的动触点与第一静触点连通,而在开关器件截止时,继电器的动触点与第二静触点连通。

具体地,在其中一个可能的技术方案中,在开关器件截止时,继电器的动触点与第一静触点连通,而在开关器件导通时,继电器的动触点与第二静触点连通。

在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电机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二电容,位于不同继电器的动触点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二电容,以便利用第二电容来吸收继电器在动作后,第二电容两端上形成的浪涌或吸收二电容两端上的电压波动,以便提高向电机输出供电的稳定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电容的取值根据实际使用场景进行选取,在此不再进行限定。

在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电机驱动电路还包括:第四电阻,位于不同继电器的动触点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四电阻,以便利用第四电阻与第二电容配合使用,将第二电容吸收到的电能消耗掉,避免在第二电容上堆积过多的电能时,影响电机的正常运行。

在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第四电阻由多个电阻组成,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利用现有常用阻值的电阻组合得到,进而降低第四电阻的选型成本。

在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第四电阻的取值根据实际使用场景来确定,其具体取值在此不再赘述。

在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功率调速电路,功率调速电路包括:可控硅,可控硅的第一端用于接收供电信号,可控硅的第二端与电机驱动电路连接,用于控制与电机驱动电路连接的电机的运行功率和/或转速;驱动电路,与可控硅的第一端和第三端连接,驱动电路具有第三端脚,第三端脚与第二连接端连接;其中,在第三端脚接地的情况下,驱动电路正常运行。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可控硅和驱动电路,以便利用可控硅来实现电机的运行功率和/或转速的控制。由于驱动电路与第二连接端连接,因此,功率调速电路能够正常运行受到盖体的开合状态的控制,具体地,盖体检测电路拉动第三端脚悬置,使得功率调速电路无法正常运行,反之,在盖体处于闭合状态的情况下,盖体检测电路拉动第三端脚接地,使得功率调速电路满足正常运行的条件,从而正常运行。

在此过程中,门体的开合状态直接影响到了功率调速电路是否正常运行,因此,可以减少了在盖体处于开启状态下功率调速电路继续的几率,从而提高电机控制的安全性。

在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可控硅(Silicon Controlled Rectifier)简称SCR,是一种大功率电器元件,也称晶闸管。它具有体积小、效率高、寿命长等优点。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可作为大功率驱动器件,实现用小功率控件控制大功率设备。它在交直流电机调速系统、调功系统及随动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可控硅分单向可控硅和双向可控硅两种。双向可控硅也叫三端双向可控硅,简称TRIAC。双向可控硅在结构上相当于两个单向可控硅反向连接,这种可控硅具有双向导通功能。其通断状态由控制极决定。在控制极上加正脉冲(或负脉冲)可使其正向(或反向)导通。这种装置的优点是控制电路简单,没有反向耐压问题,因此特别适合做交流无触点开关使用,在本申请中不进行限定。

在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驱动电路包括:第五电阻,第五电阻的第一端与可控硅的第一端连接;第六电阻,第六电阻的第一端与可控硅的第三端、第五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与第六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为第三端脚;其中,在盖体处于开启状态的情况下,盖体检测电路拉动第三端脚悬置,在盖体处于闭合状态的情况下,盖体检测电路拉动第三端脚接地。

在该技术方案中,给出了驱动电路的详细方案,其中,利用设置的第二开关管将盖体的开合状态会反馈到可控硅的控制上,从而在驱动电路的角度上实现功率调速电路是否可以正常运行的控制。

其中,通过设置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将可控硅上的第一端和第三端这两端的电压差以电压的形式表示出来,以供第二开关管进行控制。

在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的取值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进行取值,其具体取值,在此不再赘述。

在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第六电阻可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阻进行串联和/或并联的方式组合得到。

在该技术方案中,采用上述设计,可以降低第六电阻的选型难度,同时,也便于降低控制电路的制造成本。在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控制芯片,与至少两个开关器件的控制端和盖体检测电路连接,用于根据盖体的开合状态驱动至少两个开关器件动作,控制电机的转动方向。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进行电机的转动方向的控制时,获取盖体的开合状态,并根据盖体的开合状态来控制电机的转动方向,在此过程中,增加了转动方向的调整因素,减少了在盖体尚未闭合时,调整电机的转动方向这一情况出现的几率,从而确保了控制电路运行的可靠性。

具体地,控制芯片用于在检测到盖体处于开启状态,控制电机驱动电路停止响应,如保持原有转动方向不便,以便避免电机切换转动方向的时候,夹伤用户这一情况出现。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控制芯片,与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和盖体检测电路连接,用于基于盖体的开合状态控制与电机驱动电路连接的电机的运行功率和/或转速。

在该技术方案中,利用功率调速电路实现了电机的功率和/或转速的控制,减少了在盖体尚未闭合时,控制电机的运行这一情况出现的几率,从而确保了控制电路运行的可靠性。具体地,在检测到盖体处于开启状态,控制电机停止运行,以便避免电机运行的时候,夹伤用户这一情况出现。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第三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与盖体检测电路连接,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接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控制芯片连接,以供控制芯片确定盖体的开合状态。

在该技术方案中,利用设置的第三开关管来与盖体检测电路连接,从而实现盖体的开合状态的获取,在此过程中,直接采用电路来获取盖体的开合状态,确保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第七电阻,位于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与盖体检测电路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七电阻,以便利用第七电阻限制流经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的电流,避免因电流过大而出现损坏,从而提高了控制电路的可靠性。

在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第七电阻的一端与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第七电阻的另一端与连接点连接。

在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控制芯片具体用于:获取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的电压信息;根据电压信息与预设电压信息的比较结果确定盖体的开合状态。

在该技术方案中,给出了控制芯片确定盖体的开合状态的详细方案,通过获取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的电压信息,以便根据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的电压信息的大小来确定盖体的开合状态。

具体地,在盖体处于开启状态时,连接点的电压比较高,此时,第三开关管导通,也即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和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连通,此时,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的电压为低电压,反之,在盖体处于闭合状态时,连接点的电压比较低,第三开关管截止,也即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和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不连通,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的电压为高电压。通过将电压信息与预设电压信息进行比较,以便判断出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的电压的高低情况,进而知悉盖体的开闭状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控制芯片还用于:在开合状态为开盖状态的情况下,输出提醒信息。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输出提醒信息,以便用户知悉应用控制电路的食物处理机的当前状态,从而执行对应的处理。

在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提醒信息的形式可以是声音、灯光、文字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文字可以利用食物处理机的显示面板来显示。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在于,提供了一种控制电路,其包括:盖体检测电路,用于检测盖体的开合状态;电机驱动电路,与盖体检测电路连接,用于调整电机的转动方向;功率调速电路,与盖体检测电路和电机驱动电路连接;控制芯片,与盖体检测电路、电机驱动电路和功率调速电路连接,用于根据盖体的开合状态控制电机的转动方向;和/或根据盖体的开合状态控制与电机驱动电路连接的电机的运行功率和/或转速。

在该技术方案中,控制电路包含如上文中的盖体检测电路、电机驱动电路、功率调速电路和控制芯片,其中,盖体检测电路、电机驱动电路、功率调速电路和控制芯片与上文中的连接关系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在于,提供了一种食物处理机,包括:电机;如上述中任一项的控制电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食物处理机为面条机,面条机包括搅拌组件和挤压组件,搅拌组件包括具有上开口的搅拌腔、盖合搅拌腔上开口的盖体及布置在搅拌腔内的搅拌刀;挤压组件包括挤面腔、螺杆和模头,搅拌腔和挤面腔之间设置有连通开口,挤面腔设置有出面口,模头装设在出面口处且与螺杆连接,电机用于驱动搅拌刀和螺杆转动;在盖体处于开启状态下,电机驱动电路对接收到的控制信息响应,在盖体处于闭合状态,电机驱动电路对接收到的控制信息不响应。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盖体检测电路的拓扑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电机驱动电路的拓扑示意图。

其中,图1和图2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电机驱动电路,102第一连接端,200盖体检测电路,202第二连接端,204第一电源,300功率调速电路,302第三端脚,400控制芯片,Q1第一开关管,H检测开关,C1第一电容,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3第三电阻,REL继电器,Q2开关器件,C2第二电容,C3第三电容,R4第四电阻,SCR可控硅,R5第五电阻,R6第六电阻,Q3第二开关管,Q4第三开关管,R7第七电阻,C4第四电容,R8第八电阻。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方面、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提出了一种控制电路,包括:电机驱动电路100,具有第一连接端102,在第一连接端102接地的情况下,电机驱动电路100正常运行;盖体检测电路200,用于检测盖体的开合状态,具有第二连接端202,其中,第一连接端102与第二连接端202连接;其中,在盖体处于开启状态的情况下,盖体检测电路200拉动第一连接端102悬置,在盖体处于闭合状态的情况下,盖体检测电路200拉动第一连接端102接地。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包含了用于控制电机运行的电机驱动电路100、用于检测盖体开合状态的盖体检测电路200,由于盖体检测电路200与电机驱动电路100的第一连接端102连接,因此,盖体的开合状态会反馈到电机驱动电路100上,如在盖体处于开启状态时,盖体检测电路200拉动第一连接端102悬置,使得电机驱动电路100无法正常运行,反之,在盖体处于闭合状态的情况下,盖体检测电路200拉动第一连接端102接地,使得电机驱动电路100满足正常运行的条件,从而正常运行。

在此过程中,门体的开合状态直接影响到了电机驱动电路100是否正常运行,因此,可以减少了在盖体处于开启状态下电机驱动电路100控制电机运行的几率,从而提高电机控制的安全性。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利用盖体检测电路200与电机驱动电路100的连接关系,实现电机的控制,其属于利用弱电检测,并根据弱电检测结果控制强电的过程,确保了电机控制的安全规范。

在上述实施例中,盖体检测电路200包括:第一开关管Q1,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一端为第二连接端202,第一开关管Q1的第二端接地;第一电源204;检测开关H,具有第一端脚和第二端脚,第一端脚与第一电源204和第一开关管Q1的控制端连接,第二端脚接地;其中,在盖体处于开启状态的情况下,第一端脚和第二端脚不连通,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一端和第一开关管Q1的第二端断开,第一连接端102悬置,在盖体处于闭合状态的情况下,第一端脚和第二端脚连通,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一端和第一开关管Q1的第二端连通,第一连接端102接地。

在该实施例中,盖体处于开启状态和闭合状态能够利用检测开关H的状态来表征,具体地,在盖体处于开启状态的情况下,第一端脚和第二端脚不连通,反之,在盖体处于闭合状态的情况下,第一端脚和第二端脚连通,因此,可以利用检测开关H中的第一端脚和第二端脚是否连通来知悉盖体的开合状态,从而实现盖体的开合状态的获取。

利用设置的第一电源204将检测开关H中第一端脚和第二端脚是否连通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给第一开关管Q1,以通过控制第一开关管Q1动作的方式切换第一连接端102的状态。具体地,在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一端和第一开关管Q1的第二端断开的情况下,第二连接端202未通过第一开关管Q1接地,因此,与第二连接端202连接的第一连接端102悬置,反之,在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一端和第一开关管Q1的第二端连通的情况下,第二连接端202通过第一开关管Q1接地,因此,与第二连接端202连接的第一连接端102也接地。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的第一开关管Q1、第一电源204和检测开关H实现了盖体的开合状态的获取以及将盖体的开合状态转化为可被电路元器件识别的电信号,进而实现了第一连接端102悬置和接地的控制,在此过程中,第一连接端102悬置和接地的控制的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确保了控制电路的可靠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端脚、第一电源204和第一开关管Q1的控制端之间具有连接点,盖体检测电路200还包括:第一电容C1,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与连接点连接,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与第二端脚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电容C1,以便利用第一电容C1来限制第一开关管Q1的响应速度。具体地,在盖体处于开启状态时,第一电源204会向第一电容C1充电,随着充电的进行,第一电容C1两端的电压不断升高,直至不能再升高;反之,在盖体处于闭合状态时,由于检测开关H的第一端脚和第二端脚连通,第一电容C1通过检测开关H与接地点形成回路,此时,第一电容C1中存储的电能不断释放,对应的第一电容C1两端的电压不断下降,在下降到满足第一开关管Q1的导通电压时,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一端和第一开关管Q1的第二端连通,此时,将电机驱动电路100的第一连接端102接地。

在上述过程中,第一电容C1的充电和放电需要一个时间,而该时间可以作为控制电路的延缓时间,以便避免电机驱动电路100频繁在正常运行和非正常运行的状态下切换,从而提高了控制电路运行的可靠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端脚、第一电源204和第一开关管Q1的控制端之间具有连接点,盖体检测电路200还包括:第一电阻R1,位于第一开关管Q1的控制端与连接点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电阻R1,以便限制流经第一开关管Q1的控制端的电流,从而避免第一开关管Q1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因过流而出现损坏的几率,从而提高了控制电路运行的可靠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端脚、第一电源204和第一开关管Q1的控制端之间具有连接点,盖体检测电路200还包括:第二电阻R2,位于第一电源204与连接点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限定设置第二电阻R2,以便利用第二电阻R2来合理设置连接点处的电压,降低了因连接点处的电压过大使得在控制电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风险的几率。

此外,在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阻R2同时存在的情况下,第一电阻R1限制第一电源204为第一电容C1进行充电时的充电电流的大小,避免在充电过程中,因充电电流过大,使得第一电源204和/或第一电容C1出现故障,可以理解的是,设置的第二电阻R2能够减小第一电容C1充电时的充电电流,确保了控制电路运行时的稳定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电阻R2的取值可以根据实际使用场景进行取值,其具体取值大小在此不再进行限定。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端脚、第一电源204和第一开关管Q1的控制端之间具有连接点,盖体检测电路200还包括:第三电阻R3,位于连接点与第一端脚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三电阻R3,以便利用第三电阻R3来限制流经检测开关H上的电流大小,避免在检测开关H的第一端脚与第二端脚连通时,因流经的电流过大,使得检测开关H出现故障,可以理解的是,设置的第三电阻R3能够减小检测开关H运行时的流经电流,确保了控制电路运行时的稳定性。

此外,在盖体处于关闭状态时,利用设置第三电阻R3加快第一电容C1中电能的释放速度,从而提高控制电路整体控制的响应速度,提高控制电路的使用体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机驱动电路100包括:至少两个供电线路,每一供电线路包括两个子端子;至少两个继电器REL,与至少两个供电线路一一对应,每一继电器REL包括第一静触点、第二静触点和动触点,第一静触点、第二静触点分别与对应的两个子端子连接,动触点用于与电机连接;至少两个开关器件Q2,与继电器REL一一对应,每一开关器件Q2的第一端与对应的继电器REL连接,每一开关器件Q2的第二端为第一连接端102,每一开关器件Q2用于控制对应的继电器REL切换动触点与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的连接状态,以切换电机的转动方向。

在该实施例中,给出了电机驱动电路100的具体结构,具体地,通过限定包含的供电线路,且每个供电线路包括两个子端子,以便在继电器REL与子端子连接后,可以利用动触点与第一静触点、第二静触点的连接状态实现电机的正转、反转的控制。

具体地,在其中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在开关器件Q2导通时,继电器REL的动触点与第一静触点连通,而在开关器件Q2截止时,继电器REL的动触点与第二静触点连通。

具体地,在其中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在开关器件Q2截止时,继电器REL的动触点与第一静触点连通,而在开关器件Q2导通时,继电器REL的动触点与第二静触点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整流电路BD,整流电路BD的输出端与至少两个供电线路连接,用于向至少两个供电线路输出直流电,其中,整流电路BD用于接收交流电,并将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机驱动电路100还包括:第二电容C2,位于不同继电器REL的动触点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二电容C2,以便利用第二电容C2来吸收继电器REL在动作后,第二电容C2两端上形成的浪涌或吸收二电容两端上的电压波动,以便提高向电机输出供电的稳定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电容C2的取值根据实际使用场景进行选取,在此不再进行限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机驱动电路100还包括:第四电阻R4,位于不同继电器REL的动触点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四电阻R4,以便利用第四电阻R4与第二电容C2配合使用,将第二电容C2吸收到的电能消耗掉,避免在第二电容C2上堆积过多的电能时,影响电机的正常运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四电阻R4由多个电阻组成,采用上述实施例,可以利用现有常用阻值的电阻组合得到,进而降低第四电阻R4的选型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四电阻R4的取值根据实际使用场景来确定,其具体取值在此不再赘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功率调速电路300,功率调速电路300包括:可控硅SCR,可控硅SCR的第一端用于接收供电信号,可控硅SCR的第二端与电机驱动电路100连接,用于控制与电机驱动电路100连接的电机的运行功率和/或转速;驱动电路,与可控硅SCR的第一端和第三端连接,驱动电路具有第三端脚302,第三端脚302与第二连接端202连接;其中,在第三端脚302接地的情况下,驱动电路正常运行。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可控硅SCR和驱动电路,以便利用可控硅SCR来实现电机的运行功率和/或转速的控制。由于驱动电路与第二连接端202连接,因此,功率调速电路300能够正常运行受到盖体的开合状态的控制,具体地,盖体检测电路200拉动第三端脚302悬置,使得功率调速电路300无法正常运行,反之,在盖体处于闭合状态的情况下,盖体检测电路200拉动第三端脚302接地,使得功率调速电路300满足正常运行的条件,从而正常运行。

在此过程中,门体的开合状态直接影响到了功率调速电路300是否正常运行,因此,可以减少了在盖体处于开启状态下功率调速电路300继续的几率,从而提高电机控制的安全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可控硅SCR(Silicon Controlled Rectifier)简称SCR,是一种大功率电器元件,也称晶闸管。它具有体积小、效率高、寿命长等优点。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可作为大功率驱动器件,实现用小功率控件控制大功率设备。它在交直流电机调速系统、调功系统及随动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可控硅SCR分单向可控硅SCR和双向可控硅SCR两种。双向可控硅SCR也叫三端双向可控硅SCR,简称TRIAC。双向可控硅SCR在结构上相当于两个单向可控硅SCR反向连接,这种可控硅SCR具有双向导通功能。其通断状态由控制极决定。在控制极上加正脉冲(或负脉冲)可使其正向(或反向)导通。这种装置的优点是控制电路简单,没有反向耐压问题,因此特别适合做交流无触点开关使用,在本申请中不进行限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驱动电路包括:第五电阻R5,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与可控硅SCR的第一端连接;第六电阻R6,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与可控硅SCR的第三端、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开关管Q3,第二开关管Q3的第一端与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开关管Q3的第二端为第三端脚302;其中,在盖体处于开启状态的情况下,盖体检测电路200拉动第三端脚302悬置,在盖体处于闭合状态的情况下,盖体检测电路200拉动第三端脚302接地。

在该实施例中,给出了驱动电路的详细方案,其中,利用设置的第二开关管Q3将盖体的开合状态会反馈到可控硅SCR的控制上,从而在驱动电路的角度上实现功率调速电路300是否可以正常运行的控制。

其中,通过设置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将可控硅SCR上的第一端和第三端这两端的电压差以电压的形式表示出来,以供第二开关管Q3进行控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的取值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进行取值,其具体取值,在此不再赘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六电阻R6可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阻进行串联和/或并联的方式组合得到。

在该实施例中,采用上述设计,可以降低第六电阻R6的选型难度,同时,也便于降低控制电路的制造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芯片400,与至少两个开关器件Q2的控制端和盖体检测电路200连接,用于根据盖体的开合状态驱动至少两个开关器件Q2动作,控制电机的转动方向。

在该实施例中,在进行电机的转动方向的控制时,获取盖体的开合状态,并根据盖体的开合状态来控制电机的转动方向,在此过程中,增加了转动方向的调整因素,减少了在盖体尚未闭合时,调整电机的转动方向这一情况出现的几率,从而确保了控制电路运行的可靠性。

具体地,控制芯片400用于在检测到盖体处于开启状态,控制电机驱动电路100停止响应,如保持原有转动方向不便,以便避免电机切换转动方向的时候,夹伤用户这一情况出现。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芯片400,与第二开关管Q3的控制端和盖体检测电路200连接,用于基于盖体的开合状态控制与电机驱动电路100连接的电机的运行功率和/或转速。

在该实施例中,利用功率调速电路300实现了电机的功率和/或转速的控制,减少了在盖体尚未闭合时,控制电机的运行这一情况出现的几率,从而确保了控制电路运行的可靠性。

具体地,在检测到盖体处于开启状态,控制电机停止运行,以便避免电机运行的时候,夹伤用户这一情况出现。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三开关管Q4,第三开关管Q4的控制端与盖体检测电路200连接,第三开关管Q4的第一端接地,第三开关管Q4的第二端与控制芯片400连接,以供控制芯片400确定盖体的开合状态。

在该实施例中,利用设置的第三开关管Q4来与盖体检测电路200连接,从而实现盖体的开合状态的获取,在此过程中,直接采用电路来获取盖体的开合状态,确保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七电阻R7,位于第三开关管Q4的控制端与盖体检测电路200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七电阻R7,以便利用第七电阻R7限制流经第三开关管Q4的控制端的电流,避免因电流过大而出现损坏,从而提高了控制电路的可靠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七电阻R7的一端与第三开关管Q4的控制端连接,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与连接点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控制芯片400具体用于:获取第三开关管Q4的第二端的电压信息;根据电压信息与预设电压信息的比较结果确定盖体的开合状态。

在该实施例中,给出了控制芯片400确定盖体的开合状态的详细方案,通过获取第三开关管Q4的第二端的电压信息,以便根据第三开关管Q4的第二端的电压信息的大小来确定盖体的开合状态。

具体地,在盖体处于开启状态时,连接点的电压比较高,此时,第三开关管Q4导通,也即第三开关管Q4的第一端和第三开关管Q4的第二端连通,此时,第三开关管Q4的第二端的电压为低电压,反之,在盖体处于闭合状态时,连接点的电压比较低,第三开关管Q4截止,也即第三开关管Q4的第一端和第三开关管Q4的第二端不连通,第三开关管Q4的第二端的电压为高电压。通过将电压信息与预设电压信息进行比较,以便判断出第三开关管Q4的第二端的电压的高低情况,进而知悉盖体的开闭状态。

在上述实施例中,控制芯片400还用于:在开合状态为开盖状态的情况下,输出提醒信息。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输出提醒信息,以便用户知悉应用控制电路的食物处理机的当前状态,从而执行对应的处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提醒信息的形式可以是声音、灯光、文字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文字可以利用食物处理机的显示面板来显示。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三电容C3,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与可控硅SCR的第一端连接;第八电阻R8,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与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连接,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与可控硅SCR的第二端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三电容C3和第八电阻R8,以便利用第三电容C3和第八电阻R8的组合使用来消除可控硅SCR运行时可能存在的电压波动,从而提高食物处理机运行时的稳定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四电容C4,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与第二开关管Q3的第一端连接,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与第二开关管Q3的第二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1、RE1、RE2为两个继电器REL的驱动信号,MC为可控硅SCR的驱动信号。H为磁控开关。当合盖,则H的第1脚和第3脚连通。当开盖,则H的第1脚和第3脚断开。

2、当面条机的合盖情况下,H的第1脚和第3脚连通,随着电容C1放电,HG1逐渐降低电压,最终接近0V,第一连接端102处的电压也降低为0V。主芯片检测HG1脚低于1.2V则判定为合盖,可以进行正常的面条机操作及控制电机。

3、当面条机的拿开盖情况下,H的第1脚和第3脚断开,随着电容C1充电,Q1、Q4的B脚逐渐升高电压接近5V,第一连接端102处的电压也逐渐升高电压接近5V。主芯片检测HG1脚高于或等于1.2V则判定为开盖,软件关闭MC、RE1、RE2驱动处理,同时机器界面开盖提示用户。同时,第一连接端102处电压接近5V,即是开关器件Q2的E脚接近5V,即是开盖情况下开关器件Q2和第二开关管Q3永远不会导通,即是两个继电器REL和SCR强制关断,满足安规要求,提高可靠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控制电路,其包括:盖体检测电路200,用于检测盖体的开合状态;电机驱动电路100,与盖体检测电路200连接,用于调整电机的转动方向;功率调速电路300,与盖体检测电路200和电机驱动电路100连接;控制芯片400,与盖体检测电路200、电机驱动电路100和功率调速电路300连接,用于根据盖体的开合状态控制电机的转动方向;和/或根据盖体的开合状态控制与电机驱动电路100连接的电机的运行功率和/或转速。

在该实施例中,控制电路包含如上文中的盖体检测电路200、电机驱动电路100、功率调速电路300和控制芯片400,其中,盖体检测电路200、电机驱动电路100、功率调速电路300和控制芯片400与上文中的连接关系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食物处理机,包括:电机;如上述中任一项的控制电路。

在上述实施例中,食物处理机为面条机,面条机包括搅拌组件和挤压组件,搅拌组件包括具有上开口的搅拌腔、盖合搅拌腔上开口的盖体及布置在搅拌腔内的搅拌刀;挤压组件包括挤面腔、螺杆和模头,搅拌腔和挤面腔之间设置有连通开口,挤面腔设置有出面口,模头装设在出面口处且与螺杆连接,电机用于驱动搅拌刀和螺杆转动;在盖体处于开启状态下,电机驱动电路100对接收到的控制信息响应,在盖体处于闭合状态,电机驱动电路100对接收到的控制信息不响应。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发明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空调器室内机用蜗舌及空调器室内机
  • 一种空调器的导风组件、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 用于空调室内机的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用于空调室内机的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空调室内机的壳体组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空调器室内机的壳体组件、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 空调器室内机的外壳、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技术分类

06120116337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