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打结器、断线夹及打结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由于微创术具有切口小、风险小、恢复快的特点,微创手术已成为各个外科学科积极发展的热点技术。而微创手术中,需要实现简单、快速的术后缝合和打结操作。临床上所用的打结方法有手法打结和器械打结两种。

现有的手术用打结器,一般通过冲剪夹使得夹紧件发生塑性形变,以此来夹紧其内的缝合线,然后通过切割刀或剪切刀切断夹紧件外的缝合线,从而完成打结。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两种切割方式存在的技术问题主要在于:

使用切割刀切断时,一是要求切割刀具有比较高的锋利度,一般材质的切割刀的刀刃容易受到损坏,二是缝合线必须处于绷紧状态方可,松弛状态下的缝合线,缝合线容易让开刀片而不易切断;

而使用交错剪切刀时,虽然降低了对刀刃的锋利度要求,但是由于剪切刀的刃口一般是张口式设置,因此在受来自后部推动力进行剪切动作时,刃口会向来线方向推动缝合线,在剪切缝合线时,同样需要绷紧缝合线才能保证剪断效果,所以仍不能保证剪断率。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现有打结器的剪线结构剪断率不稳定的问题,本说明书提供了一种能提高剪断率的打结器、断线夹及打结系统。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打结器,包括:冲剪夹、断线夹以及传动件,冲剪夹用于压紧装入其内的闭合钉,所述冲剪夹包括初始状态以及冲压状态;所述断线夹包括释放状态以及切断状态;所述断线夹包括在第一端连接的第一臂以及第二臂,所述第一臂以及所述第二臂之间在第二端具有开口,所述第一臂的内侧具有第一刃,所述第二臂的内侧具有第二刃,所述第一刃与所述第二刃的延伸方向之间具有收敛角;所述断线夹由释放状态切换为切断状态过程中,所述第一刃与所述第二刃由第二端向第一端方向逐步接近铰合以进行剪切;传动件包括第一驱动端以及第二驱动端,所述第一驱动端驱动所述冲剪夹由初始状态切换至冲压状态;所述第二驱动端驱动所述断线夹由释放状态切换为切断状态。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第一刃在端面设置有第一刃角,所述第二刃在端面设置有第二刃角,所述第一刃角及所述第二刃角均为切角结构;所述第一刃角以及所述第二刃角均设置于远离所述冲剪夹的一侧。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第一刃在第一端具有第一刃口;所述第二刃在第一端具有第二刃口;所述第一刃口与所述第二刃口相对于中心轴线均呈张开角。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第二驱动端具有滑槽,所述第一臂外侧设置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二臂设置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二驱动端沿轴向推动时,所述滑槽压抵在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以压抵所述第一臂与所述第二臂相互接近。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第一刃及所述第二刃分别与中心轴线之间的收敛角均在3度至10度之间。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第一刃以及所述第二刃的厚度等于或小于0.5毫米,所述第一刃角切下所述第一刃端面宽度的30%至60%之间,所述第二刃角切下所述第二刃端面宽度的30%至60%之间。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第一臂在第一端的外侧设置有第三斜面,所述第二臂在第二端的外侧设置有第四斜面,所述第三斜面与第四斜面相对于中心轴线均呈第一端侧近而第二端侧远的收敛角度。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断线夹在第一端设置有导轴,所述导轴向所述冲剪夹一侧延伸;通过所述导轴连接于所述冲剪夹;所述导轴设置有限位环凸,所述限位环凸位于断线夹与所述冲剪夹之间。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断线夹在第一端设置有导轴,所述导轴向所述冲剪夹一侧延伸;所述导轴在面向所述冲剪夹一侧设置有限位环凸,所述冲剪夹对应限位环凸设置有滑槽,所述断线夹通过所述限位环凸可滑动地装配于所述冲剪夹。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冲剪夹在面向所述断线夹的一侧设置有倒斜槽,所述倒斜槽具有位于两侧边的导斜面,以所述倒斜槽的导斜面可压抵所述断线夹在第一端外侧设置的第三斜面与第四斜面,以压抵所述第一臂与所述第二臂相互接近。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限位环凸为长条形滑块,且长条形滑块两端均设置有圆导角。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打结器的断线夹,所述断线夹用于剪断缝合线;所述断线夹包括在第一端连接的第一臂以及第二臂,所述第一臂以及所述第二臂之间在第二端具有开口,所述第一臂的内侧具有第一刃,所述第二臂的内侧具有第二刃,所述第一刃与所述第二刃的延伸方向之间具有收敛角;所述断线夹由释放状态切换为切断状态过程中,所述第一刃与所述第二刃由第二端向第一端方向逐步接近铰合以进行剪切。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打结系统,包括控制器、套管以及如前所述的打结器,所述打结器设置于所述套管远端内,所述控制器设置于所述套管近端。

本申请实施例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释放状态具有张开角的第一臂与第二臂,可理解为布置呈V形布置,可利用驱动部件使第一臂与第二臂相互接近,而第一臂与第二臂的相对的内侧均设置有刃部,由于两个刃部呈倒V形的收敛角度布置,所以在断线夹由释放状态切换为切断状态过程中,两个刃部由开口的第二端向连接的第一端逐步接近铰合以进行剪切,可以保持两个刃部之间缝合线的张紧的同时利用铰合作用使缝合线断开。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斩断和正向交错铰断方案,本申请的反向剪切方案,两个刃部是向拉紧缝合线的方向逐步接近,会产生向张紧方向的分力,保证张紧的同时再利用铰合作用进行剪切,可保证剪切效果的一致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说明书。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说明书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说明书的原理。

图1是本说明书根据第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打结器的主要部件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说明书根据第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打结器的主要部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说明书根据第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打结器的断线夹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说明书根据第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打结器的断线夹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说明书根据第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打结器的断线夹端侧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说明书根据第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打结器的断线夹剪切动作初始阶段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说明书根据第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打结器的断线夹剪切动作中间阶段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说明书根据第二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打结器的主要部件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说明书根据第二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打结器的主要部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说明书根据第二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打结器的断线夹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说明书根据第二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打结器的断线夹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说明书根据第二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打结器的断线夹端侧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说明书根据第二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打结器的断线夹剪切动作初始阶段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说明书根据第二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打结器的断线夹剪切动作中间阶段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说明书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打结器的断线夹剖面视图下断线动作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说明书根据替代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打结器的断线夹剖面视图下断线动作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说明书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断线夹张开角与力的转换倍率的关系图表。

附图标记说明:

1、套管;11、过线孔;

2、冲剪夹;20、装配孔;21、倒斜槽;

3、断线夹;31、第一臂;32、第二臂;33、第一斜面;34、第二斜面; 35、第三斜面;351、第一唇口;36、第四斜面;361、第二唇口;37、第一刃;370、第一端面;371、第一刃角;372、第一刃口;38、第二刃;380、第二端面;381、第二刃角;382、第二刃口;39、导轴;391、限位环凸;

a、张开角;b、收敛角;c、收合角;d、内角;X、张开段;Y、收敛段;

4、闭合钉;

5、传动件;51、第一驱动端;52、第二驱动端;521、滑槽;

6、缝合线。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说明书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说明书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说明书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说明书。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现有打结器的剪线结构剪断率不稳定的问题,本说明书提供了一种能在远程手术操作中提高缝合线剪断率的打结器、断线夹及打结系统。

接下来对本说明书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图1是本说明书根据第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打结器的主要部件截面结构示意图。其中,本实施例的打结系统中,空心的套管1包括远端以及近端,套管1内在远端主要安装有冲剪夹2、断线夹3以及传动件5,冲剪夹2端部抵在套管1的远端端面内,U形的冲剪夹2端面对应套管1的端面开孔设置有开口,以便于安装入闭合钉4,而闭合钉4内穿过缝合线6,缝合线6穿过冲剪夹2后从断线夹3穿过,最后在套管1侧臂的过线孔11穿出。穿出过线孔11的缝合线6可供操作者用手或工具牵引。

图2是本说明书根据第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打结器的主要部件立体结构示意图,根据本说明书第一实施例,打结器主要包括冲剪夹2、断线夹3以及传动件5,冲剪夹2用于压紧装入其内的闭合钉4,冲剪夹2包括初始状态以及冲压状态,初始状态的冲剪夹2在远端的开口较大,可供闭合钉4装入。受传动件5推压至冲压状态的冲剪夹2两个变形臂相互接近,可将其内的闭合钉4径向向内压变形。由于这里的冲剪夹2采用的是现有技术常见结构,不是本申请实施例改进重点,故在此不再展开赘述。

图3是本说明书根据第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打结器的断线夹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说明书根据第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打结器的断线夹主视结构示意图,以及图5是本说明书根据第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打结器的断线夹端侧视图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断线夹3同样包括释放状态以及切断状态;断线夹3包括在第一端连接的第一臂31以及第二臂32,第一臂31以及第二臂32之间在第二端具有开口,第一臂31的内侧具有第一刃37,第二臂32的内侧具有第二刃38,第一刃37与第二刃38的延伸方向之间具有收敛角b(见图4)。断线夹3由释放状态切换为切断状态过程中,第一刃37与第二刃38可由第二端向第一端方向逐步接近铰合以进行剪切。

可以理解的是,前面所述“由第二端向第一端方向逐步接近铰合”是指,第一臂31以及第二臂32受压接近时,由于两个刃部收敛角度布置,受压初期第一刃37与第二刃38最靠近第二端的部位先接触并错位铰合,受压中期及后期,随着第一臂31以及第二臂32被压缩的程度,第一刃37与第二刃38接触点向由第二端向第一端方向逐步位移,接触点与第二端之间的两个刃部部位便相互交错重叠。

参照图1所示例,传动件5是设置于套管内的传动杆件,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显然可以理解的是,传动件5还可为其他形式传动组件,可以是一体或分体式传动组件,并不具体限制。本实施例中,传动件5包括位于远端的第一驱动端51以及第二驱动端52,且传动件5的远端与操作控制器传动连接。第一驱动端51以及第二驱动端52之间可开设有设位槽,第一驱动端51驱动冲剪夹2由初始状态切换至冲压状态。第二驱动端52驱动断线夹3由释放状态切换为切断状态。由于这里描述的传动件5采用的是现有技术结构,不是本申请实施例改进重点,故在此不再展开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显然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断线夹3的收敛角b是相对第一臂31与第二臂32之间的张开角a进行说明,张开角a是指在第一端开口小而第二端开口大的角度形态,而收敛角b则是指在第二端开口更小而第一端开口更大的角度形态。本申请实施例中收敛角b选择用其中一个刃部与中心轴线的夹角表征,本申请实施例的收敛角b可在3度至9度之间,具体在图中所示例的具体实施例中,收敛角b为4.76度。此角度可保证两个刃部的第二端最先接触,同时合适的收敛角b可以保证以合适的速度铰合剪切。且本申请实施例中收敛角b在剪切动作中呈变化状态,压合第一臂31与第二臂32到最小角度时,收敛角b处于最大角度状态。

图6是本说明书根据第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打结器的断线夹剪切动作初始阶段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说明书根据第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打结器的断线夹剪切动作中间阶段结构示意图。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其中释放状态具有张开角的第一臂31与第二臂32,可理解为布置呈V形布置,可利用驱动部件使第一臂31与第二臂32相互接近,而第一臂31与第二臂32的相对的内侧均设置有刃部,由于两个刃部呈倒V形的收敛角度布置,所以在断线夹3由释放状态切换为切断状态过程中,两个刃部由开口的第二端向连接的第一端逐步接近铰合以进行剪切,可以保持两个刃部之间缝合线的张紧的同时利用铰合作用使缝合线断开。

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斩断和正向交错铰断方案,本申请的反向剪切方案,两个刃部是向推紧缝合线的方向逐步接近,会产生向张紧方向的分力,且由于第一端远离闭合钉,因此,张紧力会随铰合作用逐步加大,保证张紧的同时再利用铰合作用进行剪切,可保证剪切率,且能保持长期使用后也不影响剪切效果。另一方面,还可以理解为,由于断线夹为一体成型,所以可相比原有的分体式剪刀,相对的刃部更不容易产生错位间隙,从而提高剪线效率。

参照图5,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第一刃37在端面设置有第一刃角371,第二刃38在端面设置有第二刃角381,第一刃角371及第二刃角381均为切角结构;第一刃角371以及第二刃角381均设置于远离冲剪夹2的一侧。本实施例中第一刃角371以及第二刃角381均在45度左右,第一刃角371以及第二刃角381主要用于在剪切配合中导引对面刃部的外角部,并且与对面刃部的外角部配合以剪断缝合线6,在这里第一刃角371以及第二刃角381相当于砧板的作用,而对面刃部的外角部相当于断线刀。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刃角371以及第二刃角381均设置于出线孔11这一侧,而不是像现有技术对侧设置,这样,不论是第一刃37被顶起而压在第二刃38情况,还是第二刃38被顶起而压在第一刃37情况下(可参照后面图15进行理解),均有一个刃角对应导引对向刃部的端面外角。

参照图4,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第一刃37在第一端具有第一刃口372;第二刃38在第一端具有第二刃口382。第一刃口372与第二刃口382相对于中心轴线均呈张开角。如此,第一刃口372与第二刃口382形成的开口式刃口一方面可以便于缝合线导入,避免入线偏离的情况。另一方面,可为收敛角度布置的两个刃部在铰合时留出接近距离,避免过早顶紧。

参照图2、图6以及图7,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传动件5的第二驱动端52设置有滑槽521,第一臂31外侧设置有第一斜面33,第二臂32设置有第二斜面34,第二驱动端52沿轴向推动时,滑槽521压抵在第一斜面33与第二斜面34,以利用传动件的轴向移动转换为驱动第一臂31与第二臂32相互接近的移动。

具体实施例中,滑槽521可以是截面呈凹字的长槽,滑槽521两个相对的内侧壁的形状可以与臂外侧的斜面(第一斜面33、第二斜面34)形状相适配,以便于可以与两个臂外侧的斜面导滑配合,且两个臂外侧的斜面的两侧还设置有导圆角,以便与滑槽521贴合适配。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斜面33与第二斜面34各自与中心轴线的张开角a在释放状态角度范围可在5度-9度之间,本实施例中张开角a的角度具体选择为7.55度。

本实施例中张开角a大于收敛角b,这其中考虑在于,在操作中张开角a是随传动件5的向前推进而减小,而收敛角b随传动件5的向前推进而增大。3度-9度的张开角a将推动力转换为压缩力的理论倍率,根据三角函数计算理论上在19.1至6.4倍之间,随着传动件5向第二端方向推进的位置变化,转换倍率会呈加速增加(可参照图17),比如由图4所示例的7.55度推进至图7所示例的4度时,转换倍率由不到8倍提升到14.1倍,这一点可抵消两个刃部接触点向第一端接近后因复位力增加的摩擦力和第一臂31与第二臂32的增加的复位力抵消,可以基本保证传动件5的向前推进的各阶段阻力基本一致,从而可以保证操作者施加剪切操作力时的平顺性。

本申请实施例中,断线夹3可选择由不锈钢材质制备,因前述介绍可知断线夹3的材质需要具有弹性,以便于可受压变形且自动回弹,断线夹3的材质比如可选择为SUS301不锈钢或17-4PH不锈钢,制备时可选用不锈钢板材通过切割与车削加工而成。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可参照图15,第一刃37以及第二刃38的厚度等于或小于0.5毫米,第一刃角371切下第一刃37的第一端面370宽度的30%至60%之间,第二刃角381切下第二刃38的第二端面380宽度的30%至60%之间。本实施例中第一刃37以及第二刃38的厚度约为第一臂31以及第二臂32厚度的1/4左右,比如第一臂31以及第二臂32厚度约为0.8毫米,而第一刃37以及第二刃38的厚度约为0.2毫米。而由于刃部还会切角处理,所以刃部端面的厚度约在0.1毫米左右。如此便可以有效切断缝合线。本实施例中第一刃角371与第二刃角381相比中心轴线均为45度的倾角,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选择为将此角度调整为相比于刃部延伸方向形成小于45度的角度,而使得形成较大的第一刃角371与第二刃角381延伸面,这样同样可以达到更便于导引以及铰合面更大的效果。

另一方面,可参照图16,虽然前面一段实施例中是将第一刃角371与第二刃角381设置在同侧,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基于本申请的核心构思不变的情况下,第一刃角371与第二刃角381的位置也可以替换为,分别设置于两个刃部相互背离的侧面上,这样,同样可以利用两个刃部未设置刃角的平面进行贴面错位,同样可以实施剪切作用,虽然达不成前面一段结构较好的剪切效果,但同样可以实施。在这种实施例中,刃部未设置刃角的一侧可以设置一个较小的切角,以对两个刃部的平面的接触时导引到平面贴平面的铰合状态。

第一刃37以及第二刃38的上述结构设计,由于断线夹3中两个刃部是去料加工在断线夹3两个变形臂靠近第二端的位置,所以越靠近第二端的末端位置的变形抗力越小,或者说,第一刃37以及第二刃38越接近第一端的方向相互接近方向的复位力越大,所以在第一刃37以及第二刃38在第二端处接近时,可以较轻松地进行错位铰合,而随着第一刃37以及第二刃38的接触点越接近第一端,两个变形臂向两个刃部施加的复位力越大,以此能防止第一刃37以及第二刃38在铰合剪切时发生间隙,从而可以可保证两个刃部对缝合线的剪断率。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第一臂31在第一端的外侧设置有第三斜面35,第二臂32在第二端的外侧设置有第四斜面36,第三斜面35与第四斜面36相对于中心轴线均呈第一端侧近而第二端侧远的收合角c,收合角c可在8至15度之间,本实施例中具体可选择为12.83度。且断线夹3张开段X与收敛段Y的长度比值较佳控制在17:7的比例上。见图4所示意,第三斜面35在第二端处设置有导圆弧形第一唇口351。第四斜面36在第二端处设置有导圆弧形第二唇口361。两个唇口的设计可认为是便于断线夹3的运输与装配。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断线夹3在第一端设置有导轴39,导轴39向冲剪夹2一侧延伸。第一实施例中可通过导轴39连接于冲剪夹2,这里是将导轴39这一端过盈配合装入冲剪夹2对应的装配孔中。导轴39设置有限位环凸,限位环凸位于断线夹3与冲剪夹2之间,以保持二者间的装配距离。

第二实施例

图8是本说明书根据第二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打结器的主要部件截面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说明书根据第二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打结器的主要部件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说明书根据第二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打结器的断线夹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说明书根据第二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打结器的断线夹主视结构示意图,以及图12是本说明书根据第二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打结器的断线夹端侧视图结构示意图。

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比,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断线夹3可相对于冲剪夹2在轴向上进行滑动。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断线夹3在第一端设置有导轴39,导轴39向冲剪夹2一侧延伸;导轴39在面向冲剪夹2一侧设置有限位环凸391,冲剪夹2对应限位环凸391设置有滑槽,由图中可见,滑槽设置在冲剪夹2面向断线夹3的一侧,且滑槽可为冲剪夹2这一侧臂体上的通槽,断线夹3通过限位环凸391可滑动地装配于冲剪夹2。冲剪夹2受压的臂内侧在中部对应通槽中部的位置可配置有弹片结构,可据此对限位环凸391的极限位置进行限位阻挡。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限位环凸391为长条形滑块,且长条形滑块两端均设置有圆导角,以此便于在冲剪夹2的滑槽内限位滑动,避免断线夹3在滑动中发生偏转。

图13是本说明书根据第二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打结器的断线夹剪切动作初始阶段结构示意图,以及图14是本说明书根据第二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打结器的断线夹剪切动作中间阶段结构示意图,并参照图9,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冲剪夹2在面向断线夹3的一侧设置有倒斜槽21,倒斜槽21具有位于两侧边的导斜面,倒斜槽21可呈梯形,也就是倒斜槽21在远端远端的开度小于在近端的开度,或者换到断线夹3的维度来说,倒斜槽21在趋近第二端的开度小于在趋近第一端的开度。以倒斜槽21的导斜面可压抵断线夹3在第二端外侧设置的第三斜面35与第四斜面36,以压抵第一臂31与第二臂32相互接近。

第二实施列中,由于断线夹3可相对于冲剪夹2在轴向上进行滑动,所以当冲剪夹2第二端的第三斜面35与第四斜面36进入倒斜槽21后,倒斜槽21的导斜面可压抵断线夹3在第二端外侧设置的第三斜面35与第四斜面36,以压抵第一臂31与第二臂32相互接近。配合第二驱动端52的继续推进,则可在断线夹3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均施加压缩断线夹3两个臂的压缩力,更便于向内侧的刃部提供更均衡的剪切所需的向内压缩力。

由于第二实施例中的其他结构特点均可以参照第一实施例中相应部件理解,因此不再赘述。

断线夹转用实施例

本领域技术人员显示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二方面,还可以认为提供一种可应用在医疗领域其他有同类需求中的断线夹3,可不限于安装于图1及图8所示例的打结器或打结系统中,也可以单独将断线夹3配置在单独或与其他部件复合的器械中,同样可以用于剪断缝合线;只需要可以具备以下特点即可,本段可参照图1至图14进行参考性理解,断线夹3主要包括在第一端连接的第一臂31以及第二臂32,第一臂31以及第二臂32之间在第二端具有开口,第一臂31的内侧具有第一刃37,第二臂32的内侧具有第二刃38,第一刃37与第二刃38的延伸方向之间具有收敛角b;断线夹3由释放状态切换为切断状态过程中,第一刃37与第二刃38由第二端向第一端方向逐步接近铰合以进行剪切。

打结系统实施例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打结系统,包括控制器、套管以及如前面各实施例所示例的打结器,打结器设置于套管远端内,控制器设置于套管近端。

图15是本说明书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打结器的断线夹剖面视图下断线动作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释放状态具有张开角的第一臂31与第二臂32,可理解为布置呈V形布置,可利用驱动部件使第一臂31与第二臂32相互接近,而第一臂31与第二臂32的相对的内侧均设置有刃部,由于两个刃部呈倒V形的收敛角度布置,所以在断线夹3由释放状态切换为切断状态过程中,两个刃部由开口的第二端向连接的第一端逐步接近铰合以进行剪切,可以保持两个刃部之间缝合线的张紧的同时利用铰合作用使缝合线断开。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斩断和正向交错铰断方案,本申请的反向剪切方案,两个刃部是向拉紧缝合线的方向逐步接近,会产生向张紧方向的分力,保证张紧的同时再利用铰合作用进行剪切,可保证剪切效果的一致性。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申请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说明书的其它实施方案。本说明书旨在涵盖本说明书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说明书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说明书未申请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说明书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说明书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说明书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说明书,凡在本说明书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说明书保护的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服务器主机名修改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一种服务器系统安装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一种浴室加热装置和用于控制浴室加热装置的方法、设备、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文件加密方法、装置、设备/终端/服务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新设备识别方法、装置、服务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一种ARM服务器绑定CPU核号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介质
  • kubernetes集群的容器热更新CPU核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介质
技术分类

06120116554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