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除油雾净化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09:43:16


一种除油雾净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除油雾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制造业中广泛使用金属切削液来有效的融化、冷却、清洗加工零件,切削液在使用过程中,会经历泵循环、喷射与高速旋转的刀具或工件激烈撞击和高温蒸发等过程,切削液与空气中其他小液滴或粒子为核凝结,从而形成油雾。这些油雾若不及时收集处理,会影响机械设备的正常工作,同时也会产生恶臭,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和皮肤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传统的油雾净化方法主要有过滤法、离心分离法、静电法等,过滤法过滤阻力大,且滤材易堵塞,维护、更换成本高;离心分离法对于小颗粒的油雾分离效果不理想;静电法维保成本极高,且存在火灾风险,需配备灭火系统。

因此,亟需提出一种除油雾净化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以上所述,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油雾净化装置,提高除油雾效果,降低过滤阻力。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除油雾净化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油雾净化装置还包括:

离心叶轮,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离心叶轮正对所述进气口设置;

过滤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填料层,所述填料层间隔围设于所述离心叶轮的外周,油雾废气经过所述过滤组件流向所述出气口。

作为一种除油雾净化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过滤组件还包括:

过滤网和防护网,所述过滤网呈环形围设于所述离心叶轮的外周,所述防护网呈“Ω”形且间隔围设于所述过滤网的外侧,所述防护网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过滤网、所述防护网和所述壳体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填充有填料形成所述填料层。

作为一种除油雾净化装置的优选方案,还包括:

喷淋组件,呈优弧形围设于所述防护网的外侧,所述喷淋组件被配置为能够向所述过滤组件和所述离心叶轮喷淋清洗液。

作为一种除油雾净化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喷淋组件包括:

喷管、喷头、进液管和排液管,所述喷管呈优弧形围设于所述防护网的外侧,所述喷头连通于所述喷管并朝向所述防护网设置,所述进液管的一端连通于所述喷管,另一端伸出所述壳体用于连接外部水源,所述排液管的一端连通于所述壳体底部,另一端连通于外部环境。

作为一种除油雾净化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喷头的数量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喷头沿所述喷管的圆周方向间隔分布且均沿所述离心叶轮的半径方向延伸设置。

作为一种除油雾净化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喷淋组件还包括:

防漏管,位于所述壳体外并连通于所述排液管的侧壁用于防止从所述油雾废气从所述排液管泄露。

作为一种除油雾净化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过滤组件还包括:

进料管,一端连通于所述填料层,另一端伸出所述壳体;

排料口,连通于所述填料层的底部用于排出失效填料。

作为一种除油雾净化装置的优选方案,还包括:

挡板,呈“Ω”形围设于所述喷淋组件的外侧,所述挡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壳体,且所述挡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通气孔。

作为一种除油雾净化装置的优选方案,还包括:

除臭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过滤组件的下游。

作为一种除油雾净化装置的优选方案,还包括:

溢流口,开设于所述壳体的侧壁,所述溢流口位于所述过滤组件和所述除臭组件之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一种除油雾净化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离心叶轮和过滤组件,壳体上设置有相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离心叶轮正对进气口设置,过滤组件包括填料层,通过在离心叶轮的外周围设填料层,从进气口进入的油雾废气经过离心碰撞、过滤的同时双重作用下去除油雾,强化了油雾的脱除效果;且由于采用包括填料层的过滤组件代替了传统的滤网,能够去除细粒级油雾,降低过滤阻力,提高除油雾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除油雾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除油雾净化装置的侧视图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壳体;

2-离心叶轮;

3-过滤组件;31-填料层;32-过滤网;33-防护网;34-进料管;35-排料口;

4-喷淋组件;41-喷管;42-喷头;43-进液管;44-排液管;45-防漏管;451-通气口;452-排液口;

5-挡板;6-除臭组件;7-溢流口;8-初效过滤网;9-离心电机;10-密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除油雾净化装置,该除油雾净化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上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连通于出气口,沿进气口至出气口方向壳体1内依次设置有进风区、除油区、除湿区和除臭区。具体地,进风区设置有初效过滤网8,用于除去油雾废气中10μm以上的粗颗粒。为了达到最大过滤效果,初效过滤网8垂直连接于壳体1的侧壁,且初效过滤网8的尺寸与壳体1的尺寸相适配。优选地,初效过滤网8为金属网,抗冲击性以及集尘效果好。

如图2所示,除油区包括离心叶轮2和过滤组件3,离心叶轮2正对进气口设置,离心叶轮2由离心电机9驱动,离心电机9设置于壳体1外,油雾废气经过过滤组件3流向出气口。过滤组件3包括填料层31、过滤网32和防护网33,过滤网32呈环形围设于离心叶轮2的外周,防护网33呈“Ω”形且间隔围设于过滤网32的外侧,防护网3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壳体1,过滤网32、防护网33和壳体1之间形成容纳腔,容纳腔内填充有填料形成填料层31。过滤网32和防护网33优选为金属网。金属制成的过滤网32用于初步离心收集油雾,并阻隔填料,防止填料进入离心叶轮2处损坏离心叶轮2。从进气口进入的油雾废气首先经过初效过滤网8过滤,然后离心叶轮2将油雾废气甩到过滤网32上和填料层31中,经过过滤网32和填料层31的离心碰撞作用去除油雾,完成第一次油气分离,经过第一次油气分离的油雾废气在离心叶轮2的离心作用下经过填料层31过滤进行第二次油气分离,去除油雾后的气体流入过滤组件3的下游,经过离心叶轮2和填料层31的双重离心碰撞作用以及填料层31的过滤作用,强化了油雾的脱除效果;且由于采用填料层31代替了传统滤网,能够去除细粒级油雾,降低过滤阻力,提高除油雾的效果。为了使得经由进风区进入的气体全部进入除油区,以提高过滤效果,本实施例中,进气口垂直于出气口设置,离心叶轮2设置于二者的交界处,过滤网32的直径与进气口的直径相等,且过滤组件3的宽度与壳体1的宽度相等以保证油雾废气先经过过滤组件3进行过滤后再流向过滤组件3下游的除湿区。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过滤组件3的位置和尺寸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计。

根据不同的油雾废气类型和需要达到的除油雾效果,填料可以选用吸油的纤维填料以及经过疏油处理的金属、陶瓷、聚四氟材料和抗菌材料等。优选地,填料采用颗粒状填料,防止填料层31堵塞,便于填料更换。进一步地,填料层31分为一层或多层,当填料层31设计为多层时,填料层31中的填料颗粒从下至上由粗变细,下部粗颗粒填料提供较大的孔隙和足够的储存空间用于渗透和收集液体,上部细颗粒填料充分过滤油雾废气,提高过滤效果。且过滤组件3中的填料具有使用周期长,更换频率低的优点。

为了方便更换和补加填料,过滤组件3还包括进料管34和排料口35,进料管34的一端连通于填料层31,另一端伸出壳体1,排料口35开设于壳体1上且连通于填料层31。当填料失效时,打开排料口35将填料排出壳体1,排空填料层31后关闭排料口35,并从进料管34填充新填料进入填料层31,提高填料更换的便捷性。

进一步地,除油雾净化装置还包括挡板5,挡板5呈“Ω”形围设于过滤组件3的外侧,挡板5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壳体1,且挡板5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通气孔。挡板5可以防止油雾废气穿过上部填料层31直接进入除湿区和除臭区,加大除湿区和除臭区的负荷;挡板5两端的通气孔用于阻隔填料并使得除油后的气体流入“Ω”形的挡板5和壳体1之间的风道中并流向下游的除湿区。挡板5优选为金属材料制成。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挡板5可以由中间板和两个透气孔板组成,中间板呈优弧形围设于过滤组件3的外侧,两个透气孔板连接于中间板的两端,且两个透气孔板均连接于壳体1。优选地,中间板和透气孔板均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该除油雾净化装置还包括喷淋组件4,喷淋组件4呈优弧形围设于防护网33和挡板5之间且连接于挡板5,喷淋组件4被配置为能够向过滤组件3和离心叶轮2喷淋清洗液,使得过滤组件3不易堵塞,以及提高过滤效果和实现清洁功能。

具体地,喷淋组件4包括喷管41、喷头42、进液管43和排液管44,喷管41呈优弧形围设于防护网33的外侧,喷头42连通于所述喷管41并朝向防护网33设置,进液管43的一端连通于喷管41,另一端伸出壳体1用于连接外部水源,排液管44的一端连通于壳体1底部,另一端连通于外部环境且设置有阀门。将喷管41呈优弧形围设于防护网33的外侧能够防止填料层31中的填料堵塞喷头42。该喷淋组件4具有运行中喷淋和停机清洗两种清洁模式。当该除油雾净化装置处于运行状态时,清洗液从进液管43导入喷管41后经由喷头42向过滤组件3和离心叶轮2喷淋,以清洗填料层31、过滤网32和离心叶轮2,保证除油效率;该除油雾净化装置还包括密封板10防止清洗液外溢,当该除油雾净化装置运行结束处于停机状态时,插入密封板10,启动喷淋组件4可对该装置内部部件进行浸泡清洗,在不拆卸除油雾净化装置的情况下实现自清洁功能,同时可以开启离心叶轮2进行搅拌,强化清洗效果。可选地,根据含油雾和恶臭气体的化学性质,清洗液中可加入H

优选地,喷头42的数量设置有多个,多个喷头42沿喷管41的圆周方向间隔分布且均沿离心叶轮2的半径方向延伸设置,且位于喷管41两端的两个喷头42均朝下设置,使得清洗液均匀分布,强化除油效果和清洁效果。

优选地,喷淋组件4还包括防漏管45,防漏管45位于壳体1外并连通于排液管44的侧壁用于防止气体从排液管44漏出。优选地,防漏管45为倒置U型管,倒置U型管连通于排液管44的侧壁,且倒置U型管的高度不超过过滤网32。倒置U型管位于排液管44一侧连通有通气口451,通气口451处设置有阀门,倒置U型管的排液口452处也设置有阀门。该除油雾净化装置运行时,排液管44上的阀门关闭,经由过滤组件3排出的油滴堆积于排液管44中,使得过滤后的气体无法从排液管44排出,当倒置U型管中废液液面高度超过倒置U型管的顶部高度且废液进入通气口451中时,油滴或清洗液从倒置U型管的排液口452排出。

在上述结构下,油雾废气经过离心碰撞和过滤后从挡板5两侧的通气孔进入除油区下游的除湿区,除湿区包括除湿组件,除湿组件用于去除气体中的水分防止水分影响除臭区的除臭效果,除湿组件未在图中示出。进一步地,除湿组件包括除湿上孔板和除湿下孔板,除湿上孔板和除湿下孔板间隔连接于壳体1的内壁,除湿上孔板和除湿下孔板之间填充有干燥剂形成干燥剂层,气体依次经过除湿下孔板、干燥剂层和除湿上孔板后流入除湿区下游的除臭区。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除湿组件也可以由除湿箱体和干燥剂组成,除湿箱体连接于壳体1,干燥剂填设于除湿箱体内部,除湿箱体的上下端面均设置有通气孔使得气体能够通过。

除臭区包括用于净化干燥后的气体的除臭组件6,除臭组件6设置于除湿组件和出气口之间并连接于壳体1,除臭组件6包括除臭上孔板和除臭下孔板,除臭上孔板和除臭下孔板间隔连接于壳体1,除臭上孔板和除臭下孔板之间填设有除臭剂形成除臭剂层,干燥气体依次经过除臭上孔板、除臭剂层和除臭下孔板后流向出气口排出。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除臭组件6也可以由除臭箱体和除臭剂组成,除臭箱体连接于壳体1,干燥剂填设于除臭箱体内部,除臭箱体的上下端面均设置有通气孔使得气体能够通过。可选地,除臭组件6可以为活性炭吸附组件或等离子体除臭组件。

为了避免对除油区部件进行深度清洗时清洗液进入除湿区和除臭区,该除油雾净化装置还包括溢流口7,溢流口7开设于壳体1的侧壁,且溢流口7位于过滤网32和挡板5之间,溢流口7处设置有阀门。当清洗液水位高于溢流口7高度时,清洗液便能从溢流口7自动排出,避免清洗液进入除湿区和除臭区从而影响除湿效果和除臭效果。优选地,溢流口7的直径大于进液管43的直径以使清洗液能够及时排出。

以下是该除油雾净化装置的工作过程:

关闭排液管44和溢流口7处的阀门,打开倒置U型管的排液口452处的阀门和通气口451处的阀门,在离心叶轮2的作用下,油雾废气从进气口流入进风区并经过初效过滤网8进行过滤去除粗颗粒杂质,然后到达离心叶轮2处经过离心叶轮2和填料层31的离心碰撞作用分离油滴,围设于离心叶轮2外周的过滤网32初步收集分离出来的油滴;经过离心过滤后的气体进入填料层31进行过滤,分离出小颗粒油滴,经过填料层31过滤后的气体从挡板5两端的通气孔流入除湿区,两次分离出来的油滴流入填料层31下部的排液管44以及倒置U型管中排出。在过滤过程中,若需要增强过滤效果,则从进液管43导入清洗液清洗过滤组件3和离心叶轮2,以增强除油效率,喷淋后的清洗液也流入填料层31下部的排液管44和倒置U型管中,当废液高度超过倒置U型管的高度时,废液从倒置U型管的排液口452自动排出。流入除湿区的气体经过除湿组件去除水分后流入下游的除臭区,流入除臭区的气体经过除臭净化后从出气口排出。

当填料过滤效果显著降低或需更换不同过滤功能填料时,打开排料口35,将填料层31中的填料排出,然后通过进料管34填充入新的填料,完成失效填料的更换。当需要清洗内部器件时,插入密封板10,通过进液管43导入清洗液,此时关闭排液管44和倒置U型管的排液口452处的阀门和通气口451处的阀门,并打开溢流口7的阀门,使得清洗液对内部器件浸泡清洗,同时可以启动离心叶轮2加大清洗力度,当清洗液液面高度超过溢流口7时,清洗液自动从溢流口7排出。通过控制清洗液的液面高度,当液面保持在溢流口7以下时,实现浸泡功能;当清洗液持续导入时,清洗液自动从溢流口7排出,实现冲洗模式。当浸泡清洗完成后,打开排液管44阀门排出清洗液,完成除油雾净化装置的内部清洁。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相关技术
  • 一种油雾阻隔净化装置
  • 一种油雾净化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2278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