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井周防沉降装置及其防沉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52:33


一种井周防沉降装置及其防沉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井周防沉降装置及其防沉方法。

背景技术

窨井埋在土里,随着人流、车辆的日益增长,常常造成窨井的沉降,还有一种可能是,窨井所在的地质情况较差,路基沉降,井周区域路面也随之沉降,窨井盖就突出于路面,使路面凹凸不平,对行人和车辆造成较大影响。现阶段处理的方法主要是控制井周回填质量,以期减少沉降,但往往两者由于结构不一致,特别在软土地基区域的两者沉降差值大,导致路面沉降大,窨井盖突出,从而造成路面的凹凸不平;影响道路的美观,对行人和车辆造成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井周防沉降装置及其防沉方法,在路基沉降时能给井周区域路面增加支撑力;井周区域路面不随着路基的沉降而沉降,来防止窨井盖突出于路面的发生。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这种井周防沉降装置包括井筒、井室和井盖,所述井筒位于所述井室的上方,且所述井盖连接在所述井筒上并与路面平齐,所述井筒包括主体,且所述主体的底部一体成型有安装底边,所述井筒通过安装底边固定在所述井室的上方;所述安装底边和所述井室的周围埋有塘渣层,且所述塘渣层的上表面与所述安装底边的上平面平齐,所述安装底边的上平面上放置有用于分散来自井周区域路面载荷的搭板,所述搭板的一端与设置在安装底边上的挡块相抵,所述搭板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塘渣层上;所述井室的井壁内安装有折弯状的导管,所述导管的一端伸入于所述塘渣层内,所述导管的另一端露在井壁外,并通过所述导管能及时注入水泥浆液用来防止井周区域路面的沉降。

作为优选,所述导管为Z字形结构,所述导管沿井壁的竖向设置,且所述导管的主体位于井壁内;每边井壁设有至少两根导管,且伸入于塘渣层内的导管端位于露在井壁外的导管端的下方。

作为优选,伸入于塘渣层内的导管端与所述塘渣层的下底面之间的间距为15至20cm,露在井壁外的导管端与所述安装底边之间的间距为10至15cm。

作为优选,所述档块设置有四块,并呈围绕式分布在井筒的主体周围,所述挡块一体浇筑在所述安装底边上,且所述挡块与所述主体之间的间距为20至30cm。

作为优选,所述搭板为一体浇筑成型,并围绕主体向外呈扩散状延伸至所述塘渣层上,且延伸至所述塘渣层上的搭板宽度为50至80cm。

作为优选,所述井室的井壁设有横向通孔,每边井壁设有至少两个横向通孔,并沿井壁的竖向设置,且所述横向通孔位于导管的两端之间。

一种利用如上述所述的井周防沉降装置的防沉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对井室周围的路基进行处理,并用塘渣夯实,其塘渣夯实之后的塘渣层的上表面与所述井筒的安装底边相平齐;

2)、将一体成型的搭板安放在安装底边与塘渣层上,且安装底边的周围浇筑有挡块,并通过浇筑在安装底边上的挡块来限位安放之后的搭板移动;

3)、在井室的井壁上凿有用于预埋导管的槽,并将导管安装到槽内;

4)、当发现路面发生少许沉降时,此时,可以通过导管的注浆口及时注入水泥浆液,该水泥浆液通过导管的出浆口注入至塘渣层内来防止井周区域路面再次沉降。

作为优选,上述步骤3)、4)中,如塘渣层的厚度较厚,此时在井室的井壁上钻有横向通孔,并一直通入至塘渣层内,通过在横向通孔内塞入用于注入水泥浆液的管子,可以通过该管子及时注入水泥浆液来克服因塘渣层厚度所发生的井周区域路面再次沉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预制的搭板及与搭板相配套的井筒和塘渣层,可以大大提高路基的承载力,同时在井室的井壁上设有导管,这样能使后期从导管注入的水泥浆液来增加塘渣层的承载力,使路面不随路基的沉降而沉降;如塘渣层厚度较厚时,可在井壁上设有横向通孔,这样能进一步防止因塘渣层厚度所发生的井周区域路面再次沉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在井壁上的导管与横向通孔之间的分布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号分别为:1、井筒;2、井室;3、井盖;4、井周区域路面;5、塘渣层;6、搭板;7、导管;11、主体;12、安装底边;13、挡块;21、井壁;22、横向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详细的介绍:如附图1、2所示,本发明包括井筒1、井室2和井盖3,井筒1位于井室2的上方,且井盖3连接在井筒1上并与井周区域路面4平齐,井筒1包括主体11,且主体11的底部一体成型有安装底边12,井筒1通过安装底边12固定在井室2的上方,且安装底边12的外侧边与井室2的外侧壁平齐,这样的目的在于:因井筒2上的井盖3是直接承担外界的载荷,这样能使得来自井周区域路面的载荷集中于井室2的井壁21上,而不至于将载荷部分作用于塘渣层5上;安装底边12和井室2的周围埋有塘渣层5,且塘渣层5的上表面与安装底边12的上平面平齐,安装底边12的上平面上放置有用于分散来自路面载荷的搭板6,这样使得来自路面的载荷能分散至井室2的井壁21和塘渣层5上,可以大大提高井周路基的承载力;为更进一步促使井筒1跟塘渣层5同时沉降,搭板6放置在安装底边12上之后在通过膨胀螺丝固定,这样能避免位于塘渣层5上的搭板6的单侧沉降,搭板6的一端与设置在安装底边12上的挡块13相抵,避免搭板6移动,从而损坏井筒1;搭板6的另一端延伸至塘渣层5上,使得来自井周区域路面的载荷能分散至塘渣层5上;井室2的井壁21内安装有折弯状的导管7,导管7的一端伸入于塘渣层5内,即导管7的出浆口,导管7的另一端露在井壁21外,即导管7的注浆口,并通过导管7能及时注入水泥浆液用来防止井周区域路面4的沉降,从而来预防井筒1或井盖3突出于地面,而造成路面的凹凸不平。

导管7为Z字形结构,导管7沿井壁21的竖向设置,且导管7的主体位于井壁21内;每边井壁21设有至少两根导管7,一般情况下为三根并呈等间距排布,使通入导管7内的水泥浆液能充分流入并均匀的扩散至塘渣层5的各个边缘,且伸入于塘渣层5内的导管端位于露在井壁21外的导管端的下方,即出浆口位于注浆口的下方,这样便于水泥浆液的注入;预制的搭板和预留的导管可以大大提高路基的承载力,大大减少后期修补窨井的费用,降低维修费用,提高工程质量。

导管7为Z字形结构,导管7沿井壁21的竖向设置,能防止在注入水泥浆液过程中,水泥浆液倒流至井室2内,且导管7的主体位于井壁21内;伸入于塘渣层5内的导管端与塘渣层5的下底面之间的间距H1为15至20cm,这样使得塘渣层5底部能注入水泥浆液,露在井壁21外的导管端与安装底边12之间的间距H2为10至15cm,便于外部的注浆管与导管7接通。

档块13设置有四块,并呈围绕式分布在井筒1的主体11周围,挡块13一体浇筑在安装底边12上,这样使得搭板6不管一体还是分体式,都能避免与井筒1的相碰,且挡块13与主体11之间的间距H3为20至30cm,这样可以避免搭板6移动,而损坏井筒1。

搭板6为一体浇筑成型,并围绕主体11向外呈扩散状延伸至塘渣层5上,且延伸至塘渣层5上的搭板6宽度为50至80cm,这样能充分的将来自井周区域路面的载荷能分散至塘渣层5上。

当遇到塘渣层5的厚度较厚时,直接通过导管7注入水泥浆液还会发生井周区域路面再次沉降,因此在井室2的井壁21设有横向通孔22,每边井壁21设有至少两个横向通孔22,并沿井壁21的竖向设置,且横向通孔22位于导管7的上下两端之间,即注浆口与出浆口所在的井壁21的位置之间;如附图3所示,当遇到井壁21的宽度较宽时,此时导管7如设置有三根,那么相邻的导管7之间均设有横向通孔22,这样使得厚度较厚及宽度较宽的塘渣层5能足够通过导管7及横向通孔22内的管子同时注入水泥浆液,而克服此塘渣层5的沉降。

一种利用井周防沉降装置的防沉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对井室2周围的路基进行处理,并用塘渣夯实,其塘渣夯实之后的塘渣层5的上表面与井筒1的安装底边12相平齐;

2)、将一体成型的搭板6安放在安装底边12与塘渣层5上,且安装底边12的周围浇筑有挡块13,并通过浇筑在安装底边12上的挡块13来限位安放之后的搭板6移动;

3)、在井室2的井壁21上凿有用于预埋导管7的槽,并将导管7安装到槽内;

4)、当发现井周区域路面4发生少许沉降时,此时,可以通过导管7的注浆口及时注入水泥浆液,该水泥浆液通过导管7的出浆口注入至塘渣层5内来防止井周区域井周区域路面4再次沉降。

上述步骤3)、4)中,如塘渣层5的厚度较厚,此时在井室2的井壁21上钻有横向通孔22,并一直通入至塘渣层5内,通过在横向通孔22内塞入用于注入水泥浆液的管子,可以通过该管子及时注入水泥浆液来克服因塘渣层厚度所发生的井周区域路面再次沉降。

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相关技术
  • 一种井周防沉降装置及其防沉方法
  • 防沉装置及其校核方法和装置、防止井沉降的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3088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