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复合滤波器装置以及带通滤波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45:49


复合滤波器装置以及带通滤波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滤波器装置以及带通滤波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无线通信机等中,使用具备使给定频带的信号通过的带通滤波器等各种滤波器的复合滤波器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作为具有3个以上的弹性波滤波器的多工器,通过减少在各弹性波滤波器和连接天线元件的天线端子之间的布线与接地之间产生的电容,从而降低各弹性波滤波器的通带内的插入损耗的技术。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489294号公报

然而,在引用文献1的技术中,有为了实现希望的电感而需要根据需要使构成电感器的布线电极增长的情况。于是,认为起因于由布线电极引起的杂散电容的产生,通带中的插入损耗恶化。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实现希望的电感的同时,抑制滤波器的通带中的插入损耗的复合滤波器装置以及带通滤波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的复合滤波器装置具备:连接部,与公共端子连接;第1滤波器,配置在连接部与第1端子之间;第2滤波器,配置在连接部与第2端子之间;第1电感器,串联地连接在第2滤波器与连接部之间,包括在给定方向上卷绕的第1布线电极,并形成于多层基板的内部的层;和第2电感器,串联地连接在公共端子与连接部之间,包括在给定方向上卷绕的第2布线电极,并形成于多层基板的内部的层,第1布线电极以及第2布线电极配置为在俯视多层基板的情况下至少一部分重叠。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在实现希望的电感的同时,抑制滤波器的通带中的插入损耗的复合滤波器装置以及带通滤波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通信装置的结构例的图。

图2是示出俯视多层基板的第1层的情况下的该实施方式涉及的复合滤波器装置的布线电极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3是示出俯视多层基板的第2层的情况下的该实施方式涉及的复合滤波器装置的布线电极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4是示出俯视多层基板的第3层的情况下的该实施方式涉及的复合滤波器装置的布线电极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5是示出配置在第1层的电感器的布线电极与配置在第2层的电感器L2的布线电极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6是示出配置在第2层的电感器的布线电极与配置在第3层的电感器的布线电极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7是示出实施例1以及比较例1中的带阻滤波器的通过特性的模拟结果的图。

图8是示出阻带附近的频带中的实施例1以及比较例1中的带阻滤波器的通过特性的模拟结果的图。

图9是示出实施例1以及比较例1中的带通滤波器的通过特性的模拟结果的图。

图10是示出通带附近的频带中的实施例1以及比较例1的带通滤波器的通过特性的模拟结果的图。

图11是示出在实施例1以及比较例1中频率为600MHz~1000MHz时的从公共端子T0观察的复合滤波器装置的阻抗特性的史密斯圆图。

图12是示出在实施例1以及比较例1中频率为1700MHz~2700MHz时的从公共端子T0观察的复合滤波器装置的阻抗特性的史密斯圆图。

图13是示出在实施例1以及比较例1中频率为3300MHz~4200MHz时的从公共端子T0观察的复合滤波器装置的阻抗特性的史密斯圆图。

图14是示出在实施例1以及比较例1中频率为600MHz~1000MHz时的从第2端子T2观察的带阻滤波器的阻抗特性的史密斯圆图。

图15是示出在实施例1以及比较例1中频率为1700MHz~2700MHz时的从第2端子T2观察的带阻滤波器的阻抗特性的史密斯圆图。

图16是示出在实施例1以及比较例1中频率为3300MHz~4200MHz时的从第2端子T2观察的带阻滤波器的阻抗特性的史密斯圆图。

图17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带通滤波器的结构的图。

图18是示出构成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带通滤波器的布线电极的配置的图。

图19是示出构成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带通滤波器的布线电极的配置的图。

图20是示出构成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带通滤波器的布线电极的配置的图。

图21是针对第2实施方式示出配置在第1层的电感器的布线电极与配置在第3层的电感器的布线电极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22是针对第2实施方式示出配置在第2层的电感器的布线电极与配置在第3层的电感器的布线电极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23是示出通带附近的频带中的实施例2以及比较例2中的带通滤波器的通过特性的模拟结果的图。

图24是示出实施例2以及比较例2中的带通滤波器的通过特性的模拟结果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通信装置;

2:带通滤波器;

10:天线;

12:复合滤波器装置;

14:带通滤波器;

18:带阻滤波器;

102:连接点;

110:第1层;

112、114、116:布线电极;

120:第2层;

122、124、126:布线电极;

130:第3层;

132、134、136:布线电极;

202:接触点;

210:第1层;

212、214:布线电极;

220:第2层;

222:布线电极;

230:第3层;

232:布线电极;

L1~L6:电感器;

P11~P13:并联臂谐振器;

P31~P33:并联臂谐振器;

S11~S17:串联臂谐振器;

S21~S23:谐振器;

S31~S34:串联臂谐振器;

T0:公共端子;

T1:第1端子;

T2:第2端子;

T3:输入端子;

T4:输出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适宜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各图中,标注有相同的附图标记的部分具有相同或同样的结构。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通信装置1的结构例的图。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通信装置1例如搭载于便携式电话等移动体通信机,进行信号的发送以及接收。

如图1所示,通信装置1主要具备天线10和复合滤波器装置12。天线10和复合滤波器装置12经由公共端子T0而连接。

天线10在与基站之间进行无线频率(RF:Radio Frequency)信号的发送以及接收,或接收来自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卫星的信号。

复合滤波器装置12具有基于频率来区分从天线10发送的发送信号以及天线10所接收的接收信号的功能。复合滤波器装置12主要包括带通滤波器14(第1滤波器)、带阻滤波器18(第2滤波器)、电感器L1(第1电感器)和电感器L2(第2电感器)。连接点102(连接部)经由电感器L2与公共端子T0连接。带通滤波器14配置在连接点102与第1端子T1之间,带阻滤波器18配置在连接点102与第2端子T2之间。另外,带阻滤波器18经由电感器L1与连接点102连接。带通滤波器14是使给定频率的信号通过,并使该给定频率以外的频率的信号衰减的滤波器。带阻滤波器18是使给定频率的信号衰减,并使该给定频率以外的信号通过的滤波器。带阻滤波器18例如也可以是阻带比较窄的陷波滤波器。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带通滤波器14使其通过的频带的通带与作为带阻滤波器18使其衰减的频带的阻带重叠。例如,在从天线10接收的各种信号中提取了GPS的接收信号的情况下,带通滤波器14的通带以及带阻滤波器18的阻带被设定为成为GPS的接收信号的频率。由此,GPS的接收信号通过带通滤波器14,并且其以外的接收信号通过带阻滤波器18。像这样,如果利用复合滤波器装置12,则能够从各种频率的信号中提取特定的频率的信号。另外,提取的信号的种类不限定于GPS。

更详细地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复合滤波器装置12的结构进行说明。带通滤波器14从第1端子T1输出从天线10经由公共端子T0以及连接点102而被供给的接收信号。带阻滤波器18从第2端子T2输出从天线10经由公共端子T0以及连接点102而被供给的接收信号。在本实施方式中,带通滤波器14使接收信号通过,但也可以取而代之使发送信号通过,或除此之外还使发送信号通过。

带通滤波器14是多个谐振器配置在串联臂以及并联臂的梯型滤波器。具体地,带通滤波器14主要具备7个串联臂谐振器S11~S17、3个并联臂谐振器P11~P13和电感器L3。串联臂谐振器、并联臂谐振器以及电感器的数量分别是一个例子,不限定于此。

串联臂谐振器S11~S17以及并联臂谐振器P11~P13的元件没有特别限定,但例如也可以是声表面波(SAW:Surface Acoustic Wave)滤波器、压电薄膜谐振器等滤波器、或体声波(BAW:Bulk Acoustic Wave)滤波器等。在以下说明的谐振器S21~S23、串联臂谐振器S31~S34、并联臂谐振器P31~P33中也是同样的。

7个串联臂谐振器S11~S17在将连接点102和第1端子T1相连的串联臂中,以离连接点102从近到远的顺序分别串联连接。3个并联臂谐振器P11~P13以离连接点102从近到远的顺序分别并联地连接为从串联臂分支。在3个并联臂谐振器P11~P13中,一端分别与串联臂谐振器S14和串联臂谐振器S15的连接点、串联臂谐振器S15和串联臂谐振器S16的连接点、串联臂谐振器S16和串联臂谐振器S17的连接点连接,并在另一端被供给基准电位(例如接地电位)。

电感器L3在串联臂谐振器S17与第1端子T1之间,与串联臂谐振器S17串联连接。

带阻滤波器18是多个谐振器串联地连接的结构。具体地,带阻滤波器18具备3个谐振器S21~S23和电感器L4。谐振器以及电感器的数量是一个例子,不限定于此。

谐振器S21~S23在将连接点102和第2端子T2相连的线路中,以离连接点102从近到远的顺序相邻地串联连接。电感器L4的一端与谐振器S22和谐振器S23的连接点连接,并在另一端被供给基准电位(例如接地电位)。

电感器L1(第1电感器)在连接点102与谐振器S21之间,与连接点102串联地连接。此外,电感器L2(第2电感器)在公共端子T0与连接点102之间,与连接点102串联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带通滤波器14的通带及其带宽与带阻滤波器18的阻带及其带宽大致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复合滤波器装置12中,连接各种谐振器的布线电极以及形成电感器的布线电极配置在具有层叠构造的多层基板的内部的层。参照图2~图4,主要对构成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感器L1~L3的布线电极的配置详细地进行说明。图2~图4是示出俯视多层基板的情况下的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复合滤波器装置12的布线电极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2所示的第1层110、图3所示的第2层120以及图4所示的第3层130在设从纸面的背面朝向表面的方向为上方向时,从上方依次层叠。另外,虽然图示省略,但在比第1层110更靠上侧以及第3层130的下侧,层叠有与第1层110或第3层130相邻的层。

如图2所示,在第1层110配置有布线电极112、布线电极114(第1布线电极)以及布线电极116。在此,布线电极114构成电感器L1的一部分。此外,布线电极116构成电感器L3的一部分。布线电极112的端子C1与配置在第1层110的上侧的层的与串联臂谐振器S11连接的布线电极连接。此外,布线电极114的端子E1与配置在第1层110的上侧的层的与谐振器S21连接的布线电极连接。进一步地,布线电极116的端子F1与配置在第1层110的上侧的层的与谐振器S22以及S23连接的布线电极连接。在此,与谐振器S22以及S23连接的该布线电极被接地。

如图3所示,在第2层120配置有布线电极122(第2布线电极)、布线电极124以及布线电极126。布线电极122构成电感器L2的一部分。此外,布线电极126构成电感器L3的一部分。布线电极122的端子C2与第1层110的布线电极112具备的端子C1连接。此外,布线电极124的端子D2与第1层110的布线电极114具备的端子D1连接。此外,布线电极126的端子G2与第1层110的布线电极116具备的端子G1连接。

如图4所示,在第3层130配置有布线电极132、布线电极134(第1布线电极)以及布线电极136。布线电极134构成电感器L1的一部分。此外,布线电极136构成电感器L3的一部分。布线电极132的端子A2与第2层120的布线电极122具备的端子A1连接。进一步地,布线电极132的端子A2与配置在第3层130的下侧的层的与公共端子T0连接的布线电极连接。此外,布线电极134的端子B2与第2层120的布线电极122具备的端子B1连接。因此,电感器L1以及电感器L2通过端子B1以及端子B2连接。

布线电极134的端子D3与第2层120的布线电极124具备的端子D2连接。此外,如上述那样,第2层120的布线电极124与第1层110的布线电极114连接。因此,第3层130的布线电极134经由第2层120的布线电极124,与第1层110的布线电极114连接。第2层120被第1层110以及第3层130夹着。构成电感器L2的一部分的第2层120的布线电极122被构成电感器L1的第1层110的布线电极114以及第3层130的布线电极134夹着。

布线电极136的端子H2与第2层120的布线电极126具备的端子H1连接。此外,如上述那样,布线电极126与第1层110的布线电极116连接。由此,第1层110的布线电极116、第2层120的布线电极126以及第3层130的布线电极136成为一体,构成电感器L3的一部分。第3层130的布线电极136具备的端子I1与配置在第3层130的下侧的层的被接地的布线电极连接。

接下来,参照图5以及图6,对构成电感器L1的一部分的布线电极114以及布线电极134与构成电感器L2的一部分的布线电极122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图5是示出配置在第1层110的电感器L1的布线电极114与配置在第2层120的电感器L2的布线电极122的位置关系的图。图6是示出配置在第2层120的电感器L2的布线电极122与配置在第3层130的电感器L1的布线电极134的位置关系的图。

在图5中,用实线的箭头示出电感器L1的布线电极114中的电流的朝向,用虚线的箭头示出电感器L2的布线电极122中的电流的朝向。在布线电极114以及布线电极122中,电流的朝向均成为逆时针的朝向。即,布线电极114以及布线电极122被卷绕的方向相同。此外,电感器L1的布线电极114以及电感器L2的布线电极122被配置为一部分重叠。在重叠的部分,布线电极114和布线电极122中的电流的朝向大致相同。因此,在布线电极114和布线电极122中产生的磁场彼此互相加强,布线电极114和布线电极122电磁耦合。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有布线电极114的第1层110和配置有布线电极122的第2层120相邻。因此,布线电极114和布线电极122能够更强地电磁耦合。

在图6中,用虚线的箭头示出电感器L2的布线电极122中的电流的朝向,用实线的箭头示出电感器L1的布线电极134中的电流的朝向。在布线电极122以及布线电极134中,电流的朝向均成为逆时针的朝向,布线电极122以及布线电极134被卷绕的方向相同。此外,电感器L2的布线电极122以及电感器L1的布线电极134被配置为一部分重叠。进一步地,在重叠的部分,布线电极122和布线电极134中的电流的朝向大致相同。因此,在布线电极122和布线电极134中产生的磁场彼此互相加强,布线电极122和布线电极134电磁耦合。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有布线电极122的第2层120与配置有布线电极134的第3层130相邻。因此,布线电极122和布线电极134能够更强地电磁耦合。

图7以及图8是示出实施例1以及比较例1中的带阻滤波器的通过特性的模拟结果的图。实施例1涉及的复合滤波器装置是参照图1~图6而说明的复合滤波器装置12。另一方面,关于比较例1涉及的复合滤波器装置,对应于电感器L1的电感器的布线电极与对应于电感器L2的布线电极构成为位于分离的位置,使得不重叠。即,在比较例1中,对应于电感器L1和电感器L2的2个电感器不电磁耦合。另外,所谓带阻滤波器的通过特性,是除带阻滤波器18之外,还包括电感器L1(在比较例1中,对应于电感器L1的电感器)的结构的通过特性。

在图7中,示出了0MHz~6000MHz的频带中的带阻滤波器的通过特性。用实线示出实施例1的模拟结果,用虚线示出比较例1的模拟结果。另外,在图8~图10中也同样地,用实线示出实施例1的模拟结果,用虚线示出比较例1的模拟结果。分别是,图7所示的LB(LowBand,低频段)对应于600~1000MHz,MB(Middle Band,中频段)对应于1700~2000MHz,HB(High Band,高频段)对应于2000~2700MHz,UHB(Ultra High Band,超高频段)对应于3300~4200MHz的频带。如果参照图7,则可知在包括UHB的约3000MHz以上的频带中,插入损耗被抑制。

在实施例1中,如上述的那样,电感器L1和电感器L2电磁耦合。因此,在实施例1中,与电感器L1和电感器L2不电磁耦合的比较例1相比,能够通过更短的布线电极来实现希望的电感。通过使布线电极缩短,能够降低杂散电容,提高电感器的自谐振频率。与杂散电容串联连接的电感器作为低通滤波器而起作用,因而如果自谐振频率变高,则截止频率也变高。因此,通过降低杂散电容,能够在实现希望的电感的同时,降低带阻滤波器中的包括UHB的高频频带的插入损耗。

图8是示出实施例1以及比较例1中的阻带附近的频带中的通过特性的模拟结果的图。在实施例1中,与比较例1同样地,可知阻带的信号被适当地衰减。像这样,在实施例1中,能够在发挥带阻滤波器的使信号衰减的功能的同时,改善高频频带中的插入损耗。

图9是示出实施例1以及比较例1中的带通滤波器的通过特性的模拟结果的图。此外,图10是示出通带附近的频带中的实施例1以及比较例1的带通滤波器的通过特性的模拟结果的图。如图9以及图10所示,在实施例1以及比较例1中,在带通滤波器的通过特性上没有大的差异,并且能够适当地使通带的信号通过。像这样,在实施例1中,能够在维持带通滤波器的特性的同时,降低带阻滤波器中的高频频带的插入损耗。

接下来,参照图11~图16,对实施例1以及比较例1中的带阻滤波器的阻抗特性进行说明。另外,在此,所谓带阻滤波器的阻抗特性,是指除带阻滤波器18之外,还包括电感器L1(在比较例1中,对应于电感器L1的电感器)以及电感器L2(在比较例1中,对应于电感器L2的电感器)的结构的阻抗特性。图11~图13是示出实施例1以及比较例1中的从公共端子T0观察的复合滤波器装置12的阻抗特性的史密斯圆图。此外,图14~图16是示出实施例1以及比较例1中的从第2端子T2观察的带阻滤波器的阻抗特性的史密斯圆图。更详细地,在图11以及图14中,示出了LB的频带中的史密斯圆图,在图12以及图15中,示出了MB以及HB的频带中的史密斯圆图,在图13以及图16中,示出了UHB的频带中的史密斯圆图。在所有图中,都针对实施例1用实线示出阻抗特性,针对比较例1用虚线示出阻抗特性。如果参照图11、图12、图14以及图15,则可知在LB、MB以及HB的频带中,在实施例1以及比较例1中,在阻抗特性上没有大的差异。

另一方面,如果参照图13以及图16,则可知在实施例1中,与比较例1相比,阻抗在50Ω的附近收敛,与50Ω比较匹配。这是因为,如上述那样,电感器L1和电感器L2电磁耦合,能够使为了实现希望的电感所需要的布线电极的长度缩短,能够抑制杂散电容的产生。像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在包括UHB的高频频带中,使阻抗匹配,并使通带中的插入损耗提高。

[第2实施方式]

在第2实施方式中,省略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共同的事项的描述,仅对不同点进行说明。

图17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带通滤波器2的结构的图。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带通滤波器2具备配置在将输入端子T3和输出端子T4连接的串联臂的多个串联臂谐振器、和配置在并联臂的多个并联臂谐振器。更详细地,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带通滤波器2具备4个串联臂谐振器S31~S34、3个并联臂谐振器P31~P33、电感器L5(第3电感器)和电感器L6(第4电感器)。4个串联臂谐振器S31~S34从输入端子T3起依次配置在将输入端子T3和输出端子T4连接的串联臂。此外,3个并联臂谐振器P31~P33配置在分别的并联臂,并被供给基准电位(例如接地电位)。另外,带通滤波器2具备的串联臂谐振器、并联臂谐振器以及电感器的数量是一个例子,不限定于此。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感器L5与输入端子T3串联连接。此外,电感器L6与串联臂谐振器S31并联地连接。构成电感器L5以及电感器L6的一部分的布线电极等的各种布线电极配置在具有层叠构造的多层基板的内部的层。图18~图20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带通滤波器2具备的布线电极的配置的图。在图18~图20中,如果设从纸面的背面朝向表面的朝向为上方向,则从上方依次层叠有图18所示的第1层210、图19所示的第2层220以及图20所示的第3层230。另外,在第1层210的上侧以及第3层230的下侧,配置有与第1层210或第3层230相邻的层。

在图18所示的第1层210中,配置有布线电极212以及布线电极214(第4布线电极)。布线电极214构成了电感器L6的一部分。布线电极212的端子W1与配置在第1层210的上侧的层的与输入端子T3连接的布线电极连接。此外,布线电极214的端子Y1与配置在第1层210的上侧的层的与图17所示的接触点202连接的布线电极连接。

在图19所示的第2层220中,配置有布线电极222(第4布线电极)。布线电极222构成电感器L6的一部分。布线电极222的端子W2与第1层210的布线电极212具备的端子W1连接。此外,布线电极222的端子X2与第1层210的布线电极214具备的端子X1连接。像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层210的布线电极214以及第2层220的布线电极222成为一体,构成电感器L6的一部分。

在图20所示的第3层230,配置有布线电极232(第3布线电极)。布线电极232构成电感器L5的一部分。布线电极232的端子V2与第2层220的布线电极222具备的端子V1连接。因此,电感器L5和电感器L6通过端子V1以及端子V2连接。此外,第3层230的布线电极232的端子U1与配置在第3层230的下侧的层的与输入端子T3连接的布线电极连接。

参照图21以及图22,对电感器L5的布线电极与电感器L6的布线电极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图21是示出配置在第1层210的电感器L6的布线电极214和配置在第3层230的电感器L5的布线电极232的俯视多层基板的情况下的位置关系的图。在图21中,实线的箭头示出了流经布线电极214的电流的朝向。此外,虚线的箭头示出了流经布线电极232的电流的朝向。在布线电极214以及布线电极232中,电流的朝向均为顺时针的方向。因此,布线电极214被卷绕的方向与布线电极232被卷绕的方向一致。

此外,布线电极214以及布线电极232被配置为一部分重叠。进一步地,在重叠的部分,流经布线电极214的电流的朝向与流经布线电极232的朝向的方向大体一致。因此,布线电极214与布线电极232较强地电磁耦合。

图22是示出配置在第2层220的电感器L6的布线电极222和配置在第3层230的电感器L5的布线电极232的俯视多层基板的情况下的位置关系的图。在图22中,实线的箭头示出了流经布线电极222的电流的朝向。此外,虚线的箭头示出了流经布线电极232的电流的朝向。在布线电极222以及布线电极232中,电流的朝向均为顺时针的方向。因此,布线电极222被卷绕的方向与布线电极232被卷绕的方向一致。

此外,布线电极222以及布线电极232一部分重叠。进一步地,在重叠的部分,流经布线电极222的电流的朝向与流经布线电极232的朝向的方向一致。因此,布线电极222和布线电极232较强地电磁耦合。

图23以及图24是示出实施例2以及比较例2的带通滤波器的通过特性的模拟结果的图。实施例2的带通滤波器是参照图17~图22而说明的带通滤波器2。另一方面,比较例2的带通滤波器构成为电感器L5具备的布线电极与电感器L6具备的布线电极不重叠。因此,在比较例2中,对应于电感器L5以及电感器L6的2个电感器不电磁耦合。

如图23所示,在通带中,在实施例2中与比较例2相比,抑制了高频侧的插入损耗。在实施例2中,电感器L5和电感器L6较强地电磁耦合。因此,能够降低为了实现希望的电感所需要的布线电极的长度,能够抑制杂散电容的产生。其结果被认为是电感器的自谐振频率变高,通带中的通过特性提高。

如图24所示,在实施例2以及比较例2中,在通带的外侧的频带中在带通滤波器的通过特性上没有大的差异,并适当地使通带的信号通过。另外,1900MHz程度的极为衰减极。

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用于使本发明的理解变得容易,并非用于对本发明进行限定和解释。实施方式具备的各要素及其配置、材料、条件、形状、尺寸等不限定于所例示的,能够进行适当变更。此外,能够对不同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结构彼此部分地进行置换或组合。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俯视的情况下互相重叠的2个布线电极分别配置在相邻的层。不限于此,在俯视的情况下互相重叠的2个布线电极也可以不配置在相邻的层。

此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构成电感器L2的一部分的布线电极122被构成电感器L1的布线电极114以及布线电极134夹着。不限于此,构成电感器L1的至少一部分的布线电极也可以被构成电感器L2的至少一部分的布线电极夹着。此外,在实施方式2涉及的带通滤波器中,构成电感器L5的至少一部分的布线电极也可以被构成电感器L6的至少一部分的布线电极夹着。或者,构成电感器L6的至少一部分的布线电极也可以被构成电感器L5的至少一部分的布线电极夹着。

此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电感器L1串联地连接在带阻滤波器18与连接点102之间。不限于此,具有在俯视多层基板的情况下至少一部分与电感器L2的布线电极重叠的布线电极的电感器(即,相当于电感器L1的电感器)也可以串联地连接在带阻滤波器18以外的滤波器(例如,带通滤波器14)与连接点102之间。在该情况下,电感器L1也可以不串联地连接在带阻滤波器18与连接点102之间。

此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电感器L6与最靠近输入端子T3的串联臂谐振器S31并联地连接。不限于此,具有在俯视多层基板的情况下至少一部分与电感器L5的布线电极重叠的布线电极的电感器(即,相当于电感器L6的电感器)也可以与带通滤波器具备的任一串联臂谐振器并联地连接。

相关技术
  • 层叠体、红外线吸收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带通滤波器形成用套组、及图像显示装置
  • 带通滤波器及具备该带通滤波器的高频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3043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