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道路作业区域的风险监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27:38


道路作业区域的风险监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道路作业区域的风险监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道路施工的过程中,施工路段往往只是道路的一部分,此时,道路的非施工路段还处于正常通车状态。为了保证道路作业区域内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非施工路段正常通车,需要对道路作业区域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管控。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设置安全锥、水马、静态交通标志等,这种被动的防护方法难以满足道路作业区域风险管控的实时性要求,而且规避风险能力较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道路作业区域的风险监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可以实时监测道路作业区域存在的风险,并有效提高规避风险的能力。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道路作业区域的风险监测方法,包括:采集所述道路作业区域的安全风险指标;其中,所述安全风险指标包括第一风险指标和第二风险指标,所述第一风险指标用于表征所述道路作业区域内部的风险,所述第二风险指标用于表征所述道路作业区域外部的风险;将所述第一风险指标与第一预设阈值进行比对得到第一比对结果,以及将所述第二风险指标与第二预设阈值进行比对得到第二比对结果;基于所述第一比对结果和/或所述第二比对结果确定所述道路作业区域的风险监测结果。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应用于风险监控系统,所述风险监控系统包括生物识别子系统和交通监控子系统;通过所述生物识别子系统采集位于所述道路作业区域内的目标人员的第一风险指标;其中,所述第一风险指标包括当前生理参数和/或位置参数;通过所述交通监控子系统采集位于所述作业车道和/或开放车道的目标车辆的第二风险指标;其中,所述交通监控子系统包括图像采集设备、雷达设备、红外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作业车道为所述道路作业区域所在的车道,所述第二风险指标包括行驶速度、行驶方向、与所述道路作业区域间的垂直距离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生物识别子系统包括生理状态采集设备和/或所述图像采集设备;所述通过所述生物识别子系统采集位于所述道路作业区域内的目标人员的第一风险指标的步骤,包括:如果所述第一风险指标包括当前生理参数,利用所述生理状态采集设备采集所述目标人员的当前生理参数;如果所述第一风险指标包括当前位置参数,利用所述图像采集设备和/或所述生理状态采集设备采集所述目标人员的当前位置参数。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将所述第一风险指标与第一预设阈值进行比对得到第一比对结果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预先获取所述道路作业区域的边界,并预先采集所述目标人员的样本生理参数,并基于所述样本生理参数和所述道路作业区域边界确定第一预设阈值。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基于所述第一比对结果确定所述道路作业区域的风险监测结果的步骤,包括:如果所述第一比对结果为所述第一风险指标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确定所述道路作业区域的风险监测结果为存在风险。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基于所述第二比对结果确定所述道路作业区域的风险监测结果的步骤之前,包括:将所述目标车辆的车牌与预设数据库内存储的车牌进行比对;判断所述预设数据库中是否存储有所述目标车辆的车牌;如果否,确定所述目标车辆属于社会车辆,并针对所述目标车辆进行报警;基于所述第二比对结果确定所述道路作业区域的风险监测结果的步骤,包括:如果所述目标车辆位于所述作业车道中所述道路作业区域边界以外的上游区域,且所述第二比对结果包括该目标车辆的行驶速度大于第一速度阈值、该目标车辆的垂直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距离阈值,确定所述道路作业区域的风险检测结果为存在风险、所述风险检测结果的等级为一级预警等级;或,如果所述目标车辆位于所述开放车道,且所述第二比对结果包括该目标车辆的行驶方向偏离指定中心线的角度大于或等于预设角度阈值、该目标车辆的行驶速度大于第一速度阈值、该目标车辆的垂直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距离阈值,确定所述道路作业区域的风险检测结果为存在风险、所述风险检测结果的等级为一级预警等级;或,如果所述目标车辆位于所述作业车道中所述道路作业区域边界以外的上游区域,且所述第二比对结果包括该目标车辆的行驶方向偏离指定中心线的角度大于或等于预设角度阈值、该目标车辆的行驶速度大于第一速度阈值、该目标车辆的垂直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二距离阈值,确定所述道路作业区域的风险检测结果为存在风险、所述风险检测结果的等级为二级预警等级;或,如果所述目标车辆位于所述作业车道中所述道路作业区域以外的边界区域,确定所述道路作业区域的风险检测结果为存在风险、所述风险检测结果的等级为三级预警等级。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风险监控系统还包括预警子系统、环境监测子系统、机械物料监控子系统和疏导子系统;所述方法还包括:基于所述风险监测结果生成预警信号,将所述预警信号发送至所述预警子系统,以提示所述目标人员所述道路作业区域存在风险;其中,所述预警子系统包括穿戴设备和固定声光装置,所述穿戴设备包括智能手环、穿戴声光装置、通讯设备中的一种或多种;通过所述机械物料监控子系统监测所述道路作业区域是否存在施工机械越界和/或物料溢出;如果是,确定所述道路作业区域的风险检测结果为存在风险;通过所述环境监测子系统监测所述道路作业区域的气候参数,并在所述气候参数超过预设第三阈值时,确定所述道路作业区域的风险检测结果为存在风险;其中,气候参数包括温度,湿度和风速中的一种或多种;通过所述疏导子系统基于所述第二风险指标计算疏导方案,并展示所述疏导方案,以提示所述目标车辆按照所述疏导方案行驶。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道路作业区域的风险监测装置,包括:安全风险指标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道路作业区域的安全风险指标;其中,所述安全风险指标包括第一风险指标和第二风险指标,所述第一风险指标用于表征所述道路作业区域内部的风险,所述第二风险指标用于表征所述道路作业区域外部的风险;结果比对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风险指标与第一预设阈值进行比对得到第一比对结果,以及用于将所述第二风险指标与第二预设阈值进行比对得到第二比对结果;风险结果检测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比对结果和/或所述第二比对结果确定所述道路作业区域的风险监测结果。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以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机器可运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运行指令在被处理器调用和运行时,所述计算机可运行指令促使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道路作业区域的风险监测方法及装置,首先采集道路作业区域内的安全风险指标,其中,安全风险指标包括用于表征目标人员健康状态的第一风险指标和用于表征目标车辆行驶状态的第二风险指标,然后将采集到的第一风险指标与第一预设阈值进行比对得到第一比对结果,将采集到的第二风险指标与第二预设阈值进行比对得到第二比对结果,最后,根据第一比对结果和/或第二比对结果获得对道路作业区域的风险监测结果。通过上述方法对道路作业区域的风险进行检测,一方面能够实时的反映作业区内部作业人员的身体状况、人员越界、机械越界和物料溢出等安全风险,还能对道路作业区域的环境状况进行监控;另一方面能够对作业区附近的车辆通行情况进行监测,并对施工车辆和社会车辆进行判断,综合降低了道路作业区域可能存在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具有较好的规避风险能力。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道路作业区域的风险监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指标就位规划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房间布局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岗前检测阶段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智能汇合控制策略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智能汇合控制系统功能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发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软件主界面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布信息界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雷视一体化作业区安全预系统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道路作业区域的风险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目前,道路施工道路作业区域风险管控主要采用人工被动的方式,在实际工作中,会面临各种难以及时解决的问题,比如,难以及时发现道路作业区域作业人员的生理问题、可能存在车辆闯入道路作业区域的风险,威胁着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施工方的财产安全。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道路作业区域的风险监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可以实时监测道路作业区域存在的风险,并有效提高规避风险的能力。

为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理解,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道路作业区域的风险监测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具体参见图1所示的一种道路作业区域的风险监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S102至步骤S106:

步骤S102,采集道路作业区域的安全风险指标;其中,安全风险指标包括第一风险指标和第二风险指标,第一风险指标用于表征道路作业区域内部的风险,第二风险指标用于表征道路作业区域外部的风险。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采集道路作业区域内目标人员(作业人员)的第一风险指标和道路作业区域外目标车辆的第二风险指标。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不同情形或要求,分别对第一风险指标和第二风险指标中的参数进行选择,比如,第一风险指标可以选择心率、血压、目标人员位置参数等,并以此衡量目标人员可能存在疲劳作业、带病作业、目标人员越界等风险,第二风险指标可以选择车辆行驶速度、方向、目标车辆的车牌等,并识别目标车辆的车牌号是否属于施工车辆,如果不是施工车辆则再对目标车辆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判断。根据风险来源不同,将监测的风险分为内部安全风险和外部安全风险,其中,内部安全风险主要指道路作业区域作业人员的生理、行为指标、物料溢出情况等;外部安全风险利用交通状况和车辆闯入算法进行监控。

步骤S104,将第一风险指标与第一预设阈值进行比对得到第一比对结果,以及将第二风险指标与第二预设阈值进行比对得到第二比对结果,其中,第一风险指标包括生理参数和/或位置参数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二风险指标包括行驶速度、行驶方向、与道路作业区域的垂直距离中的一种或多种,相应的,第一预设阈值指的是与生理参数和/或位置参数相对应的阈值,第二预设阈值指的是与行驶速度、行驶方向、与道路作业区域的垂直距离等相对应的阈值,在实际应用中,生理参数可以选取体温、血氧、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另外,生理参数的阈值根据生理学实验确定。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将预先选好的第一风险指标与第一预设阈值进行比对,得到第一比对结果,同时将预先选好的第二风险指标与第二预设阈值进行比对得到第二比对结果,由于第一风险指标和第二风险指标分别包含了多个参数,通过大量参数对比,能够得到较为精准的结果,提高风险预测的准确性。

步骤S106,基于第一比对结果和/或第二比对结果确定道路作业区域的风险监测结果。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比对结果显示存在风险,则将报警信息发送至风险监控系统,并具体显示存在风险的指标,以便道路作业区域管理人员对目标人员进行管控处理;和/或,第二比对结果显示存在风险,则根据不同风险等级,将报警信息发送至目标人员随身携带的手环、肩灯、通信设施等其中的一种或多种,同时以固定声光装置播报报警信息。利用不同风险等级进行风险报警,能够使工作区域的目标人员较快掌握风险来源和强度,以便迅速做出躲避或其他反应,保证自身安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道路作业区域的风险监测方法,首先采集道路作业区域的安全风险指标,作业区的安全风险指标包括内部目标人员的身体状况、越界、施工机械越界、物料溢出、气候情况、目标车辆的车牌、行驶方向、速度等,并将采集到的风险指标与预设阈值进行比对,最后根据比对结果确定道路作业区域可能存在的风险。本发明实施例一方面通过采集生理状态参数和/或目标人员位置参数能够监测道路作业区域内部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另一方面通过采集道路作业区域车辆车牌并与数据库中的车牌号进行比对,再结合行驶速度等参数能够监测来自道路作业区域外部的安全风险,除此以外,还能对道路作业区域的环境参数进行采集,通过监控温度、湿度和风度等气候参数,实现环境安全风险监测,这种同时监测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的方法,极大的降低了道路作业区域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道路作业区域的风险监测方法应用于风险监控系统,该风险监控系统包括生物识别子系统和交通监控子系统;通过生物识别子系统采集位于道路作业区域内的目标人员的第一风险指标;其中,第一风险指标包括当前生理参数和/或位置参数;通过交通监控子系统采集位于作业车道和/或开放车道的目标车辆的第二风险指标;其中,交通监控子系统包括图像采集设备、雷达设备、红外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作业车道为道路作业区域所在的车道,第二风险指标包括行驶速度、行驶方向、与道路作业区域间的垂直距离中的一种或多种。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生物识别子系统与目标人员随身佩戴的生理状况采集装置连接,其中,生理状况采集装置实时采集目标人员的生理参数,通过图像采集设备采集目标人员的位置参数,并发送至生物识别子系统,供生物识别子系统进行比对。交通监管子系统与图像采集装置和/或其他采集设备连接,其中,图像采集装置实时采集作业车道和开放车道目标车辆行驶速度、行驶方向、与道路作业区域垂直距离等参数并发送至交通监管子系统,供交通监管子系统进行比对。在实际应用中,生物识别子系统主要对内部安全风险进行监测,主要利用道路作业区域作业人员的生物特征和位置信息,辅以生物辨识仪器进行监测,并开发生理指标界定算法对道路作业区域内作业人员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监测,比如,带病作业、疲劳作业、醉酒作业、目标人员越界等,当监测到作业人员存在内部安全风险时,利用生理状况采集装置进行报警,实现主动预测预警,并利用通讯手段将风险结果传输至风险监控系统,方便后续数据管理。

生物识别子系统包括生理状态采集设备和/或图像采集设备,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生物识别子系统采集位于道路作业区域内的目标人员的第一风险指标的实施方式:如果第一风险指标包括当前生理参数,利用生理状态采集设备采集目标人员的当前生理参数;如果第一风险指标包括当前位置参数,利用图像采集设备和/或生理状态采集设备采集目标人员的当前位置参数。如果采集的第一风险指标包含生理参数,比如,体温、血氧、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则利用目标人员佩戴的生理状态采集装置(比如,手环)采集目标人员的生理参数,如果第一风险指标包含位置参数,则利用图像采集设备采集目标人员的位置参数。当图像采集设备不能清晰采集到目标人员的位置参数时,目标人员佩戴的手环还能用于采集目标人员的位置参数,并发送至生物识别子系统。

为便于对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生物识别子系统进行理解,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物识别子系统的应用实例,在构建生物识别子系统之前,树立建设目标:

利用生理状态检测技术,再辅以特定的采集装置(手环等),同时借助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的方法,研发出不良生理状态检测模块,最后将系统进行软硬件集成。

对作业人员的识别特征包括:带病作业、疲劳、醉酒、体温、血氧、血压、心率等。结合针对港珠澳大桥养护作业人员和劳动保障部门的研究成果(比如:特殊岗位的标准),开发生理指标界定算法,针对可能存在较高风险的作业人员进行单兵报警提醒,实现主动预测预警,并利用通讯手段将风险结果传输至风险监控系统,方便后续数据管理。

根据上述建设目标,主要从两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系统应用与研究。对相关技术和设备进行初步集成,收集相关生理指标作为研究数据,在获取到的具有价值的数据上开展研究,根据养护作业人员指定具体的参数指标,并赋予合适的取值范围,研发指标多模态算法。

第二阶段,集成、优化与再应用。根据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选择合适的软件和硬件进行集成,开发统一的平台用于生理状态检测和跟踪,集成后的平台能够现场应用到作业人员的生理状态检测和跟踪。

在涉及生物识别子系统时,需要秉持以下原则:(1)需求为本。系统设计应当紧紧围绕作业人员安全上岗的实际需求,以尽量实用、简便、经济的设计方式,满足用户特定使用功能。(2)实用性原则。生物识别子系统的功能需要符合实际需要,切忌华而不实,如果片面追求系统的超前性,难免会造成投资过大、偏离实际目标的问题。因此,实用性是系统设计的重要原则。(3)先进性原则。系统设计和产品选用在实际应用中,应尽可能采取先进、成熟的技术,不能盲目追求尚不成熟的新技术或不实用的新功能,以充分保护用户投资。(4)可靠性原则。系统的设计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在系统故障或事故造成中断后,能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并具备迅速恢复正常使用的功能。(5)可实施原则。依托现有成熟的产品为基础,同时考虑周边信息通信环境的现状和技术的发展趋势,并考虑归口管理的要求,使设计的方案具备现实可行。(6)标准化原则。系统的标准化、开放性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可能的条件下,设计中采用的产品都尽可能是标准并具备良好开放性的,并遵循国际上通用的通信协议。应用软件尽量采用已商品化的通用软件,以减少二次开发的工作量和利于日后的使用和维护。(7)可扩充原则。系统设计及开发中,要考虑到今后技术的发展和使用的需要,系统要具有可更新、可扩展、可升级的能力。(8)易操作性。系统在设计开发其功能的同时的,要考能给用户提供舒适、安全、方便、快捷的人机交互,其操作应简便易学,而不能因“智能”而给用户带来不便,甚至烦恼。

进一步的,还需要对生物识别子系统进行需求规划:作业人员生理检测系统主要采用智能手环对作业人员岗前生理状况进行检测,同时跟踪被测人员的生理状态,并对超过阈值的被测人员进行预警。被测人员的检测信息会被系统记录,并可分析被测人员的生理状态,预测被测人员生理状态变化趋势。

对于被测人员生理状态异常的情况,系统会给与预警,并会记录预警时间、次数、原因、指标等相关信息。作为后续康复异常状态人员的病理分析依据。

需要说明的是,被试人员指的是,接受测试,获取试验采样数据的对象,根据本系统要求,被试的任务是按照要求认真完成指定的被测试项目及内容;受检人员指的是,生理检测系统重点针对的人群。对该人群进行生理测量及分析,并提供检测结果;管理人员指的是,主要是检测人员。管理人员负责系统配置、系统账户分配、受检人信息维护,以及检测工作及检测结果的统计分析;本系统的需求设计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指标就位阶段。在智能手环应用之前,需要进行一定的试验和测试,需要一定数量的被试人员,利用专业仪器,产生或显示被观察的生理现象及行为特质,并得出可靠的实验指标。其中,智能手环具有测量生理相关指标、限值、阈值的定义,但是需要结合专业的实验采样,根据实际面对的被试对象进行指标匹配、限制核对,以及阈值匹配。

指标就位阶段包含:智能手环指标限制、预警阈值指标就位。参与指标就位阶段的有施工人员、设备安装人员、系统调试人员、被试人员、管理人员、记录员等。其中,施工人员主要负责简易房及基础设施配套搭建以及配套设施的施工工作,需要一个能够提供检测环境的房间;设备安装人员主要负责检测系统相关的终端电脑、智能手环相关的设备就位,安装操作系统、硬件驱动及联网配套,需要的设备有检测终端电脑、智能手环、打印机;系统调试人员主要配合采样数据,问卷调查等;需要的设备有检测终端电脑,智能手环、打印机等;管理人员主要负责智能手环检测相关操作及过程监视,做好检测异常人员的预警记录,查询统计,打印输出等,需要的设备有检测电脑终端,摄像头,智能手环,打印机等;记录员主要配合做好各项相关工作的记录,辅助系统管理人员,做好周边辅助工作。指标就位阶段需要的相关设施、设备及配套,包括但不限于表1清单所示。

表1

指标就位具体规划如图2所示:步骤S202,被试人员资料就绪。明确被试人员,准备被试人员基本信息。被试人员基本信息至少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所在部门、工号、正面免冠大头照。

步骤S204,搭建检测房间。施工人员搭建检测房间,并做好基础设备的配套安装。建“检测房间”建议采用隔间,房间内可分为以下几个区域:(1)通道进入区。被试人员经过该通道进入,准备接受检测。(2)手环领用区域。被试人员在该区域后去分配职能手环,同时记录人员需要做好手环编码和被试人员之间的关系。(3)岗前检测区域。当被试人员领取手环后,需要到检测区域接受生理检测系统的检测,该区域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被检测区域,一个是监视操作区域。(4)访谈区。该区域能提供访谈记录,分析或诊断被试人员。(5)通道出口区。被试人员通过该通道离开并结束检测。检测房间布局如图3所示。

步骤S206,设备进场安装调试,搭建、安装、联网、调试。其中,设备主要包括:电脑、智能手环设备(智能手环设备需要有唯一编码,并贴有该编码的条形码)、手环终端设备、打印机。并完成各设备的搭建、安装、联网、调试等工作。设备进场后按照如图3的区域划分进行布置。

步骤S208,安装设备相关的软件。设备安装调试完成,系统调试人员安装设备相关的软件,其中包括:操作系统、驱动软件、防火墙软件、应用软件、应用APP软件,并完成软件的调试工作,保证应用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步骤S210,智能手环测量,记录检测指标值。当设施、设备、人员均准备完毕,可开展指标就位工作,后续流程均为被试人员在养护上岗工作日,开展采集岗前检测指标就位的流转环节。

步骤S212,被试人员退场。

需要说明的是,被试人员在开始接受系统测量之前,需要佩戴好手环,当被试人员进入房间就坐后,手环开始进行检测,通过采集的数据实时传输到手环终端(手机)APP(Application,应用程序)界面中。手环指标数据生成后,由记录员将指标记录在记录本中,记录的内容应当重点包括:被测试人员姓名、工号、检测时间(精度为年月日时分)、手环编号(手环上贴有编号,可直接查取,或者在APP上显示)、智能手环测量结果各指标值、记录人、记录时间(精度为年月日时分)、管理人员。被试人员检测结束后,管理人员通知被试人员检测结束。根据被试检测的结果及预警情况,管理人员告知被试人员准备后续采样流程。被试人员完成智能手环检测后,可以进入离开通道,结束岗前检测。

第二阶段,岗前检测阶段。当生理检测系统指标就位以后,系统可正式进行岗前检测使用。对于上岗人员的生理状态进行实时检测,并获取记录人员上岗前的状态指标值、统计分析值。岗前检测可实时获取到被检人员是否处于异常状态,因此可对人员上岗前是否状态异常,可起到提前预警的目的。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于一些身体状况不稳定、甚至出现病症状态的人员在管理上,早发现、早治疗、早恢复,做到防患于未然。

与第一阶段相比,岗前检测实施相关的基础设施、相关设备、软件系统、网络环境已经在”指标就位阶段”全部完成。该阶段生理学检测相关的工作、设备、人员可以撤离现场,生理检测系统及设备设施可进行启动使用。岗前检测阶段需要的相关设施、设备及配套,包括但不限于表2清单所示:

表2

岗前检测阶段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

步骤S402,受检人员进入检测区。步骤S404,佩戴好检测手环。步骤S406,受检人员进入被检区域。步骤S408,智能手环测量。步骤S410,系统是否预警。步骤S412,记录预警信息。预警记录完毕,需由管理人员或记录员查询该人员指定周期内,预警次数是否达到限值(例如:人员1周内预警次数为3次,确认为存在生理异常)。超过限值,说明该人员生理存在异常,管理人员告知该人员监测情况,暂时停止上岗,等待后续安排。步骤S414,查询该人员预警备案记录。步骤S416,该人员指定周期内预警次数是否达到限值。步骤S418,该人员生理存在异常,管理人员告知该人员监测情况,暂时停止上岗,等待后续安排。步骤S420,受检人员退出检测区。

第三阶段,远程诊断阶段。系统的岗前检测在应用了一段时间后,会对上岗人员的生理的指标数据获得充分的积累。系统会对一个人的生理指标进行记录,同时能够对指标限值、阈值进行更加合理的微调,从而能够逐渐精准的识别出每个被测人员的生理状态,得出合理的检测结论,以及进行更为准确的异常预警。随着系统使用,会出现某个或者某些人员的生理异常现象会经常在岗前检测中频繁预警的情况。这个时候管理上需要引起警惕,这些经常预警的人员需要及早发现,并进行更为深入的生理的检查。对于生理有异常的人员进行辩症分析,及时排查,及时治疗,尽量早使工作人员恢复健康状态。

在实现上述步骤S104之前,还包括:预先获取所述道路作业区域的边界,并预先采集目标人员的样本生理参数,并基于样本生理参数和所述道路作业区域边界确定第一预设阈值。在正式采集目标人员的第一风险指标之前,需要确定合理的第一预设阈值。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确定所述道路作业区域的边界,以及采集目标人员的生理参数作为样本,并根据道路作业区域的边界和样本确第一预设阈值。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集目标人员生理参数的应用示例。

测试需要在特定环境下进行,测试对象为50人,为每位测试对象佩戴智能手环,用于连续测量被测试对象的体温、血氧、血压、心率等生理指标。检测过程维持至少一个月,具体检测过程如下:(1)分别在不同年龄、性别、工种、岗位抽查不同测试者共十几人,利用智能手环连续监测他们在工作过程中的体温、血氧、血压、心率等参数。如果智能手环没有存储功能,则每个半小时手动记录一次数据。(2)所有被测试者每天工作之前需要使用智能手环进行一分钟的例行生理状态检测,数据自动存储。

当所有被试人员,在给定的周期内(例如:1个月或者1个半月的养护工作日)进行岗前检测指标采集过程中,管理人员以及记录人员需要根据传统采集检测的样本数据、指标值得出被试人员生理结论,比对 “智能手环”检测的指标值,进行分析、归纳,不断对“智能手环”智能检测结果的判断依据进行合理调整,并最终得到同传统检测一致的检测指标相关的上下限值、预警判断阈值等重要判定结论。从而完成“智能手环”作为后续实际岗前检测实践的指标就位目标。

基于前述步骤S104,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第一比对结果确定道路作业区域的风险监测结果的实施方式,如果第一比对结果为第一风险指标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确定道路作业区域的风险监测结果为存在风险,假设选取的第一风险指标包括体温、血压、心率,当其中的一种或多种指标超过安全生理范围时,则将佩戴该手环的作业人员确定为存在安全风险。

此外,在步骤S106之前,还包括:将目标车辆的车牌与预设数据库内存储的车牌进行比对;判断预设数据库中是否存储有目标车辆的车牌;如果否,确定目标车辆属于社会车辆,并针对目标车辆进行报警;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第二比对结果确定道路作业区域的风险监测结果的实施方式,如果目标车辆位于作业车道中道路作业区域边界以外的上游区域,且第二比对结果包括该目标车辆的行驶速度大于第一速度阈值、该目标车辆的垂直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距离阈值,确定道路作业区域的风险检测结果为存在风险、风险检测结果的等级为一级预警等级;或,如果目标车辆位于开放车道,且第二比对结果包括该目标车辆的行驶方向偏离指定中心线的角度大于或等于预设角度阈值、该目标车辆的行驶速度大于第一速度阈值、该目标车辆的垂直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距离阈值,确定道路作业区域的风险检测结果为存在风险、风险检测结果的等级为一级预警等级;或,如果目标车辆位于作业车道中道路作业区域边界以外的上游区域,且第二比对结果包括该目标车辆的行驶方向偏离指定中心线的角度大于或等于预设角度阈值、该目标车辆的行驶速度大于第一速度阈值、该目标车辆的垂直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二距离阈值,确定道路作业区域的风险检测结果为存在风险、风险检测结果的等级为二级预警等级;或,如果目标车辆位于作业车道中道路作业区域以外的边界区域,确定道路作业区域的风险检测结果为存在风险、风险检测结果的等级为三级预警等级。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通过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目标车辆的车牌号,并与数据库中的车牌号进行比对,判断此目标车辆是否为施工车辆,如果为施工车辆,则判断为无风险不进行报警;如果此目标车辆为社会车辆,则需结合该目标车辆的行驶方向、速度等参数进行风险识别。在实际应用中,假设第一速度阈值为60km/h,第一距离阈值为200m,预设角度阈值为45。当目标车辆在作业车道上行驶,且位于道路作业区域以外时,行驶速度超过60km/h同时与道路作业区域的渠化设施边界垂直距离小于200m,则需要在作业区缓冲区内的可变情报板发布一级预警信息“有车辆正在逼近作业区,请注意!”。当目标车辆在开放车道上行驶,同时满足行驶方向偏离指定中心线超过45

为了更好的对道路作业区域车辆进行管控,风险监控系统还包括预警子系统、环境监测子系统、机械物料监控子系统和疏导子系统,包括:基于风险监测结果生成预警信号,将预警信号发送至预警子系统,以提示目标人员道路作业区域存在风险;其中,预警子系统包括穿戴设备和固定声光装置,穿戴设备包括智能手环、穿戴声光装置、通讯设备中的一种或多种;通过机械物料监控子系统监测道路作业区域是否存在施工机械越界和/或物料溢出;如果是,确定道路作业区域的风险检测结果为存在风险;通过环境监测子系统监测道路作业区域的气候参数,并在气候参数超过预设第三阈值时,确定道路作业区域的风险检测结果为存在风险;其中,气候参数包括温度,湿度和风速中的一种或多种;通过疏导子系统基于第二风险指标计算疏导方案,并展示疏导方案,以提示目标车辆按照疏导方案行驶。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通过图像采集装置对道路作业区域内的机械的工作状态、物料的状态进行采集,当出现机械越界、物料溢出等问题时确定道路作业区域存在安全风险。还能对道路作业区域的环境进行监测,当存在不适合施工的恶劣天气时,确定存在安全风险。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温度、湿度和风速等气候参数中的一种或多种来反映天气,比如,高温作业、高温高湿作业、风速等级等。根据确定的风险结果将预警信息发送至作业人员身上携带的单兵装置,单兵装置通过振动提示作业人员作业区存在风险。单兵装置可以为手环、肩灯、BP(Beeper,寻呼机)机,同时通过可变情报板显示风险提示信息。其中,当发生车辆闯入道路作业区域等危险事件时,手环会发出声音和振动报警,提醒作业人员第一时间注意躲避,手环与交通监管子系统通过无线局域网连接,进行无线信息交互,手环的技术参数包括:(1)单级无线报警触发距离不低于100米。(2)设备可充电,充满电可持续待机使用不低于72小时。(3)可以发声、振动报警,发声报警为报警音,音量不低于60db;肩灯与手环类似,能够实现报警提醒功能,当交通监管子系统发出预警信息时,肩灯可以发出声光报警,除此以外,在日常工作中也能提闪烁功能,提示过往车辆有作业人员作业,肩灯的技术参数包括:(1)单级无线报警触发距离不低于120m。(2)设备可充电,充满电可持续待机使用不低于48小时。(3)可声光报警,发声报警为报警音,音量不低于70db,夜间可视距离不低于200米;BP机与手环或肩灯的功能类似,可以别在作业人员的衣服上,起到报警提醒的功能,当交通监管子系统发出预警信息,BP机通过振动或发出声光报警,BP机的技术参数包括:(1)单级无线报警触发距离不低于100米。(2)设备可充电,充满电后可持续待机使用不低于72小时。(3)可振动,发声报警,发声报警为报警音,音量不低于60db。

另外,报警装置还可以包括固定式报警器、扬声器。其中,固定式报警器放置于道路作业区域固定位置,能够在较大范围内实现较好的报警效果,与交通监管子系统通信连接,当交通监管子系统发出警报信息,固定式报警器也发出报警,主要技术参数包括:(1)单级无线报警触发距离不低于150米。(2)设备可充电,充满电后闪光报警状态持续使用时间不低于12小时,待机状态持续使用时间不低于96小时。(3)可声光报警,发声报警为报警音,音量不低于90db,夜间可视距离不低于400米;扬声器主要安装在道路作业区域上游,主要作用是提醒过往车辆注意减速和避让道路作业区域,可以通过无线远程控制其开启或关闭,通过软件或硬件对声音提示内容进行设置,主要技术参数包括:(1)设备可充电,充满电后以最大功率持续发出声音可持续工作时间不低于10小时。(2)最大提示音量不低于110db。

在实际应用中,风险监控系统还包括疏导子系统,主要对可能威胁道路作业区域安全的车辆进行疏导,根据施工区车辆合流特性,以及基于汇入间隙理论的最优合流车辆数配比可知,当流量不大时,对合流进行控制的意义不大,因此汇合控制需要定义一个初始拥挤状态来启动智能汇合控制系统。当流量较大时,随着大车率的增加,通行车道的车辆比例也增加,即车辆在强制汇入点汇入的比例减小,尽量鼓励车辆在汇入点上游完成合流。当上游车辆的到达率已经超过单车道的通行能力时,排队不可避免,那么就应该充分利用道路空间,并鼓励车辆在汇入点有序合流,以达到通行效率最高的目的,具体参见如图5所示。

在实际应用中,假设目标车辆从道路作业区域上游驶来,根据图6可以看出,位于作业区上游的毫米波雷达获取目标车辆的行驶速度,并将速度显示在可变情报板上,当目标车辆位于警告区时,道路旁边的五个可变情报板根据速度动态显示直行或并线信息,指导车辆行驶。道路作业区域的边界由渠化设施等进行界定,目标人员进行施工的区域位于道路作业区域内部的工作区,且距道路作业区域边界有一定距离,在道路作业区域渠化设施边界与工作区之间安装两个毫米波雷达、一个摄像头、一块双面可变情报板。毫米波雷达分别用于车辆闯入预警和标定道路作业区域,其中,标定道路作业区域需要与摄像头配合使用,特别的,施工机械越界和物料溢出需要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共同作用,除此以外,摄像头还用于采集闯入道路作业区域边界的车辆的车牌号,可变情报板可双面显示,一面向工作区的目标人员展示车辆闯入信息,提醒工作区的目标人员进行躲避,一面向车辆提供警示信息。

基于前端交通信息高精度检测设备收集的速度、排队长度和流量参数,施工区过渡段车辆智能汇合控制策略可以定量界定:

拥挤状态的初始阈值:以单向两车道封闭一车道为例,流量≥

步骤一:确定上游交通量(pcu/h),如下所示:

大车率为a,车辆折算系数为3。

Q=3*a*QA+ (1- a)*QA

其中,Q为转化为pcu/h的交通量,QA为实际交通量,单位为辆/h。

Q为转化为pcu/h的交通量,QA为实际交通量,单位为辆/h。

步骤二:确定实际通行能力Q4,单位为pcu/h,如下所示:

其中,

步骤三:确定合流控制阈值

合流车辆数配比基本呈线性分布, 可近似认为各级合流阈值按照线性增长,则:

Qi=(Q4-Q0)*i/4+Q0(1≤i≤3);

一级合流(Q>Q4):即在第一块可变信息标志处合流;

二级合流(Q0≤Q≤Q1):即在第二块可变信息标志处合流;

三级合流(Q1≤Q≤Q2):即在第三块可变信息标志处合流;

四级合流(Q2≤Q≤Q3):即在第四块可变信息标志处合流;

五级合流(Q3≤Q≤Q4):即在第五块可变信息标志处合流;

其中,QA为检测器测得的实时车辆到达率(也即,实时交通量),单位为“辆/小时”,第一块可变信息标志距离作业区最近,位于作业区过渡段起点,第五块可变信息标志距离作业区最远,可变信息标志的间距均为100米。

对于其它的道路封闭形式,由于前述已经分析计算出了不同封闭形式占实际通行能力的比例,各级合流阈值的计算方法与单向两车道封闭一车道相同,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根据表3可以进一步推导,不同车道封闭形式下的合流控制阈值。

(1)三车封闭一车道

三车道封闭一车道时,Q

中间级控制阈值可由上式得到:

一级合流(Q>Q4):即在第一块可变信息标志处合流。

二级合流(

三级合流(

四级合流((

五级合流(

(2)三车封闭两道

三车道封闭两车道时,

则中间级控制阈值为:

一级合流(Q>Q4):即在第一块可变信息标志处合流;

二级合流(

三级合流(

四级合流(

五级合流(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智能汇合控制系统架构,系统通过前端交通检测设施采集到的交通流指标参数,借助网络通信传输给远端控制中心进行数据存储和数据处理,后借助软件界面展示交通流指标参数,借助可变情报板发布交通警示和诱导信息,系统功能如图6所示,系统功能主要由数据感知、网络通信、数据存储、数据处理、信息展示、信息发布功能组成。

信息发布系统实现的原理是:无线LED(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电子显示屏通过无线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网络和因特网与mServer建立起连接,就形成了一条看不见的数据传输链路。对无线端LED屏的控制信息通过这条链路进行传达、反馈。

无线通讯发送数据硬件模块采用LED200模块。LED200显示屏是通过内置的高性能GPRS数传模块,利用GPRS移动通讯网络,通过控制中心对LED显示屏进行远程、实时的控制和管理。该显示屏不受地域、距离、布线的束缚,信息传输快而准确,综合考虑施工区的条件和环境,故选择LED200作为信息发布载体。

该系统采用的数据中心,提供了无线数据终端连接mServer所需的IP(InternetProtocol,网络之间互联协议)地址(或域名)和端口,并提供了可以使控制端软件连入mServer所需的解决方案。计算机采用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协议连接到mServer的应用类软件连接mServer时要访问的端口。在mServer中设定之后,将该端口号和mServer所在电脑的IP地址设置在应用软件中,该软件就可以和mServer建立起连接。无线数据终端与mServer的连接可以采用TCP协议连接。物理架构图如图7所示。

系统软件主界面如图8所示,系统软件可以实时动态展示施工作业区所在位置、各控制区速度、流量等指标,以及可变情报板显示的动态信息。其中,系统软件信息发布界面可设置可变信息板显示信息的样式和内容,如图9所示。另外,系统的信息发布与诱导设施为可变情报板,最前方的大屏动态显示交通流指标参数,例如,速度、通过实践、车道封闭形式等信息,后面的五块可变情报板分别位于过渡段起点上游间隔100m设置,动态显示“直行”或“并线”信息。

为了更加清晰的展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雷视一体化作业区安全预警系统,具体参见图10所示。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道路作业区域的风险监测方法通过利用生物识别子系统和交通监控子系统分别对内部安全风险和外部安全风险进行监测,并根据存在的风险启动相应的报警机制,能够有效降低道路作业区域存在的安全风险带来的损失。

基于前述实施例所提供的道路作业区域的风险监测方法,本发明实施提供了一种道路作业区域的风险监测装置,参见图11所示的一种道路作业区域的风险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装置至少包括以下部分:

安全风险指标采集模块1102, 用于采集道路作业区域的安全风险指标;其中,安全风险指标包括第一风险指标和第二风险指标,第一风险指标用于表征所述道路作业区域内部的风险,第二风险指标用于表征所述道路作业区域外部的风险。

结果比对模块1104,用于将第一风险指标与第一预设阈值进行比对得到第一比对结果,以及用于将第二风险指标与第二预设阈值进行比对得到第二比对结果。

风险结果检测模块1106,用于基于第一比对结果和/或第二比对结果确定道路作业区域的风险监测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道路作业区域的风险监测装置,主要包括生物识别子模块和交通监控子系统,分别对内部安全风险和外部安全风险进行监测,并根据存在的安全风险种类、等级等进行报警,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上述方法可以有效降低道路作业区域可能存在的风险。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装置还包括生物识别子模块,用于通过生物识别子系统采集位于道路作业区域内的目标人员的第一风险指标;其中,第一风险指标包括当前生理参数和/或位置参数。交通监控子模块,用于通过交通监控子系统采集位于作业车道和/或开放车道的目标车辆的第二风险指标;其中,交通监控子系统包括图像采集设备、雷达设备、红外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作业车道为道路作业区域所在的车道,第二风险指标包括行驶速度、行驶方向、与道路作业区域间的垂直距离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生物识别子模块包括生理状态采集设备和/或所述图像采集设备;上述生物识别子模块,包括:如果第一风险指标包括当前生理参数,利用生理状态采集设备采集目标人员的当前生理参数;如果第一风险指标包括当前位置参数,利用图像采集设备和/或生理状态采集设备采集目标人员的当前位置参数。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装置还包括样本采集模块,用于预先获取所述道路作业区域的边界,并预先采集目标人员的样本生理参数,并基于样本生理参数和所述道路作业区域边界确定第一预设阈值。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风险结果检测模块1106还用于,如果第一比对结果为第一风险指标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确定道路作业区域的风险监测结果为存在风险。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风险结果检测模块1106还用于,将目标车辆的车牌与预设数据库内存储的车牌进行比对;判断预设数据库中是否存储有目标车辆的车牌;如果否,确定目标车辆属于社会车辆,并针对目标车辆进行报警;如果目标车辆位于作业车道中道路作业区域边界以外的上游区域,且第二比对结果包括该目标车辆的行驶速度大于第一速度阈值、该目标车辆的垂直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距离阈值,确定道路作业区域的风险检测结果为存在风险、风险检测结果的等级为一级预警等级;或,如果目标车辆位于开放车道,且二比对结果包括该目标车辆的行驶方向偏离指定中心线的角度大于或等于预设角度阈值、该目标车辆的行驶速度大于第一速度阈值、该目标车辆的垂直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距离阈值,确定道路作业区域的风险检测结果为存在风险、风险检测结果的等级为一级预警等级;或,如果目标车辆位于作业车道中道路作业区域边界以外的上游区域,且第二比对结果包括该目标车辆的行驶方向偏离指定中心线的角度大于或等于预设角度阈值、该目标车辆的行驶速度大于第一速度阈值、该目标车辆的垂直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二距离阈值,确定道路作业区域的风险检测结果为存在风险、风险检测结果的等级为二级预警等级;或,如果目标车辆位于作业车道中道路作业区域以外的边界区域,确定道路作业区域的风险检测结果为存在风险、风险检测结果的等级为三级预警等级。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装置还包括预警模块、环境监测模块、机械物料监控子模块和疏导子模块,用于基于风险监测结果生成预警信号,将预警信号发送至预警子系统,以提示目标人员道路作业区域存在风险;其中,预警子系统包括穿戴设备和固定声光装置,穿戴设备包括智能手环、穿戴声光装置、通讯设备中的一种或多种;通过机械物料监控子系统监测道路作业区域是否存在施工机械越界和/或物料溢出;如果是,确定道路作业区域的风险检测结果为存在风险;通过环境监测子系统监测道路作业区域的气候参数,并在气候参数超过预设第三阈值时,确定道路作业区域的风险检测结果为存在风险;其中,气候参数包括温度,湿度和风速中的一种或多种;通过疏导子系统基于第二风险指标计算疏导方案,并展示疏导方案,以提示目标车辆按照疏导方案行驶。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装置,其实现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前述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装置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具体的,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装置;存储装置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在被所述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上所述实施方式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图1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100包括:处理器120,存储器121,总线122和通信接口123,所述处理器120、通信接口123和存储器121通过总线122连接;处理器120用于执行存储器121中存储的可执行模块,例如计算机程序。

其中,存储器121可能包含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也可能还包括非不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通过至少一个通信接口123(可以是有线或者无线)实现该系统网元与至少一个其他网元之间的通信连接,可以使用互联网,广域网,本地网,城域网等。

总线122可以是ISA总线、PCI总线或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2中仅用一个双向箭头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其中,存储器121用于存储程序,所述处理器120在接收到执行指令后,执行所述程序,前述本发明实施例任一实施例揭示的流过程定义的装置所执行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120中,或者由处理器120实现。

处理器120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120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120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ing,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简称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121,处理器120读取存储器121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可读存储介质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程序代码包括的指令可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具体实现可参见前述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相关技术
  • 道路作业区域的风险监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道路作业区域的风险监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分类

06120112938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