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拥有自洁能力的连续式污水处理系统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09:38:30


一种拥有自洁能力的连续式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拥有自洁能力的连续式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系统中的过滤设备,由于其工作原理所致,需要定期进行清理工作,避免筛孔结构发生堵塞影响处理效率。清理维护工作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不利于系统的连续工作,严重制约了配套的生产设备正常运行。所以有必要发明一种利用水流反冲原理降低堵塞概率,拥有自洁能力的连续式污水处理系统。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水流反冲原理降低堵塞概率,拥有自洁能力的连续式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拥有自洁能力的连续式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过滤单元;所述过滤单元包括板框;所述板框对应设置在待处理污水的流动路径上;所述板框表面贯通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部配合嵌设有滤网件;若干所述安装孔均匀分布在所述板框的表面;所述板框内部设置有中转腔;所述中转腔与所述安装孔对应连通;所述板框的边缘处设置有装配口;所述装配口将所述中转腔与外部空间连通;所述中转腔内部往复移动设置有推板;驱动所述推板朝靠近所述装配口的方向移动,使所述滤网件下游侧的水流在压差作用下倒流回所述中转腔的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板框对应上游的一侧设置有阻流板;所述阻流板与所述板框滑动贴合;移动所述阻流板,对应切换所述中转腔与上游的通断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中转腔远离所述装配口的一侧连通设置有排污通道;所述排污通道的下端设置有转接管;所述转接管远离所述排污通道的一端与抽水泵对接。

进一步地,所述滤网件包括第一网体、第二网体和夹框;所述第一网体与所述第二网体分别设置在所述夹框的两侧;所述第一网体对应所述滤网件的下游方向;所述第一网体包括圈件和罩体;所述圈件衔接设置在所述罩体的边缘处;所述圈件与所述夹框的对应侧密封配合;所述罩体表面为向远离所述圈件方向凸起的光滑球面;所述罩体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第一筛孔。

进一步地,所述罩体面向所述夹框的一侧设置有补强环、限位环和连杆;所述补强环连接设置在所述罩体的中心位置;所述连杆连接设置在所述补强环与所述圈件之间;所述限位环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连杆对应卡设在所述凹槽内;所述补强环表面贯通设置有流通孔;所述流通孔沿所述补强环的周向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夹框内部沿水平方向设置有夹板;若干层所述夹板在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夹板的边缘处在排布方向上交替与夹框的上下游侧衔接,构成S形叠放结构;所述夹板的长度方向两端与所述夹框的内壁阻尼旋转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夹框的外边缘环向设置有第一嵌槽;所述第一嵌槽内配合设置有气囊圈;所述安装孔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嵌槽;所述气囊圈充气膨胀时露出所述第一嵌槽的部位与所述第二嵌槽镶嵌配合;所述气囊圈表面连通连接设置有充气管;所述充气管依次穿过所述框件和所述第二网体后延伸至所述滤网件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网体包括定形件、第二筛孔和第三筛孔;所述定形件背向所述夹框的一侧设置有环槽;所述第二筛孔均匀分布设置在所述环槽底部;所述第三筛孔均匀分布设置在所述环槽所围区域内;所述第三筛孔在污水流动路径上与所述第一筛孔位置对应;所述环槽的底部为向中心处内凹的斜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单元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气泵、剪叉件、气道和弹性件;所述剪叉件一端与所述推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气道配合;所述剪叉件包括铰接配合的第一弯折杆和第二弯折杆;所述第一弯折杆远离所述推板的一端与所述中转腔的内壁铰接;所述第二弯折杆远离所述推板的一端衔接设置有导柱;所述导柱配合嵌设在所述气道内部;驱动所述气泵向所述气道充气,推动所述导柱移动,对应控制所述剪叉件伸长;所述弹性件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一弯折杆和所述第二弯折杆之间;在气泵未工作时,所述弹性件将所述第一弯折杆和所述第二弯折杆撑开,对应控制所述剪叉件收缩。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一种拥有自洁能力的连续式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过滤单元;所述过滤单元包括板框;所述板框对应设置在待处理污水的流动路径上;所述板框表面贯通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部配合嵌设有滤网件;若干所述安装孔均匀分布在所述板框的表面;所述板框内部设置有中转腔;所述中转腔与所述安装孔对应连通;所述板框的边缘处设置有装配口;所述装配口将所述中转腔与外部空间连通;所述中转腔内部往复移动设置有推板;驱动所述推板朝靠近所述装配口的方向移动,使所述滤网件下游侧的水流在压差作用下倒流回所述中转腔的内部;通过推板的移动实现中转腔内局部的快速空间扩张,从而利用瞬时负压将下游水流吸回一部分,利用这一反冲路径将卡在滤孔结构上的固体杂质重新冲回中转腔内部,配合中转腔的排污口结构,就可以在不依靠人工停机清洗的情况下,实现污水处理系统中过滤结构的自洁。

附图说明

图1为过滤单元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排污通道位置示意图;

图3为阻流板安装示意图;

图4为中转腔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滤网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滤网件流通路径方向视图;

图7为滤网件侧视图;

图8为第一网体结构细节图;

图9为夹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拥有自洁能力的连续式污水处理系统,如图1和图4所示,包括过滤单元1;所述过滤单元1包括板框11;所述板框11对应设置在待处理污水的流动路径上,如安装在输送管内,凡是流经输送管的污水则全部会受到拦截,从而被过滤单元1的结构过滤一遍,实现固体杂质的分离,便于后续的沉降、压滤等工序;所述板框11表面贯通设置有安装孔12;所述安装孔12内部配合嵌设有滤网件13;若干所述安装孔12均匀分布在所述板框11的表面;在实际制造和安装过程中,对于小管径的使用环境可以仅采用一个安装孔的板框11结构,而对于大管径的使用环境则可以采用多安装孔的布局,从而可以实现部分快速更换,在局部发生堵塞时更易处理,其设备容错能力更强;在图4中,上方箭头所示为推板15的收缩移动方向,曲线箭头所示的为污水回流时的路径示意,而虚线框表示反流污水所对应的滤网件13分布区域。

所述板框11内部设置有中转腔14;所述中转腔14与所述安装孔12对应连通;所述板框11的边缘处设置有装配口16;所述装配口16将所述中转腔14与外部空间连通;所述中转腔14内部往复移动设置有推板15;驱动所述推板15朝靠近所述装配口16的方向移动,使所述滤网件13下游侧的水流在压差作用下倒流回所述中转腔14的内部,其原理与肺部吸气类似,通过推板15的移动实现中转腔内局部的快速空间扩张,从而利用瞬时负压将下游水流吸回一部分,利用这一反冲路径将卡在滤孔结构上的固体杂质重新冲回中转腔内部。

如图3所示,所述板框11对应上游的一侧设置有阻流板17;所述阻流板17与所述板框11滑动贴合;移动所述阻流板17,对应切换所述中转腔14与上游的通断状态;当需要操作推板15进行清洗时,先用阻流板17把板框11的上游封闭住,从而可以大大增强下游反流反冲的效果。

如图2所示,所述中转腔14远离所述装配口16的一侧连通设置有排污通道161;所述排污通道161的下端设置有转接管162;所述转接管162远离所述排污通道161的一端与抽水泵对接;在操作推板15对中转腔进行反冲后,利用抽水泵从排污通道161将中转腔内部的污水抽送至压滤设备中,从而可以实现对过滤单元1自身的有效清理,省去了大量人工成本,同时也缩短了设备处理过程停滞的时间,提高了整体的工作效率;如图4中下端的箭头表示的是抽水泵工作时的污水流向。

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滤网件13包括第一网体2、第二网体3和夹框4;所述第一网体2与所述第二网体3分别设置在所述夹框4的两侧;如图7所示,第一网体2与夹框4之间设置有过渡件45,从而可以完成流通面积变化的通道收缩过渡,降低其它部件的生产难度;所述第一网体2对应所述滤网件13的下游方向;如图8所示,所述第一网体2包括圈件21和罩体22;所述圈件21衔接设置在所述罩体22的边缘处;所述圈件21与所述夹框4的对应侧密封配合,用于卡设在过渡件45内;所述罩体22表面为向远离所述圈件21方向凸起的光滑球面;所述罩体22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第一筛孔23;罩体22的球面结构可以在横截面大小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实际流通面积,从而提高过滤效率,同时球状结构获得更高的结构稳定性。

所述罩体22面向所述夹框4的一侧设置有补强环201、限位环202和连杆203;所述补强环201连接设置在所述罩体22的中心位置;所述连杆203连接设置在所述补强环201与所述圈件21之间;所述限位环202表面设置有凹槽204;所述连杆203对应卡设在所述凹槽204内;所述补强环201表面贯通设置有流通孔205;所述流通孔205沿所述补强环201的周向均匀分布;补强环201与限位环201、连杆203配合,作用在于能在中转腔进行反流反冲操作时,能够保证罩体22的球型结构不内凹变形;

如图9所示,所述夹框4内部沿水平方向设置有夹板401;若干层所述夹板401在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夹板401的边缘处在排布方向上交替与夹框4的上下游侧衔接,构成S形叠放结构,从而能够将夹框4内部的空间分层,大大缓解固体沉降带来的上下高度沉积不均的现象,改善过滤结构底部率先堵塞拉低整体使用时间的问题;所述夹板401的长度方向两端与所述夹框4的内壁阻尼旋转配合,通过事先调整夹板401的偏转角度,可以对污水起到导流作用,从而实现上游大过滤面积到下游小过滤面积的集中过程,在设计时第一网体2、第二网体3的尺寸差拥有更大的自由度;通过不同过滤孔径的第一网体2、第二网体3相互配合,可以实现固体杂质的阶梯式过渡,环节单个网体结构的压力;而对于固体粒径分布较为集中或固体杂质总量不高的情况,可以视情况将第一网体2、第二网体3中的一个拆下,从而能够配合夹框4中夹板401的导向效果,实现单层高效过滤。

如图5所示,所述夹框4的外边缘环向设置有第一嵌槽402;所述第一嵌槽402内配合设置有气囊圈403;所述安装孔12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嵌槽;所述气囊圈403充气膨胀时露出所述第一嵌槽402的部位与所述第二嵌槽镶嵌配合,从而在夹框与安装孔的嵌套配合基础上叠加了第二重密封配合,进一步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所述气囊圈403表面连通连接设置有充气管404;所述充气管404依次穿过所述框件4和所述第二网体3后延伸至所述滤网件13外部,在装配时,利用气泵设备对气囊圈充气实现密封固定,放气则可解开密封,操作很方便,降低了安装难度。

所述第二网体3包括定形件31、第二筛孔32和第三筛孔33;所述定形件31背向所述夹框4的一侧设置有环槽34;所述第二筛孔32均匀分布设置在所述环槽34底部;所述第三筛孔33均匀分布设置在所述环槽34所围区域内;如图6所示,所述第三筛孔33在污水流动路径上与所述第一筛孔23位置对应;所述环槽34的底部为向中心处内凹的斜面结构,可以有效将撞击到沉槽及外圈的水流引导至第三筛孔33所在区域,在引导过程中部分污水通过第二筛孔32完成过滤,从而可以在整体上实现过滤过程的高效,再配合以第一网体、第二网体之间有导向作用的夹板401,可以进一步加强对污水流动路径的控制。

如图4所示,所述过滤单元1还包括驱动组件18;所述驱动组件18包括气泵181、剪叉件182、气道183和弹性件184;所述剪叉件182一端与所述推板15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气道183配合;所述剪叉件182包括铰接配合的第一弯折杆101和第二弯折杆102;所述第一弯折杆101远离所述推板15的一端与所述中转腔14的内壁铰接;所述第二弯折杆102远离所述推板15的一端衔接设置有导柱103;所述导柱103配合嵌设在所述气道183内部;驱动所述气泵181向所述气道183充气,推动所述导柱103移动,对应控制所述剪叉件182伸长;所述弹性件184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一弯折杆101和所述第二弯折杆102之间;在气泵181未工作时,所述弹性件184将所述第一弯折杆101和所述第二弯折杆102撑开,对应控制所述剪叉件182收缩;通过气道183余导柱103的配合,将剪叉件182的伸缩运动转化为了垂直方向上的导柱往复运动,相比于传统的伸缩杆式推动推板15的方式,能够大大节省安装控件,适应不同的应用场合。

此外,如图1所示,驱动组件内的气道183与装配口16之间还夹持设置有垫块19,垫块19的厚度对应剪叉件182在收缩时的长度,从而可以让推板15在中转腔内实现全区域的往复移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相关技术
  • 一种拥有自洁能力的连续式污水处理系统
  • 一种拥有自洁能力的MBR膜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2241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