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变极性双工光纤连接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0:24:22


一种变极性双工光纤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双工光纤连接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极性双工光纤连接器。

背景技术

双工光纤连接器常用于多路波长复用传输的光模块,尤其应用于5g领域,其广泛应用于局域网和数据中心的光纤互连;目前市场上的双工光纤连接器主要为双工LC型连接器和紧凑型双工连接器,其中紧凑型双工连接器的连接器主体一般整体呈一个扁的长方体,连接器主体内前端设有两个陶瓷插芯,连接器主体设有卡口结构,通过卡扣结构可拆卸地配置到适配器上,适配器一般设有固定的对应的卡槽;由于两个陶瓷插芯对应的两个光纤,因此存在极性;目前对于双工连接器的极性变换主要依靠将防呆块或者极性键进行换位从而实现双工连接器的变极性,如申请号为201980003992.4,申请人为扇港元器件股份有限公司,发明名称为具有多功能靴的小形状因数光纤连接器,其公开的技术方案为将键进行翻转,从而实现极性的转换,但是这样的结构比较复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现提供一种变极性双工光纤连接器,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变极性双工光纤连接器,包括:

连接器主体,其至少前端用于插入适配器,所述连接器主体的两侧设置有固定位;

卡扣件,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固定位;所述卡扣件设有与所述固定位配合的固定部以及弹性尾,所述弹性尾相对于所述固定部翘起并设有与适配器配合的卡点;当所述卡扣件固定于所述连接器主体上并且当所述弹性尾在受外力挤压时,所述弹性尾从初始位置向所述连接器主体靠近,当外力撤销时所述弹性尾恢复到初始位置;

当所述卡扣件固定于第一侧的所述连接器主体上以使所述弹性尾位于第一侧,通过所述卡扣件的所述卡点使所述连接器主体可拆卸地固定到适配器上,此时所述变极性双工光纤连接器为第一种极性;当所述卡扣件固定于第二侧的所述连接器主体上以使所述弹性尾位于第二侧,通过所述卡扣件的所述卡点使所述连接器主体可拆卸地固定到适配器上,此时所述变极性双工光纤连接器为第二种极性。

优选的是,所述固定位配置为具有固定套;

所述固定部配置为两侧具有凸起,并且与所述凸起对应的所述固定部的主体上设有槽体,通过所述槽体使所述凸起在两侧受力挤压时可向内侧移动并在受力撤销时复位。

优选的是,所述固定位配置为具有沿所述连接器主体设置的定位部和卡接部;

所述固定部配置为具有与所述定位部配合的定位结合部和与所述卡接部配合的卡接结合部;

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卡接结合部配合使所述卡扣件配置在所述连接器主体上,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定位结合部配合防止配置在所述连接器主体上的所述卡扣件转动。

优选的是,所述定位部和定位结合部为相互配合的柱状结构与槽状结构中的一者和另一者,所述卡接部和所述卡接结合部为相互配合的通孔结构与具有卡头的柱状结构中的一者和另一者,通过将所述通孔结构按压到所述柱状结构并使所述卡头卡住所述通孔结构的主体从而相互固定。

优选的是,所述固定位配置为具有旋转部和靠近所述连接器主体前端的收纳部;

所述固定部配置为具有与所述旋转部配合的结合部;

所述卡扣件通过所述结合部配置到所述旋转部上,并以所述旋转部为轴心将所述固定部的主体旋入所述收纳部,所述收纳部至少在垂直于配置所述连接器主体的相应表面的方向上限位所述卡扣件;

当所述固定部旋入所述收纳部时,所述卡扣件在垂直于所述连接器主体的方向以及沿所述连接器主体的前后方向被限制。

优选的是,所述旋转部和所述结合部为相互配合的圆柱和转槽中的一者和另一者,所述收纳部具有第一卡楞或第一阻尼面,所述固定部相应的设置第二卡楞或第二阻尼面。

优选的是,所述固定位配置为具有侧部开口的并沿所述连接器主体前后配置的两个卡槽;

所述固定部配置为条状,所述固定部从所述侧部开口插入并通过前后配置的两个卡槽固定所述固定部的前端和后端。

优选的是,所述固定位和所述固定部设置为具有相互配合的燕尾槽和导轨中的一者和另一者;

所述燕尾槽和所述导轨沿所述连接器主体配置或相对于所述连接器主体横向配置。

优选的是,所述弹性尾上设置有卡条;

所述变极性双工光纤连接器还包括:弹性尾套,所述弹性尾套设置于所述连接器主体的尾部,所述弹性尾套能够沿所述连接器主体向后移动,以及当所述弹性尾套与所述连接器主体分离时所述弹性尾套可以以接入到所述变极性双工光纤连接器的尾部的光缆为轴心转动;所述弹性尾套设有弹性尾固定槽,所述弹性尾套通过自身的弹性形变使所述弹性尾固定槽与所述卡条结合并固定或使所述弹性尾固定槽与所述卡条分离;

当所述变极性双工光纤连接器通过所述弹性尾的所述卡点固定于适配器上时,通过拉动所述弹性尾套向后移动从而带动并使所述弹性尾向所述连接器主体靠近,从而使所述弹性尾的所述卡点脱离所述适配器,以使所述变极性双工光纤连接器脱离所述适配器。

优选的是,所述连接器主体的尾部设有伸出的限位部,所述弹性尾套上设有限位槽;

所述弹性尾套通过自身的弹性形变使所述限位槽与所述限位部相配合使所述限位部能够在所述限位槽内活动并限位或者使所述限位槽与所述限位部分离;

所述限位部与所述限位槽配合限位所述弹性尾套沿所述连接器主体的向后移动的距离,并将所述弹性尾套限位至使所述弹性尾的所述卡点脱离所述适配器的位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变极性双工光纤连接器通过卡扣件可拆卸地固定在连接器主体上,卡扣件上设置有用于与适配器配合的弹性尾,弹性尾通过卡点卡接在适配器内的相应卡口处,从而使变极性双工光纤连接器可拆卸的固定在适配器上;而当需要改变极性时,只需要将卡扣件拆下换到另外一侧,再固定到适配器内即可,结构简单,通过变换用于配合适配器的弹性尾即可实现极性的转换,无需专门的可拆卸的极性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变极性双工光纤连接器的实施例1(带相应适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变极性双工光纤连接器的实施例1的卡扣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变极性双工光纤连接器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变极性双工光纤连接器的实施例2的卡扣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变极性双工光纤连接器的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变极性双工光纤连接器的实施例3的卡扣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变极性双工光纤连接器的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变极性双工光纤连接器的实施例5的第一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变极性双工光纤连接器的实施例5的第二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变极性双工光纤连接器的带有弹性尾套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变极性双工光纤连接器的弹性尾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变极性双工光纤连接器的弹性尾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优选的机构和运动实现的方法做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变极性双工光纤连接器,如图1所示,包括:连接器主体1和卡扣件4;

连接器主体1,其至少前端用于插入适配器2,所述连接器主体1的两侧设置有固定位3;

卡扣件4,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固定位3;所述卡扣件4设有与所述固定位3配合的固定部5以及弹性尾6,所述弹性尾6相对于所述固定部5翘起并设有与适配器2配合的卡点7;当所述卡扣件4固定于所述连接器主体1上并且当所述弹性尾6在受外力挤压时,所述弹性尾6从初始位置向所述连接器主体1靠近,当外力撤销时所述弹性尾6恢复到初始位置;固定部5和弹性尾6可以是一体的塑料材质,弹性尾6通过塑料材质自身的弹性性能相对活动并恢复。

双工光纤连接器一般为扁平状,固定位3通常设置在较扁的一侧;适配器2通常均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插入连接器的插槽,通常插槽为竖直设置以节约空间,使整个适配器2能够插入更多的双工光纤连接器;并且通常适配器2的卡口8只在顶部(或底部)一个面上设置,不会顶部和底部同时设置,因为假如双工光纤连接器不是可变极性的时候,如果顶部和底部均有。适配器2上设置有与卡点7配合的卡口8,该卡点7可以是一个凸起结构,也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一个相对于卡口8的后部面相对垂直的面,通过卡点7卡入卡口8使双工连接器可拆卸地固定在适配器2上。

当所述卡扣件4固定于第一侧的所述连接器主体1上以使所述弹性尾6位于第一侧,通过所述卡扣件4的所述卡点7使所述连接器主体1可拆卸地固定到适配器2上,此时所述变极性双工光纤连接器为第一种极性,如果此时的陶瓷插芯或者连接器主体1上有标记,从上到下对应位于上部的陶瓷插芯和下部的陶瓷插芯,标记为A-B;当所述卡扣件4固定于第二侧的所述连接器主体1上以使所述弹性尾6位于第二侧,通过所述卡扣件4的所述卡点7使所述连接器主体1可拆卸地固定到适配器2上,此时所述变极性双工光纤连接器为第二种极性,此时陶瓷插芯从上到下对应的标记为B-A。连接器主体1在未固定卡扣件4的情况下,至少用于插入适配器2的部分为上下对称的,因此双工连接器的极性在于弹性尾6的配置具体位于哪一侧,同时弹性尾6还起到使双工光纤连接器固定到适配器2的功能。

这里要说明的是,虽然在理论上如果连接器主体1和卡扣件4是固定死的不可拆卸,而适配器2的卡口8在顶部和底部同时设置,这样在插入时可以直接选择弹性尾相对于适配器朝上插入或者朝下插入以便选择极性,但是这样的方式显然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因为这样会使得双工光纤连接器在插入(弹性尾朝上插入或者朝下)时即可有两种极性,在实际使用时很容易出错,例如当所有的弹性尾都相对于适配器朝下插入,但是实际上正常应该是朝上插入;实时上,需要使用变极性是少数情况,适配器需要的极性一般是固定的例如从上到下是A-B的顺序,变极性一般适用在在跳线本身连接错误或者使用端反接等特殊情况。

对于固定位3和固定部5的配置方案有多种,原则上固定位3和固定部5主要起到在沿着连接器主体1向的前后方向固定即可,这是应为一旦连接器主体1插入到适配器2,适配器2本身会限制连接器主体1以及卡扣件4的两侧以及顶部和底部,在沿连接器主体1向的前后方向需要通过卡扣件4使连接器拔插,因此固定位3和固定部5在相对固定时,需要保证双工光纤连接器固定地固定在适配器2内,保证行标;具体地对于固定位3和固定部5如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所述固定位3配置为具有固定套;

如图2所示,所述固定部5配置为两侧具有凸起9,并且与所述凸起9对应的所述固定部5的主体上设有槽体10,通过所述槽体10使所述凸起9在两侧受力挤压时可向内侧移动收缩并在受力撤销时复位;

可以将固定部5沿着固定套向前插入,在凸起9经过弹性形变后恢复并卡入到固定套的两侧的前端,而当需要卸下卡扣件4时,按压凸起9的两侧使固定部5向内收缩,从而将卡扣件4取出,如此实现卡扣件4相对于连接器主体1可拆卸地固定。

实施例2:

如图3和图4所示,固定位17配置为具有沿所述连接器主体1设置的定位部11和卡接部12;

固定部16配置为具有与所述定位部11配合的定位结合部13和与所述卡接部12配合的卡接结合部14;

所述卡接部12与所述卡接结合部14配合使所述卡扣件15配置在所述连接器主体1上,所述定位部11与所述定位结合部12配合防止配置在所述连接器主体1上的所述卡扣件15转动。

所述定位部11和定位结12合部为相互配合的柱状结构与槽状结构中的一者和另一者,在附图中,考虑到连接器主体1的结构完整性,将柱状结构配置成凸出于连接器主体1的柱状结构,而相应的槽状结构配置在固定部16上;

所述卡接部12和所述卡接结合部14为相互配合的通孔结构与具有卡头的柱状结构中的一者和另一者,通过将所述通孔结构按压到所述柱状结构并使所述卡头卡住所述通孔结构的主体从而相互固定;这里为减小行程,在通孔结构内设计有一个卡环18,卡头整体呈一个椭圆形,卡环对应椭圆形卡头长边的凸出位置,如此可以在固定时将卡头隐藏在通孔结构内,而使得卡头未伸出于固定部16的上表面;同理,将具有卡头的柱状结构设置在连接器主体1上,而相应的通孔结构设置在固定部16上;

在使用时,从连接器主体1的上方将卡扣件15按压固定,在卸下时可以通过拉动弹性尾19将具有卡头的柱状结构从通孔结构中分离;在本方案中,定位部11靠近陶瓷插芯为较佳的方案,而卡接部12相对地靠近尾部,这是因为在固定时实际上主要是卡接部12起到作用,卡扣件15的弹性尾19需要受力,因此如果卡接部12远离弹性尾19则由于力矩的关系固定不稳;同时本实施例的定位部11也可替换为与卡接部12相同或相近的固定结构,采用前后两个均起到固定结构的方式进行固定。

实施例3:

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固定位24配置为具有旋转部和靠近所述连接器主体1前端的收纳部20;

所述固定部23配置为具有与所述旋转部配合的结合部;具体地:

所述旋转部和所述结合部为相互配合的圆柱21和转槽22中的一者和另一者,其中为不破坏连接器主体1的结构,将圆柱21设置为凸出于连接器主体1,相应的转槽22设置在固定部23上;所述收纳部20整体呈一个L形,具有一侧壁和顶部,底部为连接器主体1,其至少侧部允许固定部23的一部分从另一开口侧进入,为方便固定,在收纳部20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卡楞或第一阻尼面,所述固定部23相应的位置25上设置第二卡楞或第二阻尼面,如此使收纳部20勾住固定部23或者通过阻尼的方式产生摩擦力使收纳部20能够相对地固定所述固定部;

所述卡扣件26通过所述转槽22配置到所述圆柱21上,并以所述圆柱21为轴心将所述固定部23的主体旋入所述收纳部20,所述收纳部20至少在垂直于配置所述连接器主体1的相应表面的方向上限位所述卡扣件26,即在顶部具有限制,防止掉出,同时通过卡楞或阻尼面限制旋转;

本实施例的优势是,当所述固定部23旋入所述收纳部20时,所述卡扣件26在垂直于所述连接器主体1的方向以及沿所述连接器主体1的前后方向被限制,其仅仅是被限位但并未像实施例1和2那样采用插入卡扣的形式,由于双工光纤连接器本身较小,因此各部分零件也较小,采用类似卡扣的方式可能不方便,同时在材质不佳时卡扣件本身容易损坏而损失机械性能,使固定效果不佳。

实施例4:

如图7所示,所述固定位配置为具有侧部开口的并沿所述连接器主体1前后配置的两个卡槽27;

所述固定部28配置为条状,所述固定部从所述侧部开口插入并通过前后配置的两个卡槽27固定所述固定部28的前端和后端,如此将卡扣件29可拆卸地固定在适配器主体1上,本实施例同理主要为卡住卡扣件29沿所述连接器主体1的前后方向,而左右方向只要有一定的阻尼不会轻易掉出即可,由于插入到适配器时,适配器自身的两侧会固定住卡扣件29的左右两侧,因此不会对固定状态产生影响。同时该实施例与实施例1、2和3的区别在于,弹性尾30相对的设于固定部28的中部,而不是尾部。此外为防止阻挡弹性尾6的行程,固定部28的后部略薄于前部。

实施例5:

所述固定位和所述固定部设置为具有相互配合的燕尾槽和导轨中的一者和另一者;

如图8所示,所述燕尾槽31和所述导轨32沿所述连接器主体1配置,在此设置的方式下,为不改变连接器主体1的主体结构,燕尾槽31设置在连接器主体1上,而导轨32设置在固定部上;燕尾槽31的前端为有阻挡壁35,沿连接器主体1插入的导轨32受到干扰。

如图9所示,所述导轨33和燕尾槽34所述相对于所述连接器主体1横向配置,在此设置的方式下,为不改变连接器主体1的主体结构,导轨33设置在连接器主体1上,而燕尾槽34设置在固定部上

本实施例优点与实施例4类似,均为插入固定,而非实用类似卡扣的结构进行固定,拆卸相对简单。

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均使用附图1中的适配器;

同时由于弹性尾6自身较小,因此在插入适配器2时不容易按压,为此本发明对弹性尾6的按压方式也做出了改进,该方式原则上均适用于上述实施例,如图10、图11和图12所示,具体地:

所述弹性尾6上设置有卡条36;

所述变极性双工光纤连接器还包括:弹性尾套37,所述连接器主体1的尾部设有伸出的限位部38,具体地设有距离连接器主体1的尾部一定的距离处设置横向的限位部,其通过一个座体39固定在连接器主体1的尾部;

所述弹性尾套37上设有与所述限位部38配合的限位槽40;所述弹性尾套37设置于所述连接器主体1的尾部,所述弹性尾套37设有弹性尾固定槽41,所述弹性尾套37通过自身的弹性形变使所述弹性尾固定槽41与所述卡条36结合并固定或使所述弹性尾固定槽41与所述卡条36分离,同理,所述弹性尾套37通过自身的弹性形变使所述限位部38配置于所述限位槽40内或者使所述限位部38与所述限位槽40分离;该卡条36为相对于连接器主体1横向设置的柱状,柱状结构横向凸出于弹性尾6,弹性尾固定槽41为一个倾斜的允许卡条36向连接器主体1移动的坡面,如此使得卡条36在通过弹性尾固定槽41受力向后拉动时具有一个向下(朝向连接器主体1)的分力,即在所述弹性尾套37受力沿所述连接器主体1向后移动时,通过所述坡面使所述卡条受到朝向所述连接器主体1的受外力挤压,并且所述弹性尾套37能够移动至使所述弹性尾6的卡点7脱离适配器,使所述连接器主体1与适配器分离。由于需要能性能不同,因此弹性尾套37的材质可以为尼龙或者PEI。

所述弹性尾套37能够沿所述连接器主体1向后移动,以及当所述弹性尾套37与所述连接器主体1分离时所述弹性尾套37可以以接入到所述变极性双工光纤连接器1的尾部的光缆为轴心转动;

在使用时,当所述变极性双工光纤连接器通过所述弹性尾6的所述卡点7固定于适配器上时,通过拉动所述弹性尾套37向后移动,而卡扣件自身是固定在连接器主体1上的,因此所述弹性尾套37会带动并使所述弹性尾6向所述连接器主体1靠近,从而使所述弹性尾6的所述卡点7脱离所述适配器,以使所述变极性双工光纤连接器脱离所述适配器;在移动时,所述限位部38与所述限位槽40配合限位所述弹性尾套37沿所述连接器主体1的向后移动的距离,并最终将所述弹性尾套37限位至使所述弹性尾6的所述卡点7脱离所述适配器的位置,在变极性双工光纤连接器脱离适配器后,此时放开弹性尾套37,由于弹性尾6的卡条36一直固定在弹性尾固定槽41上,因此在弹性尾6复位时会带动弹性尾套37复位;在需要变极性时,通过弹性尾套37自身的弹性性能将卡条36与弹性尾固定槽41分离,并使限位部38与限位槽40也分离,此时可以拆下卡扣件换到另一侧,而弹性尾套37扭转180度换到另一侧,再将弹性尾套37与卡条36固定,并将限位部38配置到限位槽40内即可。

相关技术
  • 一种变极性双工光纤连接器
  • 一种光纤连接器、光纤连接器系统及变极性光纤连接器系统
技术分类

06120112534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