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适用于低能耗建筑的主动式柔性调节的能源系统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08:20


一种适用于低能耗建筑的主动式柔性调节的能源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节能技术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低能耗建筑的主动式柔性调节的能源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面临着巨大的能源和环境危机,由于其清洁和灵活的特点,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在我国将得到规模化的增长。2040年我国的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占比逐渐提高并超过50%,2050年达到67%左右,我国将形成以电为中心的能源消费体系。

一直以来,建筑能耗是我国能源消耗的主体。在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我国建筑能源也逐渐向低能耗发展,并最终趋近于零甚至实现零消耗,建筑的冷热负荷呈现出峰值和累计值大幅降低、时空分布更加不均匀的特点。在低能耗建筑大力发展和我国将形成以电为中心的能源消费体系下,能够降低建筑能耗的建筑能源系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但是,目前现有的建筑能源系统和优化优化主要针对的现有的高能耗建筑,且大多数采用高品位冷热源(例如,煤炭)实现建筑供冷供热,其并不完全适用于未来发展的低能耗建筑。

因此,在以电为中心的能源消费体系下,目前急需一种针对低能耗建筑的主动柔性调节能源系统,满足建筑低能耗供能需求同时通过主动柔性调节方式,实现电网的调峰。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低能耗建筑的主动式柔性调节的能源系统,以提供一种适用于低能耗建筑的能源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低能耗建筑的主动式柔性调节的能源系统,该能源系统包括:热泵机组;地面辐射装置,地面辐射装置和热泵机组连接;表面式冷却器,表面式冷却器和热泵机组连接,表面式冷却器用于在热泵机组用于制冷的情况下,对空气进行除湿;相变蓄能装置,相变蓄能装置和地面辐射装置相邻设置或者间隔设置,相变蓄能装置用于在用电低谷时期存储能量,并在用电高峰时期释放能量。

因此,依托低能耗建筑负荷低的特点,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结合热泵机组和相变蓄能装置,从而能够降低能源系统冬季供热水温度,并能够提高能源系统夏季供冷水温度,从而改变了传统热泵机组工作点在保证室内舒适性的条件下,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进而能够满足低能耗建筑的需求。

以及,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能源系统采用柔性调节技术,通过相变蓄能装置在用电低谷时期进行能量的存储,并在用电高峰时期释放能量,以及该相变蓄能装置所提供的制冷或者制热能力与建筑负荷的时间解耦实现能源系统与建筑负荷特性之间的负荷匹配,可有效平衡电网,进而可实现可再生能源的精准消纳,进而解决了现有的建筑能源系统存在着的电网的不平衡率比较高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比较低的问题。此外,由于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相变蓄能装置在用电低谷时期进行能量的存储,并在用电高峰时期释放能量,从而能够减少用电高峰时期和用电低谷时期之间的差值,进而实现了电网的调峰。

以及,本申请实施例还可通过结合地面辐射装置和表面式冷却器,提高室内舒适度,减少室内机械部件,降低噪音。在冬季,地面辐射装置的采用降低了需求品位,提升了系统能耗,改善设备工作区间,夏季将室内显热负荷和潜热负荷分品质处理,保证舒适度的同时,改善系统综合能效。以及,显热负荷末端热惰性较大,结合相变蓄能装置后进一步加强,可稳定运行,起到了基载负荷作用,潜热负荷部分可调解性较强,两者的结合可更好满足建筑热湿处理需求。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热泵机组包括蒸发器,蒸发器包括第一过冷段和第一非过冷段;表面式冷却器和第一过冷段连接,以及地面辐射装置和第一非过冷段连接。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能源系统还包括:分集水器,分集水器分别与第一非过冷段和地面辐射装置连接。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能源系统还包括: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集热器和分集水器连接。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能源系统还包括:电网装置;光伏组件,光伏组件通过逆变器分别与热泵机组、表面式冷却器和电网装置连接,光伏组件用于为热泵机组和表面式冷却器供电,并可将剩余电量输送到电网装置中。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能源系统还包括:电表,电表分别与逆变器、热泵机组、表面式冷却器和电网装置连接。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所要实现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低能耗建筑的主动式柔性调节的能源系统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制冷工况下的热泵机组的内部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热工况下的热泵机组的内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目前,现有的建筑能源系统至少存在以下三个问题:现有的建筑能源系统的构建和优化主要是针对现有的高能耗建筑,且大多数采用高品位冷热源(例如,煤炭等)实现建筑供冷供热。但是,现有的建筑能源系统并不适用于未来发展的低能耗建筑;

以及,目前低能耗建筑普遍采用的环境控制一体机(或者环控一体机)以送风为媒介解决冷热需求。但是,这种方式存在着热舒适度较低、室内噪音较大和效能不高的缺点;

以及,我国建筑的能源需求和可再生能源的发电存在很大程度的不一致性。对于现有的建筑能源系统来说,建筑物作为被动的从电网或者其他能源载体获得能源以满足自身需求,这种方式已经不适用于未来建筑能源系统的发展。也就是说,传统的建筑能源系统根据能源供给条件往往采用被动调节技术,导致电网的不平衡率较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比较低等缺点。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巧妙地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低能耗建筑的主动式柔性调节的能源系统,该能源系统包括热泵机组;地面辐射装置,地面辐射装置和热泵机组连接;表面式冷却器,表面式冷却器和热泵机组连接,表面式冷却器用于在热泵机组用于制冷的情况下,对空气进行除湿;相变蓄能装置,相变蓄能装置和地面辐射装置相邻设置或者间隔设置,相变蓄能装置用于在用电低谷时期存储能量,并在用电高峰时期释放能量。其中,能量可以为冷量,也可以为热量。

因此,依托低能耗建筑负荷低的特点,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结合热泵机组和相变蓄能装置,从而能够降低能源系统冬季供热水温度,并能够提高能源系统夏季供冷水温度,从而改变了传统热泵机组工作点在保证室内舒适性的条件下,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进而能够满足低能耗建筑的需求。

以及,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能源系统采用柔性调节技术,通过相变蓄能装置在用电低谷时期进行能量的存储,并在用电高峰时期释放能量,以及该相变蓄能装置所提供的制冷或者制热能力与建筑负荷的时间解耦实现能源系统与建筑负荷特性之间的负荷匹配,可有效平衡电网,进而可实现可再生能源的精准消纳,进而解决了现有的建筑能源系统存在着的电网的不平衡率比较高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比较低的问题。

以及,本申请实施例还可通过结合地面辐射装置和表面式冷却器,提高室内舒适度,减少室内机械部件,降低噪音。在冬季,地面辐射装置的采用降低了需求品位,提升了系统能耗,改善设备工作区间,夏季将室内显热负荷和潜热负荷分品质处理,保证舒适度的同时,改善系统综合能效。以及,显热负荷末端热惰性较大,结合相变蓄能装置后进一步加强,可稳定运行,起到了基载负荷作用,潜热负荷部分可调解性较强,两者的结合可更好满足建筑热湿处理需求。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在此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一些术语进行解释如下:

“低能耗建筑”:它是指在围护结构、能源和设备系统、照明、智能控制、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综合选用各项节能技术,能耗水平远低于常规建筑的建筑物,是一种不用或者尽量少用一次能源,而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建筑物。

也就是说,低能耗建筑就是指建筑负荷和能耗较低的建筑。

“主动式柔性调节”:它是针对能源系统的相变蓄能装置可以根据电网或者光伏组件等情况进行主动式的用电调节,增强电网的柔性,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平衡电网。

请参见图1,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低能耗建筑的主动式柔性调节的能源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的能源系统包括用于供热或者供冷的热泵机组101、用于通过辐射的方式为建筑物供热或者供冷的地面辐射装置102、用于在热泵机组101用于制冷的情况下对空气进行除湿的表面式冷却器105和用于在用电低谷时期存储能量并在用电高峰时期释放能量的相变蓄能装置103。其中,表面式冷却器105和地面辐射装置102分别与热泵机组101连接,以及相变蓄能装置103和地面辐射装置102相邻设置或者间隔设置。

应理解,热泵机组101的具体装置(例如,热泵机组101的产品型号等)、地面辐射装置102的具体装置、表面式冷却器105的具体装置和相变蓄能装置103的具体装置等均可根据实际需求来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

例如,热泵机组101可以是地热源泵,也可以是空气源泵等。

再例如,地面辐射装置102可以是埋置于地板下的盘管。

再例如,相变蓄能装置103可以是由相变蓄能材料构成的相变蓄能层。

还应理解,由于相变蓄能装置103存储的是热泵机组101的能量,故相变蓄能装置103还可以称为热泵蓄能装置。

还应理解,热泵机组101的安装位置、地面辐射装置102的安装位置、表面式冷却器105的安装位置和相变蓄能装置103的安装位置等也均可根据实际需求来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

例如,继续参见图1,热泵机组101可以设置在建筑物之外,表面式冷却器105可以设置在建筑物内的墙壁上,地面辐射装置102和相变蓄能装置103均可设置在建筑物内的地板下方。其中,该建筑物还可设置有门窗112,该门窗112能够实现遮阳和自然采光。

还应理解,热泵机组101和地面辐射装置102的连接方式可根据实际需求来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

例如,热泵机组101可以通过分集水器104与地面辐射装置102连接。其中,分集水器104可用于将来自热泵机组101的热水或者冷水分流给埋置于地面下的地面辐射装置102的各个盘管。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上面是以热泵机组101和地面辐射装置102的连接方式为例来进行描述的,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能源系统中其他两个装置的连接也是类似的,后续不再一一描述。

例如,热泵机组101可以直接与表面式冷却器105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装置与表面式冷却器105连接。

再例如,请参见图2,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制冷工况下的热泵机组的内部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热泵机组包括冷凝器210、压缩机220、蒸发器230和膨胀阀240。其中,冷凝器210和蒸发器230可分别与压缩机220连接,以及冷凝器210和蒸发器230还可分别与膨胀阀240连接。以及,该蒸发器230可包括第一过冷段231和第一非过冷段232,以及第一过冷段231可与表面式冷却器105连接,以与表面式冷却器105相连进行除湿,以及第一非过冷段232可与分集水器104连接,以与分集水器104相连进行供冷。

从而,为了防止夏季过高供水温度不能保障室内的湿度需求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可充分利用夏季制冷工况下热泵机组的蒸发器230的第一过冷段231的低温工况,并通过表面式冷却器105内的介质(例如,水溶液等)和蒸发器230的第一过冷段231内的低温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从而达到表面式冷却器105低温供水的目的,进而实现了建筑物内的除湿功能。

再例如,请参见图3,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热工况下的热泵机组的内部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热泵机组包括蒸发器310、压缩机320、冷凝器330和膨胀阀340。其中,蒸发器310和冷凝器330可分别与压缩机320连接,以及,蒸发器310和冷凝器330还可分别与膨胀阀340连接。以及,冷凝器330可包括第二过冷段331和第二非过冷段332,以及第二过冷段331和表面式冷却器105连接,并且在制热工况下,由于此时不需要除湿,与表面式冷却器105相连的管道上的开关处于关闭状态,以及第二非过冷段332和分集水器104连接。

从而,借助于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例能够实现供热。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图2和图3是分开描述的,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该分集水器104可分别与第一非过冷段232和第二非过冷段332连接,以及表面式冷却器105可分别与第一过冷段231和第二过冷段331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

再例如,地面辐射装置102和相变蓄能装置103的相邻设置可以是直接贴合设置(例如,相变蓄能装置103可设置在地面辐射装置102的上方,且相变蓄能装置103和地面辐射装置102之间没有设置其他层或者其他装置;再例如,相变蓄能装置103可设置在地面辐射装置102的左右两侧,且相变蓄能装置103和地面辐射装置102之间没有设置其他层或者其他装置),也可以是间隔设置(例如,相变蓄能装置103可设置在地面辐射装置102的左右两侧,且相变蓄能装置103和地面辐射装置102之间可设置有散热层,以实现相变蓄能装置103的快速储能)。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来进行描述。

具体地,在用电低谷时期,由于此时的电价是相对比较低的,热泵机组101可进行工作。以及,热泵机组101可通过管道向地面辐射装置102供应循环的热水或者冷水,此时相变蓄能装置103能够进行能量的存储。

以及,在用电高峰时期,可关闭热泵机组101和分集水器104之间的管道上的阀门(或者也可以关闭热泵机组101),此时可通过相变蓄能装置103来实现热量或者冷量的释放。其中,相变蓄能装置103能够实现第一温度的低温供热和第二温度以上的高温供冷。

应理解,用电低谷时期对应的具体时间段和用电高峰时期对应的具体时间段可根据实际需求来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

例如,在不同地区的政策不同的情况下,不同地区的用电低谷时期或者说不同地区的用电高峰时期可以是不同的。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每日的用电时期除了包含用电低谷时期和用电高峰时期之外,还可包括用电平段时期,并且在用电平段时期内,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供热具体方式或者制冷的具体方式可根据实际需求来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

还应理解,第一温度的具体温度和第二温度的具体温度均可根据实际需求来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

例如,第一温度可以为25℃,第二温度为18℃。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热泵机组101可用于供热或者制冷,以及在热泵机组101用于制冷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还可通过表面式冷却器105进行除湿。

因此,在低能耗建筑背景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低能耗建筑的主动式柔性调节的能源系统,该能源系统通过结合热泵机组101和相变蓄能装置103实现建筑夏季高温供水冬季低温供热,并通过优化能源系统的结构,结合低能耗建筑的特点,提出了表面式冷却器105和地面辐射装置102相结合的建筑负荷处理方式,夏季将室内显热负荷和潜热负荷分品质处理,从而在保证舒适度的同事,改善能源系统的综合能效。以及,与传统的建筑能源系统相比,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能源系统在可提高再生能源利用率的同时,还降低了能源系统的运行费用。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能源系统可采用地热能、空气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例如,热泵机组101的能源可以为地热能或者空气能;再例如,下文中的光伏组件108的能源可以为太阳能等)作为建筑的低品位热源,利用建筑能源系统的主动式柔性调节技术(冷量或者热量的存储、电网装置107和能源系统的双向交互),通过热泵机组101所提供的制冷或者制热能力时间与建筑负荷的时间解耦实现能源系统与建筑负荷特性之间的负荷匹配,在降低能源系统运行费用的同时,有效平衡电网,实现可再生能源的精准消纳。

另外,在用电高峰期间,能源系统通过光伏组件108较为方便地向电网装置107馈送电能,从而降低了用电高峰期间电网装置107启用调峰发电厂进行发电的需求。在用电低谷时期,能源系统采用相变蓄能装置103的方式储冷或者储热,增加建筑的用电需求,在用电高峰时期释能,平衡了电网需求,使得电网更加稳定。

继续参见图1,该能源系统还包括用于实现供热的太阳能集热器106。其中,太阳能集热器106可与分集水器104连接。

应理解,太阳能集热器106的具体装置可根据实际需求来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

还应理解,太阳能集热器106的安装位置可根据实际需求来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能源系统可结合较为普遍的太阳能集热器106,以及在太阳能集热器106的集热温度超过温度阈值时,此时可认为集热温度是比较高的,从而太阳能集热器106可直接供至分集水器104。但是,在太阳能集热器106的集热温度低于温度阈值时,此时可认为集热温度是比较低的,从而太阳能集热器106可将需加热的介质(例如,水)输入到热泵机组101中进行加热后,可再进行建筑物的供热或者能量的存储。

应理解,温度阈值的具体值可根据实际需求来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

另外,该能源系统还可实现热能和太阳能等多种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大大提高了能源系统的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

继续参见图1,该能源系统还包括用于为能源系统中的装置供电以及还可存储太阳能发电的剩余电量的电网装置107、和用于通过太阳能发电以及利用太阳能发电获得电量为能源系统中的装置(例如,热泵机组101或者表面式冷却器105)进行供电并将供电后的剩余电量存储到电网装置107中的光伏组件108。其中,光伏组件108可通过逆变器109分别与能源系统中的需供电装置(例如,热泵机组101或者表面式冷却器105)和电网装置107连接。

应理解,电网装置107的具体装置和光伏组件108的具体装置等均可根据实际需求来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

还应理解,电网装置107的安装位置和光伏组件108的安装位置等均可根据实际需求来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

例如,继续参见图1,该光伏组件108可设置在建筑物的顶部。

还应理解,逆变器109和电网装置107的连接方式也可根据实际需求来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

例如,逆变器109可与电网装置107是直接相连的。

再例如,继续参见图1,该能源系统还包括用于显示电量的电表装置110和用于为能源系统中的装置(例如,热泵机组101和表面式冷却器105等)实现电连接的插座装置111。其中,电表装置110可分别与逆变器109、插座装置111和电网装置107电连接。

还应理解,电表装置110的具体装置和插座装置111的具体装置等均可根据实际需求来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

还应理解,电表装置110的安装位置和插座装置111的安装位置等均可根据实际需求来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

从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能源系统可根据现场条件、建筑负荷及用电需求,合理设置光伏组件108进行发电,并可通过逆变器109将产生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从而转换后的交流电可为能源系统中的装置进行供电。以及,在光伏组件108产生的电能超过建筑的用电需求的情况下,可将剩余电量(即剩余电量为光伏组件108产生的总电能减去能源系统中的装置的用电量之后的剩余电量)通过上网的方式输送到电网装置107。以及,在光伏组件108的发电量无法满足低能耗建筑的用电需求时,则能源系统可通过电网装置107来满足用电需求。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能源系统可实现电能的双向传输。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图1示出了能源系统的各个装置,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还可根据实际需求添加装置,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

例如,该能源系统可包括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可实现供热或者制冷的切换。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来进行描述。

具体地,请参见图1,该热泵机组101的一侧和表面式冷却器105连接,该热泵机组101的另一侧和分集水器104的一侧连接;太阳能集热器106和分集水器104的一侧连接,其在集热温度高时可直接进行供热。以及,在热泵机组101为微型地源热泵机组时,可通过切换阀门,太阳能集热器106可和地埋管通过水源缓冲罐与热泵机组101相连,提供低位热源;分集水器104的另一侧与建筑物内的地面辐射装置102连接;在制冷工况下,热泵机组101的蒸发器的第一过冷段和表面式冷却器105通过夏季高温供回水管道进行连接。以及,热泵机组101、表面式冷却器105等用电装置通过插座装置111与电网装置107连接;光伏组件108通过逆变器109与电表装置110相连接;电表装置110还可与电网装置107连接。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低能耗建筑的主动式柔性调节的能源系统可实现以下三种冬季供暖运行模式。具体地:

利用光伏组件108实现日间多源储能同时释放:在白天光照充足的情况下,热泵机组101、太阳能集热器106联合相变蓄能装置103向房间内供热。期间,热泵机组101以及循环水泵等用电设备的用电量均可通过光伏组件108发电满足,光伏组件108产生的多余电量馈送到电网装置107中;

利用电网装置107实现夜间蓄能:通过实施移峰填谷,在夜间的用电低谷时期,可通过热泵机组101制热,并利用相变蓄能装置103存储热泵机组101制取的热量,在日间用电高峰时期,可通过相变蓄能装置103进行释放以为房间供热;

利用光伏组件108同时结合相变蓄能装置103单独释能:在用电高峰时期,热泵机组101关闭,由相变蓄能装置103灵活地向房间进行供暖。期间循环水泵等用电设备的用电量均通过光伏组件108产生的电能来满足,以及多余的电量可馈送到电网装置107中。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三种供暖方式既可以是单独实现的,也可以是结合实现的,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低能耗建筑的主动式柔性调节的能源系统可实现以下三种夏季供冷运行模式。具体地:

利用光伏组件108实现日间多源蓄能同时释放:在白天光照充足的情况下,热泵机组101供冷。其中室内的地面辐射装置102主要承担室内的显热负荷,表面式冷却器105主要承担室内的潜热负荷。运行期间,热泵机组101、表面式冷却器105以及循环水泵等用电设备的用电量均通过光伏组件108发电满足,以及光伏组件108产生的多余电量馈送到电网装置107中;

利用电网装置107实现夜间蓄能:通过实施移峰填谷,在夜间的用电低谷时期,通过热泵机组101制冷,并利用相变蓄能装置103存储热泵机组101制取的冷量,以及在日间的用电高峰时期可通过相变蓄能装置103进行释能以向房间供冷;

利用光伏组件108和表面式冷却器105的除湿同时相变蓄能装置103单独释能:在用电高峰时期,热泵机组101和表面式冷却器105承担室内的潜热负荷。相变蓄能装置103向房间供冷,承担室内的显热负荷。期间,热泵机组101、表面式冷却器105和循环水泵等用电设备的用电量均通过光伏组件108发电满足,以及光伏组件108产生的多余电量传输到电网装置107中。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三种供冷方式既可以是单独实现的,也可以是结合实现的,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上面示出了建筑能源系统,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还可根据实际需求来设置建筑能源系统,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

例如,该建筑能源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可用于控制换供热方式和供冷方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相关技术
  • 一种适用于低能耗建筑的主动式柔性调节的能源系统
  • 一种适用于低能耗建筑的主动式柔性调节的能源系统
技术分类

0612011281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