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装配式建筑框架及其快速连接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0:05:17


一种装配式建筑框架及其快速连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具体为一种装配式建筑框架及其快速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只要把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到工地装配起来就成了。

装配式建筑在20世纪初就开始引起人们的兴趣,到六十年代终于实现。英、法、苏联等国首先作了尝试。由于装配式建筑的建造速度快,而且生产成本较低,迅速在世界各地推广开来。

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

装配式建筑主要包括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现代木结构建筑等,因为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是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的代表。

框架建筑是指由框架、墙板、楼板组成的建筑。它的基本特征是由柱、梁和楼板承重,墙板仅作为围护和分隔空间的构件。框架之间的墙叫填充墙,不承重。由轻型墙板作为围护与分隔构件的叫框架轻板建筑。框架建筑的主要优点是空间分隔灵活,自重轻,有利于抗震,节省材料;其缺点是钢材和水泥用量较大,构件的总数量多,吊装次数多,接头工作量大,工序多。框架建筑适合于要求具有较大空间的多层、高层民用建筑,多层工业厂房,地基较软弱的建筑和地震区的建筑。

但是现有的建筑框架在搭建时需要先搭建钢丝笼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操作工序较为复杂费时费力,同时由于横梁较重,在安装时难度较高难以保证安装精度,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并且现有的承重柱在浇筑时由于混凝土浆液中可能会存在气泡进而影响承重柱整体的结构强度,造成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建筑框架及其快速连接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装配式建筑框架,包括支撑柱主体,所述支撑柱主体至少设有四组,所述支撑柱主体的中部穿插连接有连接钢板,所述连接钢板的侧端面固定连接有支撑角,所述支撑角包括支撑脚主体、连接平台、限位槽和第二螺纹孔,所述连接平台固定连接在支撑脚主体的侧端面一侧,所述限位槽开设在连接平台的中部,所述第二螺纹孔开设在连接平台的上端面,所述支撑角之间固定连接有承重横梁,所述承重横梁包括承重横梁主体、螺栓槽、第一螺纹孔、限位柱和吊环,所述螺栓槽开设在承重横梁主体的上端面四角,所述第一螺纹孔开设在螺栓槽的内部,所述吊环转动连接在第一螺纹孔的内部,所述限位柱固定连接在承重横梁主体的下端面两端,所述支撑柱主体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浇筑限位装置,所述浇筑限位装置包括浇筑限位装置主体、导流层、限位槽、导流孔、浇筑限位管、引流槽和防溢挡板,所述浇筑限位管固定连接在浇筑限位装置主体的内部,所述限位槽开设在浇筑限位管的内部,所述导流孔开设在浇筑限位管的内壁,所述导流层开设在浇筑限位装置主体的内部,所述引流槽开设在浇筑限位管的外围,所述防溢挡板固定连接在浇筑限位管的上端面,所述浇筑限位装置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钢筋,所述浇筑限位装置的前端面开设有浇筑孔,所述支撑柱主体的内部开设有浇筑槽,所述连接钢板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承接网。

优选的,所述吊环的下表面设有与第一螺纹孔相适配的螺纹,且所述第一螺纹孔孔径大于第二螺纹孔并小于螺栓槽。

优选的,所述承重横梁主体的下端面两侧开设有与连接平台相适配的槽口,且所述限位柱与限位槽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第二螺纹槽共有两组均匀对称分布在连接平台的上端面。

优选的,所述浇筑限位管共有四组,均匀分布在浇筑限位装置主体的内部,且所述钢筋固定连接在防溢挡板的上端面中部,所述限位槽孔径与钢筋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防溢挡板的直径与引流槽的直径相同,且所述防溢挡板位于引流槽的正上方。

优选的,所述导流层与浇筑孔相连通,且所述导流层通过导流孔与限位槽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浇筑限位管与引流槽相贴合的内壁均匀开设有过孔,所述过孔直径在 7-15mm之间。

优选的,所述承接网共有两层,均匀分布在连接钢板的内侧。

还包括一种装配式建筑框架及其快速连接方法:依据安装需求首先放置支撑柱主体和浇筑孔至合适的安装位置,依据施工需求在连接钢板的侧端面焊接支撑角,同时在承重横梁主体的上端面通过螺纹咬合安装四组吊环,通过起吊装置和吊环将承重横梁吊装至限位柱与限位槽相适配,拆除吊环,通过选用与第二螺纹孔相适配的螺栓将承重横梁和支撑角相锁合,当支撑柱主体需要加高时,通过将钢筋插入限位槽中对支撑柱主体进行固定,并且通过浇筑限位装置为导流层内部灌注混凝土浆液,混凝土浆液进入导流层后随导流孔进入限位槽中,再通过浇筑限位管上的过孔溢出至引流槽中,在防溢挡板的遮挡缓冲下缓缓填充至浇筑槽中,并没过承接网至支撑柱主体的顶部,混凝土浆液凝固后将钢筋牢牢固定,同时也提高连接钢板和支撑柱主体的承重能力,进而实现对建筑框架的装配式搭建。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建筑框架及其快速连接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采用装配式设计,将支撑柱主体和承重横梁进行单体式分离安装,同时承重横梁通过支撑角与支撑柱主体进行固定,在支撑角中开设有连接平台和限位槽,通过连接平台和限位槽的适配,使得承重横梁与支撑角在固定装配时不会有较高的安装误差,同时在承重横梁主体的上端面设有螺栓槽和第一螺纹孔,螺栓槽避免了使用螺栓与支撑角锁合后螺栓凸起为楼板安装造成不便,第一螺纹孔通过连接吊环,方便施工时对承重横梁的起吊,避免现有使用吊绳起吊的危险性,且吊环安装拆卸较为容易,操作便捷,在实际使用中往往需要搭建多层结构,进而支撑柱主体之间需要相互累加,进而通过在浇筑槽的内部设有钢筋,钢筋与限位槽相适配,在浇筑后可以有效提高强度的同时也保证了支撑柱主体之间连接的稳定,并且为了避免浇筑时产生气泡影响支撑柱主体的结构强度,通过设有导流层,混凝土浆液进入导流层后首先将限位槽与钢筋之间间隙填满,后多余浆液通过浇筑限位管上的过孔溢出,过孔孔径较小溢出的浆液较为均匀避免了气泡的产生,同时浆液在溢出后随着引流槽逐渐上升,上升的浆液在防溢挡板的遮挡下缓缓上升,避免了浆液喷涌造成空气的混入,最终混凝土浆液缓缓没过承接网至支撑柱主体的顶端则浇筑完成,大大降低了浇筑中产生气泡的可能,同时利用混凝体对钢筋进行进一步固定,进而解决了现有的建筑框架在搭建时需要先搭建钢丝笼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操作工序较为复杂费时费力,同时由于横梁较重,在安装时难度较高难以保证安装精度,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并且现有的承重柱在浇筑时由于混凝土浆液中可能会存在气泡进而影响承重柱整体的结构强度,造成不必要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支撑柱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支撑柱主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承重横梁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图3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支撑角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柱主体、2承重横梁、3连接钢板、4浇筑孔、5浇筑限位装置、6支撑角、7钢筋、8浇筑槽、9承接网、10承重横梁主体、11螺栓槽、12第一螺纹孔、13限位柱、14吊环、15浇筑限位装置主体、16导流层、17限位槽、18导流孔、19浇筑限位管、 20引流槽、21防溢挡板、22支撑脚主体、23连接平台、24限位槽、25第二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框架,包括支撑柱主体1,支撑柱主体1至少设有四组,支撑柱主体1的中部穿插连接有连接钢板3,连接钢板3的侧端面固定连接有支撑角6,支撑角6包括支撑脚主体22、连接平台23、限位槽24和第二螺纹孔25,连接平台 23固定连接在支撑脚主体22的侧端面一侧,限位槽24开设在连接平台23的中部,第二螺纹孔25开设在连接平台23的上端面,支撑角6之间固定连接有承重横梁2,承重横梁 2包括承重横梁主体10、螺栓槽11、第一螺纹孔12、限位柱13和吊环14,螺栓槽11开设在承重横梁主体10的上端面四角,第一螺纹孔12开设在螺栓槽11的内部,吊环14转动连接在第一螺纹孔12的内部,限位柱13固定连接在承重横梁主体10的下端面两端,支撑柱主体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浇筑限位装置5,浇筑限位装置5包括浇筑限位装置主体15、导流层16、限位槽17、导流孔18、浇筑限位管19、引流槽20和防溢挡板21,浇筑限位管19固定连接在浇筑限位装置主体15的内部,限位槽17开设在浇筑限位管19的内部,导流孔18开设在浇筑限位管19的内壁,导流层16开设在浇筑限位装置主体15的内部,引流槽20开设在浇筑限位管19的外围,防溢挡板21固定连接在浇筑限位管19的上端面,浇筑限位装置5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钢筋7,浇筑限位装置5的前端面开设有浇筑孔4,支撑柱主体1的内部开设有浇筑槽8,连接钢板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承接网9。

吊环14的下表面设有与第一螺纹孔12相适配的螺纹,且第一螺纹孔12孔径大于第二螺纹孔25并小于螺栓槽11,承重横梁主体10的下端面两侧开设有与连接平台23相适配的槽口,且限位柱13与限位槽24相适配,第二螺纹槽25共有两组均匀对称分布在连接平台23的上端面,浇筑限位管19共有四组,均匀分布在浇筑限位装置主体15的内部,且钢筋7固定连接在防溢挡板21的上端面中部,限位槽17孔径与钢筋7相适配,防溢挡板21的直径与引流槽20的直径相同,且防溢挡板21位于引流槽20的正上方,导流层16 与浇筑孔4相连通,且导流层16通过导流孔18与限位槽17相连通,浇筑限位管19与引流槽20相贴合的内壁均匀开设有过孔,过孔直径在7-15mm之间,承接网9共有两层,均匀分布在连接钢板3的内侧。

还包括一种装配式建筑框架及其快速连接方法:依据安装需求首先放置支撑柱主体1 和浇筑孔4至合适的安装位置,依据施工需求在连接钢板3的侧端面焊接支撑角6,同时在承重横梁主体10的上端面通过螺纹咬合安装四组吊环14,通过起吊装置和吊环14将承重横梁2吊装至限位柱13与限位槽24相适配,拆除吊环14,通过选用与第二螺纹孔25 相适配的螺栓将承重横梁2和支撑角6相锁合,当支撑柱主体1需要加高时,通过将钢筋 7插入限位槽17中对支撑柱主体1进行固定,并且通过浇筑限位装置5为导流层16内部灌注混凝土浆液,混凝土浆液进入导流层16后随导流孔18进入限位槽17中,再通过浇筑限位管19上的过孔溢出至引流槽20中,在防溢挡板21的遮挡缓冲下缓缓填充至浇筑槽8中,并没过承接网9至支撑柱主体1的顶部,混凝土浆液凝固后将钢筋7牢牢固定,同时也提高连接钢板3和支撑柱主体1的承重能力,进而实现对建筑框架的装配式搭建。

综上,通过采用装配式设计,将支撑柱主体1和承重横梁2进行单体式分离安装,同时承重横梁2通过支撑角6与支撑柱主体1进行固定,在支撑角6中开设有连接平台23 和限位槽24,通过连接平台23和限位槽24的适配,使得承重横梁2与支撑角6在固定装配时不会有较高的安装误差,同时在承重横梁主体10的上端面设有螺栓槽11和第一螺纹孔12,螺栓槽11避免了使用螺栓与支撑角6锁合后螺栓凸起为楼板安装造成不便,第一螺纹孔12通过连接吊环14,方便施工时对承重横梁2的起吊,避免现有使用吊绳起吊的危险性,且吊环14安装拆卸较为容易,操作便捷,在实际使用中往往需要搭建多层结构,进而支撑柱主体1之间需要相互累加,进而通过在浇筑槽8的内部设有钢筋7,钢筋7与限位槽17相适配,在浇筑后可以有效提高强度的同时也保证了支撑柱主体1之间连接的稳定,并且为了避免浇筑时产生气泡影响支撑柱主体1的结构强度,通过设有导流层16,混凝土浆液进入导流层16后首先将限位槽17与钢筋7之间间隙填满,后多余浆液通过浇筑限位管19上的过孔溢出,过孔孔径较小溢出的浆液较为均匀避免了气泡的产生,同时浆液在溢出后随着引流槽20逐渐上升,上升的浆液在防溢挡板21的遮挡下缓缓上升,避免了浆液喷涌造成空气的混入,最终混凝土浆液缓缓没过承接网9至支撑柱主体1的顶端则浇筑完成,大大降低了浇筑中产生气泡的可能,同时利用混凝体对钢筋7进行进一步固定,进而解决了现有的建筑框架在搭建时需要先搭建钢丝笼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操作工序较为复杂费时费力,同时由于横梁较重,在安装时难度较高难以保证安装精度,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并且现有的承重柱在浇筑时由于混凝土浆液中可能会存在气泡进而影响承重柱整体的结构强度,造成不必要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相关技术
  • 一种装配式建筑框架及其快速连接方法
  • 一种连接混凝土框架的连接器及其装配式建筑
技术分类

06120112412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