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具有湿气管理功能的无汗痕织物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21


具有湿气管理功能的无汗痕织物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享有2021年4月9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63/173,093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在此通过引用纳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具有湿气管理功能的织物,其可减少织物表面出现的湿(液)斑,如汗斑、水斑或血斑。

背景技术

设计用于体育活动的服装中的织物被设想为实现如下目的:通过明显地控制体温和使湿气远离人体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身体性能。目前的挑战是如何制造出这种通常可展现出既提高性能、又不影响外观和/或人体舒适度的特性的服装。由于体力消耗而产生的汗液中的湿气会在服装的表面形成不希望有的液斑。对于穿着者来说,拥有能减少湿斑产生的织物是非常方便的,他们可以穿着运动装去锻炼以及去买东西或喝咖啡,而不必为汗渍担心。在炎热潮湿的日子里,通勤人员也希望能穿上不会在其衣服上留下汗痕的织物。

因此,非常希望有一种改进的织物,其能够减少表面出现湿斑。

发明内容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湿气管理功能的针织或梭织织物。该织物包括:具有持久拒水(DWR)添加剂的表面织物层,其形成了基本上疏水性的织物外表面;由亲水性的第二纱线构成的背面织物层,其形成了回潮芯以吸收湿气,并将湿气扩散到背面织物层的内表面上;以及将表面织物层和背面织物层结合在一起的连接纱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纱线通过在纱线内使用DWR添加剂来纺制。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纱线用DWR添加剂进行终处理。

在一个补充实施例中,织物是纬编针或经编针织物,或梭织织物。

在一个方面,背面织物层的回潮率在4%-18%之间。

在另一方面,第一纱线是选自尼龙、涤纶、丙纶、腈纶或其任意组合的合成聚合物。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种纱线是尼龙6.6,其旦尼尔范围为20D-100D,丝数为10-186。

在另一方面,表面织物层还包括与第一纱线连接在一起的第三纱线,使得第三纱线位于表面织物层的内侧,而第一纱线位于表面织物层的外侧。

在一个方面,第二纱线包括天然或再生的纤维素纤维,其选自棉、丝、羊毛、莫代尔、微莫代尔、粘胶人造丝、莱赛尔、铜氨丝、人造丝、再生纤维素纤维、再生蛋白质纤维及其任意组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种纱线是弹性纤维。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弹性纤维具有处于10D至70D之间的旦尼尔。

在一个补充实施例中,表面织物层是具有DWR添加剂的合成聚合物与弹性纤维编结在一起的复合混纺物。

在另一方面,背面织物层还包括与第二纱线连接在一起的第四纱线,使得第四纱线位于背面织物层的内侧,而第二纱线位于背面织物层的外侧。

在一个方面,第二纱线是一种亲水性的合成聚合物,其选自尼龙、改性涤纶、改性丙纶、改性腈纶及其组合。

在另一方面,第四纱线是弹性纤维。

在一个方面,弹性纤维具有处于10D至70D之间的旦尼尔。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织物层是天然纤维或再生纤维素纤维与弹性纤维编结在一起的复合混纺物。

在另一实施例中,背面织物层经过磨毛或拉绒处理,以增加其表面积。

在另一个方面,连接纱线至少是单股的。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连接纱线是合成聚合物。

在另一方面中,连接纱线是弹性纤维。

在另一方面中,表面织物层的外表面通过持久拒水(DWR)涂层而进行终处理。

在另一方面中,背面织物层的外表面经导汗终处理。

在一个方面中,织物由双层针织编结结构针织而成。

在一个方面中,织物是编结的单层针织织物。

在一个方面中,织物是编结的经编针织物。

在一个方面中,织物是双层织的梭织织物。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织物是珠地布织物或特里科织物。

在一个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含本文所定义的织物的服装制品。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考附图来进行说明。

图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双面针织编结结构织物的示意图。

图2显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无汗珠地布织物的示意图,显示了构成珠地布的四道结构或重复图案。

图3显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的双层梭织织物。

图4显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特里科织物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具有湿气管理功能的针织或梭织织物,其包括:表面织物层,其包括具有持久拒水(DWR)添加剂或DWR终处理层的第一纱线,形成了疏水或基本上疏水的外表面;背面织物层,其包括高度亲水性的第二纱线,形成了回潮芯以吸收湿气,并将湿气扩散到背面织物层的内表面;以及连接纱线,用于将表面织物层和背面织物层结合在一起。被吸收且扩散到背面织物层和表面织物层之间的内表面上的湿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通过表面织物层蒸发掉。由于在第一纱线上添加了DWR添加剂或DWR终处理层,织物的外层(表面层)是疏水性的,而织物的内层(背面层)是亲水性的,它能吸收湿气并将湿气扩散到背面层的内侧,从而使它干得更快,并导致表面织物层的外表面干燥,由此避免或减少了表面织物层的外表面出现液斑。

如图1所示,织物10包括背面层(内层)12和表面层(外层)14,其中,前者是紧贴穿着者皮肤的一层,而后者对应于织物10中朝向外部且远离穿着者皮肤的一层。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纱线16将背面织物层12和表面织物层14结合在一起,从而将织物10连接在一起。穿着者皮肤上的湿气被推动经过背面织物层12,并在织物10的背面上扩散,大致从A侧(穿着者皮肤)向B侧(远离穿着者皮肤的外表面)扩散。被吸收的湿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蒸发掉,不会在织物10的表面层14上留下汗痕。

表面织物层14包括第一纱线23,其包括有持久拒水(DWR)添加剂或DWR终处理层,因此形成了疏水性的织物外表面,从而避免或减少了在会出汗的活动期间在织物10的外表面上出现汗痕。例如,第一纱线23可以通过在其内使用DWR添加剂来纺制,或者,纱线23可以具有DWR终处理层。背面织物层12包括第二纱线18,它是亲水性的,形成了回潮芯,可吸收皮肤上的湿气并将其扩散到背面织物层的内表面上,从而使其干得更快,同时保持表面织物层14的外表面干燥,并且在织物10的外部看不到汗渍。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表面织物层14还包括与第一纱线23针织或梭织在一起的第三纱线24,使得第三纱线24位于表面织物层14的内侧,而第一纱线23位于表面织物层14的外侧。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纱线23可以是合成聚合物,例如但不限于尼龙、涤纶、丙纶、腈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纱线23可以是含有DWR添加剂的15至100旦尼尔(D)、10至184根长丝(F)的尼龙6.6。第三纱线24可以是弹性纤维,例如10D到70D的氨纶。第三纱线也可以是与表面所用相同的DWR纱线。表面织物层14可以是与弹性纤维编结在一起的具有DWR添加剂或具有DWR终处理层的合成聚合物的复合混纺物。在不同的实施例中,表面织物层14的外表面包括DWR终处理层。

背面织物层12包括第二纱线18,第二纱线具有亲水性,形成高回潮率,从而形成织物10的亲水性回潮芯。例如,第二纱线18的回潮率可以在4%-18%的范围内。第二纱线18可以是任何合适的天然纤维或再生纤维素纤维。例如,第二纱线18可选自由棉、丝、羊毛、莫代尔、微莫代尔、粘胶人造丝、莱赛尔、铜氨丝、人造丝及其任意组合所组成的组。在某些实施方案中,第二纱线18可以是亲水性的合成聚合物,例如,第二纱线18可以从由尼龙、涤纶、丙纶、腈纶及其组合所组成的组中选择。背面织物层12还包括与第二纱线18针织或梭织在一起的第四纱线20,使得第四纱线20位于背面织物层12的内侧而第二纱线18位于背面织物层12的外侧。第四纱线20也可以是合成聚合物,如弹性纤维。例如,第四纱线20可以是30D或40D的氨纶。在一个实施例中,背面织物层12可以是天然纤维、亲水性合成聚合物或再生纤维素纤维与弹性纤维编结在一起的复合混纺物。表面层DWR纱线和背面层的亲水性纱线可以单独使用,无需与氨纶编结。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背面织物层12可以是完全亲水的合成聚合物(如尼龙)与氨纶编结在一起的复合混纺物。增加背面层12的亲水性的一种手段是增加其表面积。因此可以设想,可对背面织物层12的外侧(朝向皮肤的一侧)进行磨毛或拉绒处理,以增加其表面积。

连接纱线16将表面织物层14和背面织物层12结合在一起,并且至少可以是单股纱线。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连接纱线16可以是弹性纤维。例如,连接纱线16可以是10D到70D的氨纶。在某些实施方案中,连接纱线16可以是合成聚合物,例如尼龙、涤纶、丙纶、腈纶、聚丙烯腈或它们的组合。或者,连接纱线16可以是天然纤维,例如棉、丝、羊毛、莫代尔、微莫代尔、人造丝、莱赛尔、粘胶或它们的组合。连接纱线最好是位于背面织物层12和表面织物层14之间的人字形结构。连接纱线16可以是单股或多股。多股连接纱线16中的每一股都可以具有独立的人字形结构。连接纱线16也可以是具有DWR成分的纱线。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表面织物层14的外表面可以用持久拒水(DWR)涂层进行终处理,以进一步减少织物10的外表面上出现的水渍或汗渍。例如,表面织物层终处理完后,可在表面织物层14的外表面上印刷DWR涂层。例如,可以印刷DWR涂层,例如通过丝网印刷、喷墨印刷、层压或喷涂。在一种实施方式中,DWR涂层可以具有预定的图案,以便将湿气从表面织物层14中引出,从而实现快速干燥。在一个实施例中,背面织物层12的外表面可进行导汗终处理,例如通过添加含有亲水分子的化学终处理层,其附着在背面织物层12的外表面上。

在如图3所示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包含一种双层梭织织物,其中第一纱线23也将表面织物层14与背面织物层12连接起来。在该实施例中,表面织物层14包括用DWR终处理的纱线23。因此,该双层梭织织物的背面是亲水性的,而表面层则是DWR纱线。

如本文所述,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织物10采用针织结构,该结构可以是纬编针或经编针的结构。例如,该织物可以是双面针织编结结构(如图1所示)或特里科经编针结构(如图4所示)。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织物100,其中背面层包括亲水性纱线54(图2)。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亲水性纱线54由天然纤维或再生纤维素纤维制成,优选是莫代尔纤维或亲水性合成聚合物。连接纱线50是具有DWR添加剂的合成聚合物与DWR终处理层编结在一起的复合混纺物。表面织物层包括与连接纱线50针织或梭织在一起的纱线52和表面织物或第一纱线56,使得纱线52位于表面织物层的内侧,而第一纱线56位于表面织物层的外侧。织物100是针织织物或“珠地布”织物。在本文中,“珠地布”是一种具有华夫格编织结构的传统编织方式。由此产生的双层编织结构可以从表面织物层的纱线数量是背面层纱线的两倍中看出,从而在材料中形成凸起和凹陷的区域。这样就可以织出不同的图案。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珠地布结构是四道结构的重复图案,但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这种结构还可以有不同的重复图案。第一纱线56是具有DWR添加剂的合成聚合物与DWR终处理层编结在一起的复合混纺物。纱线52是弹性纤维,例如5D的氨纶。图2显示了构成珠地布织物100的四道结构或重复图案。

如本文所述,具有湿气管理功能且表面无汗痕的针织织物可用于任何类型的服装,包括衬衫、头饰、外套、夹克、裤子、内衣、手套、袜子和鞋类。

如本文所示,对织物的性能进行测试,湿气管理测试(MMT)的结果证实,测试中使用的盐溶液在测试过程中无法渗透到织物中。织物虽然能阻挡水分,但却是透气的,这在热舒适性方面是一个可取的特性。

基于上述结果,本文提供的织物显然具有独特的工程阻湿性能。

示例I

织物测试特性

使用湿气管理测试仪(MMT)测试了图中所示纺织织物的液体湿气管理特性。织物置于两层传感器(顶层传感器和底层传感器)之间,其中织物表面层朝下。在织物背面层(织物与皮肤接触的一面)施加0.2毫升的盐溶液。因此,“顶层”是织物的与皮肤接触的一面/背面层,而“底层”是织物的外侧/表面层。下表1列出了结果。

表1

*品级表示纺织品从1到5的分级,5为最好,符合预期功能,1为最差,不符合材料的预期结果。

对织物的液体吸收性能进行测试,其中背面侧(皮肤接触面)与所施加的测试液体(蒸馏水)接触。以每秒克为单位,水平导汗的液体吸收率(吸水能力为20-80%)为0.011。

针对纺织品在吸水能力下的干燥速率,采用气流法。测试条件为:气温为21+1℃;相对湿度为65+2%;气流方向:从织物背面到织物表面的垂直气流;安装织物前的气流速度为2.5+0.5/秒;安装织物后的气流速度为0.10米/秒。观察结果表明,水无法通过织物。

还使用了快干法,因为这种测试方法是根据在近似吸水能力下产生的蒸发率来确定其干燥速率的。测试样本安装在吊环上。用垂直气流通过织物(气流垂直于织物表面)。织物的干燥速率越高,其干燥性能越好。测试条件为:空气温度为21+1℃;相对湿度为65+2%;热板温度为37+1℃,织物背面(与皮肤接触的面)与热板接触;风速为1.5±0.5m/s(水平气流通过织物表面)。测得的干燥速率为1.66mL/h。

为了测量织物的透气性,使用了下述方法来测量织物的干燥速率,织物暴露在规定量的水中,同时与设置在37℃(模拟皮肤表面温度)的加热板接触。织物表面有水平气流。织物的干燥速率越高,其干燥性能越好。在38平方厘米的测试区域内,测试压力为125帕,测量结果如下。

表2

对本文提供的织物在标准环境下的总热量损失进行测试,其在以下大气条件下进行:空气温度:25.0+0.1℃;相对湿度65+4%R.H.;至少12小时(试样厚度≤5毫米)/至少24小时(试样厚度>5毫米)。

实际测试条件为:空气温度为25.0+0.1℃;相对湿度为65+3%R.H.;气流速度为1.0±0.1m/s(水平气流流过织物表面);热板温度为35.0+0.1℃;试样方向:试样平放在测量装置上,通常朝向人体的一面朝向测量装置。织物背面(皮肤接触面)与热板接触。以下是测量值:

样品本身的平均固有热阻,Rcf(K×m

样品的平均表观内在蒸发阻,R

总热量损失,Q

虽然已经结合其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公开,但是可以理解,本公开能够进一步修改,并且本申请旨在涵盖任何变化、用途或适应性,包括与本公开内容有所不同但属于本领域内已知的或惯常的做法的、可应用于本文所述基本特征的,以及在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内容。

相关技术
  • 具有干燥功能并且具有用于检测湿气的设备的家用器具、以及用于检测湿气的方法
  • 具有干燥功能并且具有用于检测湿气的设备的家用器具、以及用于检测湿气的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6482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