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双阈值雨滴谱数据显示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介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29:13


双阈值雨滴谱数据显示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信息显示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介质。

背景技术

雨滴是云中微物理过程和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之一,云核经过了凝结合并、碰撞破碎、上升气流的夹卷及蒸发等物理过程,形成雨滴并下降到地面。雨滴的尺度、速度、谱分布、轴比、粒子取向等具有丰富的微物理信息。这些信息不仅能够反映云微物理过程和降雨的基本性质,还可以应用在科学研究、城市建设、农业发展等多个领域。雨滴谱包含了降雨的丰富信息,不仅能反映雨滴群的微物理特性,也能反映降雨类型、降雨强度等宏观特性,并且在雷达气象领域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研究不同季节、不同降雨类型的雨滴谱资料,可以分析各类降雨中微物理参量的分布和变化特征,了解云内成雨机制和自然降雨的物理过程,这对于提高雷达定量测量降雨精度、检验人工影响天气效果等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然而,当利用雨滴谱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时,经常会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第一,由于存在雨滴下落过程中碰并聚合、仪器测量时雨滴重叠、由霾、沙尘天气及昆虫活动引起的干扰等因素,雨滴谱数据中经常会掺杂异常数据。仪器本身存在的畸变效应也会导致雨滴谱数据集合中存在大量异常数据,直接获取的雨滴谱数据集合的数据质量较差。如果将异常数据代入进行后续降雨观测分析,所得降雨物理参量会出现误差。

第二,降雨雨滴的质量可以直接通过雨滴的大小来判断。但雨滴大小受到采样仪器表面水滴聚集等问题的影响,往往不能准确剔除异常数据,甚至会将正常的雨滴谱数据误判为异常数据,从而造成在雷达定量测量时,雨滴谱数据中异常数据剔除准确率较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内容部分用于以简要的形式介绍构思,这些构思将在后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被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内容部分并不旨在标识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限制所要求的保护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出了双阈值雨滴谱数据显示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介质,来解决以上背景技术部分提到的技术问题中的一项或多项。

第一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阈值雨滴谱数据显示方法,该方法包括:在采样时间段内进行雨滴采样操作,以获取雨滴谱数据集合;确定控制阈值集合,其中,控制阈值集合包括降雨雨滴速度阈值和降雨雨滴数量阈值;基于雨滴谱数据集合,生成降雨雨滴的下落末速度集合和降雨雨滴的数量数据集合;基于控制阈值集合、下落末速度集合和数量数据集合,生成目标雨滴谱数据集合;将目标雨滴谱数据集合推送至目标设备,以控制目标设备进行目标雨滴谱数据集合展示相关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生成该雨滴谱数据的数量数据,包括:

对于该雨滴谱数据中的每个行,确定该行对应的有效采样面积,以得到有效采样面积集合,其中,所述有效采样面积为采样降雨雨滴的数量的面积:

其中,i为有效采样面积计数,

对于该雨滴谱数据,基于所述有效采样面积集合,利用下式生成该雨滴谱数据的数量数据:

其中,i表示雨滴谱数据的行计数,j表示雨滴谱数据的列计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经验速度值、所述控制阈值集合、所述下落末速度集合和所述数量数据集合,更新该雨滴谱数据的质量指标,包括:

基于所述控制阈值集合、所述下落末速度集合和所述经验速度值,利用下式,生成该雨滴谱数据的速度质量指标:

其中,c为所述控制阈值集合中的速度阈值,

响应于K大于0,将该雨滴谱数据的质量指标确定为1;

基于所述控制阈值集合和所述数量数据集合,利用下式,生成该雨滴谱数据的数量质量指标:

其中,P表示该雨滴谱数据的数量数据,Q为该雨滴谱数据的数据质量指标;

响应于Q大于0,将该雨滴谱数据的质量指标确定为1。

第二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阈值雨滴谱数据质量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获取单元,被配置成在采样时间段内进行雨滴采样操作,以获取雨滴谱数据集合,其中,雨滴谱数据集合为采样时间段内的雨滴谱数据集合,雨滴谱数据集合包括第一数目个雨滴谱数据;确定单元,被配置成确定控制阈值集合,其中,控制阈值集合包括速度阈值和数量阈值;第一生成单元,被配置成基于雨滴谱数据集合,生成下落末速度集合和数量数据集合;第二生成单元,被配置成基于控制阈值集合、下落末速度集合和数量数据集合,生成目标雨滴谱数据集合;控制单元,被配置成将目标雨滴谱数据集合推送至目标设备,以控制目标设备进行目标雨滴谱数据集合展示相关操作。

第三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第一方面中任一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中任一的方法。

本公开的上述各个实施例中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双阈值雨滴谱数据显示方法通过降雨雨滴速度阈值和降雨雨滴数量阈值双阈值对雨滴谱数据质量进行控制,能够提高剔除错误雨滴谱数据的准确度,生成有效的目标雨滴谱数据集合,用于后续降雨观测分析任务。具体来说,发明人发现,造成目前雨滴谱数据质量较差的原因在于:由于存在雨滴下落过程中碰并聚合、仪器测量时雨滴重叠、由霾、沙尘天气及昆虫活动引起的干扰等因素,雨滴谱数据中经常会掺杂异常数据。如果将异常数据代入进行后续降雨观测分析,所得降雨物理参量会出现误差,从而影响后续工作的准确度。基于此,首先,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获取雨滴谱数据集合。其中,雨滴谱数据集合为采样时间段内的雨滴谱数据的集合,雨滴谱数据集合包括第一数目个雨滴谱数据。其次,确定控制阈值集合。其中,控制阈值集合包括降雨雨滴速度阈值和降雨雨滴数量阈值。引入双阈值对雨滴谱数据进行质量控制。然后,基于雨滴谱数据集合,生成降雨雨滴的下落末速度集合和降雨雨滴的数量数据集合。再次,基于控制阈值集合、下落末速度集合和数量数据集合,生成目标雨滴谱数据集合。最后,将目标雨滴谱数据集合推送至目标设备,以控制目标设备进行目标雨滴谱数据集合展示相关操作。该方法引入降雨雨滴速度阈值和降雨雨滴数量阈值,通过生成降雨雨滴的下落末速度集合和降雨雨滴的数量数据集合对于雨滴谱数据集合进行质量控制,剔除异常数据,生成目标雨滴谱数据集合,从而提高目标雨滴谱数据集合的数据质量,提高后续降雨观测分析工作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具体实施方式,本公开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优点及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贯穿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应当理解附图是示意性的,原件和元素不一定按照比例绘制。

图1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其中的示例性系统的架构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双阈值雨滴谱数据显示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是示例性的授权提示框;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双阈值雨滴谱数据显示装置的一些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5是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发明相关的部分。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概念仅用于对不同的装置、模块或单元进行区分,并非用于限定这些装置、模块或单元所执行的功能的顺序或者相互依存关系。

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一个”、“多个”的修饰是示意性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除非在上下文另有明确指出,否则应该理解为“一个或多个”。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图1示出了可以应用本公开的双阈值雨滴谱数据显示方法的实施例的示例性系统架构100。

如图1所示,系统架构100可以包括终端设备101、102、103,网络104和服务器105。网络104用以在终端设备101、102、103和服务器105之间提供通信链路的介质。网络104可以包括各种连接类型,例如有线、无线通信链路或者光纤电缆等等。

用户可以使用终端设备101、102、103通过网络104与服务器105交互,以接收或发送消息等。终端设备101、102、103上可以安装有各种通讯客户端应用,例如信息处理应用、信息生成应用、数据分析应用等。

终端设备101、102、103可以是硬件,也可以是软件。当终端设备101、102、103为硬件时,可以是具有显示屏的各种终端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膝上型便携计算机和台式计算机等等。当终端设备101、102、103为软件时,可以安装在上述所列举的终端设备中。其可以实现成多个软件或软件模块(例如用来提供雨滴谱数据集合输入等),也可以实现成单个软件或软件模块。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服务器105可以是提供各种服务的服务器,例如对终端设备101、102、103输入的雨滴谱数据集合进行存储的服务器等。服务器可以对接收到的雨滴谱数据集合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例如目标雨滴谱数据集合)反馈给终端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双阈值雨滴谱数据显示方法可以由服务器105,也可以由终端设备执行。

需要指出的是,服务器105的本地也可以直接存储雨滴谱数据集合,服务器105可以直接提取本地的雨滴谱数据集合通过处理后得到目标雨滴谱数据集合,此时,示例性系统架构100可以不包括终端设备101、102、103和网络104。

还需要指出的是,终端设备101、102、103中也可以安装有双阈值雨滴谱数据显示应用,此时,该方法也可以由终端设备101、102、103执行。此时,示例性系统架构100也可以不包括服务器105和网络104。

需要说明的是,服务器105可以是硬件,也可以是软件。当服务器105为硬件时,可以实现成多个服务器组成的分布式服务器集群,也可以实现成单个服务器。当服务器为软件时,可以实现成多个软件或软件模块(例如用来提供数据显示服务),也可以实现成单个软件或软件模块。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应该理解,图1中的终端设备、网络和服务器的数目仅仅是示意性的。根据实现需要,可以具有任意数目的终端设备、网络和服务器。

继续参考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双阈值雨滴谱数据显示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流程200。该双阈值雨滴谱数据显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在采样时间段内进行雨滴采样操作,以获取雨滴谱数据集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双阈值雨滴谱数据显示方法的执行主体(例如图1所示的服务器)获取雨滴谱数据集合。其中,雨滴谱数据集合为采样时间段内的雨滴谱数据的集合,雨滴谱数据集合包括第一数目个雨滴谱数据。在采样时间段内共采样到第一数目个雨滴谱数据用于生成雨滴谱数据集合。具体的,可以采用激光雨滴谱仪进行雨滴采样操作,以获取雨滴谱数据集合。激光雨滴谱仪通过传感器产生的水平激光束进行采样,当降雨雨滴(无论液态还是固态)经过激光束时,记录降雨雨滴遮挡导致的输出电压衰减量和信号持续时间,据此计算降雨雨滴的尺寸和速度,可实时监测降水类型、雨滴数量并计算得到降水强度和累积降水量。

可选的,通过采样操作获取到的雨滴谱数据为二维表格。雨滴谱数据的行对应降雨雨滴直径,雨滴谱数据的列对应降雨雨滴速度。具体的,雨滴谱数据对应的二维表格包括32行和32列。雨滴谱数据对应的二维表格中共包括1024个元素。具体的,采样时间段可以按照天数计数。采样时间段可以为30天,采样时间段也可以为45天。

可选的,还可以响应于检测到操作授权信号,获取用户输入的雨滴谱数据集合。上述操作授权信号可以是上述雨滴谱数据集合对应的用户,对目标控件执行目标操作产生的信号。上述目标控件可以包含于授权提示框中。上述授权提示框可以在目标设备显示。上述目标设备可以是登录有上述用户对应账号的终端设备。上述设备可以是“手机”,也可以是“电脑”。上述目标操作可以是“点击操作”,也可以是“滑动操作”。上述目标控件可以是“确认按钮”。

作为示例,上述授权提示框可以如图3所示。上述授权提示框可以包括:提示信息显示部分301和控件302。其中,上述提示信息显示部分301可以用于显示提示信息。上述提示信息可以是“是否允许获取雨滴谱数据集合”。上述控件302可以是“确认按钮”,也可以是“取消按钮”。

步骤202,确定控制阈值集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确定控制阈值集合。其中,控制阈值集合包括降雨雨滴速度阈值和降雨雨滴数量阈值。

步骤203,基于雨滴谱数据集合,生成降雨雨滴的下落末速度集合和降雨雨滴的数量数据集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基于雨滴谱数据集合,生成降雨雨滴的下落末速度集合和降雨雨滴的数量数据集合。可选的,对于雨滴谱数据集合中的每个雨滴谱数据,生成该雨滴谱数据的下落末速度,以得到所述下落末速度集合。其中,下落末速度为二维表格。可选的,对于该雨滴谱数据中的每个元素,利用下式,生成该元素的下落末速度对应的二维表格中的元素,以得到该雨滴谱数据的下落末速度:

其中,i表示雨滴谱数据的行计数,j表示雨滴谱数据的列计数,

可选的,对于雨滴谱数据集合中的每个雨滴谱数据,生成该雨滴谱数据的数量数据,以得到数量数据集合。其中,数量数据为二维表格。可选的,对于该雨滴谱数据中的每个行,确定该行对应的有效采样面积,以得到有效采样面积集合。其中,有效采样面积为采样降雨雨滴的数量的面积:

其中,i为有效采样面积计数,

对于该雨滴谱数据,基于有效采样面积集合,利用下式生成该雨滴谱数据的数量数据:

其中,i表示雨滴谱数据的行计数,j表示雨滴谱数据的列计数,

步骤204,基于控制阈值集合、下落末速度集合和数量数据集合,生成目标雨滴谱数据集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基于控制阈值集合、下落末速度集合和数量数据集合,生成目标雨滴谱数据集合。可选的,生成目标雨滴谱数据集合,其中,目标雨滴谱数据集合为空集。初始状态下,目标雨滴谱数据集合中没有雨滴谱数据。确定经验速度值。具体的,经验速度值可以是根据具体地区历史中降雨雨滴的速度值分析得到的。具体的,可以采用统计平均方法确定经验速度值。

可选的,生成质量指标集合。其中,质量指标的值为0。具体的,质量指标为0可以表征该雨滴谱数据不是异常数据,可以用于后续分析使用。对于雨滴谱数据集合中的每个雨滴谱数据,基于经验速度值、控制阈值集合、下落末速度集合和数量数据集合,更新该雨滴谱数据的质量指标。可选的,对于雨滴谱数据集合中的每个雨滴谱数据,利用下式,生成该雨滴谱数据的速度质量指标:

其中,c为控制阈值集合中的速度阈值,

基于控制阈值集合和所述数量数据集合,利用下式,生成该雨滴谱数据的数量质量指标:

其中,P表示该雨滴谱数据的数量数据,Q为该雨滴谱数据的数据质量指标。响应于Q大于0,将该雨滴谱数据的质量指标确定为1。

可选的,对于雨滴谱数据集合中的每个雨滴谱数据,响应于该雨滴谱数据的质量指标为0,将该雨滴谱数据放入目标雨滴谱数据集合中。响应于该雨滴谱数据的质量指标为0,表征该雨滴谱数据不是异常数据。

上述步骤202-204中的可选内容,即:“利用降雨雨滴速度阈值和降雨雨滴数量阈值剔除异常数据的技术内容”作为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一个发明点,解决了背景技术提及的技术问题二“降雨雨滴的质量可以直接通过雨滴的大小来判断。但雨滴大小受到采样仪器表面水滴聚集等问题的影响,往往不能准确剔除异常数据,甚至会将正常的雨滴谱数据误判为异常数据,从而造成在雷达定量测量时,雨滴谱数据中异常数据剔除准确率较低的问题。”。导致雨滴谱数据质量控制准确度较低的因素往往如下:雨滴谱收集降雨雨滴的过程容易受到多种因素干扰,根据单一的尺寸、速度等依据处理数据,往往会造成在雷达定量测量时质量控制准确度较低的问题。如果解决了上述因素,就能达到提高雨滴谱数据质量控制准确度的效果。为了达到这一效果,本公开引入双阈值控制方法。首先,确定降雨雨滴速度阈值和降雨雨滴数量阈值。然后,针对采样时间段内的雨滴谱数据集合,生成降雨雨滴的下落末速度集合和降雨雨滴的数量数据集合。最后,基于控制阈值集合、下落末速度集合和数量数据集合,生成能够表征雨滴谱数据质量的速度质量指标和数量质量指标的雨滴谱数据的质量指标集合。根据双阈值控制的质量指标集合剔除异常数据,能够同时考虑到降雨雨滴的速度和数量,从而提高数据处理的准确度,在雷达定量测量时能够提高剔除异常数据的准确率,提高雨滴谱数据质量控制准确度,从而解决了技术问题二。

步骤205,将目标雨滴谱数据集合推送至目标设备,以控制目标设备进行目标雨滴谱数据集合展示相关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将目标雨滴谱数据集合推送至目标设备,以控制目标设备进行目标雨滴谱数据集合展示相关操作。其中,目标设备可以是与上述执行主体通信连接的设备,可以根据接收到的目标雨滴谱数据集合进行展示相关操作。例如,当上述执行主体输出的目标雨滴谱数据集合可以包括全部正常雨滴谱数据,以保证展示出来的目标雨滴谱数据全部分布在合理的范围中,从而根据该目标雨滴谱数据进行后续的降雨分析。

图2给出的一个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获取雨滴谱数据集合;确定控制阈值集合,其中,控制阈值集合包括降雨雨滴速度阈值和降雨雨滴数量阈值;基于雨滴谱数据集合,生成降雨雨滴的下落末速度集合和降雨雨滴的数量数据集合;基于控制阈值集合、下落末速度集合和数量数据集合,生成目标雨滴谱数据集合;将目标雨滴谱数据集合推送至目标设备,以控制目标设备进行目标雨滴谱数据集合展示相关操作。该实施方式通过降雨雨滴速度阈值和降雨雨滴数量阈值双阈值对雨滴谱数据质量进行控制,能够提高剔除错误雨滴谱数据的准确度,生成有效的目标雨滴谱数据集合,用于后续降雨观测分析任务。

进一步参考图4,作为对上述各图上述方法的实现,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双阈值雨滴谱数据显示装置的一些实施例,这些装置实施例与图2上述的那些方法实施例相对应,该装置具体可以应用于各种终端设备中。

如图4所示,一些实施例的双阈值雨滴谱数据显示装置400,装置包括:获取单元401、确定单元402、第一生成单元403、第二生成单元404、控制单元405。其中,获取单元401,被配置成获取雨滴谱数据集合。其中,雨滴谱数据集合为采样时间段内的雨滴谱数据集合,雨滴谱数据集合包括第一数目个雨滴谱数据。确定单元402,被配置成确定控制阈值集合。其中,控制阈值集合包括速度阈值和数量阈值。第一生成单元403,被配置成基于雨滴谱数据集合,生成下落末速度集合和数量数据集合。第二生成单元404,被配置成基于控制阈值集合、下落末速度集合和数量数据集合,生成目标雨滴谱数据集合。控制单元405,被配置成将目标雨滴谱数据集合推送至目标设备,以控制目标设备进行目标雨滴谱数据集合展示相关操作。

可以理解的是,该装置400中记载的诸单元与参考图2描述的方法中的各个步骤相对应。由此,上文针对方法描述的操作、特征以及产生的有益效果同样适用于装置400及其中包含的单元,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参考图5,其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计算机系统500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的终端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5所示,计算机系统50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5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5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部分5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5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503中,还存储有系统5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CPU 501、ROM 502以及RAM 503通过总线5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Input / Output)接口505也连接至总线504。

以下部件连接至I/O接口505:包括硬盘等的存储部分506;以及包括诸如LAN(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507。通信部分507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508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505。可拆卸介质509,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508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存储部分506。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507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509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中央处理单元(CPU)501执行时,执行本公开的方法中限定的上述功能。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所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以上描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公开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相关技术
  • 双阈值雨滴谱数据显示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介质
  • 序列数据分布的显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技术分类

06120112941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