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接触悬挂张力调节装置及移动接触悬挂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37:30


一种接触悬挂张力调节装置及移动接触悬挂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接触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触悬挂张力调节装置及移动接触悬挂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气化铁路线路上方必然设置有向机车提供电力的接触导线,接触导线的微量变化以及温度均能够引起张力的较大变化,因此,需要使接触导线能够进行张力调节。现有技术中的柔性移动接触网系统采用柔性链形悬挂,以终端坠砣重力补偿方式实现接触导线的恒张力工作,加挂的坠砣数量确定了张力大小,要调整张力,必须加挂坠砣或者减少坠砣,但其存在效率有误差、张力不能够连续调节,运行不可靠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接触悬挂张力调节装置及移动接触悬挂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柔性移动接触网系统存在误差、张力不能够自由调节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更稳定、可靠的接触悬挂张力调节方式。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触悬挂张力调节装置,包括动力组件、第二滑轮、第二滑轨、张力传感器和智能终端。动力组件和第二滑轮均设置于支撑架;第二滑轨设置于连接板,且与第二滑轮卡设于一起,第二滑轮能够支撑第二滑轨移动;张力传感器设置于连接板的靠近装卸线的一端;张力传感器和动力组件均与智能终端电连接,张力传感器能够检测接触导线和承力索的张力,并将数据传递给智能终端,智能终端接收并分析数据,向动力组件发出动作指令。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动力组件包括电机、主动轮、从动轮和链条。电机和主动轮均设置于支撑架的远离装卸线的一端,且电机驱动主动轮旋转;从动轮设置于连接板的靠近装卸线的一端;链条的两端分别连接主动轮和支撑架,并绕设从动轮。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接触悬挂装置,包括两个端部接触悬挂装置和多个中间接触悬挂装置。两个端部接触悬挂装置设置于装卸线的两端;多个中间接触悬挂装置沿装卸线的方向均匀设置于两个端部接触悬挂装置之间;端部接触悬挂装置包括固定接触悬挂组件、移动接触悬挂组件和门型架;固定接触悬挂组件和移动接触悬挂组件均连接于门型架;中间接触悬挂装置包括立柱和移动支撑组件;移动接触悬挂组件和移动支撑组件均与接触导线连接,且移动接触悬挂组件和移动支撑组件能够同步运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固定接触悬挂组件包括固定组件、导电静触头、接触悬挂组件和接触导线。固定组件的顶部连接于门型架的顶部的下端;接触悬挂组件连接于固定组件;导电静触头连接于接触悬挂组件,且朝向移动接触悬挂组件的方向;接触悬挂组件的下端夹持接触导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移动接触悬挂组件包括移动组件、接触悬挂张力调节装置、接触悬挂组件和导电动触头。移动组件与固定接触悬挂组件并列连接于门型架的顶端的底部,移动组件能够沿垂直于装卸线的方向在门型架上移动;接触悬挂张力调节装置连接于移动组件的底部;接触悬挂组件连接于接触悬挂张力调节装置,移动接触悬挂组件的接触悬挂组件的底部与固定接触悬挂组件的接触悬挂组件的底部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且接触悬挂张力调节装置能够使接触悬挂组件沿装卸线的方向移动;导电动触头连接于接触悬挂组件,且面向固定接触悬挂组件的方向,能够与导电静触头卡设于一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触悬挂组件包括支柱绝缘子、固定板和夹持板。支柱绝缘子包括多个,多个支柱绝缘子的底部军连接于固定板,且呈三角形排列;夹持板包括多个,多个夹持板均匀分布于固定板的底部,用于夹持接触导线;导电静触头连接于固定接触悬挂组件的接触悬挂组件的固定板;导电动触头连接于移动接触悬挂组件的接触悬挂组件的固定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移动组件包括动力组件、第一滑轮和第一滑轨。第一滑轨设置于门型架的顶部的两侧内壁,且垂直于装卸线的延伸方向;第一滑轮连接于支撑架,且第一滑轮与第一滑轨卡接,第一滑轮能够在第一滑轨上移动;动力组件连接于门型架,且能够驱动第一滑轮转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中间接触悬挂装置包括立柱、移动支撑组件和承力索。移动支撑组件设置于立柱,且能够在立柱上沿立柱运动;承力索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连接板,承力索的中部连接移动支撑组件的顶部,用于支撑移动支撑组件;移动支撑组件的底部连接接触导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移动支撑组件包括移动小车、四连杆腕臂和动力组件。移动小车卡设于立柱上,且能够沿立柱方向移动;四连杆腕臂的一端连接于立柱的顶部,一端连接于移动小车,移动小车沿立柱的方向移动能够带动四连杆腕臂折叠或伸展;动力组件设置于立柱的顶部,并与移动小车连接,驱动移动小车沿立柱运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四连杆腕臂包括平腕臂、支撑腕臂和连接腕臂。平腕臂包括两个,两个平腕臂的一端连接于移动小车,另一端连接连接腕臂的中部;支撑腕臂的一端连接于立柱的顶部,另一端连接一个平腕臂的中部;连接腕臂竖直设置,连接腕臂的顶部连接承力索,底部连接接触导线。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采用了在支撑架设置第二滑轮,在连接板设置第二滑轨,第二滑轮和第二滑轨卡设于一起,动力组件驱动第二滑轮和第二滑轨相对运动,进而带动连接于连接板的接触网组件运动,接触网组件向靠近或远离装卸线的方向运动实现了接触网线张力的调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触悬挂张力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触悬挂张力调节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接触悬挂装置的布局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接触悬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端部接触悬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固定接触悬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接触悬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导电动触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间接触悬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间接触悬挂装置伸出的状态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间接触悬挂装置收回的状态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端部接触悬挂装置伸出的状态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端部接触悬挂装置收回的状态图。

附图标号:1-端部接触悬挂装置;11-固定接触悬挂组件;12-移动接触悬挂组件;13-门型架;111-固定组件;112-导电静触头;121-移动组件;1211-第一滑轮;1212-第一滑轨;122-接触悬挂张力调节装置;1221-第二滑轮;1222-第二滑轨;1223-张力传感器;123-导电动触头;124-支撑架;125-连接板;2-中间接触悬挂装置;21-立柱;22-移动支撑组件;221-移动小车;222-四连杆腕臂;2221-平腕臂;2222-支撑腕臂;2223-连接腕臂;23-承力索;3-电力机车;31-受电弓;4-接触导线;5-接触悬挂组件;51-支柱绝缘子;52-固定板;53-夹持板;6-动力组件;61-电机;62-主动轮;63-从动轮;64-链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触悬挂张力调节装置,请一并参照说明书附图中图1和图2。

参照图1和图2所示,一种接触悬挂张力调节装置包括动力组件6、第二滑轮1221、第二滑轨1222、张力传感器1223和智能终端。动力组件6和第二滑轮1221均设置于支撑架124;第二滑轨1222设置于连接板125,且与第二滑轮1221卡设于一起,第二滑轮1221能够支撑第二滑轨1222移动;张力传感器1223设置于连接板125的靠近装卸线的一端;张力传感器1223和动力组件6均与智能终端电连接,张力传感器1223能够检测接触导线4和承力索23的张力,并将数据传递给智能终端,智能终端接收并分析数据,向动力组件6发出动作指令。

动力组件6包括电机61、主动轮62、从动轮63和链条64。电机61和主动轮62均设置于支撑架124的远离装卸线的一端,且电机61驱动主动轮62旋转;从动轮63设置于连接板125的靠近装卸线的一端;链条64的两端分别连接主动轮62和支撑架124,并绕设从动轮63,链条64可以选用不锈钢绞线。

接触导线4的微量变化以及温度均能够引起张力的较大变化,因此,需要使接触导线4能够进行张力调节。张力传感器1223能够检测接触导线4和承力索23的张力,并上传给智能终端。根据张力传感器1223测得的实时数据,智能终端对接触悬挂组件5进行调节。

第二滑轮1221设置于支撑架124上,第二滑轨1222设置于连接板125上,第二滑轮1221与第二滑轨1222能够相对移动,以此带动支撑架124和连接板125相对移动。

电机61与主动轮62连接,并驱动主动轮62旋转。电机61和主动轮62设置于支撑架124的一端,从动轮63设置于连接板125的远离主动轮62的一端,链条64一端连接主动轮62,另一端穿过支撑架124,绕设于从动轮63上,端部连接支撑架124。电机61启动,收缩链条64,会带动从动轮63向靠近主动轮62的方向运动,从动轮63固定于连接板125,因此,连接板125能够在第二滑轮1221的支撑下,向远离装卸线的方向运动,进而带动连接于连接板125的接触悬挂组件5向远离装卸线的方向运动,接触悬挂组件5夹持接触导线4,使接触导线4伸展。反之,电机61启动,释放链条64,接触悬挂组件5向靠近装卸线的方向运动,使接触导线4收缩。从而实现接触导线4的张力调节。

在接触悬挂张力调节装置122进行移动时,可将接触导线4的张力调整到标准张力的50%,待移动到位后,调整到标准张力。接触悬挂张力调节装置122既可以使用在直线区段,也可以使用在曲线半径大300米的线路上。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使用接触悬挂张力调节装置122的移动接触悬挂装置,请一并参照说明书附图中图1至图13。

一种移动接触悬挂装置包括两个端部接触悬挂装置1和多个中间接触悬挂装置2。两个端部接触悬挂装置1设置于装卸线的两端;多个中间接触悬挂装置2沿装卸线的方向均匀设置于两个端部接触悬挂装置1之间;端部接触悬挂装置1包括固定接触悬挂组件11、移动接触悬挂组件12和门型架13;固定接触悬挂组件11和移动接触悬挂组件12均连接于门型架13;中间接触悬挂装置2包括立柱21和移动支撑组件22;移动接触悬挂组件12和移动支撑组件22均与接触导线4连接,且移动接触悬挂组件12和移动支撑组件22能够同步运动。

在电气化铁路线路上方必然设置有向机车提供电力的接触导线4,而当接触导线4设置于铁路集装箱码头、装卸货场、检修车库等处,由于车厢上方面的带电的接触导线4,使装卸作业等均有一定的困难,而且也不安全。若采用内燃机车拉载电力机车3不仅效率低,而且影响到达线正常行车,影响铁路货运的快捷流畅。同时,多种型号的内燃机车备件不统一,检修方式不同,会增加检修费用,且内燃机车排放的废气不满足环保要求,柴油费用高于电力机车3的电费,不利于降低成本。

本发明实施例在装卸线的两端设置端部接触悬挂装置1,在装卸线的中部均匀设置多个中间接触悬挂装置2。端部接触悬挂装置1的固定接触悬挂组件11和移动接触悬挂组件12并列设置于门型架13上。移动接触悬挂组件12能够在门型架13上沿垂直于装卸线的方向运动。中间接触悬挂装置2的移动支撑组件22能够与移动接触悬挂组件12同步运动。固定接触悬挂组件11连接线路上的接触导线4,移动接触悬挂组件12和移动支撑组件22共同连接装卸线上的接触导线4。当电力机车3驶入时,移动接触悬挂组件12向靠近固定接触悬挂组件11的方向运动,同时,移动支撑组件22伸出,使装卸线上的接触导线4向靠近装卸线的方向运动。电力机车3的受电弓31由固定接触悬挂组件11的接触导线4平滑过渡到移动接触悬挂组件12和移动支撑组件22的接触导线4,驶进装卸线。当作业需要上方净空时,移动接触悬挂组件12向远离固定接触悬挂组件11的方向运动,移动支撑组件22收回,使接触导线4移动至远离装卸线的一侧。

有效解决了铁路集装箱码头、装卸货场、检修车库等位置作业时需要占用电力机车3上方空间,而无法架设接触导线4的问题,进而实现了电力机车3高效,快捷的运输。

参照图6所示,固定接触悬挂组件11包括固定组件111、导电静触头112、接触悬挂组件5和接触导线4。固定组件111的顶部连接于门型架13的顶部的下端;接触悬挂组件5连接于固定组件111;导电静触头112连接于接触悬挂组件5,且朝向移动接触悬挂组件12的方向;接触悬挂组件5的下端夹持接触导线4。

固定接触悬挂组件11用于夹持电力机车3的非装卸线的接触导线4。固定组件111的顶部连接门型架13,底部连接接触悬挂组件5。固定接触悬挂组件11与移动接触悬挂组件12的底部在同一水平线上,且在装卸线方向上并列设置。当移动接触悬挂组件12伸出时,电力机车3的受电弓31能够从端部固定接触悬挂组件11受电平滑过渡到移动接触悬挂组件12受电。

导电静触头112连接于接触悬挂组件5且面向移动接触悬挂组件12设置,当移动接触悬挂组件12伸出时,移动接触悬挂组件12的导电动触头123能够与固定接触悬挂组件11的导电静触头112卡接在一起,实现固定接触悬挂组件11与移动接触悬挂组件12的电气接通,以使电力机车3从移动接触悬挂组件12的接触导线4上获取电流。

参照图2、图7和图8所示,移动接触悬挂组件12包括移动组件121、接触悬挂张力调节装置122、接触悬挂组件5和导电动触头123。移动组件121与固定接触悬挂组件11并列连接于门型架13的顶端的底部,移动组件121能够沿垂直于装卸线的方向在门型架13上移动;接触悬挂张力调节装置122连接于移动组件121的底部;接触悬挂组件5连接于接触悬挂张力调节装置122,移动接触悬挂组件12的接触悬挂组件5的底部与固定接触悬挂组件11的接触悬挂组件5的底部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且接触悬挂张力调节装置122能够使接触悬挂组件5沿装卸线的方向移动;导电动触头123连接于接触悬挂组件5,且面向固定接触悬挂组件11的方向,能够与导电静触头112卡设于一起。

移动组件121、支撑架124、接触悬挂张力调节装置122、连接板125和接触悬挂组件5在竖直方向上依次连接,且移动组件121的顶部连接于门型架13。移动组件121能够沿垂直于装卸线的方向在门型架13上移动,接触悬挂张力调节装置122能够在支撑架124上沿装卸线的方向运动。进而带动接触悬挂组件5分别垂直或沿装卸线的方向运动。接触悬挂组件5垂直于装卸线的方向运动能够使装卸线上方供电或净空,接触悬挂组件5沿装卸线的方向运动能够调节接触导线4的张力。

参照图12所示,移动接触悬挂组件12处于收回状态,移动接触悬挂组件12连接的装卸线的接触导线4处于远离电力机车3的方向,可以进行装卸货等作业;参照图13所示,移动接触悬挂组件12处于伸出状态,移动接触悬挂组件12连接的装卸线的接触导线4处于靠近电力机车3的方向;可以给电力机车3供电,使其驶入或驶出装卸线。

参照图6所示,接触悬挂组件5包括支柱绝缘子51、固定板52和夹持板53。

支柱绝缘子51包括多个,多个支柱绝缘子51的底部军连接于固定板52,且呈三角形排列,以增强组件的稳定性,同时可以承受接触导线4水平方向的拉力。夹持板53包括多个,多个夹持板53均匀分布于固定板52的底部,用于夹持接触导线4;导电静触头112连接于固定接触悬挂组件11的接触悬挂组件5的固定板52;导电动触头123连接于移动接触悬挂组件12的接触悬挂组件5的固定板52。当移动接触悬挂组件12伸出时,导电动触头123能够与导电静触头112连接在一起,实现固定接触悬挂组件11与移动接触悬挂组件12的电气连通,使电力机车3的受电弓31正常取流且能够平滑过渡。

参照图7所示,具体的,移动组件121包括动力组件6、第一滑轮1211和第一滑轨1212。第一滑轨1212设置于门型架13的顶部的两侧内壁,且垂直于装卸线的延伸方向;第一滑轮1211连接于支撑架124,且第一滑轮1211与第一滑轨1212卡接,第一滑轮1211能够在第一滑轨1212上移动;动力组件6连接于门型架13,且能够驱动第一滑轮1211转动。

参照图9所示,中间接触悬挂装置2包括立柱21、移动支撑组件22和承力索23。移动支撑组件22设置于立柱21,且能够在立柱21上沿立柱21运动;承力索2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连接板125,承力索23的中部连接移动支撑组件22的顶部,用于支撑移动支撑组件22;移动支撑组件22的底部连接接触导线4。

移动支撑组件22连接于立柱21,并能够在立柱21上移动,移动支撑组件22向上运动及伸出,向下运动及收回,进而带动接触导线4及承力索23伸出或收回。

由于装卸线的两端设置的接触悬挂张力调节装置122能够调节接触导线4和承力索23的张力。在移动组件121和移动支撑组22移动的过程中,可以将张力调小,使接触导线4和承力索23处于松弛状态。因此,相邻立柱21之间的跨距可以增大,以节约成本。同时,现有技术中的柔性移动接触网系统采用将接触导线4和承力索23水平移动,因此,只能用于直线段。本实施例提供的移动接触悬挂装置能够连续调节张力,因此能够用于曲线段。

继续参照图9所示,具体的,移动支撑组件22包括移动小车221、四连杆腕臂222和动力组件6。移动小车221卡设于立柱21上,且能够沿立柱21方向移动;四连杆腕臂222的一端连接于立柱21的顶部,一端连接于移动小车221,移动小车221沿立柱21的方向移动能够带动四连杆腕臂222折叠或伸展;动力组件6设置于立柱21的顶部,并与移动小车221连接,驱动移动小车221沿立柱21运动。

动力组件6的电机61和主动轮62设置于立柱21的顶部,且电机61驱动主动轮62旋转。从动轮63设置于立柱21的远离顶部的方向。链条64绕设主动轮62和从动轮63,连接于移动小车221。电机61驱动主动轮62旋转,从动轮63支撑链条64移动,链条64进而带动移动小车221沿立柱21上下移动。

移动小车221具有自锁功能,当移动小车221运动到位后,会进行自锁,保障装置的稳定性。

继续参照图9所示,具体的,四连杆腕臂222包括平腕臂2221、支撑腕臂2222和连接腕臂2223。平腕臂2221包括两个,两个平腕臂2221的一端连接于移动小车221,另一端连接连接腕臂2223的中部;支撑腕臂2222的一端连接于立柱21的顶部,另一端连接一个平腕臂2221的中部;连接腕臂2223竖直设置,连接腕臂2223的顶部连接承力索23,底部连接接触导线4。

平腕臂2221与移动小车221、平腕臂2221与支撑腕臂2222、支撑腕臂2222与立柱21的顶部均转动连接,即能够以连接部位为轴旋转。当移动小车221向上运动时,平腕臂2221逐渐平直,支撑腕臂2222以与立柱21的连接部位为轴顺时针旋转向远离立柱21的方向伸出,进而带动连接腕臂2223向远离立柱21的方向伸出。同理,移动小车221向下运动时,平腕臂2221逐渐竖直,支撑腕臂2222以与立柱21的连接部位为轴逆时针旋转向靠近立柱21的方向收回,进而带动连接腕臂2223向靠近立柱21的方向收回。

连接腕臂2223的底部连接接触导线4,装卸线的接触导线4的两端由移动接触悬挂组件12固定,中间由移动支撑组件22固定。移动接触悬挂组件12和移动支撑组件22的动力组件6必须同步运动,以保障接触导线4和承力索23能够平稳的伸出或收回。

参照图10所示,移动支撑组件22处于伸出状态,移动支撑组件22连接的装卸线的接触导线4和承力索23处于靠近电力机车3的方向,接触导线4可以给电力机车3供电,使其驶入或驶出装卸线;参照图11所示,移动支撑组件22处于收回状态,移动支撑组件22连接的装卸线的接触导线4和承力索23处于远离电力机车3的方向,可以进行装卸作业。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方式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申请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

相关技术
  • 一种接触悬挂张力调节装置及移动接触悬挂装置
  • 接触网附加导线悬挂装置和接触网支柱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2996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