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分流下水系统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09:54:18


分流下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卫浴节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流下水系统。

背景技术

中国是一个缺水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人均的四分之一。水资源紧张不但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严峻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世界很多国家都面临的问题。减少发展中的水耗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不但是目前也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各国面临的课题。同时,各地由于受制于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大量排放的污水不能全部得到有效处理,有些甚至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向环境,不但污染地表水,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有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风险,这与国家当前大力开展的碧水保卫战和净土保卫战不相符。

在日常生活中用洗面盆池洗手脸或清洗其它东西时,在开始阶段由于洗涤水含有洗涤剂和油污等水污染物浓度较高原因就直接排放掉了,而后阶段的漂洗冲洗清水由于污染物浓度较低甚至几乎不再含有污染物,完全可以回收用作他用,实现水资源的梯级使用。

但由于受制于当前没有专用回收设备,致使本可以回收梯级使用的漂洗冲洗清水被白白排放掉,这样不但增加了用户的用水量和用水成本,也相应增加了末端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压力和成本。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分流下水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漂洗冲洗清水不能被回收再利用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水资源的梯级使用,提高了水资源的使用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流下水系统,包括:

端头,所述端头设置在洗面盆池排水孔的上端;

本体,所述本体的上端插接在所述洗面盆池的排水孔中,所述本体的顶端与所述端头固定连接,所述本体可选择的与弹跳装置或提拉装置或脚踏线控装置配合连接;

清水流道,所述清水流道设置在所述本体中段;

喉道,所述喉道设置在所述本体内部,且位于所述清水流道下方,所述喉道可选择的与所述弹跳装置或所述提拉装置或所述脚踏线控装置配合连接,所述喉道和所述本体是同心圆柱体。

进一步地,所述弹跳装置包括:

螺纹连杆,所述螺纹连杆的上端与下端均设有螺纹;

弹跳按钮,所述弹跳按钮与所述螺纹连杆的上端连接;

第一堵板,所述第一堵板套接在所述螺纹连杆下端的上部,所述第一堵板外围设有圆形橡胶圈,所述第一堵板与所述喉道和所述清水流道配合连接;

弹跳芯,所述弹跳芯的最上端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连杆的下端插接在所述螺纹孔中;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所述本体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所述弹跳芯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支撑架上设有孔洞。

进一步地,所述清水流道为水平直角清水流道,所述水平直角清水流道设有与所述第一堵板配合连接的水平直角清水流道入口;

所述水平直角清水流道入口上方在所述本体的中心线位置设有第一导孔,所述螺纹连杆插接在所述第一导孔中;

所述水平直角清水流道位于所述本体外侧的最高点上设有第一排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螺纹连杆上设有梯形堵板,所述梯形堵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堵板上方;

所述清水流道为水平梯形清水流道,所述水平梯形清水流道设有与所述梯形堵板配合连接的水平梯形清水流道入口;

所述水平梯形清水流道入口上方在所述本体的中心线位置设有第二导孔,所述螺纹连杆插接在所述第二导孔中。

进一步地,所述提拉装置包括:

第二堵板,所述第二堵板设置在所述喉道内,所述第二堵板外围设有第二圆形橡胶圈,所述第二堵板与所述喉道配合连接;

提拉芯,所述提拉芯设置在所述污水流道内,所述提拉芯的顶端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二堵板螺接;

杠杆通道,所述杠杆通道设置在本体的圆周壁上,所述杠杆通道设有外螺纹,所述本体圆周壁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杠杆通道相通;

拉杆机构,所述拉杆机构的杠杆依次穿过所述杠杆通道及所述第一通孔插接在所述提拉芯的底部,所述杠杆与所述杠杆通道密封连接,所述拉杆机构通过所述杠杆与所述提拉芯连接联动。

进一步地,所述清水流道为水平直角清水流道,所述水平直角清水流道设有与所述第二堵板配合连接的水平直角清水流道入口;

所述水平直角清水流道入口上方在所述本体的中心线位置设有第一导孔,所述连接杆插接在所述第一导孔中;

所述水平直角清水流道位于所述本体外侧的最高点上设有第一排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上设有梯形堵板,所述梯形堵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堵板上方;

所述清水流道为水平梯形清水流道,所述水平梯形清水流道设有与所述梯形堵板配合连接的水平梯形清水流道入口;

所述水平梯形清水流道入口上方在所述本体的中心线位置设有第二导孔,所述螺纹连杆插接在所述第二导孔中。

进一步地,所述脚踏线控装置包括:

密封机构,所述密封机构上部为堵球,所述堵球与所述喉道配合连接,所述密封机构下部为密封芯,所述密封芯插接在所述堵球底部;

线控机构通道,所述线控机构通道设置在本体的圆周壁上,所述线控机构通道设有外螺纹,所述本体圆周壁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线控机构通道相通;

线控机构,所述线控机构的一端为本体端头,所述本体端头依次穿过所述线控机构通道及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密封芯底部配合连接,所述线控机构的另一端为脚踏端头;

脚踏,所述脚踏呈卧倒的“n字形”,所述脚踏的上板设有安装平台,所述脚踏端头与所述安装平台连接,所述脚踏的下板平放地上;

所述密封机构通过所述线控机构与所述脚踏连接联动。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端头包括:

顶球,所述顶球设置在所述线控机构的控制线顶端,所述顶球位于所述密封芯的正下方;

导管,所述控制线插接在所述导管中,所述导管依次穿过所述所述线控机构通道及第二通孔,所述导管离所述顶球相近的一端设有弯头,所述导管的另一端设有外螺纹端头,所述外螺纹端头与所述线控机构的保护线通过第一护头螺母连接,在所述导管靠近所述外螺纹端头的一侧设有固定板;

密封垫片及第二密封螺母,所述第二密封螺母通过依次压紧所述密封垫片、固定板与所述导管通道螺接;

所述脚踏端头包括:

顶针,所述顶针设置在所述脚踏一端的控制线的端头;

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套接在所述顶针外侧,所述顶针下方设有弹簧固定螺母,且位于所述复位弹簧下方;

中空螺母,所述中空螺母套接在所述控制线和所述顶针的外侧,所述中空螺母通过上下两个紧固螺母与所述安装平台固定连接,所述中空螺母的一端通过第二护头螺母与所述保护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清水流道为V字形清水流道,V字形清水流道入口设置在所述本体圆周壁的一侧,所述V字形清水流道呈倒置的“V字形”;

所述V字形清水流道位于所述本体外侧的最高点上设有第二排气孔。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分流下水系统,通过将喉道设置在本体内,喉道可选择的与所述弹跳装置或所述提拉装置或脚踏线控装置配合连接,从而使得可回收的漂洗冲洗清水通过旁侧的清水流道流出被收集再用,实现了水资源的梯级使用,提高了水资源的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分流下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分流下水系统中的弹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分流下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分流下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的一种分流下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分流下水系统中的提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的一种分流下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6提供的一种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7提供的一种分流下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分流下水系统中的脚踏线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回收漂洗冲洗清水的分流下水系统,可以将可回收的漂洗冲洗清水通过旁侧的清水流道流出被收集再用,实现了水资源的梯级使用,提高了水资源的使用效率。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流下水系统,包括:弹跳装置、端头1、本体2、滤篮3、水平直角清水流道A、喉道5、第一垫圈6、锁紧螺母7、第二垫圈8、水塞9、溢流孔10及污水流道11。

其中,如图2所示,弹跳装置包括:螺纹连杆15,弹跳按钮16,第一堵板17,弹跳芯18,支撑架23,螺纹连杆15设置在本体2的中轴位置,螺纹连杆15的上端与下端均设有螺纹;弹跳按钮16与螺纹连杆15的上端连接。第一堵板17套接在螺纹连杆15下端的上部,第一堵板17外围设有圆形圆形橡胶圈24,第一堵板17与喉道5和水平直角清水流道A配合连接。弹跳芯18的最上端设有螺纹孔,螺纹连杆15的下端插接在螺纹孔中。支撑架23与本体2通过螺纹固定连接,弹跳芯18通过螺纹固定设置在支撑架23上,支撑架23上设有孔洞。

端头1设置在洗面盆池排水孔的上端。本体2的上端插接在洗面盆池的排水孔中,本体2的顶部与端头1固定连接,本体2与弹跳装置配合连接。滤篮3设置在本体2内部,且位于端头1下方。水平直角清水流道A设置在本体2中段,水平直角清水流道A设有与第一堵板配合连接的水平直角清水流道入口B,水平直角清水流道入口B上方在本体的中心线位置设有第一导孔D,螺纹连杆插接在第一导孔D中;水平直角清水流道A位于本体外侧的最高点上设有第一排气孔O,水平直角清水流道A的出口设置在本体2外。喉道5设置在本体2内部,且位于水平直角清水流道入口B的下方,喉道5与弹跳装置配合连接。喉道5和本体2是同心圆柱体。污水流道11设置在本体2内部,且位于喉道5以下。第一垫圈6设置在端头1的下端与洗面盆池排水孔的上端面之间。锁紧螺母7设置在洗面盆池排水孔的底部端面下方,本体2外壁上设有螺纹,锁紧螺母7通过本体2外壁上的螺纹与本体2螺接。第二垫圈8设置在锁紧螺母7与洗面盆池排水孔的底部端面之间。水塞9覆盖在端头1上。溢流孔10设置在本体2的圆周侧壁上,且位于水平直角清水流道入口B上方。

在使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流下水系统工作前,先把端头1和本体2拧紧固定在一起,然后进行弹跳装置的组装。把第一堵板17拧到螺连杆15的下端,把螺纹连杆15拧入弹跳芯18活动部分的螺纹孔,即把螺纹连杆15和弹跳芯18连接在一起。然后把弹跳芯18拧到支撑架23上,再然后把螺纹连杆15依次穿过导孔13和滤篮3后,把支撑架23拧到本体2上,最后把弹跳按钮16拧到螺纹连杆15上端。弹跳装置至此组装完毕。

先调试第一堵板17位置。把弹跳按钮16初试拧到螺纹连杆15另一端头,按动弹跳按钮16,使弹跳芯18在闭合状态时第一堵板17位于喉道5中间位置堵塞喉道5,而在弹跳芯18在弹起状态时第一堵板17位于水平直角清水流道入口B且堵塞之,则第一堵板17的位置调试完毕。若不能满足上述两个条件,需从本体2上取下支撑架23,上下移动第一堵板17的位置,直到达到上述两个条件,第一堵板17位置调试才算结束。第一堵板17外围套有圆形橡胶圈24。

然后调试弹跳按钮16的位置。按动弹跳按钮16,如果在弹跳芯18处于闭合状态时弹跳按钮16高于端头1,则拧动弹跳按钮16沿螺连杆15向下滑动,当在弹跳芯18处于闭合状态且弹跳按钮16与端头1等高或低于端头1时,调试完毕。

下一步是整体下水器的安装。把端头1和本体2拧开,把锁紧螺母7和第二垫圈8依次从本体2顶部穿入,把本体2上端插入洗面盆池的排水孔,再从本体2顶部穿入第一垫圈6,然后拧上端头1直至拧不动为止。接着向下拉本体2直至拉不动为止,然后拧动锁紧螺母7向上滑动直至滑不动为止。至此完成了安装。

最后是分流下水系统的操作与使用。按动弹跳按钮16,弹跳芯18在闭合和起跳两种状态之间切换,第一堵板17进而在喉道5和水平直角清水流道入口B的位置之间上下移动。当在洗涤初期需要排放污水时,弹跳芯18处于起跳状态,第一堵板17在水平直角清水流道入口B位置且堵塞之,污水通过喉道从污水流道11排走。随着进一步的洗涤,当后部分的漂洗冲洗清水由于洗涤剂和油污等污染物浓度较低甚至几乎不再含有污染物可以回收时,按下弹跳按钮16,第一堵板17下行至喉道5位置并堵塞之,可分流回收的漂洗冲洗清水从水平直角清水流道入口B进入,从水平直角清水流道A的出口排出。集存在水平直角清水流道A最高点处的空气从第一排气孔O引至洗面盆池最高处或回收水的存放容器内排掉。

为便于和当前的排水管道接口管径的统一,污水流道出口管径和清水流道出口管径相同。若洗面盆池需要蓄水,则按下弹跳按钮16使弹跳芯18处于闭合状态,弹跳按钮16低于端头1,这时把水塞9堵住本体2的入口即可。当洗面盆池出现溢满时,过多的水从溢流孔10流出。本实施例中水平直角清水流道A和污水流道11可以互换使用。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螺纹连杆15上还设有梯形堵板E,梯形堵板E设置在第一堵板17上方;清水流道为水平梯形清水流道H,水平梯形清水流道H设有与梯形堵板E配合连接的水平梯形清水流道入口G;水平梯形清水流道入口G上方在本体的中心线位置设有第二导孔J,螺纹连杆15插接在第二导孔J中。梯形堵板E的斜面上设置有密封片F,水平梯形清水流道H的出口设置在本体2外。

在组装弹跳装置时,把梯形堵板E和第一堵板17依次拧到螺连杆15的下端。然后调试梯形堵板E和第一堵板17的位置。通过按动弹跳按钮16,使弹跳芯18在闭合状态时第一堵板17位于喉道5中间位置堵塞喉道5,而梯形堵板E在水平梯形清水流道入口G的下方;再按动弹跳按钮16,使弹跳芯18在起跳状态时第一堵板17位于喉道5上方,而梯形堵板E在刚好堵塞水平梯形清水流道入口G。若不能满足上述两个条件,需从本体2上取下支撑架23,上下移动第一堵板17的和梯形堵板E的位置,直到达到上述两个条件,梯形堵板E和第一堵板17位置调试才算结束。

最后是操作与使用,先按动弹跳按钮16,弹跳芯18在闭合和起跳两种状态之间切换,第一堵板17和梯形堵板E进而分别在喉道5和水平梯形清水流道入口G的位置之间上下移动。当在洗涤初期需要排放污水时,弹跳芯18处于起跳状态,第一堵板17在喉道上方,梯形堵板E在水平梯形清水流道入口G位置且堵塞之,污水通过喉道5从污水流道11排走。随着进一步的洗涤,当后部分的漂洗冲洗清水由于洗涤剂和油污等污染物浓度较低甚至几乎不再含有污染物可以回收时,按下弹跳按钮16,第一堵板17下行至喉道5位置并堵塞之,梯形堵板E下行至水平梯形清水流道入口G下方位置致使水平梯形清水流道入口G敞开,可分流回收的漂洗冲洗清水从水平梯形清水流道入口G进入,从水平梯形清水流道H的出口排出。其余地方与实施例一完全一致。

实施例三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清水流道为V字形清水流道,清水流道为V字形清水流道13,V字形清水流道入口14设置在本体2圆周壁的一侧,V字形清水流道13呈倒置的“V字形”;V字形清水流道13位于本体2外侧的最高点上设有第二排气孔C。

在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分流下水系统工作时,按下弹跳按钮16,第一堵板17下行位于喉道5位置并堵塞喉道5,可分流回收的漂洗冲洗清水从V字形清水流道入口14进入V字形清水流道13,经过倒置的“V字形”的最高点后排出。集存在清水流道倒置的“V字形”最高点处的空气从排气孔C引至洗面盆池最高处或回收水的存放容器内排掉。其余地方与实施例一完全一致。

实施例四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本体2与提拉装置配合连接,且在本体2上设置的是水平直角清水流道A。其中,如图6所示,提拉装置包括:第二堵板25、提拉芯26、杠杆通道28及拉杆机构,提拉芯26设置在污水流道11内,提拉芯26的顶端设有连接杆,连接杆与第二堵板25螺接;杠杆通道28设置在本体2的外壁上,杠杆通道28设有外螺纹,本体2圆周壁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与杠杆通道28相通;拉杆机构的杠杆29依次穿过杠杆通道28及第一通孔插接在提拉芯26的底部,杠杆29与杠杆通道28密封连接,拉杆机构通过杠杆29与提拉芯26连接联动。其中,拉杆机构包括杠杆29、提拉杆30、条形杆31、卡簧片32、调节螺栓33、第一密封球34、两片内凹垫片35及第一密封螺母36。

水平直角清水流道A设置在本体2中段,水平直角清水流道A设有与第一堵板配合连接的水平直角清水流道入口B,水平直角清水流道入口B上方在本体的中心线位置设有第一导孔D,连接杆插接在第一导孔D中;水平直角清水流道A位于本体外侧的最高点上设有第一排气孔O,水平直角清水流道A的出口设置在本体2外。

在使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流下水系统工作前,先把第二堵板25拧到提拉芯26的上端。把两个内凹垫片35分别放在第一密封球34两侧,把第一密封螺母36从杠杆29长端穿入。把第二堵板25的提拉芯26放入污水流道11中,并把提拉芯26上端的连接杆穿过第一导孔D,把组装好的杠杆29的短端插入杠杆通道道28,并穿入提拉芯26下端的连接孔,然后把第一密封螺母36拧到杠杆通道道28上。

提拉杆30穿入条形杆31上端孔,拧上调节螺栓33。杠杆29的长端依次穿过卡簧片32的一个孔、条形杆31下端的孔和卡簧片32的另一孔,即提拉装置组装完毕。

然后进行提拉装置的调试。通过提起提拉杆30,提起时第二堵板25位于喉道5中间位置并堵塞喉道5,而按下提拉杆30时第二堵板25位于水平直角清水流道入口B且堵塞之,则第二堵板25的位置即调试完毕。若不能满足上述两个条件,则需调第二堵板25在提拉芯26上端的位置或杠杆29插入提拉芯26下端插入孔的上下位置,直到达到上述两个条件,第二堵板25位置调试才算结束,也即提拉装置调试完毕。

最后是操作与使用。提拉装置有提拉和按下两种状态并在两者之间切换,第二堵板25进而在喉道5和水平直角清水流道入口B的位置之间上下移动。当洗涤初期需要排放污水时,提拉装置处于按下状态,第二堵板25在水平直角清水流道入口B位置且堵塞之,污水通过喉道5从污水流道11排走。随着进一步的洗涤,当后部分的漂洗冲洗清水由于洗涤剂和油污等污染物浓度较低甚至几乎不再含有污染物可以回收时,提拉一下提拉杆30,第二堵板25下行至喉道5位置并堵塞之,可分流回收的漂洗冲洗清水从水平直角清水流道入口B进入,从水平直角清水流道A的出口排出。集存在水平直角清水流道A最高点处的空气从第一排气孔O引至洗面盆池最高处或回收水的存放容器内排掉。

实施例五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四的不同之处在于,螺纹连杆15上还设有梯形堵板E,梯形堵板E设置在第二堵板25上方;清水流道为水平梯形清水流道H,水平梯形清水流道H设有与梯形堵板E配合连接的水平梯形清水流道入口G;水平梯形清水流道入口G上方在本体的中心线位置设有第二导孔J,螺纹连杆15插接在第二导孔J中。梯形堵板E的斜面上设置有密封片F。

首先进行设备的组装和调试。把第二堵板25和梯形堵板E依次拧到提拉芯26上端的连接杆上。把提拉芯26从污水流道11穿入本体2内直至上端插入第二导孔J中。杠杆29依次穿过杠杆通道28和提拉芯26下端插孔。先确定第二堵板25的位置,沿着本体2向端头1方向拨动杠杆29,使第二堵板25下行至喉道5位置并堵塞之,若不能,就拆下杠杆29,掏出提拉芯26,上下拧动调整第二堵板25位置,直至装上后达到上述目的;同理,调试梯形堵板E,沿着本体2向端头1反方向拨动杠杆29时,梯形堵板E在水平梯形清水流道入口G位置且堵塞之。最后是操作与使用。提拉装置有提拉和按下两种状态并在两者之间切换,第二堵板25和梯形堵板E进而分别在喉道5和水平梯形清水流道入口G的位置之间上下移动。当在洗涤初期需要排放污水时,提拉装置处于按下状态,梯形堵板E在水平梯形清水流道入口G位置且堵塞之,污水通过喉道5从污水流道11排走。随着进一步的洗涤,当后部分的漂洗冲洗清水由于洗涤剂和油污等污染物浓度较低甚至几乎不再含有污染物可以回收时,提拉一下提拉杆30,第二堵板25下行至喉道5位置并堵塞之,梯形堵板E下行至水平梯形清水流道入口G下方位置致使水平梯形清水流道入口G敞开,可分流回收的漂洗冲洗清水从水平梯形清水流道入口G进入,水平梯形清水流道H的出口排出。其他地方与实施例四完全一致。

实施例六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四的不同之处在于,清水流道为V字形清水流道13,V字形清水流道V字形清水流道入口14设置在本体2圆周壁的一侧V字形清水流道;V字形清水流道13位于本体2外侧的最高点上设有第二排气孔C。

首先进行设备的组装和调试。把第二堵板25拧到提拉芯26上端的连接杆上。把提拉芯26从污水流道11穿入本体2内。杠杆29依次穿过杠杆通道28和提拉芯26下端插孔。先确定第二堵板25的位置,沿着本体2向端头1方向拨动杠杆29,使第二堵板25下行至喉道5位置并堵塞之,若不能,就拆下杠杆29,掏出提拉芯26,上下拧动调整第二堵板25位置,直至装上后达到上述目的。

最后是操作与使用。提拉装置有提拉和按下两种状态并在两者之间切换,第二堵板25进而在堵塞喉道5和喉道5上方的位置之间上下移动。当在洗涤初期需要排放污水时,提拉装置处于按下状态,第二堵板25在喉道5上方位置,污水通过第二堵板25和喉道5之间的空隙从污水流道11排走。随着进一步的洗涤,当后部分的漂洗冲洗清水由于洗涤剂和油污等污染物浓度较低甚至几乎不再含有污染物可以回收时,提拉一下提拉杆30,第二堵板25下行至喉道5位置并堵塞之,可分流回收的漂洗冲洗清水从V字形清水流道入口14进入V字形清水流道13,经过倒置的“V字形”的最高点后排出。集存在清水流道倒“V字形”最高点处的空气从排气孔C引至洗面盆池最高处或回收水的存放容器内排掉。其他地方与实施例四相同。

实施例七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与以上各例不同之处在于,本体2与脚踏线控装置配合连接,且在本体上设置的是V字形清水流道13,V字形清水流道13呈倒置的“V字形”。V字形清水流道13位于本体2外侧的最高点上设有第二排气孔C。脚踏线控装置包括密封机构、线控机构通道38、线控机构及脚踏37。密封机构上部为第二密封球39,第二密封球39与喉道5配合连接,密封机构下部为密封芯40,密封芯40插接在第二密封球39底部;线控机构通道38设置在本体2的外壁上,线控机构通道38设有外螺纹,本体2圆周壁上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与线控机构通道38相通;线控机构的一端为本体端头,本体端头依次穿过线控机构通道38及第二通孔与密封芯40底部配合连接,线控机构的另一端为脚踏端头;脚踏37呈卧倒的“n字形”,脚踏37的上板41上设有安装平台42,脚踏端头与安装平台42连接,脚踏37的下板43平放地上;密封机构通过线控机构与脚踏37连接联动。

其中,本体端头包括顶球44,导管45,密封垫片46及第二密封螺母47,顶球44设置在线控机构的控制线58顶端,顶球44位于密封芯40的正下方;控制线58插接在导管45中,导管45依次穿过线控机构通道38及第二通孔,导管45在与顶球44相近的一端设有弯头48,导管45的另一端设有外螺纹端头1,外螺纹端头1与线控机构的保护线49的第一护头49-1通过第一护头螺母57连接,在导管45靠近外螺纹端头1的一侧设有固定板50;第二密封螺母47通过依次压紧密封垫片46、固定板50与线控机构通道38连接。

脚踏端头包括顶针51、中空螺栓52、复位弹簧53及弹簧固定螺母54。顶针51设置在控制线58脚踏37端的端头;复位弹簧53套接在顶针51外侧,顶针51下方设有弹簧固定螺母54,且位于复位弹簧53下方;中空螺栓52套接在控制线58和顶针51的外侧,中空螺栓52通过上下两个紧固螺母55与安装平台42固定连接,中空螺栓52顶端通过第二护头螺母56与保护线49的第二护头49-2连接。

如图10所示,在使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流下水系统工作前,先进行组装。先把第二密封球39从本体2上部端口放入,接着把密封芯40拧入第二密封球39并向第二密封球39拧紧螺母59,即把第二密封球39和密封芯40固定在了一起。下一步将线控机构安装在本体2的线控机构通道38上,且与本体2侧壁上的第二通孔相通,把导管45依次伸入线控机构通道38及第二通孔,且把顶球44朝上位于密封芯40正下方,把密封垫片46和固定板50推向线控机构通道38,然后把第二密封螺母47拧到线控机构通道38上,本体端头安装完毕。然后安装脚踏端头,把第二护头螺母56拧到中空螺栓52上,即把第二护头螺母56和中空螺栓52固定在一起,把一个紧固螺母55拧到中空螺栓52上,然后把中空螺栓52穿过安装平台42,再从安装平台42下面向中空螺栓52拧上一个紧固螺母55即把脚踏端头固定在了脚踏37上。在顶针51上套上复位弹簧53,然后在中空螺栓52下端拧上弹簧固定螺母54,组装完毕。

然后进行脚踏线控装置的调试。踩下脚踏37的上板41,上板41向下推动顶针51触碰脚踏37的下板43,使得顶针51缩回中空螺栓52,受控制线58的联动作用,顶球44从弯头48中伸出推动密封芯40和第二密封球39向上移动,使第二密封球39离开喉道5,第二密封球39和喉道5之间有水流下空隙;把脚移开上板41,上板41恢复原状,复位弹簧53推动顶针51从中空螺栓52中伸出,通过控制线58带动顶球44缩回弯头48,第二密封球39和密封芯40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使第二密封球39密封喉道,依次循环。若踩下上板41第二密封球39不离开喉道5或与喉道5之间空隙过小,致使水不能顺利流出,则通过调试密封芯40拧入第二密封球39长度或调整弹簧固定螺母54和中空螺栓52任意一端的距离,达到踩下上板41使得第二密封球39离开喉道5水能顺利流下的目标,即调试完毕。

最后是操作与使用。当在洗涤初期需要排放污水时,用脚踩上板41后向下移动并带动顶针51向下移动,顶针51向下移动撞击下板43后,通过控制线58把力传递给顶球44推动顶球44向上移动,顶动密封芯40带动第二密封球39向上移动,使第二密封球39处在喉道5上方位置,污水通过第二密封球39和喉道5之间的空隙从污水流道11排走。随着进一步的洗涤,当后部分的漂洗冲洗清水由于洗涤剂和油污等污染物浓度较低甚至几乎不再含有污染物可以回收时,把脚离开上板41,脚踏37恢复自然状态,复位弹簧53推动弹簧固定螺母54把顶针51从中空螺栓52中带出来,顶针51通过控制线58把力传递给顶球44拉动顶球44向下移动,密封芯40和第二密封球39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第二密封球39下行至喉道5位置并堵塞之,可分流回收的漂洗冲洗清水从V字形清水流道入口14进入V字形清水流道13,经过倒置的“V字形”的最高点后排出。集存在清水流道倒“V字形”最高点处的空气从排气孔C引至洗面盆池最高处或回收水的存放容器内排掉。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通过在本体2内部设置喉道5的结构设计,采用喉道5和本体2设置为同心圆柱体,将喉道5横截面积设置等于第一堵板17或第二堵板25的面积且均小于本体2横截面积,以便第一堵板17或第二堵板25在喉道5上方时污水能够通过堵板圆周侧面流入污水通道。

2、在本体2上设有清水流道的结构设计,当喉道5被第一堵板17或第二堵板25堵塞时,可回收的漂洗冲洗清水从清水流道流出。

3、通过将V字形清水流道13设置呈倒置的“V字形”的结构设计,以避免排放污水时污水流入V字形清水流道13;在V字形清水流道13的倒“V字形”顶部设置第二排气孔C的结构设计,避免在顶部集存空气阻碍水流通过。

4、通过将水平直角清水流道A设置成水平直角的结构设计,可以实现第一堵板17在喉道5和水平直角清水流道入口B之间的便捷切换,做到一物两用。

5、通过将水平梯形清水流道H设置成水平梯形的结构设计,可以实现梯形堵板E向上移动即可堵塞水平梯形清水流道入口G且避免在水平梯形清水流道H中集存空气阻碍水流通过。

6、通过在水平直角流道A设置第一排气孔E的结构设计,避免在水平直角流道A的顶部集存空气阻碍水流通过。

7、通过采用螺纹连杆15把弹跳装置各部件连为一体的结构设计,以便仅仅通过按动弹跳按钮16即可实现第一堵板17在喉道5至喉道5上方范围的移动,进而实现污水的排放或清水的回收,操作简单快捷。

8、通过采用杠杆29把提拉装置各部件连为一体的结构设计,以便仅仅通过按拉提拉杆30即可实现第二堵板25在喉道5至喉道5下方或下方范围的移动,进而实现污水的排放或清水的回收,操作简单快捷。

9、通过采用第二密封球39的结构设计,用第二密封球39和密封芯40自身重力封堵喉道5,装置对喉道5封堵的结构设计,避免了用手触碰污水流经的部件或其他设备简单不易损坏,联动部件少减少故障的发生。

10、通过采用脚踏线控装置对喉道封堵的结构设计,避免了用手触碰污水流经的部件或其他部件,减少再次洗手用水。

11、通过采用导管45和弯头48的结构设计,可以使在管壁旁侧引入控制线58即可对第二密封球39进行控制。

12、通过采用清水流道出口管径和污水流道出口管径设置相同的结构设计,方便与当前污水排放管连接。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相关技术
  • 分流下水系统
  • 一种井群地下水回灌自动分流系统
技术分类

06120112346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