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可随高度加力且快捷的建筑地桩用拆卸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2:13:22


一种可随高度加力且快捷的建筑地桩用拆卸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随高度加力且快捷的建筑地桩用拆卸装置。

背景技术

在房屋建设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打地桩的方式来防止建筑不均匀沉降、加强稳定性和抗震等,在房屋拆迁时,由于地桩采用混凝土与钢筋组合而生,对于地桩的拆卸十分困难。

目前市场上地桩的拆卸主要方式通过人工利用工具对地桩进行逐步拆除,这种方式主要存在于消耗大量的人力,拆卸过程十分困难,或者可以设置有对其夹紧拔除的装置,但是装置在向上拔除的过程中,夹紧力始终保持不变,使得地桩容易与装置脱落,还有装置固定方向拔除地桩,使得拆卸过程缓慢。以上情形会导致消耗大量的人力、拆卸困难、不能随高度加力、地桩容易与装置脱落、固定方向拔除地桩和拆卸过程缓慢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随高度加力且快捷的建筑地桩用拆卸装置,具备减少人力消耗、拆卸简单、可以随高度加力、地桩不易与装置脱落、可以进行晃动拔除和加快拆卸过程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地桩的拆卸方式与装置消耗大量的人力、拆卸困难、不能随高度加力、地桩容易与装置脱落、固定方向拔除地桩和拆卸过程缓慢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减少人力消耗、拆卸简单、可以随高度加力、地桩不易与装置脱落、可以进行晃动拔除和加快拆卸过程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随高度加力且快捷的建筑地桩用拆卸装置,包括第一轨道,所述第一轨道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动块,第一滑动块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运动室,第一运动室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一运动块,第一运动块的右侧设置有第一转动块,第一转动块的后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第一连杆的左侧转动连接有驱动盘,第一轨道的上侧设置有升降台,升降台的上侧设置有控制板,控制板的上侧滑动连接有第二运动室,第二运动室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二运动块,第二运动室的外侧设置有滑轮,第二运动块的右侧滚动连接有推动杆,推动杆的右侧固定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的上侧设置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的右侧设置有夹紧块,第二运动块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固定杆的右侧设置有第二转动块,第二转动块的前侧转动连接有第一承载板,第一承载板的前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第一转动杆的右侧转动连接有第二滑动块,第一转动杆的外侧滑动连接有第三运动块,第三运动块的右侧转动连接有金属杆,金属杆的下侧设置有金属块,夹紧块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夹紧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运动块、第二运动块、夹紧块和第二滑动块上均设置有相对应的弹簧组件,通过以上机构均设置有弹簧组件,使得整体装置得以正常运转。

优选的,所述第一运动室上开设有与第一运动块相对应的开槽,通过开设有相对应的开槽,使得第一运动块在第一连杆与第一转动块的带动下,可以在其开槽内进行来回晃动。

优选的,所述第二运动块与滑轮之间固定连接有绳索,通过第二运动块与滑轮之间固定连接有绳索,滑轮上的绳索与升降台后侧的固定点连接,使得滑轮向前运动时,绳索拉动第二运动块沿第二运动室内开槽向下运动。

优选的,所述第二运动块上设置有与推动杆相对应的斜面,通过设置有相对应的斜面,使得第二运动块在向下运动的同时可以推动推动杆向右运动,从而达到加力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第一承载板上设置有与第一转动杆、金属杆相对应的圆柱块,通过设置有相对应的圆柱块,使得可以限制第一转动杆与金属杆的转动角度,从而达到固定第一转动杆与金属杆的运动轨迹。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随高度加力且快捷的建筑地桩用拆卸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可随高度加力且快捷的建筑地桩用拆卸装置,通过升降台将控制板向前提升,使得第二运动室同步向前提升,从而对地桩进行拔除工作,在第二运动室向前提升的过程中,由于滑轮上的绳索与升降台下侧的固定点相连接,使得绳索通过滑轮的作用拉动第二运动块向下运动,由于第二运动块上设置有与推动杆相对应的斜面,使得第二运动块可以逐渐推动推动杆向右运动,从而持续对夹紧块进行加力,这一结构达到了减少人力消耗、拆卸简单、可以随高度加力和地桩不易与装置脱落的效果。

2、该可随高度加力且快捷的建筑地桩用拆卸装置,通过第一连杆进行转动,使得第一连杆带动第一转动块进行来回转动,然后第一连杆带动第一运动室通过第一滑动块沿第一轨道进行左右来回滑动,同时第一转动块带动第一运动块进行上下来回运动,使得第一运动块可以带动升降台进行来回晃动,然后夹紧块带动地桩进行来回晃动,使得其更容易拆卸,这一结构达到了可以进行晃动拔除和加快拆卸过程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正面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运动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二运动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第一轨道;2、第一滑动块;3、第一运动室;4、第一运动块;5、第一转动块;6、第一连杆;7、驱动盘;8、升降台;9、控制板;10、第二运动室;11、第二运动块;12、滑轮;13、推动杆;14、第一连接杆;15、第二连接杆;16、夹紧块;17、固定杆;18、第二转动块;19、第一承载板;20、第一转动杆;21、第二滑动块;22、第三运动块;23、金属杆;24、金属块;25、夹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一种可随高度加力且快捷的建筑地桩用拆卸装置,包括第一轨道1,第一轨道1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动块2,第一滑动块2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运动室3,第一运动室3上开设有与第一运动块4相对应的开槽,通过开设有相对应的开槽,使得第一运动块4在第一连杆6与第一转动块5的带动下,可以在其开槽内进行来回晃动。第一运动室3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一运动块4,第一运动块4的右侧设置有第一转动块5,第一转动块5的后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6,第一连杆6的左侧转动连接有驱动盘7,第一轨道1的上侧设置有升降台8,升降台8的上侧设置有控制板9,控制板9的上侧滑动连接有第二运动室10,第二运动室10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二运动块11,第二运动块11上设置有与推动杆13相对应的斜面,通过设置有相对应的斜面,使得第二运动块11在向下运动的同时可以推动推动杆13向右运动,从而达到加力的效果。第二运动块11与滑轮12之间固定连接有绳索,通过第二运动块11与滑轮12之间固定连接有绳索,滑轮12上的绳索与升降台8后侧的固定点连接,使得滑轮12向前运动时,绳索拉动第二运动块11沿第二运动室10内开槽向下运动。

第二运动室10的外侧设置有滑轮12,第二运动块11的右侧滚动连接有推动杆13,推动杆13的右侧固定第一连接杆14,第一连接杆14的上侧设置有第二连接杆15,第二连接杆15的右侧设置有夹紧块16,第二运动块11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7,固定杆17的右侧设置有第二转动块18,第二转动块18的前侧转动连接有第一承载板19,第一承载板19的前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20,第一转动杆20的右侧转动连接有第二滑动块21,第一转动杆20的外侧滑动连接有第三运动块22,第三运动块22的右侧转动连接有金属杆23,第一承载板19上设置有与第一转动杆20、金属杆23相对应的圆柱块,通过设置有相对应的圆柱块,使得可以限制第一转动杆20与金属杆23的转动角度,从而达到固定第一转动杆20与金属杆23的运动轨迹。金属杆23的下侧设置有金属块24,夹紧块16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夹紧板25。第一运动块4、第二运动块11、夹紧块16和第二滑动块21上均设置有相对应的弹簧组件,通过以上机构均设置有弹簧组件,使得整体装置得以正常运转。

工作原理:本装置在工作时,通过控制板9控制第二运动室10向内运动将地桩夹紧,然后升降台8将控制板9向前提升,使得第二运动室10同步向前提升,从而对地桩进行拔除工作,在第二运动室10向前提升的过程中,由于滑轮12上的绳索与升降台8下侧的固定点相连接,使得绳索通过滑轮12的作用拉动第二运动块11向下运动,由于第二运动块11上设置有与推动杆13相对应的斜面,使得第二运动块11可以逐渐推动推动杆13向右运动,从而持续对夹紧块16进行加力,这一结构达到了减少人力消耗、拆卸简单、可以随高度加力和地桩不易与装置脱落的效果。

在第二运动块11向下运动的同时,固定杆17推动第二转动块18进行转动,使得第二转动块18带动第一转动杆20进行转动,然后第二滑动块21通过第二滑动块21与第三运动块22以及其上弹簧组件的作用带动金属杆23进行转动,使得金属杆23与金属块24相接触,然后启动驱动盘7进行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连杆6进行转动,使得第一连杆6带动第一转动块5进行来回转动,然后第一连杆6带动第一运动室3通过第一滑动块2沿第一轨道1进行左右来回滑动,同时第一转动块5带动第一运动块4进行上下来回运动,使得第一运动块4可以带动升降台8进行来回晃动,然后夹紧块16带动地桩进行来回晃动,使得其更容易拆卸,这一结构达到了可以进行晃动拔除和加快拆卸过程效果。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相关技术
  • 一种可随高度加力且快捷的建筑地桩用拆卸装置
  •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专用便于调节高度的建筑管桩
技术分类

06120113216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