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可穿戴设备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38:38


可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手表按键结合触屏的使用方式给用户提供了更多的交互选择,可以使用户直接点击屏幕实现交互。但是受限于对穿戴轻便要求,其屏幕大小往往只能做到和手指相当,在触摸同时往往会遮挡住大部分显示内容,造成操作上的不便利。

相关技术中,智能手表提出了通过旋转表圈实现与屏幕交互的方式,表圈旋转时伴随轻微的咔哒声、有明确的段落阻尼感。这种单一的段落模式,在需要切换大量数据(如切换歌曲,滑动文字界面等)、多屏协同场景下存在效率较低、操控不够顺滑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至少解决通过旋转表圈实现交互时效率低、操控不够顺滑的问题之一。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表盘,表盘上设有阻尼组件;表圈,表圈可转动地设于表盘,表圈上设有阻尼结构,其中,可穿戴设备具有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在可穿戴设备处于第一模式的情况下,阻尼组件与阻尼结构配合,在可穿戴设备处于第二模式的情况下,阻尼组件和阻尼结构分离。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包括表盘和表圈,表圈可转动地设于表盘,可通过转动表盘实现与可穿戴设备的交互,不用再频繁的按压可穿戴设备的按键来选择内置菜单或功能,也避免了点击触屏被手指遮挡视线的缺陷。其中,表盘上设置有阻尼组件,表圈上设置有阻尼结构,在可穿戴设备处于第一模式的情况下,阻尼组件和阻尼结构配合,实现表圈的阻尼感转动,提升使用手感。在可穿戴设备处于第二模式的情况下,阻尼组件与阻尼结构分离,实现表圈的顺滑感转动,提升表圈转动速度,进而提升与可穿戴设备的互动效率,可根据用户不同的使用需求,切换不同的模式,使得不同场景情况下都有更简洁、更高效的交互体验。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表圈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五;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六;

图8是图7中A-A向剖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七;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八;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九;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表圈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十;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十一;

图1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十二;

图1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表圈相对表盘静止时,光电传感器的识别状态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电传感器识别转动信息的逻辑图。

附图标记:

1表盘,10阻尼组件,102第一凸起,104第一弹性件,106限位板,108第一斜面,11容纳腔,12安装槽,13通孔,2表圈,20阻尼结构,200第二凸起,22平滑部,24第二斜面,26色层,260第一色层,262第二色层,3驱动件,30磁性件,32第二弹性件,34电磁铁,4滑轨,5固定件,6检测件,60光电传感器,62导光柱,8显示屏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图17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包括:表盘1,表盘1上设有阻尼组件10;表圈2,表圈2可转动地设于表盘1,表圈2上设有阻尼结构20,其中,可穿戴设备具有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在可穿戴设备处于第一模式的情况下,阻尼组件10与阻尼结构20配合,在可穿戴设备处于第二模式的情况下,阻尼组件10和阻尼结构20分离。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包括表盘1和表圈2,表圈2可转动地设于表盘1,可通过转动表盘1实现与可穿戴设备的交互,不用再频繁的按压可穿戴设备的按键来选择内置菜单或功能,也避免了点击触屏被手指遮挡视线的缺陷。其中,表盘1上设置有阻尼组件10,表圈2上设置有阻尼结构20,在可穿戴设备处于第一模式的情况下,阻尼组件10和阻尼结构20配合,实现表圈2的阻尼感转动,提升使用手感。在可穿戴设备处于第二模式的情况下,阻尼组件10与阻尼结构20分离,实现表圈2的顺滑感转动,提升表圈2转动速度,进而提升与可穿戴设备的互动效率,可根据用户不同的使用需求,切换不同的模式,使得不同场景情况下都有更简洁、更高效的交互体验。

如图1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表盘1包括容纳腔11和安装槽12,安装槽12围设于容纳腔11的周围,表圈2可转动地设于安装槽12内;安装槽12的侧壁设有通孔13,阻尼组件10可活动地设于通孔13,阻尼组件10可由通孔13伸入安装槽12以与阻尼结构20配合,或阻尼组件10可由通孔13缩回以与阻尼结构20分离。

在该实施例中,表盘1包括容纳腔11和安装槽12,安装槽12围设在容纳腔11的周围,表圈2可转动地设置在安装槽12内,提升了表圈2和表盘1连接的可靠性。安装槽12的侧壁上设置有通孔13,阻尼组件10设置在通孔13内并能够在通孔13内伸缩,进而在可穿戴设备处于第一模式的情况下,阻尼组件10由通孔13伸入安装槽12内与阻尼结构20配合,在可穿戴设备处于第二模式的情况下,阻尼组件10缩回至通孔13内,使得阻尼组件10与阻尼结构20分离,进而提升表圈2的顺滑感。

如图1、图2、图5和图8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阻尼组件10包括第一凸起102、第一弹性件104和限位板106,限位板106与表盘1连接,第一弹性件104连接限位板106和第一凸起102;阻尼结构20包括多个第二凸起200,相邻第二凸起200之间设有凹槽,多个第二凸起200和多个凹槽沿表圈2的周圈交替设置,在可穿戴设备处于第一模式的情况下,第一凸起102随表圈2的转动可与第二凸起200和凹槽交替配合。

在该实施例中,阻尼组件10包括第一凸起102、第一弹性件104和限位板106。第一弹性件104连接第一凸起102和限位板106,限位板106与表盘1连接,提升阻尼组件10与通孔13连接的可靠性。阻尼结构20包括多个第二凸起200,相邻的第二凸起200之间具有凹槽,这样,在第一模式下,转动表圈2时,第一凸起102与第二凸起200的配合产生具有规律的阻尼感,同时,第一凸起102在第一弹性件104的作用下,碰撞相邻第二凸起200之间的凹槽产生碰撞音,使得在第一模式下具有明显的段落阻尼感。

可以理解的是,多个第二凸起200沿表盘1的转动方向间隔分布,因此,在第一模式下转动表圈2的过程中,第二凸起200与第一凸起102接触时,第二凸起200驱动第一凸起102向通孔13内运动,使得第一弹性件104形变,从而第一弹性件104对第一凸起102产生反作用力,这样,在表圈2转动至相邻的第二凸起200之间的凹槽对应第一凸起102时,第一凸起102在第一弹性件104的作用下弹射在相邻第二凸起200之间的凹槽处,与其发生碰撞,进而产生碰撞音。

在具体应用中,限位板106与容纳腔11的内壁侧连接,并与通孔13对应设置,进一步地,限位板106封堵通孔13的至少一部分。

具体地,如图10所示,阻尼组件10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进一步地,可以设置三套阻尼组件10,三套阻尼组件10均匀布置在表盘1上,从而使表圈2在旋转方向上受力更为均匀。

如图7、图8和图9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沿表圈2的转动轴线,表圈2与安装槽12活动连接;表圈2的内侧壁设有平滑部22,在可穿戴设备处于第二模式的情况下,阻尼组件10与平滑部22接触。

在该实施例中,沿表圈2的转动轴线,表圈2与安装槽12活动连接,使得表圈2在安装槽12内能够上下运动,进而通过表圈2的上下运动切换表圈2的转动模式。其中,表圈2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平滑部22,在可穿戴设备处于第二模式的情况下,阻尼组件10与阻尼结构20分离并与平滑部22接触,进而实现表圈2的快速转动。

在具体应用中,平滑部22位于阻尼结构20的顶部,因而向下按压表圈2时,平滑部22与阻尼组件10接触,使得阻尼组件10沿平滑部22滑动,进而实现表圈2的无阻尼感转动。向上抬起表圈2时,平滑部22与阻尼组件10分离,阻尼结构20与阻尼组件10接触,实现段落阻尼感。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在不设置平滑部22的情况下,满足表圈2的顺滑转动;具体地,在可穿戴设备处于第二模式的情况下,第二凸起200与表圈2的内侧壁间隔设置,实现表圈2的平滑转动,可以理解的是,在该种设定下,表圈2的内侧壁与第二凸起200对应的部分可以是平滑的,也可以是凹凸不平的。

如图6和图7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阻尼组件10上设有第一斜面108,表圈2上设有第二斜面24,第二斜面24连接阻尼结构20与平滑部22;在可穿戴设备处于第一模式的情况下,第一斜面108与第二斜面24相接触,在可穿戴设备处于第二模式的情况下,第一斜面108与第二斜面24分离;在可穿戴设备由第一模式切换至第二模式的过程中,第二斜面24通过第一斜面108驱动阻尼组件10缩回通孔13内。

在该实施例中,阻尼组件10上设置有第一斜面108,阻尼结构20上设置有第二斜面24,第二斜面24连接阻尼结构20和平滑部22,在可穿戴设备处于第一模式的情况下,第一斜面108与第二斜面24相接触,对阻尼组件10具有一定的限位作用,能够保证第一模式下阻尼组件10与阻尼结构20连接的可靠性,在可穿戴设备处于第二模式的情况下,第一斜面108与第二斜面24分离,使得表圈2顺滑转动。另外,在可穿戴设备由第一模式切换至第二模式的过程中,通过第一斜面108和第二斜面24的配合,使得第一凸起102沿着第二斜面24运动至平滑部22,同时驱动第一凸起102向通孔13内收缩,使得第一模式切换至第二模式的过程更顺滑。

可以理解的是,平滑部22向容纳腔11的内部凸出于阻尼结构20。

在具体应用中,第一斜面108位于第一凸起102的一侧。

其中,第一斜面108和第二斜面24相对于表圈2的转动轴线方向倾斜设置,具体地,自阻尼结构20至平滑部22,第二斜面24向表盘1的顶部倾斜,使得平滑部22凸出于阻尼结构20,进而在可穿戴设备由第一模式切换至第二模式的过程中,同时驱动第一凸起102向通孔13内收缩。

如图14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可穿戴设备还包括:驱动件3,驱动件3用于驱动表圈2运动或驱动阻尼组件10运动,以使可穿戴设备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之间切换。

在该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还包括驱动件3,驱动件3用于驱动表圈2运动或用于驱动阻尼组件10运动,进而实现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的切换,提升了可穿戴设备的自动化程度。

在具体应用中,驱动件3驱动表圈2运动时,用于驱动表圈2沿表圈2的转动轴线方向上下运动。驱动件3驱动阻尼组件10运动时,用于驱动阻尼组件10伸出通孔13或向通孔13内收缩。

如图2、图6、图7和图9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驱动件3包括:第二弹性件32,位于表圈2底部,在可穿戴设备处于第二模式的情况下,第二弹性件32处于形变状态,用于驱动表圈2向表盘1的顶部运动。

在该实施例中,驱动件3包括第二弹性件32,第二弹性件32设置在表圈2的底部,在第二弹性件32形变时,对表圈2产生向上的作用力,进而能够实现可穿戴设备由第二模式至第一模式的切换。通过第二弹性件32的设置,不需要使用额外的动力源,减小了对表盘1内部空间的占用。

在具体应用中,如图9所示,下压表圈2,第二弹性件32向下压缩,同时表圈2的第二斜面24与阻尼组件10上的第一斜面108作用,推动第一凸起102压缩进通孔13内,此时第一凸起102与第二凸起200不再配合,可穿戴设备进入第二模式,此时可快速无阻尼转动表圈2。

如图6和图7所示,当取消对表圈2下压的力后,表圈2在第二弹性件32的作用下弹回,第一凸起102无阻挡后再次弹出与第二凸起200相配合,可穿戴设备恢复第一模式。例如,用户可用同一根手指一边按下表圈2,一边顺时针或逆时针滑动表圈2,此时为第二模式,也即平滑模式;同一根手指,不用力按压表圈2,顺时针或逆时针滑动表圈2,或者两根手指捏着表圈2转动,此时为第一模式,也即段落模式。

如图13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驱动件3还包括磁性件30;表圈2的至少一部分为铁磁结构,或表圈2上设有铁磁结构,铁磁结构对应磁性件30设置,磁性件30用于吸附铁磁结构,以使可穿戴设备保持在第二模式。

在该实施例中,驱动件3还包括磁性件30,表圈2的至少一部分为铁磁结构,或者在表圈2上设置铁磁结构,进而通过磁性件30吸附铁磁结构驱动表圈2沿轴线方向运动,实现可穿戴设备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的切换。

在具体应用中,通过磁力作用,使得表圈2保持在第二模式。

具体地,可使表圈2部分或全部为铁磁结构或在表面增加铁磁结构(比如铁磁层),使表圈2可被磁力吸引。在表盘1与表圈2配合面的某些位置增加一定数量的沉槽,沉槽内装入磁性件30。当表圈2下压后,磁性件30通过铁磁结构吸引表圈2,该磁力此时大于第二弹性件32作用在表圈2上的弹力,可以使表圈2保持在平滑的第二模式,不需要持续施加下压压力;当需要恢复第一模式时,可以手动上提表圈2(例如,用手指捏着表圈2轻提表圈2),表圈2在外力和第二弹性件32的作用下升起,第一凸起102无阻挡后再次弹出与阻尼结构20相配合,恢复第一模式。

当然,也可以通过磁性件30实现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的主动切换。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磁性件30包括电磁铁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将磁性件30设置为电磁铁结构,可通过控制电磁铁结构的通断电,来主动控制表圈2的升降来切换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

在具体应用中,在第一模式下,电磁铁结构不通电,表圈2处于升起状态。当旋转表圈2的转速大于一定阈值时判断此时用户需要进入第二模式,或者通过接收用户输入的切换至第二模式的指令,控制电磁铁结构通电,磁力拉动表圈2下降,进入第二模式。

如图1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可穿戴设备还包括:滑轨4,位于第二弹性件32与表圈2之间;固定件5,与表圈2和表盘1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还包括滑轨4和固定件5,滑轨4设置在第二弹性件32和表圈2之间,能够降低表圈2与第二弹性件32之间的摩擦力,进而使得表圈2的转动更顺滑,同时,滑轨4还能够支撑表圈2,保证表圈2转动的稳定性。固定件5用于固定表圈2和表盘1,避免表圈2脱落。

可以理解的是,在固定件5的限制下,表圈2不能由安装槽12脱出,但表圈2能够相对于表盘1转动和升降。

进一步地,固定件5包括环形固定件,环形固定件设置在表圈2背离滑轨4的一侧,固定件5与显示屏组件8连接。阻尼结构20位于表圈2内侧,阻尼结构20为类齿轮结构,平滑部22为光面结构,光面结构可以大幅度减少摩擦的阻尼。

在具体应用中,在第一模式下,第二弹性件32支撑滑轨4,滑轨4托起表圈2,使表圈2上的齿轮状结构与第一凸起102配合。表圈2可在外力作用下(如用户手拧动的力)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并在固定件5的限制下不会脱落。固定件5可通过不限于双面胶、点胶、卡扣、螺钉等方式固定在表盘1上。表圈2转动时,第一凸起102在齿轮状结构和第一弹性件104的作用下做类配合运动,产生有规律的阻尼感;第一凸起102在第一弹性件104的反作用力下碰撞齿轮状结构,产生“咔哒”声和卡顿感。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驱动件3还包括电磁铁34,电磁铁34设于阻尼组件10远离阻尼结构20的一端;在可穿戴设备处于第二模式的情况下,电磁铁34通电,电磁铁34与阻尼组件10相吸附以使阻尼组件10与阻尼结构20分离;在可穿戴设备处于第一模式的情况下,电磁铁34断电,电磁铁34与阻尼组件10解除吸附,阻尼组件10与阻尼结构20配合。

在该实施例中,驱动件3包括电磁铁34,通过电磁铁34的通断电,实现对阻尼组件10的驱动。其中,在可穿戴设备处于第一模式的情况下,电磁铁34断电,失去对阻尼组件10的吸附力,进而阻尼组件10能够伸出通孔13与阻尼结构20配合,在可穿戴设备处于第二模式的情况下,电磁铁34通电,吸附阻尼组件10,使得阻尼组件10缩回至通孔13内。

在具体应用中,可将限位板106上增加电磁铁34,在可穿戴设备处于一模式的情况下,电磁铁34不通电,第一凸起102处于弹出状态,转动表圈2具有段落阻尼感。当旋转表圈2的转速大于一定阈值时,判断此时需要进入第二模式,或者接收用户输入的切换至第二模式的指令,控制电磁铁34通电,磁力吸引第一凸起102收回,第一凸起102与表圈2不再配合,进入第二模式。

如图16和图17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可穿戴设备还包括:检测件6,检测件6设于表盘1,检测件6包括光电传感器60和导光柱62,表圈2上设有至少两个色层26,至少两个色层26沿表圈2的周向分布,至少两个色层26的颜色不同且位于检测件6的检测区域,导光柱62位于光电传感器60靠近色层26的一侧,光电传感器60用于根据检测区域内的颜色变化确定表圈2的转动信息;控制部,与驱动件3和光电传感器60连接,控制部根据转动信息控制驱动件3工作。

在该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还包括检测件6和控制部,检测件6用于检测表盘1的转动信息,控制部根据转动信息控制驱动件3工作,以通过驱动件3控制表盘1升降,或控制阻尼组件10的伸缩,从而实现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的切换。

需要说明的是,转动信息包括转动方向和转动速度。

具体地,检测件6包括光电传感器60和导光柱62,光电传感器60设置在表盘1上,导光柱62设置在光电传感器60靠近色层26的一侧,以将光电传感器60发出的光线传导至检测区域,表圈2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色层26,至少两个色层26位于检测区域内,随着表圈2的转动,检测区域内的色层26发生变化,光电传感器60检测到不同的色层26,发出不同的电信号,进而根据不同的电信号确定转动信息。

在具体应用中,如图16所示,在表圈2面向表盘1的一面用阳极氧化、喷涂等工艺形成两种不同颜色的色层26,具体地,色层26包括第一色层260和第二色层262,第一色层260为白色,第二色层262为黑色。表盘1在与表圈2配合面的某一位置设置有开孔,其内装配有导光柱62,其下方装配有光电传感器60。光电传感器60自带光源和两个接收器。

假设光照在黑色表面时,单个传感器接收到的信号为0,白色表面接收到的信号为1,则表圈2静止时会有00、01、11、10四个状态。当表圈2逆时针旋转时,对应的信号为:00→01→11→10→00;反之对应的信号为00→10→11→01→00。根据信号切换时间,可对应计算出相应的转动速度。

利用光电传感器60识别表圈2的颜色,从而检测出转动方向和速度,其识别逻辑如图17。

具体地,在处于00状态时,若下个状态为10则确定表圈2正传,若下个状态为00则确定表圈2为静止,若下个状态为01则确定表圈2为反转,也即逆时针转动。

在处于01状态时,若下个状态为00则确定表圈2正传,若下个状态为01则确定表圈2为静止,若下个状态为11则确定表圈2为反转。

在处于11状态时,若下个状态为01则确定表圈2正传,若下个状态为11则确定表圈2为静止,若下个状态为10则确定表圈2为反转。

在处于10状态时,若下个状态为11则确定表圈2正传,若下个状态为10则确定表圈2为静止,若下个状态为00则确定表圈2为反转。

需要说明的是,可穿戴设备包括智能手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分类

06120115984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