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液压油管用扶正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2:10:19


一种液压油管用扶正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田石油开发用扶正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压油管用扶正器。

背景技术

在水平井与大斜度井中,油管由于重力问题往往偏向井下壁,导致油管居中度差。为使油管居中,公开号为CN21071451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液压油管扶正器,同样属于石油开发领域,该液压油管扶正器包括:扶正器本体、驱动机构、扶正弹片机构以及多个可更换的限位环,驱动机构沿扶正器本体的轴向可滑动地设置在扶正器本体的一端,扶正弹片机构套装在扶正器本体上,其整体为直管状结构,在实际使用时,其随油管整体送入井下。这样一来,油管自井口向上伸出的部位就得不到扶正。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液压油管用扶正器,可对油管进行扶正,确保抽油工作的顺利进行。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压油管用扶正器,包括落座,落座内贯穿有导管,导管的顶部横向贯穿有两个第一通孔,两个第一通孔分别设置于导管的前后两侧,每个第一通孔内插设有延伸至导管外侧的限位块,导管的顶端通过螺纹螺合有压座,压座向下旋转时用于使两个限位块进入导管内,以分别对油管的前后两侧进行夹紧,导管上还横向贯穿有两个第二通孔,两个第二通孔分别位于两个第一通孔的下方,前侧的第二通孔内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摆件,摆件包括处于前端的检测板与处于后端的摆环,摆环位于导管内,检测板由前侧的第二通孔向外穿出,摆环的顶面活动连接有后顶环,后顶环邻近后侧的第二通孔,后顶环的中部连接有由后侧第二通孔向上穿出的第一拉绳,第一拉绳的顶端连接于对应的限位块底部并能够跟随限位块移动,限位块沿第一通孔移动以夹紧油管的同时还用于通过第一拉绳拉动后顶环向上偏转以夹紧油管的后侧,并同时使得检测板向下倾斜旋转至检测板的底面抵持于第二通孔的底侧,以利用检测板引导漏出的油液流出,从而执行检测作业。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落座的底部设有位于导管外围的收纳腔,导管的底端设有与其管腔孔径一致的波纹管,收纳腔内围绕于导管外围设有一圈吊绳,一圈吊绳的长度相等,吊绳的底端连接有环形配重座,环形配重座中部开设有圆孔,前侧的第二通孔内还通过转板活动连接有对应于后顶环的前顶环,前顶环向上偏转后的高度位置与后顶环向上偏转后的高度位置一致,环形配重座的顶面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二拉绳,第二拉绳贯穿于导管内并连接于前顶环内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圆孔的孔径尺寸小于波纹管的外径尺寸,环形配重座向下移动时能够通过圆孔套设于油管外侧,环形配重座向上移动时能够通过顶面推动波纹管朝收纳腔的方向压缩。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环形配重座是中空状的环形水腔,其内腔壁上设有液位传感器,环形配重座上开设有充放孔,环形配重座顶部通过柔性管与充放孔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检测板上具有收集腔,检测板的前端贯穿有与其收集腔相通的液管,液管内插放有感应探头朝上的液体传感器,落座的顶面设有与液体传感器电性连接的报警装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落座上开设有对应于液管下方的排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摆件的两侧均设有套设于转轴上的第一扭簧,第一扭簧用于使摆件旋转复位,后顶环的转轴和前顶环的转轴上均设有使后顶环/前顶环旋转复位的第二扭簧。

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两个限位块可以对油管的上段进行扶正,而且限位块沿第一通孔移动以夹紧油管的同时还用于通过第一拉绳拉动后顶环向上偏转以夹紧油管的后侧,并同时使得检测板向下倾斜旋转至检测板的底面抵持于第二通孔的底侧,以利用检测板引导漏出的油液流出,从而执行检测作业,从而提高检测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液压油管用扶正器使用完毕收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环形配重座向下移动且压座向上移动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结构剖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由图3中引出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用于观看第一扭簧以及第二扭簧的安装位置;

图5为本发明在实际使用时的应用原理图(图中G表示放在油井内的通过接头对接后的油管,J表示将油管组合在一起的接头);

图6为本发明由图5引出的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结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通过本装置所扶正的油管G的示意图。

图中:1、落座;101、收纳腔;102、排孔;2、导管;21、第一通孔;22、限位块;23、第二通孔;24、波纹管;3、压座;4、摆件;41、摆环;42、检测板;43、液管;44、后顶环;5、第一拉绳;7、吊绳;8、环形配重座;81、圆孔;82、充放孔;83、小型液压泵;9、前顶环;10、第二拉绳;11、液体传感器;12、报警装置;13、第一扭簧;14、第二扭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专利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所属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所属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液压油管用扶正器,其包括落座1,落座1内贯穿有导管2,导管2的顶部横向贯穿有两个第一通孔21,两个第一通孔21分别设置于导管2的前后两侧,每个第一通孔21内插设有限位块22,限位块22的一端延伸至导管2的外侧。例如,限位块22的外端带有楔面端且楔面端位于导管2外侧,导管2的顶端通过螺纹螺合有压座3,压座3向下旋转时与楔面端接触,以使限位块22的内端进入导管2内,从而使得限位块22夹紧导管2内的油管接头,由此使得从导管2进入油井内的油管在其自身顶部区域较长一段距离内不会出现弯曲,也不会因油管弯曲而影响抽油排量。导管2上还横向贯穿有两个第二通孔23,两个第二通孔23分别设置于导管2的前后两侧,两个第二通孔23分别位于两个第一通孔21下方,前侧的第二通孔23内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摆件4,摆件4包括处于前端的检测板42与处于后端的摆环41,摆环41位于导管2内且在实际使用时通过环形内孔套设于油管外侧,检测板42由前侧的第二通孔23向外穿出,摆环41的顶面活动连接有后顶环44,后顶环44邻近于后侧的第二通孔23,后顶环44的中部连接有由后侧的第二通孔23向上穿出的第一拉绳5,第一拉绳5的顶端连接于对应的限位块22外侧并可随限位块22同步移动,限位块22沿第一通孔21进入导管2内以对油管夹紧的同时还通过第一拉绳5带动后顶环44向上偏转,以利用后顶环44对油管接头的后侧区域施实限位,同时后顶环44向上偏转时还会通过摆环41带动检测板42倾斜旋转至检测板42的底部抵接于第二通孔23的底侧,使得油管可能由接头部位漏油时,油液可顺着油管管壁流到摆环41上,再由摆环41流到检测板42上,从而在抽油工作进行时,可实时检测油管接头部位的使用状态,如果接头部位因密封圈破裂而出现漏油现象时,此时正好可对其实施检测,以确保油管抽油时油液压强足够,油液排量正常。在现有技术中,井上部分的油管更加关键,其直接与井上抽油设备连接,管腔由于更靠近于抽油设备,因此压强就会更大,如果井上部位的油管出现弯曲,则会导致油管鼓裂。而本案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对油管进行扶正,避免鼓裂。

在此需要对于摆件4的具体结构进行进一步的描述,上文中提到的摆件4实质是一个摆动件总成,其包括后端位于导管2内的摆环41和前端由第二通孔23向外穿出的检测板42,即环形的摆环41和检测板42是分别位于摆件4后端和前端的两部分结构。例如,在一实施例中,摆环41的内径可以略大于油管的外径。而后顶环44是摆环41上的结构,液管43是检测板42上的结构,摆环41、检测板42、液管43以及后顶环44的具体结构如图3、图4所示。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落座1的底部设有位于导管2外围的收纳腔101,导管2的底端设有与其管腔孔径一致的波纹管24,收纳腔101内围绕于导管2外围设有一圈吊绳7,该圈吊绳7的长度相等,吊绳7的底端连接有向上移动时可收纳在收纳腔101内的环形配重座8,环形配重座8中部开设有用于套设于油管底部外侧的圆孔81,油管底部向油井内输送时,圆孔81用于导正油管,前侧的第二通孔23内还通过转板活动连接有对应于后顶环44的前顶环9,前顶环9向上偏转后的高度位置与后顶环44向上偏转后的高度位置一致,环形配重座8的顶面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二拉绳10,第二拉绳10贯穿于导管2内并连接于前顶环9内端(例如连接于转板上),第二拉绳10向下拉动时可以带动前顶环9向上偏转,进而使得前顶环9向上夹紧导管2内油管接头的前侧,后顶环44和前顶环9的配合作用下,可防止接头松动而出现渗油现象。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圆孔81的孔径尺寸小于波纹管24的外径尺寸,使得本装置使用完毕后,环形配重座8向上收纳于收纳腔101内的同时可以利用小孔径尺寸的圆孔81将波纹管24向上推送至收纳腔101内,这样就使得本装置使用完毕后不但环形配重座8得以收纳,而且在环形配重座8收纳的同时,还将波纹管24压缩收纳,使得本装置使用完毕后,可以利用环形配重座8和落座1当作本装置底部放置部位,便于本装置的收纳与放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环形配重座8是中空状的环形水腔,环形配重座8的顶部设有充放孔82。充放孔82上设有小型液压泵83,小型液压泵83在实际使用时,通过柔性管连接于伸入油井的油管上,并与油管形成液压供油回路,如果油管在井内的部分段有明显的弯曲现象时,则通过远程控制小型液压泵83的方式,使其通电工作,利用连接于油管上的柔性管向环形配重座8内部注入油液,增加重量,以此使穿行于环形配重座8中部的圆孔81内的油管的井下管段被环形配重座8下坠形成的自重力强行拉直,且小型液压泵83对环形配重座8充满油后,受其内部的液位传感器控制,从而可以自动停止供油。当然了,落座1为透明状的,还可在落座1上设置有照射灯,以便于观看井下管道是否弯曲。综上可以看出,本装置不但可把油管顶部段扶正,而且还可把油管的底部段扶正,以确保抽油油液流通更加顺利。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检测板42的顶部具有收集腔,收集腔内带有沉腔,检测板42的前端贯穿有与其收集腔相通的液管43,液管43内插放有感应探头朝上的液体传感器11,落座1的顶面设有与液体传感器11电性连接的报警装置12,自油管上渗漏出的油液不仅会掉落于检测板42上以便于施工人员肉眼观看,而且还会通过液体传感器11将油液信号传送于报警装置12内,通过报警装置12内的报警功能进行报警提醒,报警可为红外线报警,也可为蜂鸣喇叭。落座1上开设有对应于液管43下方的排孔102,用于使进入液管43内的油液可向外流出。由于报警效果好,因此油液并不会泄漏太多就会被检修人员得知,因此由排孔102排出的油液十分有限,不会浪费,也就是说,后顶环44和前顶环9挤压在油管接头上可防止其因抽油时产生松动而出现渗油现象,这个检测功能,在接头万一出现渗油现象时,也能进行检测,达到双重保险的目的。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摆件4的两侧设有套设于转轴上的第一扭簧13,第一扭簧13用于使摆件4旋转复位,后顶环44和前顶环9的转轴上均设有使它们旋转复位的第二扭簧14,本装置使用完毕后,只需要把压座3旋转上升即可,失去挤压效应的两个限位块22就会从导管2内自动移出一部分,这时限位块22不再对油管夹紧,油管可从导管2内向上抽出。同时由于限位块22回位,因此在第一扭簧13作用下,后顶环44会向下移动,摆环41就会向下旋转,而其外端的检测板42就会向上旋转,摆环41回归到其内孔与导管2处于同一轴线上的位置上,即共轴的位置。再次使用时,油管可以通过导管2再次插入井内,这里需要再次补充说明的是,限位块22回位是弹性复位,在其两侧设有与第一通孔21之间连接的复位装置,或者是弹簧,或者是弹性钢丝等,由于本发明中弹簧较多,为了描述更加简单,便于理解因此不再详述。

在本发明中,井上管段扶正所采用的机构为结构简单的套压式夹紧结构,采用联动的方式,使井下扶正机构动作时配合井上机构动作将两部分油管的接头自底部向上压紧,防止接头松动而出现渗油现象,并采用此联动机构,使本装置能够稳定油管。本发明还具有对接头渗油现象进行检测的功能,确保渗油时可以在第一时间抢修,以确保抽油工作的顺利进行。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技术方案、以及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特别指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液压油管用扶正器
  • 一种修井用液压油管扶正器
技术分类

06120113198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