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构树饲料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17:41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饲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构树饲料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用于增加可再造型淘汰鸡产蛋周期及改善肉、蛋质营养品质。

背景技术

养殖蛋鸡的效益,除了控制鸡苗的品质、养殖场的管理水平、环境条件和设施硬性条件外,对于淘汰鸡的再生产蛋期延长,也逐渐成为业界认可的一环。所谓的淘汰鸡,是指养鸡场筛选下来的,在一定的年龄达不到一定标准的,被淘汰掉的鸡,简称淘汰鸡。其中,产蛋率下降,蛋的质量也下降的不宜再饲养的鸡就是淘汰蛋鸡。

虽然养殖蛋鸡直接受益是在产蛋期,但育雏和育成期的营养也不可忽视。营养不当均可造成延迟开产达不到产蛋高峰,产蛋时间短,蛋品质差,产蛋期死淘率高等现象。对于可再造型淘汰鸡,如何通过摄入饲料,调节内分泌,改善机体功能,使其再具有一定周期的产蛋能力,创造更大效益,是目前养殖户在已有软硬件设施技术上最直接的改进措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现有蛋鸡产蛋周期结束时间短,喂养小鸡至成鸡周期长,成本大的难题,提供一种延长蛋鸡产蛋周期及改善肉质营养品质构树饲料组合物。通过本品再喂养,延长产蛋周期,改变蛋鸡淘汰后肉质营养品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构树饲料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比例的原料:

(1)能量料400份:

(2)预混合料:

①构树料;所述的构树料,如果是鲜料则为280-300份,如果是干粉则为70-75份;所述的构树料为构树植物地上部分切割粉碎;

②裂解剂:解聚酶0.4-1份、果胶裂合酶0.5-1.05份、枯草杆菌蛋白酶0.55-1.1份、醛缩酶0.55-1.1份;

③中药料:青皮提取物1.28-1.73份、乌梅提取物2.28-2.73份、积雪草提取物2.78-3.23份、藿香提取物3.28-3.73份、马齿笕提取物2.28-2.73份、黄芪2.28-2.62份、甘草3.28-3.62份、公英1.78-2.12份;所述的提取物在《动物饲料目录》中记录有提取工艺和剂型,此处不再累述;

④活性微生物0.5-1.5份;

⑤红糖1.5-3.5份;

⑥磷酸二氢钙1.5-3.5份;

(3)辅料500份。

上述能量料为玉米240-320份;豆粕80-160份。

上述构树的茎秆高度0.8~1.2m。

上述辅料为麸皮175-195份;米糠180-220份;鸡骨粉10-30份;亚麻籽40-80份、沸石粉5-15份、碳酸钙7.5-12.5份、松针粉12.5-17.5份。

上述活性微生物为乳酸菌。

一种构树饲料组合物制备方法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构树料:全株植物地上部分粉碎,打磨成粗粉;

(2)制备混合酶初级活性液:将解聚酶、果胶裂合酶、枯草杆菌蛋白酶、醛缩酶、红糖、磷酸二氢钙混溶于温热水中,静置24小时以上,每8小时搅拌一次,制备成混合酶初级活性液;以重量比红糖:水=0.15:1加水;

(3)制备单一菌初级活性液:将乳酸菌、红糖、磷酸二氢钙混溶于温水中,静置48小时以上,每8小时搅拌一次,制备成单一菌初级活性液;以重量比红糖:水=0.15:1加水;

(4)制备裂解料:称取青皮提取物、乌梅提取物、积雪草提取物、藿香提取物、马齿笕提取物混匀,加入步骤(2)所得混合酶初级活性液,室温下,自然放置12小时备用;

(5)制备繁扩料:称取黄芪、甘草、公英,分别粉碎后混匀,加入步骤(3)所得单一菌初级活性液,室温下,自然放置24小时备用;

(6)制备预混合料:称取构树料,与步骤(4)所得裂解料和步骤(5)所得繁扩料均匀搅拌混合,冷风干燥,总混合物水分控制在26%±3%左右,室温下,密封保存36小时备用;

(7)制备能量料:称取玉米、豆粕粉碎成60目以上粗粉备用;

(8)制备辅料:称取麸皮、米糠、鸡骨粉、亚麻籽、沸石粉、碳酸钙、松针粉,分别粉碎,均匀混合备用;

(9)混料分装:将上述步骤(6)所得预混合料、步骤(7)所得能量料、步骤(8)所得辅料混合、预置,经制粒,冷却、破碎、分级筛出、分装,制备出成品。

上述步骤(1)中制备构树料具体为选取茎秆高度0.8~1.2m的构树,于离地10cm处连茎秆伐下,切割成为5cm左右大小的粗渣,即构树茎秆粗渣,密封打包,于阴凉处晾置备用;使用时将构树叶和茎秆粗渣粉碎,打磨成直径1~2㎜大小的粗粉。

上述步骤(2)中的温热水温度为45℃±5℃。

上述步骤(3)中的温水温度为30℃±5℃。

上述步骤(9)中混合时间为30分钟。

上述混合、预置、制粒,冷却、破碎、分级筛出、分装工艺中所使用的设备均为现有技术设备,在此不再累述。

本发明也提供了上述构树饲料组合物在制备增强蛋鸡活力,有效延长产蛋周期,改善肉质,抗细菌、抗病毒或防鸡瘟的鸡饲料中的用途。

本发明的饲料组合物,采用植物酶化、裂解控温发酵、多元共混组合物加工技术,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1、生物多元共混、多级处理增效技术

通过裂解剂的酶裂合作用,对具备催化底物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酶(乳酸菌酶)、催化底物发生水解反应的酶(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催化一个底物分解为两个化合物或两个化合物合成为一个化合物的酶(醛缩酶)等,对具备一定功效及容易裂变的草药提取物进行快速初级裂变,形成裂解料使原料细胞中的功能性成分得以充分释放出来并发生小分子化而变得容易为动物体吸收;

同时部分原料进行分工性条件下生物催化,变成具备需求功能和活性的繁扩料,经过发酵转化可进一步增加其功效,降低其副作用或产生具有抗癌、降血脂、抗氧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物质;

在裂解料和繁扩料加入构树粗粉进行二次裂解、繁扩,以此混合形成生物预混料式添加剂,解决一些功能性物质例如有抗氧化作用的黄酮(黄酮类、异黄酮、皂苷等)通常以糖苷形态存在,因分子量大而动物体难以吸收,只有经过肠道微生物作用后,糖基被水解而除去,苷元(配基)才易被动物体吸收而发挥作用。

2、构树料的开发

主要原料构树是一种适应性和抗逆性较强且病虫害极少的速生荨麻目桑科构属落叶乔木,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广泛分布,其叶片的蛋白质含量为其干质量的20~30%,仅次于大豆,是玉米、小麦等常规饲料中蛋白质含量的2~3倍,此外其还含有丰富氨基酸、维生素、脂肪酸及脂类、矿物质及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此外构树叶作为传统植物中药,具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杀虫解毒、益肝肾等功能,且通过现代分析技术发现其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其中以黄酮类物质、ω-3族中的亚油酸、乙酸乙酯、甲酸甲酯及生物碱含量较高,并具有抗氧化、抗真菌、抗肿瘤、抗血凝及降压降脂等特性,以此为原料的饲料可起到祛抗、祛激素,改善肉质的作用。

由于以上功效,所以在古时就有以青叶生喂方式饲喂猪的习惯,但构树叶片中蛋白质结构复杂,且有大量单宁等抗营养因子存在,导致饲养效率不高,因此并未作为常规饲料广泛使用,且构树茎秆也未得到开发。

本发明采用裂解繁扩多层生物技术,将构树中“井”状立体缠绕的大蛋白、大分子量多糖等营养物质进行生物处理,,不仅能部分降解叶片中大分子蛋白和粗纤维,提高粗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还可以降低单宁等抗营养因子占比并提升适口性,总体上提高动物对构树叶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且对肌肉肉质和滋气味指标有显著提升,还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及抗应激能力,由此降低养殖端兽药投放的几率。

3、科学多元的饲料配方

通过添加发酵技术处理后的药食同源天然植物料,一方面能解决含高蛋白分子饲料本身变质,另一方面还可以等效无抗生素残留,应用于规模化养殖当中,真正产出“零激素”、“零残留”、“零污染”、“无抗生素残留”、“高营养”的绿色生态畜产品。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

1、含中药材提取物,抗细菌、抗病毒,防鸡瘟;

2、增强蛋鸡活力,对于产蛋进入淘汰期的蛋鸡,食用本饲料连续10日后,可继续连续产蛋70-80天,有效延长产蛋周期;

3、单个蛋体个大、壳硬,蛋黄为自然橘红色,密度高;

4、“绿色无抗生态鸡蛋”,口感纯香,无怪味;

5、祛抗祛激素,改善肉质,饲喂60天后,鸡肉口感紧致,鲜香,可与土鸡相媲美,平均体重也有所增加;

6、肉蛋富含多种氨基酸、欧米伽-3(软化心脑血管特效物质)等元素,营养价值提高;

7、构树蛋白的吸收率达到80%,排泄物不再发臭,有利于改善鸡舍环境;

8、由于本发明饲料具有祛抗、祛激素的作用,故鸡粪可以作为有机肥使用,既解决了处理粪便的难题,又产生了额外的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际情况,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本发明一种构树饲料组合物,具体实施例中包括以下重量比例的原料:

(1)能量料

玉米240-320份;豆粕80-160份。

(2)预混合料

①构树料;所述的构树料,如果是鲜料则为280-300份,如果是干粉则为70-75份;所述的构树料为构树植物地上部分切割粉碎。优选方案中,所述构树的茎秆高度0.8~1.2m。

②裂解剂:解聚酶0.4-1份、果胶裂合酶0.5-1.05份、枯草杆菌蛋白酶0.55-1.1份、醛缩酶0.55-1.1份。

③中药料:

青皮提取物1.28-1.73份、乌梅提取物2.28-2.73份、积雪草提取物2.78-3.23份、藿香提取物3.28-3.73份、马齿笕提取物2.28-2.73份、黄芪2.28-2.62份、甘草3.28-3.62份、公英1.78-2.12份。所述的提取物在《动物饲料目录》中记录有提取工艺和剂型,此处不再累述。

④活性微生物:乳酸菌0.5-1.5份。

⑤红糖1.5-3.5份;

⑥磷酸二氢钙1.5-3.5份;

(3)辅料

麸皮175-195份;米糠180-220份;鸡骨粉10-30份;亚麻籽40-80份、沸石粉5-15份、碳酸钙7.5-12.5份、松针粉12.5-17.5份。

所述的构树饲料组合物制备方法为:

(1)制备构树料:

选取茎秆高度0.8~1.2m的构树,于离地10cm处连茎秆伐下,切割成为5cm左右大小的粗渣,即构树茎秆粗渣,密封打包,于阴凉处晾置备用。使用时将构树叶和茎秆粗渣粉碎,打磨成直径1~2㎜大小的粗粉。

(2)制备混合酶初级活性液

将解聚酶、果胶裂合酶、枯草杆菌蛋白酶、醛缩酶、红糖、磷酸二氢钙混溶于的45℃±5℃温热水中,静置24小时以上,每8小时搅拌一次,制备成混合酶初级活性液;以重量比红糖:水=0.15:1加水。

(3)制备单一菌初级活性液

将乳酸菌、红糖、磷酸二氢钙混溶于的30℃±5℃温水中,静置48小时以上,每8小时搅拌一次,制备成单一菌初级活性液;以重量比红糖:水=0.15:1加水。

(4)制备裂解料

称取青皮提取物、乌梅提取物、积雪草提取物、藿香提取物、马齿笕提取物混匀,加入步骤(2)所得混合酶初级活性液,室温下,自然放置12小时备用;

(5)制备繁扩料

称取黄芪、甘草、公英,分别粉碎后混匀,加入步骤(3)所得单一菌初级活性液,室温下,自然放置24小时备用;

(6)制备预混合料

称取构树料,与步骤(4)所得裂解料和步骤(5)所得繁扩料均匀搅拌混合,冷风干燥,总混合物水分控制在26%±3%左右,室温下,密封保存36小时备用;

(7)制备能量料:

称取玉米、豆粕粉碎成60目以上粗粉备用;

(8)制备辅料:

称取麸皮、米糠、鸡骨粉、亚麻籽、沸石粉、碳酸钙、松针粉,分别粉碎,均匀混合备用。

(9)混料分装:

将上述步骤(6)所得预混合料、步骤(7)所得能量料、步骤(8)所得辅料混合、预置,经制粒,冷却、破碎、分级筛出、分装,制备出成品。优化方案中,混合时间为30分钟。

本发明列举的实例旨在进一步地阐明工艺方法,而不是对本发明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用本发明实施例得到的产品和经由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均可用于增加可再造型淘汰鸡产蛋周期及改善肉、蛋质营养品质。

本发明实施例1~3采取以下组方成分:

本发明实施例1~3饲料抗生素检测表,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1营养素检测表,如下:

使用本发明饲料喂养淘汰蛋鸡可以实现良好的喂养效果,具体饲喂对比试验如下:

1、试验动物:坝上长尾鸡母鸡,485日龄,由深泽县众兴禽业有限公司提供(共80只)。

2、试验地点:河北省佐美庄园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动物试验基地,共需试验鸡舍2(×4)=8栏。

3、分组

试验共选择81日龄坝上长尾鸡母鸡80只,按照初始体重相近原则分为对照和试验两个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每组共计40只。

对照组:饲喂市场上销售的某品牌“中大蛋鸡饲料”;

试验组:饲喂本发明实施例1饲料。

4、试验方法:

试验前对鸡舍进行冲洗消毒,晾干通风3天。由485日龄开始进鸡并开始预饲,预试期为3天,于488日龄开始正式试验,正试期80天,于568日龄结束。试验期间,试验鸡采用常规管理,自由采食饮水,每天记录投料量和余料量,每天观察试验鸡的采食情况与健康状况。试验开始与结束当天,在清早8点以重复为单位对鸡只进行空腹称重,统计全期采食量;再从每个重复中选2只鸡,即每组8只,进行肉品质测定。

5、试验结果:

5.1对蛋鸡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见下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试验组较对照组蛋鸡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均明显增加,耗料增重比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在蛋鸡日粮中添加本发明饲料对蛋鸡生长性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5.2对蛋鸡产蛋的影响结果,见下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试验组较对照组蛋鸡的平均周(7日)产蛋量明显增加,平均日采食量均明显增加,产蛋重量差异显著(p≤0.01)。结果表明,在蛋鸡日粮中添加泓森构树生物饲料对蛋鸡产蛋数量及重量效果显著,对鸡采食量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5.3对蛋鸡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见下表:

由上可以看出,试验组蛋鸡其肌肉中蛋白质、灰分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而肌肉中脂肪和水分含量较对照组分别降低53.3%、2.2%,结果表明,饲喂含本发明饲料的肉鸡营养价值更高,脂肪含量大幅度减少,更加符合优质健康肉产品的要求。

5.4对蛋鸡肌肉氨基酸组成与风味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见下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使用本发明饲料对鸡肉中氨基酸配比有一定的影响,18种氨基酸总和增加;鸡肉中的主要呈味性物质肌苷酸、硫氨酸较对照组分别提高4.4%,53.5%。结果表明,使用本发明饲料对鸡肉风味大幅度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特定实施方案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描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它进行的各种显而易见的改变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改造构树配合饲料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一种构树青贮饲料及其制备方法、用途
技术分类

06120112875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