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支撑结构、电子设备及制作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0:41:48


一种支撑结构、电子设备及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的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壳体的制造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设备的设计和制造中,通常情况下是利用单一材质制造用于支撑设备的支撑结构,例如笔记本电脑上的A结构件、C结构件以及D结构件,如使用铝合金材质来制作,材料以铝5052、5252为主流,但是铝合金材质较重,使得整个设备的重量增加,使用不便。当然设备的支撑结构也可以由较轻材质制作,如镁合金,但是对于镁合金的支撑结构,其外表面往往会由于氧化作用而失去金属光泽,从而造成设备的外表面失去精美质感,用户体验极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撑结构、电子设备及制作方法,该支撑结构能够支撑设备的同时,具有轻量和美观的特性。

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支撑结构,用于支撑设备,包括:

第一组件,其具有第一材质;

第二组件,其具有第二材质,所述第二组件与所述第一组件贴合在一起,第一组件的至少部分构成所述设备的第一外观面;

其中,所述第二材质的密度小于所述第一材质的密度,所述第二组件与所述第一组件之间设置有机械连接结构,所述机械连接结构将所述第一组件与所述第二组件固定连接。

作为可选,所述第二组件的外侧与所述第一组件的内侧贴合在一起,所述第一组件的内侧上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燕尾槽,所述第一燕尾槽内卡接有所述第二组件上的第一突出部,以使所述第一组件与所述第二组件固定连接。

作为可选,所述第一组件的内侧上具有至少一个第二燕尾槽,所述第二燕尾槽内卡接有所述第二组件上的第二突出部,以使所述第一组件与所述第二组件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二燕尾槽与所述第一燕尾槽相互斜向设置。

作为可选,所述第二组件的外侧与所述第一组件的内侧贴合在一起,所述第一组件的内侧上具有至少一个第三突出部,所述第二组件的外侧与所述第三突出部对应的位置上,具有与所述第三突出部相适配的第一安装位,所述第三突出部插接在所述第一安装位内。

作为可选,所述第三突出部上具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安装位上具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应的安装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安装孔上穿设有连接杆,以使所述第三突出部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位上。

作为可选,该支撑结构还包括具有第三材质的第三组件,其中,

所述第二组件的第一面上具有一沉槽,所述沉槽上安装有所述第三组件,所述第三组件与所述第二组件的第一面形成完整的外观面。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支撑结构,用于支撑电子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制作方法,用于制作如上所述的支撑结构,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具有第一材质的第一组件;

将具有第二材质的第二组件与所述第一组件相结合,并将所述第二组件与所述第一组件进行机械连接。

作为可选,所述的将具有第二材质的第二组件与所述第一组件相结合,并将所述第一组件与所述第二组件进行机械连接,包括:

将具有第一材质的第一组件构造为预设形态;

将具有所述预设形态的第一组件装入模具,将具有第二材质的第二组件注入到所述模具中,贴合在所述第一组件的内侧上;

对所述第一组件的外侧进行粗冲操作,以去除所述第一组件的至少部分;

对所述第一组件的外侧进行切割操作,以形成所述第一组件的外观面;

对所述第二组件进行精冲操作,在所述第二组件上构建安装孔;

对所述第一组件的外侧进行研磨操作和热整形操作,以提高第一组件的外观面的结构精细度;

对第二组件进行化成操作或微弧操作,以在所述第二组件的表面上形成保护层;

对支撑结构进行喷漆操作,以对所述第一组件和所述第二组件的外表面进行保护;

对所述第一组件的外观面进行高光切操作和电泳操作,以在所述第一组件的外观面上形成保护层;

在所述第二组件的第一面上的沉槽上安装具有第三材质的第三组件,并使所述第三组件与所述第二组件的第一面形成完整的外观面。

作为可选,所述的将具有第二材质的第二组件与所述第一组件相结合,并将所述第一组件与所述第二组件进行机械连接,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组件的外侧上构建第一安装位,并在所述第一组件的内侧与所述第一安装位相对应的位置处构建与所述第一安装位相适配的第三突出部,其中,所述第三突出部上具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安装位上具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应的安装孔;

将所述第三突出部插接在所述第一安装位内;

将预设的连接杆穿设在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安装孔上,以使所述第三突出部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位上。

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撑结构稳固的支撑设备的同时,还有效减轻了设备的重量,便于用户携带,并使得设备具有美观的外观面,如具有高亮的金属光泽,并长时间保持不变,有效提高了用户体验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撑结构中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的结构关系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组件上的第一突出部与第二突出部之间的位置关系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组件的主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组件的主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组件上的粘接区域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连接杆的位置关系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装配后的效果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连接杆固定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突出部安装在第一安装位上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连接杆将第二组件上的第四突出部固定在第一组件上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突出部安装在第一安装位上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撑结构装配后的正视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撑结构的爆炸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制作方法中将第一预加工件挤压为预设形态后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制作方法中具有光泽的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装配后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制作方法中第三组件装配在沉槽后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组件;2-第二组件;3-第一突出部;4-第二突出部;5-第三突出部;6-连接杆;7-第一安装位;8-粘接区域;9-空隙;10-第四突出部;11-第三组件;12-挂孔;13-切线。

具体实施方式

此处参考附图描述本申请的各种方案以及特征。

应理解的是,可以对此处申请的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因此,上述说明书不应该视为限制,而仅是作为实施例的范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想到在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内的其他修改。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且与上面给出的对本申请的大致描述以及下面给出的对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对给定为非限制性实例的实施例的优选形式的描述,本申请的这些和其它特性将会变得显而易见。

还应当理解,尽管已经参照一些具体实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确定地实现本申请的很多其它等效形式,它们具有如权利要求所述的特征并因此都位于借此所限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结合附图时,鉴于以下详细说明,本申请的上述和其他方面、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为显而易见。

此后参照附图描述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所申请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实例,其可采用多种方式实施。熟知和/或重复的功能和结构并未详细描述以避免不必要或多余的细节使得本申请模糊不清。因此,本文所申请的具体的结构性和功能性细节并非意在限定,而是仅仅作为权利要求的基础和代表性基础用于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以实质上任意合适的详细结构多样地使用本申请。

本说明书可使用词组“在一种实施例中”、“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又一实施例中”或“在其他实施例中”,其均可指代根据本申请的相同或不同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支撑结构,用于支撑设备,被设备包括电子设备,如计算机等,该支撑结构可以支撑电子设备至少部分,如该支撑结构可以是笔记本电脑的外壳,从而支撑了整个笔记本电脑,当然该支撑结构也可以用于支撑设备的局部部件,在此不作限定。如图1至图13所示,该支撑结构包括:

第一组件1,其具有第一材质;

第二组件2,其具有第二材质,所述第二组件2与所述第一组件1贴合在一起,第一组件1的至少部分构成所述设备的第一外观面;

其中,所述第二材质的密度小于所述第一材质的密度,所述第二组件2与所述第一组件1之间设置有机械连接结构,所述机械连接结构将所述第一组件1与所述第二组件2固定连接。

具体来说,第一组件1与第二组件2贴合在一起,使得该支撑结构能够具有第一组件1和第二组件2两者的特性。本实施例中,第一组件1可以贴合在第二组件2的外侧,第一组件1的至少部分构成设备的第一外观面,使得设备的第一外观面具有第二材质的特性。而第一组件1相对位于设备的内侧,使得设备的内部具有第二材质的特性。设备的第一外观面可以是设备的一个或多个外观面,该第一外观面为第一组件1。此外,第一组件1与第二组件2之间可以是粘连的,或者仅是贴合而无粘连。

第二材质的密度小于第一材质的密度,即单位体积的第二组件2相对于第一组件1较轻。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结构可以将第二组件2作为主体,第一组件1作为副件贴合在第二组件2的外侧,使得支撑结构重量相对轻于整体均使用第一组件1的重量,进而使得设备的整体重量较轻。此外,本实施例中,第一组件1的第一材质可以为耐用耐氧化材质且该第一材质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能够被加工为美观形态,从而使得设备的第一外观面具有第一材质的上述特性。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组件2与第一组件1之间设置有机械连接结构,机械连接结构将第一组件1与第二组件2固定连接。一方面,该机械连接结构可以包括第一组件1上的第一连接件与第二组件2上的第二连接件,其中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相互配合,以使第一组件1与第二组件2固定连接。另一方面,该机械连接结构可以包括第三连接件,第三连接件分别与第一组件1的内侧与第二组件2的外侧固定连接,从而将第一组件1和第二组件2固定连接。如图7所示,第一组件1和第二组件2固定连接形成的支撑结构,在具有轻便性的同时,稳定性极大增加,第一组件1并不能轻易与第二组件2之间发生滑动,这也使得支撑结构支撑的设备的稳定性增强,如支撑结构为笔记本电脑的外壳,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组件1可以是铝合金,第二组件2可以是镁合金,铝合金的材料可以以铝5052、铝5252或铝6063为主。铝合金形成的设备的第一外表面可以具有美观的外观面,如具有高亮的金属光泽,并长时间保持不变。而镁合金则相对重量较轻,易于加工,从而使得设备的支撑结构整体重量较轻,便于用户携带。

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撑结构稳固的支撑设备的同时,还有效减轻了设备的重量,便于用户携带,并使得设备具有美观的外观面,如具有高亮的金属光泽,并长时间保持不变,有效提高了用户体验度。

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可以在第二组件2上设置至少一个粘接区域8,粘接区域8中具有粘接物,当第一组件1的内侧贴合在第二组件2的外侧上时,粘接区域8中的粘接物可以将第一组件1与第二组件2粘接,从而增加第一组件1和第二组件2之间的稳定性。粘接区域8在第二组件2外侧的具体位置可以根据支撑结构的具体类型和构造来综合设定。如图8所示,支撑结构为笔记本电脑的外壳时,粘接区域8可以设置在第二组件2的四周,且不同的粘接区域8的面积可以不同,具体可以根据第二组件2的形态来设定。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组件2的外侧与所述第一组件1的内侧贴合在一起,所述第一组件1的内侧上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燕尾槽,所述第一燕尾槽内卡接有所述第二组件2上的第一突出部3,以使所述第一组件1与所述第二组件2固定连接。

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组件2的外侧上可以构建有第一突出部3,第一突出部3的形态与第一组件1的内侧上的第一燕尾槽的形态相适配,第一突出部3卡接在第一燕尾槽内,形成机械连接结构,从而使得第一组件1与第二组件2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燕尾槽的具体形态可以是槽口小,槽底宽,从而能够将深入其中的第一突出部3卡接。此外,第一组件1的内侧可以设置多个第一燕尾槽,相对应的,第二组件2的内侧则可以设置多个与之相对应的第一突出部3,每个第一突出部3均卡接在于其相对应的第一燕尾槽中,形成机械连接结构,从而增强支撑结构的稳定性。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组件1的内侧上具有至少一个第二燕尾槽,所述第二燕尾槽内卡接有所述第二组件2上的第二突出部4,以使所述第一组件1与所述第二组件2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二燕尾槽与所述第一燕尾槽相互斜向设置。

具体来说,如图2所示,第二燕尾槽的具体形态可以与第一燕尾槽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二燕尾槽与所述第一燕尾槽相互斜向设置,相应的,在第二组件2的外侧上设置有与该第二燕尾槽相对应的第二突出部4,第二突出部4可以卡接在第二燕尾槽中,使得第一组件1内侧贴合在第二组件2的外侧时可以更加牢固,不易脱落。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燕尾槽的外形与第一燕尾槽的外形相似,但第二燕尾槽在延伸方向上与第一燕尾槽在延伸方向上相互斜向设置。相应的,第二突出部4在延伸方向上与第一突出部3在延伸方向上相互斜向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组件2的外侧与所述第一组件1的内侧贴合在一起,所述第一组件1的内侧上具有至少一个第三突出部5,所述第二组件2的外侧与所述第三突出部5对应的位置上,具有与所述第三突出部5相适配的第一安装位7,所述第三突出部5插接在所述第一安装位7内。

具体来说,结合图3、图4、图9和图11,第三突出部5的形态与第一安装位7的形态相适配,当然第一安装位7可以根据使用的场景来具体构造,如针对笔记本电脑的外壳可以构造为一种形态,针对能够震动的小型家用电器设备则可以为另一种形态。

一方面,如图9所示,第三突出部5可以是规则形态,如图9所示的方形突出部,而第一安装位7则与该第三突出部5相适配,为一方形凹槽,第三突出部5插接在第一安装位7上,使得第一组件1不能轻易相对第二组件2相对滑动。而第一组件1的内侧可以构造有多个第三突出部5,相应的,第二组件2的外侧可以构造有多个与第三突出部5相对应的多个第一安装位7,将所有的第三突出部5安装在第一安装位7上后可以更加增强第一组件1与第二组件2之间的稳定性。

另一方面,如图11所示,第二组件2的外侧的第一安装位7可以为插槽,第一组件1的内侧上的第三突出部5可以是安装板,该安装板可以插接在插槽中。该安装板和相应的插槽易于加工制作,并易于将安装板安装在对应的插槽中。所述第三突出部5上具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安装位7上具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应的安装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安装孔上穿设有连接杆6,以使所述第三突出部5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位7上。

具体的,如图3和图11所示第三突出部5上的第一通孔与第一安装位7上的安装孔相对应,连接杆6可以穿设在第一通孔和安装孔中,使得第三突出部5并不能从第一安装位7上脱落下来,进而使得第一组件1与第二组件2固定连接。而第三突出部5可以构造在第一组件1的内侧的多个位置处,如构造在第一组件1的内侧四周,以增加第二组件2与第一组件1之间的机械连接结构的稳固程度。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10所示,第二组件2上具有第四突出部10,而第一组件1的内侧构建了与该第四突出部10相适配的插槽。如第四突出部10的形态为L型,则该插槽的内侧形态也同样构造为L型,将第四突出部10安装在第一组件1的该插槽内以固定第一组件1和第二组件2。此外,在一个实施例中,第四突出部10上构造有一通孔,插槽内与通孔相对应位置构造有相应的安装孔,在通孔和安装孔上插接有连接杆6,以使第一组件1和第二组件2固定连接后更加稳固。结合上述实施例进一步来说,如图8所示,通孔的直径可以略微大于安装孔的直径,使得连接杆6便于穿设在通孔和安装孔上,即方便第一组件1和第二组件2的安装。在连接杆6穿设在通孔和安装孔上后,可以在通孔与连接杆6之间形成空隙9,如该空隙9可以是0.015mm,该空隙9的宽度与通孔大于安装孔的差值相关联。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通过连接杆6将第一组件1与第二组件2进行固定连接的机械连接结构可以在支撑结构的多个位置构造,如图6所示,连接杆6可以使用在多个第一组件1与第二组件2的连接处,而具体的使用方式可以是垂直与第二组件2的第一面,来连接第一组件1和第二组件2;也可以是通过平行与第二组件2的第一面来穿设,已将第一组件1和第二组件2固定,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支撑结构还包括具有第三材质的第三组件11,其中,

所述第二组件2的第一面上具有一沉槽,所述沉槽上安装有所述第三组件11,所述第三组件11与所述第二组件2的第一面形成完整的外观面。

具体的,第三组件11具有第三材质,第三材质可以是与人体能够亲密接触的材质,或者是具有装饰效果的材质,如皮质或其他软材质。第二组件2的第一面上具有一沉槽,第一面可以是第二组件2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如笔记本电脑的外壳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如A面、C面和/或D面,第三组件11安装在该沉槽中,从而使得笔记本电脑的外壳的第一面具有该第三材质的特性,如第三组件11为皮质,则安装有皮质的笔记本电脑的外壳的A面具有良好的装饰效果。此外,第三组件11安装到沉槽后,其可以与第二组件2的第一面形成完整的外观面,如与第一面的高度相同,形成一个统一的装饰面。

结合图12进一步进行说明,支撑结构为笔记本电脑的外壳时,第三组件11可以贴附于笔记本电脑的C面,从而使得用户在使用笔记本电脑时具有良好的触摸感和美感。

在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支撑结构,用于支撑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是笔记本电脑等设备。该支撑结构可以是笔记本电脑的外壳。

在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制作方法,用于制作如上所述的支撑结构,如图17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具有第一材质的第一组件1;

将具有第二材质的第二组件2与所述第一组件1相结合,并将所述第二组件2与所述第一组件1进行机械连接。

具体的,可以分别获得该第一组件1和第二组件2,并将该第一组件1构造为预设形态,将第二组件2构造为与第一组件1相适配的形态。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将具有第一材质的第一预加工件挤压为第一组件1,并将高温状态下为半固态的第二组件2与第一组件1结合在一起,使得第二组件2的形态与第一组件1的形态相适配。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将具有第一材质的第一预加工件挤压为第一组件1,将具有第二材质的第二预加工件挤压为第二组件2,其中第二组件2的外侧与第一组件1的内侧相适配,以便与将第二组件2与第一组件1进行机械连接。

本实施例中,将第二组件2与第一组件1进行机械连接的过程可以是:在半固态的第二组件2与第一组件1结合在一起时形成,也可以是第二组件2与第一组件1结合在一起以后,再制作机械连接结构,以使第二组件2与第一组件1机械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材质的密度小于第一材质的密度,即单位体积的第二组件2相对于第一组件1较轻。该制作方法可以形成以第二组件2作为主体,第一组件1作为副件贴合在第二组件2的外侧上的支撑结构,使得支撑结构重量相对轻于整体均使用第一组件1的重量,进而使得设备的整体重量较轻。此外,本实施例中,第一组件1的第一材质可以为耐用耐氧化材质且该第一材质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能够被加工为美观形态,从而使得设备的第一外观面具有第一材质的上述特性。

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组件1可以是铝合金,第二组件2可以是镁合金,铝合金的材料可以以铝5052、铝5252或铝6063为主。铝合金形成的设备的第一外表面可以具有美观的外观面,如具有高亮的金属光泽,并长时间保持不变。而镁合金则相对重量较轻,易于加工,从而使得设备的支撑结构整体重量较轻,便于用户携带。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将具有第二材质的第二组件2与所述第一组件1相结合,并将所述第一组件1与所述第二组件2进行机械连接,包括以下步骤:

将具有第一材质的第一组件1构造为预设形态。具体的,可以将具有第一材质的第一预加工件挤压为预设形态,如将铝合金板挤压后使其弯折,以形成支撑结构的弯折部。如图14所示,将铝合金板挤压为条状,再将该条状的铝合金中的多处进行弯折,从而形成多个弯折部,例如如果支撑结构为笔记本电脑的外壳,则可以将将该条状的铝合金弯折四个弯折部,从而形成笔记本电脑的外壳边缘处的四个角。当然构造的弯折部的数量可以随设备的类型来具体构造。此外,在将铝合金板挤压为条状的过程中,可以在形成的铝合金条上在构造以切线13,该切线13可以在随后的对第一组件1的外侧进行切割操作时具有指导性,即切割操作可以沿切线13进行切割,从而不会发生切割事故。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可以将第一组件1上构造至少一个挂孔12,通过该挂孔12将第一组件1挂载到模具上,以便固定第一组件1,使其在制作过程中不会随意发生滑动,提高了制作精度。

将具有所述预设形态的第一组件1装入模具,将具有第二材质的第二组件2注入到所述模具中,贴合在所述第一组件1的内侧上。具体的,第二材质可以是高温状态下的半固态,具有良好的可塑性,易于将半固态的第二组件2贴合在第一组件1的内侧。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组件1的内侧上具有至少一个燕尾槽,从而将第二组件2贴合在第一组件1的内侧上的同时,将半固态的第二组件2的一部分注入到该燕尾槽内。

对所述第一组件1的外侧进行粗冲操作,以去除所述第一组件1的至少部分。具体的,粗冲操作可以将第一组件1的外部进行初步的切割,从而将第一组件1外侧上的多余部分切割掉。但该粗冲操作可以并不形成支撑结构的外观面,而是对第一组件1的外侧留有一部分余量,以便随后对其进行更加精细的操作。

对所述第一组件1的外侧进行切割操作,以形成所述第一组件1的外观面。具体的,该切割操作可以通过CNC手段来进行,对第一组件1的外侧进行相对于粗冲操作更加精细的切割,如沿图1中所示的虚线(切线13),也即图14中的切线13进行切割操作,并形成第一组件1的外观面,该外观面在进行后续加工后能够形成设备的第一外观面。

对所述第二组件2进行精冲操作,在所述第二组件2上构建安装孔。具体的,精冲操作前可以对整个支撑结构进行清洗,特别是清洗其中的第二组件2,在对第二组件2进行精冲操作,形成的安装孔可以用来安装设备中的其他零部件,例如设备可以是笔记本电脑,则在第二组件2上进行精冲操作而构建的安装孔可以用来安装键盘、或者其他操作键等。

对所述第一组件1的外侧进行研磨操作和热整形操作,以提高第一组件1的外观面的结构精细度。具体的,研磨操作可以对第一组件1的外侧进行打磨,使得第一组件1的外侧更加光滑和美观。而热整形操作则提高了第一组件1的外侧的平整度,使得支撑机构的外观以及设备的外观更加整齐。

对第二组件2进行化成操作或微弧操作,以在所述第二组件2的表面上形成保护层。具体的,化成操作可以利用溶液沉积的方式在第二组件2的表面上形成保护层,而微弧操作则可以在第二组件2的表面上形成陶瓷层,两者均可以对第二组件2的表面进行保护。

对支撑结构进行喷漆操作,以对所述第一组件1和所述第二组件2的外表面进行保护。喷漆操作可以是喷涂PU或PV漆,从而对第一组件1和所述第二组件2的外表面进行进一步的保护。

对所述第一组件1的外观面进行高光切操作和电泳操作(MAO),以在所述第一组件1的外观面上形成保护层。具体的如图15所示,对第一组件1的外观面进行高光切也可以利用CNC技术实施,高光切使得第一组件1的外观面变得更加具有光泽,提高美观度。而电泳操作则是利用溶液在第一组件1的外观面形成保护层,以对第一组件1的外观面进行保护。

在所述第二组件2的第一面上的沉槽上安装具有第三材质的第三组件11,并使所述第三组件11与所述第二组件2的第一面形成完整的外观面。具体的,该沉槽的制作可以是在将上述步骤中形成,即:具有所述预设形态的第一组件1装入模具,将具有第二材质的第二组件2注入到所述模具中,贴合在所述第一组件1的内侧上。也就是在将第二组件2注入到模具中时便同时形成该沉槽。而在第二组件2的第一面上的沉槽上安装具有第三材质的第三组件11的步骤则可以在靠后的步骤中实施。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6所示,第三材质可以是与人体能够亲密接触的材质,或者是具有装饰效果的材质,如皮质或其他软材质。第三组件11安装在该沉槽中,从而使得设备的第一面(如笔记本电脑的外壳的第一面)具有该第三材质的特性,例如第三组件11为皮质或其他装置材料,则安装有皮质的笔记本电脑的外壳的A面具有良好的装饰效果。此外,第三组件11安装到沉槽后,其可以与第二组件2的第一面形成完整的外观面,如与第一面的高度相同,形成一个统一的装饰面。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沉槽的制作可以在第二组件2的第一面上,也可以制作在第二组件2的其他面上,具体可以根据支撑结构以及设备的类型来确定。例如图16所示,支撑结构为笔记本电脑的外壳,第二组件2的第一面可以为笔记本电脑的C面,则该沉槽可以构建在C面,再将具有触摸感的第三组件11安装在该沉槽中,提高了用户触摸的舒适度;也可以将沉槽构建在笔记本电脑的A面,在将具有装饰效果的第三组件11安装在沉槽中,从而提高了笔记本电脑扣合后的美观效果;此外还将沉槽可以构建在笔记本电脑的D面,将具有防滑效果的第三组件11安装在该沉槽中,从而增加了笔记本电脑的防滑效果。

该制作方法还包括对形成的支撑结构进行全检和包装,以形成具体的产品。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将具有第二材质的第二组件2与所述第一组件1相结合,并将所述第一组件1与所述第二组件2进行机械连接,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组件2的外侧上构建第一安装位7,并在所述第一组件1的内侧与所述第一安装位7相对应的位置处构建与所述第一安装位7相适配的第三突出部5,其中,所述第三突出部5上具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安装位7上具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应的安装孔;

将所述第三突出部5插接在所述第一安装位7内;

将预设的连接杆6穿设在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安装孔上,以使所述第三突出部5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位7上。

具体的,构建的第三突出部5的形态与第一安装位7的形态相适配,当然第一安装位7可以根据使用的场景来具体构造,如针对笔记本电脑的外壳可以构造为一种形态,针对能够震动的小型家用电器设备则可以为另一种形态。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组件2的外侧的第一安装位7可以构造为插槽,第一组件1的内侧上的第三突出部5可以构造为安装板,该安装板可以插接在插槽中。

此外,还可以在第三突出部5上构建第一通孔,在第一安装位7上构造安装孔,该第一通孔与第一安装位7上的安装孔相对应,将连接杆6穿设在第一通孔和安装孔中,使得第三突出部5并不能从第一安装位7上脱落下来,进而使得第一组件1与第二组件2固定连接。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申请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相关技术
  • 一种支撑结构、电子设备及制作方法
  • 一种手持电子设备、支撑组件及支撑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264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