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衣柜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11:32


一种衣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家具,尤其涉及一种衣柜。

背景技术

传统的衣柜通常是先组装好再送至室内,由于为一个整体,在搬运时较为麻烦,容易产生碰撞,而衣柜通常是由多块单板拼接而成,相邻的两个单板通常通过打螺丝等连接件直接拼装,如对其震动较大时,容易直接使连接结构松动,如螺丝连接安装的螺孔,由于震动而被螺丝撑开,使得螺丝在螺孔内连接不稳固,因此,现有的衣柜在搬运时难度较大,要求较高,极容易影响衣柜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衣柜,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衣柜,包括侧框板,沿左右方向间隔排列的两个所述侧框板之间设置有背框板,所述背框板的后侧由上至下依次排列有顶框板、中间框板与底框板,所述侧框板正对所述背框板、顶框板、中间框板与底框板的位置均设置有安装框条,所述背框板、顶框板、中间框板与底框板上均设置有锁紧连接件并连接至与其正对的所述安装框条上。

该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在组装整个衣柜时,先定位好侧框板的位置,然后对应背框板、顶框板、中间框板与底框板的安装位置,将安装框条定位至侧框板上,在背框板、顶框板、中间框板与底框板上均设置有锁紧连接件,利用锁紧连接件将侧背框板、顶框板、中间框板与底框板连接至与其对应的安装框条,如此可将背框板、顶框板、中间框板与底框板的两侧分别连接至两个侧框板上,从而组装成衣柜,整个过程非常快速、方便,可实现分件运输到现场后组装,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整体结构稳定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框条正对所述锁紧连接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弯钩与第二弯钩,所述背框板、顶框板、中间框板或底框板称为连接单元,所述锁紧连接件包括外套筒、固定柱、拉扣与直线运动件,所述外套筒连接于所述连接单元内,所述外套筒的一端设置有与其内部相互连通的开口,所述固定柱相对固定于所述外套筒内,所述拉扣位于所述外套筒内,所述拉扣具有第一外撑杆与第二外撑杆,所述固定柱位于所述第一外撑杆与所述第二外撑杆之间,所述第一外撑杆的一端伸出所述开口并沿背离所述第二外撑杆的方向弯折形成第一限位段,所述第二外撑杆的一端伸出所述开口并沿背离所述第一外撑杆的方向弯折形成第二限位段,所述直线运动件可带动所述拉扣沿所述外套筒的长度延伸方向运动,所述直线运动件带动所述拉扣沿远离所述开口的方向运动时,所述固定柱将所述第一外撑杆、第二外撑杆撑开并使得所述第一限位段与所述第二限位段分别进入第一弯钩与第二弯钩的内侧;所述直线运动件带动所述拉扣沿靠近所述开口的方向运动时,所述第一外撑杆、第二外撑杆远离所述固定柱并使得所述第一限位段与所述第二限位段分别退出所述第一弯钩与第二弯钩。由于背框板、顶框板、中间框板或底框板均通过锁扣连接件连接至侧框板上,连接结构一致,在此将背框板、顶框板、中间框板或底框板均可称为连接单元,如需要将连接单元连接至安装框条时,先将外套筒装有开口的一端抵靠在连接单元上,第一外撑杆与第二外撑杆从开口处伸出,穿过该连接单元后伸入到安装框条内,另一个结构上带有两个相对弯折的钩状结构,此时通过直线运动件可带动拉钩沿远离开口的方向运动,第一外撑杆、第二外撑杆被带动,由于固定柱的阻挡使得第一外撑杆与第二外撑杆相互远离,第一限位段与第二限位段可分别伸入到第一弯钩与第二弯钩内相互钩紧,从而实现将连接单元连接至安装框条,当需要将连接单元与安装框条相互分离时,通过直线运动件带动拉钩沿靠近开口的方向运动,第一外撑杆、第二外撑杆被带动,此时固定柱对第一外撑杆、第二外撑杆的阻挡作用逐渐减少,使得第一外撑杆与第二外撑杆相互靠近,第一限位段与第二限位段亦分别退出第一弯钩与第二弯钩,从而可将连接单元与安装框条相互分离,如此可利用撑开钩紧的结构进行锁紧,提高了连接结构的稳定性,并且可多次重复拆装,避免了由于螺丝连接在多次拆装时出现的打滑问题。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直线运动件包括拉杆与螺杆,所述拉杆的外侧设置有限位块,所述外套筒的内壁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沿所述外套筒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限位块配合连接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拉扣连接于所述拉杆的一端,所述拉杆的另一端设置有螺孔,所述螺杆的一端配合连接于所述螺孔内。转动螺杆,由于螺杆通过螺纹配合连接于拉杆内,并且拉杆上具有限位块与限位槽配合连接,使得拉杆只能在外套筒内沿其外套筒的长度方向运动,如此实现带动拉杆直线运动,正转或反转螺杆,即可实现拉杆在外套筒内的往复运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直线运动件还包括传动轴,所述传动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外套筒内,所述外套筒的侧壁正对所述传动轴一端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避让口,所述第一避让口朝向下,所述连接单元的底面正对所述第一避让口的位置设置有第二避让口,所述螺杆远离所述拉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锥齿轮,所述传动轴上设置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相互啮合。传动轴可改变转动螺杆时的外力方向,整个直线运动件水平放置,亦即螺杆是从水平上对两个结构件进行锁紧固定,此时可从竖直方向上直接转动传动轴即可带动螺杆转动,在拆装时更加方便,使用者可通过工具从竖直方向上穿过第二避让口、第一避让口后转动传动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外撑杆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段、第一倾斜引导段、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的长度延伸方向、所述第二连接段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外套筒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一连接段远离所述第一倾斜引导段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拉扣,所述第一限位段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段远离所述第一倾斜引导段的一端,所述第二外撑杆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连接段、第二倾斜引导段、第四连接段,所述第三连接段的长度延伸方向、所述第四连接段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外套筒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三连接段远离所述第二倾斜引导段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拉扣,所述第二限位段连接于所述第四连接段远离所述第二倾斜引导段的一端,所述第一倾斜引导段与所述第二倾斜引导段之间的距离沿远离所述拉扣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固定柱位于所述第一倾斜引导段与所述第二倾斜引导段之间。第一外撑杆与第二外撑杆往远离开口的方向运动时,第一倾斜引导段与第二倾斜引导段逐渐与固定柱接触,随着第一倾斜引导段、第二倾斜引导段与固定柱的接触,固定柱对第一倾斜引导段、第二倾斜引导段的压力加大,从而使得第二连接段与第四连接段相互背离张开,此时第一限位段与第二限位段分别进入第一弯钩与第二弯钩内,连接单元锁紧至安装框条上,同理,当第一外撑杆与第二外撑杆往靠近开口的方向运动时,第一倾斜引导段与第二倾斜引导段逐渐远离固定柱,固定柱对第一倾斜引导段、第二倾斜引导段的压力减少,从而使得第二连接段与第四连接段相互靠近复位,此时第一限位段与第二限位段分别退出第一弯钩与第二弯钩,连接单元可与安装框条分离。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侧框板和/或所述中间框板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可拆卸地连接有通电条,所述通电条上设置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的槽口朝向与所述凹槽的槽口朝向相同,所述收纳槽内设置有第一通电片与第二通电片。在连接单元的表面上设置凹槽,并在凹槽内装入通电条,通电条上具有收纳槽,第一通电片与第二通电片则位于收纳槽内,形成接电结构,如此既可将接电的结构装入到上述的框板内,又可将接电的结构从框板中分离出来,便于管理,并且不需要在衣柜内部铺设电线,避免了电线在衣柜内部走线复杂、缠绕衣物的烦恼,如需要接入外设的电器部件,由于第一通电片与第二通电片可通电,只需要直接将电器部件电连接至第一通电片与第二通电片上即可,对于电器部件的放置更加灵活,使用亦更加方便,另外,第一通电片与第二通电片只需要连通弱电即可,使用更加安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通电片与所述第二通电片分别位于所述收纳槽的两侧壁,所述第一通电片与所述第二通电片均沿所述收纳槽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通电片与第二通电片分设于收纳槽的两侧壁,相互远离,降低第一通电片与第二通电片相互接通的风险,并且通电片沿收纳槽的长度方向延伸,在衣柜内可接电的覆盖范围更大,使用更加方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纳槽的一侧壁沿所述收纳槽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有第一限位条与第二限位条,所述第一通电片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条与所述第二限位条之间,所述收纳槽的另一侧壁沿所述收纳槽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有第三限位条与第四限位条,所述第二通电片位于所述第三限位条与所述第四限位条之间。第一限位条与第二限位条可对第一通电片的位置进行限定,使得第一通电片在收纳槽内安装更加牢固,同样的,第三限位条与第四限位条可对第二通电片的位置进行限定,使得第二通电片在收纳槽内安装更加牢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纳槽的槽口两侧分别向所述收纳槽的中心延伸设置有第一凸缘与第二凸缘,所述第一凸缘与所述第一限位条之间形成第一卡接间隙,所述第二凸缘与所述第三限位条之间形成第二卡接间隙。外设的电器部件两侧可直接装入第一卡接间隙与第二卡接间隙内,整体安装使用更加方便,在实际应用中,还可在第一卡接间隙与第二卡接间隙之间装入用于装饰的盖板,如不在收纳槽内装入电器部件时,可利用盖板对收纳槽进行遮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限位条与所述收纳槽的底面之间形成第三卡接间隙,所述第四限位条与所述收纳槽的底面之间形成第四卡接间隙。外设的电器部件两侧还可卡接在第三卡接间隙与第四卡接间隙内,整体安装使用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连接单元上的锁扣连接件与安装框条分离状态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通电条在侧框板上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中:110-侧框板、111-凹槽、120-背框板、130-顶框板、140-中间框板、150-底框板、160-安装框条、161-第一弯钩、162-第二弯钩、200-外套筒、300-固定柱、400-拉扣、411-第一连接段、412-第一倾斜引导段、413-第二连接段、421-第三连接段、422-第二倾斜引导段、423-第四连接段、430-第一限位段、440-第二限位段、510-拉杆、520-螺杆、530-限位块、540-传动轴、600-通电条、610-第一限位条、620-第二限位条、630-第三限位条、640-第四限位条、710-第一通电片、720-第二通电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连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连接结构。本发明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参照图1,一种衣柜,包括侧框板110,沿左右方向间隔排列的两个所述侧框板110之间设置有背框板120,所述背框板120的后侧由上至下依次排列有顶框板130、中间框板140与底框板150,所述侧框板110正对所述背框板120、顶框板130、中间框板140与底框板150的位置均设置有安装框条160,所述背框板120、顶框板130、中间框板140与底框板150上均设置有锁紧连接件并连接至与其正对的所述安装框条160上。

由上述可知,在组装整个衣柜时,先定位好侧框板110的位置,然后对应背框板120、顶框板130、中间框板140与底框板150的安装位置,将安装框条160定位至侧框板110上,在背框板120、顶框板130、中间框板140与底框板150上均设置有锁紧连接件,利用锁紧连接件将侧背框板120、顶框板130、中间框板140与底框板150连接至与其对应的安装框条160,如此可将背框板120、顶框板130、中间框板140与底框板150的两侧分别连接至两个侧框板110上,从而组装成衣柜,整个过程非常快速、方便,可实现分件运输到现场后组装,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整体结构稳定性。

利用锁扣连接件内的拉扣400,可将连接单元相对固定至安装框条160上,拉扣400的作用为两个物件相互勾接在一起,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框条160正对所述锁紧连接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弯钩161与第二弯钩162,第一弯钩161与第二弯钩162可具有不同的朝向,如相对正对地朝向,所述背框板120、顶框板130、中间框板140或底框板150称为连接单元,所述锁紧连接件包括外套筒200、固定柱300、拉扣400与直线运动件,所述外套筒200连接于所述连接单元内,所述外套筒200的一端设置有与其内部相互连通的开口,所述固定柱300相对固定于所述外套筒200内,所述拉扣400位于所述外套筒200内,所述拉扣400具有第一外撑杆与第二外撑杆,所述固定柱300位于所述第一外撑杆与所述第二外撑杆之间,所述第一外撑杆的一端伸出所述开口并沿背离所述第二外撑杆的方向弯折形成第一限位段430,所述第二外撑杆的一端伸出所述开口并沿背离所述第一外撑杆的方向弯折形成第二限位段440,所述直线运动件可带动所述拉扣400沿所述外套筒200的长度延伸方向运动,所述直线运动件带动所述拉扣400沿远离所述开口的方向运动时,所述固定柱300将所述第一外撑杆、第二外撑杆撑开并使得所述第一限位段430与所述第二限位段440分别进入第一弯钩161与第二弯钩162的内侧;所述直线运动件带动所述拉扣400沿靠近所述开口的方向运动时,所述第一外撑杆、第二外撑杆远离所述固定柱300并使得所述第一限位段430与所述第二限位段440分别退出所述第一弯钩161与第二弯钩162。由于背框板120、顶框板130、中间框板140或底框板150均通过锁扣连接件连接至侧框板110上,连接结构一致,在此将背框板120、顶框板130、中间框板140或底框板150均可称为连接单元,如需要将连接单元连接至安装框条160时,先将外套筒200装有开口的一端抵靠在连接单元上,第一外撑杆与第二外撑杆从开口处伸出,穿过该连接单元后伸入到安装框条160内,另一个结构上带有两个相对弯折的钩状结构,此时通过直线运动件可带动拉钩沿远离开口的方向运动,第一外撑杆、第二外撑杆被带动,由于固定柱300的阻挡使得第一外撑杆与第二外撑杆相互远离,第一限位段430与第二限位段440可分别伸入到第一弯钩161与第二弯钩162内相互钩紧,从而实现将连接单元连接至安装框条160,当需要将连接单元与安装框条160相互分离时,通过直线运动件带动拉钩沿靠近开口的方向运动,第一外撑杆、第二外撑杆被带动,此时固定柱300对第一外撑杆、第二外撑杆的阻挡作用逐渐减少,使得第一外撑杆与第二外撑杆相互靠近,第一限位段430与第二限位段440亦分别退出第一弯钩161与第二弯钩162,从而可将连接单元与安装框条160相互分离,如此可利用撑开钩紧的结构进行锁紧,提高了连接结构的稳定性,并且可多次重复拆装,避免了由于螺丝连接在多次拆装时出现的打滑问题。

直线运动件主要用于移动时可带动拉扣400在外套筒200内沿直线方向运动,其结构形式有多种,如直接使用拉杆510连接拉扣400,并通过销与孔的与定位方式,使拉杆510相对固定在外套筒200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直线运动件包括拉杆510与螺杆520,所述拉杆510的外侧设置有限位块530,所述外套筒200的内壁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沿所述外套筒200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限位块530配合连接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拉扣400连接于所述拉杆510的一端,所述拉杆510的另一端设置有螺孔,所述螺杆520的一端配合连接于所述螺孔内。转动螺杆520,由于螺杆520通过螺纹配合连接于拉杆510内,并且拉杆510上具有限位块530与限位槽配合连接,使得拉杆510只能在外套筒200内沿其外套筒200的长度方向运动,如此实现带动拉杆510直线运动,正转或反转螺杆520,即可实现拉杆510在外套筒200内的往复运动。

在实际应用中,该衣柜连接结构通常与框板的表面相互平行,而直接利用工具带动拉杆510转动时,工具容易与框板的表面之间产生干涉,组装时较为麻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直线运动件还包括传动轴540,所述传动轴540转动连接于所述外套筒200内,所述外套筒200的侧壁正对所述传动轴540一端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避让口,所述第一避让口朝向下,所述连接单元的底面正对所述第一避让口的位置设置有第二避让口,所述螺杆520远离所述拉杆51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锥齿轮,所述传动轴540上设置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相互啮合。传动轴540可改变转动螺杆520时的外力方向,整个直线运动件水平放置,亦即螺杆520是从水平上对两个结构件进行锁紧固定,此时可从竖直方向上直接转动传动轴540即可带动螺杆520转动,在拆装时更加方便,使用者可通过工具从竖直方向上穿过第二避让口、第一避让口后转动传动轴540。

第一外撑杆与第二外撑杆需要在靠近固定柱300时,与固定柱300之间的干涉逐渐加大,从而使得固定柱300对其反作用力加大,第一限位段430与第二限位段440张开,其可采用弧形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撑杆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段411、第一倾斜引导段412、第二连接段413,所述第一连接段411的长度延伸方向、所述第二连接段413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外套筒200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一连接段411远离所述第一倾斜引导段41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拉扣400,所述第一限位段430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段413远离所述第一倾斜引导段412的一端,所述第二外撑杆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连接段421、第二倾斜引导段422、第四连接段423,所述第三连接段421的长度延伸方向、所述第四连接段423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外套筒200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三连接段421远离所述第二倾斜引导段42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拉扣400,所述第二限位段440连接于所述第四连接段423远离所述第二倾斜引导段422的一端,所述第一倾斜引导段412与所述第二倾斜引导段422之间的距离沿远离所述拉扣400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固定柱300位于所述第一倾斜引导段412与所述第二倾斜引导段422之间。第一外撑杆与第二外撑杆往远离开口的方向运动时,第一倾斜引导段412与第二倾斜引导段422逐渐与固定柱300接触,随着第一倾斜引导段412、第二倾斜引导段422与固定柱300的接触,固定柱300对第一倾斜引导段412、第二倾斜引导段422的压力加大,从而使得第二连接段413与第四连接段423相互背离张开,此时第一限位段430与第二限位段440分别进入第一弯钩161与第二弯钩162内,连接单元锁紧至安装框条160上,同理,当第一外撑杆与第二外撑杆往靠近开口的方向运动时,第一倾斜引导段412与第二倾斜引导段422逐渐远离固定柱300,固定柱300对第一倾斜引导段412、第二倾斜引导段422的压力减少,从而使得第二连接段413与第四连接段423相互靠近复位,此时第一限位段430与第二限位段440分别退出第一弯钩161与第二弯钩162,连接单元可与安装框条160分离。

在实际应用中,如需要在衣柜内添加外设的电器部件,如灯体,则需要引入电线,而电线通常会在衣柜内走线较乱,容易与衣物缠绕,因此为了方便通电,如图3与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侧框板110和/或所述中间框板140上设置有凹槽111,所述凹槽111内可拆卸地连接有通电条600,所述通电条600上设置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的槽口朝向与所述凹槽111的槽口朝向相同,所述收纳槽内设置有第一通电片710与第二通电片720。在连接单元的表面上设置凹槽111,并在凹槽111内装入通电条600,通电条600上具有收纳槽,第一通电片710与第二通电片720则位于收纳槽内,形成接电结构,如此既可将接电的结构装入到上述的框板内,又可将接电的结构从框板中分离出来,便于管理,并且不需要在衣柜内部铺设电线,避免了电线在衣柜内部走线复杂、缠绕衣物的烦恼,如需要接入外设的电器部件,由于第一通电片710与第二通电片720可通电,只需要直接将电器部件电连接至第一通电片710与第二通电片720上即可,对于电器部件的放置更加灵活,使用亦更加方便,另外,第一通电片710与第二通电片720只需要连通弱电即可,使用更加安全。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通电片710与第二通电片720可位于收纳槽内的任意位置,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电片710与所述第二通电片720分别位于所述收纳槽的两侧壁,所述第一通电片710与所述第二通电片720均沿所述收纳槽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通电片710与第二通电片720分设于收纳槽的两侧壁,相互远离,降低第一通电片710与第二通电片720相互接通的风险,并且通电片沿收纳槽的长度方向延伸,在衣柜内可接电的覆盖范围更大,使用更加方便。

为了使得第一通电片710与第二通电片720在收纳槽内安装更加稳固,避免在使用过程中跌落,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收纳槽的一侧壁沿所述收纳槽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有第一限位条610与第二限位条620,所述第一通电片710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条610与所述第二限位条620之间,所述收纳槽的另一侧壁沿所述收纳槽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有第三限位条630与第四限位条640,所述第二通电片720位于所述第三限位条630与所述第四限位条640之间。第一限位条610与第二限位条620可对第一通电片710的位置进行限定,使得第一通电片710在收纳槽内安装更加牢固,同样的,第三限位条630与第四限位条640可对第二通电片720的位置进行限定,使得第二通电片720在收纳槽内安装更加牢固。

为了方便在收纳槽内装入外设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收纳槽的槽口两侧分别向所述收纳槽的中心延伸设置有第一凸缘与第二凸缘,所述第一凸缘与所述第一限位条610之间形成第一卡接间隙,所述第二凸缘与所述第三限位条630之间形成第二卡接间隙。外设的电器部件两侧可直接装入第一卡接间隙与第二卡接间隙内,整体安装使用更加方便,在实际应用中,还可在第一卡接间隙与第二卡接间隙之间装入用于装饰的盖板,如不在收纳槽内装入电器部件时,可利用盖板对收纳槽进行遮蔽。

在上述实施例中,外设的结构部件可装入收纳槽内,并卡接在收纳槽的槽口位置处,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条620与所述收纳槽的底面之间形成第三卡接间隙,所述第四限位条640与所述收纳槽的底面之间形成第四卡接间隙。外设的电器部件两侧还可卡接在第三卡接间隙与第四卡接间隙内,整体安装使用更加方便。

上述的侧框板110、背框板120、顶框板130、中间框板140与底框板150,其均为一个框架,然后在框架两侧加装面板的结构,具体的,包括四个首尾相连的框条,任意相邻的两个框条之间连接有角码,框条的顶面设置有第一安装凸条,所有的框条上的第一安装凸条围成第一安装空间,框条的底面设置有第二安装凸条,所有的框条上的第二安装凸条围成第二安装空间,第一安装空间与第二安装空间内均设置有面板。

角码通过插接于框条内的连接形式,可将至少两个框条连接固定,在本实施例中,角码包括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呈L型相互连接,第一连接块上设置有第一主卡接柱与第一次卡接柱,第一主卡接柱与第一次卡接柱位于第一连接块的同一侧面,第一主卡接柱与第一次卡接柱均配合连接于一个框条的一端内,第二连接块上设置有第二主卡接柱与第二次卡接柱,第二主卡接柱与第二次卡接柱位于第二连接块的同一侧面,第二主卡接柱与第二次卡接柱均配合连接于另一个框条的一端内。第一主卡接柱与第一次卡接柱可插入到一个框条的一端,可与该框条内壁相抵,从而实现两者的连接固定,或者该框条内具有与卡接柱形状相互适配的槽结构,从而对该框条连接固定,同样的第二连接块的同一个侧面上设置有第二主卡接柱与第二次卡接柱,利用第二主卡接柱与第二次卡接柱可插入到另一条外设框条的一端,可与该框条内壁相抵,从而实现两者的连接固定,或者该框条内具有与卡接柱形状相互适配的槽结构,从而对该框条连接固定,如此可将两条框条相互连接固定,由于在连接固定一个外设的框条时,均具有两个卡接柱对同一个框条的端口进行连接,亦即在连接块与框条之间有两个连接点,连接结构更加稳定,并且卡接柱的形状选择亦更加灵活,使用范围更广。

由于将外设的框条连接至连接块时,需要实现两个卡接柱的对位,在连接时可对两个卡接柱完成对位后再同时连接,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次卡接柱的高度低于第一主卡接柱的高度,第二次卡接柱的高度低于第二主卡接柱的高度。将第一连接块连接至框条时,先由第一主卡接柱将与框条的端部接触,实现第一次的连接定位后,再由第一次卡接柱相对连接固定至第一连接块上,此时由于先由第一主卡接柱实现初步连接定位,第一次卡接柱连接至第一连接块时更加快速方便,同样的,第二主卡接柱提高了第二连接块连接至另一个框条时的效率,并且整体结构亦更加稳固。

以上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相关技术
  • 一种衣柜和衣柜端头挂衣柜
  • 一种衣柜板及具有该衣柜板的衣柜
技术分类

06120112829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