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药物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2:02:28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药物。

背景技术

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近些年来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年龄也越来越低龄化。在青春期或青年女性中,经前有乳房胀痛、有时疼痛会波及肩背部,经后乳房疼痛逐渐自行缓解,仅能触到乳腺有些增厚,无明显结节,这些是生理性改变,不是病,也不需要治疗,属于生理性的增生。乳腺增生症是乳腺间质的良性增生,是正常乳腺小叶生理性增生与复旧不全,乳腺正常结构出现紊乱,属于病理性增生,它是既非炎症又非肿瘤的一类病。多发于30-50岁女性,发病高峰为35-40岁。

乳腺增生是由于免疫功能失调、内分泌功能紊乱导致雌激素水平增高而出现乳房肿胀、疼痛、情绪不稳、烦躁等,常在月经前期出现或加重,经后消失或减轻,轻者不为重视,重者影响工作,约15%的患者有乳头溢液,呈黄绿色、棕色或血性,也可为无色浆液,可摸到结节样肿块,单双侧均可发生,质韧不硬,边界不清,有些呈片状增生或条索样增生而无明显结节,有的合并腺瘤或乳头状瘤,长期的乳腺增生如没有及时治疗会出现增生纤维化,而增加了治疗难度及恶变机会。

现阶段,对于乳腺增生的治疗,西医多采用内分泌治疗方案和手术疗法,还有维生素、碘制剂、利尿药等辅助治疗;但是乳腺增生属内分泌系统疾病,无手术治疗的指征,局部手术切除多不易为患者接受,且复发率高;另一种治疗方案是依照性激素紊乱的病因学理论调节卵巢内分泌趋向正常或阻断激素作用靶点,以缓解临床症状;常用药物有抗雌激素药物三苯氧胺、黄体酮,降催乳素类药物嗅隐亭,雄激素类药物甲基睾丸素、丙酸睾丸酮等;这些药物多数是缓解或改善症状,且副作用大,很难使增生后的组织彻底复原,用之不当反而扰乱激素平衡;中医中药治疗乳腺增生无毒副作用,复发率低,因此成为防治乳腺增生的新动向;但是乳腺增生证型复杂多变,现有中药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证型,难免出现治疗时间长、久治不愈、治疗费用昂贵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药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药物: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胖腹草根5-15份、猪爪草18-25份、挡风根12-20份。

作为改进,所述胖腹草根为8-12份、猪爪草为20-22份、挡风根15-18份。

作为改进,所述胖腹草根10份、猪爪草21份、挡风根16份。

作为改进,所述治疗乳腺增生的药物的剂型是药剂学中所说的任意一种口服剂型。

作为改进,所述治疗乳腺增生的药物的剂型是胶囊剂。

作为改进,所述治疗乳腺增生的药物的剂型是口服液剂。

作为改进,所述治疗乳腺增生的药物的剂型是药贴剂。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发明的药物配伍独到,见效快,治愈率高,毒副作用小,治愈后不易复发,价格低廉,易于制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药物,包括胖腹草根100g、猪爪草210g、挡风根160g,其制备方法如下:将胖腹草根100g、猪爪草210g、挡风根160g洗净放入煎药壶,加入淀粉80g,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2h,其中原料总重量和水的重量比为1:6,滤过,得滤液,第二次1.5h,其中原料总重量和水的重量比为1:6,滤渣,得滤液,将两次所得滤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1.10-1.20(60℃测),加入乙醇使醇含量达50%,静置24h,取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继续浓缩成稠膏,制粒,装入胶囊,制成200粒,及得药物胶囊。每粒重0.4g,每克含中药原料5.875g。

施用方式:口服,每日三次,每次3粒。

实施例2,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药物,包括胖腹草根120g、猪爪草200g、挡风根180g,其制备方法如下:将上述原料洗净,放入砂锅内,加入水文火煎煮,沸后2小时将药液滤出,其中原料总重量和水的重量比为1:10;将获得的药液装入已消毒的瓶子内密封,将瓶子放入高压锅内高温杀菌,即得口服液。

施用方式:口服,每日三次,每次75ml。

实施例3,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药物,包括胖腹草80份、猪爪草220份、挡风根150份,其制备方法如下:将上述原料洗净,放入砂锅中,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煎煮时间2h,其中原料总重量和水的重量比为1:6,第二次煎煮时间1.5h,其中原料总重量和水的重量比为1:6,煎煮完后分别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1.3,温度为80℃的浸膏,将浸膏加入100g的凝胶基质,混合均匀得膏状物,将膏状物均匀涂布于医用布上,切片及得药贴。

施用方式:贴于患病乳房处,早晚各一次。

临床试验:

疗效标准:治愈:肿块消失,乳痛消失,乳头溢液消失;有效:乳痛明显减轻或消失,乳头溢液消失或减少,肿块长径缩小1/2以上;无效:症状无改变、肿块未见明显缩小或缩小不足1/2。

病例:827例乳腺增生症患者均为门诊患者,其中女819例,男8例,年龄14-56岁,平均31.2岁,双侧患病753例,单侧患病74例,病变位于乳房外上象限512例,典型乳腺周期性疼痛603例,条索样增生398例,片状增生266例,弥漫性增生103例,伴乳头溢液者62例,病程2个月到10年不等。

结果:本组827例中1个月治愈238例,2个月治愈486例,有效101例,无效2例,治愈率87.6%,有效率99.8%。

典型病例:

病例1、患者女,47岁,农民,2019年4月12日就诊。单侧乳房肿块疼痛6个月余,经B超检查为单侧乳腺增生。查体:左乳内下象限可触及多个小结节,外下象限可触及3cm×2cm左右的结节;质地柔韧、表面光滑、活动度大,与周围皮肤不粘连、边界清;有触痛感,腋下淋巴结不肿大,伴有月经量少、色暗,经前1周乳房疼痛加重。服用本发明的药物胶囊,1个月后,肿块明显缩小、疼痛减轻;续服2个月后,肿块消散、疼痛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

病例2、患者女,22岁,服务员,2019年8月17日就诊。双侧乳房疼痛1个月余,随月经周期而加重;B超检查为双侧乳腺增生。服用本发明的药物口服药液,服药2周后,疼痛减轻,续服1个半月后,疼痛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

病例3、患者女,38岁,个体,2019年9月10日就诊。左侧乳房内外上象限5×5cm大小肿块,下象限3×4cm条状肿块,右乳房内外上象限3×5cm大小肿块,下象限2×4cm条索状肿块,诊断为乳腺囊性增生,伴导管增生,外贴本发明的药物贴剂,2个月后全愈,至今良好。

以上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相关技术
  • 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用于制备治疗乳腺增生症外用药物和/或保健品种的应用
  •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乳腺增生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分类

06120113141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