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烘干机,特别涉及一种防止蒸发器结霜的大风量热泵烘干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空气能热泵烘干机,一般是直通式构造,也就是冷凝器与蒸发器分别位于通道的前后两侧,回风流向是先经过蒸发器除湿,然后再经过冷凝器加热,最后吹入烘房。之所以这样设计,一是为了给回风做一定的除湿处理,而是利用回风的余热对蒸发器进行作用,提高蒸发器的露点,避免回风中的水汽导致蒸发器结霜。实践研究发现,如果回风量较小,回风经过蒸发器时的露点极低,便非常容易结霜,因此只能保证较大的回风量经过蒸发器,利用足够多的回风余热提高露点,避免结霜。特别是在低温环境下使用,例如冬天,或者寒冷地区等,传统的烘干机构造,其蒸发器极其容易结霜,影响机器正常运行。于是,只能通过加大回风量经过蒸发器,利用足够多的余热来对蒸发器进行作用,提高露点,避免结霜,但这样一来,便导致了一个重大的不足之处,就是回风经过蒸发器之后,被阻挡,穿透量会变小很多,大幅度降低烘干机的出风量,即使针对冷凝器配置功率较大的风机,改善情况也不佳。为此,申请人之前曾设计过一款整体式闭环露点恒温热泵烘干机,并向知识产权局提出专利申请。申请号:201820852592.3;专利名称:一种整体式闭环露点恒温热泵烘干机;公开号:208332904U;公开日:2019-01-04。其所公开的整体式闭环露点恒温热泵烘干机,针对蒸发器单独设置蒸发风机,形成除湿装置,且,蒸发风机沿着流风方向设置在蒸发器的左侧或右侧;然后,除湿装置垂直于加热装置的中部设置,除湿装置包括冷凝器及冷凝风机,也即是出风机。这样的构造设计,除湿装置两侧形成无阻挡的通风空间,使得空气从除湿装置的两侧空间经过,除湿装置不会从正面挡住流风方向过来的空气,影响空气通过效果,两侧有直通空间,提高回风流通量。而且,针对蒸发器的侧部独立设置蒸发风机,实现除湿装置左右两侧直通空间的空气交互除湿,而且也使得足够多的回风经过蒸发器,避免结霜现象。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整体式闭环露点恒温热泵烘干机在高温或者常温的环境下,效果非常不错,用其建造的烘房,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出风量的同时,也可以避免蒸发器结霜现象。但是,由于针对蒸发器的侧部独立设置蒸发风机,使得左右两侧的回风经过蒸发器,会产生一个气流混乱的情况,影响回风通过的效果,因此,后续出风量的增加也非常有限。另外,在冬天低温,或者北方寒冷的环境下,由于回风中的余热流失得特别快,其除霜效果也不尽人意,用其建造的烘房,依然会出现蒸发器结霜现象,影响机器运行。究其原因是因为,针对蒸发器独立设置蒸发风机,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增加穿过蒸发器的回风量,利用回风中的余热来提高露点,避免结霜,但是,如果蒸发风机运行马力过大,风量过大,风速过高,又会反向降低露点。因此,传统的烘干机还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需要作出改进完善。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蒸发器结霜的大风量热泵烘干机,利用余热回收防止蒸发器结霜,能在低温环境下正常使用,减少风机阻力,增加风机功效利用率,可选大风量风机而不影响蒸发露点,避免蒸发器结霜。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止蒸发器结霜的大风量热泵烘干机,包括壳体、冷凝器、蒸发器及出风风机,所述冷凝器与出风风机设置在壳体的前侧,与出风口相对应,所述蒸发器设置在壳体的后侧,与后回风口相对应,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在对应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的位置,于左、右侧分别还设置有左回风口、右回风口;其中,冷凝部分包括A分流管与B分流管,A分流管对应冷凝器进行设置,而B分流管则对应蒸发器进行设置,且,B分流管的管比例占A、B分流管总和的5%至25%。

进一步,其装配至烘干房,烘干回风分别从后回风口、左回风口、右回风口进入,然后经过冷凝器加热后,形成烘干热风,从出风口排出。

进一步,所述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通过管路相连接,管路设置有压缩机、节流器及汽液分离器。

进一步,所述A分流管均匀分布在冷凝器;所述B分流管均匀分布在蒸发器。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申请设计三侧回风的烘干机系统,采用三侧回风的构造方式,通过后回风口、左回风口、右回风口,将回风划分为后侧回风部分、左侧回风部分与右侧回风部分,其中,后侧回风经过蒸发器,一是利用蒸发器对该部分的回风进行除湿处理,二是利用该部分的回风中的余热,对蒸发器进行作用,避免露点过低,导致结霜。然而,是实验中发现,采用三侧回风构造方式之后,由于两侧的回风毫无阻挡,所以占据回风量的绝大部分,而后侧回风只能占据少部分,而由于只有少部分回风经过蒸发器,于是便产生了因为露点极低而结冰的问题。为此,在三侧回风的构造基础之上,本申请还便设计了冷凝器分热的构造方式,即将原本都设置在冷凝器中的分流管,划分为A、B分流管两部分,然后将其中少部分管道即B分流管(大概5-25%左右的管比例)设置在蒸发器(与蒸发器相结合),通过划分少部分热量用于对蒸发器进行作用的方式来提高露点,避免在低温环境使用时,蒸发器出现结霜现象。在B分流管的分热作用,即使在低温环境下,回风中的余热损耗特别快,甚至可能对提高露点起反作用,依然可以尽量保证左右两侧回风比例较大,而后侧回风比例较小这样的回风形式,做到蒸发器不结霜,从而使得左右两侧的回风能够占到总回风量的70%以上,进而增加出风口的出风量。试验表明,即使划分冷凝器5-25%左右的管比例去蒸发器,其热损耗也大约只有10%左右,但却大幅度提高了出风效果,减少风机阻力,增加风机功效利用率,并且可以配置大风量风机而不影响蒸发露点。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防止蒸发器结霜的大风量热泵烘干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冷凝、蒸发器与出风风机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3为防止蒸发器结霜的大风量热泵烘干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壳体1;冷凝器2;蒸发器3;出风风机4;出风口5;后回风口6;左回风口7;右回风口8;A分流管9;B分流管10;压缩机11;节流器12;汽液分离器13;蒸发管14;烘干房15;烘干区域16;回风区域17。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2,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防止蒸发器结霜的大风量热泵烘干机,包括壳体1、冷凝器2、蒸发器3及出风风机4,所述冷凝器2与出风风机4设置在壳体1的前侧,与出风口5相对应,所述蒸发器3设置在壳体1的后侧,与后回风口6相对应;所述壳体1在对应冷凝器2与蒸发器3之间的位置,于左、右侧分别还设置有左回风口7、右回风口8;其中,冷凝部分包括A分流管9与B分流管10,A分流管9对应冷凝器2进行设置,而B分流管10则对应蒸发器3进行设置,且,B分流管10的管比例占A、B分流管总和的5%至25%。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分热至蒸发器的B分流管的管比例至关重要,不能过低也不能过多,B分流管的管比例占A、B分流管总和的5%至25%,是合适的比例;划分冷凝器5-25%左右的管比例去蒸发器,其热损耗大约只有10%左右,但却大幅度提高了出风效果,减少风机阻力,增加风机功效利用率,并且可以配置大风量风机而不影响蒸发露点。如果划分过低,防止蒸发器结霜的效果不明显,低温环境下,提高风量,还是存在蒸发器结霜危险;如果划分过高,那么就会影响冷凝器制热的效果。

具体地,所述冷凝器2与蒸发器3之间通过管路相连接,管路设置有压缩机11、节流器12及汽液分离器13。

具体地,所述A分流管9均匀分布在冷凝器2;所述B分流管10均匀分布在蒸发器3。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蒸发器与冷凝器乃烘干机的常规部分,本申请的核心在于,将原本都要设置在冷凝器中的管(可称之为冷凝管),划分成两部分,即A分流管、B分流管,然后再将B分流管设置到蒸发器,对蒸发器供应温度进行作用,提高露点,避免蒸发器结霜。对于B分流管在蒸发器中的具体结构设置,其并无限制,但越是均匀,越是能发挥B分流管的分热作用,有助于提高露点。而蒸发器本身也是具有管的(可称之为蒸发管14),其构造与常规并无区别,在此不做赘述。

具体地,其装配至烘干房15,形成防止蒸发器结霜的大风量热泵烘干系统。其中,烘干机的出风口5与烘干房16的烘干区域16相对应,烘干热风从出风口5排出后进入烘干房15的烘干区域16,进行烘干作用;烘干机的后回风口6、左回风口7、右回风口8与烘干房15的回风区域17相对应,循环回收经过了烘干区域16之后的烘干回风。烘干回风分别从后回风口6、左回风口7、右回风口8进入,然后经过冷凝器2加热后,再次形成烘干热风,从出风口5排出,进入烘干房15的烘干区域16。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采用与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特征,而得到的其他防止蒸发器结霜的大风量热泵烘干机,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防止蒸发器结霜的大风量热泵烘干机
  • 一种防止蒸发器结霜的大风量热泵烘干机
技术分类

06120112862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