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装配式PC建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0:19:37


一种装配式PC建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PC建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然后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构件能够大大缩短施工周期,并且具有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优点。

目前,在装配式建筑中,墙板与墙板之间的连接多为相互之间的插接配合,这种装配方式往往需要提前在墙板上开出对应的槽孔结构以及卡柱结构,现场装配过程中需要利用卡柱结构和槽孔结构的对接配合实现墙板的装配。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墙板装配过程中,在墙板上开设槽孔再进行卡接,使得插接配合处强度较低,存在有墙板连接处强度交底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墙板连接处的强度,本申请提供一种装配式PC建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装配式PC建筑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装配式PC建筑结构,包括两块相互垂直的墙板,且两块墙板的一端对接,所述墙板对接后的阴角处设置有内固定件,墙板对接后的阳角处设置有外固定件;

内固定件包括两块相互垂直且呈L形的内连接条,内连接条与墙板内表面固定连接;

外固定件包括相互垂直且呈L形的外连接条,外连接条与墙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且外连接条与两块墙板正对的端部之间形成用于浇筑混凝土的浇筑空腔,墙板内预埋有多个加强柱,且加强柱的端部伸入浇筑空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墙板在施工时,内固定件能够对两块墙板进行初步固定,外固定件使得两块墙板进一步形成了可靠的固定,且内固定件和外固定件能够对墙板进行双向夹紧,夹紧后再在外固定件和两块墙板的端部之间注入混凝土,利用混凝土对两块墙板进行拼接,加强柱可以作为混凝土内部的骨架结构,从而使得两块墙板拼接固定后更加稳固、嵌固端更高。并且两块墙板在拼接时,两块墙板在端部实现对齐垂直即可,两块墙板之间不需要形成插接配合,施工难度较低,在内固定件将两块墙板对齐后即可以实现后续的快速、准确施工,使得墙板的安装更加高效。

可选的,所述墙板的外表面在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开设有嵌槽,嵌槽贯穿至墙板朝向浇筑空腔的一端,外连接条的两端分别插入对应的嵌槽内且外连接条与嵌槽表面粘接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连接条在安装时两端插入嵌槽内,并通过粘接将外连接条与墙板形成固定,因此外连接条与墙板之间的整体性更强,且外连接条的两端抵住嵌槽端部后,墙板安装过程中也不会出现偏移,从而间接提高了墙板施工过程中的可靠性。

可选的,两块所述墙板对应的加强柱在竖直方向上相互交错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块墙板对应的加强柱在竖直方向上交错设置,因此在浇筑混凝土后,混凝土的整体强度得到保障,使得混凝土在竖直方向上强度保持较为一致,因此墙板在施工后的牢固程度和稳定程度能够大大提高。

可选的,所述外连接条包括固定连接且呈L形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上开设有多个贯穿第一板体的安装孔,第二板体上开设有多个贯穿第二板体的条形孔,且条形孔贯穿第二板体背离第一板体的一侧,多个安装孔以及多个条形孔在竖直方向上交错设置且供对应的加强柱穿出,加强柱穿出第一板体以及第二板体一端的周向面设置有外螺纹且拧紧有安装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外连接条时,令安装孔以及条形孔对准对应的加强柱,然后顺着条形孔的长度方向将加强柱滑入条形孔内,此时对应的加强柱会逐步插入至安装孔,再将安装螺母拧至加强柱对应的外螺纹上,从而对外连接条进行加强固定,安装螺母压在第一板体以及第二板体表面,进一步提高了整个外连接条对于墙板的压紧以及连接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第一板体在背离浇筑空腔的一侧表面开设有与安装孔连通的外沉孔,第二板体在背离浇筑空腔的一侧表面也开设有与条形孔连通的外沉孔,安装螺母位于外沉孔内,且安装螺母的表面与第一板体以及第二板体背离浇筑腔室一侧的表面平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安装螺母拧紧在加强柱对应的外螺纹段之后,安装螺母位于外沉孔内部,从而使得安装螺母与第一板体以及第二板体表面平齐,从而使得外连接件得到有效固定的同时,也使得安装螺母不易松动,进一步提高了外连接件与墙板之间的连接稳固性。

可选的,所述第一板体以及第二板体的顶部均开设有竖直延伸的注胶孔,注胶孔内注入有建筑胶水,且第一板体上的注胶孔与多个安装孔均连通,第二板体上的注胶孔与条形孔均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利用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将墙板进行定位固定后,往注胶孔内注入建筑胶水,建筑胶水会通过注胶孔流入安装孔以及条形孔内,从而对加强杆位于安装孔以及条形孔内的部分进行粘接,安装螺母不易松动,且安装螺母与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之间的整体性更强,从而进一步阻止安装螺母轻易松动,进而提高墙板安装后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内连接条包括固定连接且呈L形的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第三板体、第四板体均与墙板通过内螺栓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均与墙板通过内螺栓固定,使得墙板得到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的有效夹紧固定。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装配式PC建筑结构的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装配式PC建筑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墙板吊运至指定施工现场,并且令两块墙板呈端部对齐且呈L形放置,两块墙板相互靠近的端部边缘位置相互抵接;

S2、将内连接件搬运至两块墙板形成的阴角位置处,利用内螺栓将内连接件固定在两块墙板表面,以对两块墙板进行初步固定;

S3、将外连接件搬运至两块墙板形成的阳角位置处,令加强柱穿过对应的安装孔以及条形孔,直至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卡入嵌槽且与墙板粘接固定,拧紧安装螺母,以对两块墙板进行二次固定;

S4、往注胶孔内注入建筑胶水,常温环境下养护1-2天;

S5、自浇筑空腔顶部向下注入混凝土,直至填满整个浇筑空腔;

S6、混凝土养护3-5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时,首先令两块墙板呈L形正对,然后利用内连接件将两块墙板进行初步定位,以提高后续操作的便利性,接着安装外连接件,使得加强柱分别穿出安装孔和条形孔,并拧紧安装螺母,通过内连接件和外连接件的配合夹紧墙板,大幅度提高墙板的施工稳定性,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先往注胶孔内注入胶水,能够令加强杆与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的整体性更强,能够形成更加稳定可靠的连接,再往浇筑空腔内注入混凝土后,养护1-2天,使得两块墙板之间形成稳固可靠的连接,墙板的连接处的强度得到有效保障。

可选的,在步骤S2中,也可以先将内连接件通过内螺栓固定于其中一块墙板的一侧边缘位置,然后再吊运第二块墙板,将第二块墙板与内连接件通过新的内螺栓进行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先进行墙板的端部对齐成L形还是先进行墙板与内连接件的固定。具体为: 当施工空间大、操作较为便利时,可以先进行两块墙板的拼接对齐,然后再进行内连接件的固定,这种施工方式较为简单、方便,当施工空间有限,工作人员将墙板对齐后难以安装内连接件时,则可以先将内连接件与其中一块墙板进行固定,再安装另一块墙板,直接通过内连接件来找准两块墙板的对齐位置,这样可以节省较多的墙板对齐操作时间,提高施工便利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在两块呈L形放置的墙板对齐的端部设置内连接件和外连接件,使得两块墙板的安装强度有效提高;

2.通过往浇筑空腔内注入混凝土,且利用浇筑空腔内的加强柱,使得墙板的连接处强度进一步提高;

3.通过利用加强柱的螺纹段与安装螺母的螺纹锁紧,使得外连接件与墙板之间的连接紧密度进一步提高,从而提高了墙板在连接处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墙板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外连接条与墙板爆炸开来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旨在强调内连接条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墙板;11、嵌槽;12、加强柱;121、外螺纹;122、安装螺母;2、外连接条;21、第一板体;211、安装孔;22、第二板体;221、条形孔;3、外沉孔;4、浇筑空腔;5、内连接条;51、第三板体;52、第四板体;6、内螺栓;61、内螺母;7、注胶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装配式PC建筑结构。参照图1,装配式PC建筑结构包括墙板1,本实施例中两块墙板1的端部相互垂直,且两块墙板1的端部位置处设置有用于加固墙板1的内固定件和外固定件,且内固定件设置于两块墙板1形成的阴角位置处,外固定件设置于两块墙板1形成的阳角位置处,内固定件、外固定件均与墙板1表面形成固定。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外固定件为外连接条2,外连接条2包括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第一板体21与第二板体22固定成L形,本实施例中,第一板体21与第二板体22一体成型,以确保外连接条2在加固墙板1时更加稳定可靠。

如图2所示,为了提高墙板1安装后的表面平整度,在墙板1朝向阳角的一侧开设有嵌槽11,嵌槽11贯穿至墙板1的一端,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卡设于嵌槽11内,且第一板体21的外侧以及第二板体22的外侧均与对应的墙板1表面平齐。为了进一步提高墙板1与外连接件的紧密性,嵌槽11的槽面涂有建筑胶水,使得外连接件与墙板1之间形成粘接固定。

如图2所示,外连接件与墙板1固定后,在外连接条2与两块墙板1正对的端部之间形成有用于浇筑混凝土的浇筑空腔4,墙板1的内部预埋有加强柱12,且加强柱12的端部伸入至浇筑空腔4内,两块墙板1对应的加强柱12在竖直方向上交错设置,第一板体21上开设有安装孔211,第二板体22上开设有条形孔221,且安装孔211、条形孔221均与对应的加强柱12正对,第一板体21以及第二板体22背离浇筑空腔4的一侧表面均开设有多个外沉孔3,且位于第一板体21上的外沉孔3与安装孔211连通,位于第二板体22上的外沉孔3与条形孔221连通。加强柱12的端部设置有外螺纹121且穿出条形孔221或者安装孔211,沉孔内设置有与加强柱12螺纹连接的安装螺母122。拧紧安装螺母122后,能够使得第一板体21、第二板体22与墙板1之间的连接紧密性更高,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墙板1的牢固程度。

如图2所示,条形孔221为长条状,且条形孔221向着背离第一板体21的方向贯穿至第二板体22的一侧边缘,因此在安装外连接条2时,可以令加强柱12顺着条形孔221滑入,同时正对安装孔211的加强柱12也能够逐渐插入安装孔211内,使得外连接条2的安装便利性更高。

如图2所示,第一板体21以及第二板体22的顶部均开设有注胶孔7,注胶孔7竖直延伸,且注胶孔7与同一竖直方向的安装孔211或条形孔221连通。在将安装螺母122拧紧在加强柱12的端部后,通过注胶孔7注入建筑胶水,使得加强柱12与第一板体21、第二板体22之间形成粘接固定,再往浇筑空腔4内注入混凝土,能够提高墙板1、加强柱12以及外连接条2的整体性,墙板1施工后的强度大大提高。

如图3所示,内固定件包括内连接条5,内连接条5包括第三板体51和第四板体52,且第三板体51和第四板体52相互垂直固定形成L形,本实施例中,第三板体51和第四板体52一体成型。墙板1在靠近阴角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多个内螺栓6,内螺栓6采用预埋方式固定于墙板1内部,第三板体51以及第四板体52上均开设有多个与内螺栓6正对的通孔,安装时,令内螺栓6穿过通孔,第三板体51以及第四板体52贴合在对应的墙板1表面,然后在内螺栓6穿出通孔的端部拧紧内螺母61,从而使得墙板1的阴角位置处得到加强固定,进一步提高墙板1的牢固程度。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装配式PC建筑结构的施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墙板1吊运至指定施工现场,并且令两块墙板1呈端部对齐且呈L形放置,两块墙板1相互靠近的端部边缘位置相互抵接;

S2、将内连接件搬运至两块墙板1形成的阴角位置处,利用内螺栓6将内连接件固定在两块墙板1表面,以对两块墙板1进行初步固定;

S3、将外连接件搬运至两块墙板1形成的阳角位置处,令加强柱12穿过对应的安装孔211以及条形孔221,且正对条形孔221的加强柱12顺着条形孔221滑入,直至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卡入嵌槽11,将第一板体21、第二板体22与墙板1形成粘接固定,拧紧安装螺母122,以对两块墙板1进行二次固定;

S4、往注胶孔7内注入建筑胶水,常温环境下养护1-2天,胶水凝固后,加强柱12与外连接条2形成粘接固定,同时部分胶水会流入安装螺母122与加强柱12的空隙内,防止安装螺母122松动;

S5、自浇筑空腔4顶部向下注入混凝土,直至填满整个浇筑空腔4;

S6、混凝土养护3-5天,混凝土凝固后,浇筑空腔4内部的加强柱12能够起到骨架作用,使得凝固的混凝土与墙板1之间的一体性增强,同时墙板1、外连接条2之间的连接稳固性也大大提高。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步骤S2,适用于环境较为宽敞、两墙板1能够便于摆放呈L形,但是当操作空间有限,也可以先将内连接条5与其中一块墙板1固定,然后再将另一块墙板1搬运至指定位置,通过内连接条5来找准另一块墙板1的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装配式PC建筑的实施原理为:由于在墙板1的阴角和阳角位置处分别设置内连接条5和外连接条2,使得墙板1受到双向夹紧,墙板1安装后稳定性较高,并且在浇筑空腔4内注入混凝土,混凝土与加强柱12配合后进一步提高外连接条2和墙板1之间的牢固程度,从而使得整个墙板1安装后的稳定性、牢固程度以及可靠性大大提高。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装配式PC建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一种明挖地下建筑结构装配式施工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2506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