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含聚谷氨酸和壳寡糖的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的制作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53


一种含聚谷氨酸和壳寡糖的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含聚谷氨酸和壳寡糖的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微生物菌剂是指目标微生物(有效菌)经过工业化生产扩繁后,利用多孔的物质作为吸附剂(如草炭、蛭石),吸附菌体的发酵液加工制成的活菌制剂。这种菌剂用于拌种或蘸根,具有直接或间接改良土壤、恢复地力、预防土传病害、维持根际微生物区系平衡和降解有毒害物质等作用。农用微生物菌剂恰当使用可以提高农产品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减少化肥用量、降低成本、改良土壤、保护生态环境。

微生物菌剂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经过发酵以制备发酵液用于造粒生成固体微生物菌剂,但发酵过程中非常容易导致发酵液发臭,产生多种有害物质,影响微生物菌剂的质量,为了解决此问题,提高微生物菌剂的质量,我们提出了以下方案。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发酵液发酵时发臭产生有害物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含聚谷氨酸和壳寡糖的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含聚谷氨酸和壳寡糖的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S1:物料制备:将微生物菌剂生产所需的所有物料准备好待用;

S2:发酵培养基制备:按一定比例混合制备培养基物料待用;

S3:有氧发酵:在制备好的培养基中加入所需发酵菌A,并在特定环境、温度下进行有氧发酵;

S4:无氧发酵:将有氧发酵后的培养基置入无氧环境中,并加入发酵菌B进行二次无氧发酵;

S5:发酵液提取:发酵好的发酵液半成品经过过滤,筛除混合物中的大颗粒杂物,提取发酵液;

S6:喷浆造粒:将提取出的发酵液置于喷浆造粒机中进行造粒处理,得到固态微生物菌剂;

S7:后处理:将得到的固态微生物菌剂进行表面处理,得到最终成品;

S8:包装:将成品按一定比例进行包装储存。

优选地,所述S1中,物料制备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1:菌种选择:选择酵母菌、纤维素粉分解菌、好热菌、好氧菌、光合细菌存储备用;

S12:培养基物料选取:选取豆粕、氨基酸液、玉米渣、肉粉、草木灰作为培养基物料,并存储备用;

S13:配料制备:准备聚谷氨酸、壳寡糖、氨基酸、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备用;

所述菌种选择中所使用的好热菌为枯草芽孢杆菌,好氧菌为醋酸菌,光合细菌为蓝细菌,通过添加多种发酵菌,可大大增强微生物菌剂的使用效果,以达到充分提高农作物质量的产量的效果。

优选地,所述S3中,有氧发酵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31:配比发酵菌A:酵母菌、纤维素粉分解菌、好热菌、好氧菌、光合细菌按照份数比例为3:2:1:1:1的比例进行配比混合备用;

S32:培养基物料制备:选取豆粕7-14份、氨基酸液20-25份、玉米渣19-27份、肉粉12-18份、草木灰13-20份作为培养基物料,并置于户外阳光充足处备用;

S33:添加发酵菌A:将配比好的发酵菌A置入制备好的培养基物料中进行发酵;

S34:温度监测:实时监测培养基物料内部温度;

S35:翻抛:当温度监测步骤监测出的温度在65℃上下需即刻翻抛,严格控制培养基物料中的内部温度小于75℃,发酵两个月完成有氧发酵;

所述S4中,无氧发酵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41:加水泡发:将有氧发酵后的培养基物料加入水,将其泡发,使其含水量达到50%;

S42:盖膜:在培养基物料上盖膜,隔绝空气,使其在膜内进行反应;

S43:添加发酵菌B:泡发48小时,揭开膜,并在培养基物料中加入发酵菌B混合均匀,同时在不覆盖膜的状态下进行反应;

S44:置入无氧仓:将培养基物料全部置入无氧仓中反应,其中无氧仓中放置有水,且水的质量为培养基物料的两倍,完全覆盖无氧机物料,使其处于无氧的环境中;

S45:定期搅拌:无氧发酵期为一个月,在此期间需定期进行混合搅拌,搅拌次数为6-10次,得到发酵液半成品;

所述添加发酵菌B中所添加的发酵菌B为酵母菌和纤维素粉分解菌,且酵母菌和纤维素粉分解菌的份数配比为1.5:1,通过经历有氧发酵和无氧发酵,在保证发酵菌A与发酵菌B的发酵进程的同时,也避免了有害物质的大量产生,大大增强了微生物菌剂成品的质量,增强使用效果。

优选地,所述S6中,喷浆造粒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61:发酵液置入:将提取后的发酵液放入喷浆造粒机中备用;

S62:配料混合:在发酵液中加入聚谷氨酸3%、壳寡糖3%、氨基酸5%进行混合;

S63:造粒:喷浆造粒机将混合后的发酵液进行雾化,并在喷浆造粒机中进行喷射,喷射过程中,喷浆造粒机同时使用热风将雾化后的发酵液烘干,得到大小不一的造粒;

S64:冷却:将造粒进行冷却;

S65:筛分:筛分出直径过大或过小的造粒和符合规格的造粒,符合规格的造粒即为微生物菌剂的半成品;

S66:返料:将筛分出的造粒再转变成液体,置入喷浆造粒机中进行返工,直至其达到规定的造粒规格;

所述S7中,后处理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71:物料喷裹:将聚谷氨酸、壳寡糖和氨基酸的质量比为1:1:2混合均匀,并置于机器中均匀喷裹与造粒的外周;

S72:菌粉包裹:按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的质量比为1:1:1混合均匀并烘干制成菌粉,通过机器将菌粉均匀包裹于造粒的外周;

S73:过筛:将包裹好菌粉的造粒过筛,去除其表面多余的菌粉,得到最终的微生物菌剂,通过在造粒过程中添加配料,同时在造粒外围喷裹聚谷氨酸、壳寡糖和氨基酸,再包裹上混合菌粉,加大了微生物菌剂的营养含量,起到辅助土壤保湿、加大土壤营养成分、提高土壤营养菌群的效果。

本发明中的有益效果为:

1、该一种含聚谷氨酸和壳寡糖的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的制作方法,通过经历有氧发酵和无氧发酵,发酵培养基先通过有氧发酵让内部的发酵菌A在适宜的环境下完全反应,再通过加水形成无氧发酵,使发酵菌B利用培养基内剩余的氧气进行反应,此种方式最终呈现的发酵液不会发黑发臭,在保证发酵菌A与发酵菌B的发酵进程的同时,也避免了有害物质的大量产生,大大增强了微生物菌剂成品的质量,增强使用效果。

2、该一种含聚谷氨酸和壳寡糖的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的制作方法,通过添加多种发酵菌,本发明所添加的发酵菌包括酵母菌、纤维素粉分解菌、枯草芽孢杆菌、醋酸菌和蓝细菌,纤维素粉分解菌可加速分解培养基中的纤维,枯草芽孢杆菌对环境没有污染,能产生多种抗菌素和酶,能使作物提高抗逆能力,醋酸菌可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蓝细菌可充分利用光合作用提高作物的质量,添加多种发酵菌可大大增强微生物菌剂的使用效果,以达到充分提高农作物质量的产量的效果。

3、该一种含聚谷氨酸和壳寡糖的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的制作方法,通过在造粒过程中添加配料,同时在造粒外围喷裹聚谷氨酸、壳寡糖和氨基酸,再包裹上混合菌粉,加大了微生物菌剂的营养含量,起到辅助土壤保湿、加大土壤营养成分、提高土壤营养菌群的效果。

该方法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含聚谷氨酸和壳寡糖的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的制作方法的总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含聚谷氨酸和壳寡糖的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的制作方法的物料制备步骤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含聚谷氨酸和壳寡糖的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的制作方法的有氧发酵步骤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含聚谷氨酸和壳寡糖的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的制作方法的无氧发酵步骤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含聚谷氨酸和壳寡糖的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的制作方法的喷浆造粒步骤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含聚谷氨酸和壳寡糖的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的制作方法的后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一种含聚谷氨酸和壳寡糖的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S1:物料制备:将微生物菌剂生产所需的所有物料准备好待用;

S2:发酵培养基制备:按一定比例混合制备培养基物料待用;

S3:有氧发酵:在制备好的培养基中加入所需发酵菌A,并在特定环境、温度下进行有氧发酵;

S4:无氧发酵:将有氧发酵后的培养基置入无氧环境中,并加入发酵菌B进行二次无氧发酵;

S5:发酵液提取:发酵好的发酵液半成品经过过滤,筛除混合物中的大颗粒杂物,提取发酵液;

S6:喷浆造粒:将提取出的发酵液置于喷浆造粒机中进行造粒处理,得到固态微生物菌剂;

S7:后处理:将得到的固态微生物菌剂进行表面处理,得到最终成品;

S8:包装:将成品按一定比例进行包装储存。

参照图2,本发明中,S1中,物料制备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1:菌种选择:选择酵母菌、纤维素粉分解菌、好热菌、好氧菌、光合细菌存储备用;

S12:培养基物料选取:选取豆粕、氨基酸液、玉米渣、肉粉、草木灰作为培养基物料,并存储备用;

S13:配料制备:准备聚谷氨酸、壳寡糖、氨基酸、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备用;

菌种选择中所使用的好热菌为枯草芽孢杆菌,好氧菌为醋酸菌,光合细菌为蓝细菌,本发明所添加的发酵菌包括酵母菌、纤维素粉分解菌、枯草芽孢杆菌、醋酸菌和蓝细菌,纤维素粉分解菌可加速分解培养基中的纤维,枯草芽孢杆菌对环境没有污染,能产生多种抗菌素和酶,能使作物提高抗逆能力,醋酸菌可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蓝细菌可充分利用光合作用提高作物的质量,添加多种发酵菌可大大增强微生物菌剂的使用效果,以达到充分提高农作物质量的产量的效果。

参照图3-4,本发明中,S3中,有氧发酵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31:配比发酵菌A:酵母菌、纤维素粉分解菌、好热菌、好氧菌、光合细菌按照份数比例为3:2:1:1:1的比例进行配比混合备用;

S32:培养基物料制备:选取豆粕7-14份、氨基酸液20-25份、玉米渣19-27份、肉粉12-18份、草木灰13-20份作为培养基物料,并置于户外阳光充足处备用;

S33:添加发酵菌A:将配比好的发酵菌A置入制备好的培养基物料中进行发酵;

S34:温度监测:实时监测培养基物料内部温度;

S35:翻抛:当温度监测步骤监测出的温度在65℃上下需即刻翻抛,严格控制培养基物料中的内部温度小于75℃,发酵两个月完成有氧发酵;

S4中,无氧发酵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41:加水泡发:将有氧发酵后的培养基物料加入水,将其泡发,使其含水量达到50%;

S42:盖膜:在培养基物料上盖膜,隔绝空气,使其在膜内进行反应;

S43:添加发酵菌B:泡发48小时,揭开膜,并在培养基物料中加入发酵菌B混合均匀,同时在不覆盖膜的状态下进行反应;

S44:置入无氧仓:将培养基物料全部置入无氧仓中反应,其中无氧仓中放置有水,且水的质量为培养基物料的两倍,完全覆盖无氧机物料,使其处于无氧的环境中;

S45:定期搅拌:无氧发酵期为一个月,在此期间需定期进行混合搅拌,搅拌次数为6-10次,得到发酵液半成品;

添加发酵菌B中所添加的发酵菌B为酵母菌和纤维素粉分解菌,且酵母菌和纤维素粉分解菌的份数配比为1.5:1,通过经历有氧发酵和无氧发酵,发酵培养基先通过有氧发酵让内部的发酵菌A在适宜的环境下完全反应,再通过加水形成无氧发酵,使发酵菌B利用培养基内剩余的氧气进行反应,此种方式最终呈现的发酵液不会发黑发臭,在保证发酵菌A与发酵菌B的发酵进程的同时,也避免了有害物质的大量产生,大大增强了微生物菌剂成品的质量,增强使用效果。

参照图5-6,本发明中,S6中,喷浆造粒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61:发酵液置入:将提取后的发酵液放入喷浆造粒机中备用;

S62:配料混合:在发酵液中加入聚谷氨酸3%、壳寡糖3%、氨基酸5%进行混合;

S63:造粒:喷浆造粒机将混合后的发酵液进行雾化,并在喷浆造粒机中进行喷射,喷射过程中,喷浆造粒机同时使用热风将雾化后的发酵液烘干,得到大小不一的造粒;

S64:冷却:将造粒进行冷却;

S65:筛分:筛分出直径过大或过小的造粒和符合规格的造粒,符合规格的造粒即为微生物菌剂的半成品;

S66:返料:将筛分出的造粒再转变成液体,置入喷浆造粒机中进行返工,直至其达到规定的造粒规格;

S7中,后处理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71:物料喷裹:将聚谷氨酸、壳寡糖和氨基酸的质量比为1:1:2混合均匀,并置于机器中均匀喷裹与造粒的外周;

S72:菌粉包裹:按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的质量比为1:1:1混合均匀并烘干制成菌粉,通过机器将菌粉均匀包裹于造粒的外周;

S73:过筛:将包裹好菌粉的造粒过筛,去除其表面多余的菌粉,得到最终的微生物菌剂,通过在造粒过程中添加配料,同时在造粒外围喷裹聚谷氨酸、壳寡糖和氨基酸,再包裹上混合菌粉,加大了微生物菌剂的营养含量,起到辅助土壤保湿、加大土壤营养成分、提高土壤营养菌群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甘露糖醛酸寡糖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抑制耐药菌的联用抗菌剂中的应用
  • 一种白黄链霉菌及利用该微生物制备生防微生物菌剂的方法与应用
  • 一种速溶颗粒型农用微生物菌剂及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 一种土壤修复微生物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一种微生物除臭菌剂的制备方法
  • 一种含聚谷氨酸的农用微生物菌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一种含聚谷氨酸的微生物液体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651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