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承载组件及干燥设备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44:10


承载组件及干燥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面板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承载组件及干燥设备。

背景技术

在显示面板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将基板放置在干燥设备中进行干燥,以保证显示面板的制造质量。而在基板的干燥工艺中,如何保证基板受力均匀是实现显示面板制造质量提升的重要步骤。

现有的干燥设备内部通常采用的承载组件包括多个支撑板,并且多个支撑板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支撑基板的支撑脚。现有的承载组件通过交替使用多个支撑板,使基板在干燥过程中受力均匀。但是,现有承载组件中的支撑板和支撑脚通常采用一体化设计,只有当待承载的基板尺寸与承载组件相匹配时,才能实现基板的受力均匀,而针对其他尺寸的基板,现有的承载组件无法保证待承载基板受力均匀。

因此,亟需一种承载组件及干燥设备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承载组件及干燥设备,以改善现有承载组件无法根据基板尺寸变化实现基板受力均匀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承载组件,包括:并列设置的多个第一支撑板;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上并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支撑脚,所述第一支撑脚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以及多个第二支撑脚,所述第二支撑脚与所述第一支撑板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脚和所述第二支撑脚用于支撑目标构件。

在本申请的承载组件中,任一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脚之间至少设有一个所述第二支撑脚。

在本申请的承载组件中,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沟槽,所述第二支撑脚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沟槽内。

在本申请的承载组件中,所述第二支撑脚包括支撑部和底座,所述底座安装于所述第一沟槽内。

在本申请的承载组件中,所述底座的纵截面最大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沟槽的开口宽度。

在本申请的承载组件中,所述承载组件还包括多个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脚通过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一沟槽活动连接。

在本申请的承载组件中,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有多个第一开口,所述第二支撑脚的底座安装于所述第一开口内。

在本申请的承载组件中,所述第二支撑脚的底座磁吸安装于所述第一开口内。

在本申请的承载组件中,所述第一沟槽位于任一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支撑脚的连线上,且所述第一沟槽的长度等于任一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支撑脚的间距。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干燥设备,其包括上述所述的承载组件。

有益效果:本申请通过提出一种承载组件及干燥设备,所述承载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板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的第一支撑脚,所述承载组件还包括第二支撑脚,所述第二支撑脚与所述第一支撑板活动连接,因此,所述承载组件可根据目标构件的大小灵活调整所述第二支撑脚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位置,使目标构件受力均匀,提升产品生产良率;另一方面,由于所述第二支撑脚可以根据目标构件的大小调整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的位置,因此,减少了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一支撑脚为了适应目标构件大小重新加工更改相对位置的成本,提高了产品制程中承载组件的灵活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承载组件的第一种俯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承载组件的第二种俯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承载组件的第三种俯视图。

图4为图2沿AA方向的第一种剖面图。

图5为图2沿AA方向的第二种剖面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承载组件的第四种俯视图。

图7为图6沿AB方向的一种剖面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承载组件的第五种俯视图。

图9为图8沿AC方向的一种剖面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承载组件的第六种俯视图。

图11为图10沿AD方向的一种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由于现有的干燥设备内部通常采用的承载组件包括多个支撑板和设置在多个支撑板上的多个用于支撑基板的支撑脚,并且支撑板和支撑脚通常采用一体化设计,因此,现有的承载组件只适用于支撑生产制程中常规的基板尺寸,而针对其他尺寸的基板,现有的承载组件无法保证待承载基板的受力均匀。本申请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了下列技术方案:

请参阅图1至图1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承载组件100,所述承载组件100包括并列设置的多个第一支撑板101;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01上并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支撑脚102,所述第一支撑脚102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01固定连接;以及多个第二支撑脚105,所述第二支撑脚105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01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脚102和所述第二支撑脚105用于支撑目标构件200。

本申请通过提出一种承载组件100及干燥设备,所述承载组件100包括第一支撑板101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板101上的第一支撑脚102,所述承载组件100还包括第二支撑脚105,所述第二支撑脚105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01活动连接,因此,所述承载组件100可根据目标构件200的大小灵活调整所述第二支撑脚105在所述第一支撑板101的位置,使目标构件200受力均匀,提升产品生产良率;另一方面,由于所述第二支撑脚105可以根据目标构件200的大小调整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101上的位置,因此,减少了所述第一支撑板101和所述第一支撑脚102为了适应目标构件200大小重新加工更改相对位置的成本,提高了面板制程中承载组件100的灵活度。

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请参阅图1,所述承载组件100包括并列设置的多个第一支撑板101;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01上并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支撑脚102,所述第一支撑脚102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01固定连接;以及多个第二支撑脚105,所述第二支撑脚105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01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脚102和所述第二支撑脚105用于支撑目标构件200。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承载组件100适用于涂布机减压干燥设备,也适用于其他具有承载组件100的干燥设备,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目标构件200可以为玻璃基板,也可以是显示面板制程中其他放进干燥设备中需要支撑的物件,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承载组件100包括多个第一支撑板101,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板101并列设置构成所述承载组件100,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板101之间可以交替使用;所述第一支撑板101间隔设置多个第一支撑脚102,并且每个所述第一支撑脚102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101上。在干燥过程中,所述第一支撑脚102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101上,且所述第一支撑脚102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01,所述第一支撑脚102会直接接触到所述目标构件200,所述第一支撑脚102随着所述第一支撑板101有规律的交替使用,可以使所述目标构件200在干燥过程中受力均匀。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脚102为顶端圆角化的立方体结构,并且所述第一支撑脚102的顶端材料包括塑料或其他软质材料,比如聚醚酮,可以减小所述第一支撑脚102对所述目标构件200的损伤。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承载组件100还包括多个第二支撑脚105,每个所述第二支撑脚105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01进行活动连接,具体的,由于所述目标构件200的大小不同,在所述第一支撑板101上固定设置的所述第一支撑脚102无法根据所述目标构件200的大小随机调整其在所述第一支撑板101上的分布密度,因此,设置所述第二支撑脚105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01进行活动连接,可以根据实际支撑的所述目标构件200的大小随机调整所述第二支撑脚105在所述第一支撑板101的分布密度,即根据需要调整所述第二支撑脚105在任一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支撑脚102之间的放置密度,以保证所述目标构件200受力均匀,提高面板生产质量。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脚102与所述第二支撑脚105的高度相同,任一所述第一支撑脚102以及任一所述第二支撑脚105与所述目标构件200的接触面积相同,以使位于相同所述第一支撑板101上的所述第一支撑脚102与所述第二支撑脚105同时支撑所述目标构件200,保证任一所述第一支撑脚102与任一所述第二支撑脚105受到的所述目标构件200压力相同,从而使所述目标构件200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板101的一侧受力均匀。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脚105为顶端圆角化的立方体结构,并且所述第二支撑脚105的顶端材料包括塑料或其他软质材料,比如聚醚酮,可以减小所述第二支撑脚105直接接触所述目标构件200造成的损伤。

在一种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第一支撑板101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脚102之间至少设有一个所述第二支撑脚105。具体的,当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板101上的所述第一支撑脚102无法根据所述目标构件200的大小,改变多个所述第一支撑脚102的相对位置时,通过在所述第一支撑板101上活动设置所述第二支撑脚105,从而使所述目标构件200受力均匀;另外,如果所述第二支撑脚105设置在任一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脚102之间,使所述目标构件200在两个所述第一支撑脚102之间的部分也能够被支撑,从而使所述目标构件200的各部分受力均匀,避免了两个所述第一支撑脚102之间的部分所述目标构件200由于长期没有支撑而出现凹陷的现象;可根据目标构件200的支撑需要,调整所述第二支撑脚105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支撑脚102之间的密度,提高所述目标构件200的受力均匀度。

请参阅图1、图2至图5,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支撑板101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沟槽103,所述第二支撑脚105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沟槽103内。

在一种实施例中,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支撑板101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沟槽103,所述第二支撑脚105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沟槽103内。具体的,所述第一支撑脚102在所述第一支撑板101上沿第一方向一字型固定设置,所述第一方向即为任一所述第一支撑板101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沟槽103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101上,与所述第一支撑脚102并列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101上;所述第一沟槽103可以沿所述第一方向在所述第一支撑板101上设置成一条状沟槽;所述第一沟槽103也可以沿所述第一方向在所述第一支撑板101上设置成两个条状沟槽,且所述第一支撑脚102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沟槽103之间;所述第一沟槽103也可以沿所述第一方向在所述第一支撑板101上设置成分段式的多个沟槽,每段沟槽的长度等于任一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支撑脚102的间距。在所述第一支撑板101上预先设置所述第一沟槽103,使所述第二支撑脚105通过与所述一沟槽103活动连接,实现任一两个所述第一支撑脚102之间的所述第二支撑脚105分布密度的灵活调整,提高了所述承载组件100与所述目标构件200之间的适配度。

在一种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至图5,所述第二支撑脚105包括支撑部1051和底座1053,所述底座1053安装于所述第一沟槽103内。具体的,所述第二支撑脚105包括支撑部1051,连接部1052以及底座1053,所述连接部1052连接所述支撑部1051与所述底座1053;根据所述目标构件200的大小,调整所述第二支撑脚105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101的位置,即调整底座1053在所述第一沟槽103内的位置,使所述第二支撑脚105可根据支撑的所述目标构件200大小灵活调整所述承载组件100上的支撑脚的分布密度,保障所述承载组件100对所述目标构件200的支撑质量。

在一种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至图5,所述底座1053的纵截面最大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沟槽103的开口宽度,即所述底座1053包括弹性材料,所述第二支撑脚105嵌入至所述第一沟槽103内,所述第二支撑脚105与所述第一沟槽103滑动连接。具体的,所述底座1053采用弹性材料制备,且所述底座1053的纵截面最大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沟槽103的开口宽度,以使所述底座1053嵌入至所述第一沟槽103内后可以在所述第一沟槽103内滑动,且不易从所述第一沟槽103内滑出,不仅使所述第二支撑脚105能够在所述第一沟槽103内随意滑动,根据所述目标构件200的大小设置所述第二支撑脚105在所述第一沟槽103内的分布密度以及位置,使所述目标构件200在干燥过程中受力均匀;而且由于所述底座1053的纵截面最大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沟槽103的开口宽度,使得所述第二支撑脚105在支撑所述目标构件200时不易发生倾倒,提高所述第二支撑脚105的稳固性,保障所述目标构件200在干燥过程中的稳固性。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脚105的所述底座1053与所述第一沟槽103的纵横截面形状形同,并且所述底座1053的纵横截面最大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沟槽103的纵横截面最大宽度,使得所述底座1053能够完全嵌入所述第一沟槽103内形成嵌入结构,保障了所述底座1053与所述第一沟槽103的相对稳固性。所述底座1053与所述第一沟槽103的具体形状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请参阅图1、图6和图7,所述承载组件还包括多个第二支撑板104,所述第二支撑脚105通过所述第二支撑板104与所述第一沟槽103活动连接。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板101设置分段式的所述第一沟槽103,根据所述目标构件200的大小,使所述第二支撑板104嵌入至所述目标构件200下方对应的所述第一沟槽103内,所述第二支撑脚105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104上用于支撑所述目标构件200;所述第二支撑板104上设有凹槽或开口,所述第二支撑脚105通过所述凹槽或开口与第二支撑板104活动连接。将所述第二支撑脚105与所述第二支撑板104连接,由于所述第二支撑板104是分段式支撑板,因此,所述第二支撑板104设置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脚105的所述凹槽或开口工艺更加简单。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板101上设置有条状所述第一沟槽103,所述第一沟槽103与所述第一支撑脚102沿所述第一方向并列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101上,所述第一支撑板101上还设有所述第二支撑板104,所述第二支撑板104嵌入至所述第一沟槽103内,所述第二支撑板104可以在所述第一沟槽103内滑动,根据所述目标构件200的大小,滑动调整所述第二支撑板104在所述第一沟槽103内的位置,因为所述第二支撑脚105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104上,因此可以通过所述第二支撑板104在所述第一沟槽103内的滑动,从而使所述第二支撑脚105与所述第一沟槽103发生相对位置改变,从而使所述第一支撑板101上的支撑脚的分布密度以及位置发生改变,能够更好地支撑所述目标构件200,使其受力均匀,不易出现表面涂布不均匀或其他由受力不均匀造成的现象。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板104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沟槽103的数量。具体的,与所述第二支撑板104活动连接的所述第一沟槽103可以为一条状沟槽,此时所述第二支撑板104与所述第一沟槽103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沟槽103也可是两个并列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101上的条状沟槽,且所述第一支撑脚102位于两个条状所述第一沟槽103之间,此时所述第二支撑板104与所述第一沟槽103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沟槽103也可是分段式凹槽,此时所述第二支撑板104与所述第一沟槽103的数量相等,所述第二支撑板104与所述第一沟槽103一一相嵌连接。

在一种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图9,所述第二支撑板104上设有多个第一开口1041,所述第二支撑脚105的底座安装于所述第一开口1041内。具体的,所述第二支撑板104上设有多个第一开口1041,所述第二支撑脚105的底座1053嵌入至所述第一开口1041内,并且所述第一开口1041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支撑脚105的数量,可根据所述目标构件200的大小,选择嵌入至第一开口1041内的所述第二支撑脚105的数量,从而调整所述第二支撑脚105在所述第二支撑板104上的分布密度,使所述目标构件200受力更均匀。第二支撑板104上设置的所述第一开口1041的数量根据所述第二支撑板104的大小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制。所述第一开口1041的形状与所述第二支撑脚105的底座1053形状相对应,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脚105的底座1053磁吸安装于所述第一开口1041内,即所述第二支撑脚105包括底座1053,所述底座1053位于所述第一开口1041内,所述第二支撑脚105通过所述底座1053磁吸在所述第二支撑板104上。具体的,所述第二支撑板104的材料包括不锈钢,所述第二支撑板104设有多个所述第一开口1041,所述底座1053磁吸在所述第一开口1041内,从而使得所述第二支撑脚105稳固在所述第二支撑板104内,使得所述第二支撑脚105在支撑所述目标构件200时不易倾倒,增强了所述目标构件200在干燥过程中的稳定性;另外,为了保证所述目标构件200受力均匀,所述第二支撑脚105可以选择性地磁吸在所述第一开口1041内,从而改变所述第二支撑脚105在所述第二支撑板104上的分布密度,提高所述承载组件100支撑所述目标构件200的灵活度。

请参阅图1、图4至图5和图9至图10,所述第一沟槽103位于任一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支撑脚102的连线上,且所述第一沟槽103的长度等于任一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支撑脚102的间距。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板101上沿所述第一方向设有所述第一沟槽103,且所述第一沟槽103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支撑脚102之间,一所述第一沟槽103内嵌入一所述第二支撑脚105,所述第二支撑脚105在所述第一沟槽103内滑动,在支撑所述目标构件200时,通过改变所述第二支撑脚105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支撑脚102之间的位置,实现所述目标构件200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支撑脚102之间的部分能够被交替支撑,防止所述目标构件200由于长期没有被支撑的部分相对于有被支撑的部分存在凹陷现象。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沟槽103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支撑脚102之间,一所述第一沟槽103内嵌入多个所述第二支撑脚105,多个所述第二支撑脚105在一所述第一沟槽103内滑动连接,从而改变多个所述第二支撑脚105的相对位置,改变任一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支撑脚105的间距;可根据所述目标构件200的大小,设置嵌入至任一所述第一沟槽103的所述第二支撑脚105的数量,嵌入的所述第二支撑脚105的数量越多,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支撑脚102之间的所述第二支撑脚105对应支撑的所述目标构件200的部分受力越均匀,所述第二支撑脚105的具有设置数量根据面板制程需要做调整,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沟槽103内嵌入所述第二支撑板104,所述第二支撑板104上设有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脚105的多个开口1041,所述第二支撑脚105的底座嵌入至所述开口1041内,使所述第二支撑脚105支撑所述目标构件200时不易发生倾倒;另外,在支撑所述目标构件200时,所述第二支撑脚105可直接嵌入在所述第一沟槽103内,根据所述目标构件200的大小随时移动所述第二支撑脚105;所述第二支撑脚105也可嵌入所述第二支撑板104的开口1041内,由于所述第二支撑板104可从所述第一沟槽103拆卸,方便设置开口,同时所述开口1041将所述第二支撑脚105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板104上,所述第二支撑脚105的稳固性更好,因此,可根据具体面板制程需要,将所述第二支撑脚105与所述第一沟槽103直接连接,或者通过所述第二支撑板104与所述第一沟槽103连接,亦或是同时设置两种连接方式,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干燥设备,所述干燥设备包括上述所述的承载组件100。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承载组件及干燥设备,所述承载组件包括并列设置的多个第一支撑板,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上并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支撑脚,所述第一支撑脚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以及多个第二支撑脚,所述第二支撑脚与所述第一支撑板活动连接;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用于支撑目标构件。本申请通过提出一种承载组件及干燥设备,所述承载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板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的第一支撑脚,所述承载组件还包括第二支撑脚,所述第二支撑脚与所述第一支撑板活动连接,因此,所述承载组件可根据目标构件的大小灵活调整所述第二支撑脚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位置,使目标构件受力均匀,提升产品生产良率;另一方面,由于所述第二支撑脚可以根据目标构件的大小调整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的位置,因此,减少了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一支撑脚为了适应目标构件大小重新加工更改相对位置的成本,提高了产品制程中承载组件的灵活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承载组件及干燥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相关技术
  • 承载组件及干燥设备
  • 用于灯的承载组件和包括承载组件的实用型灯组件
技术分类

06120113036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