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显示装置以及显示终端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2:08:44


显示装置以及显示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液晶显示设备领域,特别涉及显示装置以及显示终端。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具有侧入式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中,侧光源发出的光通过侧入式背光模组的导光板与膜片后,由显示面板下方的下偏光板吸光,从而让一固定偏振方向的光进到液晶盒内。

但是,显示面板中侧光源发出的光为蓝光时,采用下偏光板偏振光源发出的光时存在亮度与穿透率下降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以及显示终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采用下偏光板偏振光源发出的光时存在亮度与穿透率下降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出的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侧入式背光模组,侧入式背光模组具有蓝光光源;以及,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设置于侧入式背光模组的出光侧,显示面板具有第一基板,第一基板具有靠近侧入式背光模组的第一配合面,且第一配合面设置有金属光栅。

可选的,还包括:

量子点光学膜片,量子点光学膜片设置于显示面板内,量子点光学膜片包括红光荧光粉量子点与绿光荧光粉量子点。

可选的,量子点光学膜片还包括:

透明基材,透明基材的表面设置有红光荧光粉量子点与绿光荧光粉量子点;

其中,红光荧光粉量子点对应于显示面板的红色子像素设置,绿光荧光粉量子点对应于显示面板的绿色子像素设置。

可选的,透明基材的表面对应于显示面板的蓝色子像素具有多个穿透区,每个穿透区内均嵌设有透明光阻。

可选的,量子点光学膜片设置于第一配合面;

其中,量子点光学膜片设置有金属光栅。

可选的,量子点光学膜片设置于第一基板远离侧入式背光模组的一侧;

显示装置还包括:

第一透明光阻层,第一透明光阻层设置于量子点光学膜片远离第一基板的一侧表面。

可选的,显示面板还包括:

第二基板,第二基板设置于第一基板的远离侧入式背光模组的一侧,且第二基板具有靠近第一基板的第二配合面,量子点光学膜片设置于第二配合面;

第二透明光阻层,第二透明光阻层设置于量子点光学膜片远离第二基板的一侧表面。

可选的,金属光栅的相邻金属线的间距为200nm~500nm,金属线的线宽与间距的比例为0.3~0.8:1。

可选的,金属光栅的厚度为20nm~100nm。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终端,包括显示装置。

本申请技术方案通过将侧入式背光模组的光源发出的光设为蓝光,并通过将显示面板的下偏光板替换为金属光栅,通过金属光栅的全波长色散特性,可以提高蓝光的偏振穿透效益,也即是提升液晶显示器的穿透率,进而提升液晶显示器光学亮度效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显示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显示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显示装置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显示装置的量子点光学膜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若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液晶显示器等显示装置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其中一部分是侧入式背光模组,以及位于侧入式背光模组上方的液晶显示面板。一般运用的LED光源为涂覆黄色萤光粉的蓝光晶片,蓝关晶片发射的光穿过黄色荧光粉后产生白光,白光通背光模组的导光板让光能量均匀出光,再由液晶盒下方的偏光板让一固定偏振方向的偏振光进到液晶显示器内。但是,显示面板采用下偏光板偏振光源发出的光,而下偏光板一般是以可见白光中的中波长设计穿透偏振最佳,其次再兼顾长波长及短波长的光效益,但是长短波的穿透率不同除了亮度下降,还导致穿透率下降,即使侧入式背光模组发出的是均匀的蓝光经过下偏光板后仍会造成色偏的现象,影响混光后的白光颜色,即存在进入液晶显示器内亮度与穿透率下降的问题。

为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将侧入式背光模组的光源发出的光设为蓝光,并通过将显示面板的下偏光板替换为金属光栅,通过金属光栅的全波长色散特性,可以让蓝光的偏振穿透效益最佳化,使得液晶显示器的穿透率效果可以提升,进而光学亮度效益提升。

下面结合一些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申请的发明构思。

参阅图1,图2和图3,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侧入式背光模组100以及显示面板200。

侧入式背光模组100具有蓝光光源。

侧入式背光模组100一般使用涂覆黄色萤光粉的蓝光LED来发出白光。本实施例中侧入式背光模组100发出的为蓝光,即该蓝光LED的表面可以不涂覆黄色荧光粉,从而使得侧入式背光模组100可以直接发出蓝光。

侧入式背光模组100一般包括导光板120、设置于导光板120入光侧的侧光源110,即没有涂覆黄色荧光粉的蓝光LED,以及设置于导光板120出光侧的光学膜片。由于本实施例中进入导光板120的均为蓝光,其波长一致,从而可使得导光板120上靠近侧光源110的近光侧以及远离侧光源110的远光侧均反射出颜色均匀的蓝光。

显示面板200设置于侧入式背光模组100的出光侧,显示面板200具有第一基板210,第一基板210具有靠近侧入式背光模组100的第一配合面,且第一配合面设置有金属光栅220。

液晶显示面板一般包括液晶盒240,上偏光板270、下偏光板,上基板、下基板,即位于上偏光板270外侧的保护膜层280等。其中,背光模组位于里侧,靠近背光模组的偏光板为称之为下偏光板,比较靠外的偏光板为称之为上偏光板270。同理,比较靠里的基板为称之为下基板,比较靠外的基板为称之为上基板。显示面板200的内部具体结构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做赘述。

具体而言,第一基板210即为下基板。经过导光板120出光侧出来的光通过导光板120上的光学膜片后再依次通过金属光栅220、第一基板210进入到液晶盒240内。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200的第一基板210上并没有设置下偏光板,而是在第一基板210上设置金属光栅220,通过金属光栅220将侧入式背光模组100发出的均匀的蓝光偏振,蓝光经过金属光栅220后产生固定方向的偏振光,可以提高蓝光的偏振穿透效益,也即是提升液晶显示器的穿透率,进而提升液晶显示器光学亮度效益,避免均匀的蓝光的偏振光出现色偏现象。

在一实施例中,金属光栅220的相邻金属线的间距为200nm~500nm,金属线的线宽与间距的比例为0.3~0.8:1,金属光栅220的厚度为20nm~100nm。本实施例中金属光栅220根据蓝光光波长设计使得光偏振通过金属光栅220后的偏振穿透率效益可以获得最大。

在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还包括量子点光学膜片300,量子点光学膜片300设置于显示面板200,量子点光学膜片300包括红光荧光粉量子点320与绿光荧光粉量子点330。

其中,红光荧光粉量子点320受蓝光光源照射产生红色出光,绿光荧光粉量子点330受蓝光光源照射产生绿色出光。

容易理解的,显示器的光源出光一般为白光,经由显示面板200的R、G、B三色光阻滤光,显示器上的红色子像素吸收中短波长长波长出光,绿色子像素吸收长短波长让中波长出光,蓝色子像素吸收中长波长让短波长出光,从而产生相当高的色彩鲜艳度画质。但是白光包括可见光的全波段,而导光板120的材料并不具备使得可见光全波段(380~780nm)的光透过率均高的光学属性,尤其是短波长的能量吸收损耗相较于长波长明显严重,使得白光在经过导光板120传播后远光侧的短波长能量损耗严重,明显相较于入光侧的背光出光颜色偏黄,使得显示面板200入光侧与远光侧的颜色明显不均匀,存在色偏问题。

而本实施例中,侧入式背光模组100发出的为颜色均匀的蓝光,光学膜片出光后激发显示面板200内的量子点光学膜片300上的红光荧光粉量子点320(R)、绿荧光粉量子点330(G),产生均匀的高色彩鲜艳度的红光及绿光。红光、绿光及蓝光通过显示面板200的亮度调制产生相应不同R、G、B亮度信号混色显示颜色,从而产生相当高的色彩鲜艳度画质,改善了显示面板200的色偏现象,利于显示面板200往大尺寸开展,利于薄型化侧入式模组产品的开发。

其中,量子点光学膜片300包括透明基材310,透明基材310的表面设置有红光荧光粉量子点320与绿光荧光粉量子点330。

具体而言,透明基材310可以是薄膜透明基底材料,如PI(聚酰亚胺),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者玻璃基板等。

显示面板200内包括有相应的红色子像素阵列、绿色子像素阵列以及蓝色子像素阵列。红光荧光粉量子点320与绿光荧光粉量子点330分别对应于显示面板200的红色子像素与绿色子像素设置。从而使得蓝光激发对应显示面板200上的R子像素、G子像素的红光荧光粉量子点320、绿荧光粉量子点330变成色彩鲜艳的红光及绿光。然后红光、绿光以及蓝光穿过透明基底后进入到显示面板200内部。

或者,参阅图4,透明基材310的表面对应于显示面板200的蓝色子像素具有多个穿透区,每个穿透区内均嵌设有透明光阻340。即蓝光还可穿透透明光阻340进入显示面板200内。此时,由于透明光阻340具有更好的光敏性和更高的透光率,从而可进一步提高蓝光的质量。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选择,量子点光学膜片300设置于第一配合面;其中,量子点光学膜片300设置有金属光栅220。

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量子点光学膜片300贴附于第一配合面上,在量子点光学膜片300上制作金属光栅220。

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选择,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透明光阻层230,第一透明光阻层230设置于量子点光学膜片300远离第一基板210的一侧表面。量子点光学膜片300设置于第一基板210远离侧入式背光模组100的一侧。

参阅图2,本实施例中,金属光栅220直接制作于第一基板210的第一配合面。而量子点光学膜片300设置于显示面板200内部,并位于第一基板210上的半导体元件以及金属走线层211之上。此时,量子点光学膜片300的透明基材310的部分直接贴附于玻璃基板上,另一部分贴附于玻璃基板上的半导体元件以及金属走线层211上。红光荧光粉量子点320、绿荧光粉量子点330对应于显示面板200内的R子像素和G子像素设置。且在红光荧光粉量子点320、绿荧光粉量子点330的表面覆盖一层透明光阻层,即第一透明光阻层230。保持透明光阻层的平整度,以便于在第一透明光阻层230上的液晶分子的均匀分布。通过第一透明光阻层230可隔绝液晶分子的水气对于红光荧光粉量子点320、绿荧光粉量子点330的影响,降低显示面板200的故障率。

参阅图3,作为本实施例中再一种选择,显示面板200还包括第二基板260与第二透明光阻层290。其中第二基板260设置于第一基板210的远离侧入式背光模组100的一侧,且第二基板260具有靠近第一基板210的第二配合面,量子点光学膜片300设置于第二配合面。第二透明光阻层290设置于量子点光学膜片300远离第二基板260的一侧表面。

液晶面板的工作原理是在两片平行的玻璃基板当中放置液晶分子,并在两片玻璃基板上施加驱动电压来控制液晶分子的旋转方向,以将背光模组的光线折射出来产生画面。因此,本实施例中,第一基板210为下基板,第二基板260即为上基板。容易理解的,上基板的内侧一般制作有彩色光阻250,即在上基板的内侧表面涂布有R光阻、G光阻以及B光阻。而本实施例中,由于进入液晶盒内部的为均匀的蓝光,可通过将量子点光学膜片300代替R光阻、G光阻以及B光阻,从而简化液晶显示面板200的内部结构,减少制程,进而降低成本。

此时,第二透明光阻层290与第一透明光阻层230类似,也用于可隔绝液晶分子的水气对于红光荧光粉量子点320、绿荧光粉量子点330的影响,降低显示面板200的故障率。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显示终端,该显示终端包括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显示终端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其中,显示终端可以是例如手机、平板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电视机或者车载终端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产品或者部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申请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相关技术
  • 显示系统、显示装置、显示终端、显示终端的显示方法
  • 显示装置、显示装置控制方法及显示终端
技术分类

06120113179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