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浓香型茶油的加工系统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09:54


一种浓香型茶油的加工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油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茶油是油茶籽油的俗称,又名山茶油、山茶籽油,是从山茶科山茶属植物的普通油茶成熟种子中提取的食用植物油。

目前,油茶籽油生产的主要方式有压榨法和浸提法两种:

浸提法则采用轻汽油、正己烷等有机溶剂,利用相似相溶的原理提取油脂,再回收溶剂。因为溶剂残留的问题该方法存在安全隐患,引起了消费者对于食用安全性的强烈担忧。

压榨法又有热榨和低温冷榨之分:冷榨油茶籽油是指油茶籽在晾干或低温烘干后,不经过常规热榨工艺中的蒸炒过程,只经物理脱壳、除杂后,直接采用低温(<60℃)物理压榨方式得到油茶籽油。其营养物质及活性成分保留完整。但是出油率较低,得到的茶油香味较淡。

热榨属于传统的油茶籽油生产工艺,油茶籽经焙干、粉碎、蒸籽、踩饼、压榨、精制得到茶油成品。虽然热榨茶油香味较好,但是含水量和苯并芘含量、酸值、过氧化值等很难达标。

故而,目前油茶籽油生产需要一种兼顾到油茶籽油的香味与营养安全的加工系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弊端,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浓香型茶油的加工系统,得到的茶油香味浓郁、营养安全有保障。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浓香型茶油的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由剥壳筛选装置、炒籽装置、压榨过滤装置组成,各装置之间由若干螺旋送料机构连接组成加工流水线:

所述剥壳筛选装置包括离心剥壳机构和壳仁分离风选机构,第一螺旋送料机构连接离心剥壳机构的第一料斗,第一料斗连通毂壳侧壁的剥壳进料口;毂壳内装置电机驱动旋转的甩盘,毂壳下端设有剥壳出料口;壳仁分离风选机构包括三通分料管道,三通分料管道的进料口连通所述剥壳出料口,三通分料管道的上端口连接负压风机和壳出口,三通分料管道的下端口由摇摆盘承接;摇摆盘一侧设有籽出口;

所述炒籽装置包括炒籽滚筒,炒籽滚筒设有加热机构,炒籽滚筒设有旋转驱动机构;所述籽出口通过第二螺旋送料机构连接炒籽滚筒;

所述压榨过滤装置包括螺杆榨油机构和加压精滤机构;所述炒籽滚筒通过第三螺旋送料机构连接螺杆榨油机构的压榨进料口;所述加压精滤机构包括储油腔,储油腔上端口承接螺杆榨油机构的出油口,储油腔上端口由筛网封盖,筛网上装有精滤纸;所述储油腔为负压腔。

优选地,所述负压风机设有调节负压大小的进风口,进风口设有开度调节组件,通过调节负压大小调整茶籽壳在油茶籽中的残留量;所述摇摆盘下面设有鼓风腔,鼓风腔内设有鼓风机;靠近籽出口的位置设有鼓风腔的出风口;调节鼓风机的开停或转速从而调整茶籽壳在油茶籽中的残留量。

适当的茶籽壳残留量有利于在无异味的基础上保持茶油固有的气味和滋味,负压调节和鼓风调节的组合能够实现较为准确的残留量控制;同时在物料到达籽出口前吹去杂质。

优选地,所述摇摆盘的上面密布若干凸起,所述凸起的高度小于剥壳后的油茶籽的粒径。使得该凸起只能阻挡碎片状的茶籽壳或其他杂质,而不能阻碍油茶籽的滚动。为了进一步加强上述效果,进一步地,所述凸起呈等分四分之一球体状,凸起包括弧面和立面,弧面朝向籽出口方向。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甩盘离心力加速油茶籽果,使其与毂壳内壁碰撞、挤压、磨擦使油茶籽与茶籽壳分离,实现脱壳;脱壳后,油茶籽与碎片状的茶籽壳同时进入三通分料管道的进料口,在负压风机的吸附作用下质地较轻的茶籽壳经过上端口从壳出口排出;质地较重的油茶籽经过下端口落入摇摆盘;油茶籽在摇摆盘上随着摇摆向籽出口方向运动并进入炒籽滚筒;炒籽滚筒的旋转加热使得油茶籽经适宜温度处理受热均匀,不会出现部分过热的现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该系统使得油茶籽中油酸、亚麻酸、硬脂酸等脂肪酸发生氧化分解产生相应的风味物质,维生素、类胡萝卜素等成分发生自身氧化反应以及自身发生降解反应生成醇、醚类物质,赋予茶油特有的浓郁香味。同时大幅减少了营养物质损失。

炒籽后进入压榨过滤装置,通用的螺杆榨油机构进行压榨,压榨的茶油通过加压精滤,无需进行精炼。

能够有效准确地调整茶籽壳在油茶籽中的残留量有利于提高茶油的香味;杂质去除干净;炒籽处理受热均匀温度适宜,无需进行精炼,茶油色泽为淡黄色至橙黄色,品质纯净,清澈透明,气味清香浓郁,味道纯正;有效兼顾到油茶籽油的香味与营养安全。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做出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加工系统的整体构成结构示意图;

图2为剥壳筛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离心剥壳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三通分料管道和摇摆盘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结合了凸起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压榨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检测报告。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反映本发明的一种具体结构。所述浓香型茶油的加工系统由剥壳筛选装置、炒籽装置、压榨过滤装置组成,各装置之间由若干螺旋送料机构连接组成加工流水线:

所述剥壳筛选装置包括离心剥壳机构和壳仁分离风选机构,其中,

第一螺旋送料机构中,油茶籽果装入上料斗101,上料电机102通过皮带传动组件103带动送料螺杆,将上料斗101内的油茶籽果送入离心剥壳机构的第一料斗104。

离心剥壳机构中,第一料斗104连通毂壳105侧壁的剥壳进料口106;毂壳105内装置电机驱动高速旋转(1600-2000Rpm)的甩盘107,毂壳105下端设有剥壳出料口108。第一料斗104内的油茶籽果通过剥壳进料口106进入毂壳105内,甩盘107的离心力加速油茶籽果,使其与毂壳内壁碰撞、挤压、磨擦使油茶籽与茶籽壳分离,实现脱壳。

壳仁分离风选机构包括三通分料管道109,三通分料管道109的进料口110连通所述剥壳出料口108,三通分料管道109的上端口111连接负压风机112和壳出口113,三通分料管道109的下端口114由摇摆盘115承接;摇摆盘115一侧设有籽出口116。脱壳后,油茶籽与碎片状的茶籽壳同时进入三通分料管道的进料口110,在负压风机112的吸附作用下质地较轻的茶籽壳经过上端口111从壳出口113排出;质地较重的油茶籽经过下端口114落入摇摆盘115。

本例中,所述负压风机112设有调节负压大小的进风口,进风口设有盖板117,盖板117可以沿进风口旁的滑槽118移动以调节进风口的开度,然后用手柄螺栓119定位。通过开度控制外界补风量,从而调节内腔负压大小,负压大吸走的茶籽壳就多,反之就少,从而调整茶籽壳在油茶籽中的残留量,适当的残留量有利于提高茶油的香味。

油茶籽落在摇摆盘115上,随着摇摆油茶籽向籽出口116的方向运动,从籽出口116落入第二料斗120内。

本例中,所述摇摆盘115的上面密布若干凸起121,所述凸起121呈等分四分之一球体状,凸起121包括弧面1210和立面1211,弧面1210朝向籽出口116方向。所述凸起121的高度小于剥壳后的油茶籽的粒径。使得该凸起121只能阻挡碎片状的茶籽壳或其他杂质,而不能阻碍油茶籽朝向籽出口滚动。

为了进一步除去茶籽壳或其他杂质。本例中,所述摇摆盘115下面设有鼓风腔122,鼓风腔122内设有鼓风机123;靠近籽出口116的位置设有鼓风腔的出风口124。到达籽出口116之前吹去杂质。同时调节鼓风机123的开停或转速,也可以调整茶籽壳在油茶籽中的残留量。

在第二螺旋送料机构201的作用下,第二料斗120内的油茶籽依序通过第三料斗202、导料管203、筒口204进入炒籽装置的炒籽滚筒205内,炒籽滚筒205设有加热机构(图中未显示),所述加热机构可以是电加热、燃料燃烧加热等方式。炒籽滚筒205设有旋转驱动机构带动筒体正反转,筒体内壁设有导向螺旋,正转时油茶籽由筒口204向滚筒内运动进料,反转时油茶籽由滚筒内向筒口204运动出料,落入第四料斗206。炒籽滚筒205的旋转加热使得油茶籽受热均匀,不会出现部分过热的现象,确保全部油茶籽的炒制处理温度适宜。

所述压榨过滤装置包括螺杆榨油机构和加压精滤机构;在第三螺旋送料机构207的作用下,第四料斗206内的茶油籽通过第五料斗300进入螺杆榨油机构的压榨进料口301。

螺杆榨油机构主要由榨膛302和安装在榨膛302内的螺杆303构成。螺杆303被电机驱动。榨出的茶油通过接油槽304和分油管路305的出油口流出。

设置在榨膛302一侧的两个储油腔307,储油腔307上端口由筛网306封盖,在筛网306上装有精滤纸(图中未示出),储油腔307侧壁的抽气口通过阀门309和抽气管接在真空泵310的进气口上,以通过真空泵310对储油腔307抽真空形成负压腔以增大精滤纸上下的压差,抽滤过滤掉渣滓。储油腔307底部装有放油管和放油阀308。压榨的茶油通过加压精滤,无需进行精炼。

浏阳市聚尔康油茶专业合作社对上述系统制作的油茶籽油随机抽样1000ml,样品瓶装,委托广电计量检测(湖南)有限公司进行了专业检测,具体情况参见附图6——检测报告(报告编号FHN20210100926)。

另外,浏阳市聚尔康油茶专业合作社对上述系统制作的油茶籽油随机抽取样品3份。由10位评价员采用直接嗅觉法对3个样品进行评分。

具体方法根据钟海雁,黄永辉、龙志奇等《茶油气味感官评价的初步研究》——《食品与机械》2008(5):88-91,98——所述的“茶油气味感官评价方法”。

评分标准如下表1:

表1茶油气味嗅觉评分标准

嗅觉评分结果如下表2:表2

上述的实现方式仅是为了清楚的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做出任何限制。本发明在本技术领域具有公知的多种替代或者变形,在不脱离本发明实质意义的前提下,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相关技术
  • 一种浓香型茶油的加工系统
  • 一种浓香型山茶油的毛油精炼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281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