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制冷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32:25


制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冷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存储食品、饮料和酒类,制冷装置如酒柜、冰箱、冷柜等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使用过程中,当用户打开制冷装置的门体时,外部较高温度的空气与制冷装置内的冷空气相遇后,会凝结生成水珠,冷凝水珠滴落在存储间室的储物架上会为霉菌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另外,食品、饮料和酒类本身也会附带一些霉菌进入存储间室内,进一步导致存储间室的储物架表面滋生霉菌,产生霉斑,影响美观,而且霉菌产生的毒素会伴有难闻的气味,严重影响食品、饮料和酒类的品质。尤其是酒柜,红酒的储藏温度一般在15℃左右,湿度是55%-65%,为了更好的衬托红酒的品质,高档酒柜内部一般采用木质酒架,霉菌可以分泌纤维素酶而将木质酒架表面的纤维素降解为葡萄糖,从而为霉菌生长提供能量来源,因此木质酒架的表面更容易滋生霉菌,而且霉菌产生的毒素会严重影响红酒的品质。

目前常用的抑制霉菌生长的方式包括紫外线杀菌、臭氧杀菌、以及在储物架表面涂抹防霉剂等,但这些杀菌方式会对食品、饮料和酒类的品质带来影响,臭氧杀菌甚至还会带来难闻的气味,涂抹防霉剂的有效期较短,而且防霉剂为化学制剂,容易挥发产生异味。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冷装置,以解决现有制冷装置的储物架表面容易生成霉菌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之一,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制冷装置,包括柜体、制冷系统、设于所述柜体中的存储间室、以及将所述制冷系统的冷量输送至所述存储间室的风道,所述风道中设置有风机,所述风道中还设置有益生菌除菌模块,所述益生菌除菌模块设于所述风道的出风口与所述风机之间。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益生菌除菌模块包括益生菌缓释凝胶,所述益生菌缓释凝胶包括凝胶基材以及掺杂于所述凝胶基材中的益生菌。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道包括主风道以及益生菌缓释风道,所述益生菌缓释凝胶设于所述益生菌缓释风道中,所述益生菌缓释风道的送风口与所述存储间室相连通,所述益生菌除菌模块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益生菌缓释风道的进风口处的进风风门。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益生菌除菌模块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进风风门打开或关闭。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道中设置有导风板,所述导风板设于所述主风道与所述益生菌缓释风道之间。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制冷装置还包括风道盖板,所述风道盖板朝向所述风道的一侧设置有腔体,所述益生菌缓释凝胶置于所述腔体中,所述腔体位于所述益生菌缓释风道中且所述腔体设置有通风孔。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腔体朝向所述存储间室的一侧具有开口,所述制冷装置还包括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开口的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腔体可拆卸连接。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盖体包括本体以及设于所述盖体一端的连接带,所述腔体靠近所述盖体的一端开设有通孔,所述连接带穿过所述通孔,所述连接带远离所述本体的一端设置有勾部以限制所述盖体脱离所述腔体。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益生菌除菌模块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益生菌缓释凝胶下方的压力传感器。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益生菌除菌模块包括益生菌雾化装置,所述益生菌雾化装置具有储存益生菌混合液的储液瓶。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益生菌雾化装置中设置有益生菌监测探针。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益生菌除菌模块采用的益生菌为枯草芽孢杆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制冷装置通过将益生菌除菌模块搭载在制冷装置的风道内,从而将益生菌除菌模块释放的益生菌自风道输送至存储间室中,并利用风机使益生菌随风循环进而均匀分布于存储间室中,从而对存储间室中由于开关门、以及存取物品而引入的霉菌进行消杀,不仅具有优异的杀菌效果,避免了储物架滋生霉菌,提高了制冷装置内的洁净度,而且益生菌不会对存储于其中的物品的品质产生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制冷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制冷装置的柜体的正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制冷装置的风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制冷装置的风道的正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制冷装置的风道盖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制冷装置的风道盖板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制冷装置的风道盖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益生菌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制冷装置的除菌控制方法的逻辑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在本发明的各个图示中,为了便于图示,结构或部分的某些尺寸会相对于其它结构或部分扩大,因此,仅用于图示本发明的主题的基本结构。

实施例1

参看图1至图7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制冷装置100包括柜体1和门体2,柜体1中限定出存储间室3,存储间室3中设置有用于搁置物品的搁物架31,门体2用于打开或关闭存储间室3,制冷装置100还包括制冷系统,制冷系统设于柜体1中并向存储间室3供冷。具体地,制冷装置100可以设置为酒柜、冰箱、冷柜等,以满足不同用户和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为便于描述,在本实施例中,以酒柜为例进行展开描述。

结合图3至图4以及图7,制冷装置100还包括将所述制冷系统的冷量输送至存储间室3的风道4,风道4中设置有风机41,风道4中还设置有益生菌除菌模块,所述益生菌除菌模块设于风道4的出风口42与风机41之间,所述益生菌除菌模块为可以释放益生菌的除菌模块。通过将益生菌除菌模块搭载在制冷装置100的风道4内,从而将益生菌除菌模块释放的益生菌自风道4输送至存储间室3中,并利用风机41使益生菌随风循环进而均匀分布于存储间室3中,从而对存储间室3中由于开关门、以及存取物品而引入的霉菌进行消杀,不仅具有优异的杀菌效果,避免了储物架滋生霉菌,提高了制冷装置100内的洁净度,而且益生菌不会对存储于其中的物品的品质产生影响。

优选地,所述益生菌除菌模块采用的益生菌为枯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菌体生长过程中会产生枯草菌素、多粘菌素、制霉菌素、短杆菌肽等活性物质,这些活性物质对致病菌或内源性感染的条件致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枯草芽孢杆菌对人体无害。另外,枯草芽孢杆菌因为没有纤维素酶,即使附着在木质酒架上也无法以木材为能量来源直接生长,因此不会在木质酒架表面生长繁殖,不会对木质酒架产生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益生菌除菌模块包括益生菌缓释凝胶,所述益生菌缓释凝胶包括凝胶基材以及掺杂于所述凝胶基材中的益生菌。通过将益生菌混合于凝胶基材中,利用凝胶易挥发的特性,使掺杂于其中的益生菌随之挥发入风道4中,进而流入存储间室3中进行杀菌。

具体地,风道4包括主风道43以及益生菌缓释风道44,所述益生菌缓释凝胶设于所述益生菌缓释风道44中,也即益生菌缓释凝胶与益生菌缓释风道44相连通,益生菌缓释风道44的送风口与存储间室3相连通,所述益生菌除菌模块还包括设置于益生菌缓释风道44的进风口处的进风风门45。通过将所述益生菌缓释凝胶设置于益生菌缓释风道44中并在益生菌缓释风道44的进风口处设置进风风门45,以便控制风是否从所述益生菌缓释凝胶吹过,以便根据制冷装置100内的霉菌含量变化针对性地释放益生菌,合理分配益生菌的用量,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所述益生菌除菌模块还包括驱动机构46,通过驱动机构46驱动进风风门45打开或关闭,以方便控制风是否流经所述益生菌缓释凝胶,从而根据制冷装置100内的霉菌含量变化针对性地控制益生菌的释放量,提高了制冷装置100的自动化程度和智能性。具体地,驱动机构46可以设置为电机,通过电机驱动进风风门45转动以打开或关闭益生菌缓释风道44,并且可以通过控制进风风门45的开启角度不同从而调节流入益生菌缓释风道44中的风量大小,从而调节益生菌缓释凝胶的挥发速度,进而控制益生菌的释放量。

具体地,进风风门45包括基座451以及设于基座451上的风门叶片452,驱动机构46驱动风门叶片452转动以打开或关闭进风风门45。

进一步地,制冷装置100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驱动装置相连接,并用于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启动或停止,进而控制进风风门45打开或关闭、以及控制进风风门45的开启角度,以控制益生菌的释放量,当然,进风风门45的开启角度越大,相同时间内益生菌的释放量也越大。

在本实施例中,风道4中设置有导风板441,导风板441设于主风道43与益生菌缓释风道44之间,通过导风板441隔离出益生菌缓释凝胶的专用风道4,避免在不需要释放益生菌时有风吹过益生菌缓释凝胶而无法控制益生菌的释放量。在本实施例中,风道4中的风机41为离心风机,进风风门45设置于离心风机的出风口42处。

结合图5至图7,制冷装置100还包括风道盖板5,出风口42设于风道盖板5上,风道4通过出风口42与存储间室3相连通。优选地,出风口42设置有多个,以使存储间室3中各处的温度均匀。

进一步地,存储间室3的上方还设置有顶置风机41,以保证存储间室3内的风场沿上下方向均匀分布。

风道盖板5朝向风道4的一侧设置有腔体51,所述益生菌缓释凝胶置于腔体51中,腔体51位于益生菌缓释风道44中且腔体51设置有通风孔511,以便风能通过通风孔511进入腔体51中而流经益生菌缓释凝胶,从而使益生菌顺利释放至存储间室3中。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腔体51呈长方体状,且腔体51设置呈栅格状,也即通风孔511设置有多个且多个通风孔511间隔并排设置,这样增大了通风孔511的面积,有利于益生菌的释放。

参看图5至图6,进一步地,腔体51朝向存储间室3的一侧具有开口,制冷装置100还包括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开口的盖体52,盖体52与腔体51可拆卸连接。由于益生菌缓释凝胶是耗材,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益生菌缓释凝胶的体积和重量会逐渐变小,因此需要对益生菌缓释凝胶进行更换,盖体52与腔体51可拆卸连接可以方便更换益生菌缓释凝胶。

具体地,盖体52包括本体521以及设于盖体52一端的连接带522,腔体51靠近盖体52的一端开设有通孔512,连接带522穿过通孔512,连接带522远离本体521的一端设置有勾部以限制盖体52脱离腔体51,不仅便于打开或关闭盖体52,还可避免在打开盖体52时盖体52遗失,影响使用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益生菌除菌模块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益生菌缓释凝胶下方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并实时监测益生菌缓释凝胶的质量m,所述控制器用于:获取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益生菌缓释凝胶的质量m,并判断m是否小于预设质量m0;当m

参看图10,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制冷装置100的除菌控制方法,所述除菌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检测门体2是否打开;

当检测到门体2打开并关闭时,采集存储间室3内的温度T;

获取T与预设温度T0的温差△T;

根据△T所在的温度区间获取对应的益生菌除菌模块的工作时长,并控制益生菌除菌模块按照该工作时长工作。

由于制冷装置100的门体2打开时,外部较高温度的空气与制冷装置100内的冷空气相遇后,制冷装置100内的冷空气会冷凝成水珠,冷凝水珠滴落在储物架上容易产生霉菌,与此同时,吸附在微小尘埃粒子表面的细菌、霉菌会随着关门过程中的气流进入存储间室3中,细菌、霉菌会附着在储物架表面;另外,用户在将酒类、饮料和食品等存放入存储间室3时,酒瓶、饮料瓶和食品的表面也会附着细菌、霉菌并将其带入存储间室3中。

该制冷装置100的除菌控制方法通过检测门体2的打开与否以及存储间室3内的温度变化来控制益生菌除菌模块的工作时长,以控制益生菌是否释放以及益生菌的释放量多少,针对性地对存储间室3中由于开关门、以及存取物品而引入的霉菌进行消杀,不仅具有优异的杀菌效果,避免了储物架滋生霉菌,提高了制冷装置100内的洁净度,益生菌还不会对存储于其中的物品的品质产生影响;而且可通过门体2是否打开以及存储间室3内的温度变化判断存储间室3内的霉菌数量,并适应性地控制益生菌的释放量,避免浪费,提高了制冷装置100的智能化程度。

具体地,制冷装置100还包括设置于柜体1或门体2二者至少其一的红外传感器,通过所述红外传感器来检测门体2是否打开,所述红外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并向所述控制器发送门体2打开或关闭的信号。

制冷装置100还包括设置于存储间室3中的温度传感器,以检测存储间室3中的温度,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并向所述控制器发送存储间室3中的温度信息。

进一步地,△T所在的温度区间的温度越高,益生菌除菌模块的工作时长越长。存储间室3中的温度变化越大,表明存储间室3中引入的霉菌越多,因此需要延长益生菌除菌模块的工作时长来达到有效的除菌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控制益生菌除菌模块按照该工作时长工作”具体包括:控制与益生菌缓释凝胶相连通的益生菌缓释风道44的进风风门45打开该工作时长。所述控制器根据△T所在的温度区间获取对应的益生菌除菌模块的工作时长后,可通过控制所述驱动机构46驱动进风风门45的打开时长来控制益生菌的释放量。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当0.5℃≤△T<1℃时,控制益生菌除菌模块的工作时长为4~6min,也即控制与益生菌缓释凝胶相连通的益生菌缓释风道44的进风风门45打开4~6min;

1℃≤△T<3℃时,控制益生菌除菌模块的工作时长为8~12min,也即控制与益生菌缓释凝胶相连通的益生菌缓释风道44的进风风门45打开8~12min;

3℃≤△T<5℃时,控制益生菌除菌模块的工作时长为15~25min,也即控制与益生菌缓释凝胶相连通的益生菌缓释风道44的进风风门45打开15~25min;

5℃≤△T<10℃时,控制益生菌除菌模块的工作时长为25~35min,也即控制与益生菌缓释凝胶相连通的益生菌缓释风道44的进风风门45打开25~35min;

△T≥10℃时,控制益生菌除菌模块的工作时长为55~65min,也即控制与益生菌缓释凝胶相连通的益生菌缓释风道44的进风风门45打开55~65min。

进一步地,所述除菌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

实时监测益生菌缓释凝胶的质量m;

判断m是否小于预设质量m0;

m

通过监测益生菌缓释凝胶的质量来判断是否需要更换缓释凝胶并提示用户,可以避免凝胶消耗殆尽而无法释放出益生菌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地,所述除菌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

若未检测到门体2打开,控制益生菌除菌模块按照预设周期和预设时长工作。若未检测到门体2打开,则没有外部霉菌进入存储间室3中,控制益生菌除菌模块按照预设周期和预设时长工作即可对存储间室3起到较好的除菌效果。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预设周期为3天,预设工作时长为1.5~2.5min,也即,控制与益生菌缓释凝胶相连通的益生菌缓释风道44的进风风门45每隔3天打开一次,每次进风风门45打开1.5~2.5min。

实施例2

请参图8至图9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100,该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益生菌除菌模块包括益生菌雾化装置6,益生菌雾化装置6包括储液瓶61、棉芯62以及设于储液瓶61瓶口的雾化发生器63,棉芯62设于储液瓶61中且棉芯62的顶端与雾化发生器63相连接,储液瓶61中储存有益生菌混合液,益生菌雾化装置6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益生菌雾化装置6通电导通释放益生菌喷雾、或者断电停止释放益生菌喷雾,从而通过风道4将益生菌喷雾输送至存储间室3中以对存储间室3进行杀菌。

进一步地,益生菌雾化装置6也设置于腔体51中。在其它实施例中,腔体51也可不设置通风孔511。同样地,盖体52与腔体51可拆卸连接,以方便用户补充益生菌雾化装置6中的益生菌混合液。

进一步地,益生菌雾化装置6中还设置有益生菌监测探针,所述益生菌监测探针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获取所述益生菌监测探针监测到的储液瓶61中的益生菌含量;并判断储液瓶61中的益生菌含量是否达到设定阈值;当益生菌雾化装置6中的益生菌含量达到设定阈值时,提示用户补充益生菌混合液。

同样地,第二实施方式也提供了一种制冷装置100的除菌控制方法,该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控制益生菌除菌模块按照该工作时长工作”具体包括:控制益生菌雾化装置6通电释放益生菌喷雾并持续该工作时长。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当0.5℃≤△T<1℃时,控制益生菌除菌模块的工作时长为4~6s,也即控制益生菌雾化装置6通电释放益生菌喷雾并持续4~6s;

1℃≤△T<3℃时,控制益生菌除菌模块的工作时长为8~12s,也即控制益生菌雾化装置6通电释放益生菌喷雾并持续8~12s;

3℃≤△T<5℃时,控制益生菌除菌模块的工作时长为15~25s,也即控制益生菌雾化装置6通电释放益生菌喷雾并持续15~25s;

5℃≤△T<10℃时,控制益生菌除菌模块的工作时长为25~35s,也即控制益生菌雾化装置6通电释放益生菌喷雾并持续25~35s;

△T≥10℃时,控制益生菌除菌模块的工作时长为55~65s,也即控制益生菌雾化装置6通电释放益生菌喷雾并持续55~65s。

进一步地,所述除菌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

实时监测益生菌雾化装置6中的益生菌含量;

判断益生菌雾化装置6中的益生菌含量是否达到设定阈值;

益生菌雾化装置6中的益生菌含量达到设定阈值时,提示用户。

通过监测益生菌雾化装置6中的益生菌含量来判断是否需要补充益生菌雾化装置6中的益生菌混合液并提示用户,可以避免益生菌混合液消耗殆尽而无法释放出益生菌喷雾的情况发生。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预设周期为3天,预设工作时长为2~4s,也即,控制益生菌雾化装置6每隔3天通电释放喷雾一次,每次释放喷雾持续2~4s。

所述第二实施方式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除上述区别外,其他均相同,于此,不再赘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制冷装置100及制冷装置100的除菌控制方法,其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制冷装置100通过将益生菌除菌模块搭载在制冷装置100的风道4内,从而将益生菌除菌模块释放的益生菌自风道4输送至存储间室3中,并利用风机41使益生菌随风循环进而均匀分布于存储间室3中,从而对存储间室3中由于开关门、以及存取物品而引入的霉菌进行消杀,不仅具有优异的杀菌效果,避免了储物架滋生霉菌,提高了制冷装置100内的洁净度,而且益生菌不会对存储于其中的物品的品质产生影响;本发明的制冷装置100的除菌控制方法,通过检测门体2的打开与否以及存储间室3内的温度变化来控制益生菌除菌模块的工作时长,以控制益生菌是否释放以及益生菌的释放量多少,针对性地对存储间室3中由于开关门、以及存取物品而引入的霉菌进行消杀,不仅具有优异的杀菌效果,避免了储物架滋生霉菌,提高了制冷装置100内的洁净度,益生菌还不会对存储于其中的物品的品质产生影响;而且可通过门体2是否打开以及存储间室3内的温度变化判断存储间室3内的霉菌数量,并适应性地控制益生菌的释放量,避免浪费,提高了制冷装置100的智能化程度。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5605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