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筑造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11:32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筑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建筑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筑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装配式建筑以其节能、环保、适应工业化的优势,逐渐成为主要发展方向,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广泛应用。装配式建筑是指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的部分或全部构件和配件(楼梯、楼板、墙板等),通过可靠连接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采用装配式建筑可减少传统施工现场脚手架、模板搭设等环节,减少现场浇筑养护受环境影响大等情况,解决人口下降劳动力不足等问题。但基于传统结构筑造方法,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遇到一些问题:传统二维设计时很难规避预制构件在施工安装中遇到的如节点连接、钢筋碰撞等问题,施工中发现问题后反馈沟通环节多、不及时,各专业各环节协同性差,导致施工效率低,大量预制构件的生产运输和堆放养护的管理成本高,造价不低反升,装配式建筑优势难以发挥。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筑造方法,步骤简单,施工效率大大提升,有效降低了人工和时间成本。

(二)技术方案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筑造方法,步骤如下:

S1:运用PKPM-BIM软件,从标准构件库中选择预制构件,创建装配式建筑整体结构模型;

S2:将模型导入PM进行整体计算,通过设置SATWE前处理参数计算得出各输出文件,然后查看刚度比、剪重比、周期比等主要整体计算指标是否满足要求,不满足要求应继续调整,调整结束后将模型导回PBIM并设置高强度大直径钢筋后软件自动配筋;

S3:预制板选取有倒角且带有135度弯钩钢筋端头的双向板并等分方式排布,采用矩形截面的预制梁;

S4:进行钢筋与钢筋、钢筋与预制构件、预制构件与预制构件之间的碰撞检查并进行调整,调整完成后输出详细预制构件施工图和预制构件工艺详图,然后根据图纸加工各类预制构件,进行最后的装配加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中的SATWE前处理参数包括但不限于设置总信息、地震信息以及风载荷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中的钢筋在超过预制构件时,通过增加预制构件的长度或横截面解决。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4中钢筋发生碰撞时,优先调整整板底筋,其次调整整梁底筋,预制构件发生碰撞时调节预制构件高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4中各类预制构件装配时通过吊装的方式完成装配加工。

(三)有益效果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中之一:

(1)本申请在施工前进行了碰撞测试,能够避免各类预制构件在装配过程中由于需要返工而导致加工效率低下的缺陷,有效地降低了后续施工的难度。

(2)本申请自动输出各类预制构件的工艺详图以及全楼预制构件施工图,因此各类预制构件在生产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成品的精度与效率。

(3)本申请步骤简单,从设计到筑造过程实现了标准化、可视化以及数字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施工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筑造方法,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申请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筑造方法,步骤如下:

S1:运用PKPM-BIM软件,创建装配式建筑整体结构模型,预制构件可从标准构件库中选择指定,满足装配式建筑模数化的要求,类型包括叠合板、预制剪力墙、预制外墙板、预制楼梯、叠合阳台、预制阳台和预制空调板等;

S2:将模型导入PM进行整体计算,根据建筑做法和结构类型进行荷载布置,SATWE前处理参数定义包括设置总信息、地震信息、风荷载信息等参数,计算得出各输出文件,查看刚度比、剪重比、周期比等主要整体计算指标是否满足要求并调整;整体计算结果满足要求后,将模型导回PBIM,设置高强度大直径钢筋后软件自动配筋,所述钢筋在预制构件超过预制构件时,通过增加预制构件的长度和横截面解决。

S3:深化拆分各类预制构架,主要包括预制板、预制梁和预制墙,拆分方案以标准层为例。结合规范《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规定给出关键构件的尺寸和拆分做法。其中底部加强层的竖向承重构件采用现浇,顶层水平构件现浇;

预制板主要考虑板的类型和尺寸,通过方案对比选择造价低、吊装次数少的方案:采用有倒角带有135℃弯钩钢筋端头的双向板,等分方式排布,后浇带连接,后浇带取300mm;

预制梁主要考虑梁的类型和现浇高度,经过方案对比选择对无主次梁搭接、与剪力墙在平面内搭接的梁进行拆分,施工难度低、进度快,但水平装配率较低,最终采用矩形截面预制梁,箍筋选组合封闭箍;

预制墙包括预制外墙和内墙,主要考虑控制墙的尺寸、重量和规格种类,选择全灌浆套筒连接,上侧直锚,下侧全套筒灌浆,接头套筒处保护层厚度为25mm,避免滑丝;

S4:进行钢筋与钢筋、钢筋与预制构件、预制构件与预制构件之间的碰撞检查并进行调整,其中钢筋之间发生碰撞时优先调整整板底筋,其次调整整梁底筋,所述预制构件发生碰撞的调节预制构件高度,调整完成后输出详细预制构件施工图和预制构件工艺详图,然后根据图纸加工各类预制构件,预制构件加工后再运到施工现场,根据编号合理堆放,做到设计、加工、施工全套系统标准化、管理可视化、数字化,最后将加工完的预制构件通过吊装的方式实现装配。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依据以上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对本申请有了清楚的认识。

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或说明书正文中,未绘示或描述的实现方式,均为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形式,并未进行详细说明。此外,上述对各元件和方法的定义并不仅限于实施例中提到的各种具体结构、形状或方式。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可提供包含特定值的参数的示范,但这些参数无需确切等于相应的值,而是可在可接受的误差容限或设计约束内近似于相应值。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并非用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此外,除非特别描述或必须依序发生的步骤,上述步骤的顺序并无限制于以上所列,且可根据所需设计而变化或重新安排。并且上述实施例可基于设计及可靠度的考虑,彼此混合搭配使用或与其他实施例混合搭配使用,即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自由组合形成更多的实施例。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筑造方法
  •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2835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