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换热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0:22:47


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A型结构的换热器设计大部分为蒸发器设计,且从换热器中间直接折弯,折弯部分加工难度较高,整体结构复杂,弯折也会对换热器的换热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换热器通常设置成对称结构,其换热通道从进口至出口的流路上流通面积保持不变,使其换热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A型结构的换热器结构复杂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至少两个换热管组,换热管组包括至少两个换热管;连接件,至少两个换热管通过连接件实现连通,至少两个换热管组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且两个换热管组之间不连通。

进一步地,连接件包括板构件及若干连通部,板构件与连通部形成连通腔,每个连通腔连通至少两个换热管。

进一步地,连接件上具有供换热管插入的换热管槽。

进一步地,板构件折弯,使得两个换热管组之间形成预定夹角。

进一步地,板构件包括:第一板件、第二板件及设置在第一板件与第二板件之间的连接部。

进一步地,连接部与第一板件及第二板件一体设置,且连接部朝向无换热管一侧凸起。

进一步地,连接部包括自第一板件靠近第二板件一侧延伸并弯折的第一伸出臂,以及设置在第二板件上的与第一伸出臂的表面彼此相对连接的第二伸出臂。

进一步地,第一板件与第二板件间隔设置,板构件还包括第三板件,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之间通过第三板件连接。

进一步地,换热管与连通部位于板构件的同一侧;或者换热管与板构件位于连通部的同一侧。

进一步地,同一换热管组中,进口侧换热管流通面积与出口侧换热管流通面积不同。

进一步地,在同一换热管组中,至少两个换热管远离连接件的一端彼此错开布置。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连接件,各换热管组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但不通过连接件连通,各换热管组中的换热管通过连接件彼此相互连通,这样,连接件的连接作用将各换热管组之间连接成一个整体,使得各换热管组之间彼此相互独立进行换热,从而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性能,连接件的连通作用将各换热管连通成一个换热管组,这种双流路等多流路的设置方式也有利于提高换热性能。而连接件本身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极大降低了换热器的结构复杂程度。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二中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四中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五中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六中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换热管组;11、换热管;12、连通部;20、板构件;21、第一板件;22、第二板件;23、第三板件;30、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A型结构的换热器结构复杂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热器。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的一种换热器,包括至少两个换热管组10和连接件30,换热管组10包括至少两个换热管11;至少两个换热管11通过连接件30实现连通,至少两个换热管组10之间通过连接件30连接,且两个换热管组10之间不连通。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有连接件30,各换热管组10之间通过连接件30连接,但不通过连接件30连通,各换热管组10中的换热管11通过连接件30彼此相互连通,这样,连接件30的连接作用将各换热管组10之间连接成一个整体,使得各换热管组10之间彼此相互独立进行换热,从而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性能,连接件30的连通作用将各换热管11连通成一个换热管组10,这种双流路等多流路的设置方式也有利于提高换热性能。而连接件30本身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极大降低了换热器的结构复杂程度。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30包括板构件20及若干连通部12,板构件20与连通部12形成连通腔,每个连通腔连通至少两个换热管11。

具体地,连通部12上具有凸包,板构件20与连通部12贴合在一起时,凸包与板构件20之间就围成了连通腔,连通部12或者板构件20上开设有换热管槽,换热管11插入到换热管槽上,从而使得换热管11与连通腔之间连通,连通腔同时与同一个换热管组10的多个换热管11连通,连通腔的设置实现了换热管11之间的彼此连通,使得流体能够在同一换热管组10的各换热管11之间进行流动,从而进行换热等过程。由于换热管组10设置有多个,因而凸包也具有多个,其形成的连通腔也有多个,且各连通腔之间彼此分隔,每个换热管组10的换热管11与同一个连通腔连通,从而实现连接件30的连接作用和连通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板构件20折弯,使得两个换热管组10之间形成预定夹角。折弯后的换热器为A型结构的换热器,从而其能够满足A型结构使用需求,由于板构件20本身结构简单,因而折弯加工十分方便,这样不需要将换热管11进行折弯,简化了换热器的加工难度。预定夹角的具体大小可以根据需要相应选择即可。

本实施例的板构件20采用板件折弯形成冲压钣金件,板构件20的具体结构可以采用多种设置方式,在本实施例中,板构件20为整体件,并由板件整体直接折弯形成,这种设置方式主要优点在于便于板构件20的弯折加工,降低结构复杂程度和加工难度,本实施例的板构件20由板件通过折弯机等设备直接挤压折弯成型,相应地,为了形成A型结构,换热管组10与连接件30折弯外侧的表面连接,这样,连接件30的折弯处就向A型结构的内侧凸出,也就向两个换热管组10的中间凸出。这种结构使得板构件20的加工十分方便,只需要用折弯机直接加工即可得到需要的板构件20。

在本实施例中,换热管11与连通部12位于板构件20的同一侧,换热管槽开设在连通部12上。

在本实施例中,同一换热管组10中,进口侧换热管流通面积与出口侧换热管流通面积不同。优选地,沿着由进口侧向出口侧的方向,换热管11的通流面积逐渐增大,当然,也可以沿着由进口侧向出口侧的方向,换热管11的通流面积逐渐减小,具体方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即可。

可选地,在同一换热管组10中,至少两个换热管11远离连接件30的一端彼此错开布置。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板构件20折弯处的折弯方式不同。

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板构件20包括第一板件21、第二板件22及设置在第一板件21与第二板件22之间的连接部。第一板件21、第二板件22和连接部之间一体成型设置作为一个整体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加工,将连接部朝向无换热管11一侧凸起,即连接部向远离A型结构内侧的方向进一步弯折形成近似Ω形的结构,从而形成图2中的形式,连接部的折弯处向A型结构的外侧凸出,即向无换热管11的一侧凸出。这种结构的板构件20虽不如实施例一中的板构件20加工方便,但其能够提升板构件20的结构稳定性和结构强度,有利于换热器的稳定工作。

实施例三

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板构件20采用分体设置。

在未图示的本实施例中,板构件20包括分体加工的第一板件21和第二板件22,第一板件21与一个换热管组10连接,第二板件22与另一个换热管组10连接,第一板件21与第二板件22相互连接的部位作为连接部,在连接部处直接采用焊接等方式将二者连接在一起,并且在连接时,将第一板件21与第二板件22之间放置形成有非180度的夹角,然后将二者焊接在一起即可完成。这种结构整体强度较高,加工也比较容易。

实施例四

与实施例三的不同之处在于,板构件20的具体结构不同。

基于实施例三中将呈板件的第一板件21和第二板件22直接进行焊接时,二者之间的焊接面积较小,不便于焊接操作,甚至可能会影响结构强度,因而,在其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改进,如图3所示,连接部包括自第一板件21靠近第二板件22一侧延伸并弯折的第一伸出臂,以及设置在第二板件22上的与第一伸出臂的表面彼此相对连接的第二伸出臂,当焊接时,在第一伸出臂和第二伸出臂相对的表面上进行焊接操作即可,这样增大了第一板件21和第二板件22之间的连接面积,提高了二者之间的连接强度,保证连接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焊接时,可将第一板件21与第二板件22放置形成有非180度的夹角,然后将二者焊接在一起;也可以将第一板件21与第二板件22焊接后再折弯,以使第一板件21与第二板件22形成非180度的夹角。

实施例五

与实施例三的不同之处在于,板构件20的具体结构不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四相同,同样基于实施例三中的板构件20在焊接加工时不便于进行焊接操作的基础,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如图4所示,连接件30除了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板件21和第二板件22外,还包括分体的第三板件23,第三板件23的表面与第一板件21和第二板件22的表面连接,这样第一板件21和第二板件22之间没有直接的连接关系,而是通过第三板件23间接连接,利用第三板件23提高了板构件20各部分之间的连接强度,保证了连接效果。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板件21和第二板件22分别与第三板件23焊接后,对第三板件23进行折弯,以使第一板件21与第二板件22形成非180度的夹角;或者在焊接时先将第一板件21与第二板件22放置形成非180度的夹角,然后分别与第三板件23进行焊接。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二至五仅列出了几种实施方式,当然,也可以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改进,或者将多个实施例结合起来,亦或者采用其他的结构形式的连接件30。

实施例六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换热管11、连通部12与板构件20之间的设置位置不同。

如图5所示,板构件20上开设有换热管槽,换热管11穿设在换热管槽上,从而贯穿在板构件20上,换热管11与板构件20位于连通部12的同一侧。加工时,将换热管11穿过板构件20后与连通部12连通即可,这样,板构件20对换热管11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提高结构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六中的设置方式虽然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行说明的,但其并不局限于实施例一,也可以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上。并且实施例一和实施例六也仅列出了几种实施方式,也可以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改进,或者采用其他的连接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多个指的是至少两个。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解决了现有技术中A型结构的换热器结构复杂的问题;

2、连接件结构简单,折弯加工也比较容易,也不会对换热管组的换热性能产生影响;

3、在连接件两侧的换热管组之间是不连通的,各自独立进行换热工作,从而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性能;

4、多流路的设置方式有利于提高换热性能;

5、非对称的设置方式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性能。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换热器板、用此换热器板的板组和用此换热器板的换热器
  • 用于换热器的引导盘组件、换热器、制造换热器的方法以及换热器的装配或翻新改进套件
技术分类

0612011252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