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上下出风的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52:33


一种上下出风的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上下出风的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空调采用单风道出风结构上进风、下出风的方式存在冷气吹头,且在竖直方向上送风范围较小,均会导致舒适度较差;通过设计上下出风的空调器,下出风口有两个导风板,上出风口有一个导风板,可以实现上下出风切换。但是由于设置上风道而导致空调的尺寸(尤其是厚度方向的尺寸)大大增加,导致空调体积过大,占用空间大,结构不紧凑。并且上下出风空调出风口开在空调上端,导致上出风的时候,风道较长,转弯较大,导致风量损失较大。且其所使用的零件较多,成本高,效率低。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无法同时解决制冷制热的送风范围较小、和风量损失大以及结构尺寸大等技术问题,因此本公开研究设计出一种上下出风的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因此,本公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无法同时解决制冷制热的送风范围较小、和风量损失大以及结构尺寸大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上下出风的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上下出风的空调室内机,其包括:

风叶、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经过换热后的气流能够被控制从所述上出风口吹出、或从所述下出风口吹出,且所述上出风口设置于所述风叶的下方,所述下出风口设置于所述上出风口的下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面板体,所述上出风口设置在所述面板体上,所述下出风口设置在所述面板体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出风口的最上端的高度低于所述风叶的最下端的高度;和/或,所述上出风口处设置有上出风口格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内部设置有上风道和风道切换机构,所述上风道一端与所述上出风口连通,所述风道切换机构能够运动至所述上风道中而关闭所述上风道或运动至所述下出风口处而关闭所述下出风口,当所述风道切换机构运动至关闭所述上风道时气流只能从所述下出风口中吹出,当所述风道切换机构运动至关闭所述下出风口时气流只能从所述上出风口中吹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下风道,所述风叶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下风道中,所述风叶吹出的气流能够进入所述下风道中,所述下风道能与所述下出风口连通或与所述上风道连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风道切换机构运动至关闭所述上风道时所述下风道与所述下出风口连通,使得气流只从所述下出风口中吹出;当所述风道切换机构运动至关闭所述下出风口时所述下风道与所述上风道连通,使得气流只能从所述上出风口中吹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风道切换机构包括运动部件和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驱动所述运动部件平动和/或转动,通过所述运动部件平动和/或转动而封闭所述上风道或封闭所述下出风口。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运动部件为运动挡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上风道内壁和上风道外壁,所述上风道内壁和所述上风道外壁之间形成所述上风道,所述上风道内壁位于所述上风道外壁的上方,且所述上风道内壁的一端延伸至所述上出风口的上端,所述上风道外壁的一端延伸至所述上出风口的下端,所述上风道外壁的另一端延伸至与所述下出风口相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上下出风的空调室内机包括面板体时,所述上风道内壁和所述上风道外壁均设置于所述面板体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上风道内壁和导风部件,所述上风道内壁和所述导风部件之间形成所述上风道,所述上风道内壁位于所述导风部件的上方,且所述上风道内壁的一端延伸至所述上出风口的上端,所述导风部件位于所述上出风口的下端,且所述导风部件能够运动以打开所述下出风口或封闭所述下出风口。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上下出风的空调室内机包括面板体时,所述上风道内壁和所述导风部件均设置于所述面板体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风部件为导风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风道切换机构运动至关闭所述上风道、且同时所述导风部件运动至打开所述下出风口时,所述下出风口被打开,使得通过所述风叶吹出的气流经由所述下出风口吹出。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如前任一项所述的上下出风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其包括:

检测步骤,用于检测空调室内机的运行模式;

控制步骤,根据不同的运行模式控制空调室内机进行上出风、下出风或关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步骤中,当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时,控制所述上出风口打开、同时下出风口关闭,从所述上出风口进行上出风;当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时,控制所述下出风口打开、同时上出风口关闭,从所述下出风口进行下出风;当空调室内机需要关机时,控制所述上出风口关闭、同时下出风口关闭,空调室内机不出风。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包括风道切换机构时:

所述控制步骤中,当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时,控制所述风道切换机构运动至关闭下出风口,打开所述上出风口,控制气流从所述上出风口进行上出风;当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时,控制所述风道切换机构运动至关闭上出风口,打开所述下出风口,控制气流从所述下出风口进行下出风。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包括导风部件时:

所述控制步骤中,当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时,控制所述导风部件运动至关闭下出风口;当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时,控制所述导风部件运动至打开所述下出风口,控制气流从所述下出风口进行下出风。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前任一项所述的上下出风的空调室内机。

本公开提供的一种上下出风的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公开通过开设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能够控制进行上出风或下出风,尤其是在制冷模式下控制进行上出风,形成淋浴式送风,增大室内的制冷吹风空间,在制热模式下控制进行下出风,形成地毯式送风,有效增大室内的制热吹风空间,能够增大室内制冷或制热的出风范围,增强舒适度,并且有效避免风直吹人;同时由于上出风口位于风叶的下方(即设置在空调中间偏下的位置),能够有效减小上风道的长度,减小转弯,从而减少了风量的损失,并且由于减小了上风道的长度能够有效地减小了空调室内机在厚度方向的尺寸,使得空调体积不至于过大,从而有效的减小了占用空间,使得结构更为紧凑,成本大为降低;并且由于上出风口开在空调中间偏下的位置,通过上风道引导风向上出,避免风直吹人,使人的体验感更好。

2.本公开通过风道切换机构的运动能够有效地实现上出风或者下出风之间的切换;通过上风道内壁和上风道外壁能够共同形成上风道的结构;通过上风道内壁和导风部件不仅能够形成上风道的结构,通过导风部件的运动还能够打开下出风口,使得通过风道切换机构和导风部件一同组合作用实现上下出风的控制作用;本公开通过在上出风口处设置的格栅结构,不仅可以保证风道向上出风,还可以减少一个上导风板的结构,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1的空调室内机的关机状态的内部结构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1的空调室内机在上出风制冷状态的内部结构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1的空调室内机在下出风制热状态的内部结构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2的空调室内机的关机状态的内部结构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2的空调室内机在上出风制冷状态的内部结构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2的空调室内机在下出风制热状态的内部结构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风叶;11、上出风口;12、下出风口;2、面板体;3、上风道;4、风道切换机构;5、上出风口格栅;6、下风道;71、上风道内壁;72、上风道外壁;73、导风部件;8、换热器;9、底壳。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6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上下出风的空调室内机,其包括:

风叶1、上出风口11和下出风口12,经过换热后的气流能够被控制从所述上出风口11吹出、或从所述下出风口12吹出,且所述上出风口11设置于所述风叶1的下方,所述下出风口12设置于所述上出风口11的下方。

本公开通过开设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能够控制进行上出风或下出风,尤其是在制冷模式下控制进行上出风,形成淋浴式送风,增大室内的制冷吹风空间,在制热模式下控制进行下出风,形成地毯式送风,有效增大室内的制热吹风空间,能够增大室内制冷或制热的出风范围,增强舒适度,并且有效避免风直吹人;同时由于上出风口位于风叶的下方(即设置在空调中间偏下的位置),能够有效减小上风道的长度,减小转弯,从而减少了风量的损失,并且由于减小了上风道的长度能够有效地减小了空调室内机在厚度方向的尺寸,使得空调体积不至于过大,从而有效的减小了占用空间,使得结构更为紧凑,成本大为降低;并且由于上出风口开在空调中间偏下的位置,通过上风道引导风向上出,避免风直吹人,使人的体验感更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面板体2,所述上出风口11设置在所述面板体2上,所述下出风口12设置在所述面板体2上。这是本公开的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的优选设置位置,即设置在面板体上,能够从正面低于风机的下方位置向上出风,以及从底部向上出风。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出风口11的最上端的高度低于所述风叶1的最下端的高度;和/或,所述上出风口11处设置有上出风口格栅5。这是本公开的上出风口与风叶之间的优选位置关系,即上出风口的最上端低于风叶最下端,这样使得从下风道流过来的气流经过很短的一段上风道便从中部偏下位置的上出风口吹出,不至于会在空调室内机的正面形成向上很长的一段上风道,在减小气流流动损失和风量损失的同时还有效地减小了由于上风道开设而增加的空调的厚度尺寸,使得厚度方向更薄,占用室内空间更小,空调室内机结构更为紧凑。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内部设置有上风道3和风道切换机构4,所述上风道3一端与所述上出风口11连通,所述风道切换机构4能够运动至所述上风道3中而关闭所述上风道3或运动至所述下出风口12处而关闭所述下出风口12,当所述风道切换机构4运动至关闭所述上风道3时气流只能从所述下出风口12中吹出,当所述风道切换机构4运动至关闭所述下出风口12时气流只能从所述上出风口11中吹出。本公开通过风道切换机构的运动能够有效地实现上出风或者下出风之间的切换,即风道切换机构优选具有两个状态位置,即向上运动至关闭上风道的状态位置(如图3),此时控制从下出风口向下出风,适合于制热模式等工况下的向下出风;以及向下运动至关闭下出风口的状态位置(如图2),此时控制从上出风口向上出风,适合于制冷模式等工况下的向上出风。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下风道6,所述风叶1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下风道6中,所述风叶1吹出的气流能够进入所述下风道6中,所述下风道6能与所述下出风口12连通或与所述上风道3连通。本公开通过下风道的设置能够容纳风叶吹出的气流,并将该部分气流选择性地从上风道、上出风口吹出,或者从下出风口向下吹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风道切换机构4运动至关闭所述上风道3时所述下风道6与所述下出风口12连通,使得气流只从所述下出风口12中吹出;当所述风道切换机构4运动至关闭所述下出风口12时所述下风道6与所述上风道3连通,使得气流只能从所述上出风口11中吹出。这是本公开的风道切换机构在具有下风道时的优选结构形式,即风道切换机构用于切断下风道与上风道之间的连通控制、以及打开下风道与上风道之间的连通,有效完成从上出风口向上出风、或者控制从下出风向下出风。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风道切换机构4包括运动部件和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驱动所述运动部件平动和/或转动,通过所述运动部件平动和/或转动而封闭所述上风道3或封闭所述下出风口12。这是本公开的风道切换机构的优选结构形式,通过运动部件能够运动以完成对上风道的连通或关闭的控制作用,通过驱动部件能够产生驱动运动部件运动的驱动力。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运动部件为运动挡板。这是本公开的运动部件的优选结构形式,运动挡板能够挡柱气流的流动,完成气流流通路径的切换控制。

实施例1,如图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上风道内壁71和上风道外壁72,所述上风道内壁71和所述上风道外壁72之间形成所述上风道3,所述上风道内壁71位于所述上风道外壁72的上方,且所述上风道内壁71的一端延伸至所述上出风口11的上端,所述上风道外壁72的一端延伸至所述上出风口11的下端,所述上风道外壁72的另一端延伸至与所述下出风口12相接。这是本公开的实施例1的优选结构形式,即包括上风道内壁和上风道外壁,二者围成上风道的结构,上风道内壁和上风道外壁均固定不动,有效地能够将下风道中的气流通过上风道朝上出风口导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上下出风的空调室内机包括面板体2时,所述上风道内壁71和所述上风道外壁72均设置于所述面板体2上。这是本公开的上风道内壁和上风道外壁的优选结构形式,二者固定于面板体上,不会发生运动。

实施例1,本公开提供一种一个风道切换机构即可实现的上下出风切换的空调器:

1、一种一个风道切换机构即可实现的上下出风切换的空调器,空调器包含:风叶、换热器、上风道内壁、上风道外壁、上出风口格栅、下出风口、风道切换结构。正常关机状态如图1所示。

2、制冷状态下风道切换机构保初始状态即可,风道切换结构、上风道外壁和上风道内壁共同组成了上风道,可以引导气流向上吹,气流透过上出风口格栅出风,上出风口格栅具有可以透风的功能,此设计可以减少一个上导风板设计,并且还具有防护作用。

3、制热状态下风道切换机构在旋转电机的驱动下转动,转动到图3位置,实现风道切换。空调从下出风,舒适感更强。

实施例2,如图4-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上风道内壁71和导风部件73,所述上风道内壁71和所述导风部件73之间形成所述上风道3,所述上风道内壁71位于所述导风部件73的上方,且所述上风道内壁71的一端延伸至所述上出风口11的上端,所述导风部件73位于所述上出风口11的下端,且所述导风部件73能够运动以打开所述下出风口12或封闭所述下出风口12。这是本公开的实施例2的优选结构形式,即包括上风道内壁和导风部件,二者围成上风道的结构,上风道内壁固定不动,导风部件运动能够打开下出风口和关闭下出风口,有效地控制将下风道中的气流通过上风道朝上出风口导出或朝下出风口导出。

上风道外壁用一个导风板角度(即运动大导风板)代替。可以起到闭合时遮挡下出风口并且组成上风道的作用;打开时,露出下出风口。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上下出风的空调室内机包括面板体2时,所述上风道内壁71和所述导风部件73均设置于所述面板体2上。这是本公开的上风道内壁和导风部件的优选结构形式,上风道内壁固定于面板体上,不会发生运动,而导风部件能够通过例如齿轮等结构被驱动进行运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风部件73为导风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风道切换机构4运动至关闭所述上风道3、且同时所述导风部件73运动至打开所述下出风口12时,所述下出风口12被打开,使得通过所述风叶1吹出的气流经由所述下出风口12吹出。这是本公开的导风部件与风道切换机构配合打开下出风口的结构形式,即风道切换机构运动至关闭上风道、同时配合导风部件运动打开下出风口,才能有效地将下出风口打开,即通过导风部件不仅能够与上风道内壁一起围成上风道,还能运动以实现控制下出风口打开与否的效果。

实施例2,本公开提供一种由一个风道切换机构加一个运动大导风板组合可实现上下出风切换的空调器。

1.空调器包含:风叶、换热器、上风道内壁、上出风口格栅、下出风口、风道切换结构、运动大导风板。正常关机状态如图4所示。

2.制冷状态时风道切换机构和导风部件(运动大导风板)保持初始状态。风道切换机构和运动大导风板以及上风道内壁构成上风道。上出风口设置在中间偏下的位置,设计上出风口格栅,上出风口格栅具有可以透风的功能,此设计可以减少一个上导风板设计,并且还具有防护作用。

3.制热状态下,运动大导风板在旋转电机的驱动下向上旋转,风道切换机构在旋转电机的驱动下运动,风道切换机构与底壳组成下出风口。最终状态如图6所示,热风从下出风,舒适感更强。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如前任一项所述的上下出风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其包括:

检测步骤,用于检测空调室内机的运行模式;

控制步骤,根据不同的运行模式控制空调室内机进行上出风、下出风或关机。本公开的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实现上下出风的效果,增大室内制冷或制热的出风范围,增强舒适度,并且有效避免风直吹人;同时由于上出风口位于风叶的下方(即设置在空调中间偏下的位置),能够有效减小上风道的长度,减小转弯,从而减少了风量的损失,并且由于减小了上风道的长度能够有效地减小了空调室内机在厚度方向的尺寸,使得空调体积不至于过大,从而有效的减小了占用空间,使得结构更为紧凑,成本大为降低;并且由于上出风口开在空调中间偏下的位置,通过上风道引导风向上出,避免风直吹人,使人的体验感更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步骤中,当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时,控制所述上出风口打开、同时下出风口关闭,从所述上出风口进行上出风;当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时,控制所述下出风口打开、同时上出风口关闭,从所述下出风口进行下出风;当空调室内机需要关机时,控制所述上出风口关闭、同时下出风口关闭,空调室内机不出风。这是本公开的优选控制方式,即制冷模式时控制上出风口打开、下出风口关闭,形成向上的淋浴式送风,制热模式时控制下出风口打开、上出风口关闭,形成向下的地毯式送风,增大室内的送风空间。

当采取一个运动机构切换上下出风的时候。制冷状态时,所有运动机构不需要动即可,风通过风道的引导向上吹出,避免风直吹人;制热状态时,风道切换机构运动即可变换成下出风风道,简单便捷,可靠性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包括风道切换机构4时:

所述控制步骤中,当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时,控制所述风道切换机构4运动至关闭下出风口,打开所述上出风口,控制气流从所述上出风口进行上出风;当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时,控制所述风道切换机构4运动至关闭上出风口,打开所述下出风口,控制气流从所述下出风口进行下出风。这是本公开在包括风道切换机构时的根据不同的运行模式下的优选控制形式,即通过控制风道切换机构的运动实现制冷时关闭下出风口,打开上出风口,实现淋浴式上出风,通过控制风道切换机构的运动实现制热时关闭上出风口,打开下出风口,实现地毯式下出风。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包括导风部件73时:

所述控制步骤中,当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时,控制所述导风部件73运动至关闭下出风口;当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时,控制所述导风部件73运动至打开所述下出风口,控制气流从所述下出风口进行下出风。

当采取运动导风部件(即大导风板)方式时,多加了一个运动机构,大导风板与风道切换机构采用搭接的方式。当制冷状态时,运动机构不需要动,风通过风道的引导直接向上吹出;制热状态时,运动大导风板和风道切换机构运动让出下出风口。实现上下风道的切换,让空调的舒适性更好。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前任一项所述的上下出风的空调室内机。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公开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相关技术
  • 一种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和上下出风空调器
  • 一种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技术分类

06120113087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