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折叠式内开窗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2:08:44


一种折叠式内开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开窗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折叠式内开窗。

背景技术

由于外开窗时,窗体容易被砸坏,小孩开窗容易引发坠楼等缺陷的存在,内开窗的方式逐渐称为国内主流的开窗方式。

但若需较大的窗体开启面积时,如需要两扇窗体可打开时,现有的窗体需要两侧分别打开,则在室内窗体两侧都会出现开启的扇窗与室内安置的器物发生干涉的情况,使得开启后的窗扇对房屋内侧空间的占用大大提高,进而使得房屋内侧的空间利用率大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式内开窗,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折叠式内开窗,包括窗框、把手、第一扇框和第二扇框,第一扇框和第二扇框均由两个第一壳体和两个第二壳体组成,两个第一壳体和两个第二壳体围成矩形,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邻分布,窗框内部设置有立柱,立柱两端设置有可伸缩的拉杆,立柱上设置有驱动拉杆伸缩的把手,窗框内侧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第一滚柱滑槽,第一扇窗和第二扇窗均可沿第一滚柱滑槽滑动且均可相对于窗框转动,第一扇窗和第二扇窗一侧均通过铰链与立柱铰接,第一扇窗和第二扇窗在打开后可以以立柱为中间件折叠后靠在窗框内任意一处。

第一扇框和第二扇框上均设置有与第一滚柱滑槽一一对应的滚动单元,滚动单元包括外壳和球体,外壳与第一扇框/第二扇框连接,外壳与第一滚柱滑槽滑动连接,外壳内设置有可360°转动的球体,球体一部分露出外壳且与第一滚柱滑槽滚动连接。

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均一体成型有定位板,四个定位板围成矩形。

所述第一壳体靠近窗框一侧设置有安装板,安装板上设置有挡雨刷。

所述第一滚柱滑槽两侧均设置有第二滚柱滑槽,滚动单元可在第一滚柱滑槽与第二滚柱滑槽之间切换,第一扇窗和第二扇窗打开后立柱可收回窗框内侧。

所述第一滚柱滑槽和第二滚柱滑槽之间设置有缺口,缺口包括弧段和两个直段,两个直段之间的距离与外壳相同,弧段的直径与球体的直径相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在滚动单元、立柱、把手和拉杆的设置下,使得第一扇窗和第二扇窗在打开后可以以立柱为中间件折叠后靠在窗框内任意一处,在同样的窗体开启面积且在内开窗的情况下,可大大减少开窗后对房屋内侧的空间占用,使得在房屋内部布置时无需考虑两侧扇窗开启后与器物干涉的问题。

2、在第二滚柱滑槽和缺口的设置下,使得第一扇窗和第二扇窗可在不同滑槽内切换,可使立柱收回窗框内侧,进一步大量减少扇窗对室内的空间占用,如可避免孩子或者个字矮小的人在室内移动时不会由于没有注意而撞到打开的扇窗造成身体损伤的情况等出现

3、在第一滚柱滑槽和第二滚柱滑槽的设置下,窗体漏下的水会汇聚在第一滚柱滑槽底部底端并被第一滚柱滑槽的边缘阻隔,可避免水进入室内。

4、挡雨刷的设置使得在关窗时窗体的密封性能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中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铰链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第一壳体的截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第二壳体的截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第一滚柱滑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滚动单元与滚柱滑槽的配合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滚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中毛刷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开窗后窗扇第一位置分布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开窗后窗扇第二位置分布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中第一滚柱滑槽和第二滚柱滑槽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中图14中C-C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开窗后窗扇位置分布示意图。

图中: 1、窗框;2、立柱;3、把手;4、第一扇框;5、第二扇框;6、定位板;7、铰链;8、拉杆;9、挡雨刷;10、滚动单元;11、第二壳体;12、第一壳体;13、安装板;14、外壳;15、球体;16、第一滚柱滑槽;17、第二滚柱滑槽;18、弧段;19、直段;20、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13,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提供一种折叠式内开窗,参阅图1,包括窗框1、把手3、第一扇框4和第二扇框5,第一扇框4和第二扇框5均由两个第一壳体12和两个第二壳体11组成,两个第一壳体12为左右两个壳体,两个第二壳体11为上下两个壳体,两个第一壳体12和两个第二壳体11围成矩形。

窗框1内部设置有立柱2,参阅图4和图3,立柱2两端设置有可伸缩的拉杆8,立柱2上设置有驱动拉杆8伸缩的把手3,转动把手3可使上下的拉杆8收回或伸出,在关窗时,拉杆8伸出没入第一滚柱滑槽16内侧关闭窗体,第一扇框4、第二扇框5和立柱2均位于窗框1内侧,如图1所示;在开窗时,拉杆8收回立柱2内侧,使得立柱2在移动时,拉杆8与第一滚柱滑槽16不会发生干涉,窗体可以打开,置于把手3如何驱动拉杆8伸缩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在此不再赘述。

参阅图6和图7,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1上均一体成型有定位板6,四个定位板6围成矩形,形成回字形的凸出部可实现玻璃安装时的快速定位。

参阅图6,第一壳体12靠近窗框1一侧设置有安装板13,安装板13上设置有挡雨刷9(参阅图11),挡雨刷9朝向窗体内侧可在关窗时实现窗体的密封。

窗框1内侧顶部和底部均固定安装有第一滚柱滑槽16,参阅图8,第一滚柱滑槽16的截面为U型,第一滚柱滑槽16的竖向间距为d

参阅图10,滚动单元10包括外壳14和球体15,外壳14与第一扇框4/第二扇框5固定连接,外壳14与第一滚柱滑槽16滑动连接,外壳14的外径为d

进而球体15可360°转动,球体15露出外壳14的部分与第一滚柱滑槽16滚动连接。

参阅图2,第一扇框4和第二扇框5上均设置有与第一滚柱滑槽16一一对应的滚动单元10。

第一扇窗4和第二扇窗5均可沿第一滚柱滑槽16滑动且均可相对于窗框1转动(参阅图9),第一扇窗4和第二扇窗5一侧均通过铰链7(铰链7的具体结构参阅图5)与立柱2铰接,第一扇窗4和第二扇窗5在打开后可以以立柱2为中间件折叠后靠在窗框1内任意一处。

如在窗体打开后,参阅图12,可形成V字形状停靠在窗框1内,参阅图13,第一扇框4和第二扇框5并成一排直接停靠在窗框1边缘。

同样的窗体开启面积且在内开窗的情况下,可大大减少开窗后对房屋内侧的空间占用,如本发明中两个扇窗可停靠在一侧,另一侧即可放置器物,在房屋内部布置时无需考虑两侧扇窗开启后与器物干涉的问题。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

参阅图14~16,第一滚柱滑槽16两侧均设置有第二滚柱滑槽17,滚动单元10可在第一滚柱滑槽16与第二滚柱滑槽17之间切换,第一滚柱滑槽16和第二滚柱滑槽17之间设置有缺口20,缺口20包括弧段18和两个直段19,两个直段19之间的距离为d

参阅图16,将第一扇窗4和第二扇窗5先推动至窗框1边缘,两侧的滚动单元10分别利用缺口20切换至第二滚柱滑槽17内,第一扇窗4和第二扇窗5的间距被拉开,恢复旋转自由度,此时可使立柱2收回窗框1内侧,进一步大量减少扇窗对室内的空间占用,如可避免孩子或者个字矮小的人在室内移动时不会由于没有注意而撞到打开的扇窗造成身体损伤的情况等出现。

同理第二滚柱滑槽17也可起到上述防止窗体漏水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相关技术
  • 一种折叠式内开窗
  • 一种隔热平开窗的内开窗扇型材
技术分类

0612011318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