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集成有多功能游艇和组合床位的房车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09:47:53


集成有多功能游艇和组合床位的房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成有多功能游艇和组合床位的房车。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旅行旅居,开着房车或者乘着游艇休闲度假,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向往、追求的目标。

常见的自行式房车车型有的A型、B型、C型等,其中A型房车的体积最大,长度超过6米,国内一般家庭成员拥有的C1驾驶证无法驾驶;C型房车的长度相对较小,但其高度较高,一般在3到3.5米,受制于限高和停放不便的问题,因此也限制了其推广使用;而B型房车,C1驾驶证可驾驶,且具有较小的长宽高,兼可城市日常使用及旅居使用,是日常家用、旅居两用的理想车型,具有较大的推广前景。

现有技术中,空间的高效利用是房车设计时需要考虑的一大技术问题。家庭多人出游成为一种趋势,然而受到房车空间的限制,尤其是小型的B型房车,要么选择减少车内的设备,使得房车的功能较少;要么选择涵盖座位、床铺、餐桌、浴缸、储物柜、厨卫等多种设备,但需要减少座位及床铺的数量,或使得各设备的尺寸较小,无法供应多人出行使用。

此外,游艇通常只能在临近的水域玩转,而能够车载的皮划艇、冲锋舟等,虽然能够增加使用范围,但是由于其体积、安全性和耐用的限制,无法满足人们出行游玩的需要。若欲将游艇放入房车中,又会进一步占用空间,很难在较小的B型房车中实现。

因此,在较小的房车(长度小于6米)内安置包括游艇在内的尽可能较多的设备,充分利用房车空间,增加房车功能,成为一项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集成有多功能游艇和组合床位的房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集成有多功能游艇和组合床位的房车,包括车厢、设置在所述车厢下部的车轮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车厢内的坐卧组件,所述坐卧组件包括:

多功能游艇,所述多功能游艇包括船主体、可拆卸地设于所述船主体上的动力组件,以及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船主体上方的升降桌组件,所述升降桌组件包括可相对于所述船主体沿上下方向运动的桌板、固定于所述桌板底部具有放气状态和充气状态的气囊,以及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船主体与所述桌板之间的可伸缩的连接件,所述桌板根据所述气囊的充气程度具有下降状态和升起状态,所述多功能游艇具有置于房车内使用的居家状态和置于房车外独立作为游艇使用的游艇状态,当所述多功能游艇处于游艇状态时,至少所述船主体提供浮力;

第一座椅,所述第一座椅包括第一座位部;

第二座椅,所述第二座椅包括第二座位部、第二靠背部,所述第二靠背部包括沿上下方向可拆卸地连接的上靠背及下靠背,所述下靠背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二座位部上,所述第二靠背部具有靠背使用位置及卧铺使用位置;

第三座椅,所述第三座椅包括第三座位部;

第一床主体,所述第一床主体的一侧部转动地连接有第一床板,所述第一床板具有竖立于所述第一床主体一侧的护栏位置、及平放于所述第一床主体一侧卧板位置;

第二床主体,所述第二床主体位于所述第二座椅的上方,所述上靠背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二床主体的一侧部;

当所述多功能游艇处于居家状态时,所述坐卧组件至少具有座椅状态及卧铺状态,当所述坐卧组件处于座椅状态时,所述第二靠背部处于靠背使用位置,所述上靠背及所述下靠背相连接且均位于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同一平面上并共同形成椅背支撑,所述第一床板处于护栏位置;

当所述坐卧组件处于卧铺状态时,所述桌板处于下降状态,所述第二靠背部处于卧铺使用位置,所述上靠背及所述下靠背分离且均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床板处于卧板位置,所述第一座位部与所述桌板连接,所述第二座椅连接在所述多功能游艇与所述第一床主体之间,所述桌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座位部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座位部的上表面、所述下靠背的上表面、所述第三座位部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床主体的上表面及所述第一床板的上表面共同形成水平的第一躺卧支撑面,所述上靠背的上表面及所述第二床主体的上表面共同形成水平的第二躺卧支撑面,所述第二躺卧支撑面位于所述第一躺卧支撑面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气囊充满气时为一端部为圆锥形的柱体,所述气囊的轴心线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桌板的长度方向,所述气囊具有沿所述桌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当所述多功能游艇处于居家状态时,所述桌板的长边沿所述船主体的前后方向设置,位于前侧的所述气囊处于充气状态或放气状态,所述连接件支撑在所述桌板的后部与所述船主体之间。

优选地,当所述多功能游艇处于游艇状态时,所述升降桌组件固定于所述船主体的前部或后部,所述桌板的长边沿所述船主体的左右方向设置,两个所述气囊均处于充气状态且具有所述圆锥形的一端部朝前设置,所述气囊与所述船主体共同提供浮力。

优选地,当所述多功能游艇处于游艇状态时,所述船主体的至少一侧可拆卸地连接有所述第一座椅和/或所述第二座椅,所述第一座椅和/或所述第二座椅与所述船主体共同提供浮力。

优选地,所述船主体包括浴缸,所述浴缸上设有可注水、排水的加热区。

优选地,所述桌板包括沿前后方向设置且转动连接的第一板及第二板,所述第二板具有与所述第一板平铺展开的展开位置,以及与所述第一板转动收拢的翻折位置,当所述坐卧组件处于座椅状态时,所述第二板处于翻折位置;当所述坐卧组件处于卧铺状态时,所述第二板处于展开位置。

优选地,所述桌板至少一侧部在水平方向上位于所述船主体外,当所述坐卧组件处于座椅状态时,所述第一座椅收拢在所述桌板下方;当所述坐卧组件处于卧铺状态时,所述第一座椅向外拉出并拼接在所述桌板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多功能游艇、所述第二座椅及所述第一床主体沿前后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二座椅能够沿前后方向相对移动地设置在所述车厢内,当所述坐卧组件处于座椅状态时,所述第二座位部靠近所述第一床主体,所述第二座位部与所述多功能游艇之间具有第一过道;当所述坐卧组件处于卧铺状态时,所述第二座位部沿前后方向与所述桌板拼合,所述第二靠背部与所述第一床主体连接。

优选地,当所述坐卧组件处于座椅状态时,所述第二座椅连接于所述第一床主体的前侧,所述第一床主体与所述第三座椅之间具有第二过道,所述第一床板沿前后方向的长度与所述第三座椅沿前后方向的长度相同,且均等于所述第二座椅与所述第一床主体沿前后方向的长度之和,所述第一床板的高度与所述第二过道的宽度相同;所述坐卧组件处于卧铺状态时,所述第一床板与所述第三座位部连接并覆盖在所述第二过道上方。

优选地,所述第二床主体下方连接有柜体,所述第二座椅、所述第一床主体及所述柜体沿前后方向依次设置,所述上靠背连接于所述第二床主体的前部。

本发明的集成有多功能游艇和组合床位的房车,提供从发动机舱往后依次的三个分区:升降桌(游艇)厨房区、座位双人床区、卫生间储物区,分区前后贯通式设计,根据需要各分区尺寸能够灵活分配,从而适用于不同大小车型,可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

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使普通家庭在不增加多少预算的前提下,拥有房车的同时,也拥有了游艇,并且可以在最广泛的水域下水,其中多功能游艇具有多种组合模式,可载多达7人同时乘坐;

2、在长度低于6米、高度低于2.5米的B型房车中,实现了7座、7卧、厨房、大餐桌、卫浴间、冰箱、洗衣机、较大储物空间等以往C型、A型房车才能配置齐全的功能、设施,并且具有良好的通过性;

3、厨卫远离,并可提供双卫浴空间、可供泡澡的浴缸、可供躺着或者多人同时汗蒸的汗蒸房;

4、各分区前后贯通式设计,各分区尺寸根据实际需要能够灵活分配,以适用于不同大小的车型,可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同时,分区式的结构有利于形成固定的设计模式,利于规模化生产,从而降低成本,有利于推广普及。

附图说明

附图1为实施例1中坐卧组件处于座椅状态时的平面示意图;

附图2为图1中A-A截面剖视图;

附图3为实施例1中坐卧组件处于座椅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4为实施例1中坐卧组件处于卧铺状态时的平面示意图;

附图5为图4中B-B截面剖视图;

附图6为实施例1中坐卧组件处于卧铺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7为实施例1中坐卧组件处于卧铺状态时的爆炸示意图;

附图8为实施例1中船主体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9为实施例1中桌板处于下降状态且第二板处于展开位置时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10为实施例1中桌板处于下降状态且第二板处于翻折位置时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11为实施例1中多功能游艇处于餐桌状态时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12为实施例1中多功能游艇处于餐桌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13为实施例1中多功能游艇处于游艇状态一时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14为实施例1中多功能游艇处于游艇状态二时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15为实施例1中多功能游艇处于游艇状态二时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16为实施例1中多功能游艇处于游艇状三态时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17为实施例1中多功能游艇处于游艇状态四时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18为实施例1中多功能游艇处于游艇状态五时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19为实施例1中多功能游艇处于游艇状态六且子母舰对接时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20为实施例1中多功能游艇处于游艇状态六且子母舰分离时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21为实施例1中多功能划桨的示意图;

附图22为实施例1中多功能划桨处于划桨状态时的示意图;

附图23为实施例1中多功能划桨处于支撑杆状态时的示意图;

附图24为实施例2中坐卧组件处于座椅状态时的平面示意图;

附图25为实施例2中坐卧组件处于卧铺状态时的平面示意图;

附图26为实施例2中坐卧组件处于卧铺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27为实施例2中坐卧组件处于卧铺状态时的爆炸示意图;

其中:1、车厢;11、顶篷;12、车厢侧壁;13、车厢底板;14、发动机舱;2、车轮组件;

31、多功能游艇;311、船主体;3111、加热区;3112、浴缸挡板;312、桌板;3121、第一板;3122、第二板;313、连接件;314、气囊;315、动力组件;316、多功能划桨;3161、3161’、桨杆;3162、桨板;3163、条形槽;3164、插孔;

32、第一座椅;321、第一座位部;322、第一靠背部;

33、第二座椅;331、第二座位部;332、第二靠背部;3321、上靠背;3322、下靠背;

34、第三座椅;341、第三座位部;342、第三靠背部;

35、第一床主体;351、第一床板;

36、第二床主体;361、第二床板;

37、柜体;

41、第一过道;42、第二过道;43、第三过道;

51、驾驶座;52、厨房区;53、卫生间;

61、第一床位;62、第二床位;63、第三床位;64、第四床位;

P、第一躺卧支撑面;Q、第二躺卧支撑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实施例1

参见图1至图2所示,一种集成有多功能游艇和组合床位的房车,本实施例为自行式B型房车,尺寸调整后也适合A型、C型等车型,其包括车厢1、设置在车厢1下部的车轮组件2,以及设置在车厢1内的坐卧组件,其中车厢1包括顶篷11、车厢侧壁12及车厢底板13,车厢1前部为发动机舱14。本实施例中车厢1约为长510厘米、外部宽210厘米、内部宽183厘米、总高198厘米左右,其中发动机舱14长度约110厘米,车厢底板13顶部距离地面约55厘米,车厢底板13与顶篷11之间的距离约为125厘米。

如图1至图3所示,上述坐卧组件包括多功能游艇31、第一座椅32、第二座椅33、第三座椅34、第一床主体35、第二床主体36及柜体37,车厢1内还设有驾驶区51、厨房区52及卫生间53,其中,驾驶区51、厨房区52、第三座椅34、卫生间53从前至后依次设于车厢左侧,第三座椅34长度约为135厘米,至少可供3人沿前后方向并排乘坐;多功能游艇31、第二座椅33、第一床主体35及柜体37从前至后依次设于车厢右侧,第二座椅33宽度约为90厘米,至少可供2人沿左右方向并排乘坐;第一座椅32可拆卸地设于多功能游艇31的左侧,行车时可与多功能游艇31固定连接防止滑移;第二床主体36设于第一床主体35及柜体37的上方。如此布置,车厢内从前至后大致可分为升降桌厨房区、双人床座位区及卫浴间储物区,分区前后贯通式设计,厨卫远离,且能够根据需要灵活分配各区的尺寸,有利于形成固定的设计模式,适用于不同大小的车型,有利于规模化生产。

如图12及图13所示,多功能游艇31包括船主体311、可拆卸地设于船主体311上的动力组件315,以及可拆卸地设置在船主体311上方的升降桌组件。该多功能游艇31具有置于房车内使用的居家状态和置于房车外独立作为游艇使用的游艇状态。

如图8所示,船主体311包括浴缸,浴缸上设有可注水、排水的加热区3111,加热区3111具体设置浴缸的底后部,在浴缸的前部开口处设有浴缸挡板3112。

如图12所示,升降桌组件包括可相对于船主体311沿上下方向运动的桌板312、固定于桌板312底部具有放气状态和充气状态的气囊314,以及可拆卸地连接在船主体311与桌板312之间的可伸缩的连接件313。桌板312根据气囊314的充气程度具有不同的使用高度,当气囊314处于充气状态时,气囊314向上顶起桌板312使桌板312处于如图12所示的升起状态,连接件313支撑在船主体311与桌板312之间使得桌板312保持稳定;当气囊314处于放气状态时,桌板312处于如图9所示的下降状态,气囊314及连接件313收拢在船主体311与桌板312之间。

具体地,如图9及图10所示,桌板312的左侧部与后侧部在水平方向上位于船主体311外,本实施例中,超出的长度均约为22厘米,桌板312包括沿自身长度方向前后设置且转动连接的第一板3121及第二板3122,第二板3122具有与第一板3121平铺展开的展开位置,以及与第一板3121转动收拢的翻折位置,当第二板3122位于展开位置时,第一板3121与第二板3122的上表面齐平。

如图12及图14所示,气囊314充满气时为一端部为圆锥形的柱体,且其轴心线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桌板312的长度方向,气囊314具有沿桌板31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

如图3及图6所示,第一座椅32包括第一座位部321及第一靠背部322;第二座椅33包括第二座位部331及第二靠背部332,第二座椅33能够沿前后方向相对移动地设置在车厢1内,第二靠背部332包括沿上下方向可拆卸地连接的上靠背3321及下靠背3322,下靠背3322转动地连接在第二座位部331上,上靠背3321转动地连接在第二床主体36的一侧部,具体为第二床主体36的前部;第二靠背部332具有靠背使用位置及卧铺使用位置;第三座椅34包括第三座位部341及第三靠背部342。

如图3及图6所示,第一床主体35的一侧部转动地连接有第一床板351,具体地,第一床板351位于第一床主体35的左侧,还向前延伸至第二座椅33的侧边,第一床板351具有竖立于第一床主体35一侧的护栏位置及平放于第一床主体35一侧的卧板位置;第二床主体36的左侧还竖立有作为护板使用的第二床板361。

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座椅32及第二座椅33均为浮力座椅组件,浮力座椅组件的一侧部均设有用于与船主体311可拆卸连接的连接组件(图中未示出)。

当多功能游艇31处于居家状态时,上述坐卧组件至少具有座椅状态及卧铺状态。

如图1至图3所示,当坐卧组件处于座椅状态时,桌板312处于下降状态且第二板3122处于翻折位置,第一座椅32收拢在桌板312下方并与船主体311连接,第一座椅32与驾驶区51及厨房区52之间具有第三过道43;第二座椅33连接于第一床主体35的前侧,且第二座位部331靠近第一床主体35,第二座位部331与多功能游艇31之间具有第一过道41,可供人乘坐时放置双腿;第二靠背部332处于靠背使用位置,上靠背3321及下靠背3322相连接且均位于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同一平面上并共同形成椅背支撑;第一床板351处于护栏位置,第一床主体35与第三座椅34之间具有第二过道42,第一床板351的高度与第二过道42的宽度相同;第一床板351沿前后方向的长度与第三座椅34沿前后方向的长度相同,且均等于第二座椅33与第一床主体35沿前后方向的长度之和,此时第一床板351可作为第二座椅33的扶手使用;上述第一过道41、第二过道42及第三过道43相贯通,可供人员在车厢内走动。

此外,当坐卧组件处于座椅状态时,第一床主体35及第二床主体36可用于存放物品,增加了该房车的储物空间。

如图4至图6所示,当坐卧组件处于卧铺状态时,桌板312处于下降状态且第二板3122处于展开位置,第一座椅32向外拉出并拼接在桌板312的一侧;第二座椅33连接在多功能游艇31与第一床主体35之间,具体地,第二座位部331向前移动并沿前后方向与桌板312拼合,第二靠背部332处于卧铺使用位置,上靠背3321及下靠背3322分离且均沿水平方向延伸,下靠背3322与第一床主体35连接;第一床板351处于卧板位置,第一床板351与第三座位部241连接并覆盖在第二过道42上方。如此,桌板312的上表面、第一座位部321的上表面、第二座位部331的上表面、下靠背3322的上表面、第三座位部341的上表面、第一床主体35的上表面及第一床板351的上表面共同形成水平的第一躺卧支撑面P,上靠背3321的上表面及第二床主体36的上表面共同形成水平的第二躺卧支撑面Q,第二躺卧支撑面Q位于第一躺卧支撑面P的上方。

如图7所示,具体地,当坐卧组件处于卧铺状态时,坐卧组件包括第一床位61、第二床位62及第三床位63,其中第一床位61包括第一床主体35、第一床板351、第三座椅34、下靠背3322以及部分第二座位部331;第二床位62包括第二床主体36、上靠背3321及第二床板361;第三床位63包括多功能游艇31、第一座椅32及另一部分第二座位部331。

本实施例中,第一床位61构成沿车厢1前后方向的宽度约为135厘米,沿车厢1左右方向的长度约为183厘米的可供2人沿左右方向躺卧的双人床;第二床位62构成沿车厢1前后方向的长度约为185厘米,沿车厢1左右方向的宽度约为90厘米的可供1人沿前后方向躺卧的单人床;第二板3122处于展开位置时的桌板312沿前后方向的长度约180厘米,沿左右方向的宽度约95厘米,第一座椅32沿前后方向的长度与桌板312相同,沿左右方向的宽度约30厘米,因此,第三床位63构成沿前后方向的长度约为190厘米、沿左右方向的宽度约为125厘米的可供2人沿前后方向躺卧的双人床。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坐卧组件处于座椅状态时,驾驶区51、第二座椅33及第三座椅34形成至少可供6人乘坐的座位;坐卧组件处于卧铺状态时,第一床位、第二床位、第三床位形成至少可供5人躺卧的床铺,从而该房车能够实现多人出游。

本实施例中,部分或全部顶篷11能够相对车厢1沿上下方向运动地设置,当坐卧组件处于卧铺状态时,可将顶篷11提升从而提供第三床位63更大的躺卧空间;在其他实施例中,顶篷11还能够转换为敞篷状态,增加房车使用的舒适感。

本实施例中,多功能游艇31至少具有如下可切换的居家状态:

居家状态一:如图3所示,多功能游艇31与其他坐卧组件结合,处于座椅状态,此状态下,多功能游艇31收拢在车厢1中,占用体积小,为座椅和过道4等腾出了尽可能大的空间。

居家状态二:如图6所示,多功能游艇31与其他坐卧组件结合,处于卧铺状态,此状态下,多功能游艇31作为第一躺卧支撑面P的一部分,有效利用空间,组成更大面积的床铺,可供多人出游使用。

居家状态三:如图10所示的泡澡状态,在多功能游艇31周边拉上浴帘,桌板312处于下降状态且第二板3122处于翻折位置,在浴缸的后部形成可供人进入的开口,向加热区3111内注水并打开加热装置,在浴缸内注水,人即可在浴缸中泡澡。此状态下,多功能游艇31作为浴缸使用,通过加热区3111直接对泡澡水加热,操作简便,有利于控制水温恒定,增加舒适感。

居家状态四:如图10所示的汗蒸状态,本居家状态与居家状态三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仅在加热区3111内注水,浴缸内不注水,人可直接躺入浴缸中进行汗蒸,或是两至三人围坐在浴缸中汗蒸。此状态下,多功能游艇31作为汗蒸房使用,进一步增加了旅行途中的趣味和享受。

居家状态五:如图11及图12所示的餐桌状态,桌板312处于升起状态且第二板3122处于展开位置,位于前侧的气囊314处于充气状态并支撑在浴缸挡板3112与桌板312之间,位于后侧的所述气囊314处于放气状态,连接件支撑在桌板312的后部与船主体311之间。将第一座椅32从船主体311上拆卸下来并放置在其左侧,和/或将第二座椅33放置在船主体311的后侧,由于桌板312的左侧部与后侧部在水平方向上位于船主体311外,因此座椅与船主体311之间具有可供双腿放置的空间。此状态下,多功能游艇31作为餐桌使用,可供多人围坐共同就餐或进行其他活动,且根据实际需要,可通过调节气囊314的充气程度来调节桌板312的高度,为使用者提供最舒适的体验。

如图21至图23所示,多功能游艇31还包括多功能划桨316,多功能划桨316包括桨杆3161(3161’)、具有板面的桨板3162,桨杆3161的一端部为锥形,桨板3162具有开设于一侧的条形槽3163以及开设于板面中心的插孔3164。多功能划桨316具有桨杆3161的轴心线与板面所在平面沿同一方向延伸的划桨状态,以及桨杆3161的轴心线垂直于板面所在平面的支撑杆状态:当多功能划桨316处于划桨状态时,桨杆3161的一端部插设于条形槽3163内;当多功能划桨316处于支撑杆状态时,桨杆3161具有锥形的一端部插设于插孔3164内。此外,桌板312下方还设有用于固定桨杆3161的套管(图中未示出)。

本实施例中,动力组件315包括电动机、汽油机双动力推进器。

当多功能游艇31处于游艇状态时,至少船主体311提供浮力,本实施例中,船主体311自身质量约为35千克,可提供约600千克的浮力,升降桌组件的质量约为32千克,气囊314充满气时可提供约310千克的浮力。仅需两人即可将多功能游艇31抬下水或抬上岸,可在最广泛的水域下水使用。

本实施例中,多功能游艇31至少具有如下可切换的游艇状态:

游艇状态一:如图13所示,直接将船主体311从房车中取出,并放入水中,人乘坐在船主体311中,船主体311单独提供浮力,动力组件315提供船行驶的动力。此状态下,多功能游艇31可供至少2人乘坐。

游艇状态二:如图14及图15所示,本游艇状态与游艇状态一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将升降桌组件固定安装在船主体311的前部,且桌板312的长边沿船主体311的左右方向设置,两个气囊314均处于充气状态,且其具有圆锥形的一端部朝前设置用以减小阻力,气囊314与船主体311共同提供浮力。此状态下,多功能游艇31可供至少4人乘坐。

游艇状态三:如图16所示,本游艇状态与游艇状态一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将第一座椅32连接在船主体311的一侧部,第一座椅32与船主体311共同提供浮力。此状态下,多功能游艇31可供至少3人乘坐。

游艇状态四:如图17所示,本游艇状态与游艇状态一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将第一座椅32、第二座椅33分别连接在船主体311的两侧,第一座椅32、第二座椅33与船主体311共同提供浮力。此状态下,多功能游艇31可供至少4人乘坐。

游艇状态五:如图18所示,本游艇状态与游艇状态四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将升降桌组件固定安装在船主体311的前部,且桌板312的长边沿船主体311的左右方向设置,两个气囊314均处于充气状态,第一座椅32、第二座椅33、气囊314与船主体311共同提供浮力。此状态下,包括动力组件315在内的多功能游艇31整体总质量200千克左右,可提供1380千克左右的浮力,可供6至7人乘坐。

游艇状态六:如图19及图20所示,本游艇状态与游艇状态四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将升降桌组件固定安装在第一座椅32、第二座椅33的后部,且桌板312的长边沿船主体311的左右方向设置,两个气囊314均处于充气状态,第一座椅32、第二座椅33、气囊314与船主体311共同提供浮力。此状态下,与游艇状态五相似,多功能游艇31可供6至7人乘坐。此外,本游艇状态还可实现子母舰功能,其中母舰包括船主体311及电动机推进器,子舰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座椅32、第二座椅33、升降桌组件及汽油推进器,母舰与子舰既可以对接,供至少6人乘坐,也可以在水中直接分离,乘坐者分两组游玩,丰富游艇的体验乐趣。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游艇状态的可供乘坐人员数,均为根据该状态下多功能游艇31所能提供浮力的40%至50%确定的。

此外,当多功能游艇31开始仅船主体311下水时,将处于支撑杆状态的多功能划桨316支撑于船主体311尾部两侧,起到稳固不易侧翻、翘起作用,便于在船主体上安装动力组件315或者其他浮力组件;当多功能游艇31处于游艇状态时,可以关闭动力组件315,将多功能划桨316转换为划桨状态,供乘坐者手动划船,增加趣味;当需要靠岸停船时,将多功能划桨316转换为支撑杆状态,支撑在桌板312下方并将桨杆3161插设于套管中,桨杆3161具有锥形的一端部朝下设置,且部分多功能划桨316位于船主体311的下方,此时将桨杆3161插设至河床中,即可使多功能游艇31停留在水边。

综上,本实施例集成有多功能游艇和组合床位的房车,即使在空间较小的B型房车中,其坐卧组件不仅能够提供至少5人出游的座位和床铺,还配置有多功能游艇,实现餐桌、泡澡、汗蒸等多种功能,实现了以往C型、A型房车才能配置的功能;当多功能游艇处于游艇状态时,至少具有六种使用方式,可根据需要调整至供2~6人乘坐;并且,该多功能游艇31的每个组件,两人均能从房车中搬出、下水、上岸或放入房车,便于使用。由此,该房车高效利用空间,功能转换操作便捷,既可以在平时通勤使用,也可以作旅居等使用,可使普通家庭拥有房车的同时也拥有了游艇,并可现实游艇最广泛水域的下水。

实施例2

参见图24至27所示,本实施例的集成有多功能游艇和组合床位的房车与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车厢1及车内各组件的尺寸较大,适用于稍大一些的以旅居为主的房车,可供更多人出行使用,同时,2.5米以下的车高,相对于C型房车,基本不受限高的限制,可提供更好的通过性。实施例1中的房车侧重于家用、旅居两用型,而本实施例中的房车是以旅居为主的B型房车。

其中,车厢1约为长598厘米、外部宽236厘米、内部宽210厘米、总高248厘米左右,其中发动机舱14长度约120厘米。第二座椅33宽度约为135厘米,至少可供3人沿左右方向并排乘坐;第三座椅34长度约为145厘米,至少可供3人沿前后方向并排乘坐;从而坐卧组件处于座椅状态时,驾驶区51、第二座椅33及第三座椅34至少可供7人乘坐。

如图14至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中,当坐卧组件处于卧铺状态时,坐卧组件包括第一床位61、第二床位62、第三床位63及第四床位64,其中第一床位61与第三床位63拼合连接,包括多功能游艇31、第一座椅32、第二座位部331、下靠背3322以及第一床主体35;第二床位62包括第二床主体36、上靠背3321及第二床板361;第四床位64包括第三座椅34及第一床板351。

本实施例中,第一床位61与第三床位63拼合后,沿车厢1前后方向的长度约为365厘米,沿车厢1左右方向的宽度约为135~150厘米,构成沿前后方向拼合的两张双人床,共可供4人躺卧;第二床位62构成沿车厢1前后方向的长度约为230厘米,沿车厢1左右方向的宽度约为135厘米的可供2人沿前后方向躺卧的双人床;第四床位64构成沿车厢1前后方向的长度约为145厘米,沿车厢1左右方向的宽度约为75厘米的可供1名儿童沿前后方向躺卧的单人儿童床。如此,第一床位61、第二床位62、第三床位63及第四床位64形成至少可供7人躺卧的床铺,从而该房车能够实现更多成员的同时出游。

此外,本实施例中,柜体37中可以安装洗衣机,厨房区52及第三座椅34左侧的车厢侧壁12还能够向外拓展地设置,从而形成阳台等更为宽敞的利用空间,进一步增加房车使用的舒适感。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集成有多功能游艇和组合床位的房车
  • 可集成于房车中的多功能游艇
技术分类

06120112300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