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基于蓝铜胜肽和四氢嘧啶的复配物、制法和应用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26


一种基于蓝铜胜肽和四氢嘧啶的复配物、制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四氢嘧啶的应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蓝铜胜肽和四氢嘧啶的复配物、制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创伤愈合是指基体遭受外力作用,皮肤等组织出现离断或缺损后的愈复过程,包括各种组织的再生和肉芽组织增生、瘢痕组织形成的复合组合,表现出各种过程的协同作用。伤口的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包括:急性炎症期、细胞增生期、瘢痕形成期以及表皮和其他组织再生。而对于创伤愈合的时间以及瘢痕的大小其决定因素在于损伤的程度以及组织的再生能力。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其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及附属器官等多层结构组成。最外层主要由皮脂层和角质层构成,也称“皮肤屏障”,能有效地防止细菌、有害化学物质的侵入,并可防止体内水分蒸发,使皮肤平滑,有光泽。人体皮肤这种天然的防护机制只允许水分和脂溶性物质通过,具有一定的保湿作用。

依克多因,化学名称为(4s)-2-甲基-1,4,5,6-四氢甲基嘧啶-4-羧酸,通常简称为四氢嘧啶。在自然界中,它广泛存在于嗜盐细菌中,在高盐、高温、紫外线辐射等极端条件下,用于保护嗜盐菌免受伤害。其具有修复皮肤屏障以抵御颗粒污染物侵害、修护及抵抗UV损伤、修复敏感肌及抗刺激、减少光老化及抗衰老等功能。且研究表明,依克多因具有修复伤口愈合的功效,但由于依克多因为水溶性物质,其修复伤口愈合的功能仅仅作用于表皮,而很难透过角质层或毛囊皮脂腺被皮肤所吸收,进而进入到皮肤内部,促进皮肤内部的组织再生,缩短伤口愈合的时间。

基于此,现亟需一种能够基于依克多因实现由皮肤内部组织再生进而促进伤口愈合的物质。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蓝铜胜肽和四氢嘧啶的复配物及制法,该复配物应用于修复伤口愈合时,能够使得四氢嘧啶渗透到皮肤内部,进而促进组织再生,从内而外有效修复伤口愈合。

技术方案:本发明基于蓝铜胜肽和四氢嘧啶的复配物,按质量分数计包括:蓝铜胜肽0.005-1%、四氢嘧啶0.1-7%、透明质酸0.01-2%、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0.01-0.1%、海藻糖1-10%、L-2-氧代噻唑烷-4-羧酸0.05-0.15%、防腐剂0.1-1.5%、丁二醇1-3%及余量水。

本发明通过将蓝铜胜肽、四氢嘧啶、透明质酸和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进行复配,依托于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和小分子透明质酸分子的引入,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分子主链柔顺、分子间作用力小,表面张力低,其上的双氨基极性强,进而与小分子透明质酸和四氢嘧啶上的羧基相互作用,在羧基和氨基的反应机理下,通过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的桥接作用,能够使得四氢嘧啶接枝到透明质酸分子上,通过小分子透明质酸分子的渗透入皮肤内部的能力,进而实现结合到该小分子透明质酸载体上的四氢嘧啶真正地进入到皮肤内部,促进皮肤内部组织的再生,修复伤口愈合,且同时结合蓝铜胜肽,实现内外双重功效结合的伤口愈合,有效缩短愈合的时间。

进一步说,本发明所采用的透明质酸为小分子量透明质酸,分子量为400000-1000000。

进一步说,本发明所采用的防腐剂由80%的1,2-己二醇及20%的乙基己基甘油复配而成。

进一步说,本发明的该复配物为精华液,其包括蓝铜胜肽0.005-1%、四氢嘧啶0.1-7%、透明质酸0.01-2%、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0.01-0.1%、海藻糖1-10%、L-2-氧代噻唑烷-4-羧酸0.05-0.15%、防腐剂0.1-1.5%、丁二醇2-6%、甘油2-4%、黄原胶0.15-0.2%、丙烯酸(酯)类/C10-30 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0.1-0.2%、尿囊素0.1-0.2%、1,2-己二醇0.5-1%、对羟基苯乙酮0.5-1%、甘草酸二钾0.1-0.3%、香精0.15-0.2%及余量水。

进一步说,本发明的复配物为凝胶,其包蓝铜胜肽0.005-1%、四氢嘧啶0.1-7%、透明质酸0.01-2%、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0.01-0.1%、海藻糖1-10%、L-2-氧代噻唑烷-4-羧酸0.05-0.15%、防腐剂0.1-1.5%、丁二醇2-6%、甘油2-4%、黄原胶0.15-0.2%、丙烯酸(酯)类/C10-30 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0.4-0.5%、1,2-己二醇0.5-1%、对羟基苯乙酮0.5-1%、增溶剂0.4-0.5%、香精0.1-0.2%及余量水。

进一步说,本发明的复配物为乳液,其包括蓝铜胜肽0.005-1%、四氢嘧啶0.1-7%、透明质酸0.01-2%、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0.01-0.1%、海藻糖1-10%、L-2-氧代噻唑烷-4-羧酸0.05-0.15%、防腐剂0.1-1.5%、丁二醇2-6%、甘油4-6%、黄原胶0.15-0.2%、尿囊素0.1-0.2%、茶籽油1-3%、棕榈酸乙基己酯1-3%、聚二甲基硅氧烷1-2%、碳酸二辛酯1-2%、牛油果树果脂1-3%、甘油硬脂酸酯0.5-1%、辛酸/癸酸甘油三酯1-3%、角鲨烷1-3%、生育酚乙酸酯0.2-0.4%、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铵/VP共聚物0.5-1%、苯氧乙醇0.5-1%、甘草酸二钾0.1-0.3%、香精0.1-0.2%及余量水。

进一步说,本发明的复配物为膏霜,其包括蓝铜胜肽0.005-1%、四氢嘧啶0.1-7%、透明质酸0.01-2%、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0.01-0.1%、海藻糖1-10%、L-2-氧代噻唑烷-4-羧酸0.05-0.15%、防腐剂0.1-1.5%、丁二醇2-6%、甘油1-3%、黄原胶0.1-0.2%、尿囊素0.1-0.2%、茶籽油1-3%、棕榈酸乙基己酯1-3%、聚二甲基硅氧烷1-2%、生育酚乙酸酯0.2-0.4%、碳酸二辛酯1-2%、鲸蜡硬脂醇1-3%、甘油硬脂酸酯0.5-1%、牛油果树果脂1-3%、角鲨烷1-3%、辛酸/癸酸甘油三酯1-3%、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钠共聚物1-3%、辛甘醇0.5-1%、香精0.1-0.2%及余量水。

本发明制备上述复配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透明质酸配制成质量浓度为0.01-2%的水溶液,加入四氢嘧啶和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混合反应3-5h后,制得混合物;

(2)将蓝铜胜肽、海藻糖、L-2-氧代噻唑烷-4-羧酸、防腐剂、丁二醇和余量水加入上述混合物中,搅拌制得该复配物。

本发明的复配物在促进创伤愈合中的应用。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显著优点为:该复配物基于小分子透明质酸和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的作用下,能够使得四氢嘧啶接枝到小分子透明质酸载体上,进而依托于该小分子透明质酸的渗透作用,使得四氢嘧啶进入到皮肤内部,促进内部细胞再生,修复伤口愈合,且同时结合蓝铜胜肽,实现内外双重功效结合的伤口愈合。

附图说明

图1为采用空白对照组、0.7mg/ml的四氢嘧啶和0.05mg/ml的蓝铜胜肽复配、0.7mg/ml的四氢嘧啶、0.05mg/ml的蓝铜胜肽进行细胞划痕检测所获得的迁移率对照图;

图2为采用空白对照组进行细胞划痕检测时0h的细胞迁移图;

图3为采用空白对照组进行细胞划痕检测时24h的细胞迁移图;

图4为采用0.7mg/ml的四氢嘧啶和0.05mg/ml的蓝铜胜肽复配进行细胞划痕检测时0h的细胞迁移图;

图5为采用0.7mg/ml的四氢嘧啶和0.05mg/ml的蓝铜胜肽复配进行细胞划痕检测时24h的细胞迁移图;

图6为采用0.7mg/ml的四氢嘧啶进行细胞划痕检测时0h的细胞迁移图;

图7为采用0.7mg/ml的四氢嘧啶进行细胞划痕检测时24h的细胞迁移图;

图8为采用0.05mg/ml的蓝铜胜肽复配进行细胞划痕检测时0h的细胞迁移图;

图9为采用0.05mg/ml的蓝铜胜肽复配进行细胞划痕检测时24h的细胞迁移图;

图10为采用本发明实施例4所制备的面霜对眼部的皱纹效果图(0D);

图11为采用本发明实施例4所制备的面霜对眼部的皱纹效果图(14D);

图12为采用本发明实施例4所制备的面霜对眼部的皱纹效果图(28D);

图13为采用本发明实施例4所制备的面霜对眼部的皱纹效果图(56D)。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说明的是,本发明所采用的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可直接购自市售。采用的透明质酸和蓝铜胜肽亦可直接购自市售。采用的透明质酸为小分子量透明质酸,分子量为400000-1000000。采用的四氢嘧啶可购自市售或者采用申请号为2023101998334,名称为“一种2,4-二氨基丁酸转移酶突变体基因及其应用”中所公开的合成工艺所制得。此外,本发明在制备凝胶时所采用的增溶剂为复配物,其包括51-57%的PPG-26-丁醇聚醚-26、34-38%的PEG-40氢化蓖麻油及余量水。所采用的防腐剂由80%的1,2-己二醇及20%的乙基己基甘油复配而成。

优选的,本发明的复配物按质量分数计可包括:蓝铜胜肽0.05-0.5%、四氢嘧啶0.7-5%、透明质酸0.5-2%、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0.05-0.1%、海藻糖3-5%、L-2-氧代噻唑烷-4-羧酸0.06-0.08%、防腐剂0.8-1.2%、丁二醇1.5-2%及余量水。

实施例1

该实施例1的复配物的组分含量如下表1所示。

表1 实施例1的复配物的组分含量

该实施例1的复配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透明质酸配制成质量浓度为0.01-2%的水溶液,加入四氢嘧啶和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混合反应3-5h后,制得混合物;

(2)将蓝铜胜肽和余量水加入上述混合物中,再加入海藻糖、L-2-氧代噻唑烷-4-羧酸、防腐剂及丁二醇,制得该复配物。

对比例1

基本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该复配物中不加入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其组分配方如下表2所示。

表2 对比例1的复配物的组分含量

该对比例1的复配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透明质酸配制成质量浓度为0.01-2%的水溶液,加入四氢嘧啶混合反应3-5h后,制得混合物;

(2)将蓝铜胜肽和余量水加入上述混合物中,再加入海藻糖、L-2-氧代噻唑烷-4-羧酸、防腐剂及丁二醇,制得该复配物。

性能检测1 :细胞划痕检测

通过检测四氢嘧啶和蓝铜胜肽两种活性物质复配对细胞的迁移作用,从而评估细胞修复能力。

1、测试材料

(1)实验材料

a、细胞系: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NIH/3T3);

b、培养基:10%新生牛血清+90%DMEM培养基;

c、检测试剂:PBS缓冲液、0.25%胰酶(EDTA)、MTT、DMSO)。

2、测试步骤

用马克笔在6孔板背后用直尺比着,均匀的划横线,大约每隔0.5~1cm一道,横穿过孔,每孔至少穿过5条线。收集对数期3T3细胞,1000rpm,5min离心后用完全培养基重悬并调整细胞悬液浓度,每孔加入500μL,每孔细胞数量为1.3×10

3、测试结果

所获得的的结果如下表3、图1至图9所示。

表3 采用不同活性物质的细胞迁移提升率

结合表3,可知基于细胞划痕检测方法,24h时与对照组相比,活性物浓度相同的情况下,四氢嘧啶与蓝铜胜肽的结合提升了164.75%的成纤维细胞迁移率,单一的四氢嘧啶提升了140.32%的成纤维细胞迁移率,单一的蓝铜胜肽提升了100.56%的成纤维细胞迁移率。并且结合图1至图9可知,四氢嘧啶与蓝铜胜肽的结合有良好的细胞修复能力,且有协同增效作用。

性能检测2:抗炎活性测试

评估四氢嘧啶和蓝铜胜肽两种活性物质复配在巨噬细胞系RAW264.7上的抗炎活性。

1、测试材料

(1)实验材料

a、细胞系: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

b、培养基:10%新生牛血清+90%DMEM培养基;

c、检测试剂:PBS缓冲液、0.25%胰酶(EDTA)、MTT、DMSO、LPS、白细胞介素-6(IL-6)ELISA试剂盒、 Griess试剂。

2、测试步骤

取密度为1×10

(1)抑制NO实验

培养24 h后,各组每孔取培养基上清液500μL与500μL Griess试剂混合避光作用20 min后,在535 nm处检测其光吸收值。

抑制率% = [1-[(样品组OD)-(空白对照组OD)]/[(模型组OD) - (空白对照组OD)]]×100。

(2)抑制IL-6实验

培养24 h后取上清液,利用IL-6 ELISA试剂盒按说明进行操作。

3、测试结果

所获得的测试结果如下表4所示。

表4 采用不同活性物质的对RAW264.7细胞NO和IL-6释放的影响

通过表4可知,四氢嘧啶与蓝铜胜肽的结合相比于单一的四氢嘧啶或蓝铜胜肽能够有效抑制NO和IL-6的释放。由此可知,四氢嘧啶与蓝铜胜肽的结合有良好的抑制效果。

性能检测3:胶原蛋白促进性能

评估四氢嘧啶和蓝铜胜肽两种活性物质复配对成纤维细胞中胶原蛋白含量的促进效果。

1、测试材料

(1)实验材料

a、细胞系: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NIH/3T3);

b、培养基:10%新生牛血清+90%DMEM培养基;

c、检测试剂:PBS缓冲液、0.25%胰酶(EDTA)、MTT、DMSO、胶原蛋白ELISA测定试剂盒。

2、测试步骤

NIH/3T3 细胞融合度达到80%左右,经胰酶消化,调整细胞密度,均匀接种于96孔板内,每孔细胞数量为1×10

3、测试结果

所获得的测试结果如下表5所示。

表5 采用不同活性物质的对细胞内I型胶原蛋白含量的影响

通过表5可知,四氢嘧啶与蓝铜胜肽的结合相比于单一的四氢嘧啶或蓝铜胜肽能够对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的分泌具有促进作用。

性能检测4:透皮吸收性能

评估实施例1所制备的复配物和对比例1所制备的复配物的透皮吸收速率。

1、测试材料

透皮扩散仪RYJ-12B,试管,注射器,手术剪,小乳猪皮(3-7天)。

2、测试步骤

渗透扩散装置由上下两筒状玻璃对合而成,皮肤夹于上下两室之间,上室为扩散室,下室为接受室,在接受室底部有一取样管,供取液。渗透扩散面积约2.2cm

;

式中,Qn为单位面积累积渗透量(μg/cm

同一组扩散实验尽量使用相同部位的皮肤,因为皮肤部位不同,角质层厚度不同,药物渗透与厚度成正比。装上扩散池后,应将皮肤拉紧,否则会增大扩散面积。在装填软膏剂或乳膏剂时,可先取少量涂在皮肤表面,然后继续装填,以保证软膏与皮肤紧密接触,以免软膏与皮肤间形成气室。装好扩散室后,应轻拍几下使软膏均匀涂布于皮肤上。接受室灌注接受液后,应将室内空气全部排除。磁力搅拌转速以能均匀混合液体为宜,转速太快会形成旋涡,减少扩散面积,转速太小接受室上、下层溶液难以混匀。

3、测试结果

所获得的测试结果如下表6所示。

表6 实施例1和对比例1所制备的复配物的透皮吸收率

通过表6可知,本发明未引入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后,四氢嘧啶24h单位面积累积渗透量为5315.47 μg/cm

性能检测5:美白、抗衰、舒缓性能

评估采用实施例1和对比例1所包含的活性物质制备的面霜的美白、抗衰和舒缓去红效果,实施例1和对比例1所制备的膏霜的组分含量如下表7所示。

表7 实施例1和对比例1所制备的膏霜的组分含量

1、测试基本信息

(1)受试者:男性5人,女性28人,共33人;

(2)年龄范围:20-55岁;

(3)测试部位:面部;

(4)测试时间段:0D,14D,28D,56D;

(5)测试仪器:VisioFace 1000D(面部图像分析仪)、ElastiMeter(皮肤弹性测试仪)、C-CUBE(多功能皮肤成像系统)。

2、测试步骤

(1)清洁面部,并在恒温(20-25℃)恒湿(40- 60%)的环境中休息20min;

(2)采集0D的面部图像并测试皮肤弹性;

(3)每天早晚各一次,在洁面后均匀涂抹于面部,轻按至吸收;

(4)分别在14D,28D,56D采集面部图像并测试皮肤弹性(清洁面部并静坐20min后采集)。

3、测试结果

所获得的测试结果如下表8所示,眼部皱纹变化情况如下图10至图13所示。

表8 不同时间下的皱纹体积、皱纹面积、皱纹面积比率、皮肤弹性、面部泛红程度和ITA值的变化率

性能检测6

评估实施例1所制备的复配物和对比例1所制备的复配物的保湿效果。

1、测试基本信息

(1)受试者:男性2人,女性10人,共12人;

(2)测试部位:手臂;

(3)测试时间段:0h,1h,2h,3h,4h,5h,7h;

(4)测试仪器:VapoMeter SWL5 (经皮水分流失测量仪)、MoistureMeter SC(角质层水含量测试仪)。

2、测试步骤

(1)清洁手臂,并在恒温(20- 25℃)恒湿(40- 60%)的环境中休息20min;

(2)在手前臂内侧标记2个点的测试部位;

(3)采集0h的数据;

(4)分别在各位点涂抹相对应的样品(0.1g±0.01g),涂抹至均匀;

(5)分别在1h,2h,3h,4h,5h,7h采集各位点的数据。

3、测试结果

所获得的测试结果如下表9和表10所示。

表9 不同时间角质层含水量值的变化率

表10 不同时间经皮水分流失值的变化率

综合性能检测1至性能检测3可知,本发明通过将蓝铜胜肽和四氢嘧啶进行复配,相较于单一的蓝铜胜肽或四氢嘧啶,两者对于皮肤具有伤口愈合修复功效。且结合性能检测4可知,本发明通过引入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和小分子透明质酸,借助于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的桥接作用,能够使得四氢嘧啶接枝到小分子透明质酸上,使得原先不易渗透入皮肤内层的四氢嘧啶真正地渗透到了皮肤内层。同时结合性能检测5和性能检测6的实施例和对比例1数据可明确,渗透入皮肤内层的四氢嘧啶能够对皮肤内层的组织再生具有促进作用,进而通过性能检测1至性能检测5的数据可诠释,本发明的复配物能够使得四氢嘧啶渗透到皮肤内层中,并且渗透入皮肤内层中的四氢嘧啶起到了促进内层皮肤组织的再生,进而能够达到促进修复伤口愈合,且同时达到美白、提高皮肤色泽、抗皱和祛斑的功效,真正地实现了由内而外的皮肤再生塑造。

实施例2

该实施例2的复配物的组分含量如下表11所示。

表11 实施例2的复配物的组分含量

该实施例2的复配物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

对比例2

基本步骤与实施例2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该复配物中不加入双-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其组分配方如下表12所示。

表12 对比例1的复配物的组分含量

该对比例2的复配物的制备方法与对比例1相同。

性能检测7:美白、抗衰、舒缓性能

将实施例2和对比例2所制备的复配物配制成膏霜进行美白、抗衰、舒缓性能检测,所获得的结果如下表13所示。

表13 实施例2和对比例2所制备的膏霜的组分含量

所获得的测试结果如下表14所示。

表14 不同时间下的皱纹体积、皱纹面积、皱纹面积比率、皮肤弹性、面部泛红程度和ITA值的变化率

实施例3

该实施例3的复配物的组分含量如下表15所示。

表15 实施例3的复配物的组分含量

该实施例3的复配物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

该实施例4的复配物的组分含量如下表16所示。

表16 实施例4的复配物的组分含量

该实施例4的复配物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本发明的复配物可根据实际需求制备成不同的产品,例如可制备成精华液、凝胶、乳液、膏霜等,其差异性在于所采用的助剂不同,具体如下表17至所示。

表17 采用本发明的复配物配制成精华液的组分含量表

表18 采用本发明的复配物配制成凝胶的组分含量表

表19 采用本发明的复配物配制成乳液的组分含量表

表20 采用本发明的复配物配制成膏霜的组分含量表

相关技术
  • 治疗神经退化性疾病的取代的2-嘧啶基-6,7,8,9-四氢嘧啶并[1,2-A]嘧啶-4-酮及7-嘧啶基-2,3-二氢咪唑并[1,2-A]嘧啶-5(1H)酮衍生物
  • 治疗神经退化性疾病的取代的2-嘧啶基-6,7,8,9-四氢嘧啶并1, 2-A嘧啶-4-酮及7-嘧啶基-2,3-二氢咪唑并1,2-A嘧啶-5(1H)酮衍生物
技术分类

06120116488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