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自加热直饮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42:32


一种自加热直饮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加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加热直饮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季节变化,在寒冷的冬季,我们购买的瓶装水、罐装饮料及食品等,在食用时由于温度较低,容易刺激肠胃产生不适感。但是在户外无火源无电源的环境下,难以对饮料、食品进行加热。使用石灰粉等物质制作的发热包,遇水发生化学反应释放热量,提供了一种新的热源。利用这种热源,技术人员提出了许多种一次性使用的自加热技术方案。

然而现有的自加热技术产品,存在一些技术缺陷如:

第一,现有技术未设计可重复使用的自加热结构,并且无法提供使用者以通常习惯饮用瓶装矿泉水那样,直接倾斜受热饮品容器仰头畅饮的功能。

第二,现有技术多为使用定量的水包与发热包反应,因此液体量较少,往往仅够覆盖发热包,并仅依靠热蒸汽将加热舱中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受热舱,接近热蒸汽的受热舱部分受热尚可,但远离热蒸汽接触面的受热舱其它部分往往接收不到热量,造成受热不均匀问题突出;另一方面,热蒸汽的热传递效率较液体传热显著降低;同时,因为热蒸汽热量传导缓慢,加热舱中热量难以消解,因此将导致加热舱温度非常高,容易烫伤使用者。

第三,每一次加热使用后,实际消耗的反应液数量有限,尚余留许多反应液。现有技术未考虑储存、携带并利用前次加热后剩余反应液,使得户外使用需要携带更多反应液,增加重量负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加热直饮装置,以改善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自加热直饮装置,其包括:罐体,容器体,反应液,热源体,其中罐体通过连接件与容器体对接,以封闭容器体,而罐体的受热部容纳在容器体的内腔中,且罐体的受热部与容器体的内腔之间定义出液体密封空间,其中液体密封空间包括:第一加热区,第二加热区;热源体容纳在液体密封空间第一加热区中;反应液适量填充至液体密封空间第一加热区内,以供与热源体作用,且反应液在罐体的受热部挤压下可在液体密封空间内抬升液面,以进入第二加热区内浸没至少部分罐体的受热部。

在可能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罐体底部设有第一支架,其中第一支架与罐体底部之间间隔出容纳空间,热源体经第一支架承载以收纳在容纳空间内。

在可能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自加热直饮装置,还包括:通气模块,其中通气模块设置在连接件上,并与液体密封空间连通,而通气模块包括:气管,气塞,其中气管穿过连接件与液体密封空间连通,气塞适时封堵气管形成开启/闭合。

在可能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自加热直饮装置,还包括:通气模块,其中通气模块设置在容器体上,并与液体密封空间连通,而通气模块包括:气管,气液分离件,弹性件,封堵板,其中气管与液体密封空间连通,气液分离件设置在气管第一位置处,而气管第二位置处管壁上设有气孔,封堵板通过弹性件与气管连接,以使封堵板在气管第二位置处弹性封闭气孔。

在可能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罐体底部设有第二支架,热源体经第二支架承载,以挂载在罐体底部并位处液体密封空间第一加热区的第一位置处,反应液适量填充至液体密封空间第一加热区内,以供与热源体作用,且当液体密封空间向第一方向倾斜时,第一加热区内的反应液至少部分进入第二加热区内,以促使热源体与反应液脱离接触。

在可能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连接件包括:第一密封单元,第二密封单元,其中第一密封单元设置在容器体第一位置处,第二密封单元设置在罐体第一位置处,通过第一密封单元与第二密封单元配接,以使罐体与容器体对接并封闭液体密封空间,其中第二密封单元设有储液腔,当适量反应液填充至液体密封空间经罐体的受热部挤压后,仅当液体密封空间倾斜时,允许反应液汇入储液腔暂存,使得反应液与通气模块和/或热源体脱离接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自加热直饮装置,其包括:罐体,容器体,反应液,热源体,其中罐体通过连接件与容器体对接,以封闭容器体,而罐体的受热部容纳在容器体的内腔中,且罐体的受热部与容器体的内腔之间定义出液体密封空间,其中罐体的受热部设有热源凹口;而热源体容纳在液体密封空间内并被限制在热源凹口中;反应液适量填充至液体密封空间,以供与热源体作用,且反应液在罐体的受热部挤压下可在液体密封空间内抬升液面,以浸没至少部分罐体的受热部。

在可能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罐体底部设有第一支架,其中热源体经第一支架承载以收纳在热源凹口中。

在可能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自加热直饮装置,还包括:通气模块,其中通气模块设置在连接件上,并与液体密封空间连通,而通气模块包括:气管,气塞,其中气管穿过连接件与液体密封空间连通,气塞适时封堵气管形成开启/闭合。

在可能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自加热直饮装置,还包括:通气模块,其中通气模块设置在容器体上,并与液体密封空间连通,而通气模块包括:气管,气液分离件,弹性件,封堵板,其中气管与液体密封空间连通,气液分离件设置在气管第一位置处,而气管第二位置处管壁上设有气孔,封堵板通过弹性件与气管连接,以使封堵板在气管第二位置处弹性封闭气孔。

在可能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连接件包括:第一密封单元,第二密封单元,其中第一密封单元设置在容器体第一位置处,第二密封单元设置在罐体第一位置处,通过第一密封单元与第二密封单元配接,以使罐体与容器体对接并封闭液体密封空间,其中第二密封单元设有储液腔,当适量反应液填充至液体密封空间经罐体的受热部挤压后,仅当液体密封空间倾斜时,允许反应液汇入储液腔暂存,使得反应液与通气模块和/或热源体脱离接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自加热直饮装置,其包括:罐体,容器体,反应液,热源体,连接件,其中罐体通过连接件与容器体对接,以封闭容器体,其中连接件包括:箍环,弹力伸缩构件,密封件,其中密封件分别在容器体及罐体的连接位配接,弹力伸缩构件分别与容器体及箍环连接,而箍环箍套在罐体上,经弹力伸缩构件收缩促使密封件之间配接形成密封,而罐体的受热部容纳在容器体的内腔中,且罐体的受热部与容器体的内腔之间定义出液体密封空间,其中罐体受热部设有热源凹口;而热源体容纳在液体密封空间内并被限制在热源凹口中;反应液适量填充至液体密封空间,以供与热源体作用,且反应液在罐体的受热部挤压下可在液体密封空间内抬升液面,以浸没至少部分罐体的受热部。

其中,罐体底部设有第一支架,其中热源体经第一支架承载以收纳在热源凹口中。

在可能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自加热直饮装置,还包括:通气模块,其中通气模块设置在容器体上,并与液体密封空间连通,而通气模块包括:气管,气塞,其中气管穿过容器体与液体密封空间连通,气塞适时封堵气管形成开启/闭合。

在可能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自加热直饮装置,还包括:通气模块,其中通气模块设置在容器体上,并与液体密封空间连通,而通气模块包括:气管,气液分离件,弹性件,封堵板,其中气管与液体密封空间连通,气液分离件设置在气管第一位置处,而气管第二位置处管壁上设有气孔,封堵板通过弹性件与气管连接,以使封堵板在气管第二位置处弹性封闭气孔。

通过本发明提供的该自加热直饮装置,至少能够实现以下有益效果:

a)结构上支持增补/替换热源体/反应液以实现重复使用,并且可供使用者以通常习惯饮用瓶装矿泉水那样,直接倾斜受热饮品容器仰头畅饮。

b)罐体的受热部与反应液充分接触,实现更均匀快速地热量传导功效,以解决传统蒸汽传热的低效和不均匀问题。

c)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罐体底部设有第一、二支架,以承载热源体,便于在罐体与容器体分离时,顺势带出热源体并沥除反应液,以避免手部浸入反应液操作,相比现有技术使用上更安全卫生。

d)每次热反应加热后,剩余的反应液可留存在容器体内腔中供重复使用;可以显著减少反应液补给次数和备用携带量,改善户外环境中的使用体验。

可见以上有益效果系统性改进了现有自加热技术在户外应用环境中的使用体验,本案详细结构及其它可能实现的有益效果,将在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中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自加热直饮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自加热直饮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罐体与容器体分离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罐体与容器体对接后包含热源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罐体与容器体对接后填充反应液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自加热直饮装置倾斜饮用状态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自加热直饮装置倾斜饮用状态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自加热直饮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自加热直饮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罐体与容器体分离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罐体与容器体分离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热源体被限制在罐体的热源凹口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自加热直饮装置倾斜饮用状态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自加热直饮装置带有储液腔结构并倾斜饮用状态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的第一、二、三实施例的通气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自加热直饮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自加热直饮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罐体与容器体分离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罐体与容器体对接后包含热源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罐体与容器体对接后填充反应液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自加热直饮装置带有储液腔及第二支架形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罐体1,容器体2,储液腔3,连接件4,热源体5,反应液6,通气模块7,凸台9,第一支架11,液体密封空间21,气管口70,气液分离件75,热源凹口12,受热部13,第二支架14,气管71,弹性件72,封堵板73,气孔74,气塞76,箍环31,弹力伸缩构件32,密封件33,第一加热区211,第二加热区212,第一密封单元41,第二密封单元4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而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布设”、“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结合现有技术来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且图示中的部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是必须的或非必须的,以及上述图示的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其中需要说的是,本实施例下的该热源体5优选采用现有技术材料/结构制成,以形成如化学反应加热或电加热等形式,本实施例中并不做限制。而在优选实施方式中,当该热源体5采用化学反应发热方式时,本实施例下所称的反应液6除充当与热源体5的热反应作用外,还可理解为导热介质,如该热源体5采用生石灰加热包时,该反应液6可设置为水,即该水既可以理解为反应液6,也可以被理解做为导热介质。可见该反应液6与该导热介质可根据该加热反应包的类型而选择相同的物质,因此本实施例中所举例的该反应液6与该导热介质,仅用于区分不同阶段的功能特性,而并未限制其两者必须采用不同物质构成,从而本实施例中所称的反应液6/导热介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施例可能实现的方案而进行互换或等同上的理解,而并不被两者的名称所限制。此外当该热源体5采用电加热方式时,该反应液6也可以被理解为导热介质,以用于传导该热源体5的热量,向与该反应液6接触的物体传递热能。

(一)

请参阅图1至7、图15、图21所示,本发明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自加热直饮装置,其包括:罐体1,容器体2,反应液6,热源体5,其中罐体1通过连接件4与容器体2对接,以封闭容器体2,而该罐体1中盛有饮料,且该饮料至少部分容纳在罐体1的受热部13中,其中该罐体1的受热部13容纳在容器体2的内腔中,且罐体1的受热部13与容器体2的内腔之间定义出液体密封空间21,其中液体密封空间21包括:第一加热区211,第二加热区212;热源体5容纳在液体密封空间21第一加热区211中;反应液6适量填充至液体密封空间21第一加热区211内,以供与热源体5作用,且反应液6在罐体1的受热部13挤压下可在液体密封空间21内抬升液面,以进入第二加热区212内浸没至少部分罐体1的受热部13。

其中本实施例下,该连接件4包括:第一密封单元41,第二密封单元42,该第一密封单元41设置在容器体2第一位置处,第二密封单元42设置在罐体1第一位置处,通过第一密封单元41与第二密封单元42配接,以使罐体1与容器体2对接并封闭液体密封空间21,其中本实施例下,该第一密封单元41与第二密封单元42如图1至图7所示,采用螺纹配接方式形成密封,但本实施例并未进行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本实施例的结构下,还有其它现有结构的连接方式可进行替换,如采用卡扣连接结构,剪刀形夹箍连接结构等,因此任何可应用于本案结构的现有连接方式,皆在本实施例的揭露范围。

具体来说,如图1至图7所示,本方案巧妙的设计了该罐体1的受热部13的形状、体积及该容器体2内腔容积的尺寸,从而使得该罐体1于容器体2对接后,可使该罐体1的受热部13悬浮于容器体2内腔中,籍此定义出一个预设容积尺寸的液体密封空间21,从而在该容器体2内腔中被填充适量反应液6后,通过该罐体1的受热部13对该反应液6的挤压,理论上可以使得反应液6填满该液体密封空间21,以供罐体1的受热部13与反应液6充分接触,实现更均匀快速地热量传导功效,以解决传统蒸汽传热的低效和不均匀问题,籍此提高加热效果,并均匀导热,避免单个位置或方向上热量过大等问题出现,由此还能避免容器体2某点过热烫手的问题产生,籍此通过上述结构,当需要饮用罐体1内的饮料时,即便倾斜该液体密封空间21,也不会有反应液6洒出,从而避免反应液6的流失,以供重复使用;籍此显著减少反应液6补给次数和备用携带量,改善户外环境中的使用体验,且安全卫生,以此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此外为了更好的提示反应液6的填充量,以达到上述适量的效果,可在该容器体2内腔中设置提示水位标记,以供使用者适量填充。

值得一提的是,该液体密封空间21的第二加热区212的尺寸优选设计呈小于该热源体5的体积形态,使得该液体密封空间21倾斜/晃动时,也可限制该热源体5进入第二加热区212中,籍此限制该热源体5的活动范围,从而避开该容器体2的通常手握位置,且该容器体2的底部尺寸可进行加厚,籍此便可更进一步防止在自加热反应持续状态下,接触容器体2会烫手的问题,从而改善自加热直饮装置饮用时的使用体验。

其中在优选实施方式中,该罐体1底部设有第一支架11,其中第一支架11与罐体1底部之间间隔出容纳空间,热源体5经第一支架11承载以收纳在容纳空间内,其中在本实施例下,该第一支架11呈滤网状,籍此便于在罐体1与容器体2分离时,顺势带出热源体5并沥除反应液6,以避免手部浸入反应液6操作,相比现有技术使用上更安全卫生。

此外,在采用化学反应的热源体5与反应液6进行热反应时,会在该液体密封空间21内产生压力,而该压力一方面可能造成安全隐患,另一方面还会破坏密封性,同时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在于,该内压积聚后,可能会挤压该罐体1的受热部13,从而导致喝水时会被呛到。

从而为了便于控制该液体密封空间21的内压,在优选实施方式中,该自加热直饮装置,还包括:通气模块7,其中该通气模块7设置在连接件4上,如图1至图7所示,优选设置在该第二密封单元42上,并与液体密封空间21连通,而通气模块7包括:气管71,气塞76,其中气管71穿过第二密封单元42与液体密封空间21连通,气塞76适时封堵气管71形成开启/闭合。籍此通过该通气模块7可以更有效和便捷的控制该液体密封空间21中的内压,从而提高产品安全性、可靠性,并便于饮用时防止呛水。

此外为了实现控制该液体密封空间21的内压,随压力波动而自动释压,并能减少反应液6的流失,在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15所示,该通气模块7优选设置在容器体2上,并与液体密封空间21连通,其中该通气模块7包括:气管71,气液分离件75,弹性件72,封堵板73,其中气管71设置在容器体2上并与液体密封空间21连通,气液分离件75设置在气管71第一位置处,而气管71第二位置处管壁上设有气孔74,封堵板73通过弹性件72与气管71连接,以使封堵板73在气管71第二位置处弹性封闭气孔74。

籍此当该液体密封空间21的内压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撑走封堵板73,以释放气压,而一旦该液体密封空间21内压稳定在预设范围时,则该封堵板73会被弹性件72带动归位,则可起到密闭该液体密封空间21的功能,同时防止内部液体渗出,便于携带。值得一提的是,该液体密封空间21的内压控制可根据调节该弹性件72的弹力来进行设置。从而当该液体密封空间21内压超越该弹性件72的预设弹力阈值时,即可推动封堵板73形成排压,籍此实现自动泄压效果,以提高使用的便利性及安全性。

其中该气液分离件75在本实施例下,优选采用气体容易穿透而液体不易穿透的材料或结构制作,比如毛细管阵列、疏水海绵等制成,籍此滞留水份排走内压。从而通过该气液分离件75,可在有效释放内压的同时锁住部分反应液6的流失,以避免频繁补充反应液6,提高使用的便利性。

其中为了以另一种角度,解决因内压积聚后,可能会挤压该罐体1的受热部13,导致喝水被呛的问题,如图21所示,本实施例下,该罐体1底部设有第二支架14,热源体5经第二支架14承载,以挂载在罐体1底部并位处液体密封空间21第一加热区211的第一位置处,反应液6适量填充至液体密封空间21第一加热区211内,以供与热源体5作用,并经罐体1的受热部13挤压以充斥液体密封空间21后,当液体密封空间21向第一方向倾斜时,第一加热区211内的反应液6至少部分进入第二加热区212内,以促使热源体5与反应液6脱离接触。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的构思在于暂时停止热源体5与反应液6的热反应,籍此来遏制内压的继续产生,为此需要该液体密封空间21朝向预定的方向倾斜才能生效,因此在实际使用中,可在该罐体1或容器体2上标示标记,以便指导饮用者根据此方向饮用,便可使得该热源体5与反应液6暂时脱离。从而当该罐体1开盖后罐体1即便有留存的内压也会被瞬间释放,而不再会增加,此时使用者饮用时,就不会再发生内压挤压罐体1的问题,籍此避免呛水。

此外,为了解决在饮用时,经液体密封空间21的倾斜,可能造成部分反应液6灌入通气模块7的气管71中的问题,如图21所示,本实施例中该连接件4的第二密封单元42设有储液腔3,当适量反应液6填充至液体密封空间21,经罐体1的受热部13挤压后,该适量的反应液6并不会进入该储液腔3,而其液面仅在该气管口70下部。仅当液体密封空间21倾斜时,才允许部分反应液6汇入储液腔3暂存,籍此避免反应液6液面在液体密封空间21倾斜时高于气管口70处,以灌入通气模块7并从气管71流出。

而另一方面,通过调整该液体密封空间21的容积及该储液腔3的容积,来配合适量的反应液6,还可在该液体密封空间21倾斜时,通过该储液腔3来汇聚大量的反应液6,使得反应液6与通气模块7及热源体5同时脱离接触,从而即可避免内压增加造成呛水或烫嘴,又可避免通气模块7漏水,可谓一举两得。

(二)

请参阅图8至图1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自加热直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容器体2,反应液6,热源体5,其中罐体1通过连接件4与容器体2对接,以封闭容器体2,而该罐体1中盛有饮料,且该饮料至少部分容纳在罐体1的受热部13中,其中罐体1的受热部13容纳在容器体2的内腔中,且罐体1的受热部13与容器体2的内腔之间定义出液体密封空间21,其中罐体1的受热部13设有热源凹口12;而热源体5容纳在液体密封空间21内并被限制在热源凹口12中。

其中液体密封空间21包括:第一加热区211,第二加热区212;热源体5所处液体密封空间21第一加热区211中;反应液6适量填充至液体密封空间21第一加热区211内,以供与热源体5作用,且反应液6在罐体1的受热部13挤压下可在液体密封空间21内抬升液面,以进入第二加热区212内浸没至少部分罐体1的受热部13。

其中本实施例下,该连接件4包括:第一密封单元41,第二密封单元42,该第一密封单元41设置在容器体2第一位置处,第二密封单元42设置在罐体1第一位置处,通过第一密封单元41与第二密封单元42配接,以使罐体1与容器体2对接并封闭液体密封空间21,其中本实施例下,该第一密封单元41与第二密封单元42如图8至图15所示,采用螺纹配接方式形成密封,但本实施例并未进行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本实施例的结构下,还有其它现有结构的连接方式可进行替换,如采用卡扣连接结构,剪刀形夹箍连接结构等,因此任何可应用于本案结构的现有连接方式,皆在本实施例的揭露范围。

具体来说,如图8至图15所示,本方案巧妙的设计了该罐体1的受热部13的形状、体积及该容器体2内腔容积的尺寸,从而使得该罐体1于容器体2对接后,可使该罐体1的受热部13悬浮于容器体2内腔中,籍此定义出一个预设容积尺寸的液体密封空间21,从而在该容器体2内腔中被填充适量反应液6后,通过该罐体1的受热部13对该反应液6的挤压,理论上可以使得反应液6填满该液体密封空间21,以供罐体1的受热部13与反应液6充分接触。此外由于本实施例中该罐体1的受热部13设有热源凹口12,使得反应液6可以与该受热部13更大面积的接触,同时滞留在其中的热源体5,也可以经受热源凹口12为中心向外辐射传导热源,进而利于均匀快速地实现加热效果,以解决传统蒸汽传热的低效和不均匀问题,避免单个位置或方向上热量过大等问题出现,由此还能避免容器体2某点过热烫手的问题产生。

籍此通过上述结构,当需要饮用罐体1内的饮料时,即便倾斜该液体密封空间21,也不会有反应液6洒出,从而避免反应液6的流失,以供重复使用;籍此显著减少反应液6补给次数和备用携带量,改善户外环境中的使用体验,且安全卫生,以此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此外为了更好的提示反应液6的填充量,以达到上述适量的效果,可在该容器体2内腔中设置提示水位标记,以供使用者适量填充。

其中在优选实施方式中,该罐体1底部设有第一支架11,其中热源体5经第一支架11承载以收纳在热源凹口12中。其中在本实施例下,该第一支架11呈滤网状,籍此便于在罐体1与容器体2分离时,顺势带出热源体5并沥除反应液6,以避免手部浸入反应液6操作,相比现有技术使用上更安全卫生。

此外,在采用化学反应的热源体5与反应液6进行热反应时,会在该液体密封空间21内产生压力,而该压力一方面可能造成安全隐患,另一方面还会破坏密封性,同时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在于,该内压积聚后,可能会挤压该罐体1的受热部13,从而导致喝水时会被呛到。

从而为了便于控制该液体密封空间21的内压,在优选实施方式中,该自加热直饮装置,还包括:通气模块7,其中该通气模块7设置在连接件4上,参考图1至图7所示,优选设置在该第二密封单元42上,并与液体密封空间21连通,而通气模块7包括:气管71,气塞76,其中气管71穿过第二密封单元42与液体密封空间21连通,气塞76适时封堵气管71形成开启/闭合。籍此通过该通气模块7可以更有效和便捷的控制该液体密封空间21中的内压,从而提高产品安全性、可靠性,并便于饮用时防止呛水。

此外为了实现控制该液体密封空间21的内压,随压力波动而自动释压,并能减少反应液6的流失,在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15所示,该通气模块7优选设置在容器体2上,并与液体密封空间21连通,其中该通气模块7包括:气管71,气液分离件75,弹性件72,封堵板73,其中气管71设置在容器体2上并与液体密封空间21连通,气液分离件75设置在气管71第一位置处,而气管71第二位置处管壁上设有气孔74,封堵板73通过弹性件72与气管71连接,以使封堵板73在气管71第二位置处弹性封闭气孔74。

籍此当该液体密封空间21的内压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撑走封堵板73,以释放气压,而一旦该液体密封空间21内压稳定在预设范围时,则该封堵板73会被弹性件72带动归位,则可起到密闭该液体密封空间21的功能,同时防止内部液体渗出,便于携带。值得一提的是,该液体密封空间21的内压控制可根据调节该弹性件72的弹力来进行设置。从而当该液体密封空间21内压超越该弹性件72的预设弹力阈值时,即可推动封堵板73形成排压,籍此实现自动泄压效果,以提高使用的便利性及安全性。

其中该气液分离件75在本实施例下,优选采用气体容易穿透而液体不易穿透的材料或结构制作,比如毛细管阵列、疏水海绵等制成,籍此滞留水份排走内压。从而通过该气液分离件75,可在有效释放内压的同时锁住部分反应液6的流失,以避免频繁补充反应液6,提高使用的便利性。

此外,为了解决在饮用时,经液体密封空间21的倾斜,可能造成部分反应液6灌入通气模块7的气管71中的问题,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该连接件4的第二密封单元42设有储液腔3,当适量反应液6填充至液体密封空间21,经罐体1的受热部13挤压后,该适量的反应液6并不会进入该储液腔3,而其液面仅在该气管口70下部。仅当液体密封空间21倾斜时,才允许部分反应液6汇入储液腔3暂存,籍此避免反应液6液面在液体密封空间21倾斜时高于气管口70处,以灌入通气模块7并从气管71流出。

而另一方面,通过调整该液体密封空间21的容积及该储液腔3的容积,来配合适量的反应液6,还可在该液体密封空间21倾斜时,通过该储液腔3来汇聚大量的反应液6,使得反应液6与通气模块7及热源体5同时脱离接触,从而即可避免内压增加造成呛水或烫嘴,又可避免通气模块7漏水,可谓一举两得。

(三)

请参阅图16至图20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自加热直饮装置,其包括:罐体1,容器体2,反应液6,热源体5,连接件4,其中罐体1通过连接件4与容器体2对接,以封闭容器体2,而该罐体1中盛有饮料,且该饮料至少部分容纳在罐体1的受热部13中,其中连接件4包括:箍环31,弹力伸缩构件32,密封件33,其中密封件33分别在容器体2及罐体1的连接位配接,弹力伸缩构件32分别与容器体2及箍环31连接,而箍环31箍套在罐体1上,经弹力伸缩构件32收缩促使密封件33之间配接形成密封,而罐体1的受热部13容纳在容器体2的内腔中,且罐体1的受热部13与容器体2的内腔之间定义出液体密封空间21,其中罐体1受热部13设有热源凹口12;而热源体5容纳在液体密封空间21内并被限制在热源凹口12中。

其中液体密封空间21包括:第一加热区211,第二加热区212;热源体5所处液体密封空间21第一加热区211中;反应液6适量填充至液体密封空间21第一加热区211内,以供与热源体5作用,且反应液6在罐体1的受热部13挤压下可在液体密封空间21内抬升液面,以进入第二加热区212内浸没至少部分罐体1的受热部13。

其中本实施例下,密封件33包括:第一密封单元41,第二密封单元42,其中第一密封单元41设置在容器体2第一位置处,第二密封单元42设置在罐体1第一位置处,通过箍环31与弹力伸缩构件32的缩紧弹性,使得第一密封单元41与第二密封单元42可牢固贴合配接,以使罐体1与容器体2对接并封闭液体密封空间21,其中本实施例下,该第一密封单元41与第二密封单元42如图16至图20所示,采用卡扣配接方式形成密封,但本实施例并未进行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本实施例的结构下,还有其它现有结构的连接方式可进行替换,如采用螺纹连接结构,剪刀形夹箍连接结构等,因此任何可应用于本案结构的现有连接方式,皆在本实施例的揭露范围。

具体来说,如图16至图20所示,本方案巧妙的设计了该罐体1的受热部13的形状、体积及该容器体2内腔容积的尺寸,从而使得该罐体1于容器体2对接后,可使该罐体1的受热部13悬浮于容器体2内腔中,籍此定义出一个预设容积尺寸的液体密封空间21,从而在该容器体2内腔中被填充适量反应液6后,通过该罐体1的受热部13对该反应液6的挤压,理论上可以使得反应液6填满该液体密封空间21,以供罐体1的受热部13与反应液6充分接触。此外由于本实施例中该罐体1的受热部13设有热源凹口12,使得反应液6可以与该受热部13更大面积的接触,同时滞留在其中的热源体5,也可以经受热源凹口12为中心向外辐射传导热源,进而利于均匀快速地实现加热效果,以解决传统蒸汽传热的低效和不均匀问题,避免单个位置或方向上热量过大等问题出现,由此还能避免容器体2某点过热烫手的问题产生。

籍此通过上述结构,当需要饮用罐体1内的饮料时,即便倾斜该液体密封空间21,也不会有反应液6洒出,从而避免反应液6的流失,以供重复使用;籍此显著减少反应液6补给次数和备用携带量,改善户外环境中的使用体验,且安全卫生,以此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此外为了更好的提示反应液6的填充量,以达到上述适量的效果,可在该容器体2内腔中设置提示水位标记,以供使用者适量填充。

其中在优选实施方式中,该罐体1底部设有第一支架11,其中热源体5经第一支架11承载以收纳在热源凹口12中。其中在本实施例下,该第一支架11呈滤网状,籍此便于在罐体1与容器体2分离时,顺势带出热源体5并沥除反应液6,以避免手部浸入反应液6操作,相比现有技术使用上更安全卫生。

此外,在采用化学反应的热源体5与反应液6进行热反应时,会在该液体密封空间21内产生压力,而该压力一方面可能造成安全隐患,另一方面还会破坏密封性,同时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在于,该内压积聚后,可能会挤压该罐体1的受热部13,从而导致喝水时会被呛到。

从而为了便于控制该液体密封空间21的内压,在优选实施方式中,该自加热直饮装置,还包括:通气模块7,其中该通气模块7设置在容器体2上,如图16至图20所示,并与液体密封空间21连通,其中通气模块7包括:气管71,气塞76,其中气管71穿过容器体2与液体密封空间21连通,气塞76适时封堵气管71形成开启/闭合。籍此通过该通气模块7可以更有效和便捷的控制该液体密封空间21中的内压,从而提高产品安全性、可靠性,并便于饮用时防止呛水。

此外为了实现控制该液体密封空间21的内压,随压力波动而自动释压,并能减少反应液6的流失,在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15所示,该通气模块7优选设置在容器体2上,并与液体密封空间21连通,其中该通气模块7包括:气管71,气液分离件75,弹性件72,封堵板73,其中气管71设置在容器体2上并与液体密封空间21连通,气液分离件75设置在气管71第一位置处,而气管71第二位置处管壁上设有气孔74,封堵板73通过弹性件72与气管71连接,以使封堵板73在气管71第二位置处弹性封闭气孔74。

籍此当该液体密封空间21的内压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撑走封堵板73,以释放气压,而一旦该液体密封空间21内压稳定在预设范围时,则该封堵板73会被弹性件72带动归位,则可起到密闭该液体密封空间21的功能,同时防止内部液体渗出,便于携带。值得一提的是,该液体密封空间21的内压控制可根据调节该弹性件72的弹力来进行设置。从而当该液体密封空间21内压超越该弹性件72的预设弹力阈值时,即可推动封堵板73形成排压,籍此实现自动泄压效果,以提高使用的便利性及安全性。

其中该气液分离件75在本实施例下,优选采用气体容易穿透而液体不易穿透的材料或结构制作,比如毛细管阵列、疏水海绵等制成,籍此滞留水份排走内压。从而通过该气液分离件75,可在有效释放内压的同时锁住部分反应液6的流失,以避免频繁补充反应液6,提高使用的便利性。

此外为了提高该罐体1与该容器体2连接的稳定性,其中该容器体2内腔底部还设有凸台9,该凸台9用于与伸入容器体2内腔中的该罐体1的受热部13底部相抵,以在该连接件4的压紧下,稳定该罐体1所处该容器体2内腔中的位置,同时该凸台9分布于该容器体2内腔的底部,因此凸台9之间间隔区域可允许反应液6流动,而不会妨碍热传导,籍此形成稳定的固定效果,避免户外使用时的摇晃翻转,造成罐体1与容器体2的连接错位,使得反应液6外泄的问题。

综上所述,通过本发明提供的该自加热直饮装置,能够从结构上支持增补/替换热源体5/反应液6以实现重复使用,并且可供使用者以通常习惯饮用瓶装矿泉水那样,直接倾斜受热饮品容器仰头畅饮。同时还能实现更均匀快速地热量传导功效,以解决传统蒸汽传热的低效和不均匀问题。此外每次热反应加热后,剩余的反应液6还可留存在容器体2内腔中供重复使用;可以显著减少反应液6补给次数和备用携带量,改善户外环境中的使用体验。籍此系统性改进了现有自加热技术在户外应用环境中的使用体验。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实施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

相关技术
  • 一种便于清理加热水箱残渣的直饮水机加热水箱
  • 一种带有快速加热装置的无热胆管线直饮机的控制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3027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