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极片、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26


极片、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极片、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背景技术

电池单体广泛用于电子设备,例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电瓶车、电动汽车、电动飞机、电动轮船、电动玩具汽车、电动玩具轮船、电动玩具飞机和电动工具等等。电池单体可以包括镉镍电池单体、氢镍电池单体、锂离子电池单体和二次碱性锌锰电池单体等。

在电池技术的发展中,如何提高电池单体的安全性,是电池技术中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极片、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能够提高安全性。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极片,包括集流体、导电件以及活性物质层。集流体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布置的涂布区、过渡区以及极耳区,导电件设置于过渡区的表面并突出于涂布区。活性物质层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涂覆于涂布区,第二部分涂覆于过渡区的表面,第一部分的厚度大于第二部分的厚度。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在集流体上设置导电件,从而在活性物质层的成型过程中,减少活性物质层朝向极耳区的流动,减小第一部分背离集流体一侧的表面与第二部分背离集流体一侧的表面之间的高度差。在装配成电极组件后,导电件可以支撑第二部分,以减小第二部分与另一个极片的活性物质层的间距,进而降低析锂风险,提高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涂布区指向极耳区的方向上,导电件的厚度逐渐增大或逐段增大。

在上述方案中,导电件具有厚度逐渐增大的趋势,其能够有效地阻止活性物质层的流动,进而减小第一部分背离集流体一侧的表面与第二部分背离集流体一侧的表面之间的高度差。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件的平行于第一方向和集流体的厚度方向的截面为三角形或梯形。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将导电件的截面形状设置为梯形或三角形,使其能够满足由涂布区指向极耳区的方向上,厚度呈逐渐增大或逐段增大。同时导电件的形状结构相对简单,可以采用常规模具制备形成,降低生产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件的最大厚度为H,H为1mm-10mm。

在上述方案中,H的值越小,导电件限制活性物质层流动的效果越差,其对第二部分的支撑效果越差。H的值越大,那么第二部分的厚度越小,第二部分的容量也越小,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将H的值设置在1mm-1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件焊接或粘接于集流体。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粘接或焊接的方式实现导电件与集流体的连接,因此导电件与集流体可以分别制备成型,以简化集流体的成型工艺。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件包括金属件和导电胶中的至少一者。

在上述方案中,导电件介于第二部分与集流体之间,导电件需要具备一定的导电性能,从而能够收集并传导第二部分产生的电子。因此将导电件设置为包括金属件和导电胶中的至少一者,使得导电件能够具备一定的导电性能,提高极片的过流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部分的背离涂布区的表面与第二部分背离导电件的表面平齐。

在上述方案中,令第一部分的背离涂布区的表面与第二部分背离导电件的表面平齐,使得整个极片在过渡区与涂布区的厚度保持一致,从而进一步降低析锂现象发生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活性物质层与导电件均设置有两个,两个活性物质层和两个导电件分别设置于集流体沿自身厚度方向上的两侧。

在上述方案中,活性物质层包括有两个,两个活性物质层均包括有位于过渡区内的第二部分,每个第二部分与集流体之间均对应设置有导电件。这种设计能够令极片两侧结构保持对称统一,从而使得极片两侧均能降低发生析锂现象的风险。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极组件,包括极性相反的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第一极片为前述任一实施方式中的极片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包括前述任一实施方式中的电极组件。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的电池单体。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电装置,包括前述任一实施方式中的电池单体,电池单体用于提供电能。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电池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单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的极片的又一视角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还一种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极组件中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

1000、车辆;

100、电池;200、控制器;300、马达;400、箱体;41、第一箱体部;42、第二箱体部;43、容纳部;500、电池模块;

10、电池单体;11、外壳;111、壳体;112、端盖;12、电极组件;121、第一极片;122、第二极片;123、隔离件;

20、极片;21、集流体;22、导电件;23、活性物质层;231、第一部分;232、第二部分;

A1、涂布区;A2、过渡区;A3、极耳区;

X、第一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特定顺序或主次关系。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包括两个),同理,“多组”指的是两组以上(包括两组),“多片”指的是两片以上(包括两片)。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技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电池单体可以包括锂离子二次电池单体、锂离子一次电池单体、锂硫电池单体、钠锂离子电池单体、钠离子电池单体或镁离子电池单体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电池单体可呈圆柱体、扁平体、长方体或其它形状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也不限定。电池单体一般按封装的方式分成三种:柱形电池单体、方形电池单体和软包电池单体,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也不限定。

本申请的实施例所提到的电池是指包括一个或多个电池单体以提供更高的电压和容量的单一的物理模块。例如,本申请中所提到的电池可以包括电池或电池包等。电池一般包括用于封装一个或多个电池单体的箱体。箱体可以避免液体或其他异物影响电池单体的充电或放电。

电池单体包括电极组件和电解液,电极组件由正极片、负极片和隔离膜组成。电池单体主要依靠金属离子在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移动来工作。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正极活性物质层,正极活性物质层涂覆于正极集流体的表面,未涂敷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正极集流体凸出于已涂覆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正极集流体,未涂敷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正极集流体作为正极极耳。以锂离子电池为例,正极集流体的材料可以为铝,正极活性物质可以为钴酸锂、磷酸铁锂、三元锂或锰酸锂等。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负极活性物质层,负极活性物质层涂覆于负极集流体的表面,未涂敷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负极集流体凸出于已涂覆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负极集流体,未涂敷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负极集流体作为负极极耳。负极集流体的材料可以为铜,负极活性物质可以为碳或硅等。为了保证通过大电流而不发生熔断,正极极耳的数量为多个且层叠在一起,负极极耳的数量为多个且层叠在一起。隔膜的材质可以为聚丙烯(Polypropylene,PP)或聚乙烯(polyethylene,PE)等。此外,电极组件可以是卷绕式结构,也可以是叠片式结构,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电池单体在充电时,金属离子从正极活性物质层脱出并嵌入负极活性物质层,但是可能会发生一些异常情况,导致金属离子的析出。以锂离子电池单体为例,由于负极活性物质层嵌锂空间不足、锂离子嵌入负极活性物质层阻力太大或锂离子过快的从正极活性物质层脱出等原因,脱出的锂离子无法等量的嵌入负极极片的负极活性物质层,无法嵌入负极极片的锂离子只能在负极极片表面得电子,从而形成金属锂单质,这就是析锂现象。析锂不仅使电池单体性能下降,循环寿命大幅缩短,还限制了电池单体的快充容量。除此之外,电池单体发生析锂时,析出来的锂金属非常活泼,在较低的温度下便可以与电解液发生反应,造成电池单体自产热起始温度(Tonset)降低和自产热速率增大,严重危害电池单体的安全。再者,析锂严重时,脱出的锂离子可以在负极极片表面形成锂层,锂层可能会造成相邻的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短路的风险,引发安全隐患。

发明人注意到,负极极片的靠近极耳的边缘容易出现析锂问题。

发明人研究发现,析锂现象的发生是由于:在制备极片的过程中,需要在集流体上涂布活性物质层,而活性物质层通常具备一定的流动性。因此活性物质层中的部分材料会向集流体边缘移动,从而在边缘位置附近形成削薄部。削薄部的存在导致正负极片在局部范围内的距离变大,锂离子的移动距离边长,出现锂离子传递的极化损失,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造成削薄部处出现析锂现象。

基于申请人发现的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极片,通过在集流体是特定位置处设置导电件,从而减小正负极片的间距,进而降低出现析锂现象的风险。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技术方案适用于电池以及使用电池的用电装置,用电装置例如是手机、便携式设备、笔记本电脑、电瓶车、电动汽车、轮船、航天器、电动玩具和电动工具等等,其中,航天器例如是飞机、火箭、航天飞机和宇宙飞船等等,电动玩具例如包括固定式或移动式的电动玩具,具体例如,游戏机、电动汽车玩具、电动轮船玩具和电动飞机玩具等等,电动工具例如包括金属切削电动工具、研磨电动工具、装配电动工具和铁道用电动工具,具体例如,电钻、电动砂轮机、电动扳手、电动螺丝刀、电锤、冲击电钻、混凝土振动器和电刨。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电池单体不仅仅局限适用于上述所描述的用电装置,但为描述简洁,下述实施例均以电动汽车为例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1000的简易示意图。车辆1000可以为燃油汽车、燃气汽车或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可以是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或增程式汽车等。车辆1000的内部可以设置电池100,具体例如,在车辆1000的底部或车头或车尾可以设置电池100。电池100可以用于车辆1000的供电,例如,电池100可以作为车辆1000的操作电源。车辆1000还可以包括控制器200和马达300,控制器200例如用来控制电池为马达300的供电。电池可以用于车辆1000的启动、导航等,当然,电池100也可以用于驱动车辆1000行驶,替代或部分地替代燃油或天然气为车辆1000提供驱动。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爆炸示意图。如图2所示,电池100包括箱体400和电池单体(图2未示出),电池单体容纳于箱体400内。

箱体400用于容纳电池单体,箱体400可以是多种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400可以包括第一箱体部41和第二箱体部42,第一箱体部41与第二箱体部42相互盖合,第一箱体部41和第二箱体部42共同限定出用于容纳电池单体的容纳部43。第二箱体部42可以是一端开口的空心结构,第一箱体部41为板状结构,第一箱体部41盖合于第二箱体部42的开口侧,以形成具有容纳部43的箱体400;第一箱体部41和第二箱体部42也均可以是一侧开口的空心结构,第一箱体部41的开口侧盖合于第二箱体部42的开口侧,以形成具有容纳部43的箱体400。当然,第一箱体部41和第二箱体部42可以是多种形状,比如,圆柱体、长方体等。

为提高第一箱体部41与第二箱体部42连接后的密封性,第一箱体部41与第二箱体部42之间也可以设置密封件,比如,密封胶、密封圈等。

假设第一箱体部41盖合于第二箱体部42的顶部,第一箱体部41亦可称之为上箱盖,第二箱体部42亦可称之为下箱体。

在电池100中,电池单体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若电池单体为多个,多个电池单体之间可串联或并联或混联,混联是指多个电池单体中既有串联又有并联。多个电池单体之间可直接串联或并联或混联在一起,再将多个电池单体构成的整体容纳于箱体400内;当然,也可以是多个电池单体先串联或并联或混联组成电池模块500,多个电池模块500再串联或并联或混联形成一个整体,并容纳于箱体400内。

图3为图2所示的电池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单体10为多个,多个电池单体10先串联或并联或混联组成电池模块500。多个电池模块500再串联或并联或混联形成一个整体,并容纳于箱体内。

电池模块500中的多个电池单体10通过汇流部件实现电连接,以实现电池模块500中的多个电池单体10的并联或串联或混联。

请参照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单体10的爆炸图,电池单体包括外壳11和电极组件12,电极组件12容纳于外壳11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11包括壳体111和端盖112。

端盖112与壳体111密封连接,以形成用于容纳电极组件12和电解液的密封空间。在一些示例中,壳体111的一端具有开口,端盖112设置为一个并盖合于壳体111的开口。在另一些示例中,壳体111相对的两端均具有开口,端盖112设置为两个,两个端盖112分别盖合于壳体111的两个开口。

不限地,端盖112的形状可以与壳体111的形状相适应以配合壳体111。可选地,端盖112可以由具有一定硬度和强度的材质(如铝合金)制成,这样,端盖112在受挤压碰撞时就不易发生形变,使电池单体7能够具备更高的结构强度,安全性能也可以有所提高。

壳体112可以是多种形状和多种尺寸的,例如长方体形、圆柱体形、六棱柱形等。具体地,壳体112的形状可以根据电极组件12的具体形状和尺寸大小来确定。壳体112的材质可以是多种,比如,铜、铁、铝、不锈钢、铝合金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端盖112上可以设置有如电极端子等的功能性部件。电极端子可以用于与电极组件12电连接,以用于输出或输入电池单体10的电能。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5,电极组件12为电池单体实现充放电功能的核心部件,电极组件12包括第一极片121、第二极片122以及隔离件123。第一极片121和第二极片122中的一者为正极极片,另一者为负极极片,隔离件123用于将第一极片121和第二极片122绝缘隔离。电极组件12主要依靠金属离子在第一极片121和第二极片122之间移动来工作。

以下结合附图对电极组件中的极片20的结构进行详细阐述。

请参阅图6和图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极片20,包括集流体21、导电件22以及活性物质层23。集流体21包括沿第一方向X依次布置的涂布区A1、过渡区A2以及极耳区A3,导电件22设置于过渡区A2的表面并突出于涂布区A1。活性物质层23包括第一部分231和第二部分232,第一部分231涂覆于涂布区A1,第二部分232涂覆于过渡区A2的表面,第一部分231的厚度大于第二部分232的厚度。

集流体21包括沿第一方向X上依次布置的涂布区A1、过渡区A2以及极耳区A3,过渡区A2位于涂布区A1和极耳区A3之间。活性物质层23涂覆在集流体21的表面,集流体21上未涂覆及活性物质层23的部分为极耳区A3。集流体21的被导电件22覆盖的区域为过渡区A2。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导电件22的厚度可以是均匀的,也可以是变化的。例如,在逐渐靠近极耳区A3的方向上,导电件22的厚度可以呈递增趋势,或者可以保持恒定不变。

导电件22与集流体21可以是一体式结构,也可以是分体结构。示例性地,导电件22和集流体21为分开提供的两个构件,且两者通过焊接、粘接或其它方式连接。

第二部分232背离导电件22的表面可以高于、低于或齐平于第一部分231的背离涂布区A1的表面,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仅在集流体21的一侧设置导电件22,也可以在集流体21的两侧均设置导电件22。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极片可以为正极极片,也可以为负极极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示例性地,当极片为正极极片时,集流体21的材料可以为铝,活性物质层23的材料可以为钴酸锂、磷酸铁锂、三元锂或锰酸锂等。当极片为负极极片时,集流体21的材料可以为铜,活性物质层23可以为碳或硅。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集流体21上设置导电件22,从而在活性物质层23的成型过程中,减少活性物质层23朝向极耳区A3的流动,减小第一部分231背离集流体21一侧的表面与第二部分232背离集流体21一侧的表面之间的高度差。在装配成电极组件后,导电件22可以支撑第二部分232,以减小第二部分232与另一个极片的活性物质层的间距,进而降低析锂风险,提高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涂布区A1指向极耳区A3的方向上,导电件22的厚度逐渐增大或逐段增大。

由涂布区A1指向极耳区A3的方向上,导电件22的厚度可以随距离的增大而线性式增大,也可以随距离的增大而指数性增大或梯度性增大等。

活性物质层23在涂布过程中有一定的流动性,所以活性物质层23会向未涂布活性物质层23的极耳区A3流动。本申请实施例使导电件22具有厚度逐渐增大的趋势,其能够有效地阻止活性物质层23的流动,进而减小第一部分231背离集流体21一侧的表面与第二部分232背离集流体21一侧的表面之间的高度差。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和图8,导电件22的平行于第一方向X和集流体21的厚度方向的截面为三角形或梯形。

第一方向X为涂布区A1、过渡区A2以及极耳区A3三者的相对布置方向,第一方向X与集流体21的厚度方向相交,可选地,第一方向X垂直于集流体21的厚度方向。

本身实施例提到的“导电件22的平行于第一方向X和集流体21的厚度方向的截面为三角形或梯形”指的是:第一方向X与集流体21的厚度方向能够限定形成多个相互平行的表面,导电件22在其中一个表面的截面形状为梯形或三角形。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导电件22的截面形状设置为梯形或三角形,使其能够满足由涂布区A1指向极耳区A3的方向上,厚度呈逐渐增大或逐段增大。同时导电件22的形状结构相对简单,可以采用常规模具制备形成,降低生产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导电件22的最大厚度为H,H为1mm-10mm。

导电件22的最大厚度指的是在集流体21的厚度方向上,导电件22的最大尺寸。

H的值越小,导电件22限制活性物质层23流动的效果越差,其对第二部分231的支撑效果越差。如果H的值过小,那么第一部分231背离集流体21一侧的表面与第二部分232背离集流体21一侧的表面之间的高度差可能无法满足要求。鉴于此,发明人经过试验和计算,将H的值限定为大于或等于1mm。

H的值越大,那么第二部分232的厚度越小,第二部分232的容量也越小。如果H的值过大,将会导致极片的容量不足,电极组件的能量密度偏低。鉴于此,发明人使H的值小于或等于10mm。

可选地,H的值可以为1mm、3mm、5mm、7mm以及10mm中的一者。

在一些实施例中,过渡区A2在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为7mm-10mm。

过渡区A2在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即为导电件22在第一方向X上的宽度。导电件22的宽度越大则第二部分232的容量越小,宽度越小则对活性物质层23的限制效果越差,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将过渡区A2在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限定在7mm-10mm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件22焊接或粘接于集流体21。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粘接或焊接的方式实现导电件22与集流体21的连接,因此导电件22与集流体21可以分别制备成型,以简化集流体21的成型工艺。

导电件22设置在集流体21的过渡区A2,导电件22与集流体21可以通过粘接或焊接的方式实现连接。对于这两种连接方式而言,粘接的方式需要涂覆胶水或粘接胶带,会占据额外的厚度尺寸,因此导电件22的厚度可以适应性做薄。而焊接的方式通常不会对厚度尺寸产生影响,同时焊接可以增强导电件22与集流体21的连接可靠性。其中,焊接可以采用超声波焊接或电阻焊接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件22包括金属件和导电胶中的至少一者。

导电件22介于第二部分232与集流体21之间,导电件22需要具备一定的导电性能,从而能够收集并传导第二部分232产生的电子。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将导电件22设置为包括金属件和导电胶中的至少一者,使得导电件22能够具备一定的导电性能,提高极片的过流能力。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金属件可以采用与集流体21相同的材质,例如铜或铝。可替代地,导电胶还可以采用改性环氧树脂导电胶,这种导电胶的电阻较小,导电性能较强,能够提高极片内带电粒子的传导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第一部分231的背离涂布区A1的表面与第二部分232背离导电件22的表面平齐。

由前述内容可知,导电件22的存在,用于减小第一部分231背离集流体21一侧的表面与第二部分232背离集流体21一侧的表面之间的高度差。在此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令第一部分231的背离涂布区A1的表面与第二部分232背离导电件22的表面平齐,使得整个极片在过渡区A2与涂布区A1的厚度保持一致,从而进一步降低析锂现象发生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活性物质层23与导电件22均设置有两个,两个活性物质层23和两个导电件22分别设置于集流体21沿自身厚度方向上的两侧。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活性物质层23包括有两个,两个活性物质层23均包括有位于过渡区A2内的第二部分232,每个第二部分232与集流体21之间均对应设置有导电件22。这种设计能够令极片两侧结构保持对称统一,从而使得极片两侧均能降低发生析锂现象的风险。

第二方面,请参阅图10,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极组件,包括极性相反的第一极片121和第二极片122,第一极片121为前述任一实施方式中的极片。

第一极片121可以为电极组件的正极极片,也可以为电极组件的负极极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可选地,第二极片122同样可以采用前述任一实施方式中的极片,从而降低正负极片在各自过渡区位置处的距离,进一步减小析锂现象发生的风险。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极组件具有前述任一实施方式中极片的有益效果,对于极片的具体描述请参照上文内容,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包括前述任一实施方式中的电极组件。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的电池单体。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电装置,包括前述任一实施方式中的电池单体,电池单体用于提供电能。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请参阅图6、图9以及图10,极片20可以为电极组件中的第一极片121,也可以为第二极片122。极片20包括集流体21、导电件22以及活性物质层23。集流体21包括沿第一方向X依次布置的涂布区A1、过渡区A2以及极耳区A3。活性物质层23与导电件22均设置有两个,分别设置于集流体21两侧上。活性物质层23包括位于涂布区A1上的第一部分231,以及位于过渡区A2上的第二部分232。导电件22位于过渡区A2上并设置于集流体21与活性物质层23之间。

在由涂布区A1指向极耳区A3的方向上,导电件22的厚度逐渐增大或逐段增大,以使第一部分231的背离涂布区A1的表面与第二部分232背离导电件22的表面齐平。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相关技术
  • 二次电池用电极组件及二次电池用电极组件的制造方法
  • 二次电池用电极组件及二次电池用电极组件的制造方法
  • 电极组件、制造该电极组件的方法及二次电池和电池组
  • 一种热电池单体电池测试装置及单体电池测试方法
  • 一种二次电池极片,其制备方法及使用该极片的二次电池
  • 电池极片、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 电池极片、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6495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