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电能计量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09:29:07


一种电能计量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量计量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能计量装置。

背景技术

电能计量装置是用于测量电路中电能的装置,在使用时需要先将待检测的电线剪断,之后将剪断的电线的两端分别与电能计量装置的电流检测端口连接,之后在待检测的电线上并联导线,将并联的导线与电压检测端口连接,之后将检测到的电压及电流进行计算从而得到电量。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对电线通过的电流的大小进行检测时,需要将电线进行剪断之后再进行接线的过程较为麻烦。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在检测电线的电量的过程中,不再需要将电线剪断从而将电联与电流检测装置连接,使电量的检测更加方便,本申请提供一种电能计量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能计量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能计量装置,包括壳体及设置于壳体内的用于检测电量的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包括,

电感线圈,设置于壳体内并套接于待检测电线外对电线内通过的电流大小进行检测;

电压插口,连接于壳体并对电压数据进行检测;

处理模块,与电感线圈及电压插口电连接并对电压数据及电流数据进行处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检测电线内的电流数据时直接将电线从电感线圈内穿过,此时不再需要将电线剪断进行连接,此时检测的过程更加方便。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包括,

电路板,电感线圈、电压插口均电连接于电路板;

处理器,电连接于电路板并对电压数据及电流数据进行处理;

显示器,电连接于电路板并将处理器输出的数据进行显示;

电源插口,电连接于电路板并对处理器供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电感线圈对电流进行检测,利用电压插口对电压进行连接并检测,之后利用处理器将电压数据和电源数据处理之后得到电量。

可选的:所述电源插口及电压插口远离电路板的一端均穿过壳体延伸至壳体外,所述壳体铰接有若干分别将电源插口及电压插口覆盖的保护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保护件对电压插口及电压插口进行个覆盖,使外界杂物不易对电源插口及电压插口产生损害。

可选的:所述保护件靠近呈中空设置且其相邻的两侧壁均呈开口设置,所述保护件呈开口的位置均与壳体外壁抵接,所述保护件远离壳体的内壁开设有至少一个预留槽口,相邻所述预留槽口依次排列且互相连通,靠近保护件开口的预留槽口将保护件开口处的端面贯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电源插口或者电压插口与连接线连接之后,通过预留槽口将保护件的部分去除,此时连接线穿过保护件取出的部分伸入保护件内腔,保护件仍可对电源插口及电压插口进行保护。

可选的:所述壳体外壁固定有若干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分别位于盖合的保护件内腔,所述保护件相邻于其开口的端面贯穿有第一连接孔,所述连接块端面贯穿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共同穿设有第一铅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及第一铅封的配合对保护件与壳体的相对位置进行限定,使保护件保持对电源插口及电压插口的保护。

可选的:所述连接块贯穿有与第二连接孔平行的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孔穿设有第三铅封,所述第三铅封延伸至保护件外且其与保护件不接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三连接孔及第二铅封将壳体稳固连接于安装位置。

可选的: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有电源触点及电压触点,所述电源触点与电源插口并联,所述电压触点与电压插口并联,所述电源触点及电压触点均延伸至壳体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将壳体连接于主控PCB板上,此时不再需要使用电源插口及电压插口,使安装的过程更加方便。

可选的: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有呈一侧开口的底座,所述底座将电源触点及电压触点覆盖,所述底座远离壳体的端面开设有与导轨连接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将盖体相互远离的两侧壁贯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不需要使用电源触点及电压触点使将两者覆盖,使两者不易与外界导通,使电能计量装置的使用不易受到影响。

可选的:所述壳体远离显示器的端面开设有环绕电压触点及电源触点设置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将壳体端面贯穿,所述安装槽侧壁与底座内壁抵接,所述安装槽侧壁开设有若干卡接槽,所述底座内壁固定有若干卡接块,所述卡接块插置于卡接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壳体还可安装于导轨上,使电能计量装置的适用范围更加广泛。

可选的:所述安装槽内壁贯穿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内滑移连接有卡条,所述卡条与导轨远离底座的端面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调节卡条的位置,使底座可安装于不同尺寸的导轨上,增加电能计量装置的适用范围。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利用电感线圈直接对电线内的电流数据进行检测,此时不再需要将电线剪断,使检测的过程更加方便;

2、可将电能计量装置直接安装于导轨,又可将其安装于主控PCB板,从而使安装的方式更加灵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用于展示主体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用于展示盖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用于展示保护件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用于展示底座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1、壳体;11、主体;111、固定块;112、第一通孔;113、第一导向管;114、半圆环;115、让位槽;116、安装孔;117、安装板;118、限位块;119、第一抵接块;12、盖体;121、延伸块;122、固定槽;123、第二通孔;124、第二导向管;125、加长块;126、第二抵接块;13、连接块;131、第二连接孔;132、第三连接孔;14、延伸部;141、第一定位块;142、第二定位块;15、放置槽;151、卡接槽;16、抵接槽;2、检测组件;21、电感线圈;22、电压插口;23、处理模块;231、电路板;232、处理器;233、显示器;234、电源插口;24、电压触点;25、电源触点;3、保护件;31、预留槽口;311、第一槽口;312、第二槽口;313、第一连接孔;314、避空槽;4、底座;41、卡接块;42、安装槽;43、滑移槽;44、导向槽;45、引导槽;46、调节槽;5、卡条;51、引导块;52、伸缩槽;53、伸缩块;54、调节块;541、导向斜面;55、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公开的一种电能计量装置,在对电线的电量进行检测时,不再需要将电线剪断从而与电能计量装置连接,从而使电能计量装置的安装及使用过程更加方便。

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壳体1及设置于壳体1内用于检测电量的检测组件2,检测组件2包括用于检测电流大小的电感线圈21、用于检测电压的电压插口22及用于处理数据的处理模块23。

如图2和图3所示,壳体1包括一侧开口的主体11及将主体11开口封闭的盖体12,主体11内壁相邻于其开口的侧壁一体连接有若干固定块111,盖体12靠近主体11的端面一体成型有若干延伸块121,延伸块121侧壁开设有固定槽122,固定块111卡接于固定槽122内实现主体11与盖体12的连接。主体11内腔贯穿有第一通孔112,主体11内腔一体成型有与第一通孔112同轴设置的第一导向管113,主体11内腔还一体成型有与第一通孔112同轴设置的半圆环114,半圆环114侧内壁贯穿有若干通过导线的让位槽115,让位槽115将半圆环114靠近主体11开口的端面贯穿,电感线圈21套接于第一导向杆且置于半圆环114内,电感线圈21连接的导线穿过让位槽115与处理器232电连接。盖体12端面贯穿有与第一通孔112同轴设置的第二通孔123,盖体12靠近主体11的端面一体成型有与第二通孔123同轴设置的第二导向管124,第二导向管124插入第一导向管113内,待检测的电线穿过第一导向管113由电感线圈21检测电流。

如图2所示,处理模块23包括设置于主体11内腔的电路板231、用于处理数据的处理器232、用于显示处理的数据的显示器233及为处理器232供电的电源插口234,处理器232电连接于电路板231。主体11未开设有第一连接孔313的侧壁朝向远离主体11的方向延伸并形成延伸部14,延伸部14远离第一导向管113的侧壁与主体11远离第一导向管113的侧壁处于同一平面,延伸部14内腔与主体11内腔连通,延伸部14远离主体11的内壁均一体成型有第一定位块141及第二定位块142,第一定位块141贴合于延伸部14内腔远离第一导向管113的内壁,第一定位块141及第二定位块142之间留有间隙,电路板231的两端分别卡接于第一定位块141及第二定位块142之间。主体11远离电路板231且平行于第一导向管113的侧壁贯穿有与其内腔连通的安装孔116,且主体11内腔还一体成型有两块安装板117,两块安装板117相互靠近的侧壁均一体成型有两块限位块118,显示器233置于两块安装板117之间且与四块限位块118卡接,显示器233的显示部位置于安装孔116内,且其与电路板231电连接。电源插口234及电源插口234均电连接于电路板231,且分别靠近电路板231的两端,电源插口234及电压插口22均穿过延伸部14靠近第一导向管113的侧壁延伸至延伸部14外。

如图2所示,主体11连接有延伸部14的侧壁均铰接有将电源插口234及电压插口22覆盖的保护件3,保护件3靠近延伸部14及主体11的两个相邻侧壁均呈开口设置,且两个开口互相连通,电源插口234及电压插口22延伸出延伸部14的位置均置于保护件3内腔,保护件3设置有开口的侧壁分别与壳体1与延伸部14抵接。如图4所示,保护件3远离主体11的内壁开设有若干依次排列的预留槽口31,预留槽口31的排列方向垂直于保护件3的铰接轴线。预留槽口31包括平行于保护件3铰接轴线的第一槽口311及垂直于第一槽口311的两个第二槽口312,两个第二槽口312分别与第一槽口311的两端且与第一槽口311连通。相邻预留槽口31的第一槽口311相互平行,且第二预留槽口31相互连通,靠近保护件3开口的第二预留槽口31将保护件3设置有开口的端面贯穿。

如图2和图3所示,主体11连接有保护件3的侧壁一体成型有第一抵接块119,且其靠近盖体12的端面还开设有抵接槽16,抵接槽16的一侧壁与第一抵接块119靠近盖体12的侧壁处于同一平面。盖体12靠近主体11的端面一体成型有加长块125,加长块125远离盖体12的一端一体成型有第二抵接块126,第一抵接块119与第二抵接块126抵接,且第一抵接块119与第二抵接块126均位于保护件3内腔且与保护件3垂直于其转动轴线的两个侧壁抵接。此时在将与待测电线连接的连接线与电源插口234或者电压插口22连接时,通过预留槽口31使保护件3的部分与保护件3分离,此时连接线通过分离的部分与电源插口234或者电压插口22连接,同时保护件3仍能对电源插口234及电压插口22起到保护作用,也能防止连接线与电源插口234或者电压插口22分离。

如图2所示,主体11连接有延伸部14的侧壁均一体成型有连接块13,连接块13分别位于两个盖合的保护件3内腔,连接块13垂直于保护件3的轴线的端面贯穿有第二连接孔131,保护件3垂直与其铰接轴线的端面贯穿有第一连接孔313,盖合的保护件3的第一连接孔313与第二连接孔131重合,第一连接孔313及第二连接孔131内同时穿设有第一铅封,从而使保护件3在将电源插口234及电压插口22覆盖之后,其不易脱离,使保护件3的保护效果更加稳定。

如图2所示,连接块13开设有第二连接孔131的端面还贯穿有第三连接孔132,第三连接孔132位于第二连接孔131靠近延伸部14的一侧。保护件3开设有第一连接孔313的端面贯穿有避空槽314,避空槽314将保护件3与延伸部14及主体11抵接的侧壁贯穿,第三连接孔132内穿设有第二铅封,第二铅封穿过避空槽314且不与保护件3接触,利用第二铅封增加主体11与其连接的位置的连接强度。

如图2所示,电路板231远离第一导向管113的侧壁还焊接有电源触点25及电压触点24,电源触点25与电压触点24均与电路板231电连接,电源触点25与电源插口234并联,电压触点24与电压插口22并联。电压触点24及充点触点均穿过主体11远离安装孔116的侧壁并延伸至主体11外。此时可通过将电压触点24及电源触点25焊接于主控PCB板上,不再需要使用电源插口234及电压插口22。

如图2所示,壳体1远离安装孔116的侧壁可拆卸连接有朝向底座4开口的底座4,底座4将电源触点25及电压触点24覆盖。主体11远离安装孔116的端面开设有呈矩形的放置槽15,放置槽15将主体11的侧壁贯穿,底座4的开口处与放置槽15的侧壁抵接。放置槽15靠近延伸部14的侧壁开设有卡接槽151,底座4内壁一体成型有卡接块41,卡接块41插置于卡接槽151内从而实现底座4与主体11的可拆卸连接。

如图5所示,底座4远离主体11的端面开设有平行于第一导向管113的安装槽42,安装槽42将壳体1的两个端面贯穿,且安装槽42相邻于底座4远离主体11的侧壁的一个侧壁开设有滑移槽43,滑移槽43靠近主体11的侧壁与安装槽42靠近主体11的侧壁处于同一平面,且滑移槽43与导轨的一个凸沿卡接。安装槽42远离滑移槽43的侧壁贯穿有导向槽44,导向槽44将底座4远离主体11的侧壁贯穿,导向槽44靠近主体11的侧壁与安装槽42靠近主体11的侧壁处于同一平面,导向槽44垂直于第一导向管113的两个侧壁均开设有引导槽45,引导槽45将底座4开设导向槽44的端面贯穿。导向槽44内滑移连接有卡条5,卡条5垂直于第一导向管113的端面均一体成型有引导块51,引导块51置于引导槽45内移动。卡条5靠近滑移槽43的端面一体成型有卡块55,卡块55与安装槽42卡紧主体11的端面之间留有间隙,导轨远离滑移槽43的凸沿置于卡块与安装槽42之间,此时利用通过调节卡块的位置时主体11可安装于不同尺寸的导轨。

如图5所示,导向槽44垂直于第一导向管113的侧壁开设有若干依次排列的调节槽46,调节槽46将底座4远离主体11的端面及引导槽45远离主体11的侧壁贯穿,卡条5远离底座4的端面贯穿有伸缩槽52,伸缩槽52将卡条5靠近引导槽45的侧壁贯穿,伸缩槽52远离滑移槽43的侧壁均一体成型有伸缩块53,伸缩块53靠近调节槽46的端面均一体成型有调节块54,调节块54靠近滑移槽43的端面开设有导向斜面541,导向斜面541远离调节块54的一端朝向远离滑移槽43的方向倾斜,此时利用调节块54与调节槽46的配合对卡条5的位置进行限定,使底座4的安装过程更加稳定。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需要检测电线内的电量时,将电线从第一导向管113内穿过,之后将底座4通过安装槽42及卡条5安装于导轨上,开启两个保护件3,将并联于电线的两根导线的插头分别与电压插口22与电源插口234连接,之后通过预留槽口31将保护件3的部分分离,使导线穿过保护件3通过预留插口分离的部分的间隙,之后将铅封插入第一连接孔313及第二连接孔131内。当不需要安装于导轨上时,将底座4与主体11分离,之后将电源触点25及电压触点24分别焊接与主控PCB板,此时不再需要使用电源插口234及电压插口22。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电能计量装置不停电检查模拟系统及其电能计量装置
  • 电能计量装置的二次电缆及电能计量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2188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