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2:05:39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显示面板所包含的触控结构通常设置于显示面板的出光侧,并位于显示面板的封装层上(也就是通常所说的On cell touch),使得显示面板同时具备显示和触控功能,以实现触控显示屏一体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用于减少显示面板整体的工艺流程,降低显示面板的制作成本,提高显示面板的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和至少位于所述显示区一侧的边框区,所述边框区包括绑定区及位于所述绑定区和所述显示区之间的弯折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基板;设置于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且位于所述边框区的平坦层;以及,设置于所述平坦层远离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且至少位于所述边框区的多条触控信号线。其中,触控信号线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显示区,另一端穿过所述弯折区延伸至所述绑定区。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将触控信号线设置在平坦层远离显示基板的一侧(也即平坦层远离显示基板的一侧表面),并将触控信号线的一端延伸至显示区,另一端穿过弯折区并延伸至绑定区,可以使得触控信号线整体呈一体结构,进而无需设置转接孔,使得触控信号线无需进行换层。相比于相关技术,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形成触控信号线之前,无需在边框区形成无机薄膜,且无需进行相应的构图工艺。这样能够有效减少构图工艺的次数,降低工艺复杂度,减少显示面板整体的工艺流程,降低显示面板的制作成本,提高显示面板的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基板包括:位于所述绑定区的多个引脚。所述平坦层中位于所述绑定区的部分具有多个过孔,所述触控信号线延伸至所述绑定区的一端通过过孔与引脚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平坦层远离所述触控信号线一侧的源漏导电层。所述源漏导电层包括多个第一图案。所述引脚包括第一图案。所述过孔暴露所述第一图案的一部分,所述触控信号线延伸至所述绑定区的一端通过所述过孔与所述第一图案的一部分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源漏导电层远离所述触控信号线一侧的栅导电层。所述栅导电层包括多个第二图案。一个第二图案与一个第一图案电连接。所述引脚包括:相互电连接的所述第二图案和所述第一图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信号线位于所述弯折区的部分包括至少一条连接线。所述连接线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环状图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触控信号线远离所述显示基板一侧的保护层。所述保护层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弯折区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信号线中位于所述边框区的部分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保护层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的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的触控结构。所述触控信号线延伸至所述显示区的一端与所述触控结构电连接。所述触控信号线与所述触控结构的材料相同,且至少部分同层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绑定区的触控驱动芯片。所述触控信号线延伸至所述绑定区的一端与所述触控驱动芯片电连接。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所述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和至少位于所述显示区一侧的边框区,所述边框区包括绑定区及位于所述绑定区和所述显示区之间的弯折区。所述制作方法包括:提供显示基板;在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形成平坦层;在所述平坦层远离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形成导电薄膜;对所述导电薄膜进行图案化处理,形成多条触控信号线。所述多条触控信号线至少位于所述边框区。其中,触控信号线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显示区,另一端穿过所述弯折区延伸至所述绑定区。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通过在显示基板的一侧形成平坦层,并在平坦层远离显示基板的一侧形成导电薄膜,对导电薄膜进行图案化处理,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形成多条触控信号线,使得触控信号线整体呈一体结构,进而无需设置转接孔,使得触控信号线无需进行换层。相比于相关技术,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形成触控信号线之前,无需在边框区形成无机薄膜,且无需进行相应的构图工艺。这样能够有效减少构图工艺的次数,降低工艺复杂度,减少显示面板整体的工艺流程,降低显示面板的制作成本,提高显示面板的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制作方法还包括:在所述触控信号线远离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形成保护薄膜;对所述保护薄膜进行图案化处理,形成保护层。所述保护层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弯折区内。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个如上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所能实现的有益效果,与上述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面板所能实现的有益效果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此外,以下描述中的附图可以视作示意图,并非对本公开实施例所涉及的产品的实际尺寸、方法的实际流程等的限制。

图1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一种剖视图;

图2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图;

图3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的一种显示基板的局部结构图;

图4为图2所示的显示面板沿D-D'向的一种剖视图;

图5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的触控信号线的结构图;

图6为图5中所示的E处的放大图;

图7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图;

图8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图;

图9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10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11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所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上下文另有要求,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被解释为开放、包含的意思,即为“包含,但不限于”。在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性实施例”、“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旨在表明与该实施例或示例相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性包括在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示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所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以任何适当方式包括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A和/或B”,包括以下三种组合:仅A,仅B,及A和B的组合。

本文参照作为理想化示例性附图的剖视图和/或平面图描述了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为了清楚,放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因此,可设想到由于例如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引起的相对于附图的形状的变动。因此,示例性实施方式不应解释为局限于本文示出的区域的形状,而是包括因例如制造而引起的形状偏差。例如,示为矩形的蚀刻区域通常将具有弯曲的特征。因此,附图中所示的区域本质上是示意性的,且它们的形状并非旨在示出设备的区域的实际形状,并且并非旨在限制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0,如图2所示,显示面板100具有显示区A和至少位于显示区A一侧的边框区B。其中,显示面板100的位于显示区A的部分能够进行图像显示。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对边框区B的设置位置不作限制,边框区B可以位于显示区A的一侧、两侧或三侧等,当然,边框区B也可以位于显示区A的周边。

下面以边框区B位于显示区A的周边为例进行详细地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边框区B包括绑定区B1及位于绑定区B1和显示区A之间的弯折区B2。也就是说,绑定区B1相对于弯折区B2远离显示区A。其中,显示区A和弯折区B2之间可以具有间隙,弯折区B2和绑定区B1之间可以具有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基板1。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所示,上述显示基板1可以包括:衬底11。

上述衬底11的类型包括多种,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设置。

示例性的,上述衬底11可以为刚性衬底。其中,该刚性衬底可以为玻璃衬底或PMMA(Polymethyl methacrylat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衬底等。

示例性的,上述衬底11可以为柔性衬底。其中,该柔性衬底可以为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衬底、PEN(Polyethylenenaphthalate two formic acid glycol ester,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衬底或PI(Polyimide,聚酰亚胺)衬底等。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显示基板1还可以包括:设置在衬底11的一侧、且位于显示区A的多个子像素P。

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每个子像素P包括像素驱动电路12和发光器件13。其中,发光器件13可以位于像素驱动电路12远离衬底11的一侧,且与像素驱动电路12电连接。像素驱动电路12能够提供驱动电压至发光器件13,以控制该发光器件13的发光状态。多个子像素P使得显示基板1能够进行图像显示。

需要说明的是,像素驱动电路12的结构可以包括多种,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例如像素驱动电路12的结构可以为“6T1C”、“7T1C”、“6T2C”或“7T2C”等结构。此处,“T”表示为晶体管,位于“T”前面的数字表示为晶体管的个数,“C”表示为存储电容器,“C”前面的数字表示为存储电容器的个数。

例如,像素驱动电路12所包括的晶体管可以为底栅结构的薄膜晶体管。又如,像素驱动电路12所包括的晶体管可以为顶栅结构的薄膜晶体管。

上述发光器件13例如可以为OLED(OrganicLight 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也可以为QLED(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器件。发光器件13的出光方式例如可以为顶出光,也可以为底出光。

本发明以像素驱动电路12所包括的晶体管为顶栅结构的薄膜晶体管、发光器件13为OLED发光器件、且发光器件13的出光方式为顶出光为例进行示意性说明。

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子像素P中的像素驱动电路12可以直接与发光器件13电连接。这样有利于像素驱动电路12提供驱动电压至发光器件13,以控制该发光器件13的发光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显示基板1还可以包括:设置在上述多个子像素P远离衬底11一侧的封装层14。该封装层14例如可以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无机层、有机层和第二无机层。

示例性的,上述多个子像素P在衬底11上的正投影位于封装层14在衬底11上的正投影范围内,这样可以利用封装层14对子像素P所包括的发光器件13形成良好的封装效果,避免外界水蒸气和/或氧气等对子像素P所包括的发光器件13造成侵蚀,影响发光效率及使用寿命。

在相关技术中,显示面板还包括与触控结构电连接的触控信号线。该触控信号线通常包括三部分,也即,位于触控结构和弯折区之间的第一部分、位于弯折区内的第二部分及位于弯折区和绑定区之间的第三部分。触控信号线的第一部分通过位于显示区和弯折区之间的第一转接孔与触控信号线的第二部分进行换层以形成电连接,触控信号线的第二部分通过位于弯折区和绑定区之间的第二转接孔与触控信号线的第三部分进行换层以形成电连接。

本发明的发明人经研究发现,第一转接孔和/或第二转接孔距离显示区较近。以第一转接孔为例,在制备形成显示面板的封装层的过程中,第一转接孔容易被第一无机层和/或第二无机层覆盖,进而导致触控信号线难以实现换层。

因此,相关技术中通常会在形成触控信号线的第一部分之前在边框区形成一层无机薄膜,并将无机薄膜中与第一转接孔相对应的部分去除,以使得触控信号线的第一部分能够与触控信号线的第二部分形成电连接。

但是,这样会增加制备形成无机薄膜的工艺,进而增加显示面板整体的工艺流程,增加显示面板的制作成本,容易降低显示面板的产能

基于此,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还可以包括:平坦层2以及多条触控信号线3。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平坦层2设置于显示基板1的一侧、且位于边框区B。这样可以确保显示基板1的平整性及连续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上述多条触控信号线3设置于平坦层2远离显示基板1的一侧。

例如,触控信号线3可以设置于平坦层2远离显示基板1一侧的表面,触控信号线3和平坦层2之间没有设置其他膜层。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所示,上述多条触控信号线3至少位于边框区B。其中,触控信号线3的一端延伸至显示区A,另一端穿过弯折区B2延伸至绑定区B1。

也就是说,触控信号线3的图案是连续的、未断开的。触控信号线3中位于弯折区B2的部分,与触控信号线3中位于非弯折区的部分为一体结构。即触控信号线3整体位于同一层。

需要说明的是,触控信号线3具有多种设置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设置。

例如,触控信号线3可以全部位于边框区B。此时,触控信号线3的一端延伸至显示区A的边界,与显示区A的边界相切。

又如,触控信号线3的一部分位于边框区B,另一部分位于显示区A。此时,触控信号线3的一端可以延伸至显示区A的内部。

此外,触控信号线3的另一端可以延伸至绑定区B1的内部,也可以延伸至绑定区B1的边界,与绑定区B1的边界相切。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将触控信号线3设置在平坦层2远离显示基板1的一侧(也即平坦层2远离显示基板1的一侧表面),并将触控信号线3的一端延伸至显示区A,另一端穿过弯折区B2并延伸至绑定区B1,可以使得触控信号线3整体呈一体结构,进而无需设置转接孔,使得触控信号线3无需进行换层。相比于相关技术,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形成触控信号线3之前,无需在边框区B形成无机薄膜,且无需进行相应的构图工艺。这样能够有效减少构图工艺的次数,降低工艺复杂度,减少显示面板100整体的工艺流程,降低显示面板100的制作成本,提高显示面板100的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显示面板100还包括:位于显示区A的触控结构4。其中,触控结构4例如可以设置于封装层14远离衬底11的一侧。

本发明对触控结构4和封装层14之间的膜层结构不作限制。

例如,触控结构4可以设置于封装层14远离衬底11一侧的表面,触控结构4和封装层14之间没有设置其他膜层。

又如,触控结构4和封装层14之间还可以包括触控缓冲层。这样,可以利用该触控缓冲层对形成触控结构4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应力进行吸收,确保触控结构4具有较高的结构稳定性。

示例性的,如图8所示,上述触控结构4与触控信号线3设置于显示面板100的同一侧,且触控结构4设置于显示面板100的出光侧。

在一些示例中,触控信号线3延伸至显示区A的一端与触控结构4电连接。

这样用户便可以利用该触控结构4实现对显示面板100所要显示的图像的控制,使得显示面板100同时具有显示功能和触控功能。

在一些示例中,触控信号线3与触控结构4的材料相同,且至少部分同层设置。也即,触控信号线3可以与触控结构4整体同层设置,或者,触控信号线3可以与触控结构4的一部分同层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提及的“同层”指的是采用同一成膜工艺形成用于形成特定图形的膜层,然后利用同一掩模板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形成的层结构。根据特定图形的不同,一次构图工艺可能包括多次曝光、显影或刻蚀工艺,而形成的层结构中的特定图形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这些特定图形还可能处于不同的高度或者具有不同的厚度。

这样,可以在一次构图工艺中同时制作上述触控结构4的至少一部分和上述触控信号线3,有利于简化显示面板100的制作工艺。

此处,触控信号线3与触控结构4之间的设置方式,与触控结构4的具体结构相关。

示例性的,如图7所示,触控结构4包括:依次层叠、且绝缘设置的第一触控电极层41a和第二触控电极层42a。

例如,第一触控电极层41a包括沿第一方向X延伸、且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411,一个第一触控电极411可以与一条触控信号线3电连接。第二触控电极层42a包括沿第二方向Y延伸、且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触控电极421。一个第二触控电极421可以与一条触控信号线3电连接。

将上述触控结构4设置在显示基板1的封装层14上的技术,可以称为FMLOC(Flexible Multiple-Layer On Cell)技术。

在此示例中,上述触控信号线3例如可以与第一触控电极层41a同层设置,也可以与第二触控电极层42a同层设置。

示例性的,如图8所示,触控结构4包括:沿第二方向Y延伸、且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三触控电极41b。一个第三触控电极41b可以与一条触控信号线3电连接。

将上述触控结构4设置在显示基板1的封装层14上的技术,可以称为FSLOC(Flexible Single-Layer On Cell)技术。

在此示例中,触控信号线3则与触控结构4整体同层设置。也即,通过一次构图工艺便可以同时形成触控信号线3和触控结构4,这样有利于减少显示面板100整体的工艺流程,降低显示面板100的制作成本,提高显示面板100的产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对触控结构4所包括的触控电极的形状不作限制。例如,触控电极可以为规则的形状,例如方形或圆形等,或者也可以为不规则的形状,例如梳状等。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8所示,下面以触控结构4包括多个第三触控电极41b、且第三触控电极41b的形状为条形为例进行详细地说明。在此情况下,上述多个第三触控电极41b例如沿第一方向X排成一行。

示例性的,如图8所示,上述多个第三触控电极41b均呈网格结构。此处网格结构中网格的形状可以为规则多边形或无规则多边形,采用何种形状的网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设置。

例如上述多个第三触控电极41b的材料均为金属材料(例如钛/铝/钛)或金属氧化物材料。

在多个第三触控电极41b均呈网格结构,且材料均为金属材料或金属氧化物材料的情况下,既可以使得触控结构4具有较高的光线透过率,又可以使得触控结构4具有较低的电阻和较高的导电性,避免电信号在触控结构4中出现传输延迟的情况,提升触控结构4的灵敏度和触控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显示基板1包括:位于绑定区B1的多个引脚15。平坦层2中位于绑定区B1的部分具有多个过孔21,触控信号线3延伸至绑定区B1的一端通过过孔21与引脚15电连接。

这样,触控信号线3可以通过引脚15向绑定区B1传输触控感测信号,也可以接收绑定区B1所传输的触控驱动信号,使得用户能够通过触控结构4实现对显示面板100所要显示的图像的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相比于弯折区B2,上述过孔21更为远离显示区A。这样在形成显示基板1的封装层14的过程中,可以避免其中的第一无机层和/或第二无机层对过孔21形成覆盖。此时,各条触控信号线3便可以呈一体结构,通过相应的过孔21与相应的引脚15电连接,各条触控信号线3和相应的过孔21之间仅设置平坦层2即可,有利于减少各条触控信号线3和相应的过孔21之间所设置的膜层的数量,减少制备形成显示面板100的工艺流程。

示例性的,上述多个过孔21和多个引脚15一一对应地设置。上述多条触控信号线3与多个引脚15分别一一对应地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显示基板1还包括:设置于平坦层2远离触控信号线3一侧的源漏导电层16。源漏导电层16包括多个第一图案161。

示例性的,上述源漏导电层16还可以包括像素驱动电路12中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此时,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与第一图案161同层设置。这样一来,可以同时制作上述薄膜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以及上述第一图案161,有利于简化显示面板100的制作工艺。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4所示,引脚15包括第一图案161。过孔21暴露第一图案161的一部分,触控信号线3延伸至绑定区B1的一端通过过孔21与第一图案161的一部分电连接。

这样也便实现了触控信号线3与引脚15之间的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基板1还可以包括:位于各像素驱动电路12和各发光器件13之间的转接金属层。该转接金属层可以包括多个连接部。其中,一个像素驱动电路12可以通过一个连接部与相应的发光器件13电连接。

通过设置转接金属层,有利于增大显示基板1中的走线空间。

示例性的,转接金属层与源漏导电层16的材料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显示基板1还包括:设置于源漏导电层16远离触控信号线3一侧的栅导电层17。栅导电层17包括多个第二图案171。

栅导电层17的结构包括多种,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设置。

示例性的,栅导电层17为一层导电层。

此时,上述栅导电层17还可以包括像素驱动电路12中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以及像素驱动电路12中存储电容器的一个电极。此时,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以及存储电容器的一个电极均与第二图案171同层设置。这样一来,可以同时制作上述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上述存储电容器的一个电极、以及上述第二图案171,有利于简化显示面板100的制作工艺。

示例性的,栅导电层17包括依次层叠、且绝缘设置的两层导电层。上述多个第二图案171例如可以至少位于其中一层导电层。

此时,如图3所示,上述两层导电层中靠近衬底11的一层导电层,可以包括像素驱动电路12中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以及像素驱动电路12中存储电容器的一个电极。上述两层导电层中远离衬底11的一层导电层,可以包括像素驱动电路12中存储电容器的另一个电极。其中,在像素驱动电路12中的薄膜晶体管为双栅晶体管的情况下,上述两层导电层中远离衬底11的一层导电层,还可以包括像素驱动电路12中薄膜晶体管的另一个栅极。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4所示,一个第二图案171与一个第一图案161电连接。引脚15包括:相互电连接的第二图案171和第一图案161。也就是说,相互电连接的一个第二图案171和一个第一图案161共同形成一个引脚15,多个第二图案171和多个第一图案161一一对应地电连接,构成多个引脚15。

本发明对第一图案161和第二图案171的形状不作限制。

例如,第一图案161和/或第二图案171可以为块状图案。

又如,第一图案161和/或第二图案171也可以为条状图案。

下面以第一图案161为块状图案,第二图案171为条状图案为例进行详细地说明。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图案171的一端与第一图案161电连接,以与第一图案161共同形成引脚15。第二图案171的另一端可以延伸至绑定区B1。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显示面板100还包括:位于绑定区B1的触控驱动芯片5。触控信号线3延伸至绑定区B1的一端与触控驱动芯片5电连接。

示例性的,触控信号线3延伸至绑定区B1的一端可以通过相应的引脚15与触控驱动芯片5电连接。

例如,如图8所示,在第二图案171的另一端可以延伸至绑定区B1的情况下,第二图案171的另一端可以与触控驱动芯片5电连接。此时,触控信号线3便可以通过相应引脚15中的第二图案171与触控芯片5实现电连接。

基于此,触控驱动芯片5和触控结构4便可以通过触控信号线3实现触控驱动信号及触控感测信号的传输。也即,触控驱动芯片5可以向第三触控电极41b传输触控驱动信号,也可以接收第三触控电极41b所传输的触控感测信号,使得用户能够通过第三触控电极41b实现对显示面板100所要显示的图像的控制。

本发明中触控驱动芯片5的设置数量及设置位置与引脚15的设置方式相关,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设置。

示例性的,引脚15分布地较为集中。此时,触控驱动芯片5的数量可以为一个。

示例性的,引脚15分布地较为分散。此时,触控驱动芯片5的数量可以为多个。

例如,如图8所示,多个引脚15中第二图案171的另一端,分别分布于绑定区B1的相对两端。此时,触控驱动芯片5的数量可以为两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相比于显示区A,平坦层2和多条触控信号线3远离弯折区B2的部分,经弯折位于显示基板1的非出光侧。也就是说,平坦层2和多条触控信号线3在弯折区B2进行弯折,弯折后平坦层2和多条触控信号线3的一部分位于显示基板1的非出光侧(即显示基板1的背面)。

这样,在垂直于显示基板1所在屏幕的方向,可以减小边框区的尺寸,实现显示面板100的窄边框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触控信号线3位于弯折区B2的部分包括至少一条连接线31。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对连接线31的设置数量不作限制。

例如,连接线31可以为一条。

又如,连接线31也可以为多条。

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下面以连接线31的数量为两条为例进行详细地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连接线31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环状图案32。其中,任意相邻的两个环状图案相连接的连接边界例如可以呈直线,各环状图案例如可以有相对的两个连接边界。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对环状图案32的形状不作限制,环状图案32包括内边界和外边界。其中,外边界指的是位于两个连接边界之间、且分别与两个连接边界相连接的边界;相对的两个外边界和相对的两个连接边界可以构成一封闭图形。内边界位于该封闭图形内。

示例性的,在两个外边界和两个连接边界构成的封闭图形、以及内边界的形状相同的情况下,例如两者的形状均为矩形,此时,环状图案32为中间镂空且呈矩形的环状图案。

在一些示例中,环状图案32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321和第二连接部322。第一连接部321和第二连接部322的形状不同。

在一些示例中,任意相邻的两个环状图案32中的第一连接部321,关于两个第一连接部321所连接部分的中心点M中心对称;任意相邻的两个环状图案32中的第二连接部322,关于两个第二连接部322所连接部分的中心点M中心对称。

这样,使得多个第一连接部321和多个第二连接部322组成两种不同的形状,并且两种不同形状的第一连接部321和第二连接部322共同形成一条连接线31,避免在显示基板1进行弯折的过程中,第一连接部321和第二连接部322同时发生断裂,进而避免连接线31发生断裂。

示例性的,如图6所示,第一连接部321和第二连接部322中的一者的外边界呈弧形,另一者的外边界呈折线状。

例如,第一连接部321的外边界呈弧形,第二连接部322的外边界则呈折线状。或者,第二连接部322的外边界呈弧形,第一连接部321的外边界则呈折线状。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对第一连接部321和第二连接部322的内边界的形状不作限制。

例如,第一连接部321和第二连接部322内边界的形状可以相同,例如两者均为弧形。

又如,第一连接部321和第二连接部322内边界的形状也可以不同。

这样,在显示基板1进行弯折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避免第一连接部321和第二连接部322同时发生断裂,进而避免连接线31发生断裂,保证触控信号线3的良好导电性,避免显示面板100的触控功能失效。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显示面板100还包括:保护层6。保护层6设置于触控信号线3远离显示基板1的一侧。保护层6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弯折区B2内。

本发明对保护层6的材料不作限制。该保护层6的材料为具有柔软性的有机材料即可,例如可以为聚酰亚胺或光线透明胶(Optically Clear Adhesive,OCA)。

例如,如图4所示,保护层6可以设置于触控信号线3远离显示基板1一侧的表面,保护层6和触控信号线3之间没有设置其他膜层。

需要说明的是,保护层6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弯折区B2内包括多种设置方式。

例如,保护层6可以全部位于弯折区B2。

又如,保护层6的一部分位于弯折区B2,另一部分位于边框区B。

这样,可以利用保护层6对触控信号线3的位于弯折区B2内的部分形成覆盖。在对显示面板100位于弯折区B2的部分进行弯折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保护层6对触控信号线3产生的应力进行吸收,使得保护层6承受大部分的应力,减小触控信号线3所承受的应力,进而避免触控信号线3发生断裂。

在一些示例中,触控信号线3中位于边框区B的部分在显示基板1上的正投影,位于保护层6在显示基板1上的正投影的范围内。

这样,可以利用保护层6对触控信号线3整体进行覆盖。在利用保护层6对触控信号线3的位于弯折区B2内的部分形成保护的同时,还可以对触控信号线3的其余部分起到保护和绝缘的作用。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所示,保护层6还可以位于显示区A,对触控结构4形成覆盖及保护。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中,显示面板100具有显示区A和至少位于显示区A一侧的边框区B,边框区B包括绑定区B1及位于绑定区B1和显示区A之间的弯折区B2。

此处,显示区A、边框区B、绑定区B1和弯折区B2之间的关系等,可以参照上述一些实施例中的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该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S100~S400。

S100,提供显示基板1。

此处,显示基板1的类型和结构等,可以参照上述一些实施例中对显示基板1的类型和结构等的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S200,在显示基板1的一侧形成平坦层2。

示例性的,可以采用涂覆工艺在显示基板1的一侧形成平坦薄膜,然后可以采用光刻工艺对平坦薄膜进行图案化处理,形成平坦层2。

需要说明的是,平坦层2位于弯折区B2的部分未形成过孔,而在位于绑定区B1的部分形成了过孔21。

S300,在平坦层2远离显示基板1的一侧形成导电薄膜。

S400,对导电薄膜进行图案化处理,形成多条触控信号线3。多条触控信号线3至少位于边框区B。其中,触控信号线3的一端延伸至显示区A,另一端穿过弯折区B2延伸至绑定区B1。

示例性的,可以采用溅射工艺在平坦层2远离显示基板1的一侧形成导电薄膜,然后可以采用光刻工艺或湿刻工艺等对导电薄膜进行图案化处理,形成多条触控信号线3。

在一些示例中,上述对导电薄膜进行图案化处理后,还可以同时形成位于显示区A的触控结构4。

此处,上述导电薄膜例如形成在平坦层2远离显示基板1的一侧表面上。这样在形成上述多条触控信号线3后,各触控信号线3便自然而然地呈一体结构,一端延伸至显示区A,另一端穿过弯折区B2延伸至绑定区B1,并通过相应的过孔21与相应的引脚15电连接。其中,关于过孔21及引脚15,可以参照上述一些实施例中的说明。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通过在显示基板1的一侧形成平坦层2,并在平坦层2远离显示基板1的一侧形成导电薄膜,对导电薄膜进行图案化处理,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形成多条触控信号线3,使得触控信号线3整体呈一体结构,进而无需设置转接孔,使得触控信号线3无需进行换层。相比于相关技术,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形成触控信号线3之前,无需在边框区B形成无机薄膜,且无需进行相应的构图工艺。这样能够有效减少构图工艺的次数,降低工艺复杂度,减少显示面板100整体的工艺流程,降低显示面板100的制作成本,提高显示面板100的产能。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0所示,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还包括:S500~S600。

S500,在触控信号线3远离显示基板1的一侧形成保护薄膜。

S600,对保护薄膜进行图案化处理,形成保护层6。保护层6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弯折区B2内。

示例性的,可以采用涂覆工艺在触控信号线3远离显示基板1的一侧形成保护薄膜,然后可以采用光刻工艺对保护薄膜进行图案化处理,形成保护层6。

形成保护层6所能实现的有益效果,与上述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保护层6所能实现的有益效果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1000。如图11所示,该显示装置1000包括上述显示面板100。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显示装置10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所能实现的有益效果,与上述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面板所能实现的有益效果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相关技术
  •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单元、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制作方法
  •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3160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