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用于汽车的防夹手B柱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0:03:37


一种用于汽车的防夹手B柱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门防夹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的防夹手B柱。

背景技术

传统的滑轨式车门在避免传统的轴摆式车门占据较大空间的缺点的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缺点,滑轨式车门的缺点则是,当从后车门上车的人在上车时,撑扶B柱的手有可能伸入前车门范围内,导致从后车门上车的人的手在完全抽离B柱前被提前关闭的前车门夹伤。为了有效避免从后车门上车的人的手被前车门夹伤,设计一种防夹手的B柱是很有必要的。

本发明设计一种用于汽车的防夹手B柱解决如上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汽车的防夹手B柱,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一种用于汽车的防夹手B柱,其特征在于:它包括B柱、弧板A、弹簧A、总钢丝、弧板B、弹簧B、限位块、弹簧C,其中B柱上的弧形滑槽C内绕其竖直的弧心轴线滑动有与前门扇配合的弧板B,弧板B上竖直方向上下对称安装有两个对其复位的弹簧B;B柱内的两个与滑槽C相通的滑槽E内分别沿弧板B的径向方向滑动有限位块B,两个限位块B分别与竖直方向上下对称分布在弧板B上的两个限位槽配合;每个限位块B上均嵌套安装有对其复位的弹簧C。

前车门内与前门扇铰接的侧面上开有弧形滑槽A,滑槽A内绕其竖直的弧心轴线与前门扇的侧面配合的弧板A;弧板A上安装有对其复位的弹簧A。

当前门扇关闭时,在前门扇侧面压迫下进入滑槽A内的弧板A通过拉动埋设于车体内的总钢丝带动两个限位块B解除对弧板B的限位,弧板B在前车门的关闭压迫下回收入滑槽C内,弹簧B被进一步拉伸储能;随着前门扇的打开,弧板A在处于储能状态的弹簧A作用下部分滑出滑槽A并逐渐解除对总钢丝的拉动,同时弧板B在储能状态的两个弹簧B作用下部分滑出滑槽C以通过阻挡从后车门上车的人的手在撑扶B柱时进入前车门范围内的方式来防止上车人的手被正在关闭的前门扇夹伤。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弧板A的弧面上安装有滑块A,滑块A滑动于滑槽A内壁上的弧形滑槽B中;弹簧A位于滑槽B中;弹簧A一端与滑块A连接,另一端与滑槽B的内壁连接;弧板B的弧面上竖直方向上下对称安装有两个滑块B,两个滑块B分别滑动于滑槽C内壁上的两个弧形滑槽D中;两个弹簧B分别位于两个滑槽D中;弹簧B一端与相应滑槽D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与相应滑槽D中的滑块B连接。滑块A对弧板A在滑槽A内的滑动有效发挥辅助导向作用,滑块B对弧板B在滑槽C内的滑动有效发挥辅助导向作用。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弧板A上对称安装有两个限制弧板A滑出滑槽A幅度的限位块A,两个限位块A与滑槽A的内壁配合。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滑槽A的槽口处具有密封槽A,密封槽A内安装有与弧板A配合的密封圈A;滑槽C的槽口处具有密封槽B,密封槽B内安装有与弧板B配合的密封圈B。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每个上述滑槽E内壁上均开有环槽,两个弹簧C分别位于两个环槽内;弹簧C一端与安装在相应限位块B上的压簧板连接,另一端与相应环槽的内壁连接。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弧板A的上下端面之间具有贯通的滑孔;总钢丝一端穿过滑孔与滑槽A的内壁连接,另一端穿过车体内的容纳槽与两个限位块B上的支钢丝连接;总钢丝和支钢丝的拐角处都配合有防止总钢丝和支钢丝与容纳槽拐角处相互摩擦的定滑轮。

相对于传统的汽车B柱,本发明中的弧板A先通过与关闭运动的前门扇相互作用带动两个限位块B解除对弧板B的限位,然后,弧板B与关闭运动的前门扇相遇并在前门扇压迫下逐渐回收入滑槽C中;当前门扇打开时,随着前门扇解除对弧板A的压迫,弧板B在两个储能状态的弹簧B作用下随前门扇的打开而逐渐部分滑出滑槽C,弧板B上滑出滑槽C的部分对从后车门上车的人的手在撑扶B柱时进入前车门范围内形成阻挡,从而避免从后车门上车的人的手在上车过程中因前门扇提前关闭而被夹伤。当人手受到摆出B柱的防夹板的阻挡时,撑扶B柱的人手下意识地回缩而不会进入前车门的范围内,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有效的防夹警示作用。

另外,本发明中的弧板B的结构特点保证B柱具有较小的厚度,使得B柱在实现防夹手的同时有效减小B柱的体积,减小车辆制造成本。本发明结构简单,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汽车整体示意图。

图2是弧板A、前门扇与弧板B配合剖面示意图。

图3是弧板A与前门扇配合剖面示意图。

图4是弧板B与B柱配合剖面示意图。

图5是限位块B、B柱与弧板B配合剖面示意图。

图6是弧板A示意图。

图7是弧板B示意图。

图8是车体、总钢丝与弧板A配合剖面示意图。

图9是滑槽A、滑槽B及密封槽A剖面示意图。

图10是滑槽C、滑槽D及密封槽B剖面示意图。

图11是滑槽C、滑槽E、环槽及容纳槽相对位置剖面示意图。

图12是滑槽A与容纳槽相对位置剖面示意图。

图13是限位块A与滑槽A内壁配合剖面示意图。

图中标号名称:1、车体;2、前车门;3、后车门;4、B柱;5、前门扇;6、滑槽A;7、滑槽B;8、滑槽C;9、滑槽D;10、密封槽B;11、滑槽E;12、环槽;13、容纳槽;14、弧板A;15、滑孔;16、滑块A;17、弹簧A;18、密封圈A;19、总钢丝;21、弧板B;22、滑块B;23、弹簧B;24、密封圈B;25、限位槽;26、限位块B;27、弹簧C;28、压簧板;29、支钢丝;30、定滑轮;31、后门扇;32、密封槽A;33、限位块A。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均为本发明实施的示意图,以便于理解结构运行原理。具体产品结构及比例尺寸根据使用环境结合常规技术确定即可。

如图1、2、5所示,它包括B柱4、弧板A14、弹簧A17、总钢丝19、弧板B21、弹簧B23、限位块、弹簧C27,其中如图4、7、10所示,B柱4上的弧形滑槽C8内绕其竖直的弧心轴线滑动有与前门扇5配合的弧板B21,弧板B21上竖直方向上下对称安装有两个对其复位的弹簧B23;如图5、7、11所示,B柱4内的两个与滑槽C8相通的滑槽E11内分别沿弧板B21的径向方向滑动有限位块B26,两个限位块B26分别与竖直方向上下对称分布在弧板B21上的两个限位槽25配合;每个限位块B26上均嵌套安装有对其复位的弹簧C27。

如图3、9所示,前车门2内与前门扇5铰接的侧面上开有弧形滑槽A6,滑槽A6内绕其竖直的弧心轴线与前门扇5的侧面配合的弧板A14;如图3、6所示,弧板A14上安装有对其复位的弹簧A17。

如图2、5、8所示,当前门扇5关闭时,在前门扇5侧面压迫下进入滑槽A6内的弧板A通过拉动埋设于车体1内的总钢丝19带动两个限位块B解除对弧板B21的限位,弧板B21在前车门2的关闭压迫下回收入滑槽C8内,弹簧B23被进一步拉伸储能;随着前门扇5的打开,弧板A14在处于储能状态的弹簧A17作用下部分滑出滑槽A6并逐渐解除对总钢丝19的拉动,同时弧板B21在储能状态的两个弹簧B23作用下部分滑出滑槽C8以通过阻挡从后车门3上车的人的手在撑扶B柱4时进入前车门2范围内的方式来防止上车人的手被正在关闭的前门扇5夹伤。

如图3、6、9所示,上述弧板A14的弧面上安装有滑块A16,滑块A16滑动于滑槽A6内壁上的弧形滑槽B7中;弹簧A17位于滑槽B7中;弹簧A17一端与滑块A16连接,另一端与滑槽B7的内壁连接;如图4、7、10所示,弧板B21的弧面上竖直方向上下对称安装有两个滑块B22,两个滑块B22分别滑动于滑槽C8内壁上的两个弧形滑槽D9中;两个弹簧B23分别位于两个滑槽D9中;弹簧B23一端与相应滑槽D9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与相应滑槽D9中的滑块B22连接。滑块A16对弧板A14在滑槽A6内的滑动有效发挥辅助导向作用,滑块B22对弧板B21在滑槽C8内的滑动有效发挥辅助导向作用。

如图3、6、13所示,上述弧板A14上对称安装有两个限制弧板A14滑出滑槽A6幅度的限位块A33,两个限位块A33与滑槽A6的内壁配合。

如图3、9所示,上述滑槽A6的槽口处具有密封槽A32,密封槽A32内安装有与弧板A14配合的密封圈A18;如图4、10所示,滑槽C8的槽口处具有密封槽B10,密封槽B10内安装有与弧板B21配合的密封圈B24。

如图5、11所示,每个上述滑槽E11内壁上均开有环槽12,两个弹簧C27分别位于两个环槽12内;弹簧C27一端与安装在相应限位块B26上的压簧板28连接,另一端与相应环槽12的内壁连接。

如图5、8、12所示,上述弧板A14的上下端面之间具有贯通的滑孔15;总钢丝19一端穿过滑孔15与滑槽A6的内壁连接,另一端穿过车体1内的容纳槽13与两个限位块B26上的支钢丝29连接;总钢丝19和支钢丝29的拐角处都配合有防止总钢丝19和支钢丝29与容纳槽13拐角处相互摩擦的定滑轮30。

本发明适用于滑轨式后门扇31的车辆。

本发明中的弹簧C27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弹簧A17和弹簧B23始终处于拉伸状态。

本发明中的弧板A14在前门扇5关闭过程中先与前门扇5相互作用。

本发明的工作流程:本发明将前车门2的完全关闭作为其初始状态,此时弧板A14在前门扇5的侧面压迫下完全进入滑槽A6内,弧板B21在前门扇5的压迫下完全位于滑槽C8中。弹簧A17处于拉伸储能状态,两个弹簧B23处于拉伸储能状态。总钢丝19与支钢丝29均处于绷紧状态。两个限位块B26上与弧板B21上限位槽25配合的一端位于滑槽E11内且不对弧板B21形成限位。弹簧C27处于压缩储能状态。

当前门扇5逐渐打开时,前门扇5逐渐解除对弧板A14和弧板B21的压迫。弧板A14在弹簧A17的作用下逐渐滑出滑槽A6,此时弧板A14的运动逐渐解除对总钢丝19绷紧状态,总钢丝19通过两个支钢丝29同时逐渐解除对两个限位块B26的拉动。两个限位块B26分别同时在相应弹簧C27的作用下逐渐与弧板B21的弧面靠近。与此同时,弧板B21在两个弹簧B23的作用下逐渐滑出滑槽C8。

当两个限位块B26抵达弧板B21的弧面时,两个限位块B26停止运动并与弧板B21的弧面产生相对摩擦,两个限位块B26逐渐靠近运动的弧板B21上的两个限位槽25,随着弧板A14继续运动,总钢丝19开始处于松弛状态。

当前门扇5打开一定角度时,弧板B21与前门扇5分离,且此时弧板B21上的两个限位槽25刚好与两个限位块B26相遇。两个限位块B26分别在相应弹簧C27的作用下瞬间嵌入相应限位槽25内并同时对弧板B21形成限位。此时,弧板B21刚好与前门扇5分离并停止运动,弧板A14依然受到前门扇5侧面的压迫。

随着前门扇5的继续打开,弧板A14继续向滑槽A6外运动,总钢丝19继续被放送,两个限位块B26分别在相应弹簧C27的作用下继续向相应限位槽25内进一步嵌入。当两个限位块B26同时在相应压簧板28的阻止下停止运动时,前门扇5打开角度大约为30度左右,此时的弧板A14在两个限位块A33与滑槽A6内壁相互作用下停止运动。此后,随着前门扇5继续打开至其最大角度为止,弧板A14和弧板B21不再随前门扇5的打开而运动。滑出滑槽C8的弧板B21突出B柱4外侧面在前车门2与后车门3之间形成一定高度的屏障,当从后门上车的人的手在B柱4上撑扶时,上车人的手会受到突出B柱4外侧面的弧板B21的阻挡而不会进入前车门2的范围内,使得上车人的手在上车过程中始终位于前车门2的范围以外,保证撑扶B柱4的手不会因前门扇5的提前关闭而被夹伤。

当前门扇5进行关闭运动时,前门扇5与车体1侧面的角度达到30度左右时,弧板A14的外露端与前门扇5的侧面接触并在继续关闭的前门扇5的作用下逐渐向滑槽A6内滑动,弧板A14通过滑块A16带动弹簧A17再次被拉伸储能,两个限位块A33的侧面开始与滑槽A6的侧内壁脱离。随着弧板A14向滑槽A6内的运动,总钢丝19在弧板A14上的滑孔15内相对于弧板A14产生滑动,弧板A14重新开始通过对总钢丝19和两个支钢丝29的进一步绷紧来拉动两个限位块B26逐渐脱离弧板B21上的两个限位槽25,使得两个限位块B26逐渐解除对弧板B21的限位,两个弹簧C27再一次被压缩储能。

随着前门扇5的关闭,弧板A14继续被压迫向滑槽A6内运动,前门扇5逐渐靠近弧板B21的外露末端。当前门扇5与弧板B21相遇时,弧板A14通过被其逐渐绷紧的总钢丝19和支钢丝29将两个限位块B26完全拉出弧板B21上的两个限位槽25,使得两个限位块B26同时解除对弧板B21的限位。弧板B21开始在继续关闭的前门扇5作用下向滑槽C8内运动,弧板A14继续在前门扇5压迫下向滑槽A6内收缩,两个弹簧B23再一次被拉伸储能,弧板A14通过继续被绷紧的总钢丝19和支钢丝29带动两个限位块B26继续向相应滑槽E11内收缩。

当前门扇5完全关闭时,弧板A14和弧板B21完全恢复至初始状态。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中的弧板A14先通过与关闭运动的前门扇5相互作用带动两个限位块B26解除对弧板B21的限位,然后,弧板B21与关闭运动的前门扇5相遇并在前门扇5压迫下逐渐回收入滑槽C8中;当前门扇5打开时,随着前门扇5解除对弧板A14的压迫,弧板B21在两个储能状态的弹簧B23作用下随前门扇5的打开而逐渐部分滑出滑槽C8,弧板B21上滑出滑槽C8的部分对从后车门3上车的人的手在撑扶B柱4时进入前车门2范围内形成阻挡,从而避免从后车门3上车的人的手在上车过程中因前门扇5提前关闭而被夹伤。当人手受到摆出B柱4的防夹板的阻挡时,撑扶B柱4的人手下意识地回缩而不会进入前车门2的范围内,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有效的防夹警示作用。

另外,本发明中的弧板B21的结构特点保证B柱4具有较小的厚度,使得B柱4在实现防夹手的同时有效减小B柱4的体积,减小车辆制造成本。

相关技术
  • 一种用于汽车的防夹手B柱
  • 一种汽车的防夹手B柱
技术分类

06120112399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