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创面液体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3:27:45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敷料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创面液体敷料几千字制备方法,属于医药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皮肤轻微的刮伤、割伤、挫伤和烧伤等浅表皮肤损伤在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而采用创可贴粘敷的方式是最为普遍采用的护理方法。创面液体敷料是可以对伤口消毒、促使伤口愈合,在割伤、擦伤、龟裂、皲裂等伤口出现时替代普通创可贴使用的新型创可贴,属于生物成膜型消毒剂。创面液体敷料以喷出或涂抹的方式涂药,在伤口上形成保护薄膜,将创面的持续消毒功能与保护功能合二为一,具有良好的杀菌性。与传统液体创可贴相比,它们的防水性和透气性更好、不受伤口大小及位置限制、美观且使用便利,因而在日常生活和医疗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个理想的敷料应该同时满足3个条件:一是适合的水蒸气透过率(MVTR),既能够为创面提供湿润的环境,又能够防水;二是有效阻菌,防止外界细菌对创面的污染;三是安全性高,不会产生二次伤害,能够提供适合细胞生长、迁移的微环境,促进皮肤愈合等条件。目前,市场上的创面液体敷料种类很多,以原材料进行分类有水合胶体类、藻酸盐类、凝胶类以及传统的纤维素、壳聚糖类等。例如,目前市面上口碑较好的小林(日本著名品牌)创可贴是采用低氮硝化纤维为成膜材料的创面液体敷料,此外该产品还含有蓖麻油、樟脑、乙酸乙酯、苯甲醇、棕榈酸异丙酯等成分。目前,日常生活中使用或文献报道的创面液体敷料存在配方复杂、活性成分不明确、成膜基质多为合成或半合成化学品,难以同时满足防水性和透气性均佳等缺陷。

漂白紫胶、没食子酸和二十八烷醇均为来源于昆虫分泌物的化学制品。

二十八烷醇(Octacosanol,n-CH

漂白紫胶是经紫胶虫分泌物提取且漂白处理后得到的天然树脂,具有易降解、生物无毒、粘性好、防水及耐油等特点,是潜在的天然优良成膜物质。考虑到创面液体敷料在伤口治疗或修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有利于压迫止血、保护伤口免受物理性接触伤害、防止细菌等微生物感染侵害、促进机体愈合等。因此,本发明首次以漂白紫胶作为创面液体敷料的成膜基质,添加新颖的化合物GA-C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液体创可贴存在配方复杂、活性成分不明确、成膜基质多为合成或半合成化学品、形成的创可贴膜不能同时满足较好的防水性和透气性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创面液体敷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创面液体敷料在皮肤表面快速成膜,且阻菌性、透气性和液体吸收性良好,对伤口的消炎和愈合的效果较好,创面的愈合速度快,愈合率高,符合国标的相关要求,满足日常生活及医疗中对创面液体敷料的需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创面液体敷料,包括没食子酸正二十八烷基酯GA-C

其中,所述液体敷料中每2L溶剂体系中含1-5g的GA-C

特别是,

特别是,所述溶剂体系为快干溶剂体系,为乙醇和乙酸乙酯的化合物。

溶剂依蒸发速度分为4类:(此分类以醋酸丁酯BAC为基准,比较在大气温度之下溶剂的蒸发速度);1)快干性溶剂:较BAC快3倍以上者;2)中干溶剂:较BAC快1.5倍左右者;3)慢干溶剂:其蒸发速度介于醋酸乙酯EAC及戊醇间者;4)极慢干溶剂:较EAC蒸发速度更慢干者称之。

尤其是,所述溶剂体系中乙醇与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60-80):(20-40),优选为(60-75):(25-30),进一步优选为75:25。

特别是,所述乙醇为无水乙醇。

其中,所述的GA-C

特别是,所述酯化反应温度为95-110℃,优选为100℃;酯化反应时间为20-30h。

特别是,所述没食子酸与正二十八烷醇的摩尔比为2-4.5:1,优选为3:1。

尤其是,酯化反应过程中,将没食子酸与正二十八烷醇溶于反应溶剂中后,加入催化剂浓硫酸,加热,在催化剂的作用下,酯化反应制得所述的GA-C

特别是,所述酯化反应溶剂选择1,4-二氧六环、环己烷、甲苯或二甲苯,优选为1,4-二氧六环。

尤其是,还包括对酯化反应后的反应混合液进行减压蒸馏处理,去除溶剂后,进行硅胶柱层析的纯化处理,纯化处理过程中,洗脱剂为乙酸乙酯、石油醚和甲酸混合液,乙酸乙酯:石油醚:甲酸=6:4:0.03(V/V/V)。

特别是,所述液体敷料还包括漂白紫胶、增塑剂。

其中,所述增塑剂选择聚乙二醇1000、聚乙二醇2000、聚乙二醇4000或聚乙二醇10000,优选为聚乙二醇1000、聚乙二醇2000,进一步优选为聚乙二醇2000。

特别是,所述液体敷料中每2L溶剂体系中包括漂白紫胶150-250g、增塑剂30-70g、GA-C

特别是,所述液体敷料中每2L溶剂体系中包括漂白紫胶180-220g、PEG2K 40-60g、GA-C

尤其是,所述液体敷料中每2L溶剂体系中包括漂白紫胶180g、PEG2K 50g、GA-C

特别是,所述液体敷料中每2L溶剂体系中包括漂白紫胶180g、PEG2K 50g、GA-C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创面液体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

1)按照如下重量份配比准备原料

漂白紫胶150-250、增塑剂30-70、GA-C

2)在搅拌状态下将漂白紫胶、增塑剂、GA-C

3)加入第二溶剂乙酸乙酯,搅拌,使得原料溶解,然后冷却,制得所述的液体敷料。

其中,步骤1)中增塑剂选择选择聚乙二醇1000(PEG1K)、聚乙二醇2000(PEG2K)、聚乙二醇4000(PEG4K)或聚乙二醇10000(PEG10K),优选为聚乙二醇1000、聚乙二醇2000,进一步优选为聚乙二醇2000(PEG2K)。

特别是,步骤1)中所述的GA-C

尤其是,所述原料配比为:漂白紫胶180-220、PEG2K 40-60、GA-C

特别是,步骤2)中加热温度为35-50℃,优选为45℃;搅拌混合时间为2-4h,优选为2.5h。

特别是,步骤3)中在加入乙酸乙酯的过程中保持温度为35-50℃,优选为45℃。

尤其是,步骤2)中的无水乙醇与步骤3)中的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60-80):(20-40),优选为(60-75):(25-30),进一步优选为75:25。

特别是,步骤2)中的第一溶剂无水乙醇与步骤3)中的第二溶剂乙酸乙酯形成的液体敷料的总溶剂,其中总溶剂的总体积与原料配比为:每2L总溶剂(即无水乙醇和乙酸乙酯组成的溶剂)中溶解漂白紫胶150-250g、增塑剂30-70g、GA-C

也就是说,每2L无水乙醇和乙酸乙酯组成的溶剂体系中添加如下重量的原料:漂白紫胶150-250g、增塑剂30-70g、GA-C

本发明的创面液体敷料,以天然来源的漂白紫胶为成膜基质,具有安全、生物相容性好、薄膜透气性和防水性较好等优点;同时,本发明的创面液体敷料活性成分GA-C

本发明的创面液体敷料首次将漂白紫胶与新颖化合物GA-C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和好处:

1、以天然产物漂白紫胶为成膜基质,成膜基质新颖且具有安全、生物相容性好、薄膜透气性和防水性好等优点;

2、活性成分GA-C

3、配方简单,仅含有五种物质,且各物质在配方中的作用相对明确,没有毒副作用;

4、本发明在喷涂的条件下可在皮肤表面快速成膜,所成薄膜具有抑菌性、透气性和良好液体吸收性,并且具有一定的抗形变能力;

5、本发明对伤口的消炎和愈合效果较好,符合国标的相关要求,满足日常生活及医疗中对创面液体敷料的需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漂白紫胶不同添加量的液体粘度及薄膜厚度测定图;

图2为不同增塑剂对创面液体敷料形成薄膜的拉伸强度和形变率分析图;

图3为PEG2000添加量对创面液体敷料粘度、形成膜的拉伸强度和形变率的影响;

图4为溶剂体系对复合创面液体敷料成膜表干时间的影响;

图5为不同GA-C

图6为制备的创面液体敷料的粒径;

图7A为本发明创面液体敷料成膜后的薄膜的SEM(50μm)图;

图7B为本发明创面液体敷料成膜后的薄膜的SEM(5μm)图;

图8A为创面液体敷料成膜后AFM(原子力显微镜)测试形貌图;

图8B为创面液体敷料成膜后AFM的三维图;

图8C为创面液体敷料成膜后的剖面图;

图9为创面液体敷料成膜后的水接触角测试图;

图10为各组小鼠不同时间下的愈合率;

图11为各组小鼠不同时间下伤口愈合照片和皮肤病理切片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发明,本发明的优点和特点将会随着描述而更为清楚。但这些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发明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实验原料、试剂、仪器

漂白紫胶、一水合没食子酸(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提供);二十八烷醇(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提供);

没食子酸正二十八烷基酯(GA-C

TENSOR 27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德国布鲁克有限公司);TMS-Pro物性分析仪(美国FTC有限公司);NDJ-8S旋转粘度计(上海精科实业有限公司);;Nanotrac Wave II动态光散射仪(美国麦奇可有限公司);Sigma 300扫描电子显微镜(卡尔蔡司(上海)管理有限公司);5500AFM原子力显微镜(德国布鲁克有限公司);Attension Theta Flex水接触仪(瑞典百欧林科技有限公司)。

实施例1A合成化合物GA-C

1、精确称取一水合没食子酸(2.26g,12.0mmol)、正二十八烷醇(1.65g,4.0mmol),加入到带有分水器和温度计的两口瓶中,其中没食子酸与正二十八烷醇的摩尔比为3:1;

本发明实施例中没食子酸与正二十八烷醇的摩尔比以为3:1为例,其他摩尔比如(2-4.5):1也适用于本发明。

2、精确量取1,4-二氧六环溶剂20.0mL(通常为15.0-35.0mL),加入到两口瓶中;

通常溶剂用量与二十八烷醇的比为9-22:1,即溶剂与二十八烷醇的液固比为9-22:1,也就是溶剂的体积与二十八烷醇的质量之比为9-22:1,每1g二十八烷醇用9-22ml溶剂溶解;溶剂用量与没食子酸的液固比为6.6-15.5:1,即溶剂与没食子酸的液固比为6.6-15.5:1,也就是溶剂的体积与一水合没食子酸的质量之比为6.6-15.5:1,每1g一水合没食子酸用6.6-15.5ml溶剂溶解;

尤其是,当溶剂用量与二十八烷醇的液固比为12.1且其与没食子酸的液固比为8.8时,即溶剂用量为20.0mL,目标产物可获得最高收率。

3、精确量取催化剂浓硫酸0.89mL(通常为0.44-1.08mL),加入到两口瓶中;

依次加入溶剂的目的和作用是将两种反应原料溶解,使它们在适宜的浓度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随后加入浓硫酸的作用是引发并促进反应的发生,是该酯化反应的催化剂。浓硫酸使用时的量比以反应原料之一的二十八烷醇质量来计,其用量过少,没有目标产物生成,用量过大则诸如醌类副产物增加导致目标产物收率过低,因此浓硫酸使用量是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及获得目标产物最高收率时的浓硫酸用量为最佳。

所述浓硫酸选择密度为1.84g/cm

浓硫酸用量(按质量计)为二十八烷醇质量的10.0%-120.0%,浓硫酸的质量与二十八烷醇的质量之比为(10-120):100。浓硫酸用量范围为0.089-1.08mL/g浓硫酸。当浓硫酸用量为二十八烷醇质量的100.0%,即浓硫酸用量为0.89mL,目标产物可获得最高收率。

4、混合均匀,在搅拌状态下,于加热温度为100℃(通常为95-110℃)的条件下进行酯化反应;酯化反应24h(通常为20-30h)后,待反应混合液冷却至室温进行减压蒸馏,去除溶剂,得到固体粗产物;

5、将固体粗产物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其中硅胶柱层析的洗脱剂为乙酸乙酯、石油醚和甲酸混合液,乙酸乙酯:石油醚:甲酸=6:4:0.03(V/V/V),得到白色粉末目标产物没食子酸正二十八烷基酯(C

白色粉末目标产物GA-C

目标产物GA-C

MS(ESI-TOF)m/z Calcd for C

实施例1

分别称取一定质量的漂白紫胶,增塑剂PEG1k,GA-C

本实施例中控制增塑剂PEG1k的添加量为0.40g,GA-C

使用NDJ-8S旋转粘度计(上海精科实业有限公司)测量实施例1制备的创面液体敷料的粘度:分别准确量取实施例1中制备的5个液体敷料各10.0mL,然后选择0号转子,转速设置为60rpm,当测试数值稳定后读数,获得液体敷料黏度值,测定结果如图1。

分别准确量取实施例1中制备的5个液体敷料各5.0mL,分别平铺于直径为9.0cm培养皿,在室温条件下表干3h后于50℃烘箱中干燥24h以成薄膜,测定薄膜厚度,测试结果如图1。

如图1所示,漂白紫胶添加量分别为1.00g和1.40g时,所制得的液体混合体系的粘度较低(仪器无法准确测量)、液体流动性较强,不能在光滑的表面(如玻璃板和皮肤)上成膜;随着漂白紫胶添加量的增加,液体的粘度及其所成膜的厚度均逐渐增加,当漂白紫胶添加量为1.80-2.60g时液体的粘度在3.08-4.25mPa·s区间,它们所得膜的厚度在0.064-0.095mm区间,这两项指标均可满足创面液体敷料的要求。然而,当漂白紫胶添加量大于2.60g所得液体的稳定性较差,放置时间过长将影响其所制得的薄膜的均匀性,因此该复合液体敷料选择漂白紫胶的添加量为1.80-2.20g较为适宜。

实施例2

分别称取一定质量的漂白紫胶,增塑剂PEG1k,GA-C

本实施例中控制漂白紫胶的添加量为1.80g,GA-C

分别准确量取实施例2中制备的6个液体敷料各5.0mL,分别平铺于直径为9.0cm培养皿,在室温条件下表干3h后于50℃烘箱中干燥24h以成薄膜,然后使用TMS-Pro物性分析仪(美国FTC有限公司)测定薄膜的拉伸强度和形变率,测定结果如图2。

如图2所示,空白对照(即未添加增塑剂)的样品所得薄膜的脆性大,形变率仅有0.85%。为了改善膜的脆性,本实施例考察6种常用增塑剂对创面液体敷料薄膜的影响。其中,医用材料中常用的增塑剂PVA不溶解于本液体体系;体系中添加增塑剂PVP所成薄膜的脆性不降反升;而与空白对照相比较,添加了不同分子量的PEG所制得的膜的拉伸强度均有所降低,形变率提升,说明PEG对本体系成膜起到增塑作用。

添加PEG1K和PEG2K的薄膜的形变率分别达到75.72%和104%,而相同添加量的PEG4K和PEG1K加入该体系,冷却至室温后均有少量固体析出,成膜均匀性差。此外,添加了PEG1K和PEG2K的所成膜的熔点分别为47.5℃和51.5℃,综合实际应用,本文选择熔点更高的PEG2K为增塑剂较为适宜。

实施例3增塑剂PEG2K添加量的影响

分别称取一定质量的漂白紫胶,增塑剂PEG2k,GA-C

本实施例中控制漂白紫胶的添加量为1.80g,GA-C

分别准确量取实施例3中制备的8个液体敷料各5.0mL,分别平铺于直径为9.0cm培养皿,在室温条件下表干3h后于50℃烘箱中干燥24h以成薄膜,然后使用TMS-Pro物性分析仪(美国FTC有限公司),测定薄膜的拉伸强度和形变率,测定结果如图3。

如图3所示,随着PEG2K添加量的增加,液体混合体系的流动性下降而粘度随之增加,粘度在2.29-4.54mPa·s之间,相应地它们所成薄膜的形变率呈现出先增后减的现象。当PEG2K添加量小于0.40g时,膜的形变率小于1.38%,膜的脆性较大,在物体表面易破碎脱落;当其添加量为0.40g和0.60g时,膜的形变率分别是104%和144%,拉伸强度分别是1.28和1.07MPa;当其添加量为0.80g时膜的形变率最大,而拉伸强度仅有0.14MPa;继续增大PEG2K添加量所成膜表面吸水性也随之增加,导致膜表面出现了应力缺陷点,膜形变率的急剧下降。因此,综合考虑创面液体敷料成薄膜的形变率和拉伸强度要求,创面液体敷料配方中的增塑剂PEG2K适宜的添加量为0.40-0.60g。

实施例4溶剂体系的影响

分别称取一定质量的漂白紫胶,增塑剂PEG2k,GA-C

本实施例中控制漂白紫胶的添加量为1.80g,GA-C

分别取制备的6个创面液体敷料样品各0.10g,分别均匀地平铺于2.0cm×4.0cm的玻璃板上,秒表计时,当玻璃板斜放时没有液体流动表明溶剂完全挥发,此时停止计时,记录下表干时间,测定结果如图4。

表干时间是衡量创面液体敷料能否快速成膜的重要指标,较少的表干时间意味着液体敷料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成膜从而减少伤口感染。漂白紫胶和GA-C

当乙醇的体积分数较小(≤45%)时,漂白紫胶不能完全溶解在该溶剂体系中,体系不稳定且它们成膜时均有固体析出,所得薄膜表面不均匀;当乙醇的体积分数分别为60%和75%时,所得创面液体敷料体系均一、稳定且粘度适中;以单一的乙醇(100%)作为溶剂体系,GA-C

如图4所示,乙醇的体积分数分别为15%、30%、45%、60%、75%、100%时,液体敷料的表干时间分别为74.96s、47.59s、51.49s、61.24s、64.34s、75.96s;满足创面液体敷料的快干要求,且它们所成的膜光滑均匀。然而,若结合考虑医用75%乙醇具有良好杀菌作用,因此本文所选择(75%V)-乙酸乙酯(25%V)溶剂体系为本复合创面液体敷料的溶剂快干体系。

实施例5GA-C

分别称取一定质量的漂白紫胶,增塑剂PEG2k,GA-C

本实施例中控制漂白紫胶添加量为1.80g,增塑剂PEG2K添加量0.40g,溶剂体系中无水乙醇与乙酸乙酯的体积之比为75:25;GA-C

GA-C

按照国家医药行业标准《接触性创面敷料试验方法第2部分:透气膜敷料水蒸气透过率》(YY/T0471.2—2004)进行透气性测试,具体测试方法如下:测试前,将薄膜在25℃、相对湿度为50%的环境中放置12小时以上后,用石蜡将没有缺陷的薄膜密封在装有100mL去离子水的广口瓶(广口瓶直径为35.00mm)上,称量质量为W

水蒸气透过率=(W

GA-C

如图5所示,与空白(GA-C

实施例6响应面优化试验及结果分析

从实施例1-5的单因素实验结果可知,创面液体敷料的粘度及薄膜的性质受各单因素的影响较大,而满足医用标准的创面液体敷料的考核指标又是多维的,因此,本发明为了获得最佳的配方,进一步选取漂白紫胶添加量(X

液体吸收性按照国家医药行业标准《接触性创面敷料试验方法第1部分:液体吸收性(YY/T0471.1—2004)》进行液体吸收性进行测试,具体测试方法如下:分别称取8.30g氯化钠和0.277g无水氯化钙溶于1.0L的去离子水中,模拟人体渗出液并将其放置在37℃环境下备用。将薄膜裁成2cm×2cm形状放置在培养皿(直径为3.7cm)中,记录薄膜质量为W

单位质量液体吸收率=[(W

表1创面液体敷料优化配方及指标值

如表1所示:

1)以粘度为考核指标,所得24组配方的液体粘度均在2.20-3.60mPa·s范围内,与商品01创面液体敷料相当,说明这些配方的液体均粘度适中,在实际喷涂时可较好地粘附于凹凸不平的表面并成膜,满足创面液体敷料在不同创面的使用要求。

2)以表干时间为考核指标,24组配方的成膜表干时间分布于42-72s之间,与商品01相比,本发明的液体敷料的表干时间更短,即它们在伤口表面的成膜速度更快,降低了伤口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从而有效防止伤口的二次感染。

3)以拉伸强度为考核指标,除了配方WP11和WP17以外,其它22组配方所成膜的拉伸强度均大于1.0MPa;而且在这22组配方中,有15组敷料形成的膜的形变率大于70%,分别为:WP01-06,WP08-10,WP12-13,WP15-16,WP20,WP22和WP24。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这15组配方所成膜的水蒸气透过率。

15组配方(WP01-06,WP08-10,WP12-13,WP15-16,WP20,WP22和WP24)的液体敷料所成薄膜的水蒸气透过率分布于496-944g·m

4)3组配方(WP06,WP16和WP20)所成薄膜的液体吸收性测试结果表明,所考察的3组配方所成膜的液体吸收率最好的是配方WP16(110.32%),最差的是配方WP20(64.02%),而配方WP06的液体吸收性则位于两者之间,其吸收率为99.35%。液体吸收率大表示薄膜的吸水能力越大,有助于加快伤口的愈合速度,因为伤口表面潮湿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而造成二次伤害。

因此,通过拉伸强度、形变率、水蒸气透过率和液体吸收性对创面敷料的影响优选出最佳复合创面液体敷料的配方为WP06:漂白紫胶添加量1.80g,PEG2k添加量0.50g,GA-C

实施例7

分别称取一定质量的漂白紫胶180g,增塑剂PEG2k 50g,GA-C

试验例1创面液体敷料及薄膜表征

1、粒径测试

采用Nanotrac Wave II动态光散射仪(美国麦奇可有限公司)对实施例7创面液体敷料的粒径进行观察,测试结果如图6。结果显示:混合体系是悬浊液,液体粒径分布均匀,其中位粒径为443±5nm(图6)。

2、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

采用Sigma 300扫描电子显微镜(卡尔蔡司(上海)管理有限公司)对实施例7制备的创面液体敷料成膜进行表观形态分析:将薄膜贴敷于导电胶上,用镊子将薄膜铺展均匀,然后进行测试,结果如图7A、7B。

SEM测试结果表明薄膜表面较为致密,无明显的孔洞(图7A),可以防止外源病原菌进入;继续放大薄膜表面以发现薄膜表面有少量的沟壑(图7B),这些沟壑有利于水蒸气的进出,从而提供伤口表面理想的创面愈合湿度。

3、原子力显微镜测试

采用5500AFM原子力显微镜(德国布鲁克有限公司)对实施例7创面液体敷料所成膜的表面粗糙情况进行观察:AFM测试结果(图8A-C)表明薄膜表面较粗糙,可以更好的与不规则表面进行贴合,同时有研究表明,当薄膜表面具有一定的粗糙度可以阻止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在上薄膜表面的粘附。

4、水接触角测试

采用Attension Theta Flex水接触仪(瑞典百欧林科技有限公司)对实施例7创面液体敷料所成膜的进行亲疏水性观察。材料表面的亲疏水性对于细胞增殖及抵抗血小板的粘附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当材料表面的水接触角在40-60°之间时既适宜细胞增殖又能抵抗血小板的粘附。通过水接触角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最佳配方的创面液体敷料所成薄膜的水接触角为58.2±1°(图9),说明该薄膜的水接触角适宜。

5、液体吸收性测试

按照国家医药行业标准《接触性创面敷料试验方法第1部分:液体吸收性(YY/T0471.1—2004)》对实施例7制备的创面液体敷料所成膜进行液体吸收性进行测试,具体测试方法如下:分别称取8.30g氯化钠和0.277g无水氯化钙溶于1.0L的去离子水中,模拟人体渗出液并将其放置在37℃环境下备用。将薄膜裁成2cm×2cm形状放置在培养皿(直径为3.7cm)中,记录薄膜质量为W

单位质量液体吸收率=[(W

液体吸收性测试结果如下:实施例7制备的创面液体敷料所成膜的液体吸收率为99.35%,满足国家医药行业标准(YY/T0471.1—2004)。

6、拉伸强度测试

使用TMS-Pro物性分析仪(美国FTC有限公司)进行拉伸测试。将实施例7制得的创面液体敷料所成的薄膜均匀的裁剪约为7mm×15mm的薄膜,用于拉伸测试。在拉伸前记录每个薄膜的宽和高用于后期计算,记录后将薄膜安装在夹具上后,开始测试,记录数据。仪器具体参数为:拉伸速率为10.0mm/s,最大拉伸距离:300mm,以断裂点位于试样中部作为测试合格标准,一个样品至少测试5个平行样。

拉伸强度测试结果如下:实施例7制备的创面液体敷料所成膜的拉伸强度为1.56MPa,形变率为134.66%,说明该创面液体敷料所成的薄膜具有一定的抗形变能力。

试验例2伤口愈合测试

实验动物:昆明小鼠,体重20~25g,24只,雌雄各半,购自于斯贝福(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质量合格证号:SCXK(京)2019-0010。

小鼠使用遵守国家动物福利法规《关于善待动物的指导性意见》,小鼠使用方案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且所有动物实验均是按照《实验动物的护理和使用指南》进行。

以实施例7创面液体敷料为实验组;以在伤口处直接使用医用纱布为空白对照组;以在伤口处喷涂对照例1制备的液体敷料为基质对照组(即基质对照组中未添加GA-C

每只小鼠用0.3%戊巴比妥钠(10.0μL/g)腹腔注射麻醉,背部用6%硫化钠脱毛,以小鼠背部光滑,皮肤无损伤为佳,用圆形打孔器在小鼠背部剪去一块直径约10.0mm的圆形全层皮肤,深达肌膜,造成全皮层缺损模型。造模后小鼠分笼喂养,避免相互舔舐伤口影响实验观察,自由饮水、进食。伤口干燥及回缩2h后测量伤口面积,即为创面面积。实验组和基质对照组每天每隔12小时给小鼠的模型伤口使用敷料,使用时将装有敷料的喷壶对着伤口处连续喷涂三次,喷涂位置距伤口处1.0cm。空白对照组小鼠的伤口以医用纱布包扎,每天更换一次。

分别在第0,3,7和14天观察动物创面并拍摄照片,采用photoshop计算创伤面积,记录原始创面面积为S1,伤后第n天创面面积为S2,按照公式(4)计算创面愈合率并绘制愈合伤口面积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同时,在7和14天处分别处死一只小鼠并对其进行病理学观察。

创面愈合率=[(S1-S2)/S1]*100% (4)

伤口愈合实验结果表明,在14天的创面愈合实验中3组小鼠情况良好,无拒食等不良反应。如图10所示,3组小鼠在伤口愈合过程中雌性与雄性小鼠并未显示出明显的性别差异。令人惊喜的是,实验组在不同时间段的伤口愈合率均好于基质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在第3天和第7天的创面愈合率达36.6%和71.2%,比基质对照和空白对照组平均高出约20%;第14天实验组创面愈合率达到94.7%,说明该创面复合创面液体敷料具有促进伤口的愈合的能力。

为了进一步观察不同伤口愈合过程中小鼠表皮细胞的状态,对3组小鼠的创面皮肤进行了病理切片,如图11。第7天时,这三组皮肤表面都明显有轻度的角化出现,真皮组织由肉芽组织填充,说明该阶段三组小鼠的伤口都在逐渐愈合。另外观察到实验组的切片表面有部分炎性坏死组织,坏死组织下方可见增生的肉芽组织和大量的新生的毛细血管及成纤维细胞;而空白对照和基质对照可以观察到表面上有大量的炎性坏死组织,其下可见增生的肉芽组织,表皮轻度角化,有一定程度的溃烂及痂皮形成。同时,实验组肉芽溃疡的底部基本没有炎细胞,己经由成熟的胶原纤维所填充。第14天时,实验组生长出完整的皮肤结构,且毛囊生长良好,而其他两组均没有新毛囊组织生长,而且空白对照组相比于其他两组还有明显的发炎现象。因此,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时间内实验组的小鼠伤口愈合情况好于基质对照和空白对照组,本发明的创面液体敷料对伤口具有显著的消炎、促进伤口愈合的效果。

(1)GA-C

(2)创面液体敷料的液体粘度为2.54mPa·s,所成薄膜的拉伸强度为1.56MPa,形变率为134.66%,水蒸气透过率为944.8g·m

(3)小鼠动物模型实验表明GA-C

本发明的创面液体敷料中以没食子酸正二十八烷基酯(GA-C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发明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分类

06120113685478