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多用扳手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30


一种多用扳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配工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用扳手。

背景技术

扳手是一种常用手工具,主要用于拧动螺母。常规的扳手多为扳手头部形成一贯通孔,该贯通孔的形状与螺母规格形状适配,应用时,通过将该贯通孔套设在螺母周壁,形成对螺母的抓握,从而便于施力驱动螺母转动。

现有的扳手,贯通孔两端开口角数相同,即贯通孔的内壁沿轴向一般为贯通其两端的连贯的面结构,受限于该结构,现有扳手的功能单一,应用场景受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带有配合孔的扳手功能单一,应用场景受限的情况,提供一种多用扳手,其配合孔具有更多功能,提高了扳手的适用性,使得装配更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包括用于旋转紧固件的配合端,该配合端具有与被驱动件的周边配合的内表面限定的容纳空间,由此紧固件可被所述配合端轴向接收;所述容纳空间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第一开口端具有由多个第一角连接的多个第一壁面,所述第一壁面和多个第一角限定第一多边形容纳空间;第二开口端具有由多个第二角连接的多个第二壁面,所述第二壁面和多个第二角限定第二多边形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多边形容纳空间和第二多边形容纳空间相连通,所述第一角与所述第二角的数量不同。

由于第一角和第二角数量不同,解决了扳手功能单一的问题。

作为优选,第一角数量和第二角数量呈倍数关系,由此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可适配同一规格的紧固件。该方案拓展了应用场景。

作为优选,第一角数量少于第二角的数量,且第一角位置与第二角位置呈间隔对应关系:当紧固件被容纳在所述第一多边形容纳空间时,该紧固件可通过第二开口端,当紧固件在非对应位置被容纳在第二多边形容纳空间时,该紧固件不可通过第一开口端。第一角和第二角位置间隔对应,紧固件被第二开口端的间隔位置接收时,不可通过第一开口端,防止配合端端使用时受重力作用下落。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壁面为向第二多边形容纳空间的轴芯方向突出的弧形面。弧形面可以方便套入紧固件。

作为优选,第一角数量为6,第二角数量为12。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多边形容纳空间的轴向深度与第二多边形容纳空间的轴向深度不同。两开口端与紧固件的接触面积不同,设置为多角端深度大于少角端深度;多角端周向与紧固件接触面积小,增加轴向深度作为补充,可减少或避免出现紧固件滑脱的情况。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角数量和第二角数量呈非倍数关系,由此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可适配不同规格的紧固件,拓展应用场景。

作为优选,配合端内表面的周向形成有一环形槽,该环形槽位于第一多边形容纳空间和第二多边形容纳空间之间。环形槽为工艺槽,在锻造成型后,第一、第二壁面的衔接处不够美观,故加工环形槽,将衔接处去除,优化美观性。

作为优选,还包括手柄,该手柄的一端与配合端一体成型或可拆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手柄的另一端连接一开口扳手或另一配合端。

因此,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由于第一角和第二角数量不同,角数不同,解决功能单一问题;(2)角数为倍数关系,适配同一规格紧固件,拓展应用场景;(3)第一角和第二角位置间隔对应,紧固件被第二开口端的间隔位置接收时,不可通过第一开口端,防止配合端使用时受重力作用下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在配合端处的一种剖视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四的一种配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四的一种配合端的主视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四的一种棘轮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配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配合端 2、手柄 3、开口部 5、第一开口端 6、第二开口端 7、第一壁面8、第二壁面 9、第一角 10、第二角 11、环形槽 12、第一多边形容纳空间 13、第二多边形容纳空间 16、棘轮环 17、齿部。

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一种多用扳手,包括用于旋转紧固件的配合端,该配合端具有与被驱动件的至少部分周边配合的内表面限定的容纳空间,由此紧固件可被所述配合端轴向接收;所述容纳空间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第一开口端具有由多个第一角连接的多个第一壁面,所述第一壁面和多个第一角限定第一多边形容纳空间;第二开口端具有由多个第二角连接的多个第二壁面,所述第二壁面和多个第二角限定第二多边形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多边形容纳空间和第二多边形容纳空间相连通,所述第一角与所述第二角的数量不同。

实施例一,如图1-4、11所示中,一种多用扳手,包括配合端1,配合端处设有配合孔,多用扳手还包括手柄2、开口部3。手柄2的一端与配合端一体成型或可拆卸连接,所述手柄2的另一端连接开口部3。

所述配合端1两侧设有第一开口端5和第二开口端6。第一开口端5具有由多个第一角9连接的多个第一壁面7,所述第一壁面7和多个第一角9限定第一多边形容纳空间12;第二开口端6具有由多个第二角10连接的多个第二壁面8,所述第二壁面8和多个第二角10限定第二多边形容纳空间13。第一角9数量和第二角10数量呈倍数关系,由此第一开口端5和第二开口端6可适配同一规格的紧固件。所述第一壁面7、第二壁面8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弧面,或者其他齿面。

如图1、图3所示,一种多用扳手包括了六个第一角9,十二个第二角10,十二个第二角10中有间隔设置的六个第二角10分别与六个第一角9一一对应并且连通。该扳手可以用于拧紧六角螺母,也可以用于拧紧十二角螺母。

用于拧紧六角螺母时,可以第一开口端5朝向六角螺母装入,拧动螺母时,第一壁面7对六角螺母产生扭矩,通过这种方法拧紧可以增加扳手与螺母的接触面积,避免打滑,适用于拧紧扭矩较大的场合;也可以将第二开口端6朝向六角螺母装入,并使得六角螺母的六个角装入六个与第一角9不连通的第二角10中,拧动螺母时,第二壁面8对六角螺母产生扭矩,通过这种方法拧紧可以使得扳手在装入过程中可以受到螺母的轴向限位,扳手的装入和取出更加方便,适用于拧紧扭矩的要求较小的场合,用于提高效率。

用于拧紧十二角螺母时,需要将第二开口端6朝向十二角螺母装入,十二角装入后,在与第一角9不连通的第二角10处受到轴向限位,拧动螺母时,第二壁面8对十二角螺母产生扭矩。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壁面8为向第二多边形容纳空间的轴芯方向突出的多边形面或者弧形面。通过该结构可以提高第二壁面8与螺母的抵接强度,并使得拧动螺母过程中,螺母所受的压力更集中在螺母外侧面的中部,而非靠近螺母角的位置,进而减少螺母角被磨圆的可能。

配合孔内表面的周向设有一环形槽11,该环形槽11位于第一多边形容纳空间和第二多边形容纳空间之间。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多用扳手包括了四个第一角9,八个第二角10,八个第二角10中有间隔设置的四个第二角10分别与四个第一角9一一对应并且连通。该扳手可以用于拧紧四角螺母,也可以用于拧紧八角螺母。

实施例二,如图5、6所示,一种多用扳手,该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第一角数量和第二角数量呈非倍数关系,具体地:

如图5所示,一种多用扳手包括了十一个第一角9,十二个第二角10,十一个第一角9与十二个第二角10中的十一个一一对应并且连通。该扳手可以用于拧紧六角螺母,也可以用于拧紧十二角螺母。

在拧紧六角螺母时,可以第一开口端5朝向六角螺母装入,此时,由于存在十一个第一角。六角螺母与扳手装入的相对方向有五种,使得操作者更容易找到装入扳手的方向。拧动螺母时,第一壁面7对六角螺母产生扭矩,通过这种方法拧紧可以增加扳手与螺母的接触面积,避免打滑,适用于拧紧扭矩较大的场合,同时,由于扳手与六角螺母的相对安装方向有五种,在不同的安装方向下,与螺母接触的第一壁面7不同,使得任一第一壁面7磨损的发生次数减少,从而提高了扳手整体使用寿命。也可以将第二开口端6朝向六角螺母装入,并使得六角螺母的其中一个角装入与第一角9不连通的第二角10中,拧动螺母时,第二壁面8对六角螺母产生扭矩,通过这种方法拧紧可以使得扳手在装入过程中可以受到螺母的轴向限位,扳手的装入和取出更加方便,适用于拧紧扭矩的要求较小的场合,用于提高效率。

用于拧紧十二角螺母时,需要将第二开口端6朝向十二角螺母装入,十二角装入后,在与第一角9不连通的第二角10处受到轴向限位,拧动螺母时,第二壁面8对十二角螺母产生扭矩。

如图6所示,本实施的另一种多用扳手包括了十个第一角9,十二个第二角10,十个第一角9与十二个第二角10中的十个一一对应并且连通。该扳手与本实施例的第一种扳手效果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存在两个与第一角9不连通的第二角10,扳手产生的轴向限位更可靠。

实施例三,如图7所示,一种多用扳手,该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一多边形容纳空间12的轴向深度与第二多边形容纳空间13的轴向深度不同,即相对的多角度的第一开口端5的深度较第二开口端6的深度大,通过增大第一开口端5的轴向接触面积来改善第一开口端由于横向接触面过小造成的扭力过小问题。

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多边形容纳空间12的深度超过了第一套筒部厚度的一半,即,第一多边形容纳空间12的轴向深度小于第二多边形容纳空间13的轴向深度。

实施例四,如图8-10所示,一种多用扳手,为棘轮扳手,棘轮扳手包括旋紧紧固件的配合端1,所述配合端1包括棘轮环16,棘轮环16处具有配合孔,配合孔内包括第一开口端5、第二开口端6,棘轮环16周壁上设有齿部17,通过齿部17与扳手配合形成棘轮功能,棘轮环16与扳手本体非一体成型,所述配合孔的结构参考上述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

相关技术
  • 一种多用扳手
  • 多用手柄及使用该多用手柄的多用刀、活动扳手、锤子及扳手
  • 一种多用钳与扳手组合多用工具
技术分类

06120116496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