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训练机构及床边下肢肌力量化训练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09:30:39


一种训练机构及床边下肢肌力量化训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训练机构及床边下肢肌力量化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下,在对病人下肢进行康复训练时,由于缺少必要的辅助的训练机构,无法方便灵活的带动病人的下肢伸缩,继而给长期卧床的病人的健康带来了较大的困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训练机构,该训练机构能够辅助病人下肢伸缩,继而为病人的下肢康复训练提供较好的辅助。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床边下肢肌力量化训练装置,该床边下肢肌力量化训练装置能够辅助病人进行下肢肌力量训练,继而为病人的康复提供较大的便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训练机构,包括:

转动臂组件,所述转动臂组件包括依次转动连接的固定座、第一转动臂、第二转动臂及脚踏板;所述第二转动臂和所述固定座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臂的两端,所述脚踏板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转动臂远离所述第一转动臂的一端;

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转动臂和所述第二转动臂转动,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架设于所述固定座的电机,以及与所述第一转动臂两端的转动轴相连接的同步带,所述第一转动臂的一端与所述电机的驱动轴紧固,当所述电机驱动所述第一转动臂及所述第二转动臂联动时,所述脚踏板处于水平运动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转动臂的横截面呈U形设置,所述同步带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臂的U形槽内。

其中,所述第一转动臂的U形槽的中部横向设置有主轴,所述主轴沿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

其中,所述U形槽的一侧壁与所述固定座的一侧壁通过第一枢接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枢接轴套设有第三带轮,所述U形槽的另一侧壁与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一侧壁的电机的驱动轴紧固。

其中,所述第一转动臂与所述第二转动臂相连接的第二枢接轴套设有第四带轮。

其中,所述同步带包括第一同步带和第二同步带,所述第一同步带套设于所述第二带轮和所述第四带轮;所述第二同步带套设于所述第一带轮和第三带轮。

其中,所述第二转动臂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L形臂和第二L形臂,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L形臂和所述第二L形臂之间的支撑轴及第三枢接轴。

其中,所述脚踏板包括U形支架,以及与所述U形支架两侧壁之间的底板垂直紧固的踏板,所述踏板分别与所述U形支架的两侧壁紧固,所述踏板的承载面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U形支架通过所述第三枢接轴与所述第二转动臂转动连接。

其中,所述固定座包括底板,以及与所述底板垂直紧固的两支撑壁。

一种床边下肢肌力量化训练装置,包括上述所述的训练机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训练机构,包括转动臂组件和驱动组件,其中,转动臂组件包括依次转动连接的固定座、第一转动臂、第二转动臂及脚踏板;第二转动臂和固定座转动设置于第一转动臂的两端,脚踏板转动连接于第二转动臂远离第一转动臂的一端;驱动组件包括架设于固定座的电机,以及与第一转动臂两端的转动轴相连接的同步带,第一转动臂的一端与电机的驱动轴紧固,当所述电机驱动所述第一转动臂及所述第二转动臂联动时,所述脚踏板处于水平运动状态。以此结构设计的训练机构,病人脚部踩在脚踏板上,之后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作用下,驱动第一转动臂和第二转动臂运动,继而带动病人下肢伸缩,以此能够较好的辅助病人进行康复训练。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床边下肢肌力量化训练装置,该床边下肢肌力量化训练装置能够辅助病人进行下肢伸缩,继而帮助病人进行下肢肌力量训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训练机构的第一轴测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训练机构的第二轴测图。

图中:

11、固定座;12、第一转动臂;13、第二转动臂;131、第一L形臂;132、第二L形臂;133、支撑轴;134、第三枢接轴;14、脚踏板、141、U形支架;142、踏板;21、电机;22、主轴;23、第一带轮;25、第一枢接轴;26、第三带轮;27、第二枢接轴;31、第一同步带;32、第二同步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结合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训练机构,该训练机构包括转动臂组件及驱动组件,具体的,转动臂组件包括依次转动连接的固定座11、第一转动臂12、第二转动臂13及脚踏板14;第二转动臂13和固定座11转动设置于第一转动臂12的两端,脚踏板14转动连接于第二转动臂13远离第一转动臂12的一端。以此使得各部件之间能够相对转动。

进一步具体的,本实施例中为了能够驱动第一转动臂12和第二转动臂13转动,在第一转动臂12及固定座11处还设置有驱动组件,该驱动组件包括架设于固定座11的电机21,以及与第一转动臂12两端的转动轴相连接的同步带,第一转动臂12的一端与电机21的驱动轴紧固。

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转动臂12的横截面呈U形设置,电机21的驱动轴与第一转动臂12的U形槽的一侧壁紧固,以此通过电机21的转动,驱动第一转动臂12绕电机21的驱动轴转动。

更进一步的,为了通过第一转动臂12的转动同步驱动第二转动臂13转动,本实施例中的在第一转动臂12的U形槽的中部横向设置有主轴22,主轴22沿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带轮23和第二带轮。第一转动臂12的U形槽与电机21的驱动轴正对的一侧壁设置有与固定座11的一侧壁相枢接的第一枢接轴25,该第一枢接轴25与第一转动臂12的U形槽的一侧壁紧固,与固定座11的一侧壁转动连接,而且在第一枢接轴25靠近电机21的驱动轴的一端套设有第三带轮26。

更进一步的,第一转动臂12与第二转动臂13相连接的第二枢接轴27套设有第四带轮。优选的,该处的第二枢接轴27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转动臂13的两侧壁紧固,与第一转动臂12的两侧壁转动配合。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动力传输,本实施例在第一转动臂12的U形槽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同步带,同步带包括第一同步带31和第二同步带,第一同步带31套设于第二带轮和第四带轮;第二同步带32套设于第一带轮23和第三带轮26。以此通过电机21的转动,驱动第一转动臂12绕电机21的驱动轴转动,同时,带动第三带轮26转动,继而通过第二同步带32驱动第一带轮23转动,之后通过主轴22驱动第二带轮转动,之后再通过第一同步带31带动第四带轮转动,最后驱动第二转动臂13绕第一转动臂12的一端同步转动。以此能够模拟人体的大腿和小腿之间的运动,并通过对电机21转速的调整,使得该机构辅助康复者进行下肢康复锻炼。

进一步的,在第一转动臂12和第二转动臂13转动过程中,由于脚踏板14转动连接于第二转动臂13的一端,当所述电机驱动所述第一转动臂12及所述第二转动臂13联动时,所述脚踏板处于水平运动状态,继而能够使得病人的腿部始终沿床面水平伸缩。

更进一步具体的,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安装,第二转动臂13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L形臂131和第二L形臂132,以及设置于第一L形臂131和第二L形臂132之间的支撑轴133及第三枢接轴134,作为优选,第三枢接轴134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L形臂131和第二L形臂132紧固。

更进一步具体的,本实施例中与第三枢接轴134转动连接的脚踏板14包括U形支架,以及与U形支架两侧壁之间的底板垂直紧固的踏板142,踏板142分别与U形支架的两侧壁紧固,更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控制电机21的转动角度及转速,本实施例在踏板142的承载面设置有压力传感器,以此将压力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传递给外部电控装置,继而通过外部电控装置控制电机21的运转。

更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固定座11包括底板,以及与底板垂直紧固的两支撑壁。两支撑壁分别与对应的第一转动臂12的U形槽的两侧壁转动连接。

此外,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床边下肢肌力量化训练装置,包括上述的训练机构。病人在康复训练前,可将训练机构的固定座11固定至病床的一端,之后将躺在病床上的病人的脚部踩踏在脚踏板14上,之后再配合第一转动臂12和第二转动臂13的转动,对病人的下肢肌进行力量化康复训练。以此方式能够为病人的康复训练提供较大的便利,且方便实用。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相关技术
  • 一种训练机构及床边下肢肌力量化训练装置
  • 一种床边下肢肌力量化训练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2193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