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涡轮散热装置、涡轮装置及呼吸机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2:24:27


一种涡轮散热装置、涡轮装置及呼吸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涡轮散热装置、涡轮装置及呼吸机。

背景技术

周知,涡轮作为呼吸机的关键组成部件,主要起到气体增压并将一定压力的气体输送给病人,或者将增压后的气体作为吸气阀的低压气源使用等作用。由于涡轮长期使用,往往会产生散热困难的问题,即:涡轮在长期运行中,高速运转的涡轮电机所产生的热量无法快速散发,使得呼吸机内部温度持续升高,从而严重影响涡轮及呼吸机的使用寿命和工作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涡轮散热装置以及应用了该散热装置的涡轮装置和呼吸机,以增强散热效果。

根据第一方面,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涡轮散热装置,包括涡轮盒,所述涡轮盒具有:

安装空间,用于安放涡轮组件;

进风口,用于气体进入所述安装空间,所述进风口与安装空间连通;以及

导流结构,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导流结构被构造成允许气体流经涡轮组件的表面后被引入涡轮组件,以带走涡轮组件产生的至少部分热量。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结构还被构造成能够将安装空间划分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用于收容涡轮组件的电机部分,所述第二腔室用于收容涡轮组件的叶轮部分,所述进风口连通第一腔室,以使气体能够流经涡轮组件的电机部分的表面后被引入涡轮组件的叶轮部分。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结构包括:

支撑件,沿圆周方向围绕设置于涡轮组件的外周,所述支撑件面向涡轮组件的一侧用于密封连接涡轮组件,所述支撑件背离涡轮组件的一侧与涡轮盒的内壁固定,以使所述支撑件能够支撑固定涡轮组件并将安装空间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以及

导流通道,用于连通所述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所述导流通道贯通支撑件设置,所述进风口位于涡轮组件的外周的一侧,所述导流通道位于涡轮组件与进风口相邻一侧的不同侧。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包括:

第一支撑件,位于涡轮组件的外周,所述第一支撑件面向涡轮组件的一侧大致呈优弧结构或半圆弧结构,以能够与涡轮组件的外周表面的一部分接触密封;以及

第二支撑件,位于涡轮组件的外周,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间隔相对,所述第二支撑件面向涡轮组件的一侧大致呈劣弧结构,以能够与涡轮组件的外周表面的另一部分接触密封;

在涡轮组件安放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之间时,所述导流通道由相邻的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涡轮盒的内壁和涡轮组件共同围合成型。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结构还包括引流结构,所述引流结构沿圆周方向围绕设置于涡轮组件的电机部分的表面,用以引导气体自所述进风口沿圆周方向流动至导流通道。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流结构包括:

壳体部,用于覆盖并接触涡轮组件的电机部分的表面;以及

若干个导流片,所述导流片沿圆周方向围绕固定于壳体部的外周表面,若干个所述导流片沿轴向方向间隔排布,以在相邻两个所述导流片间形成引流槽,所述引流槽用于引导气体自进风口沿圆周方向流动至导流通道。

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

导热件,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导热件用于接触连接涡轮组件的表面,以吸收涡轮组件产生的部分热量;以及

散热件,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外,所述散热件与导热件接触连接,用以散发所述导热件吸收的热量。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件包括:

第一接触端,用于接触连接涡轮组件的电机部分邻近叶轮部分的一端或涡轮组件的叶轮部分;

第二接触端,用于接触连接涡轮组件的电机部分远离叶轮部分的一端,所述第二接触端与散热件连接;以及

导热连接部,围绕设置于涡轮组件的电机部分的外周,所述导热连接部的一端与第一接触端固定、另一端与第二接触端固定,所述导热连接部具有散热口,所述散热口用于涡轮组件的电机部分的表面外露于安装空间,以使气体能够流经涡轮组件的电机部分的表面。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涡轮盒还具有引流空间和引流口;

所述引流口连通引流空间,用于空气和/或氧气进入引流空间;

所述引流空间通过进风口连通安装空间,用于空气或氧气经进风口进入安装空间;或所述引流空间用于混合空气和氧气,以使空气与氧气的混合物经进风口进入安装空间。

根据第二方面,一种实施例提供一种涡轮装置,包括:

散热装置,采用第一方面所述的涡轮散热装置;以及

涡轮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内。

根据第三方面,一种实施例提供一种呼吸机,包括机壳以及设置于机壳内的涡轮装置,所述涡轮装置采用第二方面所述的涡轮装置。

依据上述实施例的涡轮散热装置,包括涡轮盒,涡轮盒具有安放涡轮组件的安装空间、设置于安装空间内的导流结构以及与安装空间连通以使气体能够进入安装空间的进风口,导流结构被构造成能够允许气体流经涡轮组件的表面后再被引入涡轮组件。利用导流结构可在涡轮盒内构建出气流通道,通过改变气体的流动路径,增加气体与涡轮组件的接触面积,使气体在流动的过程中与涡轮组件进行充分换热,以带走涡轮组件所产生的部分热量,从而增强涡轮组件的散热效果并提高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实施例的涡轮装置的结构装配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涡轮装置A-A向的轴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涡轮装置B-B向的轴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涡轮装置的周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实施例的涡轮装置中气体流动路径示意图。

图6为一种实施例的涡轮装置中涡轮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种实施例的涡轮装置中涡轮组件与散热组件的结构装配示意图。

图8为一种实施例的涡轮装置中涡轮组件与散热组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中:

100、涡轮组件;110、电机部分;120、叶轮部分;121、进风端;122、出风端;

200、涡轮盒;210、顶壳;220、底座;230、安装空间;230a、第一腔室;230b、第二腔室;240、进风口;250、出风口;260、引流空间;261、导流板;270、引流口;271、气体净化装置;

300、导流结构;310、支撑件;310a、第一支撑件;310b、第二支撑件;320、导流通道;330、壳体部;340、导流片;350、引流槽;

400、散热组件;410、导热件;411、第一接触端;412、第二接触端;413、导热连接部;414、散热口;420、散热件;421、散热片组;422、散热风扇;430、线束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本文中所用术语“轴向方向”是指涡轮装置或涡轮组件的轴心线所在方向;通常,由于涡轮电机是涡轮装置或涡轮组件的核心构件之一,基于涡轮电机本身的结构构造及运行原理等特点,可以利用涡轮电机的轴心线代表涡轮装置或涡轮组件整体的轴心线;故,“轴向方向”亦可具体指代涡轮电机的轴心线所在方向或者涡轮电机的轴向方向。

本文中所用术语“圆周方向”是指绕涡轮装置或涡轮组件的轴心线方向,可简称为周向;通常,也可具体指代涡轮电机的圆周方向。

请参阅图1至图8,一种实施例提供一种涡轮装置,可用于医疗设备中,对气体进行控制,如对气体进行增压、输送等控制;该涡轮装置包括涡轮组件100和涡轮散热装置(亦可简称为散热装置),下面分别说明。

请参阅图2至图5及图7和图8,涡轮组件100主要作为涡轮装置的动力元件使用,包括电机部分110和叶轮部分120;其中,叶轮部分120沿轴向方向装设于电机部分110的动力输出端,且叶轮部分120具有进风端121和出风端122,电机部分110用于驱使叶轮部分120高速旋转,使气体能够在叶轮部分120的旋转效应下,由进风端121被吸入叶轮部分120内,以在转化为所需要的高压气体后经出风端122从叶轮部分120内排出,以供使用。一个实施例中,叶轮部分120的轮廓形状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蜗壳式构造,以使进风端121沿轴向方向分布于叶轮部分120远离电机部分110的一端,而出风端122则沿圆周方向分布于叶轮部分120的一侧(亦可理解为,出风端122沿切向方向分布于叶轮部分120的周侧);当然,叶轮部分120并不限于蜗壳式构造。

请参阅图1至图8,就涡轮散热装置而言;一方面,其用于收容涡轮组件100,以在涡轮组件100的外围形成防护结构,从而为涡轮装置整体的应用装配提供便利;另一方面,其起到气体导流的作用,使气体流经涡轮组件100的表面时,能够带走涡轮组件100所产生的部分热量,实现对涡轮组件100的散热,并可最终由进风端121被引入涡轮组件100(具体为叶轮部分120)、经由出风端122被排出涡轮组件100。

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7,涡轮散热装置包括涡轮盒200,涡轮盒200可采用由两部分相对拼装并固定成型的盒体或壳体构造,如由顶壳210和底座220以上下或左右排布的方式相对拼装成型,从而可在涡轮盒200内形成有具有一定容积的安装空间230,涡轮组件100则安放于安装空间230内;在涡轮盒200的盒壁上设有进风口240和出风口250;其中,进风口240连通安装空间230,以便外部气体能够经由进风口240进入安装空间230内,而出风口250则连通出风端122,以便被涡轮组件100增压后的气体排出;同时,在涡轮盒200内(即:安装空间230内)设有导流结构300,其被构造成在涡轮组件100运行时,能够引导(或允许,或约束)进入安装空间230内的气体,首先流经涡轮组件100的表面,而后再进入进风端121所对应的区域被引入叶轮部分121,并最终基于出风端122和出风口250的连通关系而排出;在气体流动的过程中,尤其是流经涡轮组件100表面的过程中,使得气体可以吸收并带走涡轮组件100所产生的部分热量。

导流结构300可基于涡轮组件100的外轮廓构造、涡轮盒200内部的结构构造、涡轮盒200与涡轮组件100之间的结构组合形式、需要气体流经涡轮组件100表面时的范围或面积等因素,构造成相适应的结构形式。

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7,导流结构300包括支撑件310和导流通道320;其中,支撑件310沿圆周方向围绕涡轮组件100设置,如围绕设置于电机部分110邻近叶轮部分120的一端或者电机部分110与叶轮部分120相衔接过渡的部位;支撑件310面向涡轮组件100的一侧与涡轮组件100的轮廓表面密封连接、背离涡轮组件100的一侧则与涡轮盒200的内壁固定;如,支撑件310可采用独立于涡轮盒200的单体部件,以锁固、卡接等手段与涡轮盒200的内壁贴合固定;又如,支撑件310采用与涡轮盒200一体成型的结构构造,由涡轮盒200的内壁面向涡轮组件100延伸成型。支撑件310可以采用整体大致呈环状的板状构造,也可以由若干个构件组合拼接而成且整体大致呈环状的形态构造;如,由顶壳210与底座220相对应的位置分别面向涡轮组件100进行延伸,以形成凸出于涡轮盒200内壁的凸起结构,在顶壳210与底座220相对拼装后,即可利用凸起结构间的对应关系形成支撑件310的整体构造。

利用支撑件310可将安装空间230大致划分或分隔为沿轴向方向依次排布的第一腔室230a和第二腔室230b;其中,利用第一腔室230来收容电机部分110,利用第二腔室230b来收容叶轮部分120;而导流通道320则沿轴向方向贯通支撑件310设置,从而连通第一腔室230a与第二腔室230b;同时,出风口250可设置于第二腔室230b,进风口240则与第一腔室230a连通;如,将进风口240设置于第一腔室230a远离第二腔室230b的一端(即:位于电机部分110远离叶轮部分120的轴向一端),从而使得被引入的气体能够与电机部分110的表面进行大面积接触;又如,将进风口240设置在电机部分110圆周方向的一侧(即:装置整体的上方侧),导流通道320则位于电机部分110圆周方向的另一侧(即:装置整体的下方侧),从而使得进风口240与导流通道320处于电机部分110的不同侧,可使得被引入的气体能够尽量与电机部分110的表面进行大面积接触。当然,导流通道320也可位于电机部分110与进风口240相邻一侧的其他不同侧(如政治整体的左右两侧),亦可使被引入的气体能够尽量流经电机部分110的表面。

基于此,在涡轮组件100运行时,由于支撑件310在涡轮组件100与涡轮盒200的内壁之间所产生的空间分隔作用,使得外部气体首先经由进风口240被引入第一腔室230a,在流经电机部分110的表面后经由导流通道320进入第二腔室230b,从而最终被叶轮部分120引入;由于电机部分110属于涡轮组件100的主要发热源,通过对电机部分110进行充分散热,即可确保涡轮组件100或者涡轮装置整体的散热效果。因此,在外部气体流经电机部分110表面的过程中,可实现与电机部分110的充分换热,从而依赖气体的流动效应,带走电机部分110所产生的部分热量,实现散热。

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图6和图7,支撑件310包括第一支撑件310a和第二支撑件310b;其中,第一支撑件310a位于涡轮组件100(具体为电机部分110)圆周方向的一侧,第一支撑件310a面向电机部分110的一侧采用与电机部分110的周向轮廓形状大致匹配的结构形态;通常,电机部分110的轮廓形状一般采用圆形柱状结构;故,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310a面向电机部分110的一侧大致呈优弧结构或者半圆弧结构,以使得第一支撑件310a与电机部分110密封连接后,利用第一支撑件310a可从电机部分110圆周方向的一侧对安装空间230进行分隔;基于同理,第二支撑件310b位于涡轮组件100圆周方向的另一侧,并与第一支撑件310a间隔相对;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支撑件310b面向电机部分110的一侧大致呈劣弧结构,从而在电机部分110的圆周方向的另一侧对安装空间230进行分隔,以此,利用第一支撑件310a和第二支撑件310b,可实现将安装空间230大致分为第一腔室230a和第二腔室230b两部分;而基于第一支撑件310a与第二支撑件310b间隔分布的特点,在涡轮组件100安放于第一支撑件310a与第二支撑件310b之间时,即可利用第一支撑件310a、第二支撑件310b、涡轮盒200的内壁与涡轮组件100的轮廓表面共同围合成型导流通道320,并使导流通道320连通第一腔室230a与第二腔室230b(此时,进风口240可与第一支撑件310处于电机部分110的同一侧);该种实施方式下,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涡轮盒200内的结构复杂性,利用第一支撑件310a和第二支撑件310b直接实现对涡轮组件100的支撑及夹持固定;同时,第一支撑件310a与第二支撑件310b可分别位于涡轮盒200的不同部分,如分别设置在顶壳210与底座220的内壁上,从而便于对涡轮组件100进行拆装。

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310a与第二支撑件310b也可共同组成一圆环状支撑结构,将第一支撑件310a和第二支撑件310b中的一者与进风口240同时布置于电机部分110圆周方向的同一侧,在另一者上开设通孔结构以作为导流通道320。

一个实施例中,支撑件310为多个,每个支撑件310均沿轴向方向延伸设置涡轮盒200的内壁与涡轮组件100的轮廓表面之间(即:从电机部分110远离叶轮部分120一端延伸至进风端121),而多个支撑件310则沿圆周方向间隔排布;以此,一方面,相当于利用多个支撑件310将安装空间230沿圆周方向进行分隔,以使每个支撑件310能够沿轴向方向对涡轮组件100进行支撑固定;另一方面,可利用相邻两个支撑件310之间的结构间隙作为导流通道320,以便气体能够沿轴向方向流经电机部分110和叶轮部分120的表面;此时,可将进风口240与安装空间230远离叶轮部分120的一端连通,以使被引入的气体能够顺序地流经电机部分110的表面和叶轮部分120的表面,从而延长气体流动的距离,确保对涡轮组件100的散热效果。

其他实施例中,支撑件310也可采用螺旋状的结构形式,即:支撑件310在涡轮盒200的内壁与涡轮组件100的轮廓表面之间呈现螺旋行走的结构构造,从而在涡轮盒200与涡轮组件100进行组合后,即可在安装空间230内形成螺旋式围绕涡轮组件100分布的导流通道320;该种实施方式,可以进一步延长气体流动的距离,实现对涡轮组件100的充分散热。

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5及图7和图8,导流结构300还包括引流结构,其沿圆周方向围绕设置于涡轮组件100的电机部分110的表面,主要用以引导自进风口240进入第一腔室230a内的气体沿圆周方向进行流经电机部分110的表面,并最终可流动至导流通道320。引流结构包括壳体部330和若干个导流片340;其中,壳体部330覆盖并接触涡轮组件100的电机部分110的表面设置,以在电机部分110的轮廓外围形成包覆结构,壳体部330可采用如金属等导热材料制成,以通过壳体部330与电机部分110的接触,来吸收并传到电机部分110所产生的热量;导流片340则沿圆周方向围绕固定于壳体部330的外周表面(如与壳体部330一体成型或者独立加装于壳体部330),而若干个导流片340则沿轴向方向呈间隔排布;一方面,利用多个导流片340呈间隔排布的特点,可在相邻两个导流片340之间形成沿圆周方向围绕电机部分110的表面分布的引流槽350,在气体经由进风口240被引入第一腔室230a内后,可在引流槽350的作用下,使气体沿圆周方向流经电机部分110的表面,以增加气体与电机部分110的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使气体在流动的过程中带走热量;另一方面,具体实施时,导流片340可采用与壳体部330相同或导热系数相近的材料制成,以便吸收壳体部330所传导的热量,并将热量散热至第一腔室310a内,以被流动的气体带走;或者通过与气体的接触,将热量带走。

另一个实施例中,也可省略壳体部330,直接利用多个导流片340构建并形成引流结构,或约束,或引导气体沿圆周方向流经电机部分110的表面。其它实施例中,壳体部330和导流片340也可为电机部分110的一部分,即:电机部分110的壳体,通过对电机部分110的壳体的结构优化设计或者选择具有类似结构的涡轮电机,在将电机部分110装配于涡轮盒200内后,即可自然形成相应的引流结构。

请参阅图1至图8,一种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涡轮装置,还包括散热组件400,散热组件400包括导热件410和散热件420;其中,导热件410位于安装空间230内,并与涡轮组件100的表面(如电机部分110的表面或者前述实施例的壳体部330)接触连接,主要用于吸收并传导涡轮组件100所产生的部分热量;散热件420则位于安装空间230外,并与导热件410接触连接,主要用于吸收导热件410所吸收并传导的热量,同时向涡轮装置的外部空间散发热量;基于对涡轮盒200的内部结构以及导流结构的结构形式等因素的综合考虑,散热组件400可轴向方向设置,也可沿圆周方向设置。以此,就涡轮装置整体而言,涡轮组件100所产生的热量,一部分由气体流经涡轮组件100表面的过程中,由流动的气体带走,另一部分则可依靠散热组件400以热传导的方式散热至装置整体的外部空间,从而实现双重散热效果,可有效地提高散热效率。

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5及图7和图8,导热件410整体采用近似于与涡轮组件100的形状相匹配的筒状结构,其包括第一接触端411、第二接触端412和导热连接部413;其中,第一接触端411采用环状构造,以套接的方式与涡轮组件100的电机部分110邻近叶轮部分120的一端接触连接或者与叶轮部分120接触连接;第二接触端412沿轴向方向与第一接触端412相对设置,其可采用与第一接触端411相似的环状构造,也可采用板状构造,以便与涡轮组件100的电机部分110远离叶轮部分120的一端进行大面积的接触连接,散热件420连接第二接触端412;而导热连接部413则位于第一连接端411与第二连接端412之间,其一端与第一接触端411固定、另一端与第二接触端412固定,并且导热连接部413沿圆周方向围绕涡轮组件100的电机部分110分布;导热连接部413可采用开设有通孔结构的筒状结构,也可由若干个条状物组合成型,以使得整个导热连接部413具有能够使涡轮组件100的电机部分110的表面外露于安装空间230的散热口414;如此,第一接触端411所吸收的热量可部分地经由导热连接部413传导至第二接触端412,而第二接触端412所吸收的热量可部分地传导至散热件420,利用散热件420散热至装置的外部空间,以实现对涡轮组件100的传导式散热。同时,基于散热口414的存在,则为被引入安装空间230内的气体流经电机部分110的表面创造了结构条件,使气体能够与电机部分110的表面直接接触,从而完成热量交换。

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图7和图8,导热连接部413与电机部分110的表面间隔设置(或非接触设置),以能够在导热连接部413与电机部分110的表面之间形成一定的结构间隙,由于该结构间隙的存在,使得气体能够经由散热口414进入导热连接部413与电机部分110的表面所形成的空间内,从而最大限度地确保气体能够直接流经电机部分110的表面,为增强热交换效果创造条件。

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图3、图5和图7,散热件420包括散热片组421和散热风扇422;其中,散热片组421与第二接触端412接触连接,而散热风扇422则设置于散热片组421远离第二接触端412的一端;如此,通过散热片组421与散热风扇422的配合,可在涡轮盒200或者装置整体的外部空间形成强制散热结构,以使散热组件400所吸收的部分热量能够快速散发,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

另外,在具体实施时,还可在散热组件400设置过线结构,以便电机部分110的外引连接线束能够经由过线结构引出至装置整体的外部,确保涡轮组件100运行的安全性;具体地,可在第二接触端412和散热片组421沿轴向方向贯通设置线束通孔430,利用线束通孔430作为过线结构,使得外引连接线束能够经由线束通孔430引出;如此,在涡轮盒200内的气体为富氧气体时,将外引连接线束从涡轮盒200内引出后,再与其他关联器件进行电连接,可防止电机部分110通电时,意外引燃富氧气体,为涡轮组件100的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

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4和图5,涡轮盒200还具有引流空间260和引流口270;其中,引流空间260与安装空间230并排设置,如采用上下或左右排布的方式进行布置,引流空间260通过进风口240连通安装空间260,主要用于延长气体的流动距离,尤其是涡轮装置或其应用的医疗设备所需要的气体是富氧气体时,利用引流空间260可使得空气与氧气等进行充分混合,以形成富氧气体;如,可在引流空间260内设置若干个导流板261,以利用导流板261在引流空间260内构建出类似于迷宫式的气体流道,从而实现对气体流动距离的延长或者气体间的充分混合;引流口270则连通引流空间260,以便于外部的空气和/或氧气等能够进入引流空间260所述涡轮盒还具有引流空间和引流口,具体实施例时,可在引流口270设置气体净化装置271,如过滤网、气体过滤器等,以确保进入涡轮盒200内的气体满足相应的要求。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所述及的涡轮散热装置,可不限在应用于前述任意实施例中的涡轮组件,其也可用于对采用其它结构构造或者具有其他应用目的涡轮组件进行散热,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

基于前述实施例的涡轮装置,结合图1至图8,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呼吸机,其包括机壳、涡轮装置以及因应需要而存在的其他部件;其中,涡轮装置采用前述任意实施例的涡轮装置,涡轮装置以可拆卸等方式安装并固定在机壳内。在呼吸机运行时,利用电机部分110带动叶轮部分120所产生的高速旋转效应,可使得外部气体经由进风口240等进入安装空间230内,并在导流结构的约束限制下,流经涡轮组件100的表面,从而最终经由进风端121引入叶轮部分120内,在被转化为所需要的高压气体后经由出风端122排出,以供使用;在此过程中,涡轮组件100所产生的热量,一部分可被流动的气体带走,另一部分可通过散热组件400散热至涡轮装置或者呼吸机的外部空间内,从而实现双重散热效果,有效地提高了散热效率,为涡轮组件100的安全运行以及延长涡轮组件100及周边器件的使用寿命提供保障。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相关技术
  • 一种涡轮散热装置、涡轮装置及呼吸机
  • 一种涡轮腔风道结构及应用该涡轮腔风道结构的呼吸机
技术分类

06120113286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