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移动通信装置及数据流量传递的排程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2:14:58


移动通信装置及数据流量传递的排程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有关于移动通信技术,特别是有关于一种适用于移动通信装置的数据流量传递的排程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大众对普适(ubiquitous)运算与网络的需求大幅增长,于是各种无线技术纷纷问世,例如:短距无线技术以及蜂巢式无线(cellular)技术,其中短距无线技术包括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技术、蓝牙技术、以及群蜂(Zigbee)技术等。蜂巢式无线技术包括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技术、通用封包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技术、全球增强型数据传输(Enhanced Data rates for Global Evolution,EDGE)技术、宽频分码多工存取(Wideband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技术、分码多工存取-2000(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 2000,CDMA-2000)技术、分时同步分码多工存取(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技术、全球互通微波存取(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技术、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LTE)技术、长期演进强化(LTE-Advanced,LTE-A)技术、分时长期演进(Time-Division LTE,TD-LTE)技术、以及新无线电(New Radio,NR)技术等。通过使用上述无线技术,移动通信装置便可无线地连接至网际网络或服务网络。

为了让使用者可随时随地取得无线服务,特别是在都会区,小型基地台的布建已然成为趋势,然而,移动通信装置因移动而需要切换(handover)的次数却增加了,连带使得控制信号及数据封包需要重复传送甚至直接断线。

图1显示一移动通信装置在网络通话(Voice over IP,VoIP)的过程中进行切换。如图1所示,移动通信装置因其位置移动而使得连线的基地台从AP1切换至AP2,以网络协定(Internet Protocol,IP)层的角度来说,如果IP位址没有变动,则只要执行实体(physical)层的切换,延迟时间短;在另一方面,以视频软体以及传输控制协定(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层的角度来说,则类似于网络线插拔,虽然封包有遗失,但可藉由封包重传机制来维持视频服务。然而,如果切换涉及了IP位址的变动,则势必造成连线中断,进而丢失即时性封包,将严重影响使用经验。

现行的解决方案之一,是通过两组连线介面分别建立连线至基地台AP1、AP2,但传统的传输控制协定只能将每一个连线介面视为独立连线,因此并无法解决因切换造成的连线中断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通信装置,其包括一无线收发器以及一控制器。上述无线收发器用以执行与一第一基地台、一第二基地台的无线传输及接收作业。上述控制器是用以通过上述无线收发器在与上述第一基地台之间的一第一多路径传输控制协定(Multi-Path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MPTCP)子数据流上传递(communicate)一应用的数据流量(data traffic),根据一机器学习模型或一规则基准模型决定上述移动通信装置的一最适基地台,以及当上述最适基地台为上述第二基地台时,通过上述无线收发器将上述数据流量的传递作业转移到与上述第二基地台之间的一第二多路径传输控制协定子数据流上进行。

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流量传递的排程方法,适用于通信连接至一第一基地台与一第二基地台之一或二者的一移动通信装置。上述数据流量传递的排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与上述第一基地台之间的的一第一多路径传输控制协定子数据流上传递一应用的数据流量;藉由一机器学习模型或一规则基准模型决定上述移动通信装置的一最适基地台;以及响应于一第一条件,将上述数据流量的传递作业转移到与上述第二基地台之间的一第二多路径传输控制协定子数据流上进行,其中上述第一条件是上述最适基地台为上述第二基地台。

关于本申请其他附加的特征与优点,此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根据本案实施方法中所揭露的移动通信装置以及数据流量传递的排程方法做些许的更动与润饰而得到。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一移动通信装置在网络通话的过程中进行切换。

图2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的无线通信环境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的移动通信装置110的硬件架构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的通信协定堆迭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的数据流量传递的排程方法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的数据流量传递的排程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发起多路径传输控制协定连线的讯息序列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建立额外的多路径传输控制协定子数据流的讯息序列图。

附图标记:

AP1,AP2:基地台

100:无线通信环境

110:移动通信装置

120~130:无线区域网络

121~131:存取点

140:电信网络

141:存取网络

141a:基站

142:核心网络

150:网际网络

10:无线收发器

11:基频处理装置

12:射频装置

13:天线

20:控制器

30:多轴感测器

40:全球定位系统装置

50:储存装置

60:显示装置

70:输入输出装置

400:通信协定堆迭

410:应用层

420:多路径传输控制协定层

430:传输控制协定层

430a~430b:传输控制协定子层

440:网际网络协定层

440a~440b:网际网络协定子层

S501~S507,S701~S703,S801~S804:步骤编号

P1~P8:封包

具体实施方式

本章节所叙述的是实施本申请的较佳方式,目的在于说明本申请的精神而非用以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当可理解的是,使用于本说明书中的「包含」、「包括」等词,是用以表示存在特定的技术特征、数值、方法步骤、作业处理、元件以及/或组件,但并不排除可加上更多的技术特征、数值、方法步骤、作业处理、元件、组件,或以上的任意组合。

须注意的是,本申请所述的基地台可包括:存取点(Access Point,AP)、基地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基站(Node-B,NB)、进化型基站(evolved NodeB,eNB)、下一代基站(5G Node-B,gNB)、信号收发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或其他,端视所使用的无线技术而定。

图2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的无线通信环境的示意图。

如图2所示,无线通信环境100包括移动通信装置110、无线区域网络120~130、电信网络140、以及网际网络150。

移动通信装置110可以是智慧型手机、穿戴型电子装置、平板电脑、笔记型电脑、或任何电子计算装置,只要其可支援电信网络140所使用的蜂巢式无线技术以及无线区域网络120~130所使用的短距无线技术。

无线区域网络120~130可由使用短距无线技术(如:无线保真技术)的存取点(Access Point,AP)121~131所建立。明确来说,存取点121~131可通过以太网(Ethernet)缆线连接至有线区域网络,且可连接至网际网络150,在无线区域网络120~130与移动通信装置110之间接收、暂存、以及传送数据。

电信网络140包括存取网络141与核心网络142,其中存取网络141至少包括一基站141a,用以处理无线电信号、支援终端无线电协定、以及连接移动通信装置110与核心网络142,而核心网络142是用以执行移动管理、网络端的验证、以及与公众网络(例如:网际网络150)的介接。

在一实施例,电信网络140可为全球移动通信系统、通用封包无线服务系统、或全球增强型数据传输系统,而存取网络141可为基地台子系统(Base Station Subsystem,BSS),基站141a可为基地收发台,核心网络142可为通用封包无线服务核心(GPRS Core),其可包括:移动交换中心(Mobile Switching Center,MSC)、本地注册数据库(Home LocationRegister,HLR)、服务GPRS支援节点(Serving GPRS Support Node,SGSN)、闸道GPRS支援节点(Gateway GPRS Support Node,GGSN)。

在另一实施例,电信网络140可为宽频分码多工存取系统,而存取网络141可为通用陆地无线电存取网络(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UTRAN),基站141a可为3G基站,核心网络142可为通用封包无线服务核心,其可包括:移动交换中心、本地注册数据库、服务GPRS支援节点、闸道GPRS支援节点。

在另一实施例,电信网络140可为长期演进系统、长期演进强化系统、或分时长期演进系统,而存取网络141可为演进式通用陆地无线电存取网络(Evolved UTRAN,E-UTRAN),基站141a可为进化式无线基站(evolved NB,eNB),核心网络142可为演进封包核心(Evolved Packet Core,EPC),其可包括:本地用户服务器(Home Subscriber Server,HSS)、移动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服务闸道器(Serving Gateway,S-GW)、以及封包数据网络闸道器(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PDN-GW/P-GW)。

在另一实施例,电信网络140可为新无线电系统,而存取网络141可为下一代无线存取网络(Next Generation RAN,NG-RAN),基站141a可为下一代基站,核心网络142可为下一代核心网络(Next Generation-Core Network,NG-CN),其可包括多个网络功能的实体,例如:存取与移动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Function,AMF)、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Management Function,SMF)、策略控制功能(Policy Control Function,PCF)、应用功能(Application Function,AF)、认证服务器功能(Authentication Server Function,AUSF)、用户面管理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用户数据管理功能(User DataManagement,UDM)等。

一般来说,移动通信装置110又可称为使用者装置(User Equipment,UE)或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通信装置110可在移动的过程中依其当前位置选择性地连接至存取点121~131、以及基站141a的至少一者,以取得移动服务,例如:传递网络通话的数据流量。

进一步说明,移动通信装置110可支援多路径传输控制协定(Multi-Path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MPTCP),举例来说,当移动通信装置110同时连接至存取点121~131、以及基站141a的其中两者时,可分别在两条连线上建立多路径传输控制协定子数据流,并且针对数据流量的传递作业进行排程以决定要在哪个多路径传输控制协定子数据流上传递。

明确来说,在移动通信装置110从存取点121切换至存取点131、或从存取点121/131切换至基站141a、或从基站141a切换至存取点121/131之前,移动通信装置110即可藉由预先训练的机器学习模型或规则基础模型预测(决定)最适基地台,当最适基地台并非当前连接的基地台时,则表示即将发生切换。因此,移动通信装置110便可提早将原先在多路径传输控制协定子数据流1上传递的数据流量转移到多路径传输控制协定子数据流2,以实现无缝切换。

图3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的移动通信装置110的硬件架构图。

如图3所示,移动通信装置110可包括无线收发器10、控制器20、多轴感测器30、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装置40、储存装置50、显示装置60、以及输入输出(Input/Output,I/O)装置70。

无线收发器10是用以使用短距无线技术执行与无线区域网络120~130之间的无线传输与接收、以及/或使用蜂巢式无线技术执行与电信网络140之间的无线传输与接收。

明确来说,无线收发器10可包括基频处理装置11、射频(Radio Frequency,RF)装置12、以及天线13。

基频处理装置11可包括多个硬件元件用以执行基频信号处理,包括类比数位转换(analog-to-digital conversion,ADC)/数位类比转换(digital-to-analog conversion,DAC)、增益(gain)调整、调变与解调变、以及编码/解码等。

射频装置12可通过天线13接收射频无线信号,并将射频无线信号转换为基频信号以交由基频处理装置11进一步处理、或自基频处理装置11接收基频信号,并将基频信号转换为射频无线信号以通过天线13进行传送。射频装置12亦可包括多个硬件元件以执行上述射频无线信号的转换。举例来说,射频装置12可包括一混频器(mixer)以将基频信号乘上一射频的震荡载波,其中该射频可为无线保真技术所使用的2.4吉赫(GHz)、3.6吉赫、4.9吉赫、或5吉赫,或全球移动通信系统技术/通用封包无线服务技术/全球增强型数据传输技术所使用的900兆赫(MHz)、1800兆赫、或1900兆赫,或宽频分码多工存取技术所使用的900兆赫、1900兆赫、或2100兆赫,或长期演进技术/长期演进强化技术/分时长期演进技术所使用的900兆赫(MHz)、2100兆赫、或2.6吉赫,或新无线电技术所使用的24~300吉赫,或端视所使用的无线技术而定。

在另一实施例,无线收发器10可包括多组基频处理装置、射频装置、以及天线,其中一组基频处理装置、射频装置、以及天线是用以使用短距无线技术执行与无线区域网络120~130之间的无线传输与接收,同时,另一组基频处理装置、射频装置、以及天线是用以使用蜂巢式无线技术执行与电信网络140之间的无线传输与接收。

控制器20可为通用处理器、微处理器(Micro-Control Unit,MCU)、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图形处理单元(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全像处理单元(Holographic ProcessingUnit,HPU)、或神经处理单元(Neural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包括了各式逻辑电路,用以提供数据处理及运算的功能、控制无线收发器10以进行与无线区域网络120~130、电信网络140之间的无线通信、控制多轴感测器30以取得移动通信装置的移动信息、控制全球定位系统装置40以取得移动通信装置的位置信息、对储存装置50进行数据的储存及读取、传送讯框数据到显示装置60、以及通过输入输出装置70接收或输出信号。

特别是,控制器20还整合了无线收发器10、多轴感测器30、全球定位系统装置40、储存装置50、显示装置60、以及输入输出装置70的作业,以执行本申请所述的数据流量传递的排程方法。

在另一实施例,控制器20可以整合在基频处理装置11中,作为一基频处理器。

该领域技术人员当可理解,控制器20中的逻辑电路通常可包括多个晶体管,用以控制该逻辑电路的运作以提供所需的功能及作业。更进一步的,晶体管的特定结构及其之间的连结关系通常是由编译器所决定,例如:暂存器转移语言(Register TransferLanguage,RTL)编译器可由处理器所运作,将类似组合语言码的指令档(script)编译成适用于设计或制造该逻辑电路所需的形式。更具体而言,控制器20可分成3个部分,分别为「控制单元」、「算数逻辑运算单元」与「暂存器」,但本揭露不限定于此。控制单元会依据程式的指令,控制所要执行的功能。算术逻辑运算单元负责进行各类运算。暂存器以单一硬件方式实现储存运算的数据和要接续执行的指令,或是以两独立硬件方式实现以分别储存运算的数据和要接续执行的指令。

多轴感测器30可包括加速度传感器(accelerometer)、磁力计传感器(magnetometer)、以及/或陀螺仪传感器(gyrometer),用以检测移动通信装置110的加速度、所在环境的磁场强度、以及/或角速度等数据,且可根据该等数据进一步计算出移动通信装置110的移动速度及方向。

全球定位系统装置40主要负责提供移动通信装置110当前的位置信息,以用于移动定位服务/应用、以及本申请的数据流量传递的排程方法。

储存装置50为非暂态(non-transitory)的电脑可读取储存媒体,包括:存储器(如:快闪存储器、非挥发性随机存取存储器(Non-volatile Random Access Memory,NVRAM))、或磁性储存装置(如:硬碟、磁带)、或光碟、或上述媒体的任意组合,其主要用以储存:移动通信装置110的位置信息与移动信息的历史数据、使用移动通信装置110的位置信息与移动信息的历史数据以及存取点121~131、基站141a的服务品质信息的历史数据而预先训练的一机器学习模型、以及/或电脑可读取及执行的指令或代码,包括:应用的代码、作业系统的代码、以及/或本申请的数据流量传递的排程方法的代码。

显示装置60可为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显示器、或电子纸显示器(Electronic Paper Display,EPD)等,用以提供视觉性的显示功能。

在另一实施例,显示装置60还可包括设置于其上或其下的一或多个触碰检测器,用以检测导电物体(如:手指、触控笔)的接触或靠近,以提供触控方式的人机介面操作,使得显示装置60成为一具有触碰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

输入输出装置70可包括一或多个按钮、键盘、滑鼠、触碰板、视频镜头、麦克风、以及/或喇叭等,用以作为人机介面与使用者互动。

当可理解的是,图3所示的元件仅用以提供一说明范例,并非用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举例来说,移动通信装置110还可包括更多元件,例如:电源供应器,用以负责提供电力予移动通信装置110中的其他元件。或者,移动通信装置110可包括更少的元件,例如,移动通信装置110可不包括显示装置60或输入输出装置70。

图4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的通信协定堆迭的示意图。

在此实施例,所述通信协定堆迭是用以说明与多路径传输控制协定相关的通信协定层。

如图4所示,通信协定堆迭400包括应用层410、多路径传输控制协定层420、传输控制协定层430、以及网际网络协定层440。其中传输控制协定层430以及网际网络协定层440可根据多路径传输控制协定的子数据流数量进一步划分为传输控制协定子层430a~430b、以及网际网络协定子层440a~440b,特别是,在传输控制协定子层430a~430b中,不同的多路径传输控制协定的子数据流传输会被配置到不同的传输控制协定连线;同样地,在网际网络协定子层440a~440b中,不同的多路径传输控制协定的子数据流传输会被配置不同的IP位址。

应用层410可包括各种应用的协定,例如:网络通话的协定、档案传输协定(FileTransfer Protocol,FTP)的协定、以及/或超文本传输协定(HyperText TransferProtocol,HTTP)的协定等。

多路径传输控制协定层420可被视为传输控制协定层430的延伸,让传输主机(如:移动通信装置110)得以使用多个传输路径在不同的连线上进行数据传输及接收。多路径传输控制协定层420可运作于开放系统互连(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OSI)参考模型中的传输层,且对于传输层的上下层来说可以是透明的。

具体而言,一条多路径传输控制协定连线可包括多条传输控制协定连线,其中该等传输控制协定连线又可被称为子数据流,而多路径传输控制协定连线可管理这些子数据流的新增、移除、以及使用以实现多路径传输。

在一条多路径传输控制协定连线开始之后,后续还可再加入更多子数据,如果有其他传输路径(传输介面)可用,则可在这些传输路径上新增传输控制协定会话,并且将这些传输控制协定会话整合到原本的多路径传输控制协定连线。对于数据的传输端与接收端而言,不论子数据流的数量如何增减,在应用层都只会看到单一条多路径传输控制协定连线。

当可理解的是,虽然图4所示的通信协定堆迭包括两个子数据流,但是本申请不在此限,本申请所述的多路径传输控制协定连线可包括更少或更多个子数据流。

图5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的数据流量传递的排程方法流程图。

在此实施例,所述的数据流量传递的排程方法可适用于通信连接至第一基地台与第二基地台(如:存取点121~131、基站141a)之一或二者的移动通信装置(如:移动通信装置110),且可被设定为周期性地重复执行以适应移动通信装置可能的位置变化。

首先,移动通信装置发起与第一基地台之间的一多路径传输控制协定连线,以建立第一多路径传输控制协定子数据流(步骤S501)。其中第一多路径传输控制协定子数据流可被视为移动通信装置当前所使用的子数据流。关于发起多路径传输控制协定连线的详细说明将于后续图7进一步说明。

接着,移动通信装置载入预先训练的机器学习模型或规则基准模型来决定移动通信装置当前的最适基地台(步骤S502)。

在一实施例,机器学习模型或规则基准模型可储存于第一基地台或第二基地台,当移动通信装置需要载入时,移动通信装置可在预定埠口广播用户数据通协定封包(UserDatagram Protocol,UDP),第一基地台或第二基地台在收到用户数据通协定封包后,再将机器学习模型或规则基准模型传送给移动通信装置。

在另一实施例,机器学习模型或规则基准模型可储存于远端的服务器,当移动通信装置需要载入时,移动通信装置可发起档案传输协定(File Transfer Protocol,FTP)会话或超文本传输协定(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HTTP)会话从远端服务器下载机器学习模型或规则基准模型。

在另一实施例,机器学习模型或规则基准模型可预存于移动通信装置内部的储存装置(如:储存装置50)。

机器学习模型可以是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模型、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RNN)模型、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Networks,CNN)模型、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s,DNN)模型、或区域卷积神经网络(Region-base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R-CNN)模型。

明确来说,机器学习模型是使用移动通信装置的位置信息与移动信息的历史数据、以及第一基地台、第二基地台的服务品质信息的历史数据预先训练而得。

举例来说,可于事先收集移动通信装置在各种移动场景中的位置信息(如:GPS定位信息)、移动信息(如:移动速度及移动方向)、时间戳记(timestamp)、检测到的基地台的服务品质信息(包括:信号强度、以及传输延迟(往返时间(Round-Trip Time,RTT)))、以及当时所选择连线的基地台信息(如:AP ID或cell ID)。这些事先收集的信息即为上述用来预先训练机器学习模型的历史数据。

进一步说明,在步骤S502中,移动通信装置将其当前的位置信息与移动信息以及第一基地台、第二基地台当前的服务品质信息(即:当前数据)输入预先训练好的机器学习模型,而得出第一基地台的预测值与第二基地台的预测值。其中只要任一基地台的预测值大于预定门槛,则可决定该基地台为移动通信装置当前的最适基地台。

举例来说,将当前数据输入预先训练好的机器学习模型之后,可得到第一基地台与第二基地台各自的预测值分别为75%与65%,表示第一基地台有75%的预测准确度是最适基地台,而第二基地台有65%的预测准确度是最适基地台。假设预定门槛为70%,则可决定第一基地台为移动通信装置当前的最适基地台。

规则基准模型可包括多个预定规则,其中每个预定规则是用以指定一或多个条件、以及当该等条件被满足时所对应的最适基地台为何。举例来说,规则基准模型可包括预定规则1、2,其中预定规则1可指定当以下条件满足时所对应的最适基地台为第二基地台:(1)移动通信装置当前的位置在区间X1~Y1之间;(2)移动通信装置当前的移动速度在区间A1~B1之间;(3)移动通信装置当前的移动方向朝东;(4)第一基地台的当前信号强度低于H1;(5)第二基地台的当前信号强度高于H2。

预定规则2可指定当以下条件满足时所对应的最适基地台为第一基地台:(1)移动通信装置当前的位置在区间X2~Y2之间;(2)移动通信装置当前的移动速度在区间A2~B2之间;(3)移动通信装置当前的移动方向朝西;(4)第一基地台的当前信号强度高于H1;(5)第二基地台的当前信号强度低于H1。

在本揭露一实施例中,若前述第一基地台与第二基地台各自的预测值皆大于预定门槛,则取预测值较高者为最适基地台;若前述第一基地台与第二基地台各自的预测值皆小于预定门槛,则改采用上述规则基准模型决定最适基地台。

接续步骤S502,移动通信装置决定当前所使用的子数据流(即:第一多路径传输控制协定子数据流)是否关联至最适基地台(步骤S503)。

接续步骤S503,如果当前所使用的子数据流是关联至最适基地台(如:第一基地台),则移动通信装置在第一多路径传输控制协定子数据流上传递一应用的数据流量(步骤S504),然后流程结束。

接续步骤S503,如果当前所使用的子数据流并非关联至最适基地台(如:第二基地台),则移动通信装置决定与最适基地台之间是否存在一多路径传输控制协定子数据流(步骤S505)。

接续步骤S505,如果移动通信装置与最适基地台之间存在一多路径传输控制协定子数据流(如:第二多路径传输控制协定子数据流),则移动通信装置将数据流量的传递作业转移到与最适基地台之间的多路径传输控制协定子数据流上进行(步骤S506),然后流程结束。

接续步骤S505,如果移动通信装置与最适基地台之间不存在一多路径传输控制协定子数据流,则移动通信装置连接到最适基地台以建立一多路径传输控制协定子数据流(步骤S507),然后流程进入步骤S506。关于建立额外的多路径传输控制协定子数据流的详细说明将于后续图8进一步说明。

图6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的数据流量传递的排程示意图。

如图6所示,移动通信装置在一开始的位置(在图中以虚线描绘的手机表示)执行本身请的数据流量传递的排程方法,决定第一基地台为当时的最适基地台。因此,移动通信装置发起与第一基地台之间的多路径传输控制协定连线,以建立多路径传输控制协定子数据流Sf1,并且在多路径传输控制协定子数据流Sf1上进行网络通话的封包传递。

当封包P1~P4在多路径传输控制协定子数据流Sf1上传递出去之后,由于移动通信装置的位置移动,使得再次执行本身请的数据流量传递的排程方法所决定出来的最适基地台变成第二基地台。因此,移动通信装置连接到第二基地台以新增一多路径传输控制协定子数据流Sf2到现有的多路径传输控制协定连线,并且将网络通话的封包传递作业转移到多路径传输控制协定子数据流Sf2上进行。明确来说,就是接着将封包P5~P8在多路径传输控制协定子数据流Sf2上传递。

图7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发起多路径传输控制协定连线的讯息序列图。

首先,在步骤S701,为了发起多路径传输控制协定连线,移动通信装置传送包括支援多路径选项的同步封包(在图中标示为SYN with MP_CAPABLE)给第一基地台,其中支援多路径选项可包括多路径参数,例如:多路径传输控制协定的版本号、以及传送者金钥。

接着,在步骤S702,第一基地台回复包括支援多路径选项的同步确认封包(在图中标示为SYN ACK with MP_CAPABLE)给移动通信装置,其中支援多路径选项可包括接收者金钥。

最后,在步骤S703,移动通信装置传送包括支援多路径选项的确认封包(在图中标示为ACK with MP_CAPABLE)给第一基地台,其中支援多路径选项可包括传送者金钥及接收者金钥。

在步骤S701~S703的三向交握(three-way handshake)过程中,传送者(即:移动通信装置)及接收者(即:第一基地台)所交换的金钥可用来验证这个多路径传输控制协定连线后续要新增或移除的子数据流。

图8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建立额外的多路径传输控制协定子数据流的讯息序列图。

在建立多路径传输控制协定连线之后,移动通信装置可在需要时新增源自不同网络介面或位址的子数据流。

首先,在步骤S801,移动通信装置传送包括加入多路径选项的同步封包(在图中标示为SYN with MP_JOIN)给第一基地台,其中加入多路径选项可包括传送者权杖、以及随机数A。

传送者权杖是使用发起多路径传输控制协定连线时所交换取得的接收者金钥产生的一杂凑值,用以辨识要新增子数据流的多路径传输控制协定连线。随机数A是供第一基地台计算后续流程所需用到的杂凑讯息验证码(Hash-based Message AuthenticationCode,HMAC)X。

接着,在步骤S802,第一基地台回复包括加入多路径选项的同步确认封包(在图中标示为SYN ACK with MP_JOIN)给移动通信装置,其中加入多路径选项可包括杂凑讯息验证码X、以及随机数B。

随机数B是供移动通信装置计算后续流程所需用到的杂凑讯息验证码Y。

之后,在步骤S803,移动通信装置传送包括加入多路径选项的确认封包(在图中标示为ACK with MP_JOIN)给第一基地台,其中加入多路径选项可包括杂凑讯息验证码Y。

最后,在步骤S804,第一基地台回复包括同步确认封包(在图中标示为ACK)给移动通信装置,并结束流程。

根据上述实施例,当可理解的是,本申请能够提早预测切换的发生,并利用多路径传输控制协定实现无缝切换,让应用的数据流量能够在移动通信装置移动的过程中顺利地在多条网络介面进行切换,不仅避免服务断线而改善了使用经验,同时还能提升传输效率。相较之下,传统的多路径传输控制协定的应用,是将数据流量分散于不同的子数据流上同时进行传递,然而当两个网络介面的传输延迟有显著落差时,将使得封包的抵达时间长短差异大,进而影响网络通话的通话品质。

本申请虽以各种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其仅为范例参考而非用以限定本申请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做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上述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当视前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于申请专利范围中所使用的「第一」、「第二」等词是用来修饰权利要求中的元件,并非用来表示之间具有优先权顺序,先行关系,或者是一个元件先于另一个元件,或者是执行方法步骤时的时间先后顺序,仅用来区别具有相同名字的元件。

相关技术
  • 移动通信装置及数据流量传递的排程方法
  • 智慧排程方法与智慧排程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3225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