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加密智能识别方法及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57:35


一种加密智能识别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密智能识别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识别设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智能识别设备获取到用户数据后,可对用户数据进行AI识别并反馈识别结果。

但是智能识别设备所获取的用户数据通常为明文数据,在将用户数据传输给智能识别设备的过程中,用户数据容易被截取,造成用户数据的泄露。因此,如何在进行AI识别时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性,是目前亟需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加密智能识别方法及装置,以保证用户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一种加密智能识别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加密智能识别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数据调用方发送的至少包含用户数据的密文数据,所述密文数据由指定的数据加密方基于目标公钥对所述用户数据进行加密得到,所述目标公钥预先由加密智能识别装置生成并公开给所述数据加密方;

确定所述密文数据的加密方式;

根据所述密文数据的加密方式,结合与所述目标公钥对应的目标私钥,对所述密文数据进行解密得到所述用户数据,所述目标私钥预先由加密智能识别装置生成;

对所述用户数据进行智能识别,并将智能识别结果反馈给所述数据调用方。

优选的,所述确定所述密文数据的加密方式,包括:

解析所述密文数据,得到所述密文数据的数据长度;

若所述数据长度小于长度阈值,确定所述密文数据的加密方式为第一加密方式,所述第一加密方式基于国密非对称加密算法构建得到;

若所述数据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长度阈值,确定所述密文数据的加密方式为第二加密方式,所述第二加密方式基于散列算法和对称加密算法构建得到。

优选的,若所述密文数据的加密方式为第一加密方式,所述根据所述密文数据的加密方式,结合与所述目标公钥对应的目标私钥,对所述密文数据进行解密得到所述用户数据,包括:

利用与所述目标公钥对应的目标私钥,对所述密文数据进行解密得到所述用户数据。

优选的,若所述密文数据的加密方式为第二加密方式,所述根据所述密文数据的加密方式,结合与所述目标公钥对应的目标私钥,对所述密文数据进行解密得到所述用户数据,包括:

解析所述密文数据,得到加密后的对称密钥和实际密文数据,所述对称密钥由所述数据加密方生成并利用所述目标公钥进行加密,所述实际密文数据由所述数据加密方利用所述对称密钥加密所述用户数据和第一杂凑值得到,所述第一杂凑值由所述数据加密方利用所述用户数据和所述散列算法计算得到;

利用与所述目标公钥对应的目标私钥,对加密后的所述对称密钥进行解密得到所述对称密钥;

利用所述对称密钥对所述实际密文数据进行解密,得到所述用户数据和所述第一杂凑值;

根据所述用户数据和所述散列算法,计算得到第二杂凑值;

若所述第二杂凑值和所述第一杂凑值相等,确定所述用户数据为正确的用户数据。

优选的,所述对所述用户数据进行智能识别,并将智能识别结果反馈给所述数据调用方之后,还包括:

删除所述用户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公开一种加密智能识别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数据调用方发送的至少包含用户数据的密文数据,所述密文数据由指定的数据加密方基于目标公钥对所述用户数据进行加密得到,所述目标公钥预先由加密智能识别装置生成并公开给所述数据加密方;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密文数据的加密方式;

解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密文数据的加密方式,结合与所述目标公钥对应的目标私钥,对所述密文数据进行解密得到所述用户数据,所述目标私钥预先由加密智能识别装置生成;

识别单元,用于对所述用户数据进行智能识别,并将智能识别结果反馈给所述数据调用方。

优选的,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解析所述密文数据,得到所述密文数据的数据长度;若所述数据长度小于长度阈值,确定所述密文数据的加密方式为第一加密方式,所述第一加密方式基于国密非对称加密算法构建得到;若所述数据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长度阈值,确定所述密文数据的加密方式为第二加密方式,所述第二加密方式基于散列算法和对称加密算法构建得到。

优选的,若所述密文数据的加密方式为第一加密方式,所述解密单元具体用于:利用与所述目标公钥对应的目标私钥,对所述密文数据进行解密得到所述用户数据。

优选的,若所述密文数据的加密方式为第二加密方式,所述解密单元包括:

解析模块,用于解析所述密文数据,得到加密后的对称密钥和实际密文数据,所述对称密钥由所述数据加密方生成并利用所述目标公钥进行加密,所述实际密文数据由所述数据加密方利用所述对称密钥加密所述用户数据和第一杂凑值得到,所述第一杂凑值由所述数据加密方利用所述用户数据和所述散列算法计算得到;

解密模块,用于利用与所述目标公钥对应的目标私钥,对加密后的所述对称密钥进行解密得到所述对称密钥,利用所述对称密钥对所述实际密文数据进行解密,得到所述用户数据和所述第一杂凑值;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户数据和所述散列算法,计算得到第二杂凑值;

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二杂凑值和所述第一杂凑值相等,确定所述用户数据为正确的用户数据。

优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删除单元,用于删除所述用户数据。

基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密智能识别方法及装置,该方法为:接收数据调用方发送的至少包含用户数据的密文数据;确定密文数据的加密方式;根据密文数据的加密方式,结合与目标公钥对应的目标私钥,对密文数据进行解密得到用户数据;对用户数据进行智能识别,并将智能识别结果反馈给数据调用方。本方案中,加密智能识别装置预先生成目标公钥和目标私钥并将目标公钥对外公开,使数据加密方根据目标公钥加密用户数据得到密文数据。接收数据调用方发送的密文数据,根据密文数据的加密方式和目标私钥,对密文数据进行解密得到用户数据,再对用户数据进行智能识别,确保用户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会被泄露,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密智能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对密文数据进行解密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密智能识别方法的另一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密智能识别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由背景技术可知,目前在将用户数据传输给智能设备进行智能识别的过程中,所传输的用户数据为明文数据,当用户数据被截取时会造成用户数据的泄露,无法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性。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加密智能识别方法及装置,加密智能识别装置预先生成目标公钥和目标私钥并将目标公钥对外公开,使数据加密方根据目标公钥加密用户数据得到密文数据。接收数据调用方发送的密文数据,根据密文数据的加密方式和目标私钥,对密文数据进行解密得到用户数据,再对用户数据进行智能识别,确保用户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会被泄露,以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加密智能识别方法应用于加密智能识别装置,该加密智能识别装置为具有数据处理功能的设备,比如:具有数据处理功能的芯片或处理器,在此对于加密智能识别装置不做具体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预先在加密智能识别装置中内置多种加密算法,比如:在该加密智能识别装置中内置国密非对称加密算法(也称为SM2算法)、散列算法(也称为SM3算法)和对称加密算法(也称为SM4算法),在加密智能识别装置内预先生成目标公钥和目标私钥并将目标公钥对外公开,目标私钥不对外公开以保证安全性,比如在加密智能识别装置内利用SM2算法生成目标公钥和目标私钥。

可以理解的是,加密智能识别装置按照实际需求内嵌简化版的运行环境(比如Python语言和C语言等),并且该加密智能识别装置可提供防范电磁攻击的措施,从而保证该加密智能识别装置中的目标私钥和解密得到的用户数据不会被窃取。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加密智能识别装置中的内置加密算法,以及关于生成目标公钥和目标私钥的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均不做具体限定。

参见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密智能识别方法的流程图,该加密智能识别方法包括:

步骤S101:接收数据调用方发送的至少包含用户数据的密文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由前述内容可知,加密智能识别装置预先按照预设算法生成相应的目标公钥和目标私钥,比如根据SM2算法生成目标公钥和目标私钥。

加密智能识别装置将所生成的目标公钥对外公开,即将目标公钥发送给指定的数据加密方,指定的数据加密方基于目标公钥对用户数据(即需要进行智能识别的数据)进行加密得到密文数据,数据加密方再将密文数据发送给数据调用方,数据调用方即为需要调用加密智能识别装置的解密功能和智能识别功能的应用程序,比如:数据调用方为指定应用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在处理用户数据时,可将用户数据压缩为一个压缩文件。

可以理解的是,数据加密方在利用目标公钥加密用户数据时,通过相应的加密方式对该用户数据进行加密,该加密方式为第一加密方式或第二加密方式,第一加密方式(公钥加密方式)和第二加密方式(密码信封加密方式)的具体内容详见以下说明。

第一加密方式基于国密非对称加密算法构建得到,第二加密方式基于散列算法和对称加密算法构建得到。

第一加密方式:数据加密方利用目标公钥结合预设的加密算法(与生成目标公钥的加密算法一致),将用户数据(此时为明文数据)进行加密得到密文数据。比如:假设生成目标公钥的算法为SM2算法,数据加密方利用目标公钥结合SM2算法对用户数据进行加密得到密文数据。

第二加密方式:数据加密方利用SM3算法对用户数据进行计算,得到第一杂凑值。数据加密方将第一杂凑值和用户数据进行合并得到合并数据,数据加密方随机生成SM4算法的对称密钥,数据加密方利用该对称密钥和SM4算法对合并数据进行加密得到密文数据。数据加密方利用目标公钥对该对称密钥进行加密,并使密文数据携带加密后的对称密钥。也就是说,数据加密方发送给数据调用方的密文数据携带加密后的对称密钥。

需要说明的是,数据加密方在对用户数据加密时,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相应的加密方式,比如:根据用户数据的大小选择加密方式,对于小于256字节的用户数据,则利用第一加密方式对用户数据进行加密,对于大于256字节的用户数据,则利用第二加密方式对用户数据进行加密。

又比如:对于数据量小和实时性要求不高的用户数据,则利用第一加密方式对用户数据进行加密,对于数据量大和实时性要求高的用户数据,则利用第二加密方式对用户数据进行加密。

在具体实现步骤S101的过程中,接收数据调用方发送的至少包含用户数据的密文数据,该数据调用方需调用加密智能识别装置对密文数据进行解密,并调用加密智能识别装置对解密得到的用户数据进行智能识别。

步骤S102:确定密文数据的加密方式。

由前述内容可知,数据加密方在选择用户数据的加密方式时,可根据用户数据的数据长度选择第一加密方式或第二加密方式。

在具体实现步骤S103的过程中,解析密文数据,得到密文数据的数据长度。若数据长度小于长度阈值(比如256字节),确定密文数据的加密方式为第一加密方式。若数据长度大于或等于长度阈值,确定密文数据的加密方式为第二加密方式。

优选的,上述为根据密文数据的数据长度确定加密方式,同理,数据加密方也可直接通过数据调用方将用于指示加密方式的指令发送给加密智能识别装置,也就是说,在接收到密文数据时,也能同时接收到指示密文数据的加密方式的指令,通过解析该指令即可确定密文数据的加密方式。

在此对于确定密文加密方式的方式不做具体限定。

步骤S103:根据密文数据的加密方式,结合与目标公钥对应的目标私钥,对密文数据进行解密得到用户数据。

在具体实现步骤S103的过程中,若密文数据的加密方式为第一加密方式,利用与目标公钥对应的目标私钥,对密文数据进行解密得到用户数据。

若密文数据的加密方式为第二加密方式,解析密文数据得到加密后的对称密钥和实际密文数据,利用目标私钥和加密后的对称密钥,结合散列算法,对该实际密文数据进行解密得到用户数据并验证用户数据的正确性。

步骤S104:对用户数据进行智能识别,并将智能识别结果反馈给数据调用方。

在具体实现步骤S104的过程中,对密文数据进行解密得到用户数据后,对该用户数据进行智能识别,将相应的智能识别结果反馈给数据调用方。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用户数据为压缩文件,则在进行智能识别之前需要对该用户数据解压缩,再对解压缩得到的数据进行智能识别。

需要说明的是,智能识别包括但不仅限于:指纹识别、虹膜识别和声纹识别等,在此对于智能识别的具体内容不做具体限定。

比如:假设用户数据为指纹图片,对密文数据进行解密得到用户的指纹图片后,对该指纹图片进行指纹识别,得到用于指示用户的指纹是否匹配的智能识别结果。

为更好解释说明上述各个步骤的内容,通过以下示例进行举例说明:

假设数据调用方为指定应用系统,用户数据为指纹数据,为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性,不允许该指定应用系统获取未加密的用户的指纹数据。

数据加密方分别采用相应的加密方式对用户自身的指纹数据和公安局的指纹数据进行加密,得到相应的密文数据,即此时的密文数据为两份密文数据,分别为加密后的用户自身的指纹数据和加密后的公安局的指纹数据。

数据加密方将加密得到的密文数据发送给指定应用系统,该指定应用系统将密文数据发送给加密智能识别装置进行解密,加密智能识别装置得到数据类型为明文数据的用户自身的指纹数据和公安局的指纹数据。加密智能识别装置对用户自身的指纹数据和公安局的指纹数据进行指纹识别,将指示两组指纹数据是否为同一个人的智能识别结果反馈给指定应用系统。

优选的,在将智能识别结果反馈给数据调用方之后,即在执行步骤S104之后,删除用户数据,保证用户数据在进行智能识别之后不被泄露。也就是说,加密智能识别装置在利用用户数据进行智能识别之后,清除内部未加密的用户数据,确保未加密的用户数据仅在加密智能识别装置内部使用,进一步确保用户数据的安全性。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加密智能识别装置预先生成目标公钥和目标私钥并将目标公钥对外公开,使数据加密方根据目标公钥加密用户数据得到密文数据。接收数据调用方发送的密文数据,根据密文数据的加密方式和目标私钥,对密文数据进行解密得到用户数据,再对用户数据进行智能识别,确保用户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会被泄露,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性。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图1步骤S103涉及的对密文数据进行解密的过程,若密文数据的加密方式为第二加密方式,参见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对密文数据进行解密的流程图,包括:

步骤S201:解析密文数据,得到加密后的对称密钥和实际密文数据。

由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图1步骤S101的内容可知,当数据加密方利用第二加密方式对用户数据进行加密时,数据加密方利用对称密钥加密用户数据和第一杂凑值,并利用目标公钥对该对称密钥进行加密后,通过数据调用方将加密后的用户数据、加密后的第一杂凑值和加密后的对称密钥发送给加密智能识别装置。

在具体实现步骤S201的过程中,解析密文数据,得到加密后的对称密钥和实际密文数据,其中,对称密钥由数据加密方生成并利用目标公钥进行加密,实际密文数据包括:数据加密方利用对称密钥加密的用户数据和第一杂凑值。

步骤S202:利用与目标公钥对应的目标私钥,对加密后的对称密钥进行解密得到对称密钥。

在具体实现步骤S202的过程中,利用目标私钥,对加密后的对称密钥进行解密得到对称密钥。

步骤S203:利用对称密钥对实际密文数据进行解密,得到用户数据和第一杂凑值。

在具体实现步骤S203的过程中,利用解密得到的对称密钥对实际密文数据进行解密,得到用户数据和第一杂凑值。

步骤S204:根据用户数据和散列算法,计算得到第二杂凑值。

在具体实现步骤S204的过程中,利用散列算法对解密得到的用户数据进行计算,得到对应的第二杂凑值。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一杂凑值为利用散列算法对用户数据进行计算得到的,如果第二杂凑值和第一杂凑值相等,则说明解密所获得的用户数据未被篡改,为正确的用户数据。

如果第二杂凑值和第一杂凑值不相等,则说明解密所获得的用户数据被篡位,即解密得到的用户数据不是数据加密方所加密的用户数据,此时进行报错处理,不对该用户数据进行后续处理。

步骤S205:若第二杂凑值和第一杂凑值相等,确定用户数据为正确的用户数据。

步骤S206:若第二杂凑值和第一杂凑值不相等,确定用户数据被篡改。

为更好解释说明上述步骤S201至步骤S206的内容,通过过程A1至A12示出的内容进行举例说明。

A1、数据加密方利用SM3算法对用户数据data1进行计算得到第一杂凑值check1。

A2、数据加密方将用户数据data1和第一杂凑值check1进行合并,得到实际数据cdata1。

A3、数据加密方随机生成SM4算法的对称密钥key1。

A4、数据加密方利用SM4算法和对称密钥key1对实际数据cdata1进行加密,得到实际密文数据sdata1。

A5、数据加密方利用目标公钥加密对称密钥key1,得到加密后的对称密钥key2。

A6、数据加密方将包含加密后的对称密钥key2和实际密文数据sdata1的密文数据通过数据调用方发送给加密智能识别装置。

A7、加密智能识别装置解析密文数据得到加密后的对称密钥key2和实际密文数据sdata1。

A8、加密智能识别装置利用目标私钥对加密后的对称密钥key2进行解密,得到对称密钥key1。

A9、加密智能识别装置利用对称密钥key1对实际密文数据sdata1进行解密,得到实际数据cdata1(其中包含第一杂凑值check1),此时将实际数据cdata1中包含的用户数据暂称为待核实用户数据data2。

A10、加密智能识别装置利用SM3算法对待核实用户数据data2进行计算,得到第二杂凑值check2。

A11、如果第二杂凑值check2与第一杂凑值check1相等,则说明待核实用户数据data2即为用户数据data1,加密智能识别装置对用户数据data1进行智能识别并将智能结果反馈给数据调用方,反馈之后删除用户数据data1。

A12、如果第二杂凑值check2与第一杂凑值check1不相等,即待核实用户数据data2不是用户数据data1,表示用户数据data1被篡改,进行报错处理。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若密文数据的加密方式为第二加密方式,利用与第二加密方式对应的解密方式对密文数据进行解密,得到用户数据,并核实所得到的用户数据是否被篡改。若用户数据未被篡改,对用户数据进行智能识别,在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性的同时,确保用于进行智能识别的用户数据的准确性,保证智能识别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为更好解释说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图1中涉及的数据加密方、数据调用方和加密智能识别装置的交互过程,通过图3示出的内容进行解释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图3仅用于举例。

参见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密智能识别方法的另一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1:加密智能识别装置利用SM2算法生成目标公钥和目标私钥,并将目标公钥公开给数据加密方。

步骤S302:数据加密方利用目标公钥对用户数据进行加密,得到密文数据。

步骤S303:数据加密方将密文数据发送给数据调用方,数据调用方将密文数据发送给加密智能识别装置。

步骤S304:加密智能识别装置利用目标私钥,对密文数据进行解密得到用户数据。

步骤S305:加密智能识别装置利用智能识别算法,对用户数据进行智能识别得到智能识别结果。

步骤S306:加密智能识别装置将智能识别结果反馈给数据调用方。

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密智能识别方法相对应,参见图4,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加密智能识别装置的结构框图,该加密智能识别装置包括:接收单元401、确定单元402、解密单元403和识别单元404;

接收单元401,用于接收数据调用方发送的至少包含用户数据的密文数据,密文数据由指定的数据加密方基于目标公钥对用户数据进行加密得到,目标公钥预先由加密智能识别装置生成并公开给数据加密方。

确定单元402,用于确定密文数据的加密方式。

在具体实现中,确定单元402具体用于:解析密文数据,得到密文数据的数据长度;若数据长度小于长度阈值,确定密文数据的加密方式为第一加密方式,第一加密方式基于国密非对称加密算法构建得到;若数据长度大于或等于长度阈值,确定密文数据的加密方式为第二加密方式,第二加密方式基于散列算法和对称加密算法构建得到。

解密单元403,用于根据密文数据的加密方式,结合与目标公钥对应的目标私钥,对密文数据进行解密得到用户数据,目标私钥预先由加密智能识别装置生成。

在具体实现中,解密单元403具体用于:若密文数据的加密方式为第一加密方式,解密单元具体用于:利用与目标公钥对应的目标私钥,对密文数据进行解密得到用户数据。

识别单元404,用于对用户数据进行智能识别,并将智能识别结果反馈给数据调用方。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加密智能识别装置预先生成目标公钥和目标私钥并将目标公钥对外公开,使数据加密方根据目标公钥加密用户数据得到密文数据。接收数据调用方发送的密文数据,根据密文数据的加密方式和目标私钥,对密文数据进行解密得到用户数据,再对用户数据进行智能识别,确保用户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会被泄露,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性。

优选的,结合图4示出的内容,若密文数据的加密方式为第二加密方式,解密单元403包括:解析模块、解密模块、计算模块和确定模块,各个模块的执行原理如下:

解析模块,用于解析密文数据,得到加密后的对称密钥和实际密文数据,对称密钥由数据加密方生成并利用目标公钥进行加密,实际密文数据由数据加密方利用对称密钥加密用户数据和第一杂凑值得到,第一杂凑值由数据加密方利用用户数据和散列算法计算得到。

解密模块,用于利用与目标公钥对应的目标私钥,对加密后的对称密钥进行解密得到对称密钥,利用对称密钥对实际密文数据进行解密,得到用户数据和第一杂凑值。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用户数据和散列算法,计算得到第二杂凑值。

确定模块,用于若第二杂凑值和第一杂凑值相等,确定用户数据为正确的用户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若密文数据的加密方式为第二加密方式,利用与第二加密方式对应的解密方式对密文数据进行解密,得到用户数据,并核实所得到的用户数据是否被篡改。若用户数据未被篡改,对用户数据进行智能识别,在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性的同时,确保用于进行智能识别的用户数据的准确性,保证智能识别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优选的,结合图4示出的内容,加密智能识别装置还包括:

删除单元,用于删除用户数据。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加密智能识别方法及装置,加密智能识别装置预先生成目标公钥和目标私钥并将目标公钥对外公开,使数据加密方根据目标公钥加密用户数据得到密文数据。接收数据调用方发送的密文数据,根据密文数据的加密方式和目标私钥,对密文数据进行解密得到用户数据,再对用户数据进行智能识别,确保用户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会被泄露,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性。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或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系统及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相关技术
  • 一种加密智能识别方法及装置
  • 一种软件定义网络中基于深度包检测技术的加密流量智能识别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3116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