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带洞口叠合墙模型生成方法及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2:18:04


带洞口叠合墙模型生成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洞口叠合墙模型生成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实际墙体施工项目中,带洞口叠合墙模型可以用于生成对应的施工图纸,以便施工人员按照施工图纸进行墙体施工。

目前,带洞口叠合墙模型多采用手动方式生成,即在生成实体墙体之后,手动绘制洞口轮廓,然后进行扣减处理,生成洞口,该方法不仅设计效率较低,而且易造成设计误差,影响施工项目进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洞口叠合墙模型生成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手动带洞口叠合墙模型效率较低的缺陷。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洞口叠合墙模型生成方法,包括:

基于带洞口叠合墙的结构参数,生成叠合墙墙体以及所述叠合墙墙体对应的洞口;

按照所述洞口的封堵参数,自动在所述洞口的轮廓生成封堵件,形成洞口封堵的叠合墙模型。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带洞口叠合墙模型生成方法,所述叠合墙墙体包括第一叶板、第二叶板以及二者之间的中间空腔;

所述按照所述洞口的封堵参数,自动在所述洞口的轮廓生成封堵件,包括:

按照所述封堵参数获取指定叶板,以所述指定叶板的洞口的第一轮廓作为起点,自动对所述指定叶板的洞口外扩至第二轮廓,在第一轮廓和第二轮廓之间形成阻断所述洞口与所述空腔连通的封堵件。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带洞口叠合墙模型生成方法,

所述以所述指定叶板的洞口的第一轮廓作为起点,自动对所述指定叶板的洞口外扩至第二轮廓,在第一轮廓和第二轮廓之间形成阻断所述洞口与所述中间空腔连通的封堵件,包括:

选定所述洞口为第一体量,所述第一体量的第一轮廓为起点向外扩大,生成第二体量;

对第二体量和第一体量进行布尔运算,使第二体量裁剪第一体量后形成第三体量,并将第三体量沿指定叶板的法线方向产生厚度,形成封堵所述空腔的封堵件体量。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带洞口叠合墙模型生成方法,所述对第二体量和第一体量进行布尔运算,使第二体量裁剪第一体量后形成第三体量,并将第三体量沿指定叶板的法线方向产生厚度,形成封堵所述空腔的封堵件体量,包括:

对所述第一叶板或所述第二叶板,进行第二体量裁剪第一体量形成第三体量,并将第三体量沿指定叶板的法线方向向空腔延伸至另一叶板,形成封堵所述空腔的封堵件体量。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带洞口叠合墙模型生成方法,

所述封堵参数包括墙体内缩距离和生效范围,所述墙体内缩距离包括左侧封堵厚度、右侧封堵厚度、上侧封堵厚度以及下侧封堵厚度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生效范围包括第一叶板或所述第二叶板;

按照所述封堵参数获取指定叶板,以所述指定叶板的洞口的第一轮廓作为起点,自动对所述指定叶板的洞口外扩至第二轮廓,包括:

根据所述生效范围确定所述指定叶板,以及根据所述墙体内缩距离将所述指定叶板的洞口外扩至第二轮廓。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带洞口叠合墙模型生成方法,所述基于带洞口叠合墙的结构参数,生成叠合墙墙体以及所述叠合墙墙体对应的洞口,包括:

基于带洞口叠合墙的结构参数,生成所述叠合墙墙体;

对所述叠合墙墙体进行扣减处理,在所述叠合墙墙体上生成对应的洞口。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带洞口叠合墙模型生成方法,所述结构参数包括叠合墙墙体的结构尺寸参数、洞口的结构尺寸参数以及所述洞口在所述叠合墙墙体中的位置信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带洞口叠合墙模型生成装置,包括:

墙体生成单元,用于基于带洞口叠合墙的结构参数,生成叠合墙墙体以及所述叠合墙墙体对应的洞口;

模型生成单元,用于按照所述洞口的封堵参数,自动在所述洞口的轮廓生成封堵件,形成洞口封堵的叠合墙模型。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带洞口叠合墙模型生成装置,所述叠合墙墙体包括第一叶板、第二叶板以及二者之间的中间空腔;

所述模型生成单元,具体用于:

按照所述封堵参数获取指定叶板,以所述指定叶板的洞口的第一轮廓作为起点,自动对所述指定叶板的洞口外扩至第二轮廓,在第一轮廓和第二轮廓之间形成阻断所述洞口与所述空腔连通的封堵件。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带洞口叠合墙模型生成装置,所述模型生成单元,包括:

第一生成单元,用于选定所述洞口为第一体量,所述第一体量的第一轮廓为起点向外扩大,生成第二体量;

第二生成单元,用于对第二体量和第一体量进行布尔运算,使第二体量裁剪第一体量后形成第三体量,并将第三体量沿指定叶板的法线方向产生厚度,形成封堵所述空腔的封堵件体量。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带洞口叠合墙模型生成装置,所述第二生成单元,用于:

对所述第一叶板或所述第二叶板,进行第二体量裁剪第一体量形成第三体量,并将第三体量沿裁剪叶的法线方向向空腔延伸至未裁剪叶板,形成封堵所述空腔的封堵件体量。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带洞口叠合墙模型生成装置,所述封堵参数包括墙体内缩距离和生效范围,所述墙体内缩距离包括左侧封堵厚度、右侧封堵厚度、上侧封堵厚度以及下侧封堵厚度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生效范围包括第一叶板或所述第二叶板;

所述模型生成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生效范围确定所述指定叶板,以及根据所述墙体内缩距离将所述指定叶板的洞口外扩至第二轮廓。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任一种所述带洞口叠合墙模型生成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种所述带洞口叠合墙模型生成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提供的带洞口叠合墙模型生成方法及装置,基于带洞口叠合墙的结构参数,能够自动且快速生成叠合墙墙体以及叠合墙墙体对应的洞口,并按照洞口的封堵参数,一键自动在洞口的轮廓生成封堵件,形成洞口封堵叠合墙模型,不仅能够大幅度提高带洞口叠合墙模型设计效率,而且能够避免传统方法中手动生成带洞口墙模型带来的误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带洞口叠合墙模型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封堵参数输入界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带洞口叠合墙模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带洞口叠合墙模型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带洞口叠合墙模型生成过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带洞口叠合墙模型生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目前,带洞口叠合墙模型多采用手动方式生成,具体为:手动绘制实体墙体轮廓,并拉伸生成实体墙体模型,然后手动在实体墙体上绘制洞口轮廓,然后根据洞口轮廓进行扣减处理,生成洞口,该方法不仅设计效率较低,而且易造成设计误差,影响施工项目进度。

对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洞口叠合墙模型生成方法。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带洞口叠合墙模型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0、基于带洞口叠合墙的结构参数,生成叠合墙墙体以及叠合墙墙体对应的洞口。

具体地,带洞口叠合墙通常包括叠合墙墙体和洞口两部分,洞口开设于叠合墙墙体上,叠合墙墙体通常由两个实体体量加中间空腔组成。带洞口叠合墙的结构参数包括叠合墙墙体的结构尺寸参数(如长度、宽度、厚度等),洞口的结构尺寸(如洞口的长度、宽度等),以及洞口在叠合墙墙体的位置信息(如洞口中心与叠合墙墙体中心重合、洞口中心相对于叠合墙墙体向右偏移x等)。结构参数可以是预先设置的,也可以是用户根据不同施工项目实时输入的参数,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基于结构参数中携带的叠合墙墙体的结构尺寸参数,可以自动生成叠合墙墙体,然后结合结构参数中携带的洞口的结构尺寸以及洞口在叠合墙墙体的位置信息,可以对叠合墙墙体进行扣减处理,进而自动生成叠合墙墙体上的洞口。

步骤120、按照所述洞口的封堵参数,自动在所述洞口的轮廓生成封堵件,形成洞口封堵的叠合墙模型。

具体地,洞口的封堵参数指洞口需要封堵的尺寸信息,在洞口的轮廓生成封堵件时,可以在生成叠合墙墙体以及叠合墙墙体对应的洞口之后,按照封堵参数,以洞口的轮廓作为起点,进行洞口外扩,形成封堵件。例如,若要在尺寸为100mm×100mm的洞口形成封堵厚度为20mm的封堵件,只需先实际尺寸形成100mm×100mm的洞口,然后以洞口的轮廓为起点进行洞口外扩20mm,即可快速形成轮廓尺寸为120mm×120mm的封堵件。该方法不仅可以自动且快速生成封堵件,操作步骤简单便捷。其中封堵件的厚度即为外扩的厚度,从而外扩得到的新的体量为封堵件的体量(即封堵体量)。

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进行封堵,例如,①直接封堵方案:在生成叠合墙墙体以及叠合墙墙体对应的洞口后直接封堵,但该方法会使后期生产难度加大。②内缩封堵方案:在生成叠合墙墙体以及叠合墙墙墙体对应的洞口时,需要基于封堵参数和封堵件的轮廓尺寸,计算得到余量轮廓尺寸,形成余量体量,然后在余量轮廓处进行内缩,形成封堵件。例如,同样要在尺寸为100mm×100mm的洞口形成封堵厚度为20mm的封堵件,需先计算100mm+20mm=120mm为余量体量,然后生成120mm×120mm的洞口,然后以洞口轮廓为起点进行洞口内缩20mm,才能得到同样的封堵部件。该方案需要额外计算一个余量轮廓尺寸,效率较低。

由此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按照洞口的封堵参数,自动在洞口的轮廓生成封堵件,即实现一键自动生成封堵件,用于封堵。

例如,如图2所示,若需要在洞口外围一周进行封堵,封堵的厚度为50mm,则可以在输入栏中的左侧封堵厚度、右侧封堵厚度、上侧封堵厚度以及下侧封堵厚度中输入50,进而可以自动以洞口的轮廓作为起点,以洞口中心作为方向起点,分别向左、向右、向上和向下外扩50mm,最终形成如图3所示的带洞口叠合墙模型。

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将上述实施例的方法以程序编写至相应的软件(如BIM软件),从而在需要生成带洞口叠合墙模型时,选择或自定义输入相应的结构参数后,可直接快速自动生成对应的带洞口叠合墙模型,相较于传统方法中需要手动绘制实体墙体轮廓,并拉伸生成实体墙体模型,然后手动在实体墙体上绘制洞口轮廓,然后根据洞口轮廓进行扣减处理生成洞口,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减少了手动工作量,进一步提高了错缝叠合墙模型的设计效率,而且本实施例中在生成洞口的基础上,对洞口进行了外扩处理,从而可以为后期洞口封堵提供封堵体量。

如图4所示(图4中所有尺寸的长度单位为mm),已知叠合墙墙体的结构参数为3400(长)×3000(宽),洞口的结构参数为1600(长)×1600(宽),且洞口中心与叠合墙墙体中心重合。基于上述结构参数,可以一键生成①中的叠合墙墙体以及叠合墙墙体对应的洞口,此时生成洞口的轮廓为洞口原始轮廓。接着,按照洞口的封堵参数200(左侧封堵厚度)×200(右侧封堵厚度)×200(上侧封堵厚度)×200(下侧封堵厚度),以洞口的原始轮廓作为起点,以洞口的中心作为起点方向,自动对洞口进行外扩,从而可以得到②中的洞口外扩轮廓,进而基于洞口外扩轮廓以及洞口原始轮廓可以一键自动生成③中的封堵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带洞口叠合墙模型生成方法,基于带洞口叠合墙的结构参数,能够自动且快速生成叠合墙墙体以及叠合墙墙体对应的洞口,并按照洞口的封堵参数,可以在洞口的轮廓一键自动生成封堵件,形成洞口封堵叠合墙模型,不仅能够大幅度提高带洞口叠合墙模型设计效率,而且能够避免传统方法中手动生成带洞口墙模型带来的误差。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叠合墙墙体包括第一叶板、第二叶板以及二者之间的中间空腔;

按照洞口的封堵参数,自动在洞口的轮廓生成封堵件,包括:

按照封堵参数获取指定叶板,以指定叶板的洞口的第一轮廓作为起点,自动对指定叶板的洞口外扩至第二轮廓,在第一轮廓和第二轮廓之间形成阻断洞口与空腔连通的封堵件。

具体地,叠合墙墙体包括第一叶板、第二叶板以及中间空腔,中间空腔位于第一叶板和第二叶板之间。封堵参数包括封堵件的尺寸信息以及指定叶板信息,指定叶板为待进行裁剪生成封堵件的叶板。第一轮廓为指定叶板的洞口轮廓,第二轮廓为在对指定叶板的洞口进行外扩后得到新的体量的轮廓。

当接收到裁剪指令时,可以根据封堵参数获取指定叶板(指定叶板为第一叶板和/或第二叶板),并以指定叶板的洞口的第一轮廓作为起点,按照封堵参数,自动对指定叶板的洞口外扩至第二轮廓,从而能够快速且准确在第一轮廓和第二轮廓之间形成阻断洞口与空腔连通的封堵件在相应待外扩叶板侧对洞口进行外扩,即实现一键自动生成封堵件。

可以理解的是,裁剪指令可以是当检测到叠合墙墙体被选中时发送的,如用户选择第一叶板时,则待外扩叶板为第一叶板;当用户选择第二叶板时,则待外扩叶板为第二叶板。裁剪指令也可以是当检测到用户输入的裁剪指令时发送的,如用户在输入栏输入“裁剪第一叶板”,则触发发送裁剪指令,以在第一叶板侧对洞口进行外扩。同理,当用户输入“裁剪第二叶板”,则触发发送裁剪指令,以在第二叶板侧对洞口进行外扩。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以指定叶板的洞口的第一轮廓作为起点,自动对指定叶板的洞口外扩至第二轮廓,在第一轮廓和第二轮廓之间形成阻断洞口与中间空腔连通的封堵件,包括:

选定洞口为第一体量,第一体量的第一轮廓为起点向外扩大,生成第二体量;

对第二体量和第一体量进行布尔运算,使第二体量裁剪第一体量后形成第三体量,并将第三体量沿指定叶板的法线方向产生厚度,形成封堵空腔的封堵件体量。

具体地,封堵参数包括洞口需要封堵的尺寸信息以及指定叶板信息,第一体量为洞口对应的体量,第一轮廓为指定叶板的洞口轮廓,第二体量对指定叶板的洞口进行外扩后得到的体量,即第二体量为第一体量加上封堵件体量,第二轮廓为第二体量对应的轮廓,第三体量为第二体量裁剪第一体量后得到的体量,叶板的法线方向为指定叶板的厚度方向。

如图5所示,第一排视图为叠合墙立式放置时对应的侧面视图,第二排视图为叠合墙立式放置时对应的正面视图,其中叠合墙墙体包括叶板A和叶板B,若指定叶板为叶板A,则选定洞口作为第一体量,然后以第一体量的第一轮廓为起点,以洞口中心为起点方向,沿着叶板A或叶板B的水平方向向外扩大,生成第二体量,接着对第二体量和第一体量进行布尔运算,使第二体量裁剪第一体量后形成第三体量,即对叶板A进行裁剪,得到第三体量,然后将第三体量沿指定叶板的法线方向(如图5中所示的法线方向,即叶板A朝叶板B的方向)产生厚度,形成封堵空腔的封堵件体量。

由此可见,本发明实施例选定洞口为第一体量,第一体量的第一轮廓为起点向外扩大,生成第二体量;对第二体量和第一体量进行布尔运算,使第二体量裁剪第一体量后形成第三体量,并将第三体量沿指定叶板的法线方向产生厚度,不仅能够快速且准确形成封堵件体量,而且可以保证洞口原始的尺寸信息不变。同时,第三体量可以作为带洞口叠合墙的封堵件体量,从而可以为后期计算封堵材料(如混凝土)的用量,而不需要再根据封堵参数计算封堵材料的用量,从而提高了封堵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形成封堵体量并不仅限于上述第二体量裁剪第二体量的方式,还可以指定整个叶板体量为第四体量,将第四体量裁剪第一体量得到第五体量,将第四体量裁剪第二体量得到第六体量,再将第五体量裁剪第六体量,也能得到上述第三体量。但这种方式方法步骤较多,不够便捷。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对第二体量和第一体量进行布尔运算,使第二体量裁剪第一体量后形成第三体量,并将第三体量沿指定叶板的法线方向产生厚度,形成封堵空腔的封堵件体量,包括:

对第一叶板或第二叶板,进行第二体量裁剪第一体量形成第三体量,并将第三体量沿指定叶板的法线方向向空腔延伸至另一叶板,形成封堵空腔的封堵件体量。

具体地,若指定叶板为第一叶板,则对第一叶板进行第二体量裁剪第一体量形成第三体量,并将第三体量沿第一叶板的法线方向向空腔延伸至第二叶板,形成封堵空腔的封堵件体量。若指定叶板为第二叶板,则对第二叶板进行第二体量裁剪第一体量形成第三体量,并将第三体量沿第二叶板的法线方向向空腔延伸至第一叶板,形成封堵空腔的封堵件体量。

本发明实施例中,仅仅对两个叶板中的一者进行指定、裁剪,即指定叶板为第一叶板或第二叶板,从而在后期施工进行封堵浇注(如混凝土浇注)时,可以将叠合墙墙体水平放置,即将未裁剪的叶板(未裁剪叶板指叠合墙墙体中除指定叶板外的另一叶板)放在水平面上,指定叶板置于未裁剪叶板上,从而可以快速从上至下完成封堵浇注。然而,若指定叶板为第一叶板和第二叶板,即第一叶板和第二叶板均需要进行裁剪,从而在后期施工进行封堵浇注时,若将叠合墙墙体水平放置,为了避免浇注过程中混凝土漏出,则需要在水平面上先放置一个模具,再将第一叶板或第二叶板水平置于该模具上,以完成封堵浇注,即若指定叶板为第一叶板和第二叶板,会增加封堵浇注成本,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指定叶板为第一叶板或第二叶板,不仅能够快速完成浇注,而且未裁剪的叶板可以充当模具的作用,避免浇注过程中混凝土漏出,降低了封堵浇注成本。

对于叠合墙墙体来说,上述第一叶板、第二叶板一个朝向室外、一个朝向室内。更进一步的方案中,上述指定的需裁剪叶板是朝向室内的叶板,不需裁剪的叶板是朝向室外的叶板。这样,室外叶板相对于室内叶板少一个接缝,这样,可以减少室外水流进入室内的情况,进一步保证叠合墙墙体的防水性能,这种方式尤其适用于地下室的叠合墙墙体。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封堵参数包括墙体内缩距离和生效范围,墙体内缩距离包括左侧封堵厚度、右侧封堵厚度、上侧封堵厚度以及下侧封堵厚度中的一种或多种,生效范围包括第一叶板和/或第二叶板;

按照封堵参数获取指定叶板,以指定叶板的洞口的第一轮廓作为起点,自动对指定叶板的洞口外扩至第二轮廓,包括:

根据生效范围确定指定叶板,以及根据墙体内缩距离将指定叶板的洞口外扩至第二轮廓。

具体地,封堵参数包括墙体内缩距离和生效范围,墙体内缩距离指洞口需要封堵的尺寸信息,包括左侧封堵厚度、右侧封堵厚度、上侧封堵厚度以及下侧封堵厚度中的一种或多种,基于墙体内缩距离可以确定封堵件体量。生效范围指洞口外扩的范围,包括第一叶板或第二叶板,如图2所示,若生效范围为A板,则在A板侧对洞口进行外扩;若生效范围为B板,则在B板侧对洞口进行外扩;若生效范围为A板和B板,则在A板侧和B板侧对洞口进行外扩。

在用户选择生效范围后,即可确定指定叶板(第一叶板或第二叶板),以及在用户确定墙体内缩距离后,可以在指定叶板侧按照墙体内缩距离将指定叶板的洞口外扩至第二轮廓,实现在第一轮廓和第二轮廓之间自动形成阻断洞口与空腔连通的封堵件。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基于带洞口叠合墙的结构参数,生成叠合墙墙体以及叠合墙墙体对应的洞口,包括:

基于带洞口叠合墙的结构参数,生成叠合墙墙体;

对叠合墙墙体进行扣减处理,在叠合墙墙体上生成对应的洞口。

基于上述实施例,基于带洞口叠合墙的结构参数,生成叠合墙墙体以及叠合墙墙体对应的洞口,包括:

基于带洞口叠合墙的结构参数,生成叠合墙墙体;

对叠合墙墙体进行扣减处理,在叠合墙墙体上生成对应的洞口。

具体地,带洞口叠合墙的结构参数包括叠合墙墙体的结构尺寸参数(如长度、宽度、厚度等),洞口的结构尺寸(如洞口的长度、宽度等),以及洞口在叠合墙墙体的位置信息(如洞口中心与叠合墙墙体中心重合、洞口中心相对于叠合墙墙体向右偏移x等)。

基于结构参数中携带的叠合墙墙体的结构尺寸参数,可以生成叠合墙墙体,然后结合结构参数中携带的洞口的结构尺寸以及洞口在叠合墙墙体的位置信息,可以对叠合墙墙体进行扣减处理,进而生成叠合墙墙体上的洞口。

例如,结构参数包括叠合墙墙体的结构尺寸100cm×50cm×5cm,洞口的结构尺寸为30cm×10cm×5cm,且洞口的中心与叠合墙体的中心重合,从而可以先基于结构尺寸100cm×50cm×5cm生成叠合墙墙体,再以叠合墙墙体为中心,以结构尺寸30cm×10cm×5cm对叠合墙墙体进行扣减处理,从而可以生成叠合墙墙体对应的洞口。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结构参数包括叠合墙墙体的结构尺寸参数、洞口的结构尺寸参数以及洞口在叠合墙墙体中的位置信息。

具体地,结构参数包括叠合墙墙体的结构尺寸参数(如长度、宽度、厚度等),洞口的结构尺寸(如洞口的长度、宽度等),以及洞口在叠合墙墙体的位置信息(如洞口中心与叠合墙墙体中心重合、洞口中心相对于叠合墙墙体向右偏移x等)。结构参数可以是预先设置的,也可以是用户根据不同施工项目实时输入的参数,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下面对本发明提供的带洞口叠合墙模型生成装置进行描述,下文描述的带洞口叠合墙模型生成装置与上文描述的带洞口叠合墙模型生成方法可相互对应参照。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洞口叠合墙模型生成装置,如图6所示,该装置包括:

墙体生成单元610,用于基于带洞口叠合墙的结构参数,生成叠合墙墙体以及叠合墙墙体对应的洞口;

模型生成单元620,用于按照所述洞口的封堵参数,自动在所述洞口的轮廓生成封堵件,形成洞口封堵的叠合墙模型。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叠合墙墙体包括第一叶板、第二叶板以及二者之间的中间空腔;

所述模型生成单元620,具体用于:

按照所述封堵参数获取指定叶板,以所述指定叶板的洞口的第一轮廓作为起点,自动对所述指定叶板的洞口外扩至第二轮廓,在第一轮廓和第二轮廓之间形成阻断所述洞口与所述空腔连通的封堵件。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模型生成单元620,包括:

第一生成单元,用于选定所述洞口为第一体量,所述第一体量的第一轮廓为起点向外扩大,生成第二体量;

第二生成单元,用于对第二体量和第一体量进行布尔运算,使第二体量裁剪第一体量后形成第三体量,并将第三体量沿指定叶板的法线方向产生厚度,形成封堵所述空腔的封堵件体量。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第二生成单元,用于:

对所述第一叶板或所述第二叶板,进行第二体量裁剪第一体量形成第三体量,并将第三体量沿裁剪叶的法线方向向空腔延伸至未裁剪叶板,形成封堵所述空腔的封堵件体量。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封堵参数包括墙体内缩距离和生效范围,所述墙体内缩距离包括左侧封堵厚度、右侧封堵厚度、上侧封堵厚度以及下侧封堵厚度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生效范围包括第一叶板或所述第二叶板;

所述模型生成单元620,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生效范围确定所述指定叶板,以及根据所述墙体内缩距离将所述指定叶板的洞口外扩至第二轮廓。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墙体生成单元610,包括:

第一生成单元,用于基于带洞口叠合墙的结构参数,生成所述叠合墙墙体;

第二生成单元,用于对所述叠合墙墙体进行扣减处理,在所述叠合墙墙体上生成对应的洞口。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结构参数包括叠合墙墙体的结构尺寸参数、洞口的结构尺寸参数以及所述洞口在所述叠合墙墙体中的位置信息。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processor)710、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Interface)720、存储器(memory)730和通信总线740,其中,处理器710,通信接口720,存储器730通过通信总线740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处理器710可以调用存储器730中的逻辑指令,以执行带洞口叠合墙模型生成方法,该方法包括:基于带洞口叠合墙的结构参数,生成叠合墙墙体以及所述叠合墙墙体对应的洞口;按照所述洞口的封堵参数,自动在所述洞口的轮廓生成封堵件,形成洞口封堵的叠合墙模型。

此外,上述的存储器730中的逻辑指令可以通过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计算机能够执行上述各方法所提供的带洞口叠合墙模型生成方法,该方法包括:基于带洞口叠合墙的结构参数,生成叠合墙墙体以及所述叠合墙墙体对应的洞口;按照所述洞口的封堵参数,自动在所述洞口的轮廓生成封堵件,形成洞口封堵的叠合墙模型。

又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执行上述各提供的带洞口叠合墙模型生成方法,该方法包括:基于带洞口叠合墙的结构参数,生成叠合墙墙体以及所述叠合墙墙体对应的洞口;按照所述洞口的封堵参数,自动在所述洞口的轮廓生成封堵件,形成洞口封堵的叠合墙模型。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相关技术
  • 带洞口叠合墙模型生成方法及装置
  • 错缝叠合墙模型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3240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