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后窗玻璃除尘装置及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4:45


一种后窗玻璃除尘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专利涉及汽车安全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后窗玻璃的除尘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安全性和高操作可靠性是汽车能否被市场所接受的重要指标,尽管人们对新技术、新产品的需求呈多样性,但万变不离其宗,安全永远排在第一位,驾驶视野又恰是影响人们安全驾驶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扩大视野同时保证车辆在受到碰撞时候的完整度又是相悖之道,没有最大只有相对较优,在动态比例取舍中按目前设计的终版的基础上,保障现有驾驶视野的清晰度又是非常有必要。

现有技术中,例如申请号为202020399881.X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可清洁车窗玻璃的汽车玻璃升降器”,该装置可清洁车窗玻璃,使车窗玻璃恢复干净,但是该装置的清洁效果一般,车窗玻璃表面的一些灰尘颗粒会紧紧吸附在车窗玻璃的表面,仅仅通过喷头冲洗的话是很难清理干净的。申请号为202121503683.4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具有清洁车窗玻璃功能的汽车玻璃升降器”,通过第一伺服电机和传动组件的相互配合带动毛刷进行转动,能够清理掉车窗玻璃本体表面的颗粒状灰尘,增加了车窗玻璃本体的整洁程度,通过喷淋机构、清洁机构和擦拭机构的相互配合,清洁的效率更好,清洁的质量更好。

但是从驾驶角度出发,可以观察的视野有前后车窗、左右倒车镜、四门窗玻璃、后视镜,上述现在设计都是针对前窗玻璃的清洁,而且其清洁装置中的毛刷不便于拆卸,且还需要配合喷头冲洗,存在使用不便以及不适用于大多数汽车的后窗玻璃清洗。因此,亟需提供一种后窗除尘装置,以有效解决后窗因灰尘、霜雪、雨水堆积所造成的遮挡视线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窗玻璃除尘装置及方法,通过驱动电机提供动力,驱动装置骨架上除尘软材扫除车窗玻璃上的灰尘等杂物,实现了对车窗玻璃实时可控的清洁,保证了车窗玻璃的视线不被灰尘遮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汽车后窗的除尘装置,该装置装配在汽车后窗玻璃两侧车身上与后窗玻璃搭接处位置,装置整体上是利用两个电机作为搭载设备,中间用装置骨架和除尘软材进行连接,除尘软材与汽车后窗玻璃相接触达到除尘目的。

所述汽车后窗的除尘装置包括驱动电机、两侧导轨、装置骨架、除尘软材,所述两侧导轨内置于车窗玻璃两侧的车身上,所述两侧导轨与横向跨度的所述装置骨架连接,所述装置骨架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所述两侧导轨上,所述除尘软材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装置骨架上。

除尘软材的选材从性能和使用寿命上整体来考虑,与装置骨架连接的地方要材质硬一些,但与玻璃接触用于除尘的地方要软一些,这样既能保障结构的牢固性,又能保证除尘的效果优良性。除尘软材可以符合以下条件:

①整体选用材质稍硬一点,用于和骨架相连接;

②硬质海绵下方可以粘接10mm左右厚度的软质海绵海绵。

该装置在使用时,通过驱动电机提供动力,用于驱动所述装置骨架在所述两侧导轨上滑动工作,从而带动设置在所述装置骨架上除尘软材扫除车窗玻璃上的灰尘等杂物。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后窗玻璃的除尘方法,该方法通过除尘指令下发模块来控制执行,具体可通过汽车系统大屏上的控制模块来实现,在车载大屏GUI主界面上,设计一个后窗除尘入口,图标应易于识别,点击“后窗除尘”图标,进入两个选项:一个是“开始除尘”控制模块、一个是“除尘速度+/-”控制模块,分别用于下发除尘指令和调节除尘速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使用电动控制技术,驾驶员开启后窗除尘功能,通过后窗两侧驱动电机带着除尘海绵沿着内置导轨按给定的速度上下运动完成除尘动作,海绵下侧紧贴后窗玻璃,可以保证除尘效果。

(2)本发明的除尘装置上的除尘软材可拆卸的安装,便于除尘软材的清洗和更换。

(3)本发明的除尘软材整体选用材质稍硬一点,用于和骨架相连接,但与玻璃接触用于除尘的地方要软一些,这样既能保障结构的牢固性,又能保证除尘的效果优良性。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除尘装置在后窗上面的外观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除尘装置剖析图;

图3为本发明除尘装置的操作流程图。

图中:1-两侧导轨,2-装置骨架,3-除尘软材,4-后窗玻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汽车后窗的除尘装置,该装置装配在汽车后窗玻璃两侧车身上与后窗玻璃搭接处位置,装置整体上是利用两个电机作为搭载设备,中间用装置骨架和除尘软材进行连接,除尘软材与汽车后窗玻璃相接触达到除尘目的。

具体的,所述汽车后窗玻璃除尘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图中未示出)、两侧导轨(1)、装置骨架(2)、除尘软材(3),所述两侧导轨内置于后窗玻璃(4)两侧的车身上,所述两侧导轨(1)与横向跨度的所述装置骨架(2)连接,所述装置骨架(2)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所述两侧导轨(1)上,所述除尘软材(3)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装置骨架(2)上。

具体的,所述驱动电机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两侧导轨(1)上方,用于分别驱动所述两侧导轨(1)两端的所述装置骨架(2)的两端同时滑动。

具体的,所述两侧导轨(1)中可设置有滚珠丝杆,滚珠丝杆上设置与预期螺纹连接的滑块,所述装置骨架(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侧导轨(1)中的滑块连接,进而由驱动电机驱动滚珠丝杆的转动驱动滑块带动所述装置骨架(2)在所述两侧导轨(1)上滑动。

具体的,所述装置骨架(2)选用具有韧性且轻便的PVC材质。

具体的,所述除尘软材(3)安装后与玻璃相接触。

具体的,所述除尘软材(3)与所述装置骨架(2)使用定位锁紧销,从外侧易于安装和更换。

具体的,所述除尘软材(3)可为海绵。

除尘软材的选材:从性能和使用寿命上整体来考虑,与装置骨架连接的地方要材质硬一些,但与玻璃接触用于除尘的地方要软一些,这样既能保障结构的牢固性,又能保证除尘的效果优良性,可以符合以下条件:

①整体选用材质稍硬一点,用于和骨架相连接;

②硬质海绵下方可以粘接10mm左右厚度的软质海绵海绵。

具体的,该装置在使用时,通过驱动电机提供动力,用于驱动所述装置骨架(2)在所述两侧导轨(1)上滑动工作,从而带动设置在所述装置骨架(2)上的所述除尘软材(3)扫除车窗玻璃上的灰尘等杂物。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后窗玻璃的除尘方法,该方法可通过车机系统大屏上的控制模块来实现。

具体的,在车载大屏GUI主界面上,设计一个后窗除尘入口,图标应易于识别,点击“后窗除尘”图标,进入两个选项:一个是“开始除尘”控制模块、一个是“除尘速度+/-”控制模块,分别用于下发除尘指令和调节除尘速度。

所述除尘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S1、点击“开始除尘”控制模块,系统下发指令,通过整车控制器VCU传递到除尘装置的驱动电机传感器,除尘装置开始工作;

S2、击“除尘速度+/-”控制模块,点击“+”用于加快除尘速度,点击“-”用于降低除尘速度,系统下发指令,通过整车控制器VCU将控制除尘速度的控制指令传递到除尘装置驱动电机传感器;

S3、再次点击“开始除尘”控制模块,此时“开始除尘”的图标变为“关闭除尘”字样,除尘装置停止工作。

具体的,不管除尘装置运动到什么节点,在“开始除尘”的图标变为“关闭除尘”后,除尘机构都会运动完一个循环后再回到下侧后备箱处的初始位置。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后窗玻璃的除尘方法,该方法通过在汽车的中控区单独的旋钮下发除尘指令。

具体的,在汽车的中控区设置控制除尘开始、关闭和除尘速度的旋钮,通过顺时针旋转开启除尘控制,同时由顺时针旋转来调节除尘速度,而在旋钮逆时针旋转复位是停止除尘工作。

所述除尘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S1、顺时针旋转旋钮,系统下发指令,通过整车控制器VCU传递到除尘装置的驱动电机传感器,除尘装置开始工作;

S2、继续顺时针旋转旋钮,顺时针旋转用于加快除尘速度,逆时针旋转用于降低除尘速度,系统下发指令,通过整车控制器VCU将控制除尘速度的控制指令传递到除尘装置驱动电机传感器;

S3、在旋钮逆时针旋转复位是停止除尘工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高标准农田水利灌溉系统
  • 一种高标准农田水利灌溉系统
技术分类

0612011638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