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壁挂机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09:54:18


壁挂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壁挂机。

背景技术

空调器行业的壁挂机外观发展潮流一直都在追求精美无缝,整体简约美,并且性能上又要求具备良好的舒适性体验。但是由于空调器是出风换热设备,目前的外观无一例外都需要在出风口处保留相应的零部件(导风板),从而与出风口四周配合,使得导风板不仅能够实现对出风口的封闭,满足外观空洞小的要求,还可以实现对出风气流的导向达到舒适性体验的要求。上述已知设计都存在外观配合缝隙,不够简约精美,整体存在割裂观感的外观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已知技术中采用了在整机正前方设置面板来保证空调器外观一致性的方案,该方案中,由于面板的结构一致性,使得空调出风无法经由面板实现,因此通过在空调器的两侧形成出风口的翼板的运动实现出风口的隐藏,当空调器不使用时,具有良好的外观一致性,当空调器处于使用状态时,则由于出风需要,翼板会从空调器的两侧伸出面板的遮挡范围外。对于该种方案,由于翼板的结构受限,对于出风气流的导向不足,因此容易造成空调出风舒适性不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壁挂机,使得壁挂机具有良好的整体视觉效果,同时能够实现出风气流的大范围导流,精确组织出风气流流向,有效提高用户舒适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壁挂机,包括底壳、面板体和外观壳体,面板体安装在底壳上,壁挂机包括出风口,外观壳体罩设在底壳和面板体外,外观壳体包括覆盖在出风口前侧的整个外观区域的出风面板,出风面板能够相对于出风口运动,以对出风口处的气流进行导流。

优选地,外观壳体还包括侧板和遮挡面板,侧板和遮挡面板均位于出风面板朝向出风口的一侧,侧板位于遮挡面板的长度方向的两侧。

优选地,侧板和遮挡面板为分体式结构,侧板和遮挡面板安装在面板体上,并拼接在一起。

优选地,面板体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处设置有过滤网。

优选地,壁挂机还包括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与出风面板驱动连接,并为出风面板提供相对于出风口运动的驱动力。

优选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和驱动连杆,驱动组件通过驱动连杆与出风面板连接,并驱动出风面板打开或者关闭出风口。

优选地,驱动连杆靠近出风面板的末端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出风面板驱动连接,驱动出风面板相对于出风口摆动。

优选地,侧板和面板体之间形成有驱动空间,驱动机构设置在驱动空间内。

优选地,驱动机构与出风面板之间通过卡接的方式连接。

优选地,壁挂机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驱动连杆,出风面板的长度方向的第一侧设置有十字孔,位于该侧的驱动连杆的末端设置有十字轴,十字轴卡入十字孔内,出风面板的长度方向的第二侧设置有鹰嘴钩,鹰嘴钩钩挂在位于该侧的驱动连杆上。

优选地,出风面板沿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侧设置有加强边,加强边设置在出风面板朝向出风口的一侧,加强边沿出风面板的宽度方向延伸。

优选地,加强边为镂空结构。

优选地,出风面板具有向着远离出风口的方向凹陷的内凹弧面。

优选地,出风面板能够遮盖出风面板后侧的外观壳体。

优选地,壁挂机处于第一出风模式时,出风面板沿着远离出风口的方向运动预设距离,出风面板位于出风口的出风路径上,出风口完全位于出风面板的覆盖范围内,出风面板将出风口流出的气流向上下方向导流。

优选地,壁挂机处于第二出风模式时,出风面板沿着远离出风口的方向运动预设距离后,出风面板相对于出风口摆动,使得出风面板位于出风口的出风路径上,出风口完全位于出风面板的覆盖范围内,且出风面板的上侧搭接在出风口上沿的上侧位置,将出风口流出的气流向下导流。

优选地,壁挂机处于第三出风模式时,出风面板沿着远离出风口的方向运动预设距离后,出风面板相对于出风口摆动,使得出风面板位于出风口的出风路径上,出风口完全位于出风面板的覆盖范围内,且出风面板的下侧搭接在出风口下沿的下侧位置,将出风口流出的气流向上导流。

本申请提供的壁挂机,包括底壳、面板体和外观壳体,面板体安装在底壳上,壁挂机包括出风口,外观壳体罩设在底壳和面板体外,外观壳体包括覆盖在出风口前侧的整个外观区域的出风面板,出风面板能够相对于出风口运动,以对出风口处的气流进行导流。该壁挂机采用外观壳体全面罩设底壳和面板体,使得底壳和面板体不会暴露出来,同时在出风口的前侧采用整体式的出风面板,使得出风面板能够覆盖整个外观区域,形成良好的视觉外观效果,不会出现整体割裂观感。此外,由于出风面板能够相对于出风口运动,并对出风口处的气流进行导流,因此能够利用出风面板具有覆盖壁挂机的出风口所在侧整个区域的较大面积的特点,实现对出风气流的大范围导流,精确组织出风气流流向,有效提高用户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壁挂机的分解结构图;

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壁挂机隐藏遮挡面板时的后斜视爆炸图;

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壁挂机的后斜视爆炸图;

图4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壁挂机处于关机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壁挂机处于关机状态时的出风口正视结构图;

图6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壁挂机处于关机状态时的立体结构图;

图7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壁挂机处于关机状态时的剖视结构图;

图8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壁挂机处于第一出风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壁挂机处于第一出风模式时的出风口正视结构图;

图10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壁挂机处于第一出风模式时的剖视结构图;

图1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壁挂机处于第一出风模式时的空气流动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壁挂机处于第一出风模式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壁挂机处于第二出风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壁挂机处于第二出风模式时的出风口正视结构图;

图15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壁挂机处于第二出风模式时的剖视结构图;

图16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壁挂机处于第二出风模式时的空气流动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壁挂机处于第二出风模式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壁挂机处于第三出风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壁挂机处于第三出风模式时的出风口正视结构图;

图20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壁挂机处于第三出风模式时的剖视结构图;

图2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壁挂机处于第三出风模式时的空气流动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壁挂机处于第三出风模式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壁挂机的出风面板的立体结构图;

图24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壁挂机的出风面板的立体结构图;

图25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壁挂机去除出风面板之后的内部结构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底壳;2、面板体;3、出风口;4、出风面板;5、侧板;6、遮挡面板;7、进风口;8、过滤网;9、驱动组件;10、驱动连杆;11、驱动电机;12、十字孔;13、十字轴;14、鹰嘴钩;15、加强边;16、贯流风叶;17、定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参见图1至图25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壁挂机包括底壳1、面板体2和外观壳体,面板体2安装在底壳1上,壁挂机包括出风口3,外观壳体罩设在底壳1和面板体2外,外观壳体包括覆盖在出风口3前侧的整个外观区域的出风面板4,出风面板4能够相对于出风口3运动,以对出风口3处的气流进行导流。

该壁挂机采用外观壳体全面罩设底壳1和面板体2,使得底壳1和面板体2不会暴露出来,同时在出风口3的前侧采用整体式的出风面板4,使得出风面板4能够覆盖整个外观区域,形成良好的视觉外观效果,不会出现整体割裂观感。此外,由于出风面板4能够相对于出风口3运动,并对出风口3处的气流进行导流,因此能够利用出风面板4具有覆盖壁挂机的出风口3所在侧整个区域的较大面积的特点,实现对出风气流的大范围导流,精确组织出风气流流向,有效提高用户舒适性。

本实施例中的各实施例,均以出风口3的前侧为整个壁挂机的前侧,当用户使用壁挂机时,视觉会首先看向出风口3所在位置,因此,本申请主要解决的外观问题是避免用户看向壁挂机时,看到的壁挂机出风口3前侧的出风面板4不是一个整体结构,产生割裂效果。本申请采用整体式的出风面板4完全占据外观壳体位于出风口3前侧的整个外观面,因此可以有效改善用户的视觉效果,在壁挂机处于关机状态时,可以使得壁挂机具有良好的外观一致性,视觉整体美观性较好。

此外,由于出风面板4占据外观壳体位于出风口3前侧的整个外观面,因此其面积远大于出风口3的面积,能够对出风口3的出风气流进行完全导向,因此使得出风面板4能够相对于出风口3运动,并对出风口3处的气流进行导流,可以充分利用出风面板4的导流面积大的特点,通过对出风面板4的出风角度进行精确控制,实现对气流的有效导流,使得所有出风气流沿着设计方向运动,为用户提供更加优异的送风舒适性体验。

出风面板4能够相对于出风口3运动,并对出风口3处的气流进行导流,可以使得出风面板4能够向外推出,由于出风面板4需要相对于出风口3运动,且要实现多种出风模式的切换,因此出风面板4除了通过驱动机构或者连接机构与面板体2或者底壳1之间实现连接之外,与出风口3周边的结构之间没有任何连接关系,可以在推出后最大程度地暴露出风口3以及周边结构,从而极大地方便了出风口3内外的售后检修与清洁维护。

由于本申请的出风面板4完全位于出风口3的外侧,因此能够使得出风口3最大限度的张开,可以有效减小出风阻力,促进了出风量的增大,可以迅速释放风机吹出的气流,从而从一定程度上提升壁挂机的换热性能。

本申请的壁挂机采用的整体式无缝大型出风面板,作为主体凸显的外观零件能够灵活实现多变外观设计,并且可以以非常低的成本获得风格迥异的新式外观,即使用户自己也能通过贴纸等方式轻松实现外观改变,获得特属于用户的外观效果,因此极易实现风格迥异的后期衍生外观开发,具备强大的低成本新外观衍生能力。

外观壳体还包括侧板5和遮挡面板6,侧板5和遮挡面板6均位于出风面板4朝向出风口3的一侧,侧板5位于遮挡面板6的长度方向的两侧。侧板5、遮挡面板6和出风面板4组合形成罩壳,该罩壳罩设在底壳1和面板体2的组合结构外,从而对底壳1和面板体2形成遮挡,使得该外观壳体形成用户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观,有效提高壁挂机的外观效果。

侧板5和遮挡面板6为分体式结构,侧板5和遮挡面板6安装在面板体2上,并拼接在一起。侧板5和遮挡面板6之间可以采用卡接的方式进行连接,侧板5与面板体2之间以及遮挡面板6与面板体2之间均可以通过卡接方式进行连接,也可以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从而实现壁挂机的整体安装效果。

面板体2包括进风口7和出风口3,进风口7处设置有过滤网8。

壁挂机还包括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与出风面板4驱动连接,并为出风面板4提供相对于出风口3运动的驱动力。本申请的驱动机构能够将出风面板4向远离出风口3的方向推出,使得出风面板4远离出风口3一定距离,与出风口3周侧的面板体2和底壳1之间形成出风通道,从而打开出风口3,实现出风。

由于出风面板4覆盖在壁挂机前部,并且遮盖在其他所有的外观件之前,因此在拆装时可以直接将出风面板4向外推出,无需拆装其他任何外观零部件,直接拆装出出风面板4,很容易实现出风面板4的拆装,从而极大地方便了出风口3内外的售后检修与清洁维护。

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组件9和驱动连杆10,驱动组件9通过驱动连杆10与出风面板4连接,并驱动出风面板4打开或者关闭出风口3。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驱动组件9为齿轮齿条驱动机构,包括有电机以及齿轮和齿条配合机构,其中电机和齿轮可以固定在面板体2上,齿条可以通过导槽等进行导向,并与齿轮之间实现啮合,在需要控制出风面板4向外侧推出时,可以控制电机驱动齿轮转动,使得齿轮驱动齿条向外侧运动,进而通过齿条将出风面板4向外侧推出。

在面板体2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可以分别设置驱动组件9和驱动连杆10,也可以仅在面板体2的长度方向的一侧设置一套驱动组件9和驱动连杆10,另一侧仅设置导向机构和驱动连杆10即可,在出风面板4运动时,可以通过一套驱动组件9的电机提供驱动作用,另一侧的导向机构和驱动连杆10仅起到导向以及连接作用。

驱动连杆10靠近出风面板4的末端设置有驱动电机11,驱动电机11的输出轴与出风面板4驱动连接,驱动出风面板4相对于出风口3摆动。该驱动电机11的作用在于,在出风面板4推出外侧后,可以对出风面板4的转动角度进行调节,通过调节出风面板4的转动角度的方式,实现对壁挂机的出风方式的控制。

侧板5和面板体2之间形成有驱动空间,驱动机构设置在驱动空间内。由于驱动空间位于面板体2外侧,因此将驱动机构设置在驱动空间内,不会对面板体2内侧的结构造成任何影响,也不会与面板体2内侧的结构发生干涉,而且可以充分利用面板体2外部空间,使得壁挂机的结构布局更加合理,避免驱动机构占用出风通道,提高壁挂机的出风能力。

本实施例中,面板体2的长度方向的左右两端端面上设置有安装凸台,安装凸台上设置有定位柱17以及安装孔,驱动组件9固定在面板体2的左右端面上。驱动组件9上具有定位孔以及连接孔,其中定位孔与定位柱17配合,实现对驱动组件9安装位置的快速定位,当驱动组件9完成定位之后,通过螺栓穿过驱动组件9上的连接孔与面板体2上的安装孔实现连接,从而将驱动组件9固定在面板体2的两端。

驱动组件9为两个,在左右侧板5内侧分别设置有一个驱动组件9,驱动组件9能够推出驱动连杆10,通过驱动连杆10控制出风面板4从闭合出风口位置运动到出风调节位置,并且由安装在右侧驱动连杆10前部的驱动电机11控制出风面板4转动,实现对出风方向的调节。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控制出风面板4自身转动角度的驱动电机11并不局限于在右侧驱动连杆10前部的一个驱动电机,也可以是在左侧驱动连杆10前部的一个驱动电机,或者在左右两侧的驱动连杆前部分别设置一个驱动电机,这需要根据转动出风面板的转矩需求决定。

驱动机构与出风面板4之间通过卡接的方式连接,能够降低驱动机构与出风面板4之间的连接结构复杂性,方便出风面板4与驱动机构之间的装拆操作,提高装拆效率,降低装拆难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壁挂机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驱动连杆10,出风面板4的长度方向的第一侧设置有十字孔12,位于该侧的驱动连杆10的末端设置有输出轴即十字轴13,十字轴13卡入十字孔12内,出风面板4的长度方向的第二侧设置有鹰嘴钩14,鹰嘴钩14钩挂在位于该侧的驱动连杆10上。其中在出风面板4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耳板,十字孔12和鹰嘴钩14均设置在耳板上。如图24所示,驱动电机11安装在驱动连杆10的末端,十字轴13设置在驱动电机11的转动输出端。

本实施例中,在进行送风时,由于出风面板4的两侧均设置的面积较小的耳板,因此可以放开气流在出风面板4的长度方向上的扩散,也就是便于在上下送风的同时实现一定程度的左右气流扩散送风,这样可以进一步加快室内气流循环。

在一个实施例中,出风面板4沿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侧设置有加强边15,加强边15设置在出风面板4朝向出风口3的一侧,加强边15沿出风面板4的宽度方向延伸。

在本实施例中,在出风面板4沿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加强边15,可以利用加强边15来提高出风面板4的结构强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由于加强边15的设置,使得十字孔12可以直接开设在加强边15上,不用额外设置开设十字孔12的耳板等,鹰嘴钩14也可以直接开设在加强边15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加强边15为镂空结构,从而不仅能够实现对出风面板4的结构的加强,而且可以让气流通过,加快气流流动速度。

出风面板4具有向着远离出风口3的方向凹陷的内凹弧面,可以在进行导流时,对出风气流形成更加良好的导流效果。

出风面板4能够遮盖出风面板4后侧的外观壳体,从而为壁挂机提供正视壁挂机前部主体外观无割裂缝隙的整体式外观视觉效果。

本申请中,出风面板4是装配在可以推出运动到出风口前部的驱动机构上,而且出风面只有右侧的十字轴13卡装在十字孔12内与左侧的鹰嘴钩14挂合在左转轴的装配,其拆装十分的方便。在本实施例中,在进行出风面板4的装配时,需要先将出风面板4右侧的十字孔12卡装在驱动连杆10端部的驱动电机11伸出的十字轴13上,然后将左侧的鹰嘴钩14挂装在左侧驱动连杆10端部的左转轴上,完成出风面板4的装配。拆卸时只需要先将左侧的鹰嘴钩14从左转轴上强力拉脱落,然后将右侧的十字轴13从十字孔12内拉出来,即完成了出风面板4的拆卸。

装配完出风面板4后,整机通电收回驱动连杆10,完全闭合出风面板4以后的壁挂机,其状态如图4到图7所示,分析可知,完全闭合的出风面板4将整个壁挂机前部外观封闭遮盖住,挂装在墙壁上的整机状体如图4和图5所示,从出风口3的前侧看,壁挂机外观是一个整体式无缝壁挂机,不存在出风口等黑洞和割裂的配合缝隙,即使在遮挡面板6与出风面板4配合的顶部区域,也由于出风面板4遮盖在遮挡面板6之上实现了配合缝隙的隐藏。从壁挂机前下部仰视整个壁挂机出风口前部外观,外观整体更显完整简约,只有一个出风面板4凸显在外部,丝毫没有任何割裂感与出风口深陷的黑洞区,给人一种简约时尚的科技感。图7是整机闭合时中部位置截面,分析可知面板体上部覆盖着遮挡面板6,顶部是进风口7,其上覆盖着过滤网8,面板体2是套装在底壳1上的,底壳1的内部有风道,风道正中间是贯流风叶16,风道上部是进风口7,下部是出风口3,出风口3具有上、下沿,出风口3前部,覆盖在所有外观壳体前部的是出风面板4。图6展示了壁挂机平放在地上时其侧部斜视立体效果图,可以看出出风面板对正面和其周围的外观改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此外,本实施例的出风面板4的下部沿着宽度方向为由下而上宽度递增,此种结构设计的目的在于,一方面使得壁挂机具有更加良好的外观,另一方面使得出风面板4形成上大下小的结构,在进行出风控制时,可以使得出风面板4的下侧长度较小的区域能够进入到两个侧板5以及遮挡面板6所形成的空间内,进而到达面板体2所在位置,并抵接在面板体2的表面,形成单侧出风结构。由于出风面板4的底部长度最小,因此在进入到两个侧板5以及遮挡面板6所形成的空间内时,不会与侧板5以及遮挡面板6之间发生干涉,可以实现与面板体2的接触配合,在出风面板4需要闭合出风口3时,又可以使得出风面板4的底部最窄处与两个侧板5的底部最窄处对应,使得出风面板4的整体结构能够与两个侧板5以及遮挡面板6所形成的结构相匹配,从而使得出风面板4能够完全覆盖两个侧板5与遮挡面板6所形成的开口结构,形成良好的整体式外观。

本实施例的出风面板4在通过驱动组件9与驱动连杆10的配合推出到出风控制位置时,可以通过驱动电机11实现对于壁挂机的多种不同出风模式的调节。

结合参见图8至图12所示,壁挂机处于第一出风模式时,出风面板4沿着远离出风口3的方向运动预设距离,出风面板4位于出风口3的出风路径上,出风口3完全位于出风面板4的覆盖范围内,出风面板4将出风口3流出的气流向上下方向导流。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出风模式主要用于实现制冷或制热上下送风模式获得的包围式送风体验。

此时壁挂机的驱动组件9将出风面板4向出风口3前部推出一定的距离,使得出风面板4位于出风口3正前方,并且正对出风口3,然后稍微转动出风面板4,调整其相对位置,使得出风面板4与出风口3前部闭合时的位置大致平行。

此时从图8中还可以看出,出风口3的左、右边界是完全处于出风面板4内部覆盖范围内的,这也保证了后期能够实现对出风口3正面区域的全覆盖和所有出风气流的超域导向,因此能够严丝不漏的将所有制冷气流全部实现向上导向或者制热气流向下导向,不会泄漏掉出风口3吹出的任何气流,防止导向失效,出现出风气流吹向正前方出风面板4的外部区域,杜绝因此给用户造成的不舒适的吹风感体验。

这种特性是本申请的一体式大出风面板4所具有的对出风气流超域导向完全控制所带来的舒适性优势。

此时运转的壁挂机将空气从进风口7的抽吸进入壁挂机,经过风道以后由出风口3吹出,撞击到出风面板4内部主体的内凹弧面上,气流经由出风面板4的内凹弧面导向分别向上下两个方向流动;如图11所示,被导向分流的出风气流,分别向壁挂机背后挂装壁挂机的墙壁流动,以及向着远离墙壁的一侧流动,最终分别向壁挂机顶部的天花板方向和向壁挂机下部的地面方向流动,这样两股气流在运动中由于贴壁附壁流动的特性,将会不断的沿着天花板和地板向四周扩散运动,最终形成对流,给用户一种包围式的送风体验。

结合参见图13至图17所示,壁挂机处于第二出风模式时,出风面板4沿着远离出风口3的方向运动预设距离后,出风面板4相对于出风口3摆动,使得出风面板4位于出风口3的出风路径上,出风口3完全位于出风面板4的覆盖范围内,且出风面板4的上侧搭接在出风口3上沿的上侧位置,将出风口3流出的气流向下导流。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出风模式主要用于为用户提供制热向下送风模式获得的地毯式送风体验。

此时壁挂机的驱动组件9将出风面板4向出风口3前部推出一定的距离,使得出风面板4位于出风口3正前方,并且正对出风口3,然后转动出风面板4,将其上沿搭接在出风口3上沿前部的遮挡面板6的前沿上,覆盖住整个出风口3的上沿,保证对所有出风气流完全的向下导向。

此时分析图16可以看出,进风气流经过风道由出风口3吹出后,吹到出风面板4上被内凹圆弧的出风面板4的主体内表面导向,沿着出风面板4流向壁挂机背部的墙壁,并沿着壁挂机下部的墙壁附壁流动,并最终向壁挂机下部的地面流动,沿着地面向四处散开流动。由于热气流的密度小于整个室内环境气体的密度,因此在不断的贴地流动过程中持续上升,给用户一种热气由地面向上逐步温暖的地毯式热舒适感,但是却丝毫不会感受到风吹的感觉。这种大型的出风面板4能够将所有的出风气流全部导向到出风口3的下部,按照气流贴地运动逐步升起的气流组织形式运动制热,由于能够实现无损无遗漏的将所有出风气流全部导向下部地面,实现贴地的制热,因此能够快速而高效的利用出风实现整屋急速制热,并且绝对的避免了热风吹人产生的不舒适感。本申请实施例的出风面板4解决了其他因常规导风板过小对气流导向不足,由于导风板对气流导向不足使得一部分出风直接吹向用户,使用户产生不适的热风吹风感,而且还有一部分出风未被导向直接沿着出风口上沿飘向天花板且不再下沉,导致热气流损失,制热效率降低的问题。

结合参见图18至图22所示,壁挂机处于第三出风模式时,出风面板4沿着远离出风口3的方向运动预设距离后,出风面板4相对于出风口3摆动,使得出风面板4位于出风口3的出风路径上,出风口3完全位于出风面板4的覆盖范围内,且出风面板4的下侧搭接在出风口3下沿的下侧位置,将出风口3流出的气流向上导流。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出风模式主要用于为用户提供制冷向上送风模式获得的沐浴式送风体验。

此时壁挂机的驱动组件9将出风面板4向出风口3前部推出一定的距离,使得出风面板4位于出风口3正前方,并且正对出风口3,然后转动出风面板4,将其下沿接顺在出风口3下沿前部稍偏下的位置,并定位在面板体2上,与面板体2形成接触,对出风气流向着墙壁方向的流动造成阻碍,本实施例中的出风面板4同样的能够覆盖住整个出风口3,保证对所有出风气流完全的向上导向。

此时分析图21可以看出进风气流经过风道由出风口吹出后,吹到出风面板上,被出风面板4的主体内表面内的凹圆弧导向,沿着出风面板4流向壁挂机顶部前方的天花板上,并且沿着天花板向前贴壁做附壁流动。由于冷空气的密度大于整个室内环境气体的密度,因此在不断的贴天花板向前流动的过程中持续下沉,给用户一种凉爽从天而降的沐浴式制冷舒适感,但是却丝毫不会感受到冷风吹拂的感觉。这种大型的出风面板4能够将所有的出风气流全部导向到顶部的天花板,按照气流贴壁运动(贴天花板向整屋扩散)逐步下沉的气流组织形式运动制冷,由于能够实现无损无遗漏的将所有出风气流全部导向天花板实现贴壁的制冷,因此能够快速而高效的利用出风实现整屋急速制冷,并且绝对的避免了冷风吹人产生的不舒适感。本申请实施例的出风面板4解决了其他因常规导风板过小对气流导向不足,由于导风板对气流导向不足使得一部分出风直接吹向用户产生不适的冷风吹风感,而且还有一部分出风未被导向直接沿着出风口下沿直接吹到地面下沉在地面不再浮起,导致冷气流损失,制冷效率降低的问题。

综合上述三种工作情况下可以看出,不论哪一种工作状态,其出风面板4打开以后,内部的出风口3都最大限度的张开,不再受到出风口3周边其他外观结构的限制,这极大的减小出风阻力,促进了出风量的增大,迅速释放贯流风叶16吹出的气流,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换热性能;吹出的气流被引导到出风面板4上来,而且最终由出风面板4二次导流改变其运动方向,以更加优化的方式组织气流运动,为用户提供更好的舒适性送风体验。

本发明的出风面板实现了过去常规空调器小导风板的导风作用,又在外观上替代了常规空调器出风口前部其他主体外观零部件,因此出风面板是一个集外观功能与出风气流组织功能于一体的零件,彻底的优化了过去空调器采用常规小导风板配合出风口,出风口周边设计复杂外观结构等存在外观割裂,零部件繁多,装配低效等的各种问题。推出的出风面板由于设计简约,精简了很多出风口周围的外观零部件,且其装配较少,设计上也非常便于拆装——由于出风面板覆盖在空调器前部遮盖所有其他外观件之前,因此拆装时无需拆装其他任何外观零部件,可以在执行上述左鹰嘴钩拉脱与右十字轴拉出拆卸步骤后,直接拿下出风面板以后,整个出风口内部与周边结构暴露在用户面前,整个拆卸和装配只需要两个操作步骤;如图25所示,此时出风口内的左右扫风叶片、贯流风叶、风叶下部的风道区域等非常便于检修和清洁维护。

本申请实施例的出风面板4是一个大曲面的板体结构,正面整体无缝,外观光洁圆润,由于覆盖在出风口3前部整个整体外观件之上,因此是一个很突出显眼的外观零件。当前的无缝与整体式已经赋予整机简约的整体美,在壁挂机出风控制的过程中,出风面板4也能够始终对出风口3在视觉效果上形成遮盖,因此在外观的观感上没有出风口,有很强的类似风扇无风叶的科技感。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出风面板4在空调器外观中占主体地位,主体显眼,后期在外观衍生上可以对此出风面板做很多衍生设计。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出风面板,由于其大而显眼,在整机外观中具有主导外观风格的作用,是一个鲜明显眼的特色,因此后期也可以实现只替换一个出风面板4即可实现快速的外观差异化设计,大大降低了衍生外观的开发成本,迅速实现风格迥异的优秀外观设计。抛开具体形体的改变带来的外观设计差异化,不进行出风面板新形体的设计就无需花费高昂的开模费用,从更换材料采用金属制造、木材或者其他易于实现曲面板材形体加工的材料制造的出风面板也都具有新颖的外观与风格,而更低成本的外观差异化是可以直接在此出风面板上设计图案,采用成本较低的喷涂工艺、贴纸、覆膜等其他二次工艺实现外观改变。由于其表面光洁完整,因此可以轻松实现不同风格的图案设计,就像在一张纸上画画一样简单,这样不开新模具而实现外观差异化的成本也是非常低的,但其外观生命力却很强大。

需要指出的是,此申请实施例并不受限于本实施例的出风面板的具体形态,而是一种在壁挂式空调器上采用隐藏出风口与周边配合缝隙这一问题解决思路的体现,旨在通过具体的零件形体设计实现外观精美无缝,并且利用外观形体带来的优势进一步解决性能上的送风舒适性体验问题,然后进一步的解决了常规空调器设计出风口周围结构复杂难拆难装,售后检修与清洁维护困难的问题,最终得到的优势还包括后续衍生开发风格迥异的外观时成本大幅度降低。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相关技术
  • 船舱壁悬挂机构
  • 空调挂机骨架和空调挂机
技术分类

06120112345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