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用于建筑的预制板结构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2:10:19


用于建筑的预制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预制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建筑的预制板结构。

背景技术

楼板是建筑工程中用于承受水平荷载的承重受力结构板;现在常规做法是采取现浇混凝土或采用桁架叠合板现浇板的方式,即在施工现场通过支撑模板或支撑桁架板、绑扎钢筋,然后现浇混凝土,在等混凝土达到强度后,再拆除模板使其作为建筑承重板,这种做法现场操作工程量大,施工周期长,难度大,影响环境,容易发生事故,工程质量难于保证,与当前装配式发展要求不相符。建筑的非承重墙尤其是居住建筑的非承重隔墙及外维护墙目前仍在采用传统砌块砌筑,同样是当前装配式建筑发展中提升装配比率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现有技术中,预制楼板和预制墙板作为建筑装配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工厂化生产,施工速度快,现场安装方便,综合造价低,预制板自身质量好的优点;但由于在楼板安装后,各个楼板之间因温差变化和荷载影响而易产生板间裂缝,同时预制楼板在支撑端的支撑不牢固,从而造成安全度不够,且影响建筑的安全使用和使用功能,特别是在地震来临时,降低了建筑物的抗震能力。预制墙板同样因温度变化等影响形成的预制墙板之间的裂缝,困扰建筑界多年,许多界内人士甚至形成了此裂缝不可能解决的认识,因此预制墙板在建筑中尤其是居住建筑中极少应用。以上原因严重影响了预制楼板和预制墙板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建筑的预制板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预制板容易产生裂缝和预制板支撑不牢固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建筑的预制板结构,包括:主体板和连接件;

所述主体板内设置有应变体,所述应变体与所述主体板内的应力筋连接,所述连接件用于与所述应变体连接,以通过所述连接件将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主体板连接形成整体。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应变体包括预埋于所述主体板内预埋板;

所述预埋板包括钢板、铜板、钢筋或硬质塑料。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应力固定部、应力杆和应力施加部;

所述主体板的侧向长边设置有凹槽,所述应变体预埋于所述主体板的所述凹槽内,相邻的两个所述主体板分别为第一主体板和第二主体板;

所述应力固定部与所述应力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应力杆的另一端用于依次贯穿插设于所述第一主体板和所述第二主体板的所述应变体上,以使所述应力固定部与所述第一主体板的所述凹槽内的所述应变体抵接,所述应力杆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第二主体板的应变体,所述应力施加部与所述应力杆伸出所述第二主体板的应变体的端部连接,且所述应力施加部与所述应变体抵接,以使相邻的两个所述主体板连接形成整体。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应力固定部、应力杆和应力施加部;

所述主体板的两侧均设置有凹槽,所述应变体预埋于所述主体板的所述凹槽内,相邻的两个所述主体板分别为第一主体板和第二主体板;

所述应力杆包括第一应力杆和第二应力杆;所述应力固定部包括第一应力固定部和第二应力固定部,所述第一应力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应力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应力杆贯穿插设于所述第一主体板的所述应变体上,且所述第一应力固定部与所述第一主体板的所述应变体远离所述凹槽开口的一端抵接;

所述第二应力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应力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应力杆贯穿插设于所述第二主体板的所述应变体上,且所述第二应力固定部与所述第二主体板的所述应变体远离所述凹槽开口的一端抵接;

所述应力施加部位于所述第一主体板的凹槽和所述第二主体板相邻的凹槽形成的容置空间内,所述应力施加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应力杆和所述第二应力杆连接,以使相邻的两个所述主体板连接形成整体。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应力串接器、应力固定部、应力杆和应力施加部;

所述主体板的两侧均设置有凹槽,所述应变体预埋于所述主体板的所述凹槽内,所述主体板沿着两侧凹槽贯穿设置有应力连接孔,所述应力连接孔的出口位置位于所述凹槽内,多个所述主体板依次抵接,且位于首尾的两个所述主体板分别为首端主体板和末端主体板;

所述应力串接器设置有多个,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主体板之间的凹槽内设置有应力串接器,所述应力固定部与所述应力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应力杆的另一端用于依次贯穿插设于多个所述主体板的所述应力连接孔内,以使所述应力固定部与所述首端主体板的所述凹槽内的应变体抵接,所述应力杆的另一端伸出所述末端主体板的应力连接孔,所述应力施加部与所述应力杆伸出所述末端主体板的应力连接孔的端部连接,且所述应力施加部与所述末端主体板的应变体抵接,以使多个所述主体板连接形成整体。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主体板包括一类主体板和二类主体板;

所述一类主体板的两侧均设置有凹槽,所述二类主体板的一侧设置有凹槽,所述二类主体板的另一侧设置有凸起,所述一类主体板与所述二类主体板依次间隔设置,以使所述一类主体板的凹槽与所述二类主体板的凸起配合连接。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应力固定部、应力杆和应力施加部;

所述一类主体板的两侧所述凹槽内均预埋有所述应变体,所述二类主体板的凹槽内预埋有所述应变体,所述二类主体板沿着凸起至凹槽贯穿设置有应力连接孔,所述应力连接孔的两端出口位置分别位于所述凹槽和所述凸起上;

所述应力固定部与所述应力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应力杆的另一端用于依次贯穿插设所述一类主体板的应变体和所述二类主体板的所述应力连接孔内,以使所述应力固定部与所述一类主体板的所述凹槽内的应变体抵接,所述应力杆的另一端伸出所述二类主体板的应变体,所述应力施加部与所述应力杆伸出所述二类主体板的应力连接孔的端部连接,且所述应力施加部与所述二类主体板的凹槽内所述应变体抵接,以使相邻的多个所述主体板连接形成整体。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两个所述主体板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有填充部。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应变体设置有多组,多组所述应变体沿着所述主体板的侧向长边间隔设置。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应变体包括连接筋;所述连接件包括固定筋和第一填充部;

所述连接筋的一端预埋于所述主体板内,所述连接筋的另一端伸出所述主体板;

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主体板通过所述连接筋搭接,所述固定筋用于绕设于相邻的两个所述主体板之间的连接筋外部,所述第一填充部用于填充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主体板的所述连接筋的外部,以使多个所述主体板连接形成整体。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主体板包括三类主体板和四类主体板;

所述三类主体板上设置有所述应变体,所述应变体包括连接筋;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二填充部和第三填充部;所述连接筋的一端预埋于所述三类主体板内,所述连接筋的另一端伸出所述三类主体板;

所述四类主体板对应所述三类主体板的一侧设置有插孔,所述连接筋用于插设于所述插孔内,所述四类主体板上设置有填充槽,所述填充槽沿着垂直于所述插孔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填充部用于向所述填充槽内填充,以将插设于所述插孔内的所述连接筋固定于所述四类主体板内;

所述第三填充部用于填充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三类主体板和所述四类主体板之间的间隙内,以使多个所述主体板连接形成整体。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主体板的一侧边缘的一端设置有翼沿,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主体板通过所述翼沿配合连接;

或者,所述主体板的一侧边缘的两端均设置有翼沿,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主体板通过所述翼沿配合连接。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支撑连接件;

所述支撑连接件位于所述主体板与外部支撑结构之间,所述支撑连接件用于将所述主体板与外部支撑结构连接。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连接件包括螺栓、预埋卡件或者型钢连接件。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主体板包括空心板、实心板、内部填充有保温材料的空心板、双T型板、槽形板、内墙板和外墙板;

所述主体板内预留有用于水暖管线穿行的管孔。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主体板的材料包括混凝土、水泥砂浆、聚合物砂浆或水泥珍珠岩。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建筑的预制板结构,包括:主体板和连接件;主体板内设置有应变体,应变体与主体板内的应力筋连接,连接件用于与应变体连接,以通过连接件将任意相邻的两个主体板连接形成整体;本发明提供的预制板结构可以为预制楼板,也可以为预制墙板,通过在生产过程中,预先在主体板内预留能够施加相邻的主体板之间产生应力的应变体,当主体板安装就位或发生形变时,连接件与应变体产生应力,从而在主体板间形成了联系应力,使各块单个主体板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整体预制板,主体板间联系应力有效的抵消掉变形应力,从而避免了主体板间裂缝的产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预制板之间容易产生裂缝和预制楼板支撑不牢固的技术问题;降低了综合造价,节省了人工,改善了工人的生产环境,减轻建筑物的自重和荷载重量,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广阔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建筑的预制板结构作为预制楼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建筑的预制板结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建筑的预制板结构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建筑的预制板结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建筑的预制板结构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建筑的预制板结构的连接施加部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建筑的预制板结构的应力串接起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建筑的预制板结构的应力串接起处另一种主体板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建筑的预制板结构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建筑的预制板结构的连接施加部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建筑的预制板结构的连接施加部处另一种主体板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建筑的预制板结构的主体板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建筑的预制板结构的应变体与连接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2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建筑的预制板结构的应变体与连接件连接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建筑的预制板结构的主体板的第五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建筑的预制板结构的主体板的应变体与连接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建筑的预制板结构的支撑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主体板;101-应变体;102-凹槽;103-第一主体板;104-第二主体板;105-首端主体板;106-末端主体板;107-一类主体板;108-二类主体板;109-凸起;110-翼沿;111-三类主体板;112-四类主体板;113-插孔;114-填充槽;200-连接件;201-应力固定部;211-第一应力固定部;221-第二应力固定部;202-应力杆;212-第一应力杆;222-第二应力杆;203-应力施加部;204-应力串接器;205-第一填充部;206-第二填充部;207-第三填充部;300-支撑连接件;400-外部支撑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1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建筑的预制板结构,包括:主体板100和连接件200;主体板100内设置有应变体101,应变体101与主体板100内的应力筋连接,连接件200用于与应变体101连接,以通过连接件200将任意相邻的两个主体板100连接形成整体。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建筑的预制板结构,可以应用于预制楼板,也可以应用墙板,其中墙板不能作为承重墙进行使用,无论作为预制楼面板或者预制墙板,在单块主体板100的侧向边位置预埋有应变体101,应变体101与主体板100内部的应力筋进行有效的连接,且能够保证安装时施加的应力对主体板100结构传递;连接件200通过应变体101进行连接,使单块主体板100横向联系在一起,形成了整体主体板100结构;进一步地,操作连接件200,使连接件200产生弹性变形,利用弹性变形从而在主体板100间产生相结合的应力,其应力大小可以抵消主体板100因温度变化而产生的应力,连接件200施加应力后,各单块主体板100之间横向连接紧密。

其中,单块主体板100自身配有可以承受设计荷载的纵向和横向受力钢筋;单块主体板100组成的整体应力板可以承受设计荷载。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应变体101设置有多组,多组应变体101沿着主体板100的侧向长边间隔设置;其中,应变体101的数量可以根据主体板100的长度进行具体设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建筑的预制板结构,包括:主体板100和连接件200;主体板100内设置有应变体101,应变体101与主体板100内的应力筋连接,连接件200用于与应变体101连接,以通过连接件200将任意相邻的两个主体板100连接形成整体;本发明提供的预制板结构可以为预制楼板,也可以为预制墙板,通过在生产过程中,预先在主体板100内预留能够施加相邻的主体板100之间产生应力的应变体101,当主体板100安装就位或发生形变时,连接件200与应变体101产生应力,从而在主体板100间形成了联系应力,使各块单个主体板100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整体预制板,主体板100间联系应力有效的抵消掉变形应力,从而避免了主体板100间裂缝的产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预制板之间容易产生裂缝和预制楼板支撑不牢固的技术问题;降低了综合造价,节省了人工,改善了工人的生产环境,减轻建筑物的自重和荷载重量,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广阔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应变体101包括预埋于主体板100内预埋板;预埋板包括钢板、铜板、钢筋或硬质塑料;另外,应变体101也可以为主体板100延伸出的连接筋,利用连接筋进行延伸方向的固定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连接件200与主体板100的连接方式可以有多种方式,如图1-图4所示,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连接件200包括应力固定部201、应力杆202和应力施加部203;主体板100的侧向长边设置有凹槽102,应变体101预埋于主体板100的凹槽102内,相邻的两个主体板100分别为第一主体板103和第二主体板104;应力固定部201与应力杆202的一端固定连接,应力杆202的另一端用于依次贯穿插设于第一主体板103和第二主体板104的应变体101上,以使应力固定部201与第一主体板103的凹槽102内的应变体101抵接,应力杆202的另一端伸出第二主体板104的应变体101,应力施加部203与应力杆202伸出第二主体板104的应变体101的端部连接,且应力施加部203与应变体101抵接,以使相邻的两个主体板100连接形成整体。

本实施例中,应变体101为预埋在主体板100内的固定板,并且应变体101上设置有连接孔,应力固定部201和应力杆202一体成型,其中应力杆202为长螺栓杆,应力固定部201为螺栓杆的端部,应力施加部203为防滑螺母,并且应力施加部203可以为双螺母结构,从而当应力施加部203通过应力杆202对主体板100的应变体101施加应力后,应力施加部203不会发生打滑的情况;在应力施加后,可将各横向凹槽102表面封堵。

连接件200与主体板100的另一种连接方式,如图9-图11所示,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连接件200包括应力固定部201、应力杆202和应力施加部203;主体板100的两侧均设置有凹槽102,应变体101预埋于主体板100的凹槽102内,相邻的两个主体板100分别为第一主体板103和第二主体板104;应力杆202包括第一应力杆212和第二应力杆222;应力固定部201包括第一应力固定部211和第二应力固定部221,第一应力固定部211与第一应力杆212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应力杆212贯穿插设于第一主体板103的应变体101上,且第一应力固定部211与第一主体板103的应变体101远离凹槽102开口的一端抵接;第二应力固定部221与第二应力杆222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应力杆222贯穿插设于第二主体板104的应变体101上,且第二应力固定部221与第二主体板104的应变体101远离凹槽102开口的一端抵接;应力施加部203位于第一主体板103的凹槽102和第二主体板104相邻的凹槽102形成的容置空间内,应力施加部203分别与第一应力杆212和第二应力杆222连接,以使相邻的两个主体板100连接形成整体。

本实施例中,应变体101为预埋在主体板100内的固定板,并且应变体101上设置有连接孔,应力固定部201和应力杆202一体成型,其中应力杆202为长螺栓杆,应力固定部201为螺栓杆的端部,应力施加部203为正反丝套筒,利用应力施加部203分别与两个螺杆的端部进行正反丝连接,从而能够使得应力杆202将相邻的第一主体板103和第二主体板104进行连接;在应力施加后,可将各横向凹槽102表面封堵。

其中,第一主体板103和第二主体板104,第一应力杆212和第二应力杆222的结构相同,只是为了方便描述,进而利用第一和第二进行区分。

如图5-图8所示,当需要将多个主体板100进行整体结构连接时,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连接件200包括应力串接器204、应力固定部201、应力杆202和应力施加部203;主体板100的两侧均设置有凹槽102,应变体101预埋于主体板100的凹槽102内,主体板100沿着两侧凹槽102贯穿设置有应力连接孔,应力连接孔的出口位置位于凹槽102内,多个主体板100依次抵接,且位于首尾的两个主体板100分别为首端主体板105和末端主体板106;应力串接器204设置有多个,任意相邻的两个主体板100之间的凹槽102内设置有应力串接器204,应力固定部201与应力杆202的一端固定连接,应力杆202的另一端用于依次贯穿插设于多个主体板100的应力连接孔内,以使应力固定部201与首端主体板105的凹槽102内的应变体101抵接,应力杆202的另一端伸出末端主体板106的应力连接孔,应力施加部203与应力杆202伸出末端主体板106的应力连接孔的端部连接,且应力施加部203与末端主体板106的应变体101抵接,以使多个主体板100连接形成整体。

本实施例中,应变体101为预埋在主体板100内的固定板,并且应变体101上设置有连接孔,应力固定部201和应力杆202一体成型,其中应力杆202为长螺栓杆,应力固定部201为螺栓杆的端部,应力施加部203为防滑螺母,并且应力串接器204可以为防滑螺母,或者防滑法兰盘等结构,从而当应力施加部203通过应力杆202对主体板100的应变体101施加应力后,多个主体板100能够紧密贴合连接形成整体;在应力施加后,可将各横向凹槽102表面封堵。

如图8或图10所示,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主体板100包括一类主体板107和二类主体板108;一类主体板107的两侧均设置有凹槽102,二类主体板108的一侧设置有凹槽102,二类主体板108的另一侧设置有凸起109,一类主体板107与二类主体板108依次间隔设置,以使一类主体板107的凹槽102与二类主体板108的凸起109配合连接。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连接件200包括应力固定部201、应力杆202和应力施加部203;一类主体板107的两侧凹槽102内均预埋有应变体101,二类主体板108的凹槽102内预埋有应变体101,二类主体板108沿着凸起109至凹槽102贯穿设置有应力连接孔,应力连接孔的两端出口位置分别位于凹槽102和凸起109上;应力固定部201与应力杆202的一端固定连接,应力杆202的另一端用于依次贯穿插设一类主体板107的应变体101和二类主体板108的应力连接孔内,以使应力固定部201与一类主体板107的凹槽102内的应变体101抵接,应力杆202的另一端伸出二类主体板108的应变体101,应力施加部203与应力杆202伸出二类主体板108的应力连接孔的端部连接,且应力施加部203与二类主体板108的凹槽102内应变体101抵接,以使相邻的多个主体板100连接形成整体。

本实施例中,一类主体板107为两侧均设置为凹槽102结构,二类主体板108为一侧设置为凹槽102,另一侧设置为凸起109,利用任意相邻的两个二类主体板108通过凹槽102和凸起109进行配合,同时在多个主体板100的首尾两端设置有一类主体板107,进而能够利用连接件200将多个主体板100进行紧密连接贴合。

另外,当只需要将两块主体板100进行连接时,通过一块一类主体板107的凹槽102与另外一块二类主体板108的凸起109进行配合连接,再通过将连接件200贯穿一类主体板107和二类主体板108的应变体101的连接孔,在一类主体板107的凹槽102以及二类主体板108的凹槽102内进行连接,从而将两块主体板100进行紧密连接,形成整体结构。

本实施例中,利用组合式的预制板结构,能够缓解现有现浇楼面板的各种问题,又能够解决传统预制楼面板支撑不牢固问题,有效提高了抗震能力,同时因主体板100间有安装时施加的应力,使长期解决不了的单块主体板100之间的裂缝得到彻底解决,解决了预制楼面板和预制墙板的使用美观问题;并且通过工厂化生产,降低了综合造价,节省了人工,改善了工人的生产环境,且水平结构和隔墙结构一次成活,减轻建筑物的自重和荷载重量,比现有装配式建筑中的桁架板或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和效率优势,同时该预制板结构可用于混凝土框架结构、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钢结构和钢管混凝土结构等,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广阔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两个主体板100具有连接件200的间隙内填充有填充部。

本实施例中,两个主体板100之间在利用应变体101和连接件200进行固定连接后,此时需要在两个主体板100之间的间隙内进行胶凝材料的填充。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主体板100的一侧边缘的一端设置有翼沿110,任意相邻的两个主体板100通过翼沿110配合连接;或者,主体板100的一侧边缘的两端均设置有翼沿110,任意相邻的两个主体板100通过翼沿110配合连接。

由于主体板100之间需要进行对扣连接,根据不同的主体板100的连接浇筑的方式,可以在主体板100的一侧长边的边缘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翼沿110,也可以在主体板100的一侧长边的边缘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翼沿110,另一端开设有间隙凹槽102,从而更加方便的进行灌注填充。

如图12-图16所示,可选地,可以利用采用不同结构的主体板100之间通过无模有筋现浇连接带结构进行应力连接,其中,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应变体101包括连接筋;连接件200包括固定筋和第一填充部205;连接筋的一端预埋于主体板100内,连接筋的另一端伸出主体板100;任意相邻的两个主体板100通过连接筋搭接,固定筋用于绕设于相邻的两个主体板100之间的连接筋外部,第一填充部205用于填充于任意相邻的两个主体板100的连接筋的外部,以使多个主体板100连接形成整体。

可选地,主体板100的结构可以为多种方式;例如:主体板100的两侧长边方向的下端边沿设置有突出的翼沿110,翼沿110作为现浇连接带的所需模板,相邻主体板100相交处翼沿110互为子母关系,主体板100的两侧侧向沿长边方向预埋有数根外露的回形连接筋,连接筋位置在板翼沿110上部,在相邻的主体板100安装到位后,相邻主体板100的回形连接筋相互搭接,搭接方式牢固,搭接的长度满足规范要求;相邻两主体板100的下翼沿110与主体板100板身侧面形成了凹槽102状。

又如:主体板100的两侧长边方向的上下两端的边沿设置有突出的翼沿110,翼沿110作为现浇连接带的所需模板,相邻主体板100相交处翼沿110互为子母关系,且在主体板100两侧长边的翼沿110设置有数个横向的凹槽102,每个横向凹槽102只在上下端边沿的其中一个边沿形成缺口,作为连接筋连接操作孔;主体板100的两侧侧向沿长边方向预埋有数根外露的回形连接筋,连接筋位置在板厚内部,且位于上下两翼沿110之间,在相邻的主体板100安装到位后,相邻主体板100的回形连接筋相互搭接,搭接的长度满足规范要求,相邻两主体板100的上下两翼沿110与主体板100的侧面形成了“柱桶”状,在主体板100上部端头翼沿110部分留有缺口,通过缺口能够填充胶凝材料进行灌注。

本实施例中,第一填充部205可以从连接带的上部现浇,现浇连接带的胶凝材料不会在翼沿110契合部形成渗漏,当连接带胶凝材料凝固达到强度时,其连接带部位的强度超过主体板100自身的相应截面强度,形成了整体的预制板结构;两个主体板100之间的含有连接筋和胶凝材料形成的固定连接带,将两个主体板100凝结在一起,当主体板100发生变形时,有连接筋承担拉力,第一填充部205承担膨胀压力,因连接带连接强度大于板自身相应截面强度,故而裂缝不会发生在两个主体板100的交界处。从而成功解决了因温度变化形成的裂缝问题。

如图15和图16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连接件200与主体板100的连接方式可以有多种方式,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主体板100包括三类主体板111和四类主体板112;三类主体板111上设置有应变体101,应变体101包括连接筋;连接件200包括第二填充部206和第三填充部207;连接筋的一端预埋于三类主体板111内,连接筋的另一端伸出三类主体板111;四类主体板112对应三类主体板111的一侧设置有插孔113,连接筋用于插设于插孔113内,四类主体板112上设置有填充槽114,填充槽114沿着垂直于插孔113的方向延伸设置,第二填充部206用于向填充槽114内填充,以将插设于插孔113内的连接筋固定于四类主体板112内;第三填充部207用于填充于任意相邻的两个三类主体板111和四类主体板112之间的间隙内,以使多个主体板100连接形成整体。

可选地,主体板100的两侧长边方向的上下端边沿设置有突出的翼沿110,翼沿110作为现浇连接带的所需模板,相邻主体板100相交处翼沿110互为子母关系,且在主体板100两侧长边的翼沿110设置有数个横向的凹槽102,每个横向凹槽102只在上下边沿的其中一个边沿形成缺口作为料口;主体板100的一侧沿长边方向预埋有数根外露的回形连接筋,连接筋位置在板厚内部,且位于上下两翼沿110之间,主体板100另一侧紧靠主体侧壁预留有沿主体板100长方向的与主体板100同长度的填充槽114,且填充槽114与主体板100共用侧壁与预留回形筋相对应位置留有可以使回形连接筋穿过的插孔113。在相邻的主体板100安装到位后,相邻主体板100的回形连接筋通过预留插孔113深入预留填充槽114足够长度,在主体板100上部端头翼沿110部位的间隙和填充槽114部位留有缺口作为料口,能够利用此料口分别填充第二填充部206和第三填充部207。

本实施例中,当连接筋分别与第二填充部206和第三填充部207凝固达到强度时,形成了均带有连接筋的双柱,填充槽114保证了连接筋的在主体板100无筋一侧的锚固,其连接带部位的强度超过主体板100自身的相应截面强度,形成了整体的预制板结构;两个主体板100之间的含有连接筋和第二填充部206和第三填充部207形成的双柱连接带,将两个主体板100凝结在一起,当主体板100发生温度变形时,由连接筋承担拉力,二填充部和第三填充部207承担膨胀产生的压力,因连接带连接强度大于主体板100自身相应截面强度,故而裂缝不会发生在两个主体板100的交界处。从而成功解决了因温度变化形成的裂缝问题。

可选地,第一填充部205、第二填充部206和第三填充部207可以为胶凝材料,也可以灌注混凝土材料。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支撑连接件300;支撑连接件300位于主体板100与外部支撑结构400之间,支撑连接件300用于将主体板100与外部支撑结构400连接。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支撑连接件300包括螺栓、预埋卡件或者型钢连接件200。

本实施例中,外部支撑结构400为建筑用支撑梁,单块主体板100的支撑部位预埋有与支撑梁的支撑连接件300;支撑连接件300与主体板100内部结构形成有效连接;当主体板100为楼板时,在楼板的支撑端,通过预埋在楼板内的支撑连接件300,形成了与支座的有效固定连接,改变了以往自然放置的方式,解决了支撑不牢固从而影响建筑抗震能力问题;可选地,当支撑梁为混凝土梁时,支撑连接件300可以通过螺栓或其他方式与支撑梁形成有效连接;当支撑梁为混凝土剪力墙时,通过预埋在剪力墙内的预埋件与主体板100连接,且不影响剪力墙的上下连续性;当支撑梁为型钢梁或型钢剪力墙时,可直接将主体板100放置在型钢上干法连接。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主体板100包括空心板、实心板、内部填充有保温材料的空心板、双T型板、槽形板、内墙板和外墙板;主体板100内预留有用于水暖管线穿行的管孔。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主体板100的材料包括混凝土、水泥砂浆、聚合物砂浆或水泥珍珠岩。

本实施例中,主体板100内预留了可以穿水、电管线的管孔,并且可以在管孔内放置保温隔音材料,以及在空心板内部填充有保温材料,从而有效的提升了房屋的保温隔热性能,提升了建筑的品质;该预制板与传统预制板具有根本性差别,其实现了工厂单块预制板生产,安装组合后成为整体预制板的转变,且施工方面,综合造价低,是对当前装配式建筑中广泛应用的叠合板的重要提升,对重新推广应用预制板和促进建筑装配式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连接件200可以分为主体板100应力连接件200和主体板100无模有筋现浇连接带结构;主体板100应力连接件200可以包括主体板100和应力连接件200,主体板100通过应变体101和连接件200将任意相邻的两个主体板100之间产生相互应力且连接形成整体;通过连接件200对应变体101施加应力,使各块单个主体板100紧密联系在一起,且在主体板100间产生了持久相互应力,形成了整体预制板,主体板100间持久相互应力有效的抵消掉温度应力等其他应力,从而避免了主体板100间温度裂缝的产生;主体板100无模有筋现浇连接带结构包括主体板100和现浇连接带,主体板100上预埋有连接带所需的连接筋,主体板100边沿部带有现浇连接带所需的起模板作用的翼沿110,在相邻的两个主体板100安装到位后,将主体板100预埋的连接筋联系在一起,用胶凝材料在主体板100翼沿110形成的槽内现浇,在胶凝材料凝固达到强度时,形成了含有连接筋的现浇连接带,该连接带将相邻的两个主体板100连接形成了整体预制板结构。由于该现浇连接带含有连接筋且连接带的强度超过同截面的主体强度,因此保证了在主体板100连接处不会产生因温度应力变化和其他应力产生的裂缝。

其中,两种连接方式的主体板100在支撑端留有与主体板100的支座相固定的支撑件,可以有效地将主体板100与支座牢固的连接在一起,大大增强预制主体板100与支座的连接力。

可选地,本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板结构中的主体板100在用途上可为建筑用楼板,也可为内外墙板;形式上可为空心板、实心板、双T型板、槽形板等所有预制型建筑用预制板,主体板100所用材料可以为混凝土、水泥砂浆、聚合物砂浆、水泥珍珠岩、陶粒混凝土等所有形成预制产品的建筑材料。其中应变体101可为具备一定弹性变形能力和刚度的材料,包括钢板、铜板、钢筋、硬质塑料等;连接筋可以是钢筋、铜丝,玻璃纤维等其他材料与胶凝材料和主体材料能够产生握裹力的材料。本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板结构即可在现浇混凝土体系中使用,更是装配式建筑中相应建筑结构部位最有效的做法,具有广阔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相关技术
  • 用于建筑的预制板结构
  • 用于建筑的预制板结构
技术分类

06120113198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