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光伏连接装置、组件阵列及光伏系统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26


一种光伏连接装置、组件阵列及光伏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伏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伏连接装置、组件阵列及光伏系统。

背景技术

光伏组件在安装过程中,一般采用采用组件边框将光伏板进行固定,构成光伏组件,然后通过将相邻的组件边框进行固定,从而实现对相邻光伏组件的固定。

现有技术中,在完成光伏组件安装后,将各光伏组件依次排列,然后在相邻两个光伏组件的组件边框上,相互靠近的侧边上,选取4-8个点安装压块进行固定。

然而,由于现有技术中的方式,在选取了压块的位置后,组件边框的边缘到压块还存在一定距离的悬挑,当光伏组件受风、雪压力时,容易发生较大的变形。

因此,如何提高光伏连接装置的安全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伏连接装置、组件阵列及光伏系统,该光伏连接装置能够有效的提高光伏板的稳定性,改善受力条件,减少变形。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光伏连接装置,包括:

组件边框,用于固定光伏板,所述组件边框背离所述光伏板的一侧设有边框槽和翻折边;

连接件,包括框架主体和紧固件,所述框架主体在延伸方向的两侧分别与相邻两个所述组件边框的边框槽滑动连接,所述紧固件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组件边框之间;所述框架主体上设有供所述组件边框的翻折边插入的插槽,所述紧固件可挤压所述框架主体以压紧或释放所述插槽。

优选地,所述框架主体上设有第一压紧部和第二压紧部,所述第一压紧部与所述第二压紧部之间形成有所述插槽;所述紧固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压紧部与所述第二压紧部上,并可调节所述第一压紧部与所述第二压紧部之间的距离,以压紧或释放所述插槽。

优选地,所述第一压紧件的高度与所述组件边框的边框槽高度相同。

优选地,所述框架主体上还设有卡槽,所述紧固件与所述卡槽沿所述紧固件的周向卡接。

优选地,所述框架主体由上而下贯穿设置有紧固孔,所述紧固件安装在所述紧固孔内。

优选地,所述框架主体的上部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框架主体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紧固孔开设在所述定位槽的目标位置。

优选地,所述插槽包括导入槽和容置槽,所述导入槽位于所述框架主体的边部;所述容置槽位于所述框架主体的内部,与所述导入槽联通。

优选地,所述框架主体上设有连接部,所述第一压紧部和所述第二压紧部分别位于所述连接部的两侧;所述第一压紧部上设有压块,所述压块位于所述第一压紧部靠近所述插槽的开口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组件边框靠近所述光伏板的一侧还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所述边框槽在竖直方向上错位排列,所述安装槽与所述边框槽的开口方向相反,所述安装槽用于安装所述光伏板。

优选地,所述组件边框和/或所述框架主体由金属板弯折加工而成。

一种组件阵列,包括:

相邻设置的第一光伏组件和第二光伏组件,所述第一光伏组件和所述第二光伏组件均包括光伏板和组件边框,且所述组件边框背离所述光伏板的一侧设有边框槽和翻折边;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框架主体和紧固件,所述框架主体上设有供所述组件边框的翻折边插入的插槽,所述紧固件可挤压所述框架主体以压紧或释放所述插槽;

并且,所述框架主体的第一端沿所述第一光伏组件的边框槽端部滑入,所述框架主体的第二端沿所述第二光伏组件的边框槽;所述框架主体的中部可移动至所述第一光伏组件与所述第二光伏组件之间,且所述紧固件安装在所述框架主体的中部以锁紧所述框架主体与所述第一光伏组件的边框槽以及所述第二光伏组件的边框槽。

一种光伏系统,包括上述的组件阵列。

本发明所提供的光伏连接装置,通过所述框架主体对相邻两个所述组件边框进行连接,并通过所述框架主体与所述组件边框的边框槽之间的滑动配合,方便安装,同时,利用所述插槽与所述翻折边的配合连接,可有效防止所述组件边框与所述框架主体分离,改善所述光伏组件的受力条件,减少所述光伏组件的变形风险,提高结构安全,操作方便,仅利用所述紧固件便可以同时将两个所述组件边框进行固定,安装效率高,且无需改变所述组件框架的结构,制作成本低。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组件边框靠近所述光伏板的一侧还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所述边框槽在竖直方向上错位排列,所述安装槽与所述边框槽的开口方向相反,所述安装槽用于安装所述光伏板。上述设置上,通过在所述组件边框的不同方向分别开设所述安装槽与所述边框槽,并在所述竖直方向上错位排列,不仅方便所述光伏板的安装固定,而且有利于所述边框槽可以利用所述光伏板底部的空间,实现与所述框架主体的固定,减少整个连接装置的体积,节省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光伏连接装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光伏连接装置中连接件与组件边框的装配局部图;

图3为图1所示光伏连接装置中连接件与组件边框的装配放大图;

图4为图1所示光伏连接装置中连接件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光伏连接装置中连接件的立体图;

图6为图5所示连接件的端部放大图;

图7为图1所示光伏连接装置在连接件与组件边框夹紧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光伏连接装置在连接件与组件边框夹紧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所示光伏连接装置中连接件的定位槽与钻头的位置示意图;

其中:光伏组件1;光伏板11;组件边框12;边框槽121;翻折边122;安装槽123;框架主体2;第一压紧部21;第二压紧部22;插槽23;导入槽231;容置槽232;卡槽24;定位槽25;紧固孔26;连接部27;紧固件3;钻头4。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光伏连接装置、组件阵列及光伏系统,该光伏连接装置能够有效的提高安全系数,减少外界环境的影响,避免悬挑。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至图9,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光伏连接装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光伏连接装置中连接件与组件边框的装配局部图;图3为图1所示光伏连接装置中连接件与组件边框的装配放大图;图4为图1所示光伏连接装置中连接件的底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光伏连接装置中连接件的立体图;图6为图5所示连接件的端部放大图;图7为图1所示光伏连接装置在连接件与组件边框夹紧前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1所示光伏连接装置在连接件与组件边框夹紧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1所示光伏连接装置中连接件的定位槽与钻头的位置示意图。

在该实施方式中,光伏连接装置包括:

组件边框12,用于固定光伏板11,组件边框12背离光伏板11的一侧设有边框槽121和翻折边122;

连接件,包括框架主体2和紧固件3,框架主体2在延伸方向的两侧分别与相邻两个组件边框12的边框槽121滑动连接,紧固件3位于相邻两个组件边框12之间;框架主体2上设有供组件边框12的翻折边122插入的插槽23,紧固件3可挤压框架主体2以压紧或释放插槽23。

具体的,若干光伏板11通过组件边框12进行固定,构成光伏组件1,框架主体2对于光伏组件1的连接,是指对组件边框12的连接;框架主体2优选为金属材质加工而成,例如铝合金材质,框架主体2连接在相邻两个组件边框12的侧边,即框架主体2的一端与组件边框12连接后,另一端与相邻的组件边框12连接,该框架主体2位于组件边框12的侧面,即框架主体2由一个组件边框12延伸至另一个组件边框12上,然后通过紧固件3在框架主体2的中部进行紧固,同时将两个组件边框12进行压紧固定,如图1所示。

本发明所提供的光伏连接装置,通过框架主体2对相邻两个组件边框12进行连接,并通过框架主体2与组件边框12的边框槽121之间的滑动配合,方便安装,同时,利用插槽23与翻折边122的配合连接,可有效防止组件边框12与框架主体2分离,可有效改善光伏组件1的受力条件,减少光伏组件1的变形风险,提高结构安全,操作方便,仅利用紧固件3便可以同时将两个组件边框12进行固定,安装效率高,且无需改变组件框架的结构,制作成本低。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5和图6所示,框架主体2上设有第一压紧部21和第二压紧部22,第一压紧部21与第二压紧部22之间形成有插槽23;紧固件3安装在第一压紧部21与第二压紧部22上,并可调节第一压紧部21与第二压紧部22之间的距离,以压紧或释放插槽23。具体的,紧固件3可以为螺栓,螺栓的螺杆贯穿框架主体2,一端与第一压紧部2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压紧部22连接,然后通过螺母与螺杆的配合,挤压第一压紧部21与第二压紧部22,从而缩小第一压紧部21与第二压紧部22之间的插槽23高度,将组件边框12压紧在第一压紧部21与第二压紧部22之间,如图8所示。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紧固件3仅安装在边框主体上,不与组件边框12连接,因此,紧固件3可以始终设置在边框主体上,无需拆卸,使用时通过紧固和松动紧固件3,既可以完成对组件边框12的夹紧和释放,有效的减少了该光伏连接装置的配件数量,拿取更加方便,使用更加便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压紧件的高度与组件边框12的边框槽121高度相同。如此设置,是为了第一压紧件与组件边框12的装配更加方便,避免第一压紧件与组件边框12脱离,在实际使用时,如图2所示,将框架主体2的一端滑入至组件边框12的边框槽121内,然后将相邻的组件边框12的边框槽121滑入框架主体2的另一端,便可完成框架主体2与组件边框12的装配。当然,也可以通过先将框架主体2的整体滑入至一侧的组件边框12上,然后将相邻的光伏组件1放置到位后,再将框架主体2退回,至框架主体2的部分与相邻的光伏组件1的组件边框12配合即可。当然,第一压紧件的高度也可以小于组件边框12的边框槽121的高度,可以更方便第一压紧件在边框槽121内的拆装,当第一压紧件的高度较小时,可以从组件边框12的边框槽121开口处直接安装,无需从边框槽121的边部滑入,方便后期拆装维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框架主体2上还设有卡槽24,紧固件3与卡槽24沿紧固件3的周向卡接。具体的,如图4所示,卡槽24优选设置在框架主体2的底部,即紧固件3由框架主体2的底部向上贯穿,如此设置,是为了方便固定紧固件3。例如,螺杆由框架主体2的底部向上贯穿,然后螺杆的头部与卡槽24卡接,在螺杆的顶部贯穿框架主体2后,与螺母配合,使用时,仅需要在框架主体2的上方拧紧螺母即可,卡槽24可以限制螺杆转动,该方式操作便捷。进一步,卡槽24优选为条形,沿框架主体2的延伸方向贯穿设置,不仅加工方便,而且不影响紧固件3的安装位置,紧固件3在框架主体2的延伸方向上的任意位置设置,都可以与卡槽24卡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框架主体2由上而下贯穿设置有紧固孔26,紧固件3安装在紧固孔26内。具体的,如图5所示,通过紧固孔26的设置,可以方便紧固件3的安装。当然,在强度允许的条件下,也可以直接将紧固孔26设置为螺纹孔,与螺杆直接配合亦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框架主体2的上部设有定位槽25,定位槽25的延伸方向与框架主体2的延伸方向平行;紧固孔26开设在定位槽25的目标位置。具体的,当现场因为光伏组件1的排布或安装位置有限,而导致光伏组件1的间距太大时,则需要准备一些通长型材材料来做特殊区域的连接,而在框架主体2的顶部设置定位槽25,可方便现场施工方钻孔定位,避免斜面打孔偏移,如图9所示,在需要对框架主体2钻孔时,钻头4与定位槽25的位置对应即可。进一步,为了提高卡槽24与组件边框12之间压紧的稳定性,紧固孔26的位置优选设置在框架主体2上靠近插槽23开口的位置,即框架主体2靠近组件边框12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插槽23包括导入槽231和容置槽232,导入槽231位于框架主体2的边部;容置槽232位于框架主体2的内部,与导入槽231联通。具体的,如图6所示,导入槽231可以方便组件边框12插入插槽23内,容置槽232是为了对组件边框12进行限位,提高插槽23与组件边框12连接的稳定性。这里需要说明的谁,该插槽23结构优选应用在具有翻折边122的组件边框12上,组件边框12的翻折边122通过导入槽231进入容置槽232内,然后通过锁紧第一压紧部21和第二压紧部22,使得插槽23夹紧组件边框12的翻折边122,实现稳定连接的同时,由于组件边框12的翻折边122与容置槽232卡接,因此,组件边框12不容易从容置槽232内脱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框架主体2上设有连接部27,第一压紧部21和第二压紧部22分别位于连接部27的两侧;第一压紧部21上设有压块,压块位于第一压紧部21靠近插槽23的开口的位置。具体的,连接部27起到复位第一压紧部21和第二压紧部22的作用,当压紧第一压紧部21与第二压紧部22时,连接部27弯折,插槽23与组件边框12压紧固定;当释放第一压紧部21与第二压紧部22时,连接部27复位,插槽23与组件边框12接触限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紧固件3贯穿压块,如此设置,是为了提高紧固件3与压块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压块与组件边框12的紧固强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组件边框12靠近光伏板11的一侧还设有安装槽123,安装槽123与边框槽121在竖直方向上错位排列,安装槽123与边框槽121的开口方向相反,安装槽123用于安装光伏板11。优选地,安装槽123位于边框槽121的上方。上述设置,如图7所示,通过在组件边框12的不同方向分别开设安装槽123与边框槽121,并在竖直方向上错位排列,不仅方便光伏板11的安装固定,而且有利于边框槽121可以利用光伏板11底部的空间,实现与框架主体2的固定,减少整个连接装置的体积,节省成本。优选地,组件边框12优选为S型结构;组件边框12在边框槽121的底部背离光伏板11的一侧形成有向上延伸的翻折边12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组件边框12和/或框架主体2由金属板弯折加工而成。优选地,框架主体2为中空结构,采用中空结构的框架主体2,可以有效节省材料,降低重量。具体的,框架主体2和/或框架主体2可以采用金属板焊接固定,或者采用金属板弯折而成,也可以采用型钢加工而成。框架主体2优选为中空的铝合金框架主体2,且框架主体2上的第一压紧部21和第二压紧部22均为铝合金板材弯折而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入槽231的高度小于容置槽232的高度,如此设置,当第一压紧部21与第二压紧部22靠近时,可以更高效的将导入槽231压紧,从而实现导入槽231与组件边框12的夹紧固定。进一步,插槽23优选为L型,方便组件边框12的翻折边122置入并紧固。

具体的,该光伏连接装置,通过将框架主体2分别插入相邻光伏组件1的组件边框12的边框槽121内,实现光伏组件1的直接相互连接,该框架主体2安装在相邻两个组件边框12的侧面,可以有效避免光伏组件1悬挑,改善光伏组件1的受力条件,降低光伏组件1的变形,提高结构安全,可使光伏组件1阵列形成一个具有连续强度的平面。

除上述光伏连接装置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组件阵列,包括:

相邻设置的第一光伏组件和第二光伏组件,第一光伏组件和第二光伏组件均包括光伏板和组件边框12,且组件边框12背离光伏板11的一侧设有边框槽121和翻折边122;

连接件,连接件包括框架主体2和紧固件3,框架主体2上设有供组件边框12的翻折边122插入的插槽23,紧固件3可挤压框架主体2以压紧或释放插槽23;

并且,框架主体2的第一端沿第一光伏组件的边框槽121端部滑入,框架主体2的第二端沿第二光伏组件的边框槽121;框架主体2的中部可移动至第一光伏组件与第二光伏组件之间,且紧固件3安装在框架主体2的中部以锁紧框架主体2与第一光伏组件的边框槽121以及第二光伏组件的边框槽121。

具体的,在实际操作中,先确定目标间距,并安装好第一光伏组件,将连接件的框架主体2的第一端插入安装好的第一光伏组件的边框槽121内,再安装第二光伏组件,第一光伏组件与第二光伏组件之间的距离为目标间距,然后将连接件的框架主体2的第二端插入第二光伏组件的边框槽121中,居中放置框架主体2,框架主体2的中间用紧固件3紧固夹紧。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框架主体2与第一光伏组件的边框槽121以及第二光伏组件的边框槽121之间,仅可相对滑动,框架主体2仅仅可以从边框槽121的端部滑入,其他位置无法拆卸,如此,可以保证框架主体2与边框槽121连接的稳定性,在第一光伏组件和第二光伏组件的位置固定后,框架主体2不会脱落,连接可靠。

进一步,组件阵列中组件边框12和连接件的结构,可以参考本文中的光伏连接装置,在此不再赘述。

除上述组件阵列外,本发明人还提供了一种光伏系统,包括上述的组件阵列,光伏系统的其他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中,在此不再赘述。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光伏连接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相关技术
  • 用于光伏阵列组件的安装结构及光伏阵列
  • 一种光伏组件及光伏建筑系统
  • 一种光伏组件聚光装置、光伏阵列及光伏系统
  • 一种光伏组件聚光装置、光伏阵列及光伏系统
技术分类

06120116487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